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经贸大学2012《国际经济学 - 大题》期末必备
更新时间:2023-11-14 11:5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四、简答题
1.请说出绝对优势论的特点及该理论的局限性? 2.比较优势理论与绝对优势论的联系? 六、画图计算(4个)
1、假设某一国家拥有20000单位的劳动,X、Y的单位产出所要求的劳动投入分别为5个单位和4个单位,试确定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方程。根据上一题的条件,再加上以下几个条件,试确定该国出口量,并在图中画出贸易三角形。
1. X的国际相对价格为2。 2. 进口为2000个单位。
四、简答题
1.绝对技术差异论的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其中第四个特点也是该理论的局限性所在。
首先,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中,将自己反复论证的“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率的理论推广到国际领域。他指出,国与国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同样会提高劳动生产率,其结果使各国生产的物质产品都会增加,消费水平都会提高。
第二,绝对技术差异论的证明简单、直观。在现实世界中,各国确有一些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明显地高于或低于其他国家。这一现实,使亚当·斯密的绝对技术差异理论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第三,亚当·斯密的绝对技术差异论是以机会成本不变为前 提的,这种假定在当时的合理性是,在工厂手工业为主的时代,劳 动力的使用是产生较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源泉,劳动力资源的非 充分使用是保持机会成本不变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后来的经济 发展使劳动力在劳动生产率提高中的作用减弱,其他生产要素的 作用相应加强,因而在资源的部门间转移方面就表现为:当经济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机会成本不是不变,而是变化 的,因而绝对技术差异论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四,绝对技术差异论不能解释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而另一国劳动生产率均处于劣势地位时,目际分I和贸易是否可以进行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大卫·李嘉图提出的相对技术差异论中则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2·李嘉图的相对技术差异论的提出,使比较利益理论的解释范围大大扩展了。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具体体现在:
第一,亚当·斯密的贸易理论尽管从生产领域,从劳动生产率的差别人手,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但是它只适合于各国在不同部门有绝对优势这样一种情况,因而其理论的适用性是有限的。李嘉图明确提出,相对优势也可以产生贸易,也可以促进国际分工,进而发挥各自劳动生产率的相对优势。用现代经济学的术语表述为:只要两国生产两种产品时,它们的机会成本有差别,国际贸易就会产生。
第二,相对技术差异论的核心是两国生产两种产品的比较成本的差别或价格差;亚当·斯密只提出了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或价格的绝对差别。但李嘉图的相对成本的分析同样适用于绝对技术差异的情况,因此,绝对技术差异论是相对技术差异 论的特例或特殊形式。
第三,李嘉图的相对技术差异论也可以部分地解释当今世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层次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在这里,各国的技术发展水平也会产生各国之间的贸易,而且掌握的新技术越多,该国的贸易优势越大。这是绝对技术差异论所无法解释的。 五\\计算并回答
1.本国生产黄油的单位劳动投入为1/5,生产布的单位劳动投入为1;外国生产黄油的单位劳动投入为1,生产布的单位劳动投入为1/3。
1)本国在哪种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外国在哪种商品生产上拥有绝对优势?为什么? 2)假如本国用5单位黄油换取外国3单位布匹,本国与外国的贸易利得分别是多少?为什么?
