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大一思修考点全盘整理(老师画的重点)

更新时间:2023-11-18 12:4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大学生活的变化

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活动的变化 2. 大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

确立独立生活的意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3. 需要的学习理念

自主,全面,创新,终身 4. 优良的学风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5. 成才目标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6. 树立良好的形象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视野开阔,胸怀开阔; 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7.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8. 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所体现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观念为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了价值准则和道义基础

第一,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价值标准,是社会主义法律正义性和合法性的基础,为社会主

义法律的制定提供价值准则。

第二,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中的自由,平等,民主,公正,和谐,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念,

对于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三,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能够促进人们自觉守法,维护法律权威和严格实施法律,弥补法

律不健全留下的空白,弥补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方面的不足,与社会主义法律共同促进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

社会主义道德的实施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一, 社会主义法律是实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管理以及其他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手段。 第二, 法律的公布和实施,有力地传播和实施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第三, 当国家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核心内容吸收在法律中转化为法律原则和法律规范的

时候,实际是确认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流地位。

9.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人们在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和能力。 道德素质,人们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应,包含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

体现这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10.法律素质

人们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荣辱观。 12.二十四字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3.学习思修的重要意义

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有助于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有助于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14.学习思修的基本方法 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基本知识; 注重联系实际; 注重学以致用。 15.理想的含义

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16.理想的特征

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从性质上分,科学和非科学;从时序上分,长远和近期;从主体上分,个人和社会;从内容上分,社会政治和道德、职业、生活) 理想之所以可以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还有预见性。 17.信念的含义 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18.信念的特征

一定的思想或事物成为一个人的信念,需要有明确的认知和强烈的情感。 信念有不同的内涵,也有不同的层次。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与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 19.理想和信念的作用 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20.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21.大学生在现实中需要迎接的挑战 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我国改革发展新任务的挑战。 22.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2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坚持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4.个人理想

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25.社会理想

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指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26.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如何统一 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

社会理想又是个人理想的提炼和升华。 27.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立志当高远; 立志做大事; 立志须躬行。

28.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29.如何在实践中将理想转化为现实

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30.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爱自己的国家。

31.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内涵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同仇敌忾,抵御外侮。 31.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32.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爱国主义相互关系的问题上需要树立的观念 人有地域和信仰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 33.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爱国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34.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35.为什么改革创新处于时代精神的核心地位

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改革创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36.改革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 37.如何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 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38.爱国主义包括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方面 情感是基础; 思想是灵魂; 行为是体现;

39.如何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树立民族自尊和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就要相信依靠本民族的力量能够迎接挑战、战胜困难,使自己的祖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是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进步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强大精神动力。) 40.如何促进民族团结

要深化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认识; 要立足生活实际,坚持从自身做起;

要坚持原则、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地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 41.如何维护祖国统一

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 我们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 我们要坚决反对“台独”分裂阴谋。 42.国防的概念

为抵御外来的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

军事以及和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43、国防观念的概念

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国防建设的目的、内容、途径和重要性等问题的认识,主要包括国防忧患意识、国防目标意识、国防价值意识、国防法制意识、国防责任意识和国防献身意识等。 44.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

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是大学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 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45.国家安全的概念

一个国家不受外部和内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 46.传统国家安全概念

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即主权独立、领土安全、政治稳定等。 47.新的国家安全包括

政治安全、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 48.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和核心 49.没有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就不可能有国家安全 50.政治安全的概念

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势保持稳定,不受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和颠覆。 51.经济安全的概念

国家安全的基础,是指国民经济能够抵御国内外各种经济风险而保持平稳有序运行的态势,包括金融安全、贸易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 52.科技安全的概念

国家的科学技术系统能够有效地应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能力和状态。

53.文化安全的概念

一国人民能够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价值观念、文化制度,独立自主地控制和利用自己的文化资源。

54.生态安全的概念

国家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能够维系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5.社会公共安全的概念

国家预防、控制、处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和突发灾害事故,以维护社会治安,保障社会的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56.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神圣的义务。 57.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保守国家秘密;

为国家建设和国家安全提供便利条件或其他协助的义务;

在国家安全机关调查了解有关危害国家安全的情况下如实提供有关证据; 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不得非法特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 58.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59.人生观的概念

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60.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核心)、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61.人生目的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决定人生道路; 决定人生态度; 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62.人生态度的概念

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63.人生态度既是一定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是起主要作用的三种心理要素。 64.人生态度和人生观的关系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65.正确的人生态度

认真、务实、乐观、进取。 66.价值的一般本质

现实的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67.价值观的概念

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68.价值观内容的表现

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

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失误有无价值及价值的大小、光荣还是可耻的标准。 69.为什么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能对人生目的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时时为人民着想,助人为乐,造福人民,成为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人;

