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学基础(病原微生物)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4-07-02 22: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病原微生物

微生物的种类:

种类 特点 最小的一类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的敏感细胞内增殖。 原始核呈裸DNA团块结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 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 真细菌和古细菌 举例 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亚病毒、朊粒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菌、黏菌和藻类 细菌学

掌握:

1、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及与染色性、致病性和对药物敏感性的关系。 共有成分是肽聚糖。

革兰阳性菌: 膜磷壁酸

细胞壁 壁磷壁酸

聚糖骨架

肽聚糖 四肽侧链

五肽交联桥

脂多糖 革兰阴性菌: 脂质双层 外膜 脂蛋白

营养结合蛋白 细胞壁 孔蛋白

聚糖骨架

肽聚糖

四肽侧链

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比较:

细胞壁 厚度 强度 肽聚糖层数 肽聚糖含量占细胞壁干重 磷壁酸 外膜 肽聚糖组成 革兰阳性菌 20~80nm 较坚韧 可达50层 50%~80% + — 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 革兰阴性菌 10~15nm 较疏松 仅有1~2层 5%~20% — + 聚糖骨架、四台侧链

2、格兰染色的步骤、结果及意义

步骤:碱性染料甲紫初染 碘液媒染 甲紫—碘复合物 深紫色 95%乙醇溶液 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

结果:可将细菌分为两类,不被乙醇脱色仍保留紫色者为革兰阳性菌,被乙醇脱色后复染成红色者为革兰阴性菌。

意义:该法在鉴别细菌、选择抗菌药物、研究细菌致病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3、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和方式

条件:

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细菌生长必需而自身不能合成的生长因子)

环境因素:营养物质、氢离子浓度(pH值)、温度、渗透压、气体 方式:

个体:二分裂方式

群体:分为四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4、特殊结构的功能或医学意义 荚膜:(1)抗吞噬作用;(2)粘附作用;(3)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4)鉴别细菌及细菌分型

鞭毛:(1)细菌的运动器官;(2)根据鞭毛抗原(H抗原)对某些细菌进行鉴定、分型及分类;(3)与致病性有关

5、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的概念

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不一定能杀死含芽孢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 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以及细菌的芽孢。 无菌:不含有活的微生物。为灭菌的结果。

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

6、机会致病菌、细菌的毒力物质

机会致病菌: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正常菌群之间,通过营养竞争,代谢产物的相互制约等因素,维持着良好的生存平衡。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平衡关系被打破,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中的细菌可成为致病菌,称这类细菌为机会性致病菌,也称条件致病菌。 细菌的毒力物: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有浸袭力与毒素。

(I)侵袭力指病原菌突破宿主机体的某些防御功能,并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包括:

①菌体表面结构,如菌毛等粘附因子;荚膜及类英膜物质。

②侵袭性酶,一般不具有毒性,但在感染过程中有助于病原菌在体内扩散。如A族链球菌能产生链激酶和透明质酸酶(即扩散因子);葡萄球菌产生血浆凝固酶,保护细菌不易被宿主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抗菌物质所消灭;

③其它:铁离子能促进大多数细菌的生长和增强其毒力。

(2)细菌的毒素可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种。

①外毒素:产生外毒素的细菌主要是革兰阳性菌如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白喉杆菌、产气荚膜杆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某些革兰阴性菌也可产生.如痢疾志贺氏菌、鼠疫杆菌、霍乱弧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大多外毒素是菌细胞内合成后分泌于胞外;也可存在于菌细胞内,当菌细胞溶溃后才可释放至胞外。

②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份,只有当菌体死亡破裂或用人工方法裂解细菌后才释放。革兰阳性菌中只有单核细菌增多性李斯德杆菌含有内毒素。 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比较: 种类 来源 存在 部位 化学 成分 稳定性 毒性 作用 外毒素 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阴性菌 活菌分泌或细菌溶解后散出 蛋白质 差、60-80℃ 30分钟破坏 内毒素 革兰阴性菌 细胞壁成分、细菌裂解后释出 脂多糖 好、160℃ 2-4小时破坏 强、对机体组织器官有选择性,引较弱、各种内毒素作用大致相同,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起休克,发热,DIC等 弱,能刺激机体形成抗体, 但无中和作用, 甲醛处理后不能形成类毒素 抗原性 强,能刺激机体形成抗毒素, 经甲醛脱毒后能形成类毒素

7、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原理、用途及比较

原理:人工主动免疫是将疫苗接种于人体,使之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

人工被动免疫是注射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纯化免疫球蛋白等,使机体立即获得特异性免疫,作用及时但维持时间不长,主要用于急性传染病的治疗或紧急预防。 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比较:

