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教案

更新时间:2023-12-21 01:1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4课 钢铁长城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及壮大。 2.掌握导弹部队的发展。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国防力量有一个由弱到强的过程,国防力量的强大,有力地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随着国防力量的强大,新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也在不断 提高。

●教学重点

人民武装力量的强大 ●教学难点

让学生正确理解武装力量强大的意义 ●教学方法

1.比较法。通过建国初期的军事力量和现在的军事力量的比较,使学生了解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

2.图片、音像资料辅助法。通过动态的画面,加深学生对我国国防事业发展的了解。

3.讲述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相关的图片、音像资料 3.武器模型(部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示例一]请同学们先看两幅图片。 [投影显示]

这两幅图,左边一幅是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准备接受检阅的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那时候,我国的炮兵部队刚刚建立不久,使用的主要是从国民党军队缴获的炮,还有些土炮,只能打击地面目标。右边一幅是199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时,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通过天安门。导弹部队被称为第二炮兵部队。我国的导弹可以打击地面目标,也可以打击空中和海上目标,可以在地面发射,也可以在水下发射,在保卫祖国安全上起着重要作用。从这两幅图中,你能看出人民解放军的巨大发展和变化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方面的主要内容。

[导入语示例二]请同学们看一组投影。 [投影显示]

改革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80年代中期,邓小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著名论断。形象地说,就是东西南北问题。东西问题就是能不能和平,南北问题就是能不能发展。没有和平的国际环境,世界的发展就会成为泡影。 1985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云集这里,出席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在会议上宣布了一项重大决策: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减少员额100万人。 这个决定引起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它充分显示了中国政府维护和推动世界和平的 诚意。 裁军百万的精简整编工作到1987年顺利完成了。人民解放军在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同时,也更加主动和有效地支持、服从和参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一大批军工企业转向民品生产,部队的机场、码头、铁路、医院逐步向社会开放,几十万铁道兵和工程兵脱下军装以后,在国家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发

挥了重要作用。 1988年9月14日,17位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中断23年的军衔制得以恢复。这是人民解放军走向现代化、正规化的重要标志。 同学们,百万大裁军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第14课 钢铁长城 一、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

1.第一支海军和北海、东海、南海舰队的建立 [投影显示]

[教师讲解]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1.8万余公里的海岸线和7100余个岛屿。我国的海区有着丰富的水产资源、油气资源和海洋能源。1949年8月至12月间,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先后为海军题词。

毛主席的题词是:“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海军,这支海军要能保卫我们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的可能的侵略”。朱总司令的题词是:“虚心学习,努力工作,建设一支人民的海军”。刘副主席的题词是:“建设人民的海军,巩固海防”。周总理的题词是:“为建设中国人民海军而奋斗”。

海军领导机构的组建,首先从华东军区开始,1949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乡(今属泰县)宣告成立,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是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日。1950年4月14日,根据中央军委电令,在北京建立军委海军领导机关。肖劲光为海军司令员。到1955年底,海军建制内已有23个舰艇大队,6个航空师和2个航空独立团,19个海岸炮兵团,8个防空兵团以及各种专业勤务部队。海军总兵力达18.8万余人,此时,海军拥

有战斗舰艇519艘,辅助船只341艘,共计860艘;有各种飞机515架;各种口径海岸炮343门;各种口径高射炮336门。年轻的人民海军已初具规模。1955年10月24日,将华东海军改称为海军东海舰队。1955年10月24日,将中南军区海军改称为海军南海舰队。1960年8月1日,以青岛基地为基础,组建海军北海舰队。旅顺基地改属北海舰队建制。

[板书]2.海军舰艇的发展和多兵种的形成 [教师引导]请看一则新闻。 [投影显示]

