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6年中考物理专项训练: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含解析)

更新时间:2024-05-01 20: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2.对图中的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3.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

4.下列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 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B. 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的饮料罐“出汗” C. 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 D. 严冬,湖水结成冰

5.二月初以来,我国各地旱区认真落实国务院抗旱工作会议精神,采取一切更加有效的措施,全面掀起抗旱保苗促春管热潮,为夺取今年夏粮丰收奠定了基础,实施人工增雨是缓解旱情有效手段,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这是因为水蒸气发生了( )

[来源学。科。网Z。X。X。K]

A. 汽化 B. 液化 C. 升华 D. 凝华

6.大自然中关于霜、云、雾、露的形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凝华成的小冰晶 B. 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大量的水蒸气

C. 露是大量的小冰晶吸热熔化成的小水珠而形成的 D.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大量的小冰晶

7.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 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现象 B. “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

C. 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是因为水分蒸发吸收了人体的热 D. 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热空气遇冷液化现象

8.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 夏天的早晨,草叶上出现露珠 B. 衣柜里的樟脑球慢慢变小 C. 寒冷的冬天,河水结成冰

D. 寒冷的冬天,室内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

9.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B. 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 从冰箱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 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

10.对下列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严冬窗户内表面出现窗花,是水蒸气凝华吸热形成的 B. 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是雪升华吸热

C. 给高烧病人擦涂酒精来降温,是利用酒精蒸发吸热

D. 天冷时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1.电冰箱已经是普遍使用的家用电器.

(1)冰箱冷冻室的内壁上会结一层厚厚的霜,形成霜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这一过程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图所示是电冰箱的三脚插头和插座.插头上标有字母 的导线要和冰箱的金属外壳相连;冰箱正常工作时插头上标有字母E、N 的两脚间的电压是 V.

(3)某冰箱的输入总功率为140W,如果该冰箱压缩机每天工作8h,那么每天的耗电量约是 KW?h.请你写出一条使用冰箱时节约用电的具体措施. .

三.解答题(共9小题)

12.请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都和水的物态变化有关.当温暖潮湿的地面空气上升,达到一定的高度

时,由于那里的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水滴,就形成了美丽多姿的云朵. 有时候,在湛蓝的天空中也会出现一条长长的白色云带,就是高空中飞过的喷气式飞机“描绘”出来的.由于飞机喷出大量的烟粒,这些烟粒起着凝结核的作用,使水蒸气凝结后附着在烟粒上,形成云带,在阳光的照射下,云带呈现出白色. (1)在形成云带的过程中主要的物态变化是 .

(2)炎热的夏天,剥开冰棍儿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棍儿周围出现了“白气”,其中的形成“白气”是因为水蒸气 发生 而形成的.

(3)在某些烟尘污染严重的地区,雾天比其他地区要多,主要是烟尘起到了 的作用.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 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2)小红由短文猜想:“霜”形成的条件是 和 .

(3)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验证上述猜想.

14.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 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 (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 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 和 .

并在短文中找出支持猜想的句子写在答题纸上. (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 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 答: .

15.炎热的夏天,小明和弟弟一起到海水浴场玩耍.

(1)路上,买了两只冰糕.弟弟发现小明的冰糕纸袋上结着霜,而自己的则是细小的水珠. 小明向他解释:纸袋上结的霜是 发生 现象造成的,而水珠是发生 现象的结果.小明进一步解释:吃冰糕时,冰糕发生 现象,要从人体 热量,从而人感到凉爽.

(2)弟弟赤脚跑到水中,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不热.这是为什么?小明也不解释,而是从海边取了一些沙子带回家和弟弟一起进行了探究.

在相同的水杯中分别装上了100g的水和沙子,让太阳光同时照射,并用温度计测出它们的温度值,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分析实验探究中收集的数据,得出结论: 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一般 .

小明告诉弟弟,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这种能力的不同,引入了 这个物理量.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如右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

,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

又变成 ,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写出上文画线处涉及到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名称,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吸热过程. (2)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请你结合实际,提出在农业方面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一个措施.

[来源学科网ZXXK]

17.寒冷的冬天,房间的玻璃窗上常常会结冰,玻璃上冰花图案各异,有的像兰花,有的像马尾松,还有的像一朵朵的梅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房间里的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玻璃后放热结成的冰,也就是说是凝华而成的.当最初的冰晶凝成以后,当最初的冰晶凝成以后,就逐渐向四周发展.但由于外在因素的影响,如有的窗缝里有风进来,风大、风小情况不同;有的玻璃光滑,有的粗糙;有的干净、有的脏,这样,水蒸气蒙上去的时候,就分布不均了,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花纹,非常漂亮.

阅读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冰花在玻璃的 (填“室内”或“室外”)表面.

(2)与冰花的形成有着相同物态变化的是 (a.霜 b.雾 c.露 )

18.初冬的夜晚,地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在地面或树木、植物的枝叶上出现小晶体(如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下霜了”.

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人们就说遭受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于燥时,即使温度降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请你回答:

(1)霜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

(2)请你根据短文,说明“霜”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

(3)文中谈到:初冬的夜晚,在地面或树木、植物的枝叶上出现小晶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下霜了”,意思是说“霜”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种说法科学吗?为什么? . 19.过去不久的雪灾曾一度使我国许多地方的交通严重受阻,一些相关部门为了能让交通尽快恢复,纷纷使用“融雪剂”融雪.那么融雪剂是怎样起到“融雪”的效果呢?据了解,浓度为35%左右的氯化镁溶液的冰点是零下19摄氏度,浓度为20%的氯化镁溶液的冰点为零下10摄氏度,因此使用融雪剂主要是为了防止路面融化的雪水重新凝结成冰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来源学科网ZXXK]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we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