区别要点 人工主动免疫 免疫物质 免疫出现时间 免疫维持时间 主要用途 抗原 慢(数天~4周) 长(数月~数年) 预防

人工被动免疫 抗体或细胞因子等 快(立即) 短(2~3周) 治疗或紧急预防 8、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免疫、结核菌素试验

生物学性状:典型的分支杆菌形态细长,稍有弯曲,两端呈圆形,多散在,有时呈索状或短链状排列,可见分枝状。G+,不易着色。 免疫性:有菌免疫(或伴随免疫),此菌是胞内菌感染。 结核菌素试验:

方法:1红肿硬结超过5mm者为阳性,表明机体已感染过此菌或卡介苗接种成功,但不一定有结核病。

2≥15mm为强阳性,对临床诊断有意义,表明可能有活动性结核,应进一步检查。 3小于5mm者为阴性反应,表明未感染过此菌,但应考虑:感染初期,老年人,严重患者等

肿瘤等患者试验多阴性

9、脑膜炎奈瑟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致病物质:内毒素(主要)、荚膜、鞭毛

所致疾病:人是此菌的唯一宿主,主要寄居于人类鼻咽部。带菌者和病人均可作为传染源经飞沫传播。出现上呼吸道症状。临床症状有头痛、喷射状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和体征。

10、白喉棒状杆菌形态染色 形态:(1)棒状:菌体细长微弯,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 (2)排列不整齐:常排列呈V、L等字母形; (3)异染颗粒:有异染颗粒。

染色:Albert染色,有异染颗粒;革兰染色阳性。

11、白喉杆菌外毒素、类毒素和抗毒素在致病和防治中的作用 外毒素是致病物质,棒状噬菌体带有编码外毒素的tox基因在溶原阶段基因整合到染色体上即可产生含有A和B二个亚单位。

预防使用白喉类毒素,紧急预防使用白喉抗毒素;治疗使用抗毒素、抗生素。

12、支原体的概念

支原体: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对许多抗生素具有抗性,如类胸膜肺炎微生物。为目前发现的最小的最简单的原核生物,支原体细胞中唯一可见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13、肺炎链球菌的形态染色、主要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 形态:有荚膜,无鞭毛和芽胞。

染色:革兰阳性,紫色。

主要致病物质:主要是荚膜,有荚膜菌株才能引起人致病。 所致疾病:大叶性肺炎、中耳炎、脑膜炎、败血症等。

14、志贺菌属与沙门菌属的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志贺菌属:

致病物质:侵袭力、内毒素、志贺毒素(系外毒素)

所致疾病:引起细菌性痢疾。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无动物宿主,主要通过粪-口传播

微生物学检查:(1)肠道外感染时,血液标本需先经肉汤增菌,再转种血琼脂平板。其

他标本可同时接种血琼脂平板和肠道杆菌选择性培养基。

(2)卫生细菌学检查:以“大肠菌群指数”和“细菌总数”作为饮用水、食品等粪便污染的指数。

防治原则:(1)预防:传染源 控制,传播途径 切断,易感者 疫苗(口服减毒活疫苗-SD株)。 (2)治疗:多种抗菌素可选择,但很易引起耐药性,药敏试验、联合用药、用足药。

沙门菌属:

致病物质:侵袭力,内毒素,肠毒素

所致疾病:(1)肠热症:包括伤寒和副伤寒。 引起2次菌血症 (2)胃肠炎(食物中毒) (3)败血症

(4)婴幼儿腹泻

肠热症 食物中毒

第1周取 可疑食物 静脉血

第1-3周呕吐物

取骨髓液

第2周起粪便

取粪、尿

败血症 血 微生物学检查:

(1)查病原体:标本 SS平板、普通平板 生化反应(双糖发酵等) 血清学鉴定(玻片凝集试验)

(2)查抗体:肥达氏反应(Widal Test):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抗原和H抗原, 以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H抗原与病人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 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极其效价的试验。

防治原则:(1)防:一般性:消化道饮食卫生

特异性:活疫苗(Ty21a 株)好

(2)治:抗菌素 药敏试验、联合用药、用足药

15、霍乱弧菌的致病性

(1)致病物质:鞭毛、菌毛和肠毒素 (2)传染源:患者及带菌者

(3)传播特点:污染的水或食物经口摄入

(4)临床特点:剧烈腹泻和呕吐(米泔水样腹泻物),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丧失 ,低容量性休克,心力不齐和肾衰竭(死亡率高达60%)。

16、葡萄球菌、A群链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葡萄球菌:

主要致病物质:(5种毒素1种酶)

凝集酶、葡萄球菌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症毒素—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x0.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