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交通十二五规划

更新时间:2023-03-14 08:3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嘉兴交通“十二五”规划

第一章 “十一五”交通运输发展评价

“十一五”期间,嘉兴市交通运输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推进全省现代交通建设,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各项重大发展战略,谋划了新思路,实施了新举措,开创了交通发展的新局面。交通运输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各项任务,为嘉兴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一、发展成就

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

“十一五”时期,嘉兴市全面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保持交通建设高潮,在国际金融危机负面影响日益加重的情况下,认真落实全市保增长总体部署,保持了交通建设平稳较快发展。“十一五”期间,嘉兴市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约320亿元,是“十五”期间(188亿元)的1.78倍,铁路建设突飞猛进,不仅完成了铁路电气化改造,还实现高速铁路零的突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公路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市初步形成高速公路骨架网,有重点地改建和完善了国省道及区域干线公路网络,中心城到副中心城及副中心城之间得到明显加强,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通达和通畅程度,新一轮农村联网公路建设服务了现代新市镇和城乡一体化新社区建设。“十一五”期间重

点建成了杭浦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申嘉湖高速公路嘉兴段、申嘉湖(杭)高速公路练杭线嘉兴段、嘉善至嘉兴至桐乡城际快速道路等,开工建设嘉绍高速公路、嘉兴至海盐南北湖公路、S203省道(08省道)改建工程等。2010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766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0公里、一级公路633公里、二级公路544公里。比“十五”末增加5512公里,其中新增高速公路200公里、新增一级公路236公里、二级公路253公里,累计完成农村联网公路1224公里。公路网密度196公里/百平方公里,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十一五”公路养护、文明创建也取得显著成效,累计完成绿色通道工程336公里,文明公路创建410公里,干线公路225公里和农村公路424公里路面大中修工程,累计改造农村危桥715座,全面完成撤渡建桥。全市平均优良路率(乡道以上)84%,实现国省道干线公路无差等路的突破。

水路建设:“十一五”期间,嘉兴市水运建设围绕全省“港航强省”战略,以发展海河联运为重点,扩大沿海港口规模,拓展沿海港口功能,调整内河航运结构。内河航道建设成效显著,完成嘉于硖线四级航道改造,开工建设东宗线四级航道嘉兴段二期和湖嘉申线三级航道嘉兴段一期工程,新增四级航道里程45.5km。2010年底,全市境内共有通航河流224条,通航里程达1950km,其中四级航道215km,五级航道167km,已基本形成以京杭运河、杭申线、乍嘉苏线、杭平申线四条干线航道和东宗线、嘉于硖线两条连接线为主骨架的航道格局。港口建设突飞猛进,重点建设了独山港区、嘉兴内河港多用途港区工程、海盐城北水陆中转港区、海宁硖石港区(海宁公用码头)、平湖城关白马港区及其他一些主要企业专用码头。嘉兴内

河港新增1000吨级泊位10个,500吨级泊位122个,300吨级泊位139个。2010年全市共拥有内河码头泊位1784个,完成货物吞吐量9486万吨。嘉兴港共拥有外海生产性码头泊位3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2个,年货物吞吐能量4432万吨,有力地支持了浙北地区经济发展和区域物资流通。

铁路建设:“十一五”期间,完成沪昆铁路约90公里电气化改造,2010年建成沪杭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形成沪嘉杭“同城效应”,提升嘉兴在长三角枢纽地位。开展前期规划研究沪杭磁悬浮、苏(州)嘉(兴)城际铁路、沪嘉甬(跨杭州湾)城际铁路等。

