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中国武夷山茶文化
更新时间:2023-05-10 04:13: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2007年10月,一个特殊的收藏仪式正在国家博物馆举行。这次被收藏的藏品,是产自福建武夷山的茶叶——大红袍。将茶叶作为藏品,这对于专事收藏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藏品的国家博物馆可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关双喜 (国家博物馆) “它是国家博物馆近几十年来唯一收藏的茶叶。”
武夷山大红袍之所以会被国家博物馆郑重的收藏,不仅是因为母树大红袍不再采摘,更是因为以它为代表的乌龙茶,在中国乃至是世界茶叶史上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乌龙茶又名青茶,与绿茶、红茶并列为世界三大茶类,是一种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半发酵茶类。其中,以大红袍最为著名。
童启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大红袍受到海内外茶人的喜欢或者是很多顾客的喜欢,主要还是它的优良品质和精湛的加工工艺,使这个茶别有风味。”
武夷山,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北部武夷山市的境内,方圆7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50米。碧水丹山的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自古就以其独特的丹霞地貌而位尊八闽、秀甲江南,更因为盛产茶叶而闻名于世,据统计,这里有名有姓的茶叶就有三百多种,素有“茶叶王国”的美誉。
5000多年前,华夏先祖的神农氏遍尝百草,发现了可以用来解毒的茶,让《神农百草》留下了这样的记载“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神农氏作为南方诸族的大首领,恐怕南方各地都有他的部下。也许,正是从这时起,茶传到了武夷山。
武夷山发现第一棵茶树的地方,被称为茶洞。相传,这个云蒸霞蔚的洞天福地,是彭祖曾经居住的地方。而彭祖之所以长生不老,正是因为喝了武夷山的茶。这个传说,不仅让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留下了“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的诗句,也让武夷山人对茶的理解多了另一层含义。
林治(茶叶专家)“我们祖先在造字的时候非常奇妙,你看茶上面是草字头,中文写就是二十,下面是八十八。二十加八十八,一百零八,所以说茶道界都说祝您老喝茶得茶寿,茶寿就是一百零八岁。” 事实上,直到唐代,茶才从最初的药用完成到实用的转变,成为被广为接受的饮品出现在中国人的视野中。也正是这时,武夷茶开始大量种植。一个叫孙樵的唐朝进士在给友人的信札里,曾经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武夷茶称为晚甘侯。
字幕“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请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
【送茶与焦刑部书】
叶灿(茶叶专家)“侯在古时候是一种尊称,晚甘是指喝完以后回味上来的甘香馥郁,而不是当下的感觉。意思是说送你的十五个茶饼很好,不是入口就能够喝到的,而是要去慢慢品味,回味甘香馥郁。那么这个茶是哪里出现的呢,请雷而栽,拜水而和,春天第一声雷响的时候才能摘,长在九曲溪边,用特殊的山川地理环境特殊的内质使它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美妙感觉。”
从此,“晚甘侯”就成为武夷茶的代名词,而这一称呼,不仅与周敦颐把莲花称为“花之君子”有着
异曲同工之妙,也是目前关于武夷茶最早的文字记载。
黄勇(福建武夷山 茶叶专家)“武夷山产茶历史很悠久,整个武夷茶加工制作过程(的演变)也是中国茶叶加工制作方法的演变(缩影)。唐宋时期做蒸青团饼,明朝中后期做炒青绿茶,明末清初做乌龙茶。乌龙茶是一个介于红茶跟绿茶之间的一种茶。”
武夷山,由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以及九曲溪所组成,以石为神髓,以水为灵韵。群峰连绵、秀拔奇伟,处处印证着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独具匠心。或许是因为生活在灵山秀石之间的武夷山人,对岩与石的感情格外深厚,于是,他们把这种茶称为“武夷岩茶”。
刘国英(茶叶专家)“(武夷岩茶)四大名丛,有大红袍,有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丛是最出名的,除了这些名丛之外,我们还有几个当家的品种,比如水仙、肉桂,这都是武夷山的当家品种。” 第一次接触武夷岩茶的人,往往会觉得它的外表黑黑粗粗,太过朴实,的确,武夷岩茶并不是以外表的精致取胜,而是胜在内质的丰厚。所以当地人说,这种茶是乞丐的外表、皇帝的身价、菩萨的心肠。 因为岩茶是半发酵茶,所以像红茶般温和,不会刺激人的肠胃,同时它又保留了绿茶的清香。香久益清、味久益纯。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岩骨花香的岩韵,这就是武夷岩茶最重要的品质特征。
所谓岩韵,并不是那种两三秒就能从舌尖华走的鲜香,而是以淳厚沉着稳重取胜的味道,有人说是青草的芳香、有人说岩石的厚重、还有人说那是一种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奇妙感觉。
林治“岩韵最早提出的提出实际上是清代,乾隆皇帝在一首诗叫做《冬夜煎茶》提到,他讲气味清和兼骨鲠,那个骨鲠就是我们说的岩韵,韵是东方美学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实际上就是喝了岩茶以后言有尽意无穷,引起我们心灵颤动的意念,荡气回肠,刻骨铭心,非常美妙。”
一天,乾隆皇帝处理完手边的奏章,喝到了刚刚进贡的武夷岩茶,这种味道让他一见倾心,于是提笔写下“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寥寥几笔就精准地形容出岩茶的精妙所在。
名山出名茶,自古就是如此。庐山有云雾茶、黄山有毛峰茶、洞庭山则有碧螺春,但是,为什么只有武夷山的岩茶才有岩韵呢?