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 70.人生目的的错误看法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共同特点:

1) 他们都代表了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对人生目的地主张,反映的都是狭隘的剥削阶级的腐朽

观念,不可能具有劳动人民的宽广胸怀和远大志向,更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2) 他们没有把握个人和社会的正确关系,忽视或否认社会性是人的存在和活动的本质属性,

他们讨论人生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狭隘的一己之私利; 3) 他们对人的需要的理解是片面的,夸大了人生的某方面的需要,而无视人的全面性和人

生的整体需要;

71.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72.人生的自我价值的概念

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73.人生的社会价值

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74.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 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75.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76.如何对人生价值进行评价

坚持能力有大小和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坚持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相统一;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 77.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社会条件: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的客观条件出发; 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统一。 个人条件: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条件出发;

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立足于实践,坚守岗位作贡献; 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78.如何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79.身的概念

人体的生理组织以及身体的机能。 80.心的概念

人的心理或称精神活动,通常用知、情、意来概括。 81.大学生心理发展上表现出来的矛盾性

第一,抽象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但易带主观片面性; 第二, 情绪情感日益丰富但波动性较大; 第三, 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还不成熟;

第四,独立性、封闭性与依赖感、归属感同时存在。 82.如何调适心理、保持心理健康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合理调控情绪;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83.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本质上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 84.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 平等,诚信,宽容,互助。 85.竞争和合作 正确认识竞争; 正确认识合作;

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86.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把握个人在社会里的地位 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87.如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生态。 88.道德的起源

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其次,人类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到的产生的主观条件。

89.为什么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90.道德的功能的概念

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91.在道德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92.道德的认识功能的概念

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93.道德的调节功能 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94.道德其他方面的功能

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这些功能都是建立在认识和调节功能基础之上的。

95.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

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意义; 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96.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

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 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97.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98.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推崇“仁爱”,追求人际和谐; 讲究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99.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中,要反对两种错误观点:虚无论和复古论 10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根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 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要坚持公民承担社会责任与社会尊重个人合法利益相一致;

要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自主与监督、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

10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102.为什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103.为什么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104.道德要求的三个层次: 一,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二,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三,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105.共产主义道德

不仅是人类的道德理想,而且深深植根于中国革命的历史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表现为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06.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07.公民道德的概念

一个国家的公民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建设和道德要求 108.提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 体现了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

体现了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体系内容的丰富和拓展。

109.大学生应该在三个重要环节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

一是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产生认知和认同,全面掌握其内容和要求; 二是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作为行为标准,正确进行道德判断和作出道德选择;

三是积极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自己的思想感情得到陶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提高。

110.为什么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城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加需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首先,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其次,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最后,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111.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112.荣誉的概念

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肯定性心理体验 113.耻辱的概念

社会对个人不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贬斥与谴责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否定性心理体验 114.荣辱观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11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 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 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 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116.为什么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能够增强人们的道德荣誉感;

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能够使社会成员自觉内化社会主义道德要求;

对于立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大学生来说,应当自觉实践社会主义道德。 117.广义的法律 指法律的整体 118.狭义的法律

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120.法律的一般含义

法律是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律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121.奴隶制法律的特征

一,具有明显的原始习惯残留痕迹; 二,否认奴隶的法律人格; 三,刑罚方式极为残酷;

四,确认自由民之间的等级划分。 122.封建制法律的特征 一,肯定人身依附关系; 二,封建等级制度; 三,维护专制王权;

四,刑罚残酷、野蛮擅断。 123.资本主义法律

大陆法系:罗马法系、民法法系、法典法系。承袭古罗马法律的传统,仿照《法国民法典》

和《德国民法典》的样式建立。适用于欧洲的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和拉丁美洲亚洲许多国家

英美法系:英国法系、普通法系、判例法系。承袭英国中世纪的法律而发展起来的,适用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 124.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区别 法律渊源,成文法和判例法; 法律结构; 法官权限; 诉讼程序。

125.资本主义法律的三个原则

一,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二,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自由原则; 三,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26.社会主义法律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以公有制为基础,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历史使命的法律制度 127.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从法律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128.法律的规范作用

指引作用:主要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三种规范形式实现的 预测作用;

评价作用:法律的评价客体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行为。法律评价的标准低合法与不合法。 强制作用;

教育作用:教育作用主要主要有三种作用:一,通过人们对法律的了解与学习,发挥教育作用;二是,通过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是违法犯罪者和一般社会成员受到教育;三是,通过对先进人物、模范行为的嘉奖与鼓励,为人们树立法律上的楷模。 129.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

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策; 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130.社会主义法律的进行 法律制定: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法律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必须坚持合法性、合理性、信赖保护、效率等基本原则。