站场建设:“十一五”期间,嘉兴市公路客货站场建设取得较大成绩,重点建设嘉兴综合交通枢纽(一期)、嘉兴市汽车客运中心、海宁市客运中心一级汽车站、嘉兴王江泾三级汽车站、嘉善西塘三级汽车站、桐乡濮院三级汽车站、海盐澉浦五级汽车站、嘉兴现代综合物流园南区沃尔玛华东区配送中心项目、嘉兴现代综合物流园南区AMB物流设施项目、公交港湾式停靠站。截至2010年底,全市一级客运站2个,二级客运站5个(其中按一级站标准建设2个),三级客运站7个,四级站3个,五级站36个,港湾式停靠站2655个。其中乡镇客运站47个,占总乡镇数的87.03%。货运行业发展逐步从分散个体经营向集约化、专业化方向转型发展,加快构建以物流园区为核心、物流中心骨干,以配送中心为基础,以农村物流配送点为延伸的一体化现代物流体系。通过多式联运、海河联运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城市、城乡配送体系。

2.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十一五”交通基础设施不断的完善,有力地推动了嘉兴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运输客货运量及周转量持续增长,运输装备技术水平逐步升级,运输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有效地促进嘉兴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运输生产:“十一五”期间,嘉兴市全社会营运性客货运量逐年稳步增长。2010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比例为94.6%(公路)、0.4%(水运)、5.0%(铁路),完成货运量比例为49.0%(公路)、49.8%(水运)、1.2%(铁路)。其中公路完成客、货运量11298万人、7919万吨,同比“十五”末分别增长17.2%和208%;水路完成客运量46万人、货运量8059万吨,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7%和3.4%;铁路完成客运量600万人、货运量199万吨。2010年嘉兴港实现货物吞吐量4432万吨,是2005年的2.6倍,接卸集装箱35万标箱,是2005年的24.3倍;嘉兴内河港完成货物吞吐量9486万吨,列全国内河港口第八位。

运输装备:2010年底,全市拥有客货营运汽车36787辆,其中营运客车3981辆,营运货车32806辆。“十一五”加快了运力改造步伐,大力发展高效低耗营运车辆,3981辆营运客车中,高级客车达780辆,占班线客车的45.2%,拥有大型营运客车1133辆,占营运客车的28.5%,农村班线1219辆,占营运客车30.62%;高速(快速)高级班车比重达到100%,基本实现高速公路和国道主干线客运以高级客车为主,城乡客运以中级客车为主的经营局面。全市32806辆营运货车中,8吨以上重型货车6322辆,占全部营运货车19.3%,危险货物运输车823辆,占营运货车2.5%;专用货车2050辆,占营运货车6.2%;厢式货车9872辆,占营运货车30%;集装箱

车938辆,占营运货车2.9%,货运车辆逐步向重型化、特种专用化、普通厢式化发展。

“十一五”期,水上运力结构调整取得重大成果。内河运力通过淘汰6501艘营运钢质挂桨机船,新增859艘大吨位船舶,大力发展油船、散装化学品船、内河集装箱船等特种船舶,运力结构进一步优化;沿海运输从“十五”仅有一家小规模的沿海运输企业发展到目前4家海运企业,拥有沿海运输船舶19艘,8.23万载重吨,船舶平均载重吨4330.37吨,其中万吨级以上海轮4艘。沿海各类工程船舶21艘,13329总吨。2010年末全市拥有营运货船4983艘, 92.70万载重吨,平均吨位186.03吨,比“十五”末的船舶平均吨位105.07吨增长77.06%。其中内河货船4964艘, 84.47万载重吨,平均载重吨170.16吨;沿海货船19艘,8.23万载重吨,平均载重吨4330.37吨。

3.交通现代物流业稳步提升

“十一五”交通现代物流业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嘉兴在交通物流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和公共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得到了全面推进。完成《嘉兴市交通物流业发展规划》、《嘉兴市现代综合物流园发展规划》,正在着手编制《嘉兴市物流业发展规划》,拟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若干意见》;在物流基地、物流企业培育方面,紧抓龙头的示范效应,在全市范围内分两批公布了3家市级重点物流基地,9家运输类、3家场站类、1家综合类重点物流企业,逐步实现由传统货运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