在茶圣陆羽的《茶经》上曾经有这样的记载“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武夷山属于丹霞地貌,境内群山环抱,不仅土层深厚,而且多为风化岩残土,这正符合上者生烂石的条件,可以说,武夷山特殊的土壤结构为茶树的生长,源源不断地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营养元素。
如果说立地条件是岩茶生长的自然基础,那么特殊的小气候条件则是上好岩茶的催发剂。这是我们阳春三月拍摄到的一组真实镜头:山谷幽壑间时而云遮雾绕,湿润清风轻抚盆景状的茶丛, “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恐怕只有这样独一无二的自然条件才能养育武夷岩茶吧。
杨江帆(福建武夷学院 院长)“有的茶长在岩石上,自然形成了盆景式的栽种方式。武夷山独特的生态环境,空气、土壤环境,形成了它独特的品质,这种品质是其他茶类不能够模仿的,无法比拟的。” 但是,要想茶叶的味道好,光有自然条件还不够,更重要是武夷山人工艺独特的制作技巧。岩茶的做
法,兼备了红茶与绿茶的制作
有茶类中工序最多、也是最复杂的。 ,包括采青、萎凋、做青、炒青、揉敛、炭焙等十几道工序,是所
武夷岩茶,每年只采春茶。俗话说,三天是茶,三天是草,一到谷雨前后,武夷山的菜农们就要时刻注意着天气的变化,来决定不同品种的采摘时间。
黄勇“采茶清晨不采,有露水不采,阴雨天气不采,正当午时也不采,傍晚的茶青由于采摘回来之后没有日光的自然倒青也不采,这样就能保证岩茶特有的品质,武夷茶一般讲究采摘中开面,所谓的中开面,就是顶上的芽叶张开,相当于第二张叶子的二分之一,小于二分之一叫小开面,一样大叫大开面,采中开面的茶,茶的内质最好。”
一到春天,武夷山人家家户户都忙着采茶、做茶,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茶的清香。几百年来,武夷山人世代传承的不仅仅是原汁原味的制作方法,还有对茶一丝不苟的执著与热爱。
当地人常说,“看天作茶、看青做茶”,不同天气、不同时间采摘回来的青叶,都有着细微的差别,只有经验丰富的师傅才能当机立断、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这道工序叫做做青。做青的过程十分讲究,它需要将茶青时而摇动、时而静放,动静结合,不仅要控制好摇青的力度,更要掌握好各个环节衔接的时机,而岩茶色香味的好与坏,都跟摇青的成败有着直接的关系。
岩茶的另一道独特的工艺是炭焙,先把前期处理好的茶青均匀地放置在焙笼中,然后用低温的炭火慢慢烘焙,这道工序既可以提升青叶的香气和滋味,也可以让成品茶更加耐泡。
“要想做好茶,得靠天地人”,这也是武夷山的茶人们口口相传的经验,只有天、地、人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才能做出最好的茶叶。2006年,武夷岩茶的制作方法已经被列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代表中国乌龙茶的制作工艺正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千百年来,武夷山人与茶之间的感情默契而深刻,似乎更像是朋友和知己,无论是做茶还是品茶,他们都有着自己独到而特别的理解。
邹水英(茶叶专家)“武夷岩茶的水仙,水仙的历史也很悠久的,它的个性就比较平和,就像女人一样,很柔很细,很细腻,武夷岩差的小品种茶,(有些)就像小家碧玉,(有些)就像大家闺秀。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性格。”
武夷山人说,岩茶的品种不同、性格就不同,味道也有所差别,但不管是什么品种的岩茶,想要品味出它的,都需要恰当的环境和器具,以及恰当的方法。
叶灿“武夷岩茶其实非常特殊,内质很丰厚,所以品味的时候很讲究,它每一道和每一道都不一样,那么武夷茶的三看三问三品就通过这三种方法去揭示它的内质,为什么这样呢,岩茶有一句俗语,在民间
广为流传,叫做头道生二道茶,三道四道是、四道五道也不差,七道有余香。这样就造成它每道滋味在每一泡中色香味形都表达的不一样,所以在品味的时候,要通过观色闻香去感受它。”
先是舌下生津,像是有柔丝在水中源源不断地回旋着,而后是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有荡气回肠的余味。眼前的这杯茶水仿佛溶解了武夷山树木草丛里所特有的香气,然后又逐一释放出来,她香的自然延绵,留在杯底、停在齿间,直沁脾肺,这大概就是武夷茶独特的岩韵吧。
叶灿 “这三看三问三品在古时候的人理解其实无外乎四个字,甘活清香细品茶,一泡好茶里面,又甘甜滋润又清香扑鼻,又能够活从舌变,为什么,在舌头上去感受它,微乎其微,每一下的感受都不一样,喝进去的,入口的,吞下去的,反上来的味道,都从舌尖上去感受它的变化,所以古人把它称为,甘活清香细品茶。”
在武夷山的大街小巷,茶馆茶楼随处可见,茶已经成了这个城市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武夷山人说,喝茶还是讲究一个“品”字,以茶立德,以茶会友,以茶怡情,小小一杯茶,却可以折射出武夷山人的文化性格。
《周礼》说:“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其中提倡的茶礼四字箴言为:俭、清、和、静,无疑,这也是中华民族最推崇的高尚品性与处世哲学。可以说,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就是“和。在所有汉字中,恐怕再也找不到一个比‘和’更能突出‘中国茶道’内涵、概括中国茶文化精神的字眼了。而武夷茶的文化特质正印证了这一点。
武夷山,不仅用最好的水土孕育出独一无二的武夷岩茶,也用一种开阔的胸襟同时接纳了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释道三教。
作为道家的第十六洞天——升真元化洞天,武夷山曾经是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白玉蝉修行的地方,武夷道教历来把武夷茶看成修道养性的一种心灵载体,高远淡定的意念早就融入了道教文化的生命流程。自唐代以来,武夷山就是一座佛教名山,而武夷茶的清雅淡定与佛教的宗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武夷山的儒教理学鼎盛于南宋,一代大师朱熹在武夷山著书立说、开设讲堂,而平和从容,既是武夷茶道的精髓,也是儒家追求的一种境界。
林治(福建省茶叶专家)“在武夷山这个地方,儒家文化宋代以朱熹为代表,朱熹是以茶喻理,你看甜的东西吃完以后回味是酸的,茶喝是苦的,但苦中有甜,先苦后甜,这是儒家的文化,乾隆皇帝把它又概括提升了,他讲武夷应喜添知己,清苦原来是一家。武夷茶的清和武夷茶的苦是联系在一起的,啜苦可以立志,回甘应该是报国,国运兴才能茶道兴。”
