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奇妙的克隆》教案及反思(新版)新人教版

更新时间:2023-09-27 11:52: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奇妙的克隆》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3、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辩证思考的能力。

重难点: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体会语言准确严谨,感受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动画片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跟随遗传学家谈家桢先生一起走进奇妙的克隆世界。 二、整体感知

1.克隆是个动词还是个名词? 2.克隆“奇妙”在何处?

三、品读“克隆鲫鱼出世前后”这一部分。 1.疏通字词

囊 胚胎 蟾蜍 鳞片 脊椎 两栖 相安无事 2.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发生了什么?

提示关键句子:“在克隆鲫鱼出现之前”/“鱼类换核技术的成熟和两栖类换核的成功,使一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已”/“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

3.找出这一部分使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举例子——使深奥的道理通俗易懂,使说明更具体,增加说服力。 列数字——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4.找出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词语或句子并加以点评,(圈点批注)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下面句子中用红色标注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灰鼠胚胎细胞的核移入黑色小鼠的去核受精卵后,在试管里人工培养了四天,然后再把它移入白色小鼠的子宫内。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四、问题探究:

“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1.围绕“克隆人”,人们有那些讨论?

2.为什么是悲喜交集?你还能举出一个事例来吗?

核能可用来发电,能量巨大,其过程不会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节约资源且成本较低。但一旦发生核物质泄露,就很可能对环境、生命造成毁灭性灾难。

目前家庭普遍使用的各种气雾杀虫剂、灭蚊片、蚊香等能使我们免受蚊虫叮咬之苦,然而,它对肌体神经系统存有毒性。长期接触会引起神经麻痹、感觉神经异常及头晕、头痛等神经症状,有诱发白血病和骨髓抑制的潜在危险。

五、课堂总结

面对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愿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理性,化弊为利,让科学技术为我所用、造福人类!

教后反思:

《课标》中强调“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从这点出发,让学生直面文本,以“读”为主线,在略读速度中培养学生快速筛取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领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感受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其实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有着超乎我想象的浓厚兴趣,但因为课堂时间所限,有些教学环节落实地还不够充分,探究得还不够深入,留下些许遗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x4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