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 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习题岳麓版必修1

更新时间:2023-12-28 22:4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1.西周时期以周王的名义“授土” “授民”,建立了一批诸侯国。这在政治制度上被称为( )

A.宗法制 C.科举制

B.分封制 D.郡县制

解析:分封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被分封者可以获得土地、物资、武装和人口等。

答案:B

2.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体现了宗法观念对人们起居生活的影响。家中长辈住在( )

A.甲处 C.丙处

B.乙处 D.丁处

解析:传统的四合院是按照中国儒家思想的宗法家族观念组合的有层次序列的前后院落,厅堂、居室的布置一定是长幼有序、尊卑不同,一般来说,家中长辈一般住在北房,按照方位就是正房甲处,儿女住在厢房乙处和丙处,仆人居住外院丁处,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3.维系中国古代宗法制的纽带是( ) A.血缘关系 C.上下级关系

B.地缘关系 D.君臣关系

解析: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所以,维系中国古代宗法制的纽带是血缘关系。

答案:A

4.下图所反映的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

A.宗法制 C.分封制

B.皇帝制 D.监察制

解析:题目中的图片反映的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反映了西周的宗法制度。 答案:A

5.老子,姓李名耳。近年来,很多李姓人氏纷纷前往河南省鹿邑县老子故里寻根问祖。这一现象受下列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的影响( )

A.世袭制 C.分封制

B.宗法制 D.郡县制

解析:寻根问祖反映了人们加强血缘联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宗法制。 答案:B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分封形势图。

材料二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西周封国的主要分类。 (2)材料二反映出西周的宗法制有哪些特点? (3)根据你的理解,上述两种制度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历史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实际上考查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注意题干中的“举例说明”;第(2)题,结合课本知识,根据图示情景回答。第(3)题,注意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是结合在一起的政治制度,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关系。解答时要充分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从材料一中的图可获取分封对象的类别和空间信息;从材料二中的图可以获取西周社会形成森严等级,具有层层相属特点的信息。

答案:(1)同姓亲族建立的封国,如晋、鲁、卫等;功臣、姻亲建立的封国,如齐国;商代降族建立的封国,如宋国。

(2)嫡长子继承制为主要特点;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3)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分封制确立了西周的统治秩序,宗法制为西周分封制奠定了政治基础。

1.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这一现象反映了商代( )

A.宗法制开始出现 C.家国同构的特点

B.贵族政治的产生 D.王权具有稳定性

解析:材料“实行宗法制”不能得出宗法制是从商朝开始实施,故A项错误;材料“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反映了贵族政治的特点,与其产生无关,故B、D项错误,C项正确。

答案:C

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由此可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依据标准是( )

A.功绩 C.血缘关系

B.品德 D.才能

解析:“功绩”不是主要依据标准,与材料中“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不符,故A项错误;“品德”与材料中“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不符,故B项错误;“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可见同姓宗族是分封诸侯的主体, 体现了分封制与宗法血缘关系结合,故C项正确;“才能”与材料中“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不符,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答案:C

3.周公把商贵族微子启分封到宋,同时又在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周公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与商贵族共掌天下 B.拉拢并控制商贵族 C.巩固中央集权体制 D.确立自己的专制权威

解析:分析材料,西周分封商代奴隶主贵族主要是他们的权势及其后裔仍有较大影响力,在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则是为了加强防范。本题选B项。

答案:B

4.“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 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当时有诸侯“不朝”的现象

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之间的权利、义务。材料反映的是诸侯应尽的义务。A、C、D三项材料都能反映,B项未能反映。

答案:B

5.《史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这段材料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A.楚庄王图谋周朝镇国之宝 B.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C.王室衰微,分封制开始瓦解 D.西周青铜铸造水平高

解析:古代“鼎”指代天下,故A项错误;周定王是天子,是周中央权力的象征,与楚庄王是名誉上的上下级关系,故B项错误;楚庄王问鼎周天子,严重违背宗法分封所形成的秩序,违背了周的礼乐制度,故C项正确;“鼎”是天下的指代,与青铜铸造水平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

6.以下是古代帝王家庙布局图,一般而言祖庙居中,二世称昭,三世称穆,四世称昭,互为昭穆。这可能与哪项制度有关( )

A.君主专制 C.宗法制

B.郡县制 D.分封制

解析:昭穆是古代宗法制度对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规则和次序。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之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始祖之右方,称“穆”。 以周代天子七庙为例,自始祖之后,父为昭,子为穆。排列时,大祖居中,三昭位于大祖的左方;三穆位于大祖的右方,以此来区分宗族内部的长幼次序、亲疏远近。本题选C项。

答案:C

7.春秋时期,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盟约的第一条是:“毋以妾为妻”,其目的是( )

A.提倡一夫一妻 C.维护宗法制度

B.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 D.规范诸侯们的婚姻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西周宗法制度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毋以妾为妻”和所学史实,西周建立的宗法制不仅明确了家族内部的长幼有序关系,而且在财产、土地、权力继承方面确立了嫡长子继承的原则。有利于防止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维护和睦的关系。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C。

答案:C

8.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

B.①②③ D.②③

解析:西周宗法制规定,周王和各级贵族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故②③④正确。“周王正妻所生之子”都属于嫡子,但不会都是“长子”,而能够成为大宗的只有嫡长子,故①

不正确。

答案:C

9.西方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者屡见不鲜,时至今日,英国、丹麦等国的国家元首依然是女王,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普遍排斥女性,遵循父系单系世系的原则。中西这种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

A.中国宗法制的传统 C.专制权力的强弱不同

B.欧洲女权至上的传统 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解析:分析材料结合所学,中西差异的主要成因与中国古代的宗法制有密切关系,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把女性继承权排除在外。

答案:A

10.周代的礼制内容非常复杂,在众多规定中体现了“亲亲”和“尊尊”两个基本原则。其中,“尊尊”主要反映了( )

A.浓厚的宗族色彩 C.浓重的神权色彩

B.强烈的等级意识 D.发达的礼乐制度

解析:周代礼制的“亲亲”和“尊尊”意为要亲近应该亲近的人,尊重应该尊重的人,“亲亲”体现出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故A项错误;“尊尊”反映出周礼强调强烈的等级意识,故B项正确;“尊尊”体现不出利用神灵维护统治的神权色彩,故C项错误;“尊尊”是礼乐制度中礼制的基本原则,D项体现不出问题要求,故D项错误。

答案:B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二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述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一概括出诸侯的义务。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何关系? (3)材料二中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解析:材料反映了在西周的分封制下,诸侯承担一些义务;材料二表明分封制遭到破坏。 答案:(1)周初的分封制。

(2)保护周王室;忠于职守,保卫封地;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述职。诸侯服从天子。 (3)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分封制崩溃。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材料四 对于异姓有功的贵族,则通过联姻,成为甥舅,分封为诸侯,纳入宗法体系。……“亲亲”“尊尊”在这里获得完备的、严格的体现,成了宗法制的精神支柱,从而成为周礼的根本原则。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以上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答案:(1)分封制。因为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 (2)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3)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xl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