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更新时间:2023-09-02 15:3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十二五”发展规划

二〇一二年九月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目 录

一、发展基础 ................................................1

二、机遇和挑战 ..............................................2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3

(一)指导思想 ...........................................3

(二)发展目标 ...........................................3

学科整体实力明显提升 ...................................3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4

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4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5

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重要进展 .............................5

党建、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取得成效 ................5

四、主要任务与举措 ..........................................6

1.提升学科水平,完善学科布局 ..............................6

2.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8

3.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10

4.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11

5.推进国际化进程,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13

6.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完善保障和支撑体系 ....................15

7.积极探索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治理结构 ..................16

8.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16

9.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17

五、组织实施 ...............................................18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电子科技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电子科技大学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时期,为满足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实现学校的长远目标,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科技、人才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学校工作扎实推进,各项事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迈上了新台阶。学科建设取得良好进展,高质量地完成“985工程”二期和“十五”“211工程”建设任务,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继续保持国内先进地位,在全国高校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分别提升至第二和第五。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本科教学评估全优通过,新增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4门和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学生在国内外多项重要科技文化竞赛活动中屡创佳绩,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质量高,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基础研究能力和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获得7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发表SCI收录论文超过2500篇,获专利授权近700项,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2010年科技经费突破8亿元。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专任教师总数超过2000人,拥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7人,“千人计划”入选者13人,长江学者2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全国优秀教师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活跃,与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学术机构和知名IT企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占地4000余亩的清水河校区顺利投入使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得到坚持和完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取得成效,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加强。

二、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时期,我校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增强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国际化进程,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7个战略新兴产业扶持政策等所确定的重点和优先发展领域覆盖了我校主要学科,为我校参与更多的国家重大科技计划,承担更多的重大重点项目,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带来了重要机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科技强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继续实施,有利于发挥我校电子信息学科优势,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国防建设和区域经济建设,在做出更大贡献的同时得到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我校的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从外部环境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过程中,高水平大学承担的任务十分艰巨,加快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面临很多困难;信息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技术作为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导力量,受到国内著名高校的普遍重视,保持我校电子信息学科优势地位面临较大压力。从自身发展看,办学历史不长,积淀不够深厚;学科面较窄,学科领域急待拓展;毕业生中涌现出的杰出校友不多,教育教学体系尚需完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领军人物较少,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有待增强;具有重大影响的成果和国家级研究基地偏少,基础研究能力急待提高;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水平和层次需进一步提升;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等。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大力弘扬“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精神,着力提高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

(二)发展目标

保持电子信息学科优势和服务国防特色,积极推进学科结构调整和国际化战略,理、工、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将学校建成特色性、研究型、开放式的高水平大学,成为培养创新人才、贡献高新技术、服务现代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

学科整体实力明显提升。强化学科建设对学校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强学科体系建设,健全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良性互动机制。以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为主的“电子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信息学科群”继续保持国内先进地位,若干方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为主的“计算机、控制与机电学科群”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的实力明显提升,若干方向处于国内先进地位,争取成为第二学术高地;生命、物理、数学等基础与交叉学科的研究条件明显改善、研究能力明显增强,若干方向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为我校应用学科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人文、管理学科服务社会、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产生若干具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学者;在能源、资源与环境等领域的拓展取得明显成效,学科布局更加完善。形成以“电子信息学科群”为引领,“计算机、控制与机电学科群”为突破重点,基础学科为支撑,学科领域更加宽广,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良好学科生态。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以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和教育评价方法,深化教育内容和培养机制改革,构建特色鲜明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优质教育资源体系建设取得成效,建成一批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特色专业,涌现一批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培养基础知识厚、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毕业生,造就一批具有杰出科学家、卓越工程师和管理精英潜质的拔尖创新人才。到2015年,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控制在36000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2000人,硕士研究生12000人,博士研究生2000人。

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与学科建设目标相适应,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国际交流能力,汇聚能支撑学科快速发展的、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能源、资源与环境等领域的人才引进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和培养取得明显成效。“十二五”末期,专任教师总数达到250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65%,新增30名左右引领本学科发展的学术领军人物,引进和培养100名左右学术水平较高、潜力较大的优秀青年人才;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专职科研和实验技术队伍,教学、科研、管理队伍结构更加合理。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瞄准科学研究前沿,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充分发挥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使我校成为我国电子信息领域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应用研究的重要方面军、产业化的生力军,承担高水平基础研究项目和系统级重大重点项目的能力明显提升,科研体制和机制改革取得成效。“十二五”期间,新增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1-2个,新增高水平创新团队2-4个,新增5-8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015年,年度科技经费超过12亿元,申请发明专利超过800项,发表SCI论文超过1200篇,在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的排名稳步上升。