4.统筹城乡交通发展成绩显著

“十一五”期间,嘉兴市努力在城乡交通统筹发展上积极探索,大力发展民生交通,在政府主导中体现公益性,在保障民生中体现服务性。全市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2010年全市农村公路里程达到7048公里,城乡交通联系更加紧密。城乡公交一体化全面推进,树立“一城一交”、“大交通、大公交”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公交优先,扎实稳妥推进城乡公交运营体制改革,完成市区公交运营体制改革。累计建成乡镇客运站47个,港湾式停靠站2655个,累计开通城乡公交线路256条,投入车辆1219辆,全市行政村公交通达率100%,有效解决农村客运市场“散、小、弱、差”现状以及客运市场城乡二元分割的格局,促进了城乡交通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公共管理向农村辐射,统筹城乡交通发展的“嘉善经验”,成为令人瞩目的亮点,在全国推广。

5.交通支持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法治建设:通过健全规章制度,切实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以《道路运输条例》、《浙江省港口管理条例》、《浙江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的宣传贯彻为重点,采取业务培训、普法教育、媒体宣传等方式,多形式、多层面做好法律法规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行政执法氛围,提高执法队伍素质。

科技创新:认真实施“科技兴交”方针,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研究和突破制约交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并优化和推广科技资源。“十一五”以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使科技工作在交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上海海事大学合作的RFID射频识别技术在港航管理中

的应用研究取得实效,获得了中国港口协会和中国航海学会两项科技进步奖;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合作完成了数字航道无线传感应用研究;航道扫测技术已在内河航道工程中投产应用,获得了嘉兴市科技进步奖和嘉兴市信息产业专项资金的补助;预制混凝土劈离砌块护面技术在嘉于硖线南郊河段首次应用,《预制混凝土组合结构型航道护岸工程质量检验规范》(DB 33/T 714-2008)也已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共同发布,填补了行业空白;混凝土板桩技术在内河航道及码头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人才教育:加大对执法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轮岗等工作力度,逐步形成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加强对交通从业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加强运输政策、经济理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形成经营者依法经营,管理者依法行政的行业新风。引进交通信息化人才,培养既懂信息化又熟悉交通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信息建设:交通信息化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信息化应用逐步深入到交通建设、管理、服务的各个领域,行业内信息共享程度有较大提高,通过电子政务为龙头、以有效监管为重点、以公共服务为平台推进信息化建设,逐步形成交通运输信息化体系。交通系统OA自动化办公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得到推广应用,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完成普通公路统缴IC卡联网,实现数据中心、数据分中心、收费站点用户端三级的统缴数据共享。“96266”路政电话、全市公路养护、路政管理系统全面启用,有效提高路政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全市港航管理系统网络建设进一步提升,利用3G技术和

RFID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到内河船舶动态监管,12395水上交通搜救电话与应急调度指挥系统的协同应用,有效提升了市水上交通指挥中心服务和管理功能。出租车调度系统和实时监控系统建设取得成效,运管信息平台逐步实现数据支持与共享。

安全保障:以“隐患排查治理年”和“安全质量年”活动为契机,在全市交通工程建设、交通运输、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全面组织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交通基础隐患得到全面治理。交通行业各项事故指标均控制在省、市下达的考核范围内,全市道路运输和水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控制实现“零增长”目标,全市交通系统未发生较大、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廉政建设:出台《嘉兴市交通系统2008-2012惩防体系工作计划》、《嘉兴市交通局党委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分工》等规章制度。加强一线执法人员廉洁自律教育和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廉政教育覆盖率达95%以上。监督防范机制进一步健全,廉政宣教氛围良好,行业纠风建设成效显著。

二、存在问题

1.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

综合运输网路结构不合理,有待优化完善。一是公路网结构和技术等级不尽合理,至2010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7669公里,承担对外交通的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但全市公路网中高速公路还没有完全成网,普通国省道公路里程只占总里程的3.6%,四级以下公路约占70%,作为市域骨架网的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网布局尚需优化,农村公路虽已形成网络但技