可以说,武夷茶蕴和育静的秉性,与濡释道三教形成了不谋而合的共鸣。武夷岩茶,不仅仅融合了儒家的中和之美、也融合了佛家的空灵之美和道家的自然之美。 “杯中观天地、壶里有乾坤”。一个和字即是茶的内涵,更是武夷山人的生命通感。
茶,自古就被称为“南方之嘉木”。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曾经说:“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其实,早在唐代开始,人们就已经熟知“茶道全尔真”,“三碗便得道”了。中国人饮茶的传统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极为深远,饮茶的习俗传到日本,发展出“茶道”,传到韩国便有“茶礼”。 以茶为祭、以茶为礼,早已经成为东方文明的重要象征。
茶的淡雅清静、朴实无华,都与君子不事张扬的品性有着相通之处。可以说,饮茶早已经超越了饮品的范畴,而成为一种心灵的感受。
来过武夷山的人都会说,武夷山人的性格质朴而平和,这恐怕与茶文化从古至今的熏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对于喝茶、谈茶、品茶、爱茶的武夷山人来说,茶的质朴典雅,茶的平和淡定,早已经融入他们的心灵深处。
叶灿 “懂生活的人不一定懂茶,但是懂茶的人一定懂生活。一个人喝了茶以后,他无形中把茶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标杆,把茶的品行作为自己追求的品行,在生活层次的要求上在个人兴趣爱好上就有了区别,茶的品质是非常高的,是朴素的,不以其浮华表象的东西来表达它。”
从诞生开始,武夷岩茶就备受欢迎,之后不仅传播到福建的其他地区、还传播到广东、台湾,以及东南亚等国家。
清代末年,一个叫做林凤池的台湾举人,来到武夷山游玩,喝到武夷岩茶之后大为赞赏,爱不释手,于是他带了一些武夷岩茶的茶苗返回台湾,在台湾冻顶山引种成功,后来逐渐被移苗广植,这就是著名的冻顶乌龙。
(黄丽秋 台湾茶叶专家)“林凤池举人从武夷山带回去的总共有36棵茶苗,有12棵种在冻顶山,是存活了。冻顶茶它的岩茶的余韵还在,虽然地理环境有点变化,但原本根源的东西它不容易有所变化。” 被引种回去的乌龙茶,尽管味道与最初的武夷岩茶已经有所区别,但还是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台湾学者连横曾经在《雅堂文集》里总结到:“茶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琛,三者位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武夷茶被他看作最高的待客礼节,可见,武夷茶在他心目中的分量之重。
盛世兴茶,作为中国乌龙茶的发源地,武夷山市每年都会举办一些与茶相关的大型活动,吸引着五湖四海的人们来这里旅游、投资,而很多人也正是因为岩茶才与武夷山结下了特殊的缘分。
陈兴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兵乓球世界冠军。正是因为被岩茶的魅力所吸引,成为第一个转行做茶的体育明星。
陈兴华(前兵乓球世界冠军)“武夷山这个地方确实是非常美,我走遍全世界,国外也有很多的风光,也有自然的,也有人文的,但武夷山风景的这种气势世界难找。特别是茶,我情有独钟,岩骨花香的韵味在我喝茶的经历里确实是太独特了。”
在陈兴华看来,生长在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的武夷岩茶,不仅口味独特,更有着天然无污染的环境,是一种绿色健康的饮品,他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武夷山、了解武夷茶。于是,他选择留在了武夷山,把岩
茶作为自己人生一个新的起点。
跟陈兴华有着同样选择的还有很多人,飞机上走下的这位日本女性,叫左能典代, 20年来,她年年来武夷山,从未间断,如今已经是第23次了。
左能典代说,从第一次来武夷山旅游时对岩茶一见如故开始,她就爱上了武夷山,特别是武夷岩茶。 (左能 采访)
这些年,这位日本女作家曾经8次组织带领日本茶道旅游团,专程造访武夷茶并交流两国的茶文化。而她的岩茶坊已与700多家日本企业、上万个日本茶友,组成了传播武夷岩茶的文化沙龙。
杨江帆“21世纪是中国茶的世纪,因为茶是健康的饮料、和谐的饮料,天然的饮料,发展的饮料,时尚的饮料。作为中国茶叶发源地一个优秀茶的代表,武夷岩茶在新的世纪肯定会得到更大的发展、更大的辉煌,随着我们中国的茶叶走向世界。”
遥想当年,惊蛰之日,三教人士与官民同设祭祀茶神之台,万众同喊“茶发芽!茶发芽!”那该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呼喊声中,天、地、人、茶融为一体,亘古不变。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这就是武夷山千百年来的
相关话题 所在。
“九元包邮”网店模式带来的思考 送给南平的淘宝卖家 如果你要回帖 360新员工入职培训上周鸿祎的讲话 送给想创业的人 南平便民论坛 美食频道 内容征集 商家征集 南平名小吃 牛肉丸的做法 关键词
: 武夷山,茶文化,中央电视台
,解说词,中国
分享到 淘江湖 新浪 QQ微博 QQ空间 开心 人人 豆瓣 网易微博 百度 鲜果 白社会 飞信
回复 引用
举报
雨水我问你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10-21
第二集:万里茶路
清乾隆二十年的春天,福建武夷山脚下一个叫下梅的村子迎来了几
个操着山西口音的奇怪
客人,和以往来这里的客人不同,这些山西人似乎对武夷山的奇峰秀水
级别: 管理员
发帖
8637
便民币
46754
威望
13114
贡献值
7
银元
关注Ta
发消息
并不感兴趣,而是每天都在附近的茶山上走走看看,这一看就是两个多月。 终于有一天,他们向当地人提出一个请求,要购买下梅村附近所有的荒山。莫名其妙的当地人以为是笑谈,便随口开了一个高得离谱的天价,本以为对方会知难而退,谁料想这些山西人竟然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并且当即从身上掏出了早已准备好的银票签字画押。 几年之后,这些山西人以下梅村作为起点,奇迹般地开辟了一条伟大的茶叶贸易之路,这条路不仅成就了武夷山的茶叶在全世界的声誉,也使得一批山西家族迅速崛起。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商帮晋商开始走上了历史舞台。那么,这些山西人为什么不远千里选择了武夷山,而武夷山的茶叶又是怎样成就了晋商呢?