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重要进展。围绕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加快国际化教育教学体系的建设,全面提升师生国际化意识、能力和水平。与若干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高层次、实质性的国际科技合作显著增长,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作特邀报告的人次、在国际学术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教师人数显著增加,毕业生中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比例达到10%,来校学习的留学生人数1000人,其中攻读学位的人数争取达到400人。

党建、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取得成效。现代大学制度框架下的管理制度更加健全,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初步建立,条件保障和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大学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和谐校园建设取得成效,学校声誉明显提升。

四、主要任务与举措

1.提升学科水平,完善学科布局

瞄准国际一流大学,开展学科对比研究,明确发展目标,促进学科快速发展。以学科拓展为核心,完善学科布局,优化学科结构。结合“985工程”学科建设规划,健全管理运行机制,高质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大力建设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和优势的“电子信息学科群”。加大杰出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加强高水平创新平台的建设,提高国际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的层次和水平。重点支持功率半导体技术、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太赫兹科学与技术、大功率毫米波器件、计算电磁学及其应用、无线及移动通信技术、新体制雷达及成像、红外与光纤传感技术、光通信及网络技术等研究方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促进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迈向国际一流,提升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力争光学工程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充分发挥该学科群的核心和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学科共同发展。

着力提升“计算机、控制与机电学科群”水平。加大学术领军人物的引进力度,加强跨学科平台的建设,增强与“电子信息学科群”的良性互动,谋划和承担系统级重大项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学术影响力,形成我校第二学术高地。支持嵌入式系统、数字多媒体技术、智能信息处理、信息安全、现代电子测试计量技术、智能服务机器人、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技术等研究方向,取得高显示度成果,力争“计算机应用技术”、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加快发展生命、物理、数学等基础与交叉学科。强化基础与交叉学科与“电子信息学科群”和“计算机、控制与机电学科群”的关联发展,形成对应用学科的强力支撑。加大杰出人才的引进力度,谋划和建设高水平基础与交叉研究平台,极大地改善生命学科的研究条件,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建立有利于基础与交叉学科快速发展的环境和机制。重点支持太赫兹科学与技术、神经信息学、高性能科学与工程计算、复杂系统与控制、信息物理等研究方向,鼓励自由探索,力争取得标志性原创成果,若干研究小组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力。

增强人文、管理学科实力。遵循学科特点和发展规律,积极引进知名学者,支持高水平的学术与文化交流,加强与理工学科的相互促进,在供应链风险管理、公司财务与资本市场、公共服务网格机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研究方向形成鲜明特色,产生若干具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学者和高水平研究成果,提高服务社会、为政府提供重要决策咨询的能力,力争公共管理、外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成为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人文、管理学科。

强力推进学科拓展,完善学科布局。以学科体系建设为抓手,结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学校长远发展和现有学科基础,在能源、资源与环境等领域进行拓展,凝炼学科方向,建好新学院。大力引进学术领军人物和学术骨干,规划和建设高水平学科平台,形成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方向,增强现有学科的实力,拓宽学科领域,产生新的学科增长点,力争电气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等成为一级学科博士点,适时增列一级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学科硕士点。

2.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组织开展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大讨论,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使命,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学术责任”的理念,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地位,努力将学科和科研优势等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

继续推进“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完善特色人才培养体系。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共性培养与个性培养相结合,自我发展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围绕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方案,构建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先进课程体系,实现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有机统一。大力推进成电英才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大类培养、基础类人才培养、跨学科复合培养、国际联合培养、校企合作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各类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夯实创新人才成长基础。结合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和学科建设规划,以专业为平台,系统集成教师、课程、教材、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等资源建设成果,着重建设一批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重点本科专业。强化教师、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及教学管理人员三支队伍建设,实施教学杰出人才及优秀团队培育计划、核心课程教师出国(境)进修计划、专职实验技术队伍提升计划、教学管理干部出国培训计划等;筹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以教学团队为核心重建教学基层组织,设立本科教学关键岗位,完善助教制度、教学导师制度、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有计划、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分步骤加强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教育、素质教育等四类核心课程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特色课程与教材。支持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积极推进以小班教学为主的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强化实践育人,继续完善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实践教学平台水平,提高实验教学、实习实训与社会实践的效果。建立优秀生源基地,充分发挥自主招生和骨干教师的作用,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以提高培养质量和发展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发挥导师主导作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树立全面质量观,坚持多样化培养目标,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并重发展。将高质量学术成果和完成创新工作作为核心指标,完善导师遴选和考核等制度,实施优秀导师支持计划,提升导师学术水平。推进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给予导师在研究生录取方面更多自主权。瞄准国内外知名高校,积极开展相应学科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锤炼出高水平培养方案。强化培养过程中关键节点的质量监控,健全研究生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加强与科研院所、知名IT企业等的紧密联系,建立更多的联合培养基地,完善双导师培养模式。实施优秀研究生学术支持计划和优秀博士生出国培养计划,增强研究生学术交流能力,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热情和潜能,提高研究生培养的整体质量,力争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取得新的突破。

