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导学案(教师)

更新时间:2023-12-19 12:4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故陵中学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导学案 “ 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备课组: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审核人: 时间:20 年 月 日

ēng(逢)(生) 可望而不可jí(即)

教学目标: 解释词语: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体会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碌碌无为:形容没有能力和才干。 绝处逢生:陷入绝境的时候又有了生路。 2.能力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主旨。

可望而不可即: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

3.情感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

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重点难点:

↗理想的历史意义↘ 重点:朗读训练,理解诗歌中的意象,领略诗歌的丰富内涵。

理想 →理想的人格意义→树立理想并为之奋斗 难点:品味诗歌形象化的语文。

↘理想的人生意义↗ 学法指导: 诵读法和讨论点拨法相结合

二【合作探究——精讲释疑】(8+10) 第一课时

探究一 ——内容理解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难点探

1.诵读 (进行小组竞赛) 究,体会诗歌中语言的丰富内涵,理解文章主旨。

老师范读——学生自读——小组品读——学生互读 一【自主学习-目标导学】(2+10)

读准字音、把握语调和节奏、区分句子中的轻重缓急、读出恰当的语气 (一)导入

2.研讨诗歌——教师引导: 理想,一个诱人的字眼。词典上说是对未来事物的想象和希望。恰值花样年华的我们,该怎样

(1)第一节,在全诗起什么作用? 用理想作帆,驾长风破浪;以一柄木浆,引领生命之舟驶入金色港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读流沙

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起统领作用。 河的《理想》,共同唱响理想的赞歌。

(2)、第二节诗中,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理想,理想有时代性,对吗?除此之外,还包含什么意思? 关于理想的故事

对,理想有时代性。 理想还具有层次性。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社会是逐步发展达尔文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医生,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继承自己的事业,也当一名医生,可是

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一种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反过来说理想逐步提达尔文无心学医,进入医科大学后,他成天去收集动植物标本,父亲对他无可奈何,又把他送进神

高,也促使社会不断进步。 学院,希望他将来当一名牧师。然而,达尔文的兴趣也不在牧师上,达尔文有他自己的理想,他9

(3)第三节 “珍珠链”和“脊梁骨”是指什么? 岁的时候就对父亲说:“我想世界上肯定还有许多未被人们发现的奥秘,我将来要周游世界,进行

指理想;人类一代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发展。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时代的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实地考察。”为此,达尔文一直在积极准备。为了有利于自己观察和收集动植物标本,达尔文抛弃

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脊梁骨,因为它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了事务轻闲。经过五年的环游旅行,达尔文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回国

探究二——学生小组讨论提问 后又做了近二十年的实验,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

学生自读余下的4~12节,各抒己见小组合作交流,课堂反馈。 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

(1)问题一:如何理解第四节中“理想是罗盘”“海天相吻的弧线”? 例如:梦想虽不见得都是伟大事业的起点,但每种伟大的事业必定源于一种梦想。

罗盘即指南针,可以指明方向;理想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告诉读者,理想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王小波

而且还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这说明了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的挫折和失败,具有艰巨性和长 一个有梦想的人和一个没有梦想的人,他们是生活在完全不同世界里的。 期性。 ——周国平

(2)问题二:第五节中的每一句话分别说明理想的什么特点? 1.作者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代表作主要有散文诗《草木篇》,诗论《十二象》等。

分别说明理想使人乐观;理想使人充满斗志,顽强不屈地奋斗;理想使人的心里始终充满年轻2.背景

的朝气、壮心不已、奋斗不息;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流沙河是一位经历丰富的诗人,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96年被迫回乡做锯木工谋生,历时

(3)、问题三:第六节中“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有事一种牺牲”这两句的含义? 十二年的经历给了诗人更多的思考,也给了诗人一种为理想而执着追求的独特的个性。流沙河又是

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一个长于思考的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对理想的追求使诗人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角度看待人生、理想。

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字词梳理,读准字音:

人利益,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饥寒(jī) 离乱(líluàn) 缀连( zhuì) 远行(xíng) 倔强(jué) (jiàng ) 洗........

(4)问题四:第八节中,“不幸”和“大写的人”分别指什么? 濯(zhuó) diàn(玷)污 yuàn(怨)恨 pá( 扒)窃 诅咒(zǔzhòu) 浓荫(n....

