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目标答案必修1~2

更新时间:2024-01-01 16:1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习目标与检测

参考答案

学习目标与检测参考答案(高一语文·上册)

必修模块㈠ 第一单元 写人记事文

1.范爱农

1.A(yī)

2.D(A焕,B糊,C及) 3.B

4.在横滨迎接来日本留学的同乡。 5.发散性题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6.刚出门留学的留学生和在国外住了一段时间的留学生,恐怕在心里真的有一些思想上的冲突,前者或许有些守旧,后者或许有些新潮,这样一来,冲突就难免了,因此范爱农刚接触鲁迅等人,因为鲁迅表现出的不满,范爱农很可能反感鲁迅。 7.略

2.古文两篇

1.D 2.D 3.C 4.D 5.A

6.D(A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副词,难道;代词,它的。C介词,比;介词,在。D介词,用、凭)

7.勾践主动承担失败的责任,采取了鼓励生育、减轻百姓负担、尊重人才、激发百姓复仇热情的措施。(结合文段具体内容略) 8.本文重点写越国如何休养生息,怎样为复仇作长期的多方面的准备,灭吴取胜已是水到渠成,因而略写最后战争过程,可谓详略得当。 9.发散性题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3.一条铁路的完成

1.C 2.⑴狈,⑵蛮,⑶粹 3.A、B 4.D 5.“这个”指自己没有束围巾,也没有穿外套。之所以“生了一种侥幸的心情”,是因为“我”知道“冲”的时候就要到了,没有“束围巾”“穿外套”冲起来轻便,身旁还有一条阴沟,不至于弄脏自己。

6.前两次反映了“我”的傍徨和困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震动”着我的心脏,激荡着我,理智上我要参加“游行”,可内心里我对这种游行的方式有点难以接受。于是“我”关注污了的鞋、身旁的阴沟,在冲得时候理智地闪开了“那冒着白色泡沫的阴沟”。第三次对阴沟的描写反映了游行学生的狼狈。

7.“我”一开始参加游行是被动的,童子军来找我们,我们被男同学攫去了。童子军的宣讲感染了我,“一种庄严而宽宏的情绪高涨在我们的血管里”。第二天,“我”是自动出发的。学联主席的宣讲使“我”明白了一些此次游行的意义。于是自告奋勇要求宣传。但是游行过程中“我”还有许多疑惑、傍徨,对游行学生的某些行为“我”是不理解的,也无法接受。

8.发散性题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故乡人

1.⑴w?i,⑵zhuài,⑶tuān,⑷sù,⑸tān 2.A 3.C

4.这类打鱼人的生活是艰辛的,然而他们以极大的韧性包容了生活的艰辛,平淡的生活是故

1

学习目标与检测参考答案(高一语文·上册)

乡人的追求。

5.“她一定觉得”实际上是作者觉得,这是作者对小女孩身世的感慨之词。“湿了水的牛皮罩衣很重”,母亲的去世使生活的重担压在了女孩的肩上,重的不仅仅是罩衣。在这平淡的生活中,父亲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母亲的思念使得他的话越来越少。 6.本段所写打鱼夫妻可与其他打鱼人形成比较。他们是故乡打鱼人中的底层人物,他们没有“三桅大船”打鱼的豪迈壮观,也没有放鱼鹰的那样闲适,他们既不挑打鱼的时间也不挑打到的是什么鱼,打鱼是他们的生活来源。“女人很少打鱼”,但打鱼夫妻中女人却跟着男人一起打鱼,女人死后女孩又来打鱼,可见他们的生活之艰辛。 7.发散性题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打鱼的”是故乡人中的多数,是故乡中最为真实的一类,这类人的描写为故乡提供了生活的背景。“金大力”是故乡中有一定生活来源的人,金大力做瓦匠头儿只是为了给故乡人做点儿什么,而他被故乡人认同正反映了故乡人的道德标准。“钓鱼的医生”是作者塑造的理想的故乡人形象。)

单元练习㈠

1.C 2.D 3.B 4.A 5.D 6.B 7.C 8.D 9.D(期:周年或满一定的时期) 10.D(“礼”,名词活用作动词;其他三句加点字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1.A(两个“其”都是代词,他(们)的;B连词,表并列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C介词,把;连词,用来。D代词,他,指冯谖;动词,到,往) 12.C(省略的主语应为冯谖) 13.B(“文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的意思并非国家之事陷于低谷,冯谖与孟尝君曾有前嫌,而是孟尝君为自己以前对冯谖的忽视表示道歉的客气话) 14.D