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在学生中全面倡导并树立起以“责任、卓越、创新”为核心的价值理念。完善立志教育体系,引导学生胸怀远大理想,立志成才报国。进一步深化学风建设,让崇尚学术、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追求卓越、多样成才成为广大同学的自觉行为。完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发挥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作用,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系列计划,探索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加强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资助管理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学生活动中心等的建设,不断完善学生事务管理与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大学生公共卫生与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公共卫生与健康的意识和技能。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骨干辅导员国际化培训计划,全面落实班主任制度,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

适应社会需求,发展多类型办学。办好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以质量和特色为核心,打造“成电纵横”培训品牌,培养大批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技能人才。积极支持成都学院和中山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作贡献。

3.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加大杰出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强以院士、“千人计划”学者、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为代表的杰出人才群体的建设,重点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在若干研究方向形成高层次人才集群。在 “电子信息学科群”,引进和培养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有较高声誉的学术带头人,建设若干国际水平的学术团队。在“计算机、控制与机电学科群”,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战略眼光、科研组织能力强、能谋划跨学科重大项目的学术带头人,形成若干国内先进、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团队。加大生命、物理、数学等基础与交叉学科的队伍建设力度,引进和培养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的学术领军人物,形成若干具有较大国际学术影响的研究小组。在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人文、管理学科,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知名学者,增强学科实力,提高影响力。大力推进能源、资源与环境等拓展领域的队伍建设,重点引进学术领军人物和一批学术骨干。

着力构建多层次的师资队伍培养体系。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梯队。实施校“百人计划”和学术新人支持计划,促进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学科带头人后备力量的成长;完善青年教师长短结合、国内国外结合的研修培养体系,力争45岁以下专任教师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的比例超过50%。健全校院两级教师培训制度,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努力出名师、育英才、创一流,让教师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深化人事管理及分配制度改革。分类管理,合理定编,科学设岗,择优聘任。以人员分类为基础,完善岗位聘任制度和教师的分类职称评定办法。积极稳妥推进学院定编定岗工作,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大激励、约束与退出力度。以国家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为契机,完善单位绩效评价体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根据基础与交叉学科发展、领军人才团队建设等的需要,推进人才特区建设,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引导教师潜心学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职科研和实验技术队伍,扩大在站博士后规模。

4.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提升承担重大重点科技项目的能力。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力提升计划的意见》,面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大需求,在保持军事电子研究特色和优势的同时,积极拓展科研任务渠道。以解决重大科技问题为核心,加快以学科融合为基础的技术集成与协同,构建“领军人物+科研骨干”的跨学科、跨学院的大团队,加强各类创新力量的紧密合作,探索建立校校、校所、校企、校地等协同创新中心。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和重点科学研究计划,在大功率真空器件、太赫兹通信与系统、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新体制雷达与系统、集成电子薄膜与集成电子器件、功率集成电路与设计、非致冷红外技术、低温共烧材料与器件、隐身材料与技术等方向承担重大项目,产生一批高水平、高显示度成果。

加强基础与交叉研究,提升学术水平。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提前布局,坚持服务国家目标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实施基础与交叉研究支持计划,充分发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作用,加大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的实质性合作,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知识创新模式,吸引和聚集国内外优秀的学术团队,提高基础交叉研究能力,力争在太赫兹电子学、神经信息学、信息功能材料、功率电子学等方向,产生一批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原创性研究成果。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坚持面向“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地区”的方针,积极向行业电子领域拓展,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贡献。大力推进与大中型骨干企业、科研院所等建立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重大研发与应用平台,办好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空天科学技术研究院、东莞研究院和无锡研究院,形成产、学、研、用融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合发展的技术转移模式,力争建立科技部技术转移示范基地。

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通过“985工程”等专项建设经费投入,继续建设好现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与工程中心,大力推进跨学科、跨学院平台的建设,重点建设“电子信息学科群科技创新平台”、“计算机、控制和机电学科群跨学科平台”、“基础与交叉学科科技创新平台”等,新增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实施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谋划和承担国家重大重点项目,产生重大成果,新增高水平创新群体和团队。

增强人文和管理科学研究的能力。实施人文、管理学科研究支持计划,加强研究项目培育和研究基地建设,不断强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积极承担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重大研究课题,参与各级政府和企业管理重大决策的咨询和论证工作,在国家和区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进一步提升人文、管理学科的社会影响力。

完善科研管理体制与机制。改进管理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按照理、工、管、文不同类型,探索符合其自身规律的科研政策和组织结构形式。积极推进与各类创新主体之间人才、资源、信息和技术等的开放共享,探索建立跨学校、地区和部门协同创新的科研模式。建立科学的分类科研考核制度,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激励机制。努力营造潜心研究、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形成科研促进教学、支撑学科发展的良好局面。