法律适用: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使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在我国,司法机关是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 法律遵守: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依法办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二是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 131.宪法的本质

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132.宪法的特征

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我国宪法的修改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而普通法律则只需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133.宪法是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确认和规范国家权力,规定国家权力的归属,规定国家权力的职责分工、权力行使的方式和程序;

二,确认国家制度,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的根本制度,规定国家的基本经济政治制度;

三,确认和规范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四,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所有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是无效的。 134.宪法的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人权保障原则; 法治原则; 民主集中原则。

135.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136.国体的概念

国家性质,是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13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138.政权组织形式

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实现国家权力的政治制度,是形成和表现国家意志的方式,或者说是表现国家权力的政治体制。

139.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 14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体现了国家集中统一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正确结合,体现了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的正确结合;

保证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更好地管理本民族的事物;

可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尽快地发展,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昌盛; 可以促进民族团结,保证国家统一,有利于加强边疆建设和巩固国防。

141.城市和乡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142.基本经济制度的概念

一国通过宪法和法律调整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核心的各种基本经济关系的规则、原则和政策的总和

14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两种基本形式)

144.全民所有制经济即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决定着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

145.公民的概念

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自然人 146.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监督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的权利

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他义务 14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大意义

从制度上、法律上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从制度上、法律上保障国家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从制度上、法律上解决了国家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 14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体现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体现结构内在同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

体现继承中国法制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体现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14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层次

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础; 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

行政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性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50.民法的概念

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遵循民事主体地位平等、意思自治、公平、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 151.行政法的概念

关于行政权的授予、行政权的行使以及对行政权的监督的法律规范 152.行政处罚法的基本原则

处罚法定、公正公开、过罚相当、处罚和教育相结合等 153.经济法的概念

调整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或调控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

154.社会法的概念

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155.刑法的基本原则

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行相适应等 156.主刑

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157.附加刑

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158.十类犯罪行为

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罪、渎职罪、军人违反职责罪 159.诉讼法律制度的概念

规范国家司法活动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 160.非诉讼法律制度的概念

规范仲裁机构或者人民调解组织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 161.仲裁的基本原则

自愿、仲裁独立、一裁终局等

16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思想观念体系

163.社会主法治理念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164.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促进正确法治观念的形成; 有利于理解法律的内在精神; 有利于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 165.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依法治国:是核心内容,基本要求(一,科学立法;二,严格执法;三,公正司法;四,全民守法)

执法为民:是本质要求,基本要求(一,以人为本;二,尊重和保障人权;三,文明执法) 公平正义:坚持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并重;坚持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 服务大局; 党的领导。

166.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需要掌握的关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关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关系; 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服务大局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167.法治思维方式的概念

人们依照法治的理念、原则和标准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 168.法治思维的特征

法律至上:普通适用性:法律在本国领土范围内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优先适用性:当同一项社会关系同时受到多类型社会规范的调整时,法律规范的

适用要优先于其他社会规范

不可违抗性:任何人都不允许违反法律,违反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权力制约:权利的制约原则: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职权由法定:国家机关的职权必须来自法律的明确的授予

有权必有责:国家机关在获得权力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职责和责任 用权受监督:国家权力的运行和行使必须接受各种形式的监督

违法受追究: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人权保障;

正当程序:具有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等基本特征

中立性:底线标准,程序的制度设计和运行应平等地对待双方当事人,不得偏向

或有利于任何一方当事人

参与性:核心要素,利害关系人有机会参与到程序中来,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

求和意见主张,实质性地影响程序是结果或结论

公开性:重要特征,程序运行的过程和结果应此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

时限性:内在要求,程序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而必须在合理的时间期限内终

169.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需要掌握的关系 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自由与平等的关系; 实体与程序的关系。

170.权利与权力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权力来源于权利; 二,权力服务于权利;

三,权力应当以权利为界限; 四,权力必须受到权利的制约。 171.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三个方面 一,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二,总量上的等值关系; 三,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172.实体与程序的关系的两个方面

一,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关系。程序法和实体法是法律体系两部分不可或缺的内容。 二,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关系。实体公正是法律公正两个不可偏废的方面。 173.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 学习法律知识; 掌握法律方法; 参与法律实践。

174.参与法律实践的方式 一,参与立法讨论; 二,进行法律监督; 三,旁听司法宣判; 四,参与法律问题讨论。 175.法律权威的概念

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律的不可违抗性 176.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性和内在说服力

外在强制力:法律权威的外在条件,主要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 内在说服力: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 177.如何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 推进依法执政; 提高立法质量; 严格规范公正执法; 提高司法公信力;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178.如何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树立法律信仰; 引导他人尊重法律;

敢于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tt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