15.因为人们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高尚风格使“我”感到温暖。

16.一个风大天冷的冬日,在长春和平大道口,一位老农民意外地把钱掉到地上。当钱被风吹得四处飞扬,老人焦急万分的时候,行人们纷纷把钱“抢”了回来,还给老人。 17.略

第二单元 小说与故事

5.林冲棒打洪教头

1.D 2.C

3.A、D(A“畏惧其权势”有误;D只一招便赢了,突出林冲武艺高强)

4.⑴表现了林冲英雄落难时委曲求全的心理及对柴进的仰慕尊重,反映了他谨慎谦逊的性

格。

⑵表现了洪教头急于打败林冲、炫耀本领的心理,反映了他骄躁狂妄的性格。

⑶表现了柴进对洪教头狂妄的不满和希望看到林冲本领的心理,反映了他爱才敬贤的性格。

5.这样写的用意是制造情节推进的起伏,好处是使文章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6.发散性题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6.项链

1.⑴huì,⑵zhě,⑶qù,⑷quàn、qì

2.⑴伧、黯,⑵琐、慨,⑶幽、幕,⑷合、致、骇 3.⑴D,⑵D 4.C 5.A 6.C

2

学习目标与检测参考答案(高一语文·上册)

7.⑴B,⑵D 8.B

9.发散性题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7.断魂枪

1.⑴nǔ,⑵zh?u,⑶yī,⑷yīng,⑸biě,⑹chá,⑺qī,⑻dā/lian,⑼lūn 2.B(A标-镖、销-鞘,C鹊-雀,D灌-贯) 3.B

4.老头子的黑眼珠子更深更小了,像两个香火头/老头子的眼亮得发着黑光 作用:突出老人眼睛的“黑”“亮”,生动刻画出老人奕奕的神采,暗示着老人深厚的内功。 5.例如:①“枪尖奔了老头子的喉咙去”中的“奔”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速度的快,力度的准,狠。②“老人的身子忽然活展了,将身微偏,让过枪尖”中的“让”字,写出老人的不紧不慢,沉着。③“连枪带人滚了过来”中的“滚”,写出速度快,气势强。 6.暗示王三胜必败,引出下文王三胜负气找上沙子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往下猜想沙子龙与孙老者的打斗该有多么精彩。写出中华武术的精妙,可读性强。 7.发散性题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8.许三观卖血记

1.⑴pǔ、jìng、pù,⑵b?,⑶qī,⑷zhang,⑸chù,⑹duō、suo 2.A(A揭-解、钮-纽,B蒲-浦,C脖-膊) 3.C

4.朴实憨厚,坦率真诚等。(结合具体语句略)

5.不重复。不能去掉。因为“流着眼泪”和“流出了眼泪”反复,表达效果更强烈,表达出了许三观的焦灼与心痛,“流着眼泪”直接修饰“微笑”,也表达出了许三观性格中的达观与坚韧。

6.围观的人“不再说话”更能让人感受到他们内心所受的震撼之大,以至于“怔住了”,难以用言语表达对许三观的同情及钦佩。同时,在文中留下一点空白,更给读者留出了想象的空间。

7.发散性题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单元练习㈡

1.A(B埋mán、处chǔ,C分fan、差chā,D殍piǎo、禁jīn) 2.B(A晨-辰,C椟-牍,D井-阱)

3.D(A“一人”有歧义;B“天天一个样”应是“一天一个样”;C主谓搭配不当,“好的牛肉”应是“好的肉牛”) 4.D 5.B

6.⑴掌管,⑵往常,⑶希望,⑷高傲 7.B、D

8.是因为担心他恃才傲物。 9.知人善任

10.⑴到了鞠咏就任后,王化基对他一点儿不加礼遇,而是非常急切地考核其公务。 ⑵凭鞠咏的才能,不用担心将来不显达。

11.孩子的语言表现了他的单纯善良,以为父亲的叹息是气喘,以为父亲哭泣是怕黑、怕大猫;这两句话用孩子的天真不知忧愁与父亲的忧伤痛苦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使父亲对妻子的思念更加强烈,痛苦也更加强烈。

