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作业

更新时间:2023-09-27 21: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心理学作业:

(一)结合你自己大学经历和工作经历,谈谈当前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的表现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革,给大学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也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大学生中存在明显心理障碍者越来越多,校园内,出现学生精神失常、非正常死亡现象不断增加,给高等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严重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各大高校的使命。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1、当前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的表现

(1)环境、角度的变化导致难以适应新生活的焦虑心理。 作为大一新鲜人,在刚进入大学时就会遇到生活上的不适应。中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体系使得学校忽视了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造成了相当严重的隐患。大部分的同学们都是父母心中的宝贝,在家里通常是饭来张口,衣来张手。而进入校园后,由于习惯了原来生活的亨受,则无法很好地适应新的大学生活。在另一方面的学习生活来说,大学里的学习制度和方法都与中学时的大大不同,一些适应能力差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常束手无策,焦虑不安,日积月累极有可能出现烦躁、紧张、疲倦失眠等神经衰弱症。

(2)不擅人际交往造成的抑郁心理。

大学里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可以说成是一个小的社会群体。进入大学以后,人际交往是不可忽视的一大问题。而有的大学生可能性格上比较内向、孤僻,或不擅言谈,不知道怎么样来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就会不可避免地与同学产生矛盾,甚至导致疏离的结果。

(3)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在进入大学前,经过高考的学生们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学习生涯再次重新归为零。在面对未来四年的大学生活都会很兴奋地想象自己的大学会是怎样,自己的学习生活又会是怎样。但事情往往不会那么顺利,有些学生因为家长的专制或成绩、运气等的因素,没有如愿地来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大学。他们就会感到前途渺茫,困惑失望,从而形成了失落的心理。 (4)学习与生活的压力。

压力是无形的,是工作本身、人际关系、环境因素给我们造成的紧张感。大一新生刚进入校园,还不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再加上如果所学的专业并非自己感兴趣的,就很容易在学习上感到些微压力,更不用说预备考研,参加各类证书考试等等带来的应试压力了。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15%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左右是特困生。对金钱压力的切身感受,让他们感到自卑,更加深了在学习上的压力。

(5)对未来生活的迷茫心理。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上,大学生们对未来的生活虽有向往和迎接挑战的兴奋,但在没有丝毫社会经验和对未来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没有他人的引导,反而更易产生迷茫的心理。在受挫之后,更加容易采取被动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徘徊不前。

(6)自我意识不正确而致的自卑心理。

在上大学之前,很多学生都是中学的尖子。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自己总是受瞩目的,能干的,优秀的。而进入大学以后,环境改变了,原有的优势不再了,由于经验不足,屡遭挫折,进而陷入了自我否定的深渊。 (7)恋爱的烦恼。

经过了高中严酷的学习生活,进入大学后的学生们不再受到过多的限制,学校也不像以前那样明文规定不准学生谈恋爱。所以,

当在校园中看到一些学长学姐们的潇洒身影时,为了摆脱空虚和寂寞,也萌生了谈一场恋爱的愿望。而大学生往往并不能很好地把握交往程度,很可能出现一些伤害他人或伤了自己的结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2、今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它已日益影响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健康成长,究其原因,主要有:

(1)角色转换和适应障碍。进入大学,每个人都要经历角色转换与适应环境的过程,此时往往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导致学生心理失衡的原因首先是现实中的大学与他们心目中的大学不统一,由此产生心理落差;其次是新 生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教学模式和自己以往的生活环境不适应,产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调;另外,新生作为大学中普通的一员,尤其是在名牌大学,与其以前在中学里作为佼佼者的感觉大不一样,这也是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大学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如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因长期不适应而退学。所以,应该特别注重对新生入学后的心理调适,帮助他们度过心理失衡期,成功地进行角色转换。

(2)交际困难的心理压力。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或其它目的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导致大学生交际困难有以下几个原因:现在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教育不当造成了一些负面效果,如任性自私、为所欲为;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荣誉感与合作精神;家长的过分包办使独生子女上大学后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缺乏坦诚的心态和理解偏激等等。由于交际困难,一方面导致大学生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无倾述对象,会加重心理压力。

