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05-01 19:2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1本节课的内容为《我们周围的物体》第一课时,发现物体的特征。主要内容为让学生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并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本节课学生准备的东西很齐全,上课对比和观察的也很仔细,小组合作不够充分,小组讨论容易玩起来,不过还是有点效果的;学生对物体的颜色掌握的不是很准确,学生根本不知道水属于无色,他们只相信直观的,告诉是无色后还是会说蓝色;学生准备的东西的形状部分的有些不够规范,有点误导学生,还是需要多讲解一下,准备东西也要更细致。

1.2本节课的内容为《我们周围的物体》第二课时,谁轻谁重。主要内容为让学生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并懂得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学生会想当然的认为大的物体就比小的物体重,通过掂一掂学生才初步感受到轻重,但还是不准确,到了最后称一称的环节学生的比较才有了比较可靠的答案,部分学生在称的时候操作不恰当,导致最后的结果也有误差,有几个学生活动时没有积极参与,提醒过后兴致还是不高。

1.3本节课的内容为《我们周围的物体》第三课时,认识物体的形状。主要内容为让学生知道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同时发展学生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

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也不同。原本想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做一做,但学生准备的盒子、橡皮的大小不一样,会导致得出的结果不一样,最后就分成了四大组进行试验,实验过程中,学生排放的顺序都不一样,留得空也不一样,有的还硬塞,虽然结论不同,但学生也算是体会到了。

1.4本节课的内容为《我们周围的物体》第四课时,给物体分类。主要内容为让学生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并让学生知道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认识物体,且使学生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学生认识的蔬菜种类还是很多的,大部分出示的蔬菜图片学生都认识,而且很感兴趣;学生对于物体分类的不太懂,需要进行解释,对物体的名称也认不全,字也不认识,写起来也很费劲,基本都写不对,写拼音也有拼不对的,最后用序号代替的,不过还是有学生填错序号,明显上课的注意力不太集中。

1.5本节课的内容为《我们周围的物体》第五课时,观察一瓶水。主要内容为让学生知道水有许多可被感知的特征,如无颜色、无气味、会流动、透明等,并明白水和洗发液一样,都可以被盛放在容器中,使学生感受到与木块等物体相比,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学生能较好的感受到水无固定形状,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也是固体与液体的主要区别,学生在日常中对水的了解就比较得多,所以上起来也比较的轻松,说出的科学概念学生大多都能理解,理解的也比较透彻,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很高。

1.6本节课的内容为《我们周围的物体》第六课时,它们去哪里了。

主要内容为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并能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同时认识到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体很难溶解整节课都在给学生体现,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相对较好,很多学生在实验前就能知道实验结果,特意对这部分的学生提出了表扬,知识面很广,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同时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1.7本节课的内容为《我们周围的物体》第七课时,认识一袋空气。主要内容为让学生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且与木块、水相比,空气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并进一步运用感官,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空气的特征,知道空气的一些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的,同时发展学生对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可以利用所学的方法研究未知事物。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虽然空气是看不见的,但是可以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学生很感兴趣,整节课学生回答问题都十分的积极,部分学生有一种收获满满的表情。

2.1本节课的内容为《动物》第一课时,我们知道的动物。主要内容为让学生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能说出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并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通过对动物的观察,让学生产生研究动物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亲近动物、研究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本节课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

下,观察一种动物,初步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并通过观察、比较,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及玩具熊不是动物的理由,表现的都很棒。

2.2本节课的内容为《动物》第二课时,校园里的动物。主要内容为让学生能够做到对小动物进行细致观察,并能用文字,图画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同时要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能够围绕小动物开展一些探究性活动,并能用自己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本节课让学生体会到了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让学生去喜欢小动物、爱护小动物。学生已经能概括小动物的特征,但对于围绕小动物开展探究性活动的活动相对还是有一些的难度,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达不到这一标准。

2.3本节课的内容为《动物》第三课时,观察一种动物。主要内容为让学生知道蜗牛身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本节课学生通过观察知道了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并给引导明确,让学生懂得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上爬行。学生在观察蜗牛触角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时,纪律很好,只有个别几个学生激动的管不住自己,所有的学生充满着好奇心;在观察蜗牛是怎么爬行的时候,学生得出很多结论,天马行空,但基本都不对,最后给了总结,反复读了几遍,让学生理解。

2.4 本节课的内容为《动物》第四课时,给动物建个“家”。主要内容为让学生知道蜗牛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学生知道了蜗牛喜欢吃菜叶等食物,靠齿舌吃食物。本节课让学生尝试用集体的智慧不断修

正方案给蜗牛建一个“家”,并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特别是它是如何进食的,让学生小组说一说,或记录下来;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体会计划的重要性和集体智慧的力量,同时让学生意识到环境对小动物生活的重要性,学会善待小动物,帮助小动物,整节课学生的收获很大。

2.5本节课的内容为《动物》第五课时,观察鱼。主要内容为让学生了解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鳃、鳍、鳞片等身体结构,具有呼吸、运动等生命体基本特征。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很感兴趣;在学生经历和体验了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小动物的探究过程后,能够用图画、文字(或拼音)、语言等方式记录、描述鱼的主要特点,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样能发展学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观察态度,并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观察结束后让学生把小动物放归大自然,使学生学会保护小动物。

2.6本节课的内容为《动物》第六课时,给动物分类。主要内容为让学生知道大自然中生活着许许多多动物,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之间有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同时能知道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本节课部分学生能做到根据一定的标准给动物进行分类;在分类过程中,学生体会了动物的异同,感受到了动物的多样性,学生能与同学讨论并形成多种分类标准,同时通过分类活动,学生完善了自己对动物的认识,同时训练愿意倾听并分享他人的分类依据和结果,并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分类观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y0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