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简介
更新时间:2023-12-05 07:3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中国矿业大学简介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学校设有研究生院。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后改称焦作工学院。1950年,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在天津建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中国矿业学院。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采矿科系并入中国矿业学院。1953年,迁至北京,改称北京矿业学院,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文革”期间,迁至四川,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江苏省徐州市重新建校,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并再次被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高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1997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2000年,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
中国矿业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1988年5月,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1996年1月,江泽民、吴邦国同志视察我校。1999年建校90周年前夕,江泽民同志为我校题词:“开拓创新,严谨治学,把中国矿业大学办成一流的能源科技大学”;李鹏同志题词:“发展能源科教事业,培养跨世纪优秀人才”;李岚清同志专程到学校视察,对学校办学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2002年5月,国务委员、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陈至立同志视察学校。2005年元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切接见著名矿井瓦斯防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教师周世宁教授,并指出能源工业发展与安全生产离不开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希望中国矿业大学保持特色,办成精品。
中国矿业大学经过九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以矿业为特色,理工文管法经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目前,学校设有19个学院,62个本科专业;设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0个博士点,100个硕士点;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部级重点学科,13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中国矿业大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先后为国家培养了14万多名毕业生。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一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0项;国家级优秀教材奖10项,省部级优秀教材奖58项;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优秀课程45门、优秀课程群2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品牌专业10个、建设点5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建设点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建设点4个。近年来,我校本科生共有1500余人次获得省级以上科技竞赛奖励1000多项,大学生累计获得专利授权100余项。1999年以来,我校有12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目前,学校共有各类学生42700多人,其中研究生6000多人,普通本科生26400多人,留学生100多人。
中国矿业大学致力于科学研究,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先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064项,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319项,包括“863”项目18项、“973”项目3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9项等;先后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26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46项;申请专利779项,授权500项,出版各类著作497部,编写教材161部。近年来,学校积极实施国际化教育制度,全方位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同德
国杜伊斯堡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澳大利亚斯运伯恩科技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等近5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性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日益活跃。2008年,学校与德国Bochum工业大学、DMT、DBT等知名企业联合成立“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先生出任该中心名誉主任。