1

6 理想

óng)(yīn) 海天相吻(wěn) làng(浪)子回头 碌碌无为(lù ) 绝处féng sh..

故陵中学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导学案 “ 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备课组: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审核人: 时间:20 年 月 日 分别指被误解的寂寥和酸辛 正直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5)问题五: 如何理解第十节中的“理想被玷污了”“理想被扒窃了”?

这是对理想在一定时期、一定情况下受到的损害、挫折的形象说法,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的理想、信仰被人歪曲、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动摇了,也就是理想被玷污被扒窃了。 (6)、问题六:第十一节“夸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说“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可笑”?

夸耀当年的功勋,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劳本上争名夺利,当然可厌。 诅咒眼前的环境,却不愿意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奋斗,当然可笑。 探究三——语言赏析

1.第六节中,“敲碎你的黄金梦”是说作者反对挣钱吗?

并不表明作者全盘否定通过正当途径发财致富,而是对心思全部钻入钱眼中去、用各种手段包括非法手段去取得钱财的人及其行为的否定。

2.第七节,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怎样理解“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会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会有酸辛?

副产品是生产某种物品时所附带产生的物质,理想所追求的事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而不是个人的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寂寥就是寂寞,少有人理会。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却被误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历史上往往有这样的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而尚未觉醒的人,总认为现状是天经地义的,要改变现状,在他们看来是大逆不道,是疯子,是狂人,要躲避他,反对他,奋斗者的处境就陷于寂寞。 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又寂寥的欢笑;而他毕竟是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3.最后一节中,“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荫”两句比喻什么?结尾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有什么象征意义?

这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荫,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实现理想的环境很好,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华民族也是每个人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年代。 探究四——掌握修辞手法

1.第一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诗歌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

采用比喻、顶真的修辞方法。 作用是使语言生动形象,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

2.第三节中,把理想比作“珍珠链”和“脊梁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作者把理想比作珍珠链和脊梁骨,深刻的揭示了理想的历史意义;人类一代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展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时代的理想结合在一前起,正像珍珠链一般,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脊梁骨, 把理想升华为历史前进的动力和精神支柱。 3.再次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中心思想,概括主旨。

这首诗通过不同角度的比喻阐述理想的内涵,赞美理想对于人生的深刻意义,从而号召人们要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三【当堂测评——中考链接】(10)

2

1.注音。

蜕( tuì )变 倔强( jué)(jiàng ) 洗濯(zhuó) 玷污( diàn ) 诅咒(zǔ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理想如珍珠,一颗zhuì( 缀)连着一颗。

(2)理想是罗盘,给船bó( 舶 )导引方向。 (3)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hú( 弧)线。 (4)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liáo( 寥 )。

3.诗人给理想打了许多比方,异彩纷呈,含义深刻。试模仿第一段写几句。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荫。 四.作业

船之梦

白色的乱石中 晾晒着黝黑的船体 黑色的船板

望着江流叹息。 千百次的漂流 千百次的浪落浪起 千百次的风吹雨打 都成了散乱的记忆。 大小的船只 从滩头驶过 一声声长笛短笛

留下一片片问候、致意。 白色的乱石中

一只黑色的鹰在歇息 它的羽毛散成

一堆搏击后的疲惫。 它的梦 却从未松弛

长留在过往的船上

依然是漂泊、呐喊、搏击。

1.这首诗标题中的“梦”指什么? 重新搏击于江河之上的愿望。

2.第二节连用三个“千百次”,有何作用?突出了船艰难而不屈的经历。 3.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这首诗表现出一种生理上的衰老不可抗拒但思想上不甘于“老”的豪情。

故陵中学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导学案 “ 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备课组: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审核人: 时间:20 年 月 日

4.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教学目标: 奉献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快乐。做出了奉献却被人遗忘,是不甘的,是孤独的。但同时自己为别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品读精彩的句、段。 为大家做出了奉献时是自豪与快乐的。深沉代表着幸福,是一种深沉的幸福。 2.用心品味语言,思考人生哲理。学习行道树的奉献精神。 (2)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重点难点: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形象而含蓄的语言,理解文章内涵。 因为不管“我们”怎样卖力的工作,为人们的健康着想,人们都不会重视他们的存在,依然麻木不学法指导: 仁,破坏他们的劳动成果,他们没有办法改 变这样的局面,所以说“他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点缀”。 一【自主学习-目标导学】(2+10) (3)怎样理解“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数”? 1.知识链接 行道树不是为自己而忧愁,它们对自己的处境不以为然,更多的是为城市的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张晓风,台湾女作家。笔名晓风、桑科。江苏铜山人,生于浙江金华。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民的健康而忧愁。快乐是因为它们能通过自己的工作为人们排忧解难,能够制造一份清新的空气,喜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十四种。作品蕴涵爱国怀乡情感,著作有《白手帕》《红手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 帕》《初雪》《孤意与深情》《春之怀古》等。 三【当场测评-中考链接】(10) 2.字词梳理 (一)基础积累