12.对于中国人来说,满月象征着家庭团圆,联系着对亲人的思念;主人公睹月思人,更加

3

学习目标与检测参考答案(高一语文·上册)

难过,使情节展开合理;以圆满光明的月色反衬主人公“无量的愁闷”,更添凄凉。 13.⑴父亲对母亲的爱,体现在父亲对去世的母亲十分怀念,以致叹息哭泣、夜不能寐; ⑵孩子对父亲的爱,体现在孩子虽不能理解父亲叹息哭泣的原因,却十分为他担忧; ⑶父亲对孩子的爱,体现在父亲独自承担失去亲人的痛苦,对不懂事的孩子很宽容; ⑷素云对孩子和主人的关爱,体现在素云主动为主人分忧,耐心教导不懂事的孩子。 14.B

15.世界首例胰岛素口腔喷剂问世 16.略

第三单元 社科科普文

9.洛阳牡丹记

1.B(shǔ)

2.A(匹敌,相当)

3.D(A副词,就是;副词,才。B介词,用;连词,用来。C认为;把??当作。D即使) 4.⑴测知/寒暑风雨乖与顺/于此

⑵谢灵运/言/永嘉竹间水际多牡丹 ⑶是/洛花自古未有若今之盛也 ⑷以菜叶/实竹笼子/藉覆之

5.⑴而越州牡丹因产地远,很少见,不被人所提及 ⑵这洛阳牡丹,果然是天下第一

6.“果”字照应了前文的内容。第一句提出了牡丹“出洛阳者天下第一”的观点,第二句第三句运用对比,以他方牡丹无法与洛阳牡丹一争高下作为依据,印证了第一句的观点,故最后一句以一“果”字,照应了前文的内容,使结论的提出水到渠成。 7.⑴大都,⑵人们在家里,⑶通“值”,⑷热水

8.接头价钱高;秋时立契,春花归直;权贵强索,蘸杀与之。 9.发散性题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10.米洛斯的维纳斯

1.⑴ju?,⑵jiǎo,⑶yú、qū、jǐ、chan,⑷jiǒnɡ、sù,⑸qínɡ、hù 2.⑴毋、庸、赘,⑵异,⑶察,⑷销、勾,⑸形,⑹幻、彩

3.B(伸延:侧重说长度,伸展:侧重说面积;暗示:不明确地表示意思,用间接、含蓄的方式使人领会,预示:预先显示;复原:恢复原貌,复员:军人退出现役) 4.C(会不会其实她不是一座单身像,) 5.雕像本身是无生命、无意识的,失去胳臂只能是外力的作用,而不可能出于它自身的意愿。作者这样讲,收到了醒人耳目的效果,表达的意思无非是:失去了胳臂的维纳斯雕像要比完整无缺的维纳斯雕像更富有魅力。

6.“美术作品的命运”指的是美术作品的价值,维纳斯雕像失去双臂,应该不是它的创作者所为,所以这里说“同创作者毫无关系”。

7.维纳斯雕像失去了双臂,却获得了更高的艺术价值,它的艺术影响力将更加广泛和深远。 8.“特殊”和“普遍”主要是就雕像的欣赏效果而言的。如果手臂完好无损,那只是一种特定的形态,是单一的、特殊的,欣赏者在欣赏时难以跳出具体的“这一个”;手臂残缺,雕像所要表现的内容变得不确定起来,欣赏者能够不受雕像内容的局限,进入更带有个人色彩的审美活动中,雕像具有了更“普遍”的审美意义。 9.发散性题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

学习目标与检测参考答案(高一语文·上册)

11.这个世界的音乐

1.⑴jia,⑵qián,⑶biān,⑷yìnɡ,⑸jiá,⑹jí、xìnɡ,⑺yān,⑻hùn、dùn、jī 2.⑴讯,⑵颚,⑶募,⑷慕,⑸迄,⑹懈

3.B(察知:观察了解,查知:检查了解;振动:指机械振动,震动:受外力影响而颤动;不止:超出,不只:不仅;辐射:由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直线伸展出去,用于能量等,放射:由一点向四外射出,用于光线等) 4.D 5.D

