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的使用与拍摄教程

更新时间:2023-06-10 02:23:02 阅读量:1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前,摄影摄像在称法上有点儿混乱。觉得用电视摄像 机拍摄,称之为电视摄像;用电影摄影机拍摄,称之为电影摄 像。用传统光学照相机或数码照相机拍照,叫摄影或照相。这样区分一下,就明确了。当然,科学的命名,还有待进一步的讨论与确认。

电视摄像拍摄的目的与用途是不一样的。拍摄新闻,专题片,纪录片,MTV,电视散文,会议实录等不同的内容,其拍摄要求与手法是有差别的。此外,借助于不同的工具,如三脚架、轨道车,其拍摄方法与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对于初学者,我们在此讨论的是用于新闻或专题片素材的手持摄像机拍摄。这是电视摄像的基本功。基本功练好了,其他的基本上都不在话下。家庭生活的拍摄、婚礼摄像、旅游摄像,尽管和拍新闻与 专题不完全一样,但后者只会要求更高。下面从实践经验而不是从书本知识出发,来谈谈电视摄像初学者所要注意的问题。

一.固定镜头的拍摄

固定镜头的拍摄是基本功中的基本功。有的初学者,固定镜头还没有拍好,就一味追求运动镜头,给人一种走路还不稳就要学跑的感觉。

1.构图

如果画面中的人物或物体相对静止,拍摄一个固定镜头,画面的构图就是首要问题。除了注意主体的位置与大小、陪体的运用,还要注意画面整体构图的谐调与美观。电视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用科学的手段(器材与设备)来达到艺术的实现(电视片)。良好的美术方面的素质是把握好构图的必要前提。多接触美术作品,提高美术素质,将对此大有裨益。

2,景别

有时,人们把景别划分得很细,这对初学者不是具有很大的意义。但在实际拍摄中,至少要理解大(远景)、中(中景)、小(近景)和特写。远景交待环境与场景,制造气氛,相当于文学中的白描;中景用来交待人物关系与事件,用的较多,相当于文学中的叙达近景表现人物,相当于文学中的描写,用的也较多;特写最为生动,用于需要突出与强调的地方。特写需慎用,用多了,就失去了特写本身的作用与意义,还会招人反感。在拍摄时,要注意不同景别的变化。相同或接近的景别较多地接连使用,会让人产生呆板沉闷的感觉。

3.水平

拍摄时,摄像机要注意水平。完全从寻像器中来把握摄像机的水平,对于初学者,是不可靠的。寻像器中的直线条对我们的视觉判断是有干扰的:有时,我们的摄像机是水平的,但画面中的水平线,由于拍摄角度或透视的原因,并不水平;有时,画面看起来水平了,但摄像机是稍有些倾斜的。长时间的拍摄导致的疲惫,也会让我们在摄像机水平上产生倦怠。初学者常常因注意画面中的某些因素,而忽略另一些最基本的需要注意的地方。

4.稳定性

拍摄时要稳定,不能晃动,需要一个正确的姿势。对于肩扛式摄像机,两腿分开大致与肩宽,双脚略呈外八字,双手持机,重心要稳。对于"掌中宝"式的摄像机,最稳的姿势是不用LCD液晶屏,两手持机,眼部贴着寻像器,用头部顶着摄像机,有一种抱着的感觉。

5.时值

固定镜头的时值,与画面内容有关。如果画面的人物,没有什么动作,或者画面内容比较单一,就可以短一些,反之就长一些。镜头的时值也跟拍摄用途与对象的重要性有关,新闻片可以比专题片短些。从数值来说,最短的固定镜头为

两秒左右,极限是一秒15帧,再短,视觉效果上就不能承受了。

6.视角高度

一般我们拍摄时,是站立着的。有时根据需要,我们要蹲着或屈腿来降低视角,或者借助椅子或梯子来升高视角,这是初学者有时不易想到的。蹲着拍摄时,需要用手抱着机子。使用镜头下面的"START/SHOP''按钮。有时,拍摄对象被前面的观众或别的拍摄者遮挡,我们可以把寻像器角度调向下,把摄像机举过头顶拍摄。

7.画面内容

拍摄时,要注意画面内容的变化。当被拍摄的人有眨眼、挖鼻子、掏耳朵、咳嗽、吐痰、打哈欠、打瞌睡、吐烟圈,诸如此类的动作,拍出来的镜头是无法使用的。我们的拍摄对象,有时不知道我们在拍他;有时知道了,也不会有意识地给予配合,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选择与捕捉。

如果拍摄对象面对摄像机会紧张或不自然,或者有时,我们不需要让拍摄对象知道我们在拍他。这时,我们可以关闭摄像机前面的拍摄指示灯。我们打开前面拍摄指示灯的目的,是为了让对方知道我们正在拍摄,从而给予良好的配合。摄像机后面的拍摄指示灯一般开着为好,避免别人的打扰与碰撞。

