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资料 - 教师资格证必备
更新时间:2024-04-02 21: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心理学
一绪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产生标志:德国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
2、亚里士多德《灵魂论》西方最早研究心理现象的著作。 3、人的心理现象包括:(重要)
⑴心理过程:①认知过程:感知、表象、思维、想象、记忆等
②情感过程:情感、情绪 ③意志过程
⑵心理状态:注意、
⑶个性心理: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②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4、试分析人的心理的实质: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答: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2)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客观现实是心理源泉和内容。 (3)人的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具有主观性、能动性。 (4)人的心理是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5、高级神经系统活动: ⑴过程:兴奋和抑制。
兴奋是指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发动或加强相联系的神经过程。 抑制是指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停止或减弱相联系的神经过程。 ⑵规律:扩散与集中规律;相互诱导规律。 6、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反射
反射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
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躯,传出神经、效应器等。 7、人的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不学而能,生来就会,从遗传获得的反射活动,如食物反射、防御反射等。 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如望梅止渴。(人的心理活动是后天学会的,其生理基础是:条件反射) 8、两种信号系统:
①有具体的刺激物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引起的条件反射 ②以语言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叫第二信号系统。(人类特有的) 9、人的心理的高级水平和主要形式:意识
意识就是凭借语言而实现的心理反映,其核心因素是:语言与思维。 人的意识可以分为自我意识和对周围事物的意识。 10、心理学主要流派:
①构造主义学派 ,冯特[美],研究人的经验、意识内容,意识能分为不同因素,“内省法”。 ②机能主义学派,詹姆士[美],注重意识作用和意识过程的研究。
③格式塔心理学学派,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认为心理是一个整体。 ④行为主义学派,华生【美】,研究人的行为,“环境决定论”, 反对研究意识。 ⑤精神分析注意学派,弗洛伊德,研究人的潜意识(原始冲动、本能、欲望) ⑥人本主义学派,马斯洛,对人的的潜意识、潜能的研究。“需要层次论” ⑦认知心理学,奈瑟尔。
心理学
1
心理学
11、⑴心理学任务:描述、解释、预测、控制、提升
⑵心理学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⑶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
①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
②实验法:按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分为:实验室试验法、自然实验法。
③调查法:通过问卷、谈话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的研究方法。
④测验法:运用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心理特征测定、鉴别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最早:高尔顿【英】 12、在实际教学 过程中,应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答:(1)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2)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用教师设问方式提问,也可用作业方式提出,既可以从新旧教材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以从学生日常经验引进,也可以在教学过程,教学结束时进行。
二注意
13、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或集中。
基本特点:指向性与集中性。
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外部表现:(有是内外不一致)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 14、注意的分类: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有无目的以及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分为: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⑴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规律或引起条件:①刺激物的特点:ⅰ刺激物的强度;
ⅱ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和差异程度; ⅲ刺激物的活动与变化; ⅳ刺激物的新异性。
②个体的主观状态:ⅰ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
ⅱ人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
⑵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条件:①对活动任务的认识;②对活动的间接兴趣
③对活动的精心组织;④个体的意志努力
(如何保持有意注意?