中国海军破浪远航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5月17日11:17金羊网-新快报 引子 15日上午10时,由“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和“太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在编队总指挥、海军北海舰队司令员丁一平将军的率领下,从青岛军港解缆启航,开始了人民海军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本报昨日二版曾报道)。中国海军的此次环球远行将穿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航程达三万多海里,历时四个多月。 据分析,此次环球航行可能遇到太平洋台风、印度洋季风和大西洋飓风,长时间高盐、高湿、高温和台风、巨浪都将是重大挑战。“青岛”号驱逐舰的舰长李玉杰行前对记者说,这次航行要经过数十个海湾、海峡、运河、岛屿,海上的情况极为复杂。其中波利尼西亚的帕皮提是几个世纪以来世界航海家和探险家的必到之地,否则不能算真正意义的航海。编队对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了充分估计,有决心有能力战胜一切困难。 中国海军此次环球航行,再次引起国人对人民海军的关注。国内权威新闻网站新浪网昨日刊发专题文章《盘点中国海军》,对中国海军的现状及历次出访作了详细报道。 [教师讲解]50年代海军创建之初,装备的只是从国民党军队缴获来的有限的几艘舰艇。建国10周年的时候,我国才有了第一艘自己研制的舰艇。到80年代,海军专用装备完成了苏联提供的鱼雷快艇、鱼雷潜艇、护卫舰、猎潜艇、扫雷舰等舰艇的转让制造和半成品装配,并仿制了其中部分舰艇,装备了导弹驱

逐舰、导弹护卫舰、导弹快艇、登陆艇、猎潜艇、鱼雷艇、扫雷艇、常规舰艇与特种舰艇。并多次实施海上作战演练和从近海到太平洋的远航训练,展示出具有多种作战能力。

1974年制造出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同年8月交付海军使用。1983年,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开始在海军服役。核潜艇成批装备部队,标志着中国海军的综合作战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中国水面战斗舰艇中第一个采用全封闭、全空调的某型导弹护卫舰已在1986年装备部队。该舰的作战能力、现代化水平和自动化程度,较之先前的导弹护卫舰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使海军舰艇攻防综合作战的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此期间,海军先后研制改进型导弹快艇、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海军导弹、海军歼击/轰炸机、强击机、反潜巡逻机等,并完成了重大科学研究试验。1982年10月,常规动力潜艇首次下水发射运载火箭成功。1983年10月至1984年4月,人民海军派远洋救生船3艘远航太平洋完成对发射试验通信卫星的跟踪测量任务。1988年9月,又成功地进行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

海军武器装备建设已由初期的空(通用飞机)潜(鱼雷潜艇)快(鱼雷快艇)为主,走向以核潜艇与常规潜艇和海上专用飞机为主;作战武器由火炮为主发展到以鱼雷、导弹为主。五大兵种形成了遍及海陆空、岸基海基相结合、兼顾常规作战、多兵种合成的海上综合防卫作战体系。为增加常规潜艇的攻击作战能力,我海军潜艇逐步装备了反舰导弹,并且出现了装载战略导弹的常规潜艇。随着我国战略导弹的研制成功,中国海军又研制和建造出了自己的战略导弹常规潜艇。

1997年2月,中国海军两支舰艇编队同时走出国门,走向远洋,先后出访美洲四国和东南亚三国,总航程3万多海里,两支远航舰艇编队的“领头雁”,就是素有“中华第一舰”美称的新型导弹驱逐舰“哈尔滨”号(112)及其姐妹舰“青岛”号(113)。1998年,我海军舰艇编队横渡太平洋抵达美国本土和南美大陆,标志着海上机动编队保障实现了长足的跨越。2002年6月,由“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和“太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于6月4日结束对希腊为期4天的友好访问。

[投影显示]

[教师过渡]在海军获得强劲发展的同时,我国空军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从抗美援朝到现在,我国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我国空军的发展。

[板书]3.空军的发展壮大

[教师引导]空军的发展,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下面我们先从一个小故事谈起。

[投影显示]

“砰!砰!”两颗绿色信号弹跃上晴空。 战斗警报!霎时,8架喷气式米格-15型歼击机直冲云天。 这是1951年1月29日,年轻的共和国空军飞行员在朝鲜上空与“喝过”成千上万吨航空汽油、飞过数千小时的美国空军“高手”们展开了生死交锋。 光荣的初战任务交给了李汉的飞行大队。2架、4架、6架??李汉清楚地看准了分作两层的16架敌机。他没有忙于攻击,而是下令立即爬升,取得高度优势,迅速作好作战准备。“投副油箱!二中队掩护,一中队跟我攻击!”李汉带领4机迅速右转120度,冲向敌机群。遇到突然打击的敌机慌忙扔掉副油箱,分几路掉转机头向我机扑来。李汉利用这个瞬间一压机头,勇敢地迎了上去。 狭路相逢勇者胜。敌人胆怯了。为首的敌机一个侧翻,急忙向右躲避。李汉顺势咬住了敌3号机。在同志们掩护下,他稳稳地将敌机套入光环。600米、500米、400米,李汉猛地按下炮钮。3束曳光弹直向敌机射去。当即,敌机拖着长长的黑烟,翻滚着栽入了大海。 首战告捷:击落击伤敌机各一架,自己无一伤亡。 中国空军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美国空军大肆鼓吹的不可战胜的“空中优势”就此破产 [教师讲解]空军的武器装备建设,经历了从前苏联购买到测绘仿制,进而到自行研制三个阶段。早在人民空军成立之前,空军武器装备建设就着手进行了。