3)假如本国用5单位黄油换取6单位布,本国与外国的贸易利得分别是多少?为什么? 参考答案: 黄油 布匹
本国
1 1/3
外国
1/5 1
1)本国在黄油的生产上,外国在布的生产上拥有绝对优势。
2)在没有贸易时,本国用5单位黄油只能换取1单位布,而现在可以换取3单位布,本国的贸易利得为2单位布匹(或两单位劳动);在没有贸易时,外国生产5单位黄油需要5单位劳动力,而这些劳动力可以用来生产15单位布匹,而有贸易时,外国可以拿出其中的3单位布匹用于和本国交换,还剩余12单位布匹。
3)如果本国用5单位黄油换6单位布,本国获得5单位布匹的交换利益,外国获得9单位布匹的交换利益。
2、本国共有1200单位的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苹果与香蕉。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3,香蕉的单位劳动投入是2。 1)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2)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3)贸易前,苹果对香蕉的相对价格是多少?为什么? 参考答案: 1) 2)
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与苹果用香蕉表示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
轴相交于400(1200/3)处,与香蕉香蕉于600(1200/2)处。
3/2,因为生产1个苹果需要3单位劳动,而生产1个香蕉需要2单位劳动,如果少生产
1个苹果,则少用3单位劳动用来生产2个香蕉。 3)
劳动力的流动保证了两部门工资相
同,竞争使得产品的单位价格等于他们的边际成本。这样,相对价格等于相对成本,也即等于生产苹果所需的单位劳动除以生产香蕉所需的单位劳动。由于部门间工资相等,从而价格比等于所需的单位劳动比,也即等于3个苹果/2个香蕉。 六\\画图计算
1、假设某一国家拥有20000单位的劳动,X、Y的单位产出所要求的劳动投入分别为5个单位和4个单位,试确定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方程。 [解]:
A国生产可能性方程为:Y= LA*aY - (aY /aX)X ∵ aX = 1/5
aY=1/4 LA=20,000
∴ Y=20000*(1/4)-[(1/4)/(1/5)] X=5000-(5/4)X
根据上一题的条件,再加上以下几个条件,试确定该国出口量,并在图中画出贸易三角形。
3. X的国际相对价格为2。 4. 进口为2000个单位。
[解]:
Y=20000*(1/4)-[(1/4)/(1/5)]X
PXW=2
Y
=5000-(5/4)X 出口数量为1000个单位
O
X
五、简答题
1.生产要素禀赋论从哪些方面发展了比较利益理论,它的局限性是什么? 2.画图说明悲惨性增长是如何发生的? 3.画图证明罗伯津斯基定理.
4长、短期内,国际贸易对一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
5.为什么说从长期看国际贸易会提高一国丰腴要素所有者的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收入?
6.画图证明H-O定理.
7.在战后几十年间,日本、韩国等东亚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出口产品由初级产品到劳动密集型产品,再到资本密集型产品,试对此变化加以解释。
8.根据特定要素模型,试判断短期内国际贸易能否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为什么? 五、简答题
1.生产要素禀赋论从两个方面发展了比较利益理论:
(1)生产要素禀赋论是以两种生产要素的投人为分析前提的,与现实更加接近。因为在现实中,生产某种产品时,一般都是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的结合。
(2)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是建立在技术差异的基础上的,各国间生产同一产品的成本差别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别造成的。生产要素禀赋论则不然,它假定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成本差别是由各自不同的要素丰裕度从而是由生产成本的差别造成的。但是,无论是从技术差异出发,还是从要素丰裕度出发,各国贸易的基础都是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的,因而从比较利益理论总体看,李嘉图的技术差异论和赫一俄模型的要素禀赋论共同构成比较利益理 论的基本内容。
但是生产要素禀赋论也有不完善的地方,它的局限性表现在:
(1)生产要素禀赋论假定机会成本递增,实际上机会成本是多样的。
(2)赫一俄模型的分析只假定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实际上,生产要素可以分成许多种类,即使是某一类生产要素也可以进一步细分成许多项。
(3)生产要素禀赋论忽视了一国在特定的生产要素丰裕度下,从动态的角度出发,如何从自给自足转向自由贸易。
(4)生产要素禀赋论在分析过程中引进了价格或货币因素,然而在国际贸易中,产品价格的形成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就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
2.书63-64页
0 图6.3 贫困化增长
S1 布 C1 C2 S2 P1 P2 咖啡
3.书62或62页
4。国际贸易会提高贸易国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降低与进口相竞争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而对可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收入的影响则不确定。可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收入是否提高取决于要素所有者的消费结构。
5书57或58页
6.书56页或 Y
B国 B PB Y PW B’ ’C=C A国 7.答案提示:随着国际贸易的开展,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发挥了比较优势,促进了生产,Ⅱ 提高了福利。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比较优势由起初的初级产品和劳动A’ Ⅱ ⅠPA O X 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变成了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所以贸易结构也就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X A 8.根据特定要素模型,试判断短期内国际贸易能否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为什么? 根据特定要素模型,短期内,特定要素在两个部门间无法流动。按照本章的分析,虽然都是资本,但是x和y部门的资本回报是不一样的,所以不会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 四、简答题
1.试比较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2. 你认为重叠需求理论适合解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吗?为什么? 3.试比较产品周期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四、简答题
1、这两个理论都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不过,二者也有很大的不同。第一,这两个理论解释国际贸易的出发点并不相同。要素禀赋理论是从供给方面来探讨国际贸易的基础;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的起因。第二,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2、适合。因为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在不同的产品生产上有优势,虽然这些产品有可能都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发展中国家虽然从总体上发展水平相近,但是在具体产品上却不一样,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可能有产业内贸易,并用重叠需求理论来解释。
3、产品周期理论是一个动态理论,产品周期理论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而要素禀赋理论是静态的。两个理论都强调生产方面的优势,即从供给角度讨论问题。 四、简答题
1.画图说明倾销行为是如何发生的?