①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 ②培养间接兴趣 ③合理的组织活动;
④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⑶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心理学
2
心理学
(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引起规律:①对活动浓厚的兴趣;②活动的自动化 15、注意的品质:广度、稳定性(持久性)、分配、转移
⑴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影响因素:①对象的特点; ②个体的经验;
③活动任务的特点; ④个体的情绪状态
⑵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只在同一活动或同一对象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广义的稳定性: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是时间; 狭义的稳定性: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是时间。 影响:①内部条件:个体的心理状态
②外部条件:活动对象的特点。
分心:即注意分散,是指心理活动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离开当前应该注意的对象。 (试分析产生分心的原因,怎样克服分心? 影响注意分散有客观,生理、心理等方面因素。
(1)从客观看、无关诱因的吸引、噪杂环境的干扰、目标刺激对象或活动太单调、
乏味都可导致分心。
(2)从生理看,过渡疲劳与困倦,激活与觉醒水平太低、身体有病或不适,小儿
多动症等容易引起注意分散。
(3)从心理看,学习动机不明、朦胧杂念与牵肠挂肚的思绪,情绪低落或波动、
不良的作息工作、学习习惯等都易使人分散注意力。
要克服分心、保持注意集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排除干扰、保持学习和工作环境安静;
(2)组织好学习与工作活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有教强的吸引力; (3)要有明确的目的任务、把看、听、说、写、想象联合起来; (4)养成良好的情绪体验,有坚强意志力和抗干扰能力; (5)要劳役结合,防止过渡疲劳,加强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⑶注意的分配: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对象的特点,即“一心二用”
⑷注意的转移: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区别:分配(同时);转移(先后)。 16、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答:(1)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
(2)要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 (3)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4)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的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 17、如何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重要) ㈠根据主义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 ㈡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⑴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排除不利的教学因素:
①教师应注意教室外环境对课堂的干扰,尽快排除因素。
②还应注意教室内的环境。
③教师的服饰、发型不宜过于耀眼。
④教学过程中教师迅速妥善处理突发事件,要以自己平静的情绪与学生一起审慎、迅速地处理好,保持课堂教学秩序的稳定。
⑵利用刺激物的特点组织教学活动,注意演讲,板书技巧,教具的使用
心理学
3
心理学
⑶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活动,注意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㈢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⑴提高活动的目的性,有意注意的维持与活动目地有关; ⑵激发学习动机;
⑶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
⑷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以避免分心,维持学生的有意教学注意。 ㈣运用有意后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㈤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互交替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18、如何培养观察力?(重要)
①观察目的性训练,使学生明确观察目标 ②教给学生如何观察的目的和方法
③培养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形成学生观察的好习惯 ④做好观察前的知识准备 ⑤注重观察结果的整理
三感觉与知觉
19、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阈限:指引起感觉秉持需一定时间的客观刺激量。)
20、感觉现象:感觉后像、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的相互作用。
①感觉后像:当刺激对感官的作用停止以后,我们对刺激的感觉并没有立即停止,而是继续维持一段很短的时间,这种现象就是感觉后像。
②感觉适应:当刺激持续地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感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③感觉对比:当同一感官收到不同刺激的作用时,其感觉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感觉对比。
④感觉的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对其他感官的感受性造成一定的影响的现象。
21、知觉分哪些种类?
答:知觉分类标准和依据不同,种类划分不同。
(1)根据分析器不同,简单可分视、听、嗅、味、触摸等不同知觉形式。
(2)依据刺激物体特性不同,可分为空间知觉(含大小、形状、方位、距离和立体知觉)时间知觉(含速度、节奏、顺序和延续)。
(3)运动知觉(含真动、似动,诱动,自动)各种错觉等。 22、知觉的特征:(重要)
①意义性(理解性)②完整性(整体性)③选择性④恒常性
23、感知规律:目的律、差异律、组合律、活动律、调节律、协同律 (在直观教学中,如何运用感知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①提出明确的感知目的
②加强感知对象与背景的反差 ③注意区分不同的感知对象 ④提高感知对象的活动性 ⑤形象与语言相结合
⑥发挥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可以提高感知成效)
24、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较持久的认识活动和知觉现象。
观察力:个体有目的,有计划进行观察与感知的能力,是一种心理能力。
心理学
4
心理学
25、如何培养观察力?(重要)
①观察目的性训练,使学生明确观察目标 ②教给学生如何观察的目的和方法
③培养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形成学生观察的好习惯 ④做好观察前的知识准备 ⑤注重观察结果的整理 26、怎样顺利地进行观察?