中国矿业大学拥有一支思想素质好、学术水平高、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30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500多人;在专任教师中,教授242人,副教授387人,博士生导师176人,硕士生导师548人;先后有6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获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2人获首届全国百名高校教学名师奖,2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3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8人获孙越崎能源大奖,11人被列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对象,10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2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51人被列为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99人次入选江苏省“333人才工程”,99人次和8个学术梯队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160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矿业大学拥有较为完备和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设施。图书馆藏书202万册;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7个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配套齐全的文化、体育、生活设施。校园占地面积4413亩(文昌校区1555亩,南湖校区2858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
“十一五”期间,学校改革与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过五年的努力,实现从研究教学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初步建成多科性、研究型的高水平大学,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节点,支撑和引领能源、矿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基地。
百年学府 人才摇篮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学校设有研究生院。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后改称焦作工学院。1950年,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在天津建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中国矿业学院。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采矿科系并入中国矿业学院。1953年,迁至北京,改称北京矿业学院,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文革”期间,迁至四川,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江苏省徐州市重新建校,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并再次被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高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1997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2000年,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
中国矿业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1988年5月,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1996年1月,江泽民、吴邦国同志视察我校。1999年建校90周年前夕,江泽民同志为我校题词:“开拓创新,严谨治学,把中国矿业大学办成一流的能源科技大学”;李鹏同志题词:“发展能源科教事业,培养跨世纪优秀人才”;李岚清同志专程到学校视察,对学校办学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2002年5月,国务委员、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陈至立同志视察学校。2005年元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切接见著名矿井瓦斯防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教师周世宁教授,并指出能源工业发展与安全生产离不开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希望中国矿业大学保持特色,办成精品。