1945年9月至10月间,中共中央决定收集、接收日军在东北地区遗留下的飞机、航空器材和航空飞行、技术人员。1949年3月30日,中央军委航空局成立后,抽调干部组成航空接收组,分赴华东、华中、西北各地,接收缴获国民党空军的飞机和航空器材。到空军成立前夕,共接收国民党空军飞机113架,航空发动机1278台,各种航空物资、器材4万余吨。加上在东北收集到的日军飞机,共159架。参加开国大典受阅的17架飞机,就是从收集到的这些飞机中选调的。

新中国成立前后,国内没有像样的国防军事工业,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政策,使中国不可能从西方国家购买急需的武器装备。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空军武器装备建设非常重视,1949年7月10日,毛泽东就建设空军问题写信给周恩来,提出派人去苏联学习,购置一些飞机,组成一支空军部队。当时我国正处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面临抗美援朝作战任务,但为了应付当时的国际局势,国家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从苏联购买了大批航空武器装备,迅速改善了人民空军的武器装备。刚刚组建起来的人民空军,就驾驶着从苏联购买的飞机,参加了抗美援朝,与侵朝美国空军进行了较量,并取得击落敌机330架、击伤95架的辉煌战绩。

我国航空工业是从修理过渡到仿制,再走向自行设计制造的。

50年代初期开始修理各型飞机。1951年12月,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会议研究仿制计划。

[投影显示]

我国空军最早装备的国产飞机,是南昌飞机制造厂1954年8月仿制的苏联雅克—18型活塞式教练机,后命名为初教-5。这种飞机的研制成功,是中国航空工业从修理走向制造的转折点。毛泽东主席为此发贺电指出:“这在建立我国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1956年7月19日,我国生产的第一架歼击机由沈阳飞机厂仿制成功,后命名为歼—5,使我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喷气式飞机制造技术的国家之一。 1964年1月,又成功地仿制出米格—19型超音速歼击飞机,命名为歼—6。 1967年6月,我国又仿制成功米格—21型飞机,后命名为歼-7。强击机是在歼击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空军成立初期使用的是苏制伊尔-1型活塞式强击

机。 1958年3月,空军刘亚楼司令员在航空工业局召开的企业领导干部会议上提出,空军迫切需要一种比较先进的强击机。同年6月,沈阳飞机厂提出初步方案。8月,航空工业局决定由南昌飞机厂研制。这种新型喷气式强击机,后命名为强—5型。 我国在国土防空中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在重点发展歼击机的前提下,也发展了轻型和中型轰炸机。 1958年10月,周恩来总理决定提前试制图—16型喷气式轰炸机。 1959年9月,我国用前苏联提供的组装件装配的图—16轰炸机装备到空军航空兵部队,后改称为轰—6型。1964年,哈尔滨飞机厂对伊尔—28型飞机改进设计,定型生产后命名为轰—5型轰炸机,并装备到空军航空兵部队。 在抓好飞机研制的同时,空军的地空导弹、高炮、雷达等武器装备,也都是走的购买、仿制、自行设计制造的路子。

1969年7月5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种高空高速歼击机歼—8飞上蓝天。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技术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70年代中期,空军的武器装备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这一时期空军装备的飞机,其技术性能都是50年代和60年代初的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文革”期间使这种差距进一步拉大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空军武器装备建设进入发展新时期。

1979年1月18日,邓小平在听取航空工业部领导汇报时指出:今后重点放在发展空军,投资的重点应放在航空工业和发展空军,要取得制空权。根据当时国际国内形势,我军的武器装备体制和规划作了相应的调整,空军对军委和总部关于调整主要战斗装备体制报告中的空军部分,进行了认真研究讨论和修改,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确立空军装备建设重点发展歼击机、歼击轰炸机和地空导弹,改进强—5、轰—6飞机,积极引进急需先进装备,形成“拳头”,逐步建成完整的装备体系的指导思想。

70年代末,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世界发达国家相继装备了新一代先进的作战飞机。