在千里之外的俄罗斯,有这样一句谚语:“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这种用来煮茶的茶炊是每一个俄罗斯家庭中必不可少的器具。追溯到三百多年前,俄国人喝茶的习俗要从中国的武夷茶说起。1638年,一位俄国贵族从蒙古商人手中换得两大桶武夷山的茶叶,作为礼物送给了沙皇。沙皇品尝之后如获至宝,于是,武夷茶的大名在俄国上流社会中迅速传播开来。
然而,当时的俄国的贵族们决不会想到,这种令他们热情追捧的武夷茶,在中国的诞生却经历了一个阴差阳错的过程。
明洪武二十四年,一道特殊的诏令从紫禁城中发出。诏令规定,从此之后,各地向皇宫进贡的茶一律由团茶改为散茶。在明朝之前,地方向皇宫进贡的是一种工艺极其复杂,外形无比奢华的龙团凤饼,这种贡茶的制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民力和财力。明朝建国之后,开国皇帝朱元璋实行了一系列减轻民间负担的政策,罢除龙团凤饼就是其中的一项。 但是,出乎朱元璋的预料,他的这一政策在武夷山催生了一项重大的茶叶制作工艺的诞生。后来,这种工艺改写了茶叶史。
采访 黄贤庚 武夷山圣东茶文化研究所 所长
这个茶生产的量也大了,而且逐步走向了市场,进入寻常百姓家。以前王公贵族、达官贵人、文人雅士喝的茶,老百姓也能喝了,没有办法像以前做龙团风饼那么精细,特别在武夷山。
武夷山道路曲折陡峭,山高峰险,茶树分散在方圆百里的不同地方,采茶时要翻山越岭。由于茶叶需求的急剧增加,采茶量也随之而增大,采好的茶叶长时间暴露于烈日之下,其中大量的水分悄悄散失。再加上采茶者颠簸行走,茶叶在挑蓝里不停地翻滚摇动。当时的采茶者并不知道,在他们的挑蓝中,很多茶叶已经发生了肉眼难以察觉的微妙变化,这种变化我们现在称之为发酵。
采访 黄贤庚 武夷山圣东茶文化研究所 所长
没有发酵以前,它这个叶脉里面含有很多水分,是透亮的,通过走了一次水分,水分走到一定程度,通过做青,做青的碰撞过程,它的边缘会有一些破损,这个内含物就起了一定的化学作用,内含物就会通过这种化学作用跑到这个茶叶的表面来。
如果按照传统的制茶工艺,这些发酵的茶就成为废茶,除了丢弃没有选择。然而,武夷山聪明的祖先根据这种情况,发明了摇青,揉捻,焙火等独特的茶叶制法,这些几乎被丢弃的茶经过如此加工之后,味道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最终一跃成为茶叶家族的新星。中国茶叶史上一个全新的时代也从此开始了。
采访 王庆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常务副会长
它的生长特点是在石头上,它的韵味应该讲非常好,同时武夷茶它的发酵程度决定了它的香气特别好,我们叫高香,我想它本身的骨韵,它的花香,它的香气的悠长。同时它经过发酵以后,他对人体的肠胃的刺激比较小。
采访 黄贤庚 武夷山圣东茶文化研究所 所长
俄罗斯这个地方比较寒冷,第二对蔬菜比较缺乏,可能相对而言吃肉食比较多,他需要我们这种武夷茶,它那种发酵度比较高,含这个咖啡碱 茶多酚比较高,有利于他的消化,有利于提高身体需要的热量。 在十八世纪初,中国人优雅的饮茶风尚,以及充满艺术感的饮茶礼节,成为许多俄罗斯家庭谈论的话题。此时,这种曾经神秘的东方饮品,已经不仅是上流社会的钟爱,也出现在大多数平常家庭的餐桌上。在寒冷的冬天,当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温暖醇厚的武夷茶,享受着那份与千山万水之外的中国人相同的从容淡定和宁静温馨,习惯喝烈性酒的
俄国人似乎对儒雅的中国文化也略有所悟,性格也从暴躁刚烈变得温柔起来。慢慢地,喝茶对于许多人来说,不再是单纯地品尝一种饮品,而是体味一种跨越千里的精神愉悦。
与此同时,中俄贸易史上的一件大事发生了。由于当时俄罗斯商队频繁地进入北京进行贸易,皇城周围经常发生各种纠纷。1727年,清政府和俄罗斯签订了《恰克图界约》,其中规定,俄国的商队不再允许在北京经商,中俄贸易只限定在当时的边境城市恰克图展开。恰克图在俄语中就是有茶的地方,可见,茶叶买卖在当时的中俄贸易中占了重要的地位。对于很多中国商人来说,去恰克图贩卖茶叶成为一项获利非常高的生意。
采访
张维东
山西省民俗学会 副会长
它这个茶叶,一包茶叶运过去,大体上一包也就是现在的12.5公斤吧,市斤是25斤,它贩到恰克图,基本上一包它的这个利润有六七两白银,这很壮观的,所以当时他们分配以股分红的话,像有一些茶庄一年就可以分到14万到16万这个规模的红利。
在众多前往恰克图贩卖茶叶的中国人之中,山西榆次一个叫常万达的商人敏锐地把握了先机。早在乾隆初年,常万达就从山西迁居到中俄边界做起了茶叶生意。《恰克图界约》签订之后,他经营的茶庄成为当时恰克图生意最好的店铺。然而,常万达的雄心并不止于此,为保证茶叶的品质,进一步打开俄罗斯的市场,他决定采取茶叶的收购,加工,贩运一条龙的方式,把生意直接从福建做到俄罗斯。
乾隆二十年,常万达千里迢迢从山西来到了武夷山脚下,当年的下梅村有着大片的荒山,一条连通东西水路的梅溪环村而过。常万达一眼就看中了这里便利的交通,最终花巨资买下了下梅村附近的所有荒山,作为种植茶叶的基地。然而,这只是那个庞大茶叶生意的开端,接下来常万达要面对的将是一个又一个更大的挑战。
作为初来乍到的外乡人,山西的常万达首先遭遇的是当地茶叶同行的竞争和孤立。几经波折,他认识到,要想在武夷山立足,必须要有一
个可靠的本地家族作为合作伙伴,在下梅的诸多家族中,几经考量,最终“景隆号”茶庄的主人邹氏进入了常万达的视野。
早年邹氏因饥荒从江西南丰逃难到武夷山的下梅村,凭着吃苦耐劳、肯动脑子以及从老家带来的一点茶叶种植技术,邹家逐渐在下梅村站稳了脚跟。经历过那段艰难创业的日子,在下梅邹氏家祠的神位上,当年挑茶用的梅木扁担和麻绳,被放置在祖先的牌位的正中,成为永远激励后代子孙不忘艰苦的精神财富。
在清代,武夷山汇集了许多像邹氏这样来自江西的经验丰富的茶农,他们的到来大大提升了茶叶种植技术。如今,在下梅村流传的山歌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当初江西人初到福建的情景。
采访 刘昌财
70岁 下梅村民
过了清明谷雨边 打起包袱走福建 想起福建无走头 半夜三更爬上楼
采茶篮子没好高 低倒头来撞到腰 采茶时候头低下头来采的 扒拉茶树采的
好好丑丑采几篮 头等工钱我不要 这是采茶山歌
作为外来者,这些江西人更加注重家庭内部的团结。邹氏家祠前的这根木柱,就是一个祖先为教育后世儿孙,而别出心裁制作的生动教材。
采访 邹全荣 武夷山乡土文化研究会 会长
这根立柱跟其他的立柱不一样,它有它的特点,它是由四片木板拼接起来的,我们从这条缝可以看到它。为什么这样做呢?当时,邹氏的祖先邹元老曾经告诉他的四个儿子,要像这根柱子一样,同心协力,抱在一起,才能够撑起一片家业。