中国矿业大学经过九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以矿业为特色,理工文管法经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目前,学校设有19个学院,60个本科专业;设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0个博士点,100个硕士点;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部级重点学科,9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中国矿业大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先后为国家培养了14万多名毕业生。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一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5项;国家级优秀教材奖9项,省部级优秀教材奖54项;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优秀课程45门、优秀课程群2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品牌专业10个、建设点2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建设点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1个;江苏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建设点5个。近年来,我校本科生共有1500余人次获得省级以上科技竞赛奖励1000多项,大学生累计获得专利授权110余项。1999年以来,我校有12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目前,学校共有各类学生44900多人,其中研究生4900多人,普通本科生26400多人,留学生100多人。
中国矿业大学致力于科学研究,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九五”以来,学校先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7189项,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638项,包括“863”项目45项、“973”项目43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85项等;先后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37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498项。申请专利661项,授权446项,出版各类著作875部,编写教材176部。近年来,学校积极实施国际化教育制度,全方位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同德国杜伊斯堡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澳大利亚斯运伯恩科技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等近5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性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日益活跃。2008年,学校与德国Bochum工业大学、DMT、DBT等知名企业联合成立“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先生出任该中心名誉主任。
中国矿业大学拥有一支思想素质好、学术水平高、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30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500多人;在专任教师中,教授250人,副教授385人,博士生导师188人,硕士生导师548人;先后有6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获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2人获首届全国百名高校教学名师奖,2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3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8人获孙越崎能源大奖,7人被列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对象,10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2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52人被列为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18人次入选江苏省“333人才工程”,99人次和7个学术梯队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262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矿业大学拥有较为完备和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设施。图书馆藏书202万册;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个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5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配套齐全的文化、体育、生活设施。校园占地面积4413亩(文昌校区1555亩,南湖校区2858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
“十一五”期间,学校改革与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过五年的努力,实现从研究教学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初步建成多科性、研究型的高水平大学,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节点,支撑和引领能源、矿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基地。
百年历程
目录