进入80年代,空军装备发展驶入快车道,一批先进的国产歼击机、强击机、

轰炸机、运输机等相继装备部队。

90年代,江泽民主席多次强调:“必须把国防科技发展和部队装备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争取尽快使我军主要装备上一个台阶,尽快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5月,中央军委召开会议,专门听取了空军和航空航天工业部关于发展航空武器建设的汇报,作出了把发展空军武器装备列为全军的重点的重大决策,并拿出大笔经费,用于加强空军武器装备建设。空军将这笔经费主要安排在“八五”期间武器装备的研制和购置新型武器装备上,一批科技含量比较高的新型武器装备先后装备到部队。

[教师引导]在现代化的军队中,导弹部队是不可缺少的,我国的战略导弹部队是从 1957年开始建的,经过五十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下面我们对此作一简单 介绍。

[板书]二、导弹部队的发展 [投影显示]

[教师讲解]中国军队中最年轻、最现代化的一支部队——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已发展成为共和国的一支精锐之师,它多次圆满完成导弹发射训练任务,它已经形成了核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核反击作战能力。

中国建设战略核反击力量的努力,早在五十年代末就开始了。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九日,来自全军各部队及科研单位的六百多名干部、战士组建了地地导弹训练大队。

一九五九年六月,根据导弹训练大队的训练情况,中央军委决定撤消导弹训练大队,组建成两个战略导弹部队战斗营。

一九六○年三月十八日,其中一个营在西北某市的一所炮兵学校正式成立。这便是中国“导弹第一营”,也是亚洲诸国中最早的一支战略导弹部队。三十多年来导弹营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如今已壮大成一定规模的导弹发射部队,并为整个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发展、壮大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军官。

一九六三年,中央军委又作出决定:建设战略导弹阵地。一年后,有关方面

形成了关于在北国某地建设第一个导弹阵地的报告。当时的副总参谋长张爱萍带领一班人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深入原始山林实地考察。

九月二十八日,组建第一个战略导弹阵地的命令正式下达。来自全军八十八个单位的数万名官兵,开始陆续向这大山密林秘密汇集。

就在这支部队进山不久,一支支担负同样使命的部队开进了中原古岭、南疆密林、西部高原??于是,一批批不同型号、不同发射方式、不同样式的能打、能防、能贮存、能指挥、能生活的战略导弹阵地,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

一九六六年十月十九日,周恩来总理和聂荣臻元帅在北京主持了一个异乎寻常的会议,导弹与原子弹“结合”前的工作会议。面对到会的科学家、将军和有关负责人,周恩来庄严宣告:中国核爆炸成功后,有人嘲笑我们有弹无枪,无非是说我们光有原子弹,没有运载工具,我们要用导弹把原子弹打出去,用行动来回答舆论的挑战!

几天后,中国便成功进行了首次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

一年之后的七月一日,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一支掌握现代化尖端武器的特种部队在中国军队的序列中正式成立。它的名称由周恩来总理亲定:第二炮兵。后来,它被世人称作中国战略导弹部队。

从拥有核武器那一天起,中国政府就向世界作出庄严承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绝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因而,后发制人成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唯一的选择。这一选择也给官兵们提出了必须在军事素质上强于对手的要求。

七十年代中期,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组织了一次规模宏大的导弹团远距离机动作战实弹发射演习,演练了走、藏、打的全过程。

八十年代初,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又成功进行了首次规模庞大的合成训练战役演习,检验了部队整体作战能力。

从塞外高原到风雪山区,从深山峡谷到荒野密林,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在一次次的演练中羽翼渐丰。

科技是导弹腾飞的炽烈热核,科技进步是导弹部队发展的基础。作为中国军队中最现代化的一支部队,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官兵们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近年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取得了近千项科技成果。“导弹自动化测试系统”

的研制成功,使部队测控技术一步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导弹系统”“电子化指挥系统”“通用文电处理系统”等重要系列成果,填补了不同型号导弹旅固定和机动作战电子化指挥空白。在气象、测地、防化、后勤保障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大批成果,这些成果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得到推广 应用。

中国发展数量有限的战略核武器,完全是为了打破核垄断,反对核讹诈,为了自卫;遏制可能出现的核袭击,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在此我们愿意重申,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布置作业]

1.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 A.华东军区海军 B.华北军区海军 C.东北军区海军 D.华南军区海军 答案:A

2.我国导弹部队组建于20世纪 A.40年代 B.50年代 C.60年代 D.70年代 答案:B ●板书设计

第14课 钢铁长城

一、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

1.第一支海军和北海、东海、南海舰队的建立 2.海军舰艇的发展和多兵种的形成 3.空军的发展壮大 二、导弹部队的发展 ●活动与探究

收集资料,结合下面提供的军服的演变看人民军队力量的壮大。

推荐阅读:衣食住行诉说解放军75年沧桑巨变

□殷汝涛 本报特约记者 唐向东

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75个春秋,一串红色足迹??