①预先做好观察的准备,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制定进行观察的计划,掌握观察所必须的具体方法。
②在观察是必须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的进行,并要设法让谁更多的感觉器官参与观察活动。 ③在观察时及时作好记录。
四记忆
27、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认识,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
⑴过程: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三个环节。(或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⑵分类:①根据记忆内容: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情景记忆:个人以亲身经历,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为内容的记忆;
语义记忆:以各种组织的知识为内容的记忆。)
②根据记忆目的:有意记忆、无意记忆。 (有意记忆:(外显记忆),个体在需要有意识、有目的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
当前任务是所表现出来的记忆。
无意记忆:(内隐记忆),在不需要意识参与的情况下,个体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
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
③根据记忆方式: 理解记忆、机械记忆。 (理解记忆:(意义记忆)通过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系在起来,
以把握材料的意义而产生的记忆;
机械记忆:只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现形式采用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记忆。)
28、记忆分三个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①感觉记忆:又称瞬时记忆或感觉记忆。(0.25—2秒) ②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5秒—2分钟),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7+2个组块。 ③长时记忆:对经过深入加工的信息的记忆。
29、记忆策略:主体控制自己的记忆活动,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
①常用:注意策略、复述策略、精细阐述策略、组织策略、提取策略。 ②理论依据: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
③制约因素:个体的经验、思维发展水平(最重要)、学习动机等
30、记忆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在大脑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
①特点:明显的直观性和概括性
②意义:表象常被人们看做知觉与思维相互联系的桥梁和中心环节。 31、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㈠识记
⑴分类:识记分为:有意识记和识记;
有意识记又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⑵方法:整体识记、部分识记、综合识记 ⑶影响识记因素:①目的任务
心理学
5
心理学
56、怎样培养意志?(重要)
①加强目的性教育,注意培养道德情感
②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③针对学生的意志类型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④启发学生加强自我锻炼
⑤学校的纪律对于培养意志有着重大的作用
八个性、个性倾向性
57、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的特征:①整体性②独特性③稳定性和可塑性④社会性和自然性(生物性) 58、个性的结构:个体所包含的成分或单位。 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重要)
① 个性倾向性: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还有理想、信念、世界观 ② 个性心理特征: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包括:气质、性格、能力
59、需要:有心理上或生理上的缺失或不足引起的一种内部的紧张状态。
(需要是其他个性倾向性的基础;
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永远具有动力性; 需要是个体认识过程的内部动力)
60、需要的分类:
⑴根据需要起源: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
① 生理性需要:个体为维持生命和延续后代而产生的需要。 (最原始、最基本,人和动物共有,带有明显的周期性)
② 社会性需要: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为维护社会存在和发展而产生的需要 (人类特有)
⑵根据需要对象: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① 物质需要:是指与衣食住行有关的物品的需要,对劳动工具、文化用品、
科研仪器等的需要。(包括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② 精神需要:是指认知需要、审美需要、交往需要、道德需要、创造需要等,
是人类特有的。
6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①基本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 ②心理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③自我实现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62、动机: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功能:激活、指向、维持、调整 形成条件:内部条件:需要 外部条件:诱因 63、动机的分类:(依据)
⑴动机对行为作用大小与地位:主导动机、非主导动机
主导动机:个体最重要、最强烈,对行动影响最大的动机。 非主导动机:强度相对较弱,处于相对次要地位的动机。
⑵引起动机的原因:内部动机、外部动机
心理学
11
心理学
内部动机:由内部因素引起的动机。
外部动机:由外界的刺激的作用而引起的。
⑶动机引起的行为与目标之间的远近关系:近景性动机、远景性动机。 近景性动机:是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动机。 远景性动机:与较长远的目标相联系的动机。 ⑷动机起源: 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以个体生理需要为基础的动机。 社会性动机:以人的社会性需要为基础的动机。 64、动机的相互作用
⑴动机联合:当个体同时出现的几种动机在最终目标上基本一致时,他们将联合起来推动个体的行为。
⑵动机冲突:当个体同时出现的几种动机在最终目标上相互矛盾或相互对立时,这些动机就
会产生冲突。 (常见: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 65、成就动机,奥苏贝尔把成就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①认知内驱力: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
②自我提高内驱力: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 ③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
④派生地位:不是由他本身的成就水平决定的,而是从他所自居和效法的某个人或某些人不断给予赞许或认可中引出来的。
66、如何让激发学习动机?(参看教育心理学)
㈠如何根据学习动机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重要)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㈡如何利用学习动机和学校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需要? (1)学习动机通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 (2)由学习效果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学习动机; (3)掌握平分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
(4)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67、进行有效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应注意: ①要使学生对评价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②评价必须客观、公正、及时。
③评价必须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性格特征等。
(教师如何利用反馈信息进行奖惩?