(一)焦作路矿学堂(1909—1915) .......................................................................................... 5 (二)福中矿务学校(1915—1919) .......................................................................................... 5 (三)福中矿务专门学校(1919—1921)................................................................................... 6 (四)福中矿务大学(1921—1931) .......................................................................................... 6 (五)私立焦作工学院(1931—1949)....................................................................................... 6 (六)国立焦作工学院(1949—1950)....................................................................................... 7 (七)中国矿业学院(1950—1953) .......................................................................................... 8 (八)北京矿业学院(1953—1970) .......................................................................................... 8 (九)四川矿业学院(1970—1978) .......................................................................................... 9 (十)中国矿业学院(1978—1988) .......................................................................................... 9 (十一)中国矿业大学(1988—至今)..................................................................................... 11 中国矿业大学历史沿革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矿业大学14次迁移线路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矿业大学发展概要及11次易名情况 ................................................................................... 13 私立焦作工学院时期的校徽与校歌 ............................................................................................. 14
(一)焦作路矿学堂(1909—1915)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的焦作路矿学堂。这是一所最初由英国福公司(Peking Syndicate Limited)投资创办,在我国建立最早的近代矿业高等学府。
英国福公司是一家在近代中国经营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经营项目最多的大型外资企业,它同中英公司一起被称为英国在华的两大公司,是“侵略中国的英美财阀”之一。
清朝末年,朝廷腐败无能,外国列强入侵,国运颓废,民生艰难。仁人志士奋起图强,探求救国之道。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定,引发了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强烈欲望, 1898年,英国福公司(Peking Syndicate Limited)获得了在华的路矿开采的特权。1898年6月21日在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庆亲王奕 的主持下在北京总理衙门签定了河南矿务章程。这是兴办焦作路矿学堂的最初的法律依据。
河南矿务章程第十三条规定:“福公司于各矿开办之始,即于矿山就近开设矿务、铁路学堂,由地方官绅选取青年颖悟学生二三十名,延聘洋师教授,以备路矿因材选用。此项经费由福公司筹备。” 焦作路矿学堂主要培养采矿、冶金和铁路方面的专门人才。
焦作路矿学堂创办于焦作哲美森厂附近,校长田程。焦作路矿学堂的校舍建筑皆西式,草木繁茂,名花率有,清静幽雅,可谓就学之善地。
1909年3月1日,焦作路矿学堂举行了开学典礼,首批招收学生20人,聘请了英人李恒礼等4人和华人陈筱波等为教习。
1913年12月,路矿学堂首届学生毕业后,福公司单方面撕毁合同,停办了焦作路矿学堂。
(二)福中矿务学校(1915—1919)
1915年福公司和中原公司合组为福中总公司,恢复了停办两年的路矿学堂,校址设在开封改名为河南
福中矿务学校。这是国内当时惟一的中外合资的私立工科高等学校和矿业高等学校。 1915年6月日,福中矿务学校于开封举行了开学典礼。 福中矿务学校的办学宗旨:“养成采矿冶金专门人才”。
校长许源要求学生:“抱定力”,献身实业以挽回权利收自强之效;“服勤劳”,注重体育以备他日降大任于肩头;“爱名誉”,勉益加勉做到立品与修业并重。充分体现了学校创办者对学生期望之殷切。 管理体系和规范:
学校设理事长1人,以福中总公司督办担任;副理事长3人,分别以福中总公司副督办、河南巡按使特派专员和福公司总董担任;理事若干人,中原公司总理为理事主席。校长和学监由外交部河南交涉署委任。
课程设置:
三年预科设置课程计有国文、英文、算术、代数、几何、三角、物理、化学、地质、矿物、图画、音乐、体操等13门,每周为36学时。当时学校还实行三学期制,即把每学年分为三个学期。 对学生操行及学业评价与奖惩制度:
依照操行成绩和学业成绩给与考核。操行成绩分为甲、乙、丙、丁四等。每学年操行成绩,列丙等以上者为及格;列甲等者由校长发给奖状并在学年考试各科成绩中酌加分数;列丁等者由校长视情节轻重给予惩戒并在学年考试各科成绩中酌减分数。
(三)福中矿务专门学校(1919—1921)
根据《壬子癸丑学制》和《福中矿务学校管理规则》,学校于1919年2月举办专门本科后改名为福中矿务专门学校,自此,学校进入正科的创始时期,成为一所既有预科又有本科的专门学校。 1920年4月,学校从开封迁回焦作路矿学堂原址,于5月10日正式开学。
五四运动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揭开了中国近代历史上反帝、分封建的新篇章。 福中矿务专门学校的广大学生,积极投身其中,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把五四的火种播向中原大地,学生喊出了:“挽回权利”、“实业救国”的口号。
(四)福中矿务大学(1921—1931)
福中矿务专门学校于1921年夏增设大学本科,把学校改名为福中矿务大学。校长李鹤在福中矿务专门学校原有规章基础上,主持制定了《福中矿务大学规程》。
凌涛、卢其骏、石心圃、朱瑞、李怀允等英美留学归国的教授来校任教,学校制定了严格科学的学制及课程体系,严格学生管理制度,实施学分制,注重学习成绩的记录。
1925年福中矿务大学校长张仲鲁开始制定表册,呈北京教育部备案,请求对福中矿务大学准予立案。1927年李善堂再次将表册呈北京教育部备案,获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取得合法地位。 1926年7月福中矿务大学首批12名同学毕业,成为我国早期煤炭建设的中坚力量。