1.给划线的字注音。 堕(duò)落 点缀(zhuì) 给(jǐ)予 苦熬(áo) ....

堕(duò)落 点缀(zhuì) 贪婪(lǎn) 污浊(zhuó) ..

贪婪(lǎn) 污浊(zhuó)

繁弦(xián)急管 冉(rǎn)冉升起 ..繁弦(xián)急管 冉(rǎn)冉 3.小组情景表演

2.联系上下文,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

要求:小组派代表分别表演两组不同的对比对象,说出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并谈谈自己的

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生活感受。(预习时用笔写下来,做好表演表达的准备。)

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

可采用这样的句式:我是来自 的树,我生活在 的环境里,每天过着

(2)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了污浊了,

的生活。我觉得我的生活 。

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二【合作探究-精讲释疑】(8+10)

坚持不懈,体现行道树无私奉献的精

1.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城市道路两旁都种着有什么啊?(树)你们知道这种树有一个称呼是

(3)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什么吗?(行道树)行道树很普通,很常见,但是它却吸引了作家张晓风的目光,今天就让我们一

不知满足,尽情

起走进行道树的世界。

(二)课内阅读

2.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整体感知文章,是把握文章脉络,梳理文章结构,领会文章主旨的关键。

1.课文第2段中,“这一点”,“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这无疑使一种堕落”三处的“这”分别指

献出浓郁

代: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儿的、双线道的马路边、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

神圣 迎接光明

2.文中两次用到了对比的手法,分别使什么?有什么作用?

制造清新

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的行道树和在原始森林中吸露玩云的同伴对比;行道树和身处繁弦急管、红

行道树 与森林的同伴比较

灯绿酒中的人们对比,前者“在寂静里”“在黑暗里”“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苦熬着”,“牙龈咬

痛苦 得酸痛”。对比从侧面表现了行道树的无私奉献、为了他人的幸福甘愿牺牲自己的崇高品质。

奉献着形象 与城市的人们比较

教学反思:

深沉 奉献 深沉的幸福

3.主旨概括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7、行道树

3

故陵中学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导学案 “ 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备课组: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审核人: 时间:20 年 月 日

第一次真好

教学目标:

1.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意义。 2.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意义。 难点: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法指导: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一【自主学习-目标导学】(2+10) 1.知识链接,走进作者

周素珊:笔名毕璞。原籍广东中山。曾任《征信新闻报》家庭版主编,代表作有《故国梦重归》、《风雨故人来》、《寂寞黄昏后》、《秋夜宴》、《清音》、《无言歌》等39篇。

2.背景介绍

《第一次真好》写了第一次的感觉是生命中难得的宝贵经验,提醒人们去思考怎样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要拥有生命中最多的第一次。

3.字词梳理

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柚子树(yòu) 硕大(shuò) ..shà时间(霎) zǐ妹(姊) 玲珑剔透(tī) fū小鸟(孵) .

一次”的感觉怎样?台湾女作家周素珊说“第一次真好”,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体验这第一次的美

妙吧。

(二)探究一

1.第一次真好,好在哪儿?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圈点勾画。

明确: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的经验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2.作者为什么选取第一次看见柚子树,第一次看见孵小鸟详写? 小组进行讨论,形成本组观点,在让一名同学汇报本组的答案。

明确:从不同角度写了两件事,前者写的植物,后者写的动物,前者写的静态,后者写的动态,前者的感觉没有变化,只是喜悦和新奇,后者的感觉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先惊喜再恶心最好喜爱。这样写使人感到厚重,既表现作者的个性体验,也能与读者产生共鸣,有典型意义。 (三)探究二

1.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为什么“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2.每人讲述一件自己的“第一次”,看谁讲的“第一次”最感人、最精彩。 3.为什么有的“第一次”不能尝试?