邹家脚踏实地的品质和对同心同德的重视给常万达留下很深的印象,常家的雄厚资金也吸引了想要扩大经营规模的邹家。于是,两家一拍即合。不久之后,常氏和邹氏联合经营的“素兰号”成为武夷山最大的茶庄,这具当年“素兰号”茶庄发货单的印模见证了下梅村最繁忙的年代。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下梅村成为闽北地区最大的茶市,每天早上,三百多艘竹筏,浩浩荡荡来到梅溪。成吨的茶叶经过精心包装之后,被
搬运到这些竹筏上,开始了它们遥远的行程。
茶叶从下梅村出发,先到江西河口,然后改为水运到达汉口,经由襄樊,唐河,北上至社旗镇。再换马帮驮运,经洛阳,晋城,长治,到祁县。再经过太原,大同,张家口,到达归化。在那里,换驼队经过库伦之后,抵达边界城市恰克图。然后,被分送到俄国境内的各大城市。全程近五千公里。这条路被后人称为“万里茶路”。 (动画41秒) 运茶的商队从武夷山到恰克图,一趟往往需要一年的时间,路途中不仅要应付变幻莫测的天气,还要防备强盗土匪的突然袭击。狼群出没的大草原和一望无际的沙漠随时都可能使人葬身其中。这条千难万险的道路考验着商队的毅力和决心,同时,也激励着所有人通向一个梦寐以求的财富神话。
采访
张维东
山西省民俗学会副会长
祁县这个乔家、渠家、像榆次的常家、太谷的曹家等等这些大户,他们到每年年底,我听我们爷爷辈的人讲,一到腊月开始,到年根一个腊月收的银子就在院子里头、房檐底下,堆的都是银子。
根据崇安县志记载,在常家的带动下,山西的另外一些商业家族,乔家,渠家,范家等等,也先后来到武夷山加入了万里茶路的征途中。这些家族和常家一起,把商号开遍大江南北,甚至还开到了俄罗斯,建立起一个纵横天下的商业帝国。此时,往返运送的货物,已经包括茶叶,丝绸,呢绒,糖,酒,药材,烟草等等,包罗万象,百货云集。不过,武夷茶,仍然是其中最重要的货物。据统计,十九世纪初,每年由晋商运到俄罗斯的各种茶叶已经达到二十万担。如今,行走在山西的这些晋商大院中,依然能感受到那种富甲天下的气魄。
在常家庄园的后院,却有另外一番景致。中国南方特色的台、轩、阁、榭出现在这个北方的大花园里。万里茶路不仅给晋商带来了可观的财富,也把一种南方的生活情趣带到了北方大地,并且与当地的文化水
乳交融。
与此同时,在武夷山脚下,晋商的巨大成功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梅村。邹家在常家的帮助下,组织起了自己的商队,踏上了去往俄罗斯的遥远征途。据说,邹家为了找到武艺高强的镖师保护商队的安全,还立过一个规矩,谁能把堂前的石锁举过头顶,谁就可以娶漂亮的邹家小姐为妻,结果,在众多的应聘者中,一位来自山西的小伙子一举成功。
采访 邹全荣
它重两百多斤,我们来提一下它,现在一般人很难提动它了。那么这位山西人,后来成为邹家的女婿。他帮助邹家,在经营茶叶中护送茶叶,在万里茶路中起到保镖的作用。
在那段互相扶助、同心协力的日子里,晋商十几年如一日贯彻不辍的经商原则深深感染了邹家。
采访 张维东 山西省民俗学会副会长
它加工制作的时候肯定含的水分比较高,越往北走气候越干燥,肯定茶叶自身要有一些损耗,我们晋商为了不让消费者,购买者吃亏,所以他在加工的时候,茶叶就要重四两,在加工的地方,就把这个四两损耗就预估过去了,你到内蒙古也好,到俄罗斯也好,你买到的茶叶还是足两的,不会缺斤短两。
“诚信至上”、“以德取利”的经商之道,成为下梅村众多茶庄共同信奉的理念。这座雄伟的邹氏家祠在万里茶路开辟的五年之后拔地而起,当时,下梅村出现了一大批因茶而富的大家族。一时间,茶叶之路带动了整个闽北地区的发展。
在武夷山著名的收藏家赵勇的藏品中,有几件闽北独特的器皿,烧制于茶路最兴盛的那个年代。
采访 赵勇 武夷山市文联 主席
这是个小马罐,上面有两个字,香茶,就像一匹马在驮着茶,说明什么问题呢?当初,茶路开通之后,大量的茶叶经营者通过茶叶的运输发家致富,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成功的象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时尚。 采访 王庆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常务副会长
它沿路恐怕推动了运输业的发展,推动了餐饮业的发展,推动了住宿业的发展,也推动了与其他产品互市互换互易的发展。
江西河口,一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村子,因为地处武夷茶向北转运的必经之地,而迅速热闹起来,在茶路开辟后短短的十多年间,成为闽赣交界的第一大交通枢纽。如今,石板路上当年的马车压出的车辙还清晰可见。在它鼎盛的年代,每天来自四面八方的商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像河口一样,汉口,祁县,张家口,包头,库伦,茶路沿途的众多城市因武夷茶带来的商机而注入了新的经济活力。他们的崛起将影响着随后百年间中国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
在传统的农耕经济时代,茶路成为一扇面对外界的窗户,大大拓宽了人们的眼界。黄河两岸的风俗传统,大江南北的人情百态,甚至俄罗斯的奇闻轶事,都沿着这条茶叶之路传播开来。这条路不仅是一条经济之路,更成为一条连通欧亚的文化之路,近代以来,闽北人以开放而具有冒险精神著称,或许,这与两百多年前那条万里茶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吧。
如今,在武夷山的很多茶馆,经常可以看到来自俄罗斯的客人,在武夷茶传到俄罗斯三百多年后,成千上万的俄罗斯人沿着当年的茶路来到武夷山,在武夷茶的诞生地亲自品茶,在这种熟悉而又陌生的茶香中,似曾相识的东方生活方式仍然散发着持久的魅力。
作为万里茶路历史见证的下梅村,今天,已经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每天吸引着大量的游人。许多下梅村的后代仍然继承着祖先制售茶叶的生意,不过,早已从小店铺变成了现代化的大工厂。几百年来,伴随着茶叶的对外传播,武夷茶的品饮方式同样深刻地影响着许多地方。 采访
赵勇
武夷山市文联主席
当时浙江一个大诗人,看到武夷山人喝茶感觉到很可笑,他曾经写诗:笑煞饮人如饮鸟。为什么呢?他杯子太小了。杯小如胡桃。像这样的东西比胡桃还小。不够喝,不过瘾。但是他在武夷山喝了几次以后,真正享受到武夷茶的好处。他在另一篇文章里就有称赞:尝尽天下名茶,
以武夷山为第一。
赵勇所说的这位大诗人正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袁枚。他在武夷山看到的那种品茶方法如今被称之为“功夫茶”。小小的一杯功夫茶冲泡起来极其复杂,对于水质,水温,茶量,茶具都有着极高的要求,惟有精准地拿捏好所有这些要素,才能把武夷茶的韵味发挥到极致。而泡好之后需要用小杯小口品尝,方可感觉到苦涩之后的无尽甘甜。所以,功夫茶取名的由来,既有茶叶制作方法费功夫,又有品饮技艺花功夫的双重含义。当主人向客人敬上一小杯浅浅的茶水,主人的所有心意就尽在其中了。
采访
郑应南
香港茶叶专家