6.白蚁发出的这种特别的声音未必具有某种具体的意义,并且,别的动物也可能有这种现象。 7.⑴b、⑵a、⑶c

8.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动物发出的声音不一定都有某种具体的意义。这里运用了类比说明的方法:外星人也许会把人类发出的高尔夫球的咔嗒声解释为“警告的叫唤”、“求偶的信号”或“领土占有的宣言”,这显然是牵强可笑的。同理,人类也不能简单地把动物发出的某种声音解释为某种具体的意义。 9.发散性题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12.动物的疼痛

1.A解剖(pōu)学

2.⑴歧,⑵阐,⑶钝、谬,⑷虐 3.B

4.我们根据外在指标推断他人在疼痛

5.我们的好友当中一位是由优秀科学家制造和操纵的聪明的机器人,可以表现一切感觉疼痛的征象,但实际上他与任何机器一样缺乏感觉。他不是真正地感觉疼痛。 6.举例子。(举例分析略)

7.发散性题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单元练习㈢

1.C(A梏gù,B龟jūn,D尽jǐn) 2.A(B崇-祟,C斧-釜,D手-首) 3.B 4.C 5.C 6.D 7.D(白:禀告)

8.B(??的;A①介词,凭,②连词,来;C①代词,他,②副词,大概;D①助词,的,②代词,他)

9.D(往来的官员等) 10.C(①、③不属于)

11.C(黄霸加强教化等治绩是在颍川太守任上的事)

12.B、E(A错在“莫扎特的作品反映他的生活十分沉着、高贵而隐蔽”,莫扎特的作品表现他的内心而不反映他的生活;C错在“莫扎特从没有愤怒、反抗、斗争,甚至挣扎,而是向命运屈服了”,文中的意思是莫扎特的作品没有表现愤怒和斗争;D错在“水平尚且相差甚远”,文中“又算得什么”是指莫扎特作品中表现的情感远不及贝多芬交响乐中的猛烈)

13.⑴莫扎特的作品完全反映他的内心(或:莫扎特的作品是他灵魂的小影)。 ⑵莫扎特在世俗生活中追求完美。

14.可是莫扎特和贝多芬,同样遭受了命运的苦难。

15.⑴莫扎特的作品中追求和表达的是没有痛苦、没有疑问的完美的境界,这种境界在现实

5

学习目标与检测参考答案(高一语文·上册)

中还不能实现,是一种理想的未来。 ⑵温和、纯洁、朴素 16.略

必修模块㈠ 综合练习

1.C(A贾gǔ,B黠xiá,D藉jia) 2.B(A冤-怨,C熟-束,D意-异) 3.A

4.D(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5.A(B比喻顺便干另一件事,C说明单方面闹不出事,发生过失双方均有责任,D比喻从旁帮腔或助势)

6.A(B成分赘余,去掉“的申请时间”;C搭配不当,“大选”后加“年”字,语序不当,应为“慎重给出”;D不合逻辑,应为“无时无刻不祝愿”) 7.A(满足)

8.D(连词,表转折关系) 9.C(《断魂枪》是短篇小说) 10.C

11.B(使??受苦)

12.D(A代词,有人;副词,或许。B副词,凡是;副词,总共。C介词,被;动词,是。D副词,才)

13.B(应是“法崧”)

14.B(②不是反间计;③不是世衡所为;⑥是世衡巧施反间计的结果,属侧面表现) 15.A(并非交代得一清二楚,而是有所保留)

16.①曾经兵乱/有卖漆灯椸于市者/琏以为铁也/遂数钱买之/累日/家人用然膏烛/因拂拭/

乃知银也

②A交好,B没有,C忧虑,D卖,E通“值”,F酬谢,G祝愿,H无 ③A不合道义(取得)的东西,怎么能当做宝贝? B温琏坚持还给他,(卖主)才施礼收下走了。

17.贺诗以奇美的想象、生动的描写,着重刻画了柳树的形象美,对柳树充满了欣赏、赞美之情;曾诗则是以柳树喻小人,对之充满了愤怒、憎恶、嘲讽之情。(结合具体诗句略) 18.B、D(A扩大范围,不是所有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规律,是多数为群众长期热爱的小说创作的规律;C是就《禹鼎志》而言的;E“是重要缺憾”与文意不符)

