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原理名词解释

更新时间:2024-04-01 23:00: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材料成型原理名词解释

第一章

2、金属的表面活性物质:使液态金属表面张力降低的溶质元素,称为该金属的表面活性物质。

3、金属的非表面活性物质:使液态金属表面张力增加的溶质元素,称为该金属的非表面活性物质。

4、充型能力: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是指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即液态金属充满铸型的能力,简称充型能力。

5、流动性: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称为“流动性”。

6.铸造:铸造是一种用液态金属生产制品的工艺方法。

7.铸件:将金属熔化,成为具有良好流动性的液态,在重力场或其它力(压力、离心力、电磁力等)作用下充满铸型,经凝固和冷却成为具有铸型型腔形状的制品,所铸出的金属制品称为铸件。

8.晶界流动:晶粒间出现相对流动,称为

晶界流动。

9.金属的熔点:金属由固态变成液态过程中,在完全熔化前温度维持不变,这时的温度称为金属的熔点。 10.熔化潜热:金属在熔点温度的固态变为同温度的液态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称为熔化潜热。

11.近程有序排列:这种仅在原子集团内的有序排列称为“近程有序排列”。 12.近程有序:原子集团由数量不等的原子组成,其大小为10-10m数量级,在此范围内原子排列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称为“近程有序”。

13.结构起伏:由于能量起伏,液体中大量不停“游动”着的局域有序原子团簇时聚时散、此起彼伏而存在“结构起伏” 14.能量起伏:原子集团间的空穴或裂纹内分布着排列无规则的游离原子。这样的结构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即原子集团、空穴或裂纹的大小、形态和分布及热运动的状态都处于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状态--液态中也存在着很大的能量起伏。

15.浓度起伏:由于同种元素及不同元素之间的原子间结合力存在差别,相互结合力较强的原子容易聚集在一起,而把别的原子排挤到别处,表现为游动原子团簇之间存在着成分差异;而且这种局域成分的不均匀性随原子热运动在不时发生着变化。这一现象称为“浓度起伏”。 16.相起伏:存在成分和结构不同的游动原子集团,在一些化学亲和力较强的元素的原子之间还可能形成不稳定的 (临时的)或稳定的化合物----相起伏。 17.表面现象:物体的表面是两种相的分界面,该表面层总是具有某些不同于内部的特有性质,由此产生出一些表面特有的现象——表面现象

18.表面张力:在表面上存在一个平行于表面且各向大小相等的张力,称之为表面张力。

19.完全润湿:?θ=0 °时,液体在固体表面铺展成薄膜,称为完全润湿。 20.折算厚度:折算厚度也叫当量厚度或模数,为铸件体积与表面积之比。

第三章

1、动态过冷度:固-液界面要继续向液相中移动,就必须在界面处有一定的过冷,称为动态过冷度。

2、有效分配系数:把稳定态生长阶段固相成分Cs*与原始合金成分C0的比值定义为有效分配系数。

3.形核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液体中形成的晶核数量。用N表示。

4.长大速度:晶核生长过程中,液/固界面在垂直界面方向上单位时间内迁移的距离。用G表示。

5.冷却曲线: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6.过冷:液态材料在理论结晶温度以下仍保持液态的现象。

7.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T=Tm-Tn

8.最小自由能原理:在等温、等压下,过程自动进行的方向是系统自由能降低的方向,这个过程一直进行到自由能具有最低值

为止。

9.结构起伏(相起伏):液态材料中出现的短程有序原子集团的时隐时现现象。

10.晶胚:尺寸较大、能长大为晶核的短程规则排列结构。 11.生核:介稳定的液态金属通过起伏作用在某些微小区域内形成介稳定存在的晶态小质点的过程。 12.均匀(自发)形核:在过冷的液态金属中,依靠液态金属本身的能量变化获得驱动力,由晶胚直接成核的过程。

13.非均匀(非自发)形核:在过冷液态金属中,晶胚依附在其他物质表面上成核的过程。

14.临界形核功:形成临界晶核时需额外对形核所做的功。 15.能量起伏:系统中微小区域的能量偏离平均能量水平而高低不一的现象。

16. 粗糙界面:界面固相一侧的点阵位置只有约50%被固相原子所占据,形成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界面结构。 17. 光滑界面:界面固相一侧的点阵位置几