差不多每个潮汕人家里都有自己的茶具 喝茶的时候泡茶茶叶的数量比较多喝起来比较浓。在1885年到1890年的时候,潮汕人从武夷山那边采购茶叶,因为这个情况,他们贸易比较多,经济情况比较好,他们就把喝功夫茶移到潮汕那边去了。
著名历史学家,《台湾通史》的作者连横曾经提到:漳州、潮州、台湾有一个极为相似的嗜好,那就是喝茶一定要喝武夷茶。清代初期,功夫茶品饮方法随着武夷茶的畅销,流传到富庶的漳州、泉州,潮汕、台湾等地,并且在当地得到发展和改进。近代以来,功夫茶又被东南沿海的外出谋生的华人带到了全世界。
在山西,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当晋商的驼队携带着大量的白银常年往返于大江南北时,沿途的强盗土匪自然耐不住性子,商队经常遭受他们的袭击和侵扰。后来,聪明的晋商把大量的白银烧铸成一种上百斤的特大银球,盗匪们想搬都搬不走,只能望洋兴叹,无可无奈。 其实,在这个传说之后,还有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真相。当一箱箱中国的茶叶换回源源不断的白银时,俄罗斯越来越难以支付因茶叶而产生的贸易逆差。于是,欧洲大量的白银制品几经周转,最终出现在恰克图,用来支付茶叶贸易。这些白银制品进入中国之后,经常被烧铸成大型的银锭加以保存,这就是那些大银锭的真实身份。
当万里茶路达到最兴盛的时候,一条从海上向欧洲运送武夷茶的水
雨水我问你
级别: 管理员
发帖
8637
便民币
46754
威望
13114
贡献值
7
银元
关注Ta
发消息
路也日趋繁忙。在这条海上茶路的终点,武夷茶的故事,将伴随着世界的风云变幻继续上演。 回复 引用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10-21 第三集:茶路风云 1662年的英国皇宫,一场规模盛大的婚礼正在举行。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将要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在婚礼的宴会上,宾客们惊奇地得知,凯瑟琳频频举起的高脚杯中并不是葡萄酒,而是一种从未听说过的,来自古老中 国的神秘饮料,叫做红茶。这位酷爱中国红茶的凯瑟琳,因此多了一个“红茶皇后”的美称。在随后的几百年间,凯瑟琳的画像经常出现在英国各类红茶的包装盒上。由于她的缘故,红茶首次在英国宫廷中亮相。不过,英国人并不知道,这种远道而来的红茶在中国的诞生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传奇经历。 在武夷山的桐木村,长久以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明朝末年,武夷山已经开始生产半发酵的乌龙茶,但是由于桐木村海拔比较高,夜晚气温低,发酵非常困难。有一天,一只来自北方的军队路过桐木村的茶厂时,便驻扎了下来。由于正值采茶时节,茶厂铺满了绿色的茶青。大面积的茶青被压在士兵的身体之下,经过几天的反复践踏,错过了半发酵的制茶时机,反而得以完全发酵。
当军队离开之后,心急如焚的茶农立刻把这些茶叶收集起来,为了减少损失,尽快把茶卖出去,他们试着用柴火把茶烘干。
吴锡端(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他们用了一个未干的松枝,来进行烘茶,这个未干的松枝在燃烧的过程中,就会有松烟,这个松烟充满了满屋,没想到这个松烟被茶叶吸收了以后,产生了一个独特的味道,独特的香气。”
当年,这批茶被当作是制作失败的次等茶,运到远处的茶市上以很低的价钱卖掉。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年,许多人出三倍的价钱专门订购这种茶。于是,当地人便将错就错,按照全发酵的方法制作出了一
种前所未有的茶,起名叫“正山小种”。
武夷山桐木村的茶工绝对不会想到,在他们手中诞生的“正山小种”,开辟了茶叶史上一个全新的类别。在随后几百年中,“正山小种”成为风靡全世界的所有红茶的祖先。
吴雅真(福建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它有一个很特别的,就是带一点桂圆香,而且有一点淡淡的那个烟的味道,因为它是用松木去熏的,所以它很有特色。另外呢,我觉得正山小种红茶就红茶而言呢,它的颜色也很美,有一点像玛瑙的颜色。”
虽然红茶的诞生充满着偶然性,不过在当时的世界,却可以说生逢其时。十七世纪初,欧洲国家正在积极投身于航海大发现。葡萄牙,荷兰的船队先后到达远东,东西方海外贸易就在那时开始兴起。丝绸,瓷器和各种茶叶成为最让这些西方的探路者痴迷的物品。据史料记载,康熙五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把少量的“正山小种”红茶带回了欧洲。
邹新球(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茶叶专家):“荷兰人把这个茶叶传到法国、德国和英国几乎是同时,但是红茶在德国和法国的传播过程中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因为在德国当地的啤酒文化已经扎下根来了,特别是红茶当时又比较的昂贵,所以很难在普通的百姓中扎下根来,同样的道理,它在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这样的地中海葡萄酒文化群中,它同样也传播不顺利。但唯独传到英国以后,情况不同。”
与欧洲大陆的水质不同,英国的水质普遍较软,适合冲泡饮料。当红茶在英国被冲泡起来,桂圆香的味道得到充分地发挥。再加上凯瑟琳皇后的亲身示范,红茶作为一种奢华和尊贵的象征,很快在英国的上流社会中风靡起来。在当时,欧洲人对于遥远的东方世界充满了好奇。于是,关于中国的奇幻想象也在这杯玛瑙色的武夷红茶中得以无限地放大。
由于红茶生意主要由荷兰人垄断,在英国,红茶的卖价极其昂贵。当时有一种说法叫做“掷银三块,饮茶一盅”。随着英国国力的逐步增强,英荷两国的海外贸易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十七世纪中后期,这两个欧洲当时最强大的国家终于兵戎相见。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经过三次英荷战争,英国彻底打败了荷兰,从此之后,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吴锡端:“那么英国取代荷兰之后,有一个大的变化,就是从那以后,
茶叶的价格开始下降了很多,中国的茶源源不断地流到欧洲去了,茶叶就在欧洲普及开来。”
茶叶慢慢地改变了欧洲人的口味,同时欧洲人的需求也在悄悄地影响着着中国的茶叶生产。在武夷山的星村,有一座闽北最大的妈祖庙,叫做天上宫。众所周知,妈祖是海上的保护神,而星村处于内陆的深山之中,与大海相距甚远。那么,为什么会在这里出现一座规模如此雄伟的妈祖庙呢?