(1)强化理论认为,如果学生得到强化,如教师赞扬好成绩,他们就会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如果没被强化,就缺乏学习动机;如果受到惩罚,会产生避免学习动机。
(2)学习结果的反馈信息,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教师应重视及时反馈对学生学习促进作用,及时批改,发还学生作业,测验试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提高积极性,增强努力程度。
(3)奖励比惩罚更能激发学习动机,表扬、奖励的作用更大一些,更易被接受,运用这些手段时要注意:使学生对评价有正确的态度,使学生“胜不骄,败不妥”,注意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注意师生间的关系融洽、相应尊重。)
68、兴趣:个体力求探究,认识某一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
心理学
12
心理学
㈠分类:⑴根据兴趣所指向的目标:直接兴趣、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对活动进程本身的兴趣。 间接兴趣:对活动结果的兴趣。 ⑵根据兴趣内容:物质兴趣、精神兴趣
㈡兴趣的品质:广度、倾向性、持久性、效能 ㈢如何培养兴趣?(重要)
① 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培养直接兴趣 ② 通过有目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 ③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 ④ 根据兴趣的品质差异培养学生的兴趣 ⑤ 利用兴趣的迁移培养兴趣
69、理想:是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个体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分类:政治理解、道德理想、职业理想
信念:坚信某种观点的正确性,并支配自己行动的个性倾向。
世界观:个性倾向性的最高层次和集中表现,他是个人行为的最高调节器,制约着个人的整个心里面貌。
九气质
70、气质:人生来就有的、典型的,表现在心里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具有动力型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具有天赋型)(“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指的是气质) 71、气质的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 72、多血质个体的特征:
多血质神经类型是“强、平衡、灵活型。”反应速度,情绪发生快而多变,动作敏捷、活泼好动,喜欢与人交往,注意易转移,情绪易变化。 73、气质类型的主要指标(特征)
感受性、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可塑性、情绪兴奋性、向性(外倾性、内倾性) 74、各种心理特征和气质类型的关系 气质类型 胆汁质 多血质 黏液质 抑郁质 感受性 — — — + 耐受性 + + + — 敏捷性 + + — — 可塑性 + + — — 兴奋性 + + — — 向性 + + — — 75、气质差异与实践活动: ⑴气质类型是没有好坏之分的 气质类型与智力水平的高低无关 气质类型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 ⑵气质类型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①气质差异与职业的选择,气质差异可以作为职业选择的依据 ②气质差异与因材施教
如何根据学生气质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气质在教育工作中的意义) ①必须正确认识学生气质差异,有针对性,预见性地培养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 ②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气质类型的差异,针对学生不同的气质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③由于气质特征已影响智力活动的特点、效率及智力活动的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针
心理学
13
心理学
对学生的不同气质特征,在学习途径方式和方法上,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 ④教师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特点,也有利于教育工作。
十性格
76、性格是个体对现实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而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的类型:是指一类人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有规律的组合。 学说 心理机能类型说 向性说(内外倾向说) 独立顺从说 文化-社会价值类型说 性格与职业选择 特性分析说 (人格特质说) 代表人物 [英]贝恩、[]巴特 [瑞士]荣格 [德]斯普兰格 霍兰德 卡特尔 类型 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外向型、内向型 顺从型、独立型 理论型、社会型、经济型、权力型、审美型、宗教型 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 [美]阿尔伯特(最早) 共同特质、个人特质(首要特质、主要特质、次要特质) 表面特质、根源特质(16种“16PF人格测验”) 77、性格结构有哪些成分? (1)态度特征:对他人、社会、学习、工作、集资的态度;(最重要) (2)意志特征:自觉性 果断性,坚韧性; (3)情绪特征情绪强度主导心境;
(4)理智特征:含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方面特点。 78、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区别:
(1)气质不受内容制约、性格是态度和行为特点;
(2)气质是自然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是社会性的个性心理特征; (3)气质无好坏社会评价,性格有好坏社会评价意义; (4)相对而言,气质可塑性小,性格可塑性大;
(5)年龄越小气质起作用越大,年龄至成人后性格在个性结构中有核心意义。 联系:(1)气质会影响性格是形成和具体表现;
①一定的气质对某些性格特征形成的速度与难以有重要的影响 ②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具体特征的表现形式
(2)性格对气质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可以掩饰甚至改变气质的有关特性。
79、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
①遗传与心理因素
②环境因素:地理与气候、社会文化因素、家庭、教师 ③自我因素
④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80、如何培养学生良好性格?