术等级尚需提升。二是港口整体竞争力不强,港口功能布局分散,高等级内河航道网基本形成但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到2010年底,全市六级及以下航道共1588公里,约占航道总里程的81.6%,低等级航道占比偏大,尚需进一步完善。沿海港口码头结构不合理、公用泊位比重偏低、锚地建设滞后、港区疏港道路等级偏低且布局不尽合理、进港内河航道未形成完整的系统且等级偏低、内河港池建设推进缓慢、海河联运优势尚未获得充分发挥、港口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不够、船舶服务体系薄弱、区港联动不够紧密。三是嘉兴市与长三角及周边城市的城际快速铁路网尚没有形成,满足不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2.各种运输方式的整体服务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受体制影响,嘉兴市各运输方式的规划建设自成系统,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特别是铁路和水运的比较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整体运输效益的提升。综合运输枢纽建设相对滞后,与“各运输方式在空间上衔接成网,在运输过程中各个环节实现零换乘和无缝连接”的目标有一定差距。综合集疏运能力较弱,目前嘉兴港集疏运体系水陆并举,以水为主,虽优势明显但港口海河联运、水陆联运水平不高,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的服务体系未形成。

3. 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嘉兴地处水网地带,境内河道纵横密布,土地资源紧缺,发展空间严重受限。由于受到生态环保和城市规划的严格限制,可供开发的交通资源越来越有限。随着交通建设融资难度加大,资金短缺问题也将越来越显现。

资源、环境和资金等压力的进一步加大,迫使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必须实现转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交通行业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交通行业管理和队伍建设需进一步深化改革,科学发展能力、公共服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紧急应变能力、依法执法水平等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管理服务上,随着传统运输业向现代服务业的逐步转型,要逐步改变交通思想理念和工作方法,深化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运输服务属性的认识,不断提高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和水平。在队伍建设上,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加强培养队伍自身能力,提高队伍人员素质,严格依法执法,以适应新形势新条件下的要求。

第二章 “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的形势和需求

一、“十二五”形势对交通运输发展的要求 1.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的要求

根据预测,十二五”期嘉兴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10%,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700亿元,人均GDP约10.6万元,城市化水平超过60%。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将带来客货运输需求的迅猛增长,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舒适、快捷、安全性的出行要求也日益提高。

2.发展转型升级对交通的要求

嘉兴市已跨入工业化中后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逐步向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转变,交通运输服务对象也将发生变化。“十二五”期间,交通转型发展核心是实现“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要求交通行业要推进理念和制度创新,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强化公共服务和行业管理。

3.区域协调发展对交通的要求

国务院批复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实现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完善综合运输体系是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嘉兴市是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具有东接上海,北连江苏,南临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等多重区位优势。嘉兴市必须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业,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

4.城乡协调发展对交通的要求

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必须率先统筹城乡交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城乡联系,城市带动农村发展需要依靠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城市与农村经济社会联系的纽带。嘉兴市统筹城乡发展走在了全省前列,具有很好的基础。“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强城乡交通统筹发展,促进城乡交通一体化水平,大力改善农村的交通条件,调整完善城乡客运公交网络,构建起城乡一体的交通网络,通过多式联运、海河联运的方式完善城市、城乡配送体系。

5.推进综合运输和现代物流对交通的要求

由于受到体制制约,嘉兴市铁路、公路、内河、沿海港口等各运输方式的规划建设往往缺乏衔接协调,综合运输一体化程度不高。全市物流业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随着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从传统运输走向现代物流是必然趋势。“十二五”期,嘉兴市要重点推进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构建以物流园区为核心、物流中心骨干,以配送中心为基础,以农村物流配送点为延伸的一体化现代物流体系。

6.资源环境约束对交通的要求

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和土地资源不断减小,能源、环境等资源约束压力显著加大,交通增长模式转型势在必行。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臵”。交通运输业是能源消耗大户,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领域。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从经济效益型向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转变,从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从环境污染

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从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和谐的交通运输业。

7.管理体制改革对交通发展的要求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组建成立交通运输大部制。为进一步落实中央大部制改革,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正式挂牌成立,建立健全综合运输规划体系,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在规划上的衔接。因此,完善落实交通运输大部制、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是下一步地方交通部门改革发展的趋势。“十二五”期间,深化嘉兴市综合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打造一个与中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相适应的综合交通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二、“十二五”交通需求预测分析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预测结果,建立经济发展与交通发展的关系模型,采用趋势外推、相关分析、弹性系数法等预测方法,预测交通需求如下:

