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3-02 06: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与实验,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2、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2、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初步具有设 计声音在介质中传播实验的能力,根据实验事实归纳概括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合作学习、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能在气体、液体

和固体中传播。

三、教学难点: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四、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材料——音乐卡、长绳子、教学课件(声波演示及资料)、蜡烛、音响

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水、发声器、密封塑料袋、沙土、塑料管、小棍(可以有金属的、塑料的、木头的)、绳子、石头、记录单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产生疑问

1、出示音乐贺卡,提问:这是什么?(打开,一起和学生很投入的样子听音乐)随口问:听见什么了?谁听见了?(环视学生,表示不同位置的学生都听见了) 2、提问:教室里坐在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听到音乐,这说明了什么? 这使你产生了什么问题?

学生:振动产生声音---教师就顺势复习振动产生声音。

声音向四面八方传播---教师简单说明:以上事实说明声音(能在空 气中传播)传播的方向是向着上、下、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的。 声音隔着物体也能传播---教师用事实简单说明

(类似这样的问题有些学生说不出,可引导,也可不引)

生:声音究竟是以什么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师:引出课题

3.(教师应灵活,意图是引出问题)关于声音,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例如一个物体发出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我们耳朵里的,是怎样传播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声音的传播。(板书课题)

(二)认识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递的 1. 提问:你认为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学生可能说出:①声波

②振动传递---谁传递震动?空气

2.实验:那么声音是怎样通过周围的物体向外传播的呢?为了弄清

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

(1)演示实验:高低不同的4组蜡烛围在音响周围。

观察:当音响不发声时,蜡烛的火焰是什么样子?(静止、直立) 猜想:当音响发出有震撼力的音乐后,火焰会是什么样子? (2)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

(3)提问:当音响发声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音响周围蜡烛的火焰随着声音在不断地振动)

思考:什么原因使火焰颤动?(可以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

讨论: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或问:火焰为什么会随着声音振动)

(4)讲解:(课件辅助)当物体振动发声时,会引起周围的空气也 跟着振动。发声物体周围的空气,就会形成一种不断振动着的声音的 波浪。这种声音的波浪叫做“声波”。(课件演示声波)

声波可以通过周围的物体,向上、下、前、后、左、右各个方向 传播。“声波”实际上是一种由于声音引起的物体的振动。当音响发声引起的声波通过空气向四周传播时,就会引起火焰跟着振动,当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里,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虽然“声波”是无形的、看不到的。可以通过“水波”的演示,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引导学生感受“声波”的传递方式,从而把无形的“声波”转化为一种有形的效果!

3.提问:你认为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让学生充分的说,教师要引着让学生说明 白和怎么想的:如就刚才的实验分析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教师 肯定并强调一下:物体的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这种振动传到我 们耳朵里,才听见声音的。如学生说不出其他物体,教师可以出 示一二件实验材料,问学生声音可以在塑料管子、绳子这样的物 体中传播吗?塑料管子、绳子能像空气那样传递物体的振动吗? 还可以在什么物体里传播?)

归纳分类: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想法,教师应结合“副板书”将学生提到的物体进行归纳为“气体(空气)”固体(桌子、绳子、沙子等)和液体(水)

(三)实验探究,声音在哪些物体里传播 1.实验验证声音在介质中传播

提问:设计怎样实验证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需要什么材料,实验要注意什么?各组讨论

(1)设计实验:让学生设计实验及需要材料

(2)交流改进实验(教师结合学生提出方法,可以提出建议并适当 转化为教师事先准备的分组材料)

提示:实验过程中,注意不要相互干扰! (3)进行实验、填写记录单

(4)汇报实验结果(完成实验记录单)

(5)归纳总结:你们从物体的分类,总结一下声音可以在什么物体中传播?

学生总结归纳得出:声音可以在气体(空气)、液体(水)和固体(绳子、课桌、人体)中传播。

教师归纳: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我们把这些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又叫做“介质”,“介质”就像架在发声物体与我们耳朵之间的桥梁,声音正是通过“介质”以“声波”的形式传入我们耳朵中。

出示“宇航员”的图片,提问: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中探险时,要通过“对讲机”通话,他们之间为什不直接通话呢?(学生思考)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关于“声音”传播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 声音的传播

声 波 气 体 声音(振动) 液 体

固 体

实 验 记 录 单

组长: 实验员: 记录员:

实 验 一 猜 想 音响发声后,火焰会有什么现象? 现 象 实 验 二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探究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材料属性(气体、液体、固体) 实验结果(可以传递声音的画√) 我们的发现 七、课后反思

1、挖掘教材、大胆创新

在老自然教材和首师大版科学教材中,“声波”的知识并不是被列为教学重点。通过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分析,我认为既然讲授的是“声音的传播”,就有必要让学生先明白“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所以本课教学,我把对“声波”的讲授列为教学重点,并引导学生先对“声波”进行学习。 2、设计实验、发现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是设计了音响和蜡烛实验,引导学生观察音响发声前和发声后,蜡烛火焰有何变化?由此引发学生猜想、分析原因。通过学生展示记录单,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猜想都是以“波纹”图来呈现的,而且“波纹”的方向单一,没有体现出“四面八方”,学生在汇报时,也没能说出自己记录的“波纹”表示的是“声波”,而说的是“声音”、“空气”或是“振动”!根据此现象想,我认为学生之所以能画出“波纹”,很可能是头脑中前概念的存在,或是联想到生活中的“水波”,但是学生考虑不到“四面八方的方向”,是因为“声波”不可见,所以无法形成正确认识。当学生谈到“振动”一词时,我当时没有及时的追问。课下我反思了:如果追问学生到底是什么在振动发出声音,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能说出“音响振动”,那么“振动”是怎么传递给了“火焰”呢?在“音响”和“火焰”之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xd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