1925年5月30日,上海爆发了“五卅”运动,数以千计的学生涌上街头举行抗议示威。在全国形成了一场大规模的反帝运动。福中矿大的进步师生成立了焦作平民学校。深入煤矿工人、铁路工人和青年学生中讲授革命道理,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1925年6月4日,矿大100余名学生怒不可遏,举行全体大会,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6月5日,矿大学生组织的演讲团到各煤矿,散发传单,声讨英、日在上海的暴行。
吴会治、周福元等人在斗争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学校历史上最早的一批中共党员。
(五)私立焦作工学院(1931—1949)
1931年4月,河南省政府将学校改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这是学校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成为国内惟一的私立工学院。1933年8月教育部批准私立焦作工学院正式立案。抗日战争前,学院进入鼎盛时期。
学院办学宗旨:“教授工程学术养成建设人才而应社会之需要”;学院办学使命:“教育英才,备物质建设之先锋;从事研究,求吾国学术之独立”。
学校制定了《私立焦作工学院董事会章程》和《私立焦作工学院组织大纲》,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使管理工作走上了正轨。
学院的教育体系是以美国的高校、特别是科罗拉多矿务大学、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为蓝本的,办学颇有章法,基础颇称稳固。全院师生以“同舟共济之精神,朴实耐劳之习惯”努力奋斗,使学校能够获得不断的发展。
焦作工学院的学科课程由采矿冶金和土木工程两科,改为采矿系、冶金系、路工系和水利系4系,本科学制4年。
校董会为学校最高机关,校董会由地方长官、中福公司有关人员、前任校院长、学院知名教授及热心赞助学校的人士组成并设立名誉校董。
我国著名的煤矿和石油专家孙越崎、著名的地质学家翁文灏等也曾多次到校讲学。焦作工学院在国内名声日振。
1934年,学院第23级毕业同学编辑《焦作工学院同学录》,名誉校董蔡元培亲笔题词“好学力行”。 1936年,焦作工学院参加了在天津举办全国矿业地质联合展览会,参展的矿业地质模型和展品,引人注目,受到了广泛好评,揭开了学校参加全国性活动的开端。
焦作工学院组织了篮球队、排球队、足球队和网球队,各项颇具特色。
自1935年起,两系8班完组建完成,在校学生为158人,来自17个省区。教学条件、图书资料、实验设备日臻完善,渐为国内私立的最著名工程学院。
先后创办了《焦作工学生》、《焦作工学院院刊》、《焦作工学院周刊》等。
1931年以后焦作工学院的学生“尽匹夫应负之责任”,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成立焦作工学院学生抗日救国会。
1932年9月,共青团河南省委在焦作矿区恢复和发展团的组织,建立焦作工学院第一个共青团支部,由木土系学生陈荻罗担任团支部书记。
1935爆发了“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12月24日上午10时,焦作工学院144名学生高举“焦作工学院南下请愿团”的门旗,登上赴南京请愿的列车,历经艰辛,显示了焦工学生高度的爱国热情,唤起了沿线广大民众的救国觉悟,成为当时日益高涨的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组成部分,为该院的爱国进步学生运动写下了闪光的一页。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焦作工学院内迁西北大后方,历尽千辛万苦,足迹遍及西安、甘肃天水、陕南城固、河南洛阳、郑州、苏州,顽强的生存下来。
40年的艰苦办学,学校形成了爱国进步、朴实耐劳、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1934年,张清涟在为《焦作工学院同学录》作序时曾这样写道:“出与世处,善推敬事爱人之心;退而自修,常有精益求精之志;货恶弃地,力必己出;尽匹夫应负之责任,服民生在勤之义务;??于科学有新发明,于社会有真贡献;为国家争人格,为母校增光荣。”这正是焦作工学院师生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是学校赖以在艰难困苦中生存和发展的最宝贵财富。
(六)国立焦作工学院(1949—1950)
1949年4月底,苏州解放。华东人民政府接收了焦作工学院。1949年6月1日在苏州举行建校40周年庆祝活动。9月6日焦作工学院全体师生告别苏州返回焦作故地,学校由私立工学院改为新生共和国的国立高等学校,经费统由教育部拨给。
国立焦作工学院有教师16人,职员9人,工友11人;有采矿、冶金2个系4个年级8个班次,学生205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1月焦作工学院划归燃料工业部领导。至此,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正式接管了焦作工学院。
(七)中国矿业学院(1950—1953)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决定扩大矿业高等院校的规模,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筹建中国矿业学院,并将学校由焦作迁到天津。
天津市第十区泰安道5号的开滦大楼为中国矿业学院筹备处。这是中国矿业学院在天津的历史开端。中国矿业学院的出现,成为天津教育界的一件大事。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中国矿业学院是一所新型的大学,引起了当时天津各界的普遍关注。
1950年新生在天津进校后,学校进入了一个短暂的焦作—天津两地办学的过渡期。 1950年11月25日,燃料工业部吴子牧出任中国矿业学院副院长。
1951年2月20日,学院在天津新址举行了庆祝中国矿业学院津焦合校大会,全院师生员工满怀喜悦的心情欢庆两地的胜利会合。
1951年4月26日,中国矿业学院在天津大光明电影院隆重举行开学典礼和成立大会,它标志着焦作工学院历史的结束和新中国第一所矿业学院历史的开端。
1952年经燃料工业部批复,以5月1日为中国矿业学院校庆日。
1952年全国高等教育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三所高校的采矿系并入中国矿业学院。
1952年7月1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中国矿业学院在北京海淀区东王庄以南的十四区西柳树村用地99.5亩作为建校基地。1952年7月25日,矿院北京建校工程破土动工。
(八)北京矿业学院(1953—1970)