1.客运量预测

表2-1 “十二五”嘉兴市客运量预测表

客运量(万人) 年份 公路 2005 2010 9638 11298 水运 5 46 60 0.42% 5.5% 铁路 466 680 868 6.06% 5% 民航 -- -- 6 0.04% -- 2015(预测) 13394 所占比例 93.48% 年均增长率 3.2%

预计2015年各种运输方式客运比例分别为93.48%(公路)、0.42%(水运)、6.06%(铁路)、0.04%(民航)。其中公路客运量年均增长率约3.2%,达到13394万人;水路客运略有增幅,约60万人;铁路增长较快,达到868万人;民航客运从无到有,取得突破。 2.货运量预测

表2-2 “十二五”嘉兴市货运量预测表

货运量(万吨) 年份 公路 2005 2010 2066 7919 水运 6806 8059 11570 铁路 75 226 291 民航 -- -- 0.5 2015(预测) 10498 所占比例 46.95% 51.75% 7.5% 1.30% 5.2% -- -- 年均增长率 5.8%

预计2015年各种运输方式货运比例分别为46.95%(公路)、51.75%(水运)、1.30%(铁路)。公路、水运、铁路货运增幅平稳,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5.8%、7.5%和5.2%,公路、水运、铁路货运量分别达到10498万吨、11570万吨和291万吨,民航货运也取得突破。

3.港口吞吐量预测 (1)内河港口

“十二五”期间嘉兴内河港将保持“十一五”期发展势头,港口吞吐量逐年稳步增长,预测2015年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亿吨。 表2-3 嘉兴市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预测表

吞吐量(万吨) 港区名称 2008年 城郊港区 海宁港区 海盐内河港区 平湖港区 嘉善港区 桐乡港区 合 计 1837 1247 1428 1050 1077 1233 7871 2010年 2055 1502 1590 1753 1304 1282 9486 2015年(预测) 2200 1500 1900 1550 1350 1500 10000

(2)沿海港口

随着嘉兴港与周边港口合作的加强,嘉兴港发展空间进一步壮大,服务于浙北地区出海口能力进一步增强。 预测2015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1亿吨。

表2-4 嘉兴港货物吞吐量预测表

吞吐量(万吨) 港区名称 2005年 嘉兴港

4.主要干线公路交通量预测

表2-5 嘉兴市主要干线公路交通量预测表 公路名称 G320枫泾-临平 G60沪杭高速 G15W乍嘉苏高速 S328(01省道) S202(07省道) S203(08省道) 平黎公路 2005年 14255 -- 6312 9972 10997 7118 6392 2010年 24801 35025 12220 12830 16170 16744 14536 2015(预测) 26751 42263 15596 15655 19863 19410 17454 1703 2010年 4432 2015(预测) 10000 湖盐线

13066 12296 15104 第三章 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依据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省委“两创”总战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与沪杭同城,建设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目标,切实推进现代交通建设,以交通转型发展为主线,贯彻“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生态交通”的理念,着力构建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推进城乡交通、区域交通和综合交通统筹发展,加快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进程,为嘉兴市在全省率先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交通基础。

二、规划原则 1.坚持转型发展

嘉兴市进入人均GDP7000-10000美元的新发展阶段,转型发展是嘉兴市交通运输“十二五”规划的主线。交通运输发展努力适应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与体制转型的要求,着力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实现交通运输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

2.坚持协调发展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其他行业规划相衔接,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建设、集中管理,实现“建、养、运、管”四位一体发展,促进交通资源整合和资源配臵优化,着力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城乡交通一体化、综合交通一体化。

3.坚持创新发展

根据“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努力推进交通创新发展,依靠创新增强交通转型升级的动力。积极推进交通行业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交通科技进步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交通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科技交通和人文交通体系”,促进交通与社会和谐发展。

4.坚持可持续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切实履行可持续发展政策,发展低碳经济,打造“生态交通体系”,努力提高交通运输效能,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和谐的交通运输行业。