每年的4月,来自太平洋的温湿季风,为福建武夷山区带来了开年的第一场雨。武夷春茶迎来了一年最重要的采摘季。清晨,桐木村的茶农将顶着露水的三片鲜嫩茶叶摘下。整个早上,他们每人只能采摘不到两斤的茶叶。到了中午时分,这些新鲜的茶叶就会沿着蜿蜒崎岖的山道,被送到附近的星村镇。
两百多年前,星村是武夷山仅次于下梅村的第二大茶叶集市,每年第一场春雨过后,茶叶开埠,这里就开始热闹起来,南来北往的茶商纷纷聚集。清人刘靖曾经记述:“山之第九曲处有星村镇,为行家萃聚。”在这里,那些新鲜的茶叶被制作、包装成武夷红茶。随后,一部分被运到下梅村,经过晋商的调配,踏上了远赴俄罗斯的万里茶路。
另外一部分红茶由闽南或闽西的商人通过九曲溪,沿着闽江运到福州,然后再运至厦门出售给欧洲的商船。
由于长期出海,为了行船安全,经营茶叶的闽西汀州人特别信奉妈祖。当年他们集资修建汀州会馆的时候,就特意把会馆建成了妈祖庙的样子。
1706年,武夷山僧人释超全在他的一篇《安溪茶歌》中提到:红茶大都由漳州人制作,紫豪和白豪是其中最主要的品种。这些茶在厦门以非常高的价格卖给欧洲人。从中不难看出,当时,武夷山生产的红茶已经满足不了海外急剧扩大的需求,厦门附近的很多地方开始效法武夷山制作红茶。在那时,武夷茶有了一个享誉世界的英文称呼。
邹新球:“因为闽南厦门人称武夷茶就是 bohea ,这样一种语音的话把它转化过去,转化成英文的话就是BOHEA TEA ,这个词起源得比较早,这也印证了英国人1689年首先靠近厦门港,直接装运红茶,在1692年就出现了这个单词。”
18世纪中叶,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林奈将茶树分为两种,一种是绿茶,另一种就叫做武夷茶。这个分类法至今植物学界都在沿用。
邹新球:“到了安妮女王的时候,推崇了以茶代酒,因为酒产生了很多的社会问题,打架斗殴,包括一些犯罪等等这些现象,以茶代酒,这样逐步传播开来,整个英国社会普遍地开始饮用红茶。饮用红茶给英国人带来了健康和欢乐,对于英国国民性格的改变也起了很大的一个作用。”
在英国,当主人用武夷茶招待客人时,客人一定要起立致敬,以表达感谢。饮茶不仅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也成为大英帝国的新式教育,并且迅速升华为关于教养的隆重仪式,优化着从王公贵族到普通人民的日常举止。一种独特而又丰富的英式红茶文化逐渐形成。
陈宗懋(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全世界,如果按人口平均每人的饮茶量来讲,英国是在前几位的。每天规定有TEATIME,上午规定一个时间,下午一个时间。”
童启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英国有一年要找英国的象征,用什么来象征,有的人就提,把英国的下午茶作为英国的代表。” AnneshkaBrown(武夷学院澳籍教师):“我们采用的是英式传统。先将牛奶放入杯中,也就是说先放奶后放茶。我们用一个大的茶壶,可以一次喝一大口,而不是用小杯喝。所以我们一次将所需要的牛奶、糖和茶放入杯中,然后用大杯喝。”
安妮莎卡是来自澳大利亚的教师,任教于武夷山脚下的一所大学。由于经常要和不同国家的朋友交流,对于她来说,英式红茶和中国茶都是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品味两种不同饮茶方式的同时,也品味着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
AnneshkaBrown:“这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国一般都是家庭成员和客人一起饮茶,我从没看到他们自己在一旁独自喝茶。同时也非常讲究泡茶的礼节。这是一种艺术。人们都自己泡茶,这很特别。”
英国人对于红茶的酷爱,激发了欧洲许多国家贩运红茶的热情。1745年,瑞典著名的大型远洋商船“哥德堡号”抵达中国进行贸易,从这张哥德堡号的运货单中可以看出,武夷茶占了相当大的数量。然而,这艘见证了中瑞两国最早友好交往的轮船,在返航途中即将到达瑞典海岸的
地方,不幸触礁沉没。这成为世界航运史上最让人惋惜的一件事。 邹新球:“十八世纪这个武夷茶曾经代表了中国茶的总称,因为当时在十八世纪的时候红茶的贸易急剧地扩大,需要的茶叶的数量非常巨大,单单武夷山这个地区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首先茶叶由北而南从武夷山一直扩展到厦门附近的同安、安溪这一带,但是当时都必须打上武夷红茶才能够出口。”
那时,红茶的生产,已经遍及福建全省,甚至扩展到江西、安徽、广东等地。武夷茶的行情日益见好,越来越多的茶农们都加入到红茶的生产中。然而,他们不知道,因为武夷茶的缘故,日常生活中普遍流通的白银竟然来自地球的另一端,他们更不知道,从那一刻起,自己已经进入了国际贸易的大循环。
邹新球:“为了购买越来越多的中国茶,它(英国)寻找了各种商品,但是都不能够被中国人接受,所以早期的时候只得用白银运往中国来购买茶叶。当时在十八世纪时候的商船,由欧洲开往中国来的商船几乎装载的都是白银,通常整船的货物当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白银,大概百分之十左右才是其它的物品。据有关资料的统计,整个十八世纪欧洲运往中国的白银达到1.7亿两。”
十八世纪,美洲作为英国的殖民地,是全球最大的白银产地。每年这里产出的白银,有一半最终留在了中国。到了18世纪70年代,美洲的白银产量持续减产,英国人依靠白银购买茶叶变得越来越困难。因茶叶而出现的白银危机即将在北美洲引发一件大事情。
为了获取更多的白银,英国东印度公司通过法令,要垄断北美的茶叶贸易,这引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反抗。他们组织了许多以冲破垄断为宗旨的秘密社团,其中以波士顿茶叶党最为著名。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茶叶党成员秘密登上了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货船,将成箱的茶叶倒入海中,这就是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这件事最终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
十一年之后,获得独立的美国,建造了一艘叫做“中国皇后号”的货轮,来到中国进口了大量武夷茶。这是中美关系史上最早的记载。从此以后,武夷茶源源不断地进入北美市场。
十九世纪初,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建立起资本主义的生产模