①摸清优势扬长避短 ②查清原因对症下药 ③坚持原则灵活多样 ④利用集体教育培养性格 ⑤利用榜样进行性格教育 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
心理学
14
心理学
十一能力
81、能力:一种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所必须具备的个性的心理特征。
智力:人能顺利地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一般性的认知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基本因素形成。
其中,思维力(尤其是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8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区别:⑴涵义:能力是一种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所必须具备的个性的心
理特征;知识是人类经验的概括与总结;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⑵概括水平:知识的概括对象是客观事物;技能是对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个
体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心理活动水平的概括。
⑶范畴: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属于心理过程;而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
⑷形成不同:能力与遗传、后天的因素有关;而知识、技能是后天形成的。 ⑸发展不同步:能力与知识技能发展不同步。
联系:⑴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条件;能力直接影响着知识技能掌握的速度、难度、
广度;能力也影响着对知识技能的运用。 ⑵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会促进能力的影响。
83、智力理论 智力的 因素理论 三因素论 群因素论 流体智力与 晶体智力理论 智力的 结构理论 智力的层次 结构理论 智力的三维 结构理论 智力的 认知理论 智力的 三元理论 智力的 PASS模型 真正智力理论 智力理论 的新发展 多元智力理论 成功智力理论 [加拿大]戴斯, 1990 [美]帕金斯,1995 [美]加德纳,1983 斯腾伯格,1996 斯腾伯格,1985 单因素理论 二因素论 高尔顿、比奈、推孟 [英]斯皮尔曼, 1904 [美]桑代克 [美]瑟斯顿,1938 卡特尔, 1963 [英]阜南, 1971 [美]吉尔福特 G(一般)因素:一切智力活动的共同因素 S(特殊)因素:只与特定的智力活动有关的因素 抽象智力、具体智力、社会智力 G因素:流体智力(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 晶体智力(已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最高层次:一般因素;第二层次:分成两大因素群 第三层次:分成几个小因素群;第四层次:特殊因素 智力应从操作、内容和产品三个维度来考虑。 智力因素有 5*6*6=180种 成分性智力(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经验性智力、情景性智力 “计划-注意-同时与继时加工模型”即 PASS模型 神经智力、经验智力、反省智力 84、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①遗传因素 ②环境因素
③实践活动和个性品质 85、能力个体差异与教育?
①能力类型的差异:构成能力的各种因素存在质的差异,人们在知觉、表象、记忆、想象、思维等方面都表现出类型差异。
对策:能力类型的差异不表示能力的高低,只是能力的倾向,因此教育中不能重视一种类型而轻
心理学
15
心理学
视另一种类型,在教育中要扬长避短。 ②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早慧”“神童”“大器晚成”
对策:不论对能力发展早还是晚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引导关怀帮助 ③能力发展的性别差异。
对策: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性别差异是相对的,老师应注重培养女生思维的独立性,抽象性引导,发挥不同性别的能力优势 ④能力发展的水平差异。
对策:教育工作者要关注智力超常和智力落后的学生,对超常者进行特殊教育,也要加强基础教育和人格教育,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该对症下药,克服他们自卑心理,培养他们的兴趣85、 86、情商(EQ)即情绪智慧,是一种调节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IQ:智力商数 87、智力测验
①常模:标准化测验要在有代表性的被试团体中始测,这些团体的平均成绩即为常模。
常模是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
②信度:测验量表的可靠程度。 效度:测验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③一般智力测验:
世界最早:比奈-西蒙智力测验,后发展成《斯坦福-比奈量表》。 称为:比率智商,公式为:
IQ= MA∕CA ╳100或智商= 智龄∕实龄 ╳100
一些小问题:
1、智力的核心成分是什么?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答:抽象思维能力。 哪种感情体验? 2、“知之深,爱之切”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道德感。 答:说明认识是产生情感的基础。 9、“入之兰之室,久而闻不知其香”是哪种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现象? 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嗅觉适应。 答: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 10、遗忘曲线由谁最先提出? 4、举两个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的例子。 答:艾宾浩斯。 答:谈虎色变、谈梅生津。 11、“由骄兵想到比败”是什么现象? 5、“心惊胆战”是描述什么状态,“心有余答:因果联想。 悸”是描述什么状态? 12、气质的概念最早由谁提出来?他是哪国答:激情,心境。 人? 6、什么是教学风格? 答:希波克拉特,古希腊学者兼医生。 答: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教师13、“足智多谟,随机应变”是思维的哪种根据各自特长,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品质? 特点。有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答:灵活性。 教学风格。 14、“自私与秉公、勤劳与懒惰”是哪种性7、操作技能形成需要那几个阶段? 格特征? 答;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答:态度特征。