三、规划依据

(1)《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2)《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

(3)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04-2020)》; (4) 《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5) 《浙江省公路水路民用机场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 (6)《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7)《嘉兴市域总体规划(2008-2020)》; (8)《嘉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8-2020)》; (9)《嘉兴市公路水路规划纲要(2003-2020)》; (10)《嘉兴港总体规划(2005-2020)》。 四、总体目标

围绕“交通转型升级”这一发展主线,积极推进“大港口、大路网、大物流、大公交、大平台”五大建设,加快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区域交通一体化、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切实满足与沪杭同城,建设“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和“现代新市镇、城乡一体新社区”的要求。到2015年,基本形成布局完善、结构合理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形成衔接顺畅、经济高效的运输服务体系;形成法规完善、机制健全的支持保障体系;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交通现代化和确立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全面适应嘉兴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 交通基础设施

公路交通:到2015年全市公路网总里程约8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约450公里;全市各镇一级公路(或双向四车道)覆盖率100%,乡道以上二级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25%以上,农村公路总里程7000公里左右。

内河航运:到2015年四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352公里,进一步提高航道网中高等级航道比重,提升纳入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规划的航道里程;内河港口年吞吐量达到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5万标箱。

沿海港口:进一步完善嘉兴港“一港三区”、“海河一体”的规划布局方案,到2015年嘉兴港拥有各类外海码头泊位75个,其中生产性码头泊位6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49个,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00万标箱。

枢 纽:进一步巩固嘉兴市作为浙北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公路运输枢纽的地位,确立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到2015年建成嘉兴市综合交通枢纽、等级客运站6个、公交(换乘)站8个,农村客货一体站12个,物流园区5个,物流中心7个。

铁路交通:服务于国家及区域铁路建设发展战略全局,重点加快高速铁路建设,适时启动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到2015年预计总规模约290公里。

航空管道:实现嘉兴军用机场向军民合用机场转变,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到2015年建成4C级军民合用机场;管道运输完成三大气源输气管道及输油管道建设。

——交通设施养护

公路养护:积极推广应用“四新”科技成果,确保公路网养护管理水平进入全省前列。国省道干线公路平均优良路率达到90%,其中高速公路平均优等路率达到95%;完善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长效机制。

航道养护:确保骨干航道完好畅通,进一步提高骨干航道年通航保证率;通过“养建结合”模式,提升重要支线航道等级;坚持文明航道创建,逐步完善航道综合服务功能。

——运输服务

客货运输量:到2015年,公路、水路客运量分别达到1.34亿人、60万人;铁路、航空客运量分别达到868万人、6万人。公路、水路货运量达到10498万吨、11570万吨;铁路、航空货运量分别达到291万吨、0.5万吨。

服务水平:城际快速客运网络覆盖长三角主要中心城市,道路货运及现代物流体系基本完善,农村客运站乡镇覆盖率达到90%,城乡客运一体化水平显著提高。水路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输船舶逐步实现标准化、大型化。

第四章 “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重点

一、交通战略重点 1.实施“五大建设”

建设大港口:紧紧围绕“港航强市”发展战略,按照“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要求,积极推进港区泊位建设,完善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充分发挥嘉兴港口资源和内河水运优势,把嘉兴港建设成为临港工业开发、仓储、加工中转等功能齐备的综合性现代化港口。

建设大路网:紧紧围绕综合交通的要求,着重优化路网结构,提升路网等级。重点推进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建设,加快中心城区至各县(市)快速通道建设,加强与周边地市交通联系,促进统筹城乡交通发展,形成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功能齐全、路况良好的大开放路网。加快连接港口、内河、铁路、物流基地等重要节点的公路建设。

建设大物流:科学规划布局物流基地,加强综合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及配送网点建设,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发展现代物流,凸显与周边地区比较优势,提升嘉兴市在长三角枢纽地位。