2.简述目前世界上使用的几种非关税壁垒措施。
3.画图说明进口关税对生产者、消费者、政府及国内竞争的不同影响,以及对一国经济的净影响。
4.画图说明出口补贴、对一国的福利影响。 5。画图说明配额对一国的福利影响。
6.假定艾瑟瑞马是个“小国”,无法影响国际价格,该国以每袋10美元的价格进口花生。其国内市场需求曲线为D=400-10P,供给曲线为S=50+5P,计算并画出进口配额限制在50袋时对以下各项的影响: (1)本国价格的增幅。 (2)配额租金。 (3)消费扭曲损失。 (4)生产扭曲损失。 二、简答 1。 Q P P1 P P2 MC D2 MR2 Q (b) 进口国
D1 MR1 (a)出口国
O O 图7.7倾销
2.非关税贸易壁垒种类繁多,据估计,目前世界上大约有1000种以上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如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公共采购、进出口贸易的国家垄断、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等。这些措施都是自由贸易的障碍,因而对资源配置效率有不利的影响。
(1)自愿出口限制。 自愿出口限制又称自愿出口配额,它是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之下,“自愿”规定某一时期内(一般为3—5年)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制。在限定的额度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额度即禁止出口。事实上自愿出口限制并非是出口国真正自愿的,它往往带有明显的强制性。
(2)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 国家垄断,又称国家专营,它是指某些贸易商品的生产与交易由政府指定的机构和组织直接掌握。通过国家专营贸易,政府可以鼓励发展一定类型的出口方式,控制一些重要或敏感产品的进出口,寻求最佳的出口地理分布以及商品生产结构。对进出口商品的国家专营主要集中在三类商品上。第一类是烟和酒,第二类是农产品,第三类是武器。
(3)歧视性的政府采购。美国早在1933年就通过了《购买美国货法案》,规定美国政府各机构必须优先购买本国货。英国政府也规定了凡军事、邮电、计算机设备必须优先采购本国货;法国政府也规定了凡是航空、计算机设备必须优先采购本国货。
(4)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一些国家对许多制成品规定了极为严格、繁琐的技术标准。例如,法国禁止含有红霉素的糖果进口,从而阻止了英国糖果的进口,因为英国的糖果制造商普遍使用红霉素染色。这种技术方面的规定为外国产品的销售设置了重重障碍,形成了严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一些国家对进口商品的卫生检疫规定也越来越严。例如,美国对其他国家输往美国的食品、药品及化妆品规定必须符合美国的《联邦食品、药品及化妆品法》,否则不准进口。
3.征收关税将产生一系列的经济效应。总起来看,征收关税的经济效应与开展自由贸易的作用相反,它将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在各国间和各国内的不同利益集团之间进行收入的再分配,从而降低了贸易参加国的福利水平。
(1)进口关税对消费者、生产者的影响。关税是自由贸易价格基础上的加价。进口关税的征收,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关税作为一种间接税,会加到商品的价格之中,商品价格的提高将使消费者的需求量减少,进而减少消费者剩余。这种价格提高,使国内生产成本较高的生产者也可加人生产行列,从而增加了国内产品的市场供应量。总的说来,征收关税有利于与进口产品相竞争的生产者,它不仅刺激了国内同类产品产量的增加,还使这些生产者获得了较多的生产者剩余。
(2)关税对政府财政收入的影响。一般而言,增加课税会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当一国政府决定出于保护本国工业的目的,对某种商品征收关税时,只要其关税税率低于禁止性关税水平,该国的财政收入就会增加。
(3)关税对一国经济的净影响。征收进口关税不利于消费者,而有利于进口竞争品的生产者和政府。从一国总的情况看,关税对一国经济的净影响则是一国总体经济利益所在。从总体上看,征收进口关税会降低一国(小国)的经济福利水平。(图见书102、103)
4、(图见书109) 5、(图见书107) 五、简答
1.什么是最佳关税论?他的来源是什么?