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题目,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作补充说明)。

明确:第一次的经验有的愉快有的并不愉快,因为有的叫人难受,有的做起来很困难,有的甚至让人受惊吓;无论第一次愉快不愉快,感觉都是新鲜的,是从未体验过的,特别刺激,给人的印象是不可磨灭的,所以使人回味无穷。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感受也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 三、【当堂测评-中考链接】(10)

(一)基础训练: 雏形(chú )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C ) ..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A.贪婪(lán) 堕落(duò)

..

低回:留恋。 点缀(zuì) 冉冉(rán)

..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B.雏形(zhì) 丰硕(shuò)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 ..

累累(lèi) 沉甸甸(diān) 不可磨灭:指事迹言论等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C.玲珑剔透(tī) 具体而微(wēi) 丰硕(shuò) 孵(fū) 回味无穷: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4.整体感知 D.牙龈(chǐ) 姊妹(zǐ) ..在《第一次真好》中,作者详细介绍了自己第一次看见柚子树,第一次看见孵鸟,还简略介绍

繁弦急管(xuán) 污浊(zhuó)

了自己第一次去露营 、 第一次动手做饭 、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给作者的印象是第一次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

A.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

无穷。

B.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映象?

二【合作探究-精讲释疑】(8+10)

C.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踢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

(一)导入

地等候小鸟孵出来。 人生有太多的“第一次”了,现在请同学们迅速在草稿纸上写出几个你印象中的“第一次”。

D.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副秋日风情画。 例如第一次学会走路,第一次学会写字,第一次上台表演,第一次住校,第一次参加军训……“第

4

故陵中学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导学案 “ 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备课组: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审核人: 时间:20 年 月 日

3、下列句中没有用到修辞手法的是 ( D )

A.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

B.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C.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

文中找出根据(写两处即可,用文中原话)。

(他长着两条细弱的小腿,此刻这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瞧,那只穿着好看袜子的小脚已经抬起来,踩在了人行道的边沿上或他在积蓄力量,小男孩儿就这么站着,既不前进也不后退,只是固执地注视着自己的前方。)

3.“这也许是孩子一生中拿下的第一个高地”一句中“第一个高地”具体指什么? (马路旁的人行道)

4.“人生会有多少第一次啊”这“第一次”指的是什么? (独自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并成功地战胜它们。) D.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4.下列说法中对“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前面说“不见得很美”,后面又说是“风情画”,前后矛盾。 B.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看到小鸟的惊喜之情。

C.“风情画”与风景画相比更加富有地域特色,融入了风土人情的意味。

D.景色“不见得很美”是因为作者是“不曾享受过田园生活的俗子”,不能体会其中的美妙。 (二)能力提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马路旁的行人道比马路要整整高出一个台阶,而他简直还没满一周岁。

他长着两条细弱的小腿,此刻这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但两条腿的小主人——小男孩儿想从马路登上人行道的愿望却十分强烈,而且信心十足。

瞧,那只穿着好看袜子的小脚已经抬起来,踩在了人行道的边沿上,但孩子还没有下定决心登上第二只脚,有那么一会儿他就那么站着:一只脚在人行道上,而另一只脚还在原处没动。

然而小孩儿又收回了跨出去的那一步,他在积蓄力量,小男孩儿就这么站着,既不前进也不后退,只是固执地注视着自己的前方。

“还小呢,刚刚能走路,就能跨台阶?”路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啧了啧嘴说,“做大人的要帮他一把。”

而小孩儿的妈妈并没有伸出手去,只是微笑着鼓励说:“自己上,小乖乖自己上。” 小脚又一次的踏上了人行道,另一只脚也费力地提到了空中,这回可真憋足了劲。 “加油!加油!”旁边的小姑娘喊道。

终于两只脚都站到人行道上去了,这也许是孩子一生中拿下的第一个高地,小胖脸同时绽开了笑容——了不起的胜利!

“好一个登山者!”胡子老爷爷幽默地说,他摸摸孩子的头,“一开头总是困难的,但现在总算对付过去了。乖孩子,祝你向新的高度进军!”