5.推进国际化进程,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大力支持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积极参加国际大学联盟活动,与一批国际知名大学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进双方学院之间开展全方位、实质性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合作;实施高水平学术会议及学科峰会支持计划、国际著名专家来校学术交流计划、高水平国际学术报告支持计划、学术带头人出国进修计划,使我校师生在高水平的国际会议上作大会报告和特邀报告的人数明显增加,一批专家学者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在国际重要学术组织中发挥作用。扩大设在我校的“IEEE-成都分会”的影响,搭建高层次、多样化的学术活动交流平台。

积极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实施国际科技合作支持计划,拓展与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的科研合作,建立国际合作基地和联合实验室,提高科研合作的层次,探索“项目-人才-基地”有机结合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积极参与全球性和区域性、政府间双边和多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争取国际性机构基金、跨国企业基金和其它非政府组织基金项目。继续实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瞄准国际学科前沿,以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为依托,引进和汇聚海外学术大师、学术骨干,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提高学术影响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加速人才培养国际化进程。构建国际合作培养人才体系,支持优秀学生到国际一流大学进行短期访学、联合培养和攻读学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聘请更多的国际著名专家学者来校授课和指导学生。努力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优化生源结构,提高留学生攻读学位的比例,健全留学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模式,适时设立海外办学点。

完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保障体系。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校院两级管理体系;提供资金保障,发挥“985工程”项目的主导作用,多渠道开展合作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与交流;完善相关政策,将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作为学院目标责任制考核、教师考核与晋升等的重要内容。

6.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完善保障和支撑体系

提高计划财务水平。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支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加大筹措力度,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发挥资金的杠杆和导向作用,提高使用效益,促进学校事业健康发展。

继续推进清水河校区建设工作。在统筹考虑校园建设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基建计划,不断缩小与办学条件标准的差距,分批启动和建设清水河校区3号科研实验楼、2号基础教学楼、4号科研实验楼、青年教师周转房、学生宿舍和学术交流中心等项目,优化沙河校区高等工程教育的办学条件,完善清水河校区和沙河校区的办学功能,逐步形成“功能明确、配套完善、运行有序”的双校区运行模式。

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与实验室管理水平。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与实验室管理体系,健全国有资产合理使用、动态调整的机制,出台教学、科研用房使用实施细则,推进公用房分配制度改革,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完善仪器设备采购、使用和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强化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和技术安全管理,力争各级各类实验室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开放率达到100%。

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强现代数字图书馆建设,建成文献信息资源多元丰富、配置合理,信息服务技术先进、读者服务体系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智能化的图书资源管理系统。加大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力度,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满足多校区办学的需要。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完善数字校园公共支撑平台,提升网络基础设施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为师生员工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推进档案业务规范化,通过档案规范化管理一级评估。

以精细化管理和增强服务意识为抓手,加强人员培训,完善考评制度,提升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部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和节约型校园建设。

7.积极探索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治理结构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进教授治学,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构建广泛参与的民主管理体制,落实校院两级教代会制度;完善民主监督机制,进一步实施校务公开制度,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适应学校发展的人事、科研、教学等各项管理制度和考评激励机制。

积极扩大社会合作。完善学校董事会和教育发展基金会的运行机制,促进学校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和合作,增强办学活力,提高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形成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

8.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坚持“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结合学校的发展历程,利用多种方式,开展系统的爱国荣校教育,使“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精神深入人心,内化为广大师生的固有气质和坚定信念。

优化学术环境和人才成长环境。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多样化的师生信息交流沟通渠道。加强对优秀教师、优秀学生、知名校友、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创新成果和科学精神的宣传,营造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氛围,形成刻苦求学、追求真理的风气。强化学术道德建设,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维护学术规范。

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社会实践等活动,提升成电讲坛、辩论赛、大学生艺术团、男子篮球队等的影响力,努力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丰富校史馆、科技馆内容,加强校史、院史宣传,增强师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新增一批既有人文意蕴又能体现学校特色的景观景点,形成与学校精神文化相一致的校园环境。

加强校友工作。完善校院两级校友工作管理体系,增进校友与母校的信息交流。关心校友事业,发挥校友作用,促进校友与母校共同发展。积极支持校友分会的工作,增强凝聚力,形成校友情系母校的文化氛围。

9.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加强党的队伍和组织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召开学校第八次党代会,科学谋划学校发展和党的建设工作。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和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高办学治校水平。增强学院领导班子谋划发展、攻坚克难的能力,健全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着力加强干部教育和培训工作,完善干部选拔、考核和监督机制,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优秀、思想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重点抓好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ua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