2.国际贸易中的需求弹性决定于那些因素?当一国政府对某种产品征收关税时,生产者和消费者承担的关税程度有何不同?
3.判定优质产业的标准有哪些?分别进行简述 4.简单评述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六、画图分析
1.画题分析征收关税意味着从垄断厂商那里抽取了垄断利润。 2.用图形说明并解释小国的最优关税为零。 3.画图分析为什么要对幼稚产业进行保护。 4.画图比较关税与生产补贴的效果。 五、简答
1.答:国际贸易中的需求弹性取决于三个因素:小给支队进口商本身的需求弹性;对来自外国厂商产品的依赖程度;外国厂商产品在进口国替代品的多寡。
当一国政府要对某商品征收关税时,生产者和消费者承担关税与否以及承担关税的程度如何,取决于被征收厂商的纳税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弹性和市场的重要程度。如果纳税上坪的供给弹性很小,则表明市场非常重要,就以为只外国出口厂商要承担较多的关税,只是因为供给弹性小,意味着出口厂商对进口国市场的依赖性很大,此时如将关税专家给消费者承担,则该出口商品市场会迅速萎缩,最后受损的还是出口国厂商。因此较好的办法还是由出口商自己承担较多关税,以维持价格不至于上升太多,而失去消费者和市场。但是如果市场对出口厂商并非非常重要,则出口国厂商就有较多的选择,如果商品需求弹性较大,出口国厂商将关税转嫁给消费者时,就会引起市场的萎缩,出口国厂商或是承担一部分关税,或是放弃部分市场;如果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很小或是无弹性,则出口厂商大都会采取让消费者承担关税的策略。
2.答:最佳关税是指进口国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与额外收益相等时的关税水平。讨论最佳关税的核心问题是通过确定适当的关税水平,从外国厂商那里获得最大显得的利益。
最佳关税介于禁止性关税和零关税之间。由商品进口国政府确定的最佳关税水平决定于出口国厂商向进口国提供产品的供给弹性的倒数。
最佳关税来源于出口厂商被迫承担的关税。因此,可以认为最佳关税实际上来源于垄断常常的垄断利润,使外国厂商在进口国市场上的垄断利润的一部分。进口国政府知事从这种垄断利润中得到一部分,这一部分垄断利润可以成为垄断租金。提高的关税可称为收取垄断租金。
3.答:判定优质产业的标准有三个,分别是:穆勒标准、巴斯坦布尔标准、坎普标准。 穆勒标准:当某一产业规模较小、其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时候,如果任由自由竞争,该产业必然亏损。如果政府给予一段时间的保护,使该产业能够发展壮大,以充分实现规模经济,降低陈根,以致最终该产业能够完全面对自由竞争,并且获得利润,那么该产业就可以作为幼稚产业来加以扶植。
巴斯坦布尔标准:判断一种产业是否属于幼稚产业,不仅要看将来是否具有竞争优势,还要看该产业未来所获得的预期利润的贴现值能否弥补保护成本。
坎普标准:如果某一产业能够产生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即使该产业在保护期间所导致的损失大于该产业预期的贴现值,但只要其在保护之后,能够产生显著的外部经济效应,则仍然有保护的必要。
4.答:战略性贸易政策最为强调的政策主张主要有:出口补贴和进口保护以促经出口。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虽然给出了贸易保护的一个理由,但是自提出伊始就收到来自多方面的质疑与批评,
首先,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必须以利润转移部分超过补贴额或关税保护成本为先决条件。如果超额利润不大就会得不偿失,所以只有在市场超额利润足够大的情况下,战略性贸易政策才会有效。
其次,战略性贸易政策行为视为厂商的竞争类型而定。
再者,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运用是以对手不采取行动为前提的。 最后,战略性贸易政策在现实运用中还会受到多边规则的约束。 六、画图分析 P,C 1. 如图,征收关税后,进口 Pt I 国市场进口商品价格上升, Pm H A 消费减少,消费者福利遭受 Ct G B MCt 损失,消费者生于减少部分 Cm F E MCm 为PtIAPm,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了
CtGFCm,此时关税的净福利效应 MR D 取决于PtIAPm 与CtGFCm的比较 0 Qt Qm Q PtIAPm <CtGFCm。所以征收关税以后,征税国的福利水平提高了。
另一方面,征税后,出口商的利润要减少,如图,出口商的利润减部分=(CtGFCm+HAEF)-PtIHPm,即关税抽取了垄断利润。
2.小国情形下,征收关税后,一国的净福利=-(b+d),即征收关税后一国的福利税品降低了,故对于效果来说,自由贸易是最佳的选择,可以是一国的福利水平最后,故小的最佳关税为零关税。图见书上P114 图7-1。
3.对幼稚产业进行扶植后,在实行自由贸易,可以是一国的福利水平提高。图见书上P134图8-3。
4.两种政策对国内生产的保护效果是相同的,但对消费者应想不通,所以对一国的福利效果也不相同。见书P137图8-4,关税的社会福利净损失是e+f,而生产补贴的社会福利净损失是g。换句话说,管水的保护代价高于生产补贴。 五、简答
1. 国际经济一体化建立需要哪些条件?