人生有多少个第一次啊! 1.文中的主人公是小男孩儿。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男孩儿想从马路上登上人行道的愿望却十分强烈”?试着从

5.给这篇短文选择一个题目( C )A.爬人行道 B.小男孩 C.第一次 D

5

.攀登

故陵中学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导学案 “ 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备课组: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审核人: 时间:20 年 月 日

9.我的信念

教学目标:

1.学会从不同的层面的梳理文章。 2.品味本文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3.学习居里夫人的坚忍不拔、勤奋学习、忘我工作、为事业而献身的高贵品质。感受居里夫人淡泊名利、在科学实验岗位为全人类工作的人格魅力。 重点难点:

1.通过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整理归纳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 2.学习本文语言的质朴美。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教师指导。

一【自主学习-目标导学】(2+10)

【知识链接】

皮埃尔?居里夫人――原子能时代的开创者之一,是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作为一位伟大的女性,她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同情、支持和敬仰。

居里夫人出生于一个被沙俄占领的波兰教师家庭。民族的压迫,社会的冷遇,生活的贫困,激发了她的爱国热情和发奋精神。1894年,她结识了居里先生。为科学献身的理想,把他们永远联系在一起。

1896年,居里夫人对当时已知的80种元素一一进行测试,发现了两个比铀的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并用波兰命名第一个新发现的元素为“钋”,另一个新元素为“镭”。

1903年,巴黎大学授予居里夫人国家理学博士学位,她和居里先生、贝克勒耳一起获得了这一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1911年12月,她第二次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不久,法国医学科学院选她为院士。 科学不是为了个人荣誉,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人类谋幸福。这是居里夫人和居里先生一贯遵循的原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救护伤员,居里夫人把X射线设备安装到汽车上,挽救了大批受弹伤士兵的生命。由于不了解射线对人体的破坏作用,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后来又长期在条件很差的环境里工作,致使有害物质严重危害了她的身体,得了恶性贫血病。就是在她生命垂危的时刻,她也没有因为一生的磨难和不幸遭遇,有过丝毫抱怨和遗憾。

在了解了居里夫人的光辉一生以后,我们从中得到的教益和启迪是深刻而广泛的。 【前置自学】 1.注音: 执著( zhuó ) 奢望 ( shē ) 闲暇 ( xiá ) 蹂躏 ( róu lìn ) 报酬(bào ch.......óu ) 懊恼( ào nǎo ) 呵责(hē zé ) ....

沉醉 (chéng zuì ) 猝然长逝 ( cù rán ) 问心无愧 ( kuì ) .....

2.解释下列词语。

坚忍不拔:坚:坚定;韧:柔韧。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猝然长逝:猝然:突然。 长:长久地、永远。逝:死亡,突然去世。突然间离开人世。

6

问心无愧:问心:问问自己。扪心自问,毫无愧色。 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这样。

逆来顺受: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 获益匪浅:指有很大的收获。

3.默读,搜集、筛选信息:试着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思想理念(宗旨): 探讨真理、不图财富、沉醉科学。

环境需求(环境): 向往自由、珍惜时间、喜欢安宁。

工作态度(工作): 树立信心、坚忍不拔、执着勤奋。 4.我的疑惑:

(学生提出在自读过程中产生的各方面的疑问,鼓励学生自己在文中或者通过查找资料解决,也可在全班公布有价值的疑问,在下个环节中全班同学合作探究,加以解决。)

二【合作探究-精讲释疑】(8+10)

一.导入:爱因斯坦曾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那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爱因斯坦何以有这样的感慨?居里夫人有哪些优秀品质?我们不妨一起来学习居里夫人的自述文《我的信念》。

二.朗读读课文,说说你眼中的居里夫人。

1.今天我们面对居里夫人,走近居里夫人来学习《我的信念》,我们的心将与她那颗水晶般的心贴得更近些。首先我们来读懂题目,解释什么是“信念”。(信念—— 坚信不疑的想法 )。

2.读了这篇文章,你会用怎样的一句话评价居里夫人。把这句话写在下面: 例句:

1.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名人中,她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爱迪生) 2.她是一个视钱财如粪土的人.她是一个淡薄名利的人.她是一个投身于科学的人.她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她更是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总之她不是一般人。

句式:

我眼中的居里夫人是一个 的人。

三.居里夫人的成功是怎样取得的?说认识,谈观点。(重点研读、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了解她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可结合【前臵学习】3。)

1.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此环节结合“前臵学习”中“我的疑惑”进行,无固定内容。) 2.成果交流。(每组选派一个代表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作出评价) 四.品味语言:

①学生自由朗读,品味本文语言的质朴、真诚。 ②找出课文中带有哲理性的语句,试进行分析。

我找的句子:1、望着这些蚕执著地、勤奋地工作,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的相似。像它们一样,

故陵中学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导学案 “ 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备课组: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审核人: 时间:20 年 月 日 我总是耐心地把自己的努力集中到一个目标上。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织茧一样。

我的赏析:作者用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来形容自己对科学的感觉,蚕结茧,耐心、努力、执著、勤奋,而作者对待科学也是如此。蚕为什么结茧?我们无法确定,是生理使然,亦或自然行为,而科学对于居里,也如同茧对蚕一样,鞭策着她的那种力量,可能就是一种纯粹的自然的热爱,就如同是她的责任、使命、生命中的必须一样。

我找的句子:2、一位从事研究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好象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

我的赏析:对科学家而言,是技术人员的角色重要还是小孩的角色重要呢?作者用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告诉读者:是后者,为什么?因为“迷醉”。 迷醉是迷恋、陶醉、沉迷的意思,作者用小孩迷醉于神话故事来比较科学家对于科学的感觉,简洁传神的写出了科学家献身科学如醉如痴的心态。

四.讨论:我们从居里夫人的故事中能获取哪些启示?小组选取一个角度重点领悟,并就此准备一份演讲提纲,选派一位代表参加演讲。

三【当堂测评-中考链接】(10) (一)基础部分

1.下边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B )

A.鞭策(cè) 奢望(shē) 简陋(lòu) 报酬(chóu) B.蹂躏(róu lìn) 呵责(hā) 懊恼(ào) C.猝然长逝(cù) 盛名(shèng) 沉醉(zuì) D.问心无愧(kuì) 天赋(fù) 获益匪浅(fěi) 2.下边四组中读音全相同的一组是( C ) A.猝 悴 粹 萃 B.眺 挑 逃 跳 C.惟 唯 维 帷 D.暇 瑕 遐 假 3.简答。

(1)作者认为做事情需要怎样的精神?

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主要的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

(2)本来是“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作者却把它当成是“美好的记忆”,这说明了什么? 对科学的热爱,沉醉于科学之中。

(3)居里夫人的人格美表现在哪些地方?

坚韧不拔的精神,追求简单的家庭生活,致力于科学研究,放弃物质上的利益,保持沉静的心境等。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5题。

①波兰作曲家肖邦1830年准备出国去深造,他的朋友设宴为他饯行。席间,朋友们赠他一个银杯,杯里装的是波兰的泥土,意在勉励肖邦不要忘记祖国。

7

②肖邦到维也纳不久,华沙暴发了反抗俄国统治的起义,可惜失败了。肖邦曾两次设法回国,都没有成功。从此,他把对自己祖国的怀念和忧虑,全都灌注在自己的音乐里。

③1848年秋天,离开祖国18年的肖邦身染重病,处于弥留状态。他的姐姐从华沙赶到他身边。肖邦对姐姐说:“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我的遗体运回祖国的,不过你一定要把我的心脏带回去。”

④他又命人取出当年朋友们所赠的盛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请朋友们到时候把祖国的泥土撒在他的棺材上。肖邦死后,人们在他的墓穴上撒上银杯里的泥土。他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送回华沙,保存在圣十字教堂里。后来,在肖邦诞辰125时,波兰人民为他重立了墓碑,墓志铭是:至爱所在,心之所在。

1.这篇短文记叙的顺序是( A )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2.墓志铭中的“至爱”具体指的是 。(祖国) 3.贯穿文章始终的一条情感线索是什么? 爱国主义(或热爱祖国)。 4.简要概括③④两段事例。

第一个事例:托姐姐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

第二个事例:请朋友们把国土撒在自己的棺材上。 5.谈谈你对③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表明了肖邦的爱国之情。

故陵中学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导学案 “ 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备课组: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审核人: 时间:20 年 月 日

10《论语》十则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重点难点:

重点:流畅地朗读、背诵,文言字词的理解。难点:孔子思想内涵的理解 学法指导:

诵读,逐字理解,尝试运用。 知识链接: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1.朗读与背诵

2.文言文的古今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 3.通假字(说-悦 女-汝 知-智)

4.四种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5.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