(3)就业压力。近几年来由于高校扩招,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毕业时的就业状况和入学时天之骄子的心理预期差距太大。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4)对网络的依赖。不少大学生一方面因交际困难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染上网瘾,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这样,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其次,迷恋网络还会使人产生精神依赖,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举止失常、精神恍惚、胡言乱语、行为怪异。 3、解决以上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已成为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生阶段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基本上是在此时形成。在面对新的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时,,如果放松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上的不良思想将会乘虚而入。如果他们忽视学习和道德修养,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的培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中指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统一,对于推进大学生思想教

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素质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大学生充分了解有关心理上的专业知识,在遇到心理方面的问题时,可以通过有效途径解决。学校也可以开展并提倡学生心理咨询工作,让大学生了解情况,找到倾诉的对象,受到正确的引导,及时走出心理误区。 (3)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调查与研究工作。

学校可以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进行专门辅导。定期性地进行学生的必理健康调查,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来源进行分类,做到对学生心理状况有一个全面的,系统化的了解,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4)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良好的,高效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反之,恶劣的,呆板的生活节奏,沉闷、压抑的校园氛围,则很不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学校可以组织观看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电影,听讲座,出板报,提供大学生互相交流的活动平台,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

总之,在目前社会迅速发展的形式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包括学习方面、生活方面、人际关系方面、自我认知方面、情爱方面、情绪方面等,会不同程度出现焦虑、自卑、压抑等心理,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国家对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结合所学的理论和自己工作,谈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有联系又有差别,学习动机的培养是使学生把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的学习要求变为他们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的过程,是促使学生学习需要和兴趣不断发展的过程。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景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是激发的前提,而激发也有利于培养。下面分别阐述培养与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1、学习动机的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①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②要想使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恶性循环转变成良性循环,关键在于:首先要改变学生的成败体验,使他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其次要改善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弥补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欠缺。

③在实际教学中,为保持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功感,教师评分应注意:首先,学生的成败感与他们的自我标准有关,教师应注意这种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其次,课题难度要适当,经过努力要可以完成,否则,总不能正确完成,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再次,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以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最后,在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先完成有关基础课题,使学生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功感。

但成功体验的获得最终必须依赖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找出学习上的关键问题,填补知识技能掌握方面的空缺,是取得好的学习效

果,使恶性循环变成良性循环的关键,也是获得真正成功感的决定条件。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一是直接发生途径,即因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的就是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二是间接转化途径,即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利用这项途径,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2、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简而言之,问题情境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指出,当问题的难度系数为50%时,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强。对于那些已经学过的简单重复的东西,或是力不能及的过难的东西,学生都不会感兴趣。因此,要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安排学习任务,使学生对学习任务既适应又不适应(中等难度),这才构成了问题情境。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一方面要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合理安排学习内容,使之与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构成合适的跨度。比如,在讲述C计算机编程语言时,在介绍了“指针”的概念后,安排讲述“链表”的内容。因为“链表”明显基于“指针”,所以学生立刻对“链表”有了大概的形象,但对于实现的细节还不清晰,都急切的想了解详细,这就是一个问题情境。

有了问题情境,还需要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言语提问,即在教学中,教师直接提出具有启发性的,与教材有关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让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产生问题。这些问题会激发他们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比如在介绍了C语言中的“结构”后,向学生提问“如何克服结构浪费空间的缺点?”引起学生的思考后,再给出问题的解答——使用“联合”,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的内容。

(2)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行为可源于内部动机,也可源于外部动机。所谓内部动机是指学习是出于对学习过程本身感兴趣,学习内容本身已具有足够的内在诱因价值,无需再借助其他外在强化物便足以引起学生的学习行为。所谓外部动机则是出于对学习过程的结果感兴趣,学习是为了取得好分数获取他人的赞扬,或是为了今后能找到期待的工作等。

仅靠外部动机来维持学生的学习,有三个潜在的危险:首先,学生会感到自己是被人操纵的,为了获取赞扬不得不付出努力;第二,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达到某一目标的暂时性的手段,一旦外在目标达到,就将所学内容抛到九霄云外,这种学习很难发生迁移,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第三,学生会过于依赖老师,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性。因此,教师必须从内部动机着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可以从以下三点做到:

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新内容之前,先将新内容与学生原有的兴趣联系起来。讲清新内容的重要性与实际应用意义,使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和自己的理想与社会事业联系起来,增强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内部动机。比如,在讲授Java这个新的计算机编程语言时,可以从其在软件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地位开始,使学生们明白掌握了这门语言,就开启了通往优秀程序员道路的大门,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②保持学生的好奇心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有意地运用惊奇、怀疑、复杂、困惑与矛盾的方法,制造新异的、奇怪的、复杂的、不协调的或模棱两可的刺激,来唤起学生的认识性好奇,使学生处于动机激起状态。比如,在讲解数据库范式分解的知识时,有意提及某些场合下反而采取反分解的措施,唤起学生对这类措施的好奇心,进而真正理解范式分解的最终目的。

③ 将教学目标转化成可达到的学习目标

依据成就动机理论,中等难度的任务对个体具有最大的诱因价值,因此应该将教学目标分成不同的等级和层次,建立一个教学目标系统,使不同能力、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在此目标系统中找到切合自己情况的、可达到的学习目标,从而使每个学生的成就动机都有机会获得满足。让学生自己去选择目标,要比教师为学生设立目标更能够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动机。比如在SQL Server系统的学习中,按从易到难将学习目标划分为Server系统的安装,SQL语言编程,Server系统的管理,能力不同的学生可选择不同的目标,而掌握每个目标都可使他们成为该方面的技术人员,获得成就感。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

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一方面可以帮助学习者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在提供定量的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加上定性的评价,效果会更明显。

赫洛克的实验证明,对学生适当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把奖励看成隐含着成功的信息,其本身并无价值,只是用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换,对信息任务本身产生兴趣。

(4)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多德森定律指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因此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比如,在讲述图像处理中的二值化分割时,因为容易理解,所以号召学生全神贯注,一带而过;但在讲述直方图均衡时,因为比较抽象,则会放慢节奏,多次强调难点,使学生都能理解。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不同的归因方式将导致个体不同的认知、情感与行为反应。体现在四个方面:

①对成功与失败的情感反应。当学生成功时会感到高兴,但只有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时,他才会感到自豪与满意。如果将成功归因于他人或外部力量,则他会感激而不是自豪。相反,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他会感到自责、内迁或羞愧。如果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感到生气或愤怒。

②对成功与失败的期望。学生将成败归因于稳定因素时,对未来结果的期待是与目前的结果一致的,成功者预期着以后的成功,失败者预期着以后的失败。相反,若将成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对以后成败的预期影响较小。

③所投入的努力。若学生认为失败是由于不努力造成的,如果自己努力学习,并且确实有能力取得成功,则他们在以后有可能更加努力,遇到困难也能坚持,若将失败归因于缺少能力,即使努力也不能

成功,则他们很容易放弃,尽管有些任务是他们以前成功地完成过的,这类学生容易产生习得无助感

④自我概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坚信能力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心理特性。如果不断地成功,则他们的自我概念中就会包含着较高的自我效能,否则,自我效能感就会较低。

所以,可以通过改变主体的归因方式来改变主体今后的行为。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一般而言,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是有利的,这样可以使优等生不至于过分自傲,能继续努力;也使差等生不至于过分自卑,也能进一步努力学习。

总之,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只要教师有效地利用上述手段来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有可能学得积极主动。

成功,则他们很容易放弃,尽管有些任务是他们以前成功地完成过的,这类学生容易产生习得无助感

④自我概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坚信能力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心理特性。如果不断地成功,则他们的自我概念中就会包含着较高的自我效能,否则,自我效能感就会较低。

所以,可以通过改变主体的归因方式来改变主体今后的行为。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一般而言,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是有利的,这样可以使优等生不至于过分自傲,能继续努力;也使差等生不至于过分自卑,也能进一步努力学习。

总之,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只要教师有效地利用上述手段来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有可能学得积极主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v1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