2. 试比较各种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之间的差距。 3. 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4. 试分析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六、画图分析
1. 画图分析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 2. 画图分析关税同盟的扩大出口效应。
3. 以下是危地马拉与墨西哥建立自由贸易区前后的对比数据:
自由贸易区建立前:
从欧洲进口 1亿单位 从墨西哥进口 0单位
自由贸易区建立后
从欧洲进口 0单位 从墨西哥进口 2.7亿单位
这一协定带来的贸易转移是多少?贸易创造是多少?假设欧洲该产品要价5美元,墨西哥要价6美元,而建立自由贸易区前危地马拉对每单位产品征收2美元的关税,计算建立自由贸易区后,危地马拉的净福利效应。 五、简答
1.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条件在于:
(1)成员国在地理位置上的相互邻近,地理位置遥远的国家之间很难建立成员作之间同一的内部市场。
(2)成员国之间经济上的互补,这种互补包括产业间贸易优势互补和产业内贸易优势互补,互补性越强,一体化组织就越容易建立和稳固。
(3)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建立需要平衡地照顾到每一个成员国的经济利益。
(4)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制度比较接近,这是因为,一体化需要成员国让渡一部分主权,如果政治制度比较接近,就比较容易实行,否则,就会遇到较多障碍。
2.自由贸易区是指两个获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行政上独立的经济体之间通过达成协议,相互取消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而形成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
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相互取消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并建立共同对外关税或其他同义限制措施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共同市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不仅实现了自由贸易,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
经济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实现商品、服务、资本和人员自由流动的基础上,在进一步协调成员国之间的经济政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
完全的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在实现了经济联盟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协调,乃至统一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 3.影响关税同盟的因素有:
(1)关税同盟的成员国的供需弹性越大,贸易场早的福利效应就越明显。
(2)组成关税同盟之前,本国的关税水平越高,则组成关税同盟后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就越大,而贸易转移的效应就越小。
(3)关税同盟的其他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成本越接近,则贸易转移的福利损失就越小。
4.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1)大市场效应
(2)促进了成员国企业之间的竞争 (3)有助于吸引外部资金 六、画图分析 1.书上P150 2.书上P152 3.