8.手控对焦

拍摄对象与摄像机之间,如果有前景遮掩了一部分,导致无法对拍摄对象进行自动对焦。此时若画面生动而不愿避开或无法避开,可以把摄像机"FocUS"开关拨到"MANUAL",变成手控对焦,先变焦距推上去避开前景,按着"PUSHAUTO"钮,对焦清晰后再松开,然后再拉回来,调整构图进行拍摄。对于没有"PUSHAUTO"按钮的摄像机,可在自动对焦状态下,先推上去,让摄像机自行对焦清晰,然后打到手控,这样做和按着"PUSHAUTO"钮,道理是一样的。有些时候,运用手控对焦会有更好的效果;而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用到手控对焦。快速准确的进行手控对焦,是专业人士需要练习的基本功。对于一般人士,所用摄像机都带有自动对焦功能,需要手控对焦的地方不多。

9.强光与逆光

如果环境光线无法调整与改变,而摄像机又有"SPOTL,GHT(聚光模式)'与"BACKLIGHT(逆光模式)"功能的话,当光线集中到拍摄主体上造成其曝光过度时,打开聚光模式,可以减少拍摄主体上的曝光量,此时画面整体上曝光量是减少的。在逆光下拍摄,背景光线过强,拍摄主体较暗,可以打开逆光模式。我们需要的是给拍摄主体一个合适的曝光量,此时背景的曝光过度或不足是不需要计较的。如果在使用聚光模式或逆光模式时,曝光调整过度了,可以再结合手控光圈,稍稍增加或减少曝光量。不过此时画面质量会有所下降。

二.运动镜头的拍摄

拍摄时,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是要搭配运用的。绝大数是固定镜头,会让人觉得死板;绝大多数是运动镜头,也会让人觉得花哨。运动镜头的运动幅度不能太小,否则会让人感觉是在拍摄中调整构图,是拍摄手法上出了问题,而不是一个运动镜头。

1.起幅与落幅

运动镜头是需要有起幅与落幅的。一般来说,落幅停顿的时间比起幅还要长一点,并且落幅的构图要求更严格。在电影拍摄上,有些速度较慢的运动镜头,没有起落幅,这是为了动感或画面连贯性的需要,这和用于新闻或专题片的电视

拍摄是不一样的。

2.速度

运动镜头的移动与推拉速度要均匀,不能或快或慢。有的镜头在移动时,需要"移—停—移—停……",这时移动速度仍要匀,各停顿时间也要相当。运动镜头的速度根据需要,有的快有的慢,但都有一定限制。太快了,人的视觉会跟不上;太慢了,不仅没必要,还会导致编辑时的镜头量减少,内容欠丰富。

3.推

推镜头强调的是在某一个环境中的某一个人或某一个点,其运用远远比拉要少得多。推镜头是由短焦变为长焦,如果速较快的话,容易产生摄像机自动对焦跟不上的情况。这时可以改用手控对焦,先推上去,对好焦,再拉到起幅位置,开始拍摄,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摇镜头当中。如果摇镜头时,自动对焦会出现虚焦或者时实时虚的情况,就必须改用手控对焦。当然,减慢摇的速度,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只是速度的快慢

是有限制的。拉镜头是由长焦变为短焦,一般不存在这个问题。

4.拉

拉镜头表现的是某一个人或某一点在某一个环境中,其运用很广泛。在拉(或推)的过程中,常常为了照顾落幅的构图,需要边拉(或推)边移,这是允许的,只是要注意移动的平稳。

5. 摇

对于摇镜头来说,起幅与落幅之间一般为一条直线。有时根据需要,也可以是一条弧线或不规则线。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平稳且紧贴画面内容,这样才会让人感觉是因为拍摄需要,而不是拍摄技巧出了问题。

6,移和跟

如果不在专用的设备上移动拍摄,我们最常见的是在行驶的汽车上拍摄。这时,最好双手捧着摄像机,用两臂充当一个弹性支架。如果这时一定要肩扛,可以微屈双腿,充当减震器。如果可以的话,此时尽量采用短点儿的焦距。手持或肩扛摄像机,跟拍一个对象,不到万不得已,是不 主张这么做的。边走边拍,如果要能够做到相对的平稳,至少让人的视觉能够接受,很不容易,需要一定的技术。对于初学者而言,大量的拍摄,是学好电视摄像的前提。只有多拍,才能找到感觉。同时,还要多看新闻、专题片、纪录片等一些正规的节目,首先要知道什么样的镜头是好的,什么样的镜头是有毛病的。多学习,多体会,还要有一定的悟性。拍摄与编辑是密切相关的。要学好电视摄像,最好要参与到编辑工作中。通过编辑,来审视自己拍摄的镜头好不好用,用了效果怎么样。有些初学者,自己拍的镜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还自我感觉良好。这时,用他拍摄的镜头来编辑节目,就能看出问题所在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vt1.html

微信扫码分享

《镜头的使用与拍摄教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