1953年9月11日中国人民政府政务院核准中国矿业学院改为北京矿业学院,在首都北京掀开自己发展历史上崭新的一页。
1960年北京矿业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
1953年10月24日,北京矿业学院举行了京津合校之后的第一次开学迎新大会。
1954年 11月1日,中共北京市高等学校委员会批复同意学院建立院党委会。1954年12月4日至11日,学院隆重举行了首届党员代表大会。
1954年10月23日至24日,北京矿院召开了首届青年团代表大会。 1953年11月召开了第五届学生代表大会,这是合校之后的第一届学代会。 1954年5月,北京矿院举行三周年校庆纪念大会。
《一九五三学年度教学工作计划》。这是北京矿院的第一个全面而详尽的教学工作计划。
《北京矿业学院教学与科学研究十二年规划》。规划共分培养干部指标、提高教学质量、师资培养提高等三个部分,提出了12年的奋斗目标。
1954年已经由原来的5个专业逐步增至8个(P93),1958年专业发展到11个(P113),1960年全院专业发展到16个,是“文革”前专业设置最多的一年,1962年专业总数调整为13个(P126),一直保持到“文化大革命”期间。
1959年11月,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将一枚象征中越两国人民友谊的金质纪念章赠给吴子牧院长,以感谢学院对越南留学生的培养。
从1953年上半年起,中国矿业学院开始培养研究生,规定修业年限为3年。1955年底学校第一批采煤研究生毕业,16名毕业生毕业设计答辩全部为优秀。
1955年8月成立了夜校部,当年录取学生90人。1956年5月举办函授大专,成立函授部,在函授生所在地设立函授站,收新生130人。
1955年7月,采四、电四、机四、建四等班级的249名毕业学生举行了第一次毕业设计答辩。 1954年11月公布了《北京矿业学院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 1954年10月通过了《北京矿业学院优秀学生奖励暂行办法》。
1956年5月举行了学生科学技术协会成立大会,大会通过了《北京矿业学院学生科学技术协会章程》。 1967年8月8日在北京体育馆召开“煤炭系统下矿‘抓革命、促生产’誓师大会”,矿院3000余名师生下到各大矿区。
1955年6月学生第一届文艺演出。1958年全校师生参加生产劳动。师生参加政治学习。
北京矿业学院辉煌的体育成就在北京高校中享有盛名,也成为学院嗣后的光荣传统。1954年4月,北京矿院举行了第四届春季运动会,这是京津合校后举行的第一次运动会。
1958年9月9日学院党委副书记魏明接受了由贺龙副总理代表国家体委授予北京矿院“全国体育运动红旗”的锦旗。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曾到学院拍摄题为《准备参加比赛》的纪录影片。大学生军事训练从1958年开始。1958年9月9日,学校共培养出刘书谦、董耀禄、崔云海、朱昌发、辛承梁、林家琪等6名体育健将。
1961年4月30日,北京矿业学院隆重举行了建校10周年庆祝大会。教育部部长杨秀峰给大会发来贺信。
1961年6月,北京矿业学院第四届党代会举行,标志着北京煤炭学院与北京矿业学院两院正式合并的开始。
院刊《北京矿院》于1953年10月21日创刊,每期4版,为双周刊,第一任总编为提前毕业的杨芝秀。学院领导吴子牧副院长兼任院刊委员会主任委员。
正当北京矿业学院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的飓风骤然而至。学院自1966年起即停止了招生。这一时期,学院经常组织师生到厂矿、农村搞“教育革命实践”,青年学生满怀政治热情,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
(九)四川矿业学院(1970—1978)
1970年在极左思想的指导下,学院搬出北京,在办学条件极其困难的四川合川县华蓥山重建新校,改名为四川矿业学院,原北京矿院作为留守处使用。
“文革”十年,教育战线受到严重摧残,学院也成为了教育战线“重灾区”的“重灾户”。四川办学十余年,学院困难重重,问题成堆,几乎到了崩溃和拆散的边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一系列的拨乱反正,学院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全面恢复,步入正轨广大教职工精神振奋,经历磨难的矿业学院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1971年首次在三汇坝招收短训班学员260人,1972年四川矿业学院招收的第一批工农兵学员480人入学。1978年春,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学生(77级)550名新生入学。1978年夏,又有670名78级学生入学,在校学生规模达到1700人。
1978年2月17日,四川矿业学院再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 1978年6月23日,煤炭工业部同意四川矿业学院恢复“中国矿业学院”的校名。
1978年3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在这次大会上,矿业学院有10项科研成果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8年,学校恢复了中断12年的教师职称评定工作。
1981年学校承担编写的基本教材40部,选修课教材8部,参考书和习题集6部,共计54部。承担全国工科统编教材2部,煤炭部有关司局教材3部。
1981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中国矿业学院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首批博士生导师有高文泰、韩德馨、杨善元、余力、朱建铭、姚承三、魏任之、陈至达、袁文伯。 1978年底,北京研究生部成立,学院招收了文革后首批研究生。
1978年,停刊18年的《北京矿业学院学报》复刊并改为《中国矿业学院学报》。出版了《矿业译丛》、《综合矿压文集》等4种学术期刊和科技情报资料。1980年4月,停刊14年的《中国矿业学院》院刊复刊。
(十)中国矿业学院(1978—1988)
1978年根据邓小平副主席和方毅副总理的批示,四川矿业学院搬迁到徐州,并恢复“中国矿业学院”的校名。
1982年初,中国矿业学院结束了在三汇坝办学的历史,搬迁到徐州,实现了集中办学。
1982年8月3日,中央批准魏同任学院党委书记、彭世济任院长;1984年邢凯任学院党委书记,郭育光任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为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健全党内民主学院党委建立健全了若干制度。1984年7月1日,院第八次党代会召开.1985年12月23日,学院隆重召开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1985年国家教委批准学院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始培养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1987年学院创办了业余党校,9月业余党校正式开班,首届学员158人。