19.表明《西游记》中虚构的“小子国”是有事实为基础的,进而证明中国古代优秀小说是立足于现实的。

20.明代最高统治者(或“明代统治势力”);锦衣卫等朝野恶势力。

21.部分成员来自民间恶势力,被朝廷录用,作为皇帝爪牙,横行全国,危及朝野,并且受到皇帝保护的政治势力。

22.B、C(B作者没有批评,而是充满同情;C“完全没有丝毫同情心,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于文无据)

23.①表现儿子对父亲的话深信不疑,突出儿子为即将完成母亲交给的陪父亲做X光检查的

任务而感到激动的心情。

②表明安检员认为男人很无知,表现了他对男人的鄙夷。

24.正是由于母亲让儿子进城陪父亲去医院看病,才引发了后面的故事;也正是为了让儿子回家后给母亲一个满意的交待,才有了“父亲的游戏”。所以母亲是推动整个故事情节发

6

学习目标与检测参考答案(高一语文·上册)

展的关键人物。

25.男人的笑是“满足和幸福”的笑。因为他骗过了儿子,消除了妻子对他的担心,节省了医药费,还可以继续留在城里挣钱。这笑中包含了男人对亲人的爱。

26.2004年我国GDP总量增加2.3万亿元,排名升至世界第六,人均GDP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

27.略 28.略 29.略

必修模块㈡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诗歌

1.先秦诗三首

1.略

2.A(特:三岁的野兽) 3.C(“风”大都是民间歌谣)

4.C(除了动作描写,还有神态描写) 5.B(没有婚变) 6.C(“彻底觉醒”不恰当)

7.发散性题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汉魏六朝诗三首

1.略

2.⑴遥远的样子;⑵细弱的样子;⑶眼泪;⑷水波闪动的样子;⑸凝视的样子,⑹适应世俗,⑺昏暗的样子;⑻轻柔的样子;⑼即“陲”,边疆;⑽策马;⑾指御敌的工事 3.D(是叙事诗的代表作品)

4.叠词: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这首诗共十句,却连用了六个叠词,读起来音韵和谐、朗朗上口,适于诗歌的抒情,有情感深婉细致的效果。

5.本诗借用了“牛郎织女”的故事,起句描述了他们终日相思、隔河相望的情景,为后文织女的哀伤埋下了伏笔。这里明写牛郎织女,实写因社会动乱等诸多原因造成许多家庭妻离子散而不得相会的情景,含蓄而曲折地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社会生活现实,展示了动乱年代中青年妇女痛苦而无奈的情感世界,哀怨动人,催人泪下。可以说,本诗明写天上,实写人间,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动乱生活的怨尤和对悲剧主人公的深切同情,体现出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

6.“依依”原是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在这里用来形容远处宁静的村落中,缕缕炊烟袅袅升起的样子,既写出了炊烟升起的动感,又形象生动地描摹出轻烟飘浮的形态,同时还蕴涵着诗人的喜爱欣赏之情。另外,“依依”是个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富含音韵之美。相比之下,“上”字仅写出了动感,而没有其他艺术效果。 7.发散性题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3.唐诗八首

1.略 2.B

3.⑴摩诘/山水田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⑵盛唐/七绝圣手

⑶太白/青莲居士/浪漫/诗仙 ⑷诗史/沉郁顿挫

7

学习目标与检测参考答案(高一语文·上册)

4.“忽”写出了美梦破灭的变化之突然,“长”写出了梦境失落的怅惘之深远,“惟”“失”写出了从美妙梦境重新坠入残酷现实的无限失落和痛苦。 5.A(“如此”指梦境消失之快、快乐之不长久)

6.A(“嘈嘈”“切切”是形容乐声,不是形容动作) 7.B(“抒发自己凄苦悲凉的心情”不正确) 8.发散性题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宋词五首

