除夕的诗歌

更新时间:2024-03-19 17: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除夕的诗歌

【篇一:古诗中的春节和除夕】

古诗中的春节和除夕

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事实上从年前的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弥漫在每一个城市和村庄的节日气息,会一直持续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但欢度春节的高潮,应该说是自除夕始一直到正月十五的上元之夜。

这个万民欢庆的时刻,自然更容易引发诗人骚客的翩翩之思。仅仅在我国的唐诗宋词之中,歌咏春节的诗词就不胜枚举。

最著名的是宋代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唐代孟浩然的“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也广为人知。

唐人卢仝《除夜》诗说:“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宋人苏辙《除日》诗说:“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两诗都提及长者除夕饮酒的风俗。古代元日饮酒屠苏的风俗,是因为一个传说,或说是一个故事:屠苏乃草庵之名,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岁除夜遗闾里一药贴,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饮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姓名,便曰屠苏。

“旧国当千里,新年隔数更”,“寒犹尽北峭,风渐向东生”,表达出古人对新的一年的希望与憧憬。而“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则是人们对于未竟之愿的无奈。

唐代杜审言的《除夜有怀》:“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描写了除夜的把烛迎新、宵阑见斗横之通宵不寐的守岁以及兴尽闻壶覆的射壶游戏。李商隐在《隋宫守岁》诗中说:“沉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燃起名贵的沉香,庭院中火炬灯烛照得一片通明,举起玉液琼浆美酒,来祝贺新的一岁之开始。

白居易写于60岁的《除夜》:“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洋溢着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生命仍然存在的恬然自得。是那种“七十期渐进,万缘心已忘”的闲适和“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的惬意。

高适的“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将故乡之思与羁旅之凄然交融在一起。元稹的“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写出了除夜之夕对亡妻的思念。

每年的这个时刻,总会有人诗性大发,也会有人悲从中来。有人载歌载舞,也有人无奈伤情。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这是一个年的结束,也是一年的开始。

【篇二: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

【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春节: 田家元日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虽仕,无禄尚忧农。野老就耕去,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宵: 上元夜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 《元日》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 牧 《清明》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 轼 《水调歌头》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蓃少一人。 王 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元宵 (2)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七夕

(3)细看成阴近久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重阳

【篇三:除夕诗赏析】

除 夕 诗 话

(256600)山东滨州学院中文系 耿宝强

春节是我国最悠久、最隆重、最喜庆的传统节日,过春节俗称过年。大年三十,人们习惯称为除夕,即取旧岁至此而除,新年即将来临之意。除夕之夜,送旧迎新,可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明代懒云上人《都门除夕》中的“半夜两年梦”句,生动地道出了这一晚与往日夜间的不同之处。惜别过去的一年,期望美好的来年,如此复杂的情绪融汇在当晚的活动之中。何况同处除夕,有人在家团聚,有人在外漂泊,境遇不一,各有感受。这样的时刻,自然容易触及诗人的敏感心灵。因此,除夕之夜,正是诗人们最为酣畅淋漓的抒发情感的时刻。

一千四百多年前,梁朝徐君倩的《共内人夜坐守岁》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在除夕之夜欢乐待晓的情景,是我国流传至今的最古老的守岁诗之一。他是这样写的: 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 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摧。

农历过年,最高兴的是孩子,而老年人的欢乐又往往通过儿孙辈的欢乐衬托出来。这种特殊环境中的特殊情调,其中所反映的习俗、社会心理以及生活侧面,不是一般日常生活或端午、中秋等节日里能够接触到的。看南宋范成大的《卖痴呆词》: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穰钝滞迎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 二物于人谁独无?就中吴侬仍有余; 巷南巷北卖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榆。 栎翁块坐垂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

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呆千百年!

锣鼓儿童声聒耳,傍早关门,挂起新帘子。炮仗满街惊耗

鬼,松柴烧在乌盆里。写就神荼并郁垒,细马送神,多著同兴 纸。分岁酒阑扶醉起,阖门一夜齐欢喜。

旧时,大年三十,一般人家通常是敲年锣鼓,放些爆竹,换上新的门帘窗帘,新贴春联和门神等等。但这一晚的活动中心,却是早早准备了的一顿“年夜饭”。“分岁酒阑扶醉起,阖门一夜齐欢喜”,一年之末,酒阑人醉,全家大小高高兴兴度此佳节。

至于说皇宫之内或一些富贵人家,除夕守岁也自然要比普通人家豪华得多。李世民曾以《守岁》为题写有一诗: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杜甫的祖父杜审言也同样写有一首《守岁》诗,把那些达官贵人守岁时谈笑风生、酒绿烛红的景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 宫阙星河低拂树,殿廷灯烛上薰天。 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 欲向正元歌万寿,暂留欢赏寄春前。

除夕之吟,环境、遭遇不同,就会发出不同的咏吟。

有一年,苏东坡在岐下任职。除夕之夜,思念远方的兄弟,写就《馈岁》、《别岁》和《守岁》三诗寄子由(苏辙)。其中的《别岁》这样说: ……

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 去去勿回顾,还君老与衰。 东邻酒初熟,西舍彘已肥。 且为一日欢,慰此穷年悲。