漫漫征途,悠悠岁月,让我们来听听3代军人关于“衣食住行”沧桑巨变的诉说——

衣篇

一个军人的衣着便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但无论年代是远是近,“征袍”永远讲着军人的故事??

爷爷们打江山那时,谈不上有什么“被装费标准”,有身军装穿穿就喜逐颜开了;从父辈到我们这一辈,方有了这样一个统计数字:一个士兵的被装费标准已由1978年前的100来元提高为今天的1900多元??

爷爷的故事: “他??他就是军需处长??”

狂风怒吼,大雪纷飞,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红军战士穿着刚刚发下的棉衣,在山路上顶风冒雪前进。忽然,警卫员跑来向新到任的军长报告:“前边冻死一个人??”军长疾步朝队伍前面走去。风雪中,一位老战士靠着冰崖坐着,一动也不动,好像一尊雕像。他神情镇定自然,穿着一身破旧的单衣,布片像枯树叶一样贴在身上。他为什么没穿棉衣?为什么没有发给他棉衣?军长见此情景满脸怒容地喊:“把军需处长给我找来!”队伍里没人言语。“警卫员,立刻把军需处长叫来!”军长再次大声命令。不知是谁指着那位冻僵的老战士,低沉地说:“他??他就是军需处长??”军长愣住了。他向前走了几步,深情地注视着这位死去的战友,慢慢地举起了右手,庄严地行了一个军礼。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那个艰苦的岁月,即使在根据地内,红军的服装也只能是筹措到什么就穿什么,长征途中筹措棉衣更是难上加难。军需处长按说应有条件穿得暖和点,但他却毫无保留地将温暖给了他人,将寒冷留给了自己。他没有留下名字,当年冻死在长征路上的忠魂烈骨未留其名的又何止这一个军需处长!

爸爸的故事: 一件军装补了30多个补丁

1961年春的一天,雷锋外出作完报告回到连队。副指导员一把拉住他:“走,快看看你的小展览会去!”“小展览会?”雷锋一时没弄明白。“是这么回事,你的事迹登报以后,连里把你的东西收拢了一下,摆在几张桌子上,原来只想对全连同志进行一次艰苦奋斗的教育,结果一传出去,天天有人来参观,想谢绝都谢绝不了。”

雷锋随同副指导员来到车场附近,只见并排摆着3张桌子。一张桌上放着他的“节约箱”,里面全是他平时捡的边角料、螺丝钉、牙膏皮等等。一张桌上摆着他给建筑工地运水泥期间扫撒落水泥用的簸箕和扫帚。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最后一张桌子,上面摆着他两双打了补丁的鞋子、一双有好几种颜色补丁的袜子、几件补了又补的军衣和军裤。有细心的观众还专门数了数,雷锋那件军装上衣补了30多个补丁。

我的故事: “护神”与“开夫拉”的擂台战

“小小针线包,革命传家宝??”唱着这首歌,穿着打补丁的军装,曾经是当年军营的一道风景。这景色今已难觅。不是针线包不再拥有,而是今天很少派得上用场。随着新一代服装开始在驻港澳部队试穿,如今我军的军装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无论是用料、样式还是颜色、服饰,都在缩短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还多了一种“刀枪不入”的功能。

20世纪末的一个秋天,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研制的“护神”牌防弹衣与来自美国的“开夫拉”牌新型防弹衣在某靶场进行现场比试。实验开始前,来自大洋彼岸的专家悠然自得地坐在靠背椅上闭目养神。一阵枪声过后,结果大出他们意料:“开夫拉”被5发子弹打了两个洞,而“护神”却只留下几个弹头亲吻过的痕迹。

在擂台上输了的对手不服气,尤其是听说美国一家公司要从中国大量进口

“护神”牌防弹衣,他们更是咽不下这口气,提出要按照国际惯例和通行的标准进行检测。几天后,由国际权威机构组织的检测结果再一次表明“护神”无论是防弹性能还是自身重量,都明显优于美国的“开夫拉”,防护面积还比“开夫拉”大79%。此前,中国曾经被美国列为防弹衣禁运对象,如今,中国生产的“护神”牌防弹衣首先开辟的国际市场反而却是美国。