1.略 2.D 3.C 4.B(“风流”指英雄) 5.D(不是“警告”,是借指南宋近事) 6.B

7.A(苏词不涉“收复失地”) 8.C,F,K

9.发散性题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单元练习㈠

1.B(A载zài,C纤xiān,D掇duō) 2.D(A说-脱,B于-吁,C泮-畔) 3.C

4.B(A交错相通,C情感真挚,D可爱) 5.C 6.C 7.B

8.B(宾语前置倒装句,突出的是“我”字) 9.B(A“乞求”不对,应为“指责”;C“到达理想乐土的欢欣”不对,未到达,是向往;D“理想实现后悲泣全消的狂喜”不对,未实现,是向往) 10.D(A、C并非实有其地,B“神话中流传”不正确) 11.B(“表疑问”不正确,应为反问) 12.C(“直抒胸臆”不正确) 13.C(“细致描绘了采菊的过程”不正确) 14.C(“向往归耕”不正确,诗人此刻已归耕田园) 15.“尽”,意为“全都”,写出了凯旋的越国部队,从君王到战士全都身着华丽的锦衣,意气扬扬,喜不自尽的骄傲心态。“满”,描写出越王的宫殿里到处都是美貌如花的宫女,表明越王在胜利后迅速忘记了昔日卧薪尝胆的事,荒淫逸乐,埋下了灭国的种子。

16.《越中览古》着重描写了昔日的繁华热闹,以反衬今日的荒凉,表达昔盛今衰之感慨;《苏台览古》着重描写了今日的荒凉,以暗示昔日的繁华,以亘古不变的月亮来衬托变化无常的人事,见出昔盛今衰之感。(结合诗句略) 17.D(没有“‘无情弃’的担忧”)

18.白诗是一种说教;温词只是一种对美好团圆的向往;韦词则表现出一种果决的意志,一种热烈的追求:为了追求婚姻的自由,对可能产生的不幸遭遇也决心自己承担,绝不后悔。比较而言,韦词更具思想深度。(韦词还包含着一种哲理:对自己最爱的人和事,应当全心投入,义无反顾。)

8

学习目标与检测参考答案(高一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中国现代诗歌

5.现代诗三首

1.略 2.A

3.⑴我/在我神经上/飞跑 ⑵我/便是/我呀 ⑶我的我/要爆了

⑷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4.C

5.轻轻的我走了;倒装句式;这样写突出强调了“轻轻的”,渲染出一种淡淡的离愁。 6.用新娘来比喻金柳,十分恰当。新娘是女子一生最美丽的时刻,柔美、喜气、幸福,形容“金柳”,比少女、女子,形象更加分满。 7.B 8.略

6.大堰河——我的保姆

1.A 2.B

3.河流象征着母亲的博大的爱和无比宽容的胸怀。

4.强调与生身父母的生疏,突现出诗人与大堰河深厚的感情。 5.这里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描写大堰河在为主人干活奉献自己的生命力的时候,发自内的快乐和欣慰。表现出大堰河的善良勤劳和诗人对大堰河深深的爱。 6.大量的铺叙描述一个个生动的场景,而在这些场景中形象地刻画出乳母的形象,从而表现出诗人对乳母深厚的感情。

7.发散性题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7.当代诗三首

1.略

2.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上海这座大都市华灯初上时壮观华丽的场景。 3.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街道的繁密和灯光的璀璨。 4.A 5.D

6.“寒潮、风雷、霹雳”用来比喻人生路上的磨难挫折,“雾霭、流岚、虹霓”则用来比喻美好的人生体验与感受。 7.D(“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不正确) 8.发散性题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8.旧体诗词三首

1.略 2.B 3.D 4.B 5.“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漏船载酒”,既是作者对自己处境自嘲的形象写照,又表现了作者面对种种危难艰险而从容不迫、潇洒舒展的人生态度和对自己命运的主动把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联是作者风骨的生动体现。横眉冷对之傲气跃然纸上,而孺子牛之喻又体现出作者之爱子情深,至为热血青年奉献之情。 6.C

7.原意指人生欢喜少悲伤多,但在此化出了新意,面对国家受欺凌,严峻的斗争状况,人生当然难逢开口笑。

9

学习目标与检测参考答案(高一语文·上册)

8.作者认为五帝三皇的神圣伟绩不过是些骗人的东西,所谓正统史书上所赞誉的风流人物都是伪风流人物,真正的风流人物是那些被所谓历史斥骂的盗跖等人,这些农民起义的领袖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他们揭竿而起,反抗剥削阶级,是赫赫的真英雄。 9.发散性题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单元练习㈡