建设大公交:按照安全、畅通、便捷、环保的要求,构建以“铁路公交、地面汽车公交、绿色公交”为主体的大公交体系。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前期研究,着力发展城乡公交、城市公交、城际公交等地面汽车公交,补充发展公共自行车和水上巴士,打造立体化、多层次、换乘便捷的大公交城市。

建设大平台: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大力推进交通服务、监管、指挥信息平台和智能交通建设。构筑融入社会信息化和政府信息化成果的开放式交通运输网络服务与管理体系,推动综合交通智能化管理体系建设,构筑覆盖公路、水路、铁路、物流的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2.打造“三个一体化”

区域交通一体化:以服务于长三角一体化、环杭州湾产业带、杭州都市经济圈的交通通道建设为重点,加快区域交通一体化进程,推动区域优势互补,资源整合,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各地区协调发展,为区域经济的合作做好有效的交通运输服务。

城乡交通一体化:以服务于“现代新市镇、城乡一体新社区”为本,完善城乡路网布局,完善城乡物流网络布局,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全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发展,打破城乡二元发展格局,实现“城市让农村更幸福,农村让城市更美丽”发展愿景。

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以发展现代交通为方向,统筹兼顾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调整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形成功能清晰、布局完善、功能合理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二、基础设施建设 (一)公路建设 1.规划目标

对外交通实现高速化,至上海、杭州、宁绍、苏州等周边省(市)基本实现60分钟互通;对内交通实现快速化,加强中心城至各(县、市)至新市镇快速通道建设,基本实现30分钟互通。嘉兴市中心至各(县、市)副中心城规划有二条及以上一级公路或双向四车道城际快速通道;副中心城通往新市镇的公路达到一条一级公路标准或四车道以上道路,使得通往1000户以下新社区公路达到三级标准,通往1000户以上新社区公路达到二级标准,有条件的达到一级(或双向四车道)标准并兼顾城市道路功能。统筹城乡交通发展,实现相邻新市镇之间公路达到一级公路标准或四车道以上道路,相邻新社区之间公路达到二级或三级标准。

2.建设重点

按照“优化网络,提升等级,智能环保”的原则,优先建设服务于“1640300”的项目。优化网络:继续完善“三纵三横三连”高速公路网建设。突破普通国省道公路发展瓶颈,在市域干线公路网络调整基础上,重点完善“四纵五横一连” 普通国省道公路骨架网络,明显提升全市普通干线公路网络水平,实现与高速公路、农村公路的协调发展。提升等级:目前全市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982km,二、三级公路1582 km,四级公路及以下公路5104 km。二、三级公路所占比重不太合理,仅为公路总量的20.63%,是嘉兴市交通发展亟需解决的又一瓶颈问题。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原有低级公路改建成满足“两新”需求的二、三级公路,是今后建设工作的重点。智能环保:加强公路智能和信息化化管理,实现公路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构建新型绿色交通体系。

(1)高速公路

继续完善“三纵三横三连(”“三纵”为南通-嘉兴-宁波高速公路(嘉兴段)、嘉绍通道、钱江通道;“三横”为沪杭高速公路嘉兴段、杭浦高速公路嘉兴段、申嘉湖杭高速嘉兴段,“三连”为杭州绕城高速公路海宁段、嘉兴-乍浦高速公路、沪杭亭枫高速公路嘉善段)高速公路网布局,重点建设省际对外高速公路。“十二五”预计投资81.8亿元。 表4-1 嘉兴高速公路建设安排表

投资情况(亿元) 序 项目名称 号 (km) 规模 建设年限 总投资 五 一 实施项目 87.24 140.09 81.38 7.37 十二十三五 1 嘉绍跨江通道北接线 43.26 2009-2012 53.04 23 嘉兴至绍兴跨江公路2 通道(跨钱塘江大桥嘉5 兴段) 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3 线二期 钱江通道北接线(一期4 工程) 二 预备项目 48.3 38.61 0.5 27.56 2012-2016 36.87 29.5 2008-2012 28.3 12 7.37 11.42 2010-2015 21.88 16.88 38.11 27.91 5 钱江通道北接线(二期21.2 2015-2018 28.41 0.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xv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