P 8 Pb+t 7 Pc+t 6 b c d Pb 5 e Pc
0 Q3 Q1 Q2 Q4 Q 贸易转移是Q1Q2=1亿美元
贸易创造=Q3Q4-Q1Q2=2.7-1=1.7亿美元 贸易转移的福利效应=e=Q1Q2×1=1亿美元 b+c+d=1/2×(1+2.7) ×1=1.85 亿美元 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b+d=1.85-1=0.85 亿美元
危地马拉的净福利效应=(b+d)-e=0.85-1= -0.15亿美元 四、简答题
什么是外汇?一国货币成为外汇要具备哪两个条件? 什么是固定汇率制度?它可以分成哪几类? 什么是浮动汇率?浮动汇率制度有哪几种? 四、简答题
1.外汇就是国际汇兑或国外汇兑,其本质是一种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但它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金支付,也不同于支票、汇票等支付方式。外汇可以是外币,也可以是以外币表示的债券、股票、支票或其他资产。
一国货币要成为外汇,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c=Q1Q2×1=1亿美元
(1)必须是以外币表示的资产或债权。例如,一美国出口商卖给一德国进口商一批货物,以德国马克计价,则美国出口商将收进一笔以德国马克计价的货款,对于美国人来说这笔货款就是外汇,因为它不是以美元即本国货币表示的,而是以外国货币(德国马克)表示的。如果这批货物是以美元计价的,那么这笔货款对于美国人来说就不是外汇了。
(2)必须能在国外得到偿付,能自由或有一定条件的兑换成其他形式的资产或债权。因此,外国钞票不一定是外汇。比如对外国人来说,人民币是外币,但不是外汇,因为人民币不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不能自由地兑换成其他国家的货币,也不能不受限制地存在该国商业银行的普通账户上
2.固定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管理当局将本国货币与外国 货币的汇率维持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水平上的汇率制度。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国家的本币汇率一般不发生波动,就算波动也只是在很 狭小的一个幅度内变动。 固定汇率制度可分以下两类:
(1)长期不变的固定汇率制度。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保持长期固定,基本不调整各自汇率的汇率制度。以黄金充当货币时的“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制度就是这种长期不变的固定汇率制度,因为在金本位制下各国货币的汇率会自动调节。
(2)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这种固定汇率制度是在布雷顿S林体系建立后实行的。由于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成为世界Ⅸ币,黄金只能与美元直接兑换,其他各国的货币自然只能钉住美月,跟着美元波动。由于黄金不再充当交易媒介——日常生活中看见的钱,各国货币的汇率不能再像长期不变的固定汇率制度下那样自动调节,因此各国货币监管当局就承担起维护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责任。
3.浮动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的汇率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货币管理当局不参与或很少参与本国货币汇率的调整和干预的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度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1)完全自由的浮动汇率制度。货币管理当局除了在极其严重的货币危机之外,不采取任何干预汇率的措施,任其随市场供求化而波动。
(2)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货币管理当局在本国货币的汇率出现大幅震荡时,将主动进入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维持汇率稳定。中国实行的就是这种汇率制度。
(3)钉住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这种汇率制度的国家的货币一般钉住一种或一组货币,随着这种或这组货币汇率的波动而波动。这种汇率制度能保证较大的稳定性,但是当所选的这种或这组货币的汇率发生大幅度震荡时,或发生世界范围内货币危机时,钉住的浮动汇率制度将给本国货币管理当局带来沉重的负担。
(4)联合浮动汇率。又称“共同浮动汇率”,它是指几个国家出于发展经济的需要,达成协议建立稳定的货币区,各成员国在货币区内实行固定汇率,而整个货币区对外实行联合浮动。现在的欧元区各成员国实行的就是这种汇率制度。
四、简答题
1.简述马歇尔一勒纳条件的主要内容。 2.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有什么影响? 3.J曲线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四、简答题