1.A 2.A 3.B 4.D 5.A

6.农夫是千百万中国人民的象征,他的特点是勤劳善良、有超常的忍耐力、安于苦难,但最终走向了觉醒。(举例略) 7.D(“红海”代指“血脉”) 8.D(“异国”、“故乡”是比喻,这首诗抒发的不是思乡之情)

9.暮年时回忆起年轻的时候,十分怀念,但青春已经永远逝去,而且印象也已很模糊了。表达了作者历经人生的坎坷沧桑、已至暮年时,对美好纯洁的青春的无限怀念和对青春已逝的无限怅惘。

10.①诗歌运用比拟手法,将雾比拟为猫,形象地描写出雾悄无声息地降临又悄无声息地离

去的样子,新奇而贴切,带有几分神秘色彩。(如写成比喻手法,也可) ②诗歌对雾不作静态描写,而是以“蹑”“弓”“蹲”“瞰”“走”等动词,写出了雾的不断运动和变化,视角独特。 11.(在)寒秋,(我)独立(在)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12.“独立”强调是一个人,虽在“寒秋”,“我”却独自一人伫立,表明了作者与恶势力绝

不妥协的心志,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顶天立地的气概。作者当时受到军阀通缉的威胁,去广州的前路未卜,可以说身陷困境,政治生涯处于低谷之中,“寒秋”正是这种心境的艺术写照。

13.立、看、怅、问、忆 14.略

第三单元 古今戏曲

9.窦娥冤(节选)

1.⑴qǐnɡ,⑵mán,⑶zhí,⑷kān,⑸yǎn,⑹yǎo,⑺qiān,⑻hái,⑼zhàn,⑽chánɡ,⑾qiān,⑿lín,⒀kànɡ,⒁yìnɡ

2.C(A妨-防、曲-屈,B支-只,D喧-暄) 3.D(不是现实主义,是浪漫主义)

4.①有鬼神掌着生死权;④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 5.⑴应该;⑵怎么;⑶混淆;⑷错误判断

6.D(从修辞格来看,对偶、对比、借喻、借代均有,“清浊”为借喻,“盗跖颜渊”为借代;从思想内容来看,有悲愤、有控诉、有反抗、有否定。A错在“希望天地为她伸冤报仇的心理”,B错在“对神权的否定”,C错在“对死亡的悲痛感情”) 7.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⑴希望;⑵困惑;⑶控诉;⑷怨叹

8.《古》本第一句唱词用的是陈述语气,远不如《元》本用“何为地”这种质问的语气强烈;《古》本第二句是对天的哀告祈求,而《元》本在第二句则是对天的面对面的指责和否定。总之,相比而言,《元》本突出了窦娥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高大,也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丰富和深化。这些,正是《古》本的不足之处。 9.⑴通“无”,没有;⑵侍奉;⑶连累;⑷自缢

10

学习目标与检测参考答案(高一语文·上册)

10.《汉书》中东海孝妇逆来顺受,缺乏反抗精神;而《窦娥冤》中的窦娥敢于反抗,不畏强权。(举例略)

10.牡丹亭(节选)

1.A 2.B

3.义仍/若士/明/《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

4.⑴写杜丽娘梳妆。

⑵写杜丽娘打扮得很漂亮。 ⑶借姹紫嫣红的无人赏识,良辰美景在无可奈何中虚度,引起人们对美好青春被扼杀的深悲与共鸣。

⑷写园中美景,暗含杜丽娘对自己美貌没人欣赏即将凋零的感叹。

5.描写了花园中的景物,主要是园中的各种鲜花。在杜丽娘眼中,这些美景反而引起她对自己青春美貌却无人欣赏的感叹。“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等句都表现了这种情感。而在春香眼中,这满园的春色是很单纯的,非常美丽的。

6.杜丽娘:一个绝对符合封建社会礼教规范的淑女,天生丽质,深知自己的大家闺秀身份,但又在心理上想冲破这种约束,苦于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无可奈何。 春香:性格活泼、单纯,为小姐着想,忠于主人。 7.发散性题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8.发散性题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11.杨门女将