一、【自主学习——目标导学】(2+10)

1. 孔子名 丘 ,字 仲尼 , 春秋 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 家,政治家,是 儒 家学派创始人。 2.《论语》是 儒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 孔子 及其弟子的 言行 ,与《大学》 、 《中庸》 、 《论语 》 、 《孟子 》 合称“四书”。 3.给生字注音。 论( lún )语 不亦说( yuè ) 乎 愠( yùn ) 三省( xǐng ) ....传( chuán)不习乎 曾(zēng )子 罔( wǒng ) 殆( dòi ) ....诲( huì )女( rǔ )知之乎 弘(hóng)毅( yì ) 凋( diāo ) .....4、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说 汝 知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反复朗读,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2.本课中出现的成语有: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死而后已 任重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本文主要讲了那些方面的内容。

8

(1)领会大意,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讨论、弄清楚没有注释的词语的意思。

(2)把十则《论语》按照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分类,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 求知态度:第5、6、7则 学习方法:第1、3、4则

修身做人:第1、2、8、9、10则 二【合作探究——精讲释疑】(8+10)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或在文章中阅读过下面这些成语吗?

巧言令色 文质彬彬 名正言顺 后生可畏 欲速不达 学而不厌 过犹不及 循循善诱 任重道远 举一反三 三思后行 见贤思齐 以文会友 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

这些成语都出自《论语》,是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和他弟子们曾经使用过的,今天我们在写作和口语交际中仍在高频率的使用这些词语,可见其生命力之强大。作为一名中国人,只要你从曾经生活在充满中文的气氛和环境里,你的身上就会隐伏和涌动着孔子的思想。

今天,就让我们轻轻地掀开《论语》的一角,共同拜读至圣先哲孔子为我们留下的其中十则至理名言。

(二)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为同学讲解需要重点注意的读音。 例见自主学习。 我的补充:

(三)对照文下注解和相关资料翻译课文,记住重点字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 2.吾日三省吾身( 检查、反省 ) ..3.温故而知新( 旧的知识 ) .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危害) ..

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刚强,勇毅)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想做的事情)(不要) ....(四)对照文下注解和相关资料翻译课文,记住文中成语并解释意思。

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见贤思齐: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死而后已: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施加。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五)对照文下注解和相关资料翻译课文,记住文中格言警句并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吾日三省吾身

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故陵中学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导学案 “ 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备课组: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审核人: 时间:20 年 月 日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六)背诵课文;

1.同桌(对手组)互背,我的同桌背对了 则,我背对了 则 2.根据提示默写课文:

孔子认为学和思的辩证关系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对于复习的重要性,孔子的言论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人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关于怎样向人学习,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借松柏后凋比喻社会现象的那句原话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曾子认为人应该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他是这样阐述的: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孔子认为“恕”的核心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七.理解运用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处事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观点: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设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深入理解这句话的内容。应注意的是,孔子用这句话给“恕”字下定义,其中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2.学习了本文,默写你最感兴趣最有生活体验的一句话,并谈谈你对这句话对你生活的启迪作用。 我最感兴趣的一句话: 它对我生活的启迪作用:

三【当堂测评——中考链接】(10)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有朋自远方(志同道合的人 ) 人不知而不愠 ( 生气,发怒 ) ..传不习乎 ( 老师传授的知识 ) 思而不学则殆 ( 思考 ) ..吾日三省吾身( 反省 ) 是知也( 通“智”,聪明,智慧 ) ..诲女知之乎 ( 教诲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真诚,诚实 ) ..(2)按原文填空:

1.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 ?

2.吾日三省吾身: ? ? ? 3. ,思而不学则殆。

4.三人行, 。 , 。

9

5.岁寒, 。 (3)原文填空

1.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十则》中的哪一句话?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论语>十则》中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论语>十则》中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拓展提升】 1.有关《论语》

《论语》的体式有三种:语录体(格言体)、对话体、叙事体、语录体(格言体),只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环境和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课文的1~9则都属于语录体;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出的回答,他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课文第10则属于对话体;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结,但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而“五经”则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四书五经” 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

2. 《论语》名句集锦 EBY\?中学语文教学n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R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 ,小车无 ,其何以行之哉?\JU+F 子谓《韵》:\尽美焉,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3Ex4l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Fw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G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_z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w9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_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tD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之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M$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qi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vx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