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精练(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更新时间:2024-06-05 15: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精练(十二)

第十二单元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3·连云港模拟)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D.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

2.(2013·河北名校模拟)如图(木牌上文字:“人民政府领导我们分到田地,郁金友分到伍亩田地,雇农”)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A.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农村经济 B.农民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农民送铁农具去大炼钢铁

1

D.个体经营打破了公社集体方式

3.(2013·南通一模)史料是以往人类思想与行为所遗留之陈迹。对右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个体手工业者加入合作社 B.商业界开展社会主义改造 C.工业落后面貌已开始改变 D.市场经济体制已逐步确立

4.如图是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按下的“红手印”。他们立下生死状,约定分田到户。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人民公社被撤销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C.18户农民分田到户具有很大的风险 D.小岗村分田到户拉开改革开放序幕

5.(2013·江南十校模拟)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这一学者观点评价下列历史事件,相对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 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

6.钟祥财在《和谐与大同:中国古代两种经济发展思路》中说:“先秦时期的和谐理念及经济主张以个体差异性为基础。而西汉以后的大同构想则相反,它们秉承整体主义的信念。”以此观点来理解近现代中国的经济,符合“大同构想”的是( ) A.近代前期的经济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C.新民主主义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7.(2013·湖北重点高中联考)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它指的是( )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③发展乡镇企业 ④外出打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下表反映了1978年和198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

经济成分 全民所有制企业 集体经济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 “三资”企业和其他 非公有制经济 造成表中我国所有制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体制改革

3

1978年 77.6% 22.4% 1987年 59.7% 34.6% 几乎为0 5.7%

②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外资企业落户中国 ③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9.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如图,我们从《转折——亲历中国改革开放》一书中可以了解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 ①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根本性突破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质的变化 ③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④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已经实现了民富国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10.下列四张纪念邮票都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为主题,其中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科学发展观 B.探索开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C.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D.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

4

11.(2013·长春模拟)2005年8月26日《人民日报》报道:2004年,深圳每平方千米土地产生了1.75亿元的GDP和6 000万元的税收,名列全国大中城市之首;2005年上半年,深圳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耗电量又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8%,每万元GDP的耗水量下降了13%,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该材料不能体现出( ) A.深圳的发展不仅有速度还有质量

B.深圳的经济发展已进入低能耗、高产出的良性循环 C.深圳用具体的实践有力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含义 D.深圳成为国内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

12.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说:“经历了思想解放进程的中国就像一个混血儿,也许这个孩子很快就会在吸取父母——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处之后,独立走出一条新路。”这种认识( )

A.站在西方中心主义立场 B.承认中国道路已经成功 C.肯定了中国的改革开放 D.赞赏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相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2012·扬州模拟)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

5

(4分)

(2)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不是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只是经济调节的手段。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6分)

(3)①必要性: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制度的标准,而是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是吸取苏东剧变教训的必然结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和自身发展的要求。(6分)

②结果: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2分)

③结论:中国转向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模式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社会主义模式的萎缩。(2分)

1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比较。第(1)题结合材料分析即可,关键是提炼材料信息,“总收入2 719万余元,总支出7 009万余元”“84%实交,以关税和盐税为抵押47年偿清”。第(2)题主要是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经济发展特点及原因,特点主要是经济发展模式、所有制结构。原因要结合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分析。第(3)题

11

关键是抓住“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方位开放力度”这两点即可。第(4)题评价邓小平模式,可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来回答。

答案:(1)入不敷出。北洋政府出卖国家利权;列强重利盘剥,对华控制加剧。(4分)

(2)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工业基础薄弱;(1分)严峻的国际环境;(1分)对苏联工业化的借鉴;(1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分)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2分)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2分)

(4)邓小平模式既具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导向性,又继续保持执政党的强大力量,为中国创造了一个稳定的改革环境。邓小平模式代替了毛泽东模式,成为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新模式。(4分)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ui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