1.⑴yīng、jì,⑵xīng、yīng,⑶ěr,⑷zàn,⑸hún,⑹sì,⑺xiáng,⑻jiào,⑼liáng,⑽guàng

2.⑴捐、躯,⑵燃、眉,⑶殉,⑷障,⑸陷,⑹肆,⑺惯,⑻迈,⑼鬓,⑽酬 3.D

4.佘太君等杨门女将不顾大臣王辉的反对,主动要求带兵出征。 5.金沙滩战役、两狼山战役 6.犹豫不决,摇摆不定

7.发散性题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12.红灯记(节选)

1.B 2.B 3.A 4.㈠惊慌无措。

㈡在奶奶的安慰下渐渐平静下来,对奶奶的话产生了兴趣。

㈢在得知自己的身世后,对革命敌人深恶痛绝,树立了革命到底的坚定信念。 5.李奶奶:坚定又坚强的老一辈革命者。

铁 梅:在革命的血雨腥风中逐渐成长成熟的少女,代表着革命的希望。 李玉和:工人运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坚定地共产党员,是革命的中坚力量。 6.相似的身世背景,共同的阶级敌人,相同的革命立场使这本不是一家人的老中少三代亲如骨肉。

7.发散性题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单元练习㈢

1.D 2.C 3.B 4.C

11

学习目标与检测参考答案(高一语文·上册)

4.C(官署)

5.D(A副词,递相;副词,互相。B介词,到;介词,对。C连词,来;介词,用。D副词,表被动) 6.A

7.D(不是申时行而是汤显祖) 8.B、D

9.⑴许多剧种(或数以百计的地方剧种)

⑵京剧是集我国戏曲之大成、融会汇诸家优点而发展起来的 10.⑴以西皮、二黄为主要腔调 ⑵以京胡为主要伴奏乐器

⑶“唱、念、做、打、翻兼有,手、眼、身、法、步俱全”的程式化、舞蹈化的表演 11.传统美德、民族智慧、人生哲理、历史知识

12.A(皇陵的衰败是改朝换代使然,与牧童和守陵人无关) 13.B(“景色美丽而色彩鲜明”“被美景感动”与文意不符) 14.C(画线的句子是排比,不是对偶) 15.略

必修模块㈡ 综合练习

1.C(Ashāng,Bm?,Dguān) 2.D(A晌,B屈,C喧) 3.C

4.C(A句式杂糅,“分”改为“由”;B不合逻辑,删掉“不得不”;D搭配不当,“放鸡岛??是??季节”讲不通) 5.A(B“桌子上”“椅子上”之间应为逗号;C“氢弹的爆炸”后应为逗号;D《新浪网》应为“新浪”网) 6.C(A《经》应为《诗》;B“近体诗”应为“歌行体诗”;D“杜十娘”应为“杜丽娘”) 7.B

8.A(落下)

9.A(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0.B

11.C(万岁:国君去世的委婉说法)

12.A(A代词,没有谁;B①连词,表并列关系,②连词,表修饰关系;C①代词,他的,②代词,自己;D①连词,于是,②介词,通过、经由) 13.C(应是“但”)

14.A(④是赵尧所说,不是“直接表现”;⑤⑥不涉及“直言不讳”) 15.B(并非“处处”为国着想,从宠爱戚姬、欲废太子一事即可见)

16.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亦复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为必断处,“/”为可断可不断处)

17.①A、E(A“似边州”表明并非边塞,只是景色像边塞而已。E“厌世情绪”有误) ②既为国运衰微(或“战乱频仍”)忧痛,也为自身遭际伤怀。(结合诗句略) 18.①D ②A 19.略

20.A(B“白话中没有这种美感”有误,从原文“众多的成语??仍然激活着丰富着当今的

12

学习目标与检测参考答案(高一语文·上册)

白话文学”可知;C“不在于传情达意,而在于审美”与原文“不是单纯地传达人心基本意义??同时也是一种目的和审美对象”意思不符;D“中国文言文学”对象错,应为“中国优秀的文言文学”)

21.D(A、B、C是对“汉字意化的优越性”的理解) 22.C

23.中国的文字之美,主要体现在其字面意思之下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情绪和美感,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强烈的审美共鸣。 24.A、D

25.借助想象之翼,使生活获得了伸延、深化和拓展,它的内容大大丰富了。 26.①使生活中的平凡琐事产生丰富的意味和美感。

②丰富的感情和想象既创造了美也使作者的生活更美。 27.略

28.中国通史必须重写。 29.略 30.略

1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uh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