故人远行,还要依依惜别、迟迟难行,何况人生别离一岁呢?可怕的是,人之远行尚可归来,而岁行的流逝却不能追回了。它已经追逐着东流之水,流到大海之中,永无归时。??哎!不要嗟叹旧岁之别吧!因为我们很快就又要与新岁辞别。不悲哀嗟叹旧岁的流逝,又应该怎样对待这流光电闪一般飞逝的生命呢?苏轼的回答是在欢乐中享受生命,享受时光。你看,东邻酒熟,西舍肉肥,何不举杯畅饮,来慰藉那对于时光流逝的悲叹呢?这是一首生命之歌,显示了东坡初入仕途的困惑和对于人生终极意义的拷问,流溢着对于流光易逝的伤感和对于生命短暂的困惑。

杜甫命途多舛,一生坷坎。有一年的除夕,他在别人家里守岁,很不遂

心,写了一首《在杜位宅守岁》: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烈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构束,烂醉是生涯。

阿戎家的除夕,相当热闹,排场确也不小。列炬光亮如隔白昼,竟然连栖宿在树林中的乌鸦都被灯光赶跑了。但杜甫却没有感到什么乐趣。他见到上门道贺的宾客,对着主人点头哈腰,实在看不惯;自己却偏偏又在阿戎家里凑这份热闹。跟看“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可是,目前这般处境,到那儿去找较好的出路?

与苏杜的伤感不同,唐太宗李世民的别一首《守岁》,雍容自若,别具一格:

岁阴穷幕纪,献节启新芳。 各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冰消出镜永,梅散入风香。 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太平年间,君王无所杞忧,除夕之夜,万民同庆,自然畅乐齐欢。因此,李世民非常客观地指出年复年年是自然规律,毋需说短论长,倒是应该趁岁末之夕,“倾壶待曙光”,将它作为一种特殊的享受。全诗平和自若,意境自然,成了除夕之夜人们喜咏诗篇。

除夕之夜,身在异乡,思念尤为深切。边塞诗人高适的《除夜作》将深深的思念之情抒发得婉曲含蓄: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孤灯独守,自问自答,恐怕只有身在其境才会如此体验。“故乡今夜思千里”,这是一语双关,故乡的亲人今晚一定在思念千里之外的“我”,“我”在千里之外今夜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耽于旅舍,心绪更为复杂。看唐朝戴幼公的《除夕宿石头驿》吧: 旅馆谁相问?寒灯犹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朝又逢春。

诗人自问自答,自怜自嘲,将万里未归人的寥落、凄清抒发得淋漓尽致。戴幼公曾被诬陷,受过冤屈,却依旧要在宦海中沉浮,年年都要以衰鬓愁颜迎来又一个春天。一个“笑”字,展现了说不尽的凄苦与无奈。

清朝的黄景仁,家境贫困,一生潦倒,35岁英年早逝。他的《癸巳除夕偶成》(二首)很有名。癸巳,即乾隆三十八年(1773),诗人二十五岁。这一年岁末,他从安徽归家。除夕之夜,瞻前顾后,不觉忧从中来: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千家笑语,欢叙团圆,自己却“悄立市桥”看星星,仕途困难、生活窘迫的情状,孤寂忧愁、茫然无从的心境蕴涵其中。

除夕诗中,还有一些是轸念邦国之作。1279年,南宋小朝廷灭亡。前一年,文天祥兵败被俘,被送到元大都。1281年(至元十八年),时值辛巳,文天祥在狱中过除夕并作除夕诗。他的辛巳《除夜》诗,正气凛然: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国破家亡,身陷囹固,生杀大权操在人家手中,却置之度外,丝毫没有畏惧。“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这是他对元人威迫利诱的回答。透过悲怆低沉的诗句,我们可以感觉出一种因复国杀敌愿望不能实现而产生的强烈遗憾,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

1234年,金朝灭亡。当年除夕,两朝诗冠元好问寓居山东聊城至觉寺,痛感国破无望,报国无期,作《甲午除夕》曰: 暗中人事勿推迁,坐守寒灰望复燃。 已恨大官余曲饼,争教汉水入胶船。 神功圣德三千牍,大定明昌五十年。 甲子两周今日尽,空将衰泪洒吴天。

金朝在北方的统治,前后约120年,恰好“甲子两周”。元好问一边感叹太祖太宗的神功圣德历数不尽和世宗章宗的50年盛世,一边又恨近世朝廷的昏庸腐败,断送了国家,如今痛哭流涕也没有一点用处了。

流光代谢岁应除,天亦无心判莞枯。

裂碎肝肠怜爆竹,借栖门户笑桃符。 新幡彩胜如争奋,晚节冰柯也不孤。 正是中原薪胆日,谁能高枕醉屠苏。

这是林则徐被道光皇帝下令流放到新疆伊犁后,于1842年除夕晚上写的四首诗中的一首。诗作没有过多抒发个人愁怨,而是思考如何发愤以雪国耻,充分反映了一个爱国者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忧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y5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