乎全部为固相原子所占满,只留下少数空位或台阶,从而形成整体上平整光滑的界面结构。

18. 正温度梯度:液相中,距液-固界面越远,温度越高。

19.负温度梯度:液相中,距液-固界面越远,温度越低。

20. 扩散第一定律:溶质在扩散场中某处的扩散通量(也称之为扩散强度,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溶质质量)与溶质在该处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 21.平衡凝固是指液、固相溶质成分完全达到平衡状态图对应温度的平衡成分,即固、液相中成分均能及时充分扩散均匀。 22.扩散边界层:在紧靠界面前方存在一薄层流速作用不到的液体,称为扩散边界层。 23.热过冷:仅由熔体实际温度分布所决定的过冷状态称为热过冷。

24. 由溶质再分配导致界面前方熔体成分及其凝固温度发生变化而引起的过冷称为成分过冷。

第四章

1.孕育处理:孕育处理是浇注之前或浇注过程中向液态金属中添加少量活性物质促进液体金属内部生核或改变晶体成长过程的一种工艺方法.

2.激冷晶:表面细等轴晶称为“激冷晶”。 3.择优生长:这个互相竞争淘汰的晶体生长过程称为晶体的择优生长。

4.变质处理:变质处理主要通过改变晶体的生长方式,从而改变晶体的形貌和生长速度,达到细化晶粒的作用。

第十章

1、偏析:一般情况下,铸件凝固之后,从微观晶粒内部到宏观上各部分,化学成分都是不均匀的,这种现象称为偏析。

2、热烈:在应力与致脆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材料的原子结合遭到破坏,在形成新界面时产生的缝隙称为裂纹。

3、微观偏析:晶粒尺寸范围(包括晶界)

里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

4、宏观偏析:铸坯整个断面上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

5、晶内偏析:这种存在于晶粒内部的成分不均匀性,称为晶内偏析。

6、晶界偏析:在合金凝固过程中,溶质元素和非金属夹杂物富集于晶界,使晶界与晶内的化学成分出现差异,这种成分不均匀现象称为晶界偏析。

第十二章

1、 收缩:铸件在液态凝固态和固态冷却

过程中发生体积减小的现象称为收缩。

2、 体收缩:金属从液态到常温的体积该

变量称为体收缩。

3、 线收缩:金属在固态时的线尺寸改变

量,称为线收缩。

4、 液态收缩:充满铸型瞬间,液态金属

从浇注温度t浇冷却至液相线温度tL的体收缩为液态收缩。

5、 凝固收缩:金属从液相线冷却到固相

线所产生的体收缩,称为凝固收缩。 6、 固态收缩:金属在固相线以下发生的

体收缩称为固态收缩。

7、 缩孔:铸件在凝固过程中,由于合金

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往往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出现孔洞,称为缩孔。

8、 缩松:细小而分散的孔洞称为分散性

缩孔,简称为缩松。

9、 自补缩能力:片状石墨长大时所产生

的体积膨胀大部分作用在所接触的晶间液体上,迫使它们通过枝晶间的通道去充填奥氏体枝晶间因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所产生的小孔洞,从而大大降低了灰铸铁产生缩松的严重程度。这就是灰铸铁的所谓“自补缩能力”。

10、 补缩通道扩张角?:“等液相线”之

间的夹角称作“补缩通道扩张角?”。 11、 补缩困难区:在铸件中,液、固两

相区与铸件壁热中心相交线段为

“补缩困难区”。

12、 自由收缩:铸件在铸型中仅受到金

属表面与铸型表面之间的摩擦阻力的阻碍。

13、 受阻收缩:铸件收缩时,会受到外

界阻力的影响。

14、 等固相线:对于在恒温下结晶或结

晶温度范围很小的合金,可将凝固前沿视为固液相的分界线,也是一条等温线,称为等固相线。

15、 轴线缩松:断面厚度均匀的铸件,

如板状或棒状铸件,在凝固后期不易得到外部液态金属的补充,往往在轴线区域产生缩松,称为轴线缩松。

第十三章

1、 热裂纹:热裂纹是金属冷却到固

相线附近的高温区时所产生的开裂现象。

第十四章

1、 铸造应力:金属在凝固及冷却过程中,

体积变化受到外界或其本身的制约,变形受阻力,而产生的阻力。

2、 冷裂纹:外形呈连续直线状或圆滑曲线

状,常常穿过晶粒,断口有金属光泽或呈轻微的氧化色。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ti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