式。对于生产能力激增的英国来说,扩大世界市场是它最急迫的愿望。中国的邻邦印度已经成为英国掠夺原材料,倾销工业品的殖民地。为了扭转因茶叶而产生的巨大贸易逆差,英国殖民者,悄悄地在印度为中国人生产了一种特殊的商品,鸦片。
邹新球:“在英国东印度公司是1773年取得了鸦片的专卖权,在这个鸦片的贸易中他取得了巨额的利润。到1804年左右的时候,它从欧洲运往中国的白银就很少了,甚至几乎都不运,到了1806年到1809年的时候,可以这么说,这个鸦片贸易大发展起来,他们已经造成了中国的金银倒流回去了。”
新兴的资本主义体制与古老守旧的封建体制产生了不可回避的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在当时的英国和清王朝之间表现为关于鸦片和茶叶的激烈冲突。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英国最终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清政府被迫与英国议和。作为胜利者,英国人要求开放广州、宁波、厦门、上海、福州五处作为通商口岸。
当时,卸任的两江总督梁章矩在一封写给福建巡抚刘鸿翔的信中,极力反对开放福州作为通商口岸。他写到:该夷所需者,中国之茶叶。而崇安所产,尤该夷所醉心。梁章矩所指的崇安就是今天的武夷山。 肖天喜(武夷山市政协主席):“当时五口通商,福建就占了两个口岸,一个厦门口岸,一个福州口岸,英商坚持开福州口岸的时候,主要目的就是运输武夷茶,包括武夷山周边的,也包括整个福建的茶叶,都从福州的口岸出去的。”
这是1844年英国人在福州最早开办的负责茶叶贸易的洋行。梁章矩的大声疾呼最终成为无声的呐喊。鸦片战争之后,英国的洋行逐步控制了武夷茶的外贸生意。从1856年开始,绝大多数武夷茶从福州运往欧洲各国,每年输出量占全国茶叶输出总量的70%%以上。福州成为世界“茶港”。
就在同一时期,外国列强开始对中国进行经济渗透,不仅获得了在华开设茶厂的权力,而且还以极低的税率进行茶叶出口。向俄罗斯出口茶叶的晋商逐渐失去优势,中国内陆曾经繁华了上百年的“万里茶路”走向衰落。
然而,对于英国人来说,关于中国红茶的占有计划还没有最终结束。
英国达尔豪西侯爵发给他派往中国的间谍一道命令:“你必须从中国盛产茶叶的地区挑选出最好的茶树种子,你还必须尽一切努力招聘一些有经验的种茶人和茶叶加工者。”这道命令的接收者是一个36岁的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为了永远地打破中国对茶叶制作技术的垄断,英国开始实施蓄谋已久的移植茶叶的计划。
这是一幅完成于1843年的手绘风景画,画中这个美丽的地方是中国福建的武夷山。这幅画的作者就是罗伯特福琼。1843年的夏天,当福琼在武夷山九曲溪的竹筏上,绘制这幅画的时候,中英鸦片战争的硝烟还未完全散尽。此时,蓝眼睛黄头发的西方人在中国活动,随时都会遭遇巨大的危险,不过,此时的福琼却欣喜若狂,因为他在这里找到了最优质茶叶的种植区。
五年之后,福琼把自己装扮成中国人的模样,又一次悄悄来到武夷山。这回,他不仅详细记录了武夷茶的制作工艺,还购买了大量的茶树种子,并且用高价招募了八个当地的制茶工人。这些茶工并不知道,这位长相奇特的雇主将要把他们带到遥远的异国他乡。回到英国后,福琼出版了一本游记《茶国之行》。然而,在这本书中,关于窃取茶叶技术的细节被小心地回避了,那八个武夷山的茶工也下落不明。
2009年,武夷山的桐木村迎来了一位来自印度大吉岭地区的茶叶专家罗禅。大吉岭位于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麓,是印度最富盛名的优质茶产区。罗禅来到中国,第一站就是福建的武夷山,对于他来说,这里是一个梦想了许多年的地方。而罗禅的到来,也为我们揭示了一百六十多年前,那八个被福琼带走的武夷山茶工的去向。
RajivLochan(印度茶叶专家):“1842年,一位叫罗伯特福琼的绅士从印度来到中国,寻找做红茶的原料。他从香港辗转到福建、浙江、安徽。但他发现将中国的茶完全带走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沿途收集各种茶种、采茶工具。同时,为了做茶,他还寻找了很多制茶工具和手艺人。这些人知道如何做茶。他将这些人和器物都带回到了印度。这就是我们大吉岭茶的来源。这就是大吉岭王朝的开始。” 罗禅告诉我们,在大吉岭,运送上等的茶叶时不能让茶筐着地,必须用一种特殊的方法背在身上,这是为了防止茶叶沾染泥土和灰尘。而这种方法的发明者,据说就是一百六十多年前来到印度的那些武夷山的
正在阅读:
走遍中国武夷山茶文化05-10
乾隆通宝各种钱币一览以及参考价格09-17
中国溜冰鞋行业盈利态势深度调查及企业投资策略研究报告12-24
审计报告格式12-12
《软件工程》习题集04-21
第10章 - 第2节 课后·演练·提升05-21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武夷山
- 茶文化
- 走遍
- 中国
-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课后习题
- 久其软件:2009年度独立董事述职报告(陈冲) 2010-04-16
- 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说明介绍模板--易必生之令狐文艳创作
- 虎纹捕鸟蛛毒素-X的化学合成及其鉴定
- 小学三年级作文150字左右
- 【最新】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英语组工作总结
- 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3 水的组成教案与教学反思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3.9夜色同步练习C卷
- 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教研室2014年下半年主要工作 - 沙河市教育信息网 首页
- 《宇宙八大规律》改变你的人生观
- pep小学六年级英语期中测试题
- 安信证券-宏观研究:盈虚之有时
- 财经法规第一章案例分析题
- 大唐电信年报2013薪酬报告及企业排名(电子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_九舍会智库
- 消费积分联合运营平台商业计划书第一版
- 小学一年级下册识字四教案
- 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 抗海水腐蚀混凝土在外砂桥闸工程中的应用
- 北京市2006-2007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物理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