食篇

“民以食为天”。兵呢?古来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这是爷爷们熟悉的歌谣。当年,他们曾为自己能分得一点“伙食尾子”而高兴。父辈们呢?他们至今仍难忘3个数字:“6毛”“6元”“60元”。“6毛”是士兵每人每天的伙食费,“6元”是战士入伍第一年每月的津贴费,“60元”是基层干部每月的工资。今天,落到我们这茬人账上,这些数字早已翻了好几番。

走进连队去看看吧,许多连队菜盘子里的“当家菜”——白菜、萝卜、土豆现如今已当不了家了,每餐肉、蛋、鱼轮流“值班”。全军绝大多数连队的官兵早餐喝上了牛奶、豆浆,吃上了鸡蛋,一餐两三种主食、三四道菜肴则是平日的家常便饭。

爷爷的故事: 草地上的“野菜识别会”

“这是荠菜,这是黄精,这是玉竹??”一群军人聚在一起,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但他们个个目光坚定,士气昂扬。这是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举办“野菜识别会”的情景。

草地纵横几百公里,遍地沼泽,没有人烟。红军过草地前,曾要求每人携带10天口粮,但由于筹粮不足,走到第4天部队就开始断粮,只有靠采野菜、挖草根糊口。许多战士分不清一些野菜有无毒性,有的同志吃了后又吐又泻,脸色青紫。朱德总司令得知后,就组织了一个“野菜调查小组”,对战士们采来的野菜进行鉴别;并召开了一次“野菜识别会”,让大家照着样子去采摘。当时他们不仅找到了几十种野菜,还琢磨出了10多种野菜的吃法呢!

爸爸的故事: 北京的炒炒面现场

1952年的一天,周恩来等党政军领导人来到北京市一些单位的干部和群众中间,察看大家制作炒面的情况。周总理一边看工人们操作,一边挽起袖子与大

家一起制作炒面。炒面,一种普通的方便食品,为何惊动了众多党政军领导?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入朝作战初期,志愿军遇到的一大难题就是吃饭问题。由于敌机轰炸袭扰,部队白天不便生火做饭。东北军区后勤部建议供应熟食、炒面。为此东北人民政府专门发出了《关于执行炒炒面任务的几项规定》,对炒面的质量、包装、集中办法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于是,东北和全国其他地区迅速出现了一派男女老少齐动员、家家户户忙炒面的动人景象。

我的故事: “OK!中国队员的野战食品棒极了!”

“爱尔纳·突击2001”国际侦察兵竞赛,13个国家派代表队逐鹿沙场。一个风雨交加的黄昏,中国侦察兵代表队潜伏在河边的树丛中,等待天黑后突破“敌”防线??队员们抓紧时机悄悄地吃着特制的晚饭:有的嚼着压缩干粮;有的撕开一个包装袋,往里面灌些雨水,很快就像变戏法一样变出热乎乎的米饭;有的把水壶内的水往饭盒里一倒,十几分钟后就吃上了可口的面条??比赛结束后,美军一位参赛队员提出想尝尝我军的野战食品。他尝了一口快速单兵米饭又喝了一口汤,连声赞扬:“OK!原来中国队员的野战食品如此可口!棒 极了!”

我军野站食品的研究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科研人员的努力,新一代野战食品不仅实现了系列化、餐谱化、热食化,而且集营养、风味于一体。就说战士们喝的“汤”吧,品种竟达3大类共计18个。用饮水一冲泡,几分钟后一碗口味鲜香的菜汤就成了,既能补充能量又能促进食欲,难怪美国参赛队员品尝后赞不绝口!

住篇

我军营房的历史是我军成长的镜子,也是一种军人文化的传承?? 爷爷们当年神往过“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但他们自己却只能轻轻地哼唱着“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盖身上??”百姓家里借宿,“青纱帐”里安身??

前几年,帕米尔高原某边防团官兵喜滋滋地从冰窖似的“干打垒”迁居新落成的楼房,成都军区、兰州军区一些戍边几十年的干部开始在内地大城市有了属于自己的住房,当时许多人脸上流淌着泪水。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我军80%以上的干部住房达不到标准;现在,有70%以上的干部住上了标准单元房。这情景,别说爷爷们当年不敢想,就是父辈们也没想到会变得这么快!

爷爷的故事: 第一项注意“上门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ub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