熟练。
心理学
16
心理学
视另一种类型,在教育中要扬长避短。 ②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早慧”“神童”“大器晚成”
对策:不论对能力发展早还是晚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引导关怀帮助 ③能力发展的性别差异。
对策: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性别差异是相对的,老师应注重培养女生思维的独立性,抽象性引导,发挥不同性别的能力优势 ④能力发展的水平差异。
对策:教育工作者要关注智力超常和智力落后的学生,对超常者进行特殊教育,也要加强基础教育和人格教育,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该对症下药,克服他们自卑心理,培养他们的兴趣85、 86、情商(EQ)即情绪智慧,是一种调节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IQ:智力商数 87、智力测验
①常模:标准化测验要在有代表性的被试团体中始测,这些团体的平均成绩即为常模。
常模是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
②信度:测验量表的可靠程度。 效度:测验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③一般智力测验:
世界最早:比奈-西蒙智力测验,后发展成《斯坦福-比奈量表》。 称为:比率智商,公式为:
IQ= MA∕CA ╳100或智商= 智龄∕实龄 ╳100
一些小问题:
1、智力的核心成分是什么?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答:抽象思维能力。 哪种感情体验? 2、“知之深,爱之切”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道德感。 答:说明认识是产生情感的基础。 9、“入之兰之室,久而闻不知其香”是哪种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现象? 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嗅觉适应。 答: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 10、遗忘曲线由谁最先提出? 4、举两个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的例子。 答:艾宾浩斯。 答:谈虎色变、谈梅生津。 11、“由骄兵想到比败”是什么现象? 5、“心惊胆战”是描述什么状态,“心有余答:因果联想。 悸”是描述什么状态? 12、气质的概念最早由谁提出来?他是哪国答:激情,心境。 人? 6、什么是教学风格? 答:希波克拉特,古希腊学者兼医生。 答: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教师13、“足智多谟,随机应变”是思维的哪种根据各自特长,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品质? 特点。有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答:灵活性。 教学风格。 14、“自私与秉公、勤劳与懒惰”是哪种性7、操作技能形成需要那几个阶段? 格特征? 答;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答:态度特征。
熟练。
心理学
16
正在阅读:
《心理学》复习资料 - 教师资格证必备04-02
电梯维保运营及管理制度04-01
读笑猫日记有感2000字范文10-29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 第1课时 弧长和扇形面积教案101-03
优秀学生申请理由02-24
安吉县城乡规划委员会评审专家库管理办法05-04
尔雅通识课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习题答案08-2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复习资料
- 资格证
- 心理学
- 必备
- 教师
- 岗位职责的目的意义-word范文模板(3页)
- 大学物理考试复习试题
- 中国音乐史试题 单选题
- 沥青碎石柔性基层ATB-25施工方案
- 化学药物合成
- 隧洞设计实例
- 2014高考英语单项选择题答题技巧
- 反邪教工作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1
-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9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数与代数(1)练习题
- 医院门诊楼空调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 关于印发《杭州市亮化长效管理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 50句英语名言改变你的生活态度
- 如何应用VMware高可用性
- 规划课题 - -特殊教育职业教育 - 图文
- 高中生物实验报告册 - --必修一
- 汇编课程设计 - 图文
- MicroStation常见问题解答
- 内蒙古察右后旗第二中学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 原材料取样和结构实体检测专项方案(报批版)
- 濉溪县法院审判法庭项目(二次招标) -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