1·由于汇率贬值主要是通过逆差国进出口数量的变化来改善国际收支逆差的,所以对于逆差国来说,汇率变动取决于弹性大小,其中最重要的是出口需求弹性和进口需求弹性。因此,可以假定出口和进口的供给弹性都是完全的,不受限制的,及出口商品的国内价格和进口商品的外币价格都不受货币贬值的影响,这样汇率贬值对国际收支的改善就取决于进出口的需求弹性,于是经济学家提出这样的条件:只要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贬值就有 助于减少收支逆差,这就是著名的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即dx十dm≥1。 满足这个条件时,汇率贬值对国际收支调整的过程就是这样的:由于贬值,使得出口商品价格下降,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假设进口需求弹性为零,即贬值对进口商品数量没有影响,但只要出口需 求弹性大于l,那么货币贬值会造成出口量大大增加,收支改善;反之若出口需求弹性为零,虽然外汇收入没有增加,但只要进口需求弹性大于1,则外汇支出大大减少,同样也达到改善收支的目的。由此,我们还可以引申出以下结论:即dx十dm≤1,不能改善国际收支。 2.货币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与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有关。因为贸易条件的变化需要比较进出口商品价格各自的变化幅度,而进出口商品价格变化的幅度是由商品的供给需实际上利用货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是一种短期方法,在增加贸易收支的同时,有更多的商品转移到了国外,而在减少进口支付的同时减少了进口商品的数量。因此,贬值引起的多是贸易条件的恶化,至多是贸易条件的不变,如果长期使用或者说货币持续贬值,对一国国内和对外经济都会有不良的影响。
3.J曲线效应是对马歇尔一勒纳条件的进一步补充与发展。它强调的是:货币贬值不会立即改善贸易收支,而要有一段时滞过程。这种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影响的时滞效应在坐标图上表示出来成J字形,故称为J曲线。 在货币大幅度贬值后,出现“J曲线效应”的主要原因是认识的时滞\决策的时滞\生产的时滞\取代的时滞\交货的时滞。 四、简答题
1.国际收支调整吸收方法的三个前提假设条件是什么? 2.简述国际收支调整吸收理论的主要思想。 3.一国货币贬值对该国国内吸收的直接影响有哪些? 四、简答题
1.国际收支收入调整论的分析是建立在以下三点前提假设条件基础上的,离开这三点假设条件,一些分析结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将有所下降。
(1)一国价格不变,并采用固定汇率制度。这一假设用来剔除除国民收入之外的其他因
素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从而将研究的方向锁定在国民收入与国际收支之间的关系上。(2)一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水平低于充分就业水平。这一假设表明一国的产出水平可以通过调整有效需求来提高或降低,即该国的资源并未被充分地利用,仍存在经济发展的潜力。 (3)货币供应量被动地随着货币需求的变动而变动。这一假设界定了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原因,即货币供应量只会随着货币需求量的增减变化而发生变动。
2.国际收支调整吸收理论,或称国际收支的收人调整理论、国际收支的吸收调整理论,其主要的思想是:一国的国际收支差额等于国民收入减去国内吸收的差额。当一国的国民收入大于国内吸收时,该国的国际收支差额为正值,即出现顺差;当一国的国收入等于国内吸收时,该国的国际收支差额为零,即处于平衡;当一国的国民收入小于国内吸收时,该国的国际收支差额为负值,即出现逆差。
3.贬值对国内吸收的直接影响表现为以下三点:
(1)“货币余额效应”。贬值会降低货币的交易价值,促使货币持有者减少手头持有的货币而去购买实物,以及减少手头持有的虚拟资产(如股票、债券等)。因此,一方面由于购物的升温,刺激了供应,导致货币需求上升,从而拉高了利率水平,阻碍了投资的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居民实际消费水平的下降,消费者预期收入水平下降,导致实际消费支出减少。这两方面都会压低国内吸收的水平。
(2)“收入再分配效应”。货币贬值后,物价水平的上升先于工资水平上升,企业业主通过榨取消费者的实际消费水平而获得一部分利润,从而使社会收入分配发生了变化。而根据支出的增速小于收入的增速这一经济学原理,企业业主的消费支出水平不会发
生多大的变化,而为数众多的普通职工由于实际收入的减少反而减少了消费支出,从而导致国内吸收水平的下降。
(3)“货币幻觉效应”。由于物价水平先于工资水平的上升,消费者会产生名义收入水平下降的幻觉,即手头拿到工资的面额减少了,这就是“货币幻觉效应”。这种幻觉制约了居民的消费支出,从而导致国内吸收水平的下降。
正在阅读:
河北经贸大学2012《国际经济学 - 大题》期末必备11-14
2014人教版九年级初中英语课文逐句翻译unit1-unit711-13
创意思维与“生成性资源”txp03-12
水库施工组织设计03-13
2010年党员读本作业本参考答案07-27
新产品营销课后思考题+答案11-09
基于热电偶的太阳能热水器的设计与制作01-23
机关工会年度工作个人总结08-08
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汇编08-11
英语高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第一阶段试题08-13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经贸大学
- 河北
- 期末
- 经济学
- 必备
- 国际
- 2012
- 地震概论习题及答案
- 工作分析理论方法与应用(2016重点与简答论述)
- 技术经济学例题
- 西交16年12月补考《护理信息学》作业考核试题
- 秦腔剧目情节分享
- 会计学(非专业用)习题答案完整版
- 社会救助期中考试题目合集
- 徐矿集团“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实施方案(月底)
- 聚焦图形几何:关注核心素养
- CH3 电阻式传感器(103)
- 新版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3习题:第二章统计 2.1.1
- 四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 5 Unit 2 They were young一课一练2 外研版(三起)
- 随机变量独立性的判断方法探究
- 关于-MODBUS-各地址的说明
- (2018)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500题
- webservice配置
- 诗歌朗诵会串词
- 2011年第一季度食品类产品生产许可例会会议纪要
- 静电场选择题C答案
- C++上机实验报告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