1987年5月,学校首次提出了八字校风:勤奋、求实、创新、献身。
学校先后制定了《中国矿业大学教师工作规范》、《关于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几点意见》等一系列文件。采取在职硕士学位进修、在职研究生助教进修班出国进修等措施,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重新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力量相当雄厚的教师队伍和专业技术队伍。
根据“打好基础,拓宽专业面,注重能力培养,增强适应性”的精神,学校重新修订了教学计划。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试行学分制、中期淘汰制,试行修读双学位和第二学位制度,实行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制度。
1988年煤炭部煤炭高等教育评估专家组进驻学校,对中国矿业学院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估。
《中国煤田地质学》获全国优秀教材特等奖;《采煤学》、《矿山压力及其控制》获全国优秀教材奖。学校电教中心摄制的《矿井安全技术》和《水力采煤》分别荣获全国高等教育优秀电教教材二、三等奖。岑传鸿教授的《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首创顶板灾害防治课》获全国高校教学成果优秀奖。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成立。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后的首届29名研究生在北京入学。 1984年学校举行首届工学博士学位证书授予大会。王汝琳成为建国后国内自己培养的煤炭系统第一位工学博士。
1987—1988年制定了《中国矿业学院科学技术研究机构的若干规定》、《实行科研编制浮动配备制的若干规定》。1987年10月,学校设立了校科学基金,主要资助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部分开发研究课题,重点支持储备课题和新兴交叉学科的研究。1987年11月7日,学校力学专家陈至达教授被聘为国家教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987年12月16日, “瓦斯大王”周世宁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奖;
1988年9月,安里千博士获霍英东教育基金科研基金奖,这是学校和全国煤炭系统首次获霍英东教育基金。在第四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荣际凯、陈益蔚、侯尚武研制的“开槽式钻头”获金牌奖,这是学校及煤炭系统参加历届全国发明展览会所获的第一块金牌。在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实用技术展交会上,学校有5项技术获金牌奖,7项技术获银牌奖。地质系何锡麟副教授和朱梅丽讲师,建立了腕足动物的一个新超科——二迭贝超科。这是仅由中国人建立的腕足动物2个超科之一。
1983年《煤炭高等教育》创刊;1984年《矿山压力》创刊;1987年《煤炭函授》出版。1985年3月7日,文化部批准成立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86年,陈至达、钱鸣高、韩德馨被聘任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986年4月12日,经国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协调委员会批准,地质勘探学科的“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成为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单位。1988年,中国矿业学院的煤田地质与勘探、采矿工程(联合矿山测量)、矿山建设工程(联合矿山工程力学)三个学科点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学校的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学校共邀请和接受来校讲学的外国专家、学者161人次;聘请来校任教的外籍教师29人次;派遣出国留学人员60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近200人;出国讲学5人。学校先后和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罗拉分校、波兰克拉科夫矿冶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几十所院校、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1985年9月18日,由学校承办的首届国际采矿科学技术讨论会在徐州校本部召开。1988年5月3日至6日,全国矿业学科发展动态研讨会在学校召开。1990年5月14至18日,第十四届世界采矿大会在学
校北京校区举行。
1988年11月,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张海迪来校在科学馆作报告、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彭清一来学院作了《理想、事业、艺术与人生》的报告。他们对人生、理想的执著追求,深深打动了大学生们的心。学院创作的《中国矿院之歌》选送参加全省大学生歌咏比赛,被评为优秀节目,并获得歌曲创作奖和演出奖。1984年5月江苏省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我校获得男子团体、女子团体、男女团体3项冠军。1986年,学校确定为全国首批52所学生军训试点院校之一,也是全国40所到部队进行训练的试点院校之一。1988年8月,学院的“百矿调查”活动,受到江苏省委、团省委的表彰,学校因此被授予先进集体称号。
(十一)中国矿业大学(1988—至今)
1988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邓小平同志为中国矿业大学题写校名。 学校办学格局的变更与发展:
1997年经原国家教委、北京市批准,成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1998年3月,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并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学校形成“一校、两地、三校园”的新的办学格局。 2000年学校由煤炭部管理划转教育部直属,实现了学校管理体制的历史性重大转变。 2003年开始南湖新校区的建设,2006年学校办学主体迁移至南湖校区。
2004年5月教育部批准我校正式建立研究生院,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得到了跨越性的发展
1999年5月21日,中国矿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国家首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中国矿大正式成立。
1999年5月,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成立。
2005年11月21日,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正式挂牌。 “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
“211工程”是中国政府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中国矿业大学是首批启动“211工程”项目的22所院校之一,为学校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赢得了先机,争取了主动,为建设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1995年9月“九五”“211工程”启动建设;1997年7月,原国家计委批准“九五”“211工程”立项启动建设;2002年4月,教育部对“九五”期间建设项目验收,评价为“优秀”;2002年10月,《“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通过专家论证;2004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学校“十五”“211工程”启动建设;2006年7月,教育部专家对我校“十五”期间建设项目进行验收。 2006年底,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试点建设行列。 教学研究:
1997年11月学校开展了大规模的教育思想的学习和讨论活动。至2006年学校先后组织召开了十几次教学改革研讨会,凝练中国矿业大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1998年4月10日,学校召开1997—1998学年度教学工作会议,提出:“全校动员,迎接国家教委本科教学优秀评价,使我校教学工作全面达到优秀水平。”
2006年4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矿井安全技术》和《水力采煤》电教教材分别荣获首届全国高等教育优秀电教教材二、三等奖。徐永圻教授的《采煤课程的改革与配套建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1996年,学校制定了《中国矿业大学本—硕—博连读生培养试行办法》。1997年,32名优秀学生成为首批“本—硕—博”试读生。
学校于1991年元月成立了创造学研究会、创造教育教学研究室,编出了第一本创造教育教材《创造学基础》。1995年,开办了创新教育试点班,1997年招收了创造学方向的研究生。 师资队伍:
1995年学校隆重举行教师节庆祝大会,祝贺陈清如、钱鸣高、韩德馨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2年5月4日,谢和平教授作为全国20名青年科学家代表之一,受到江泽民、乔石、李瑞环等中
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到1996年1月,经学校评定委员会评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批准,18位教授拥有了博士生指导教师任职资格,这是学校首批自评博导。1989年起,学校对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1990年9月,学校举办了首届青年教师优秀教案展览。1991年3月,学校举行了首届青年教师“讲好一堂课”比赛。 科研研究:
1994年余力教授主持的煤炭地下气化进行半工业性试验。江泽民主席、邹家华副总理对地下气化试验项目做了批示。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给予了高度评价。
1996年1月19日上午,江泽民、吴邦国、曾庆红等到中国矿大北京研究生部视察了学校水煤浆科研项目,对学校参与研制的水煤浆制备与燃烧技术给予了高度评价。
1996年6月, “863”项目——机器人自动化钻井技术工业试验获得成功。这是我国研制成功的首台采掘机器人,标志着我国煤矿机器人的研究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1994年6月,陈清如教授研制的干法选煤技术在世界上率先进入工业应用,第一座干法选煤厂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建成投产。
谢和平教授等共同完成的“岩石损伤断裂的分形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崔广心教授等共同完成的“特殊地层条件下井壁破裂机理与防治技术的研究”获得煤炭部第十三次科技进步奖中惟一的特等奖。
国家新技术重点推广项目——“长效防腐技术”已在40多个单位得到应用,年产值达千万元。 改革与发展:
实施校内管理体制改革
1992年9月,以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启动了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学校在1994年又推动了第二轮校内管理体制改革。1995年初,《中国矿业大学关于实施校、院、系三级管理的意见》正式出台。1995年4月26日,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率先挂牌成立,标志着校、院、系三级管理改革开始正式实施。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相继成立。9月,3个学院按照新的机制运行。目前共有19个学院。 实施“四条线”财务管理改革
1997年1月10日,煤炭部下发了《煤炭院校“四条线”财务管理办法》。学校于1998年1月1日开始实行“四条线”财务管理。
1992年学校成立了“校办企业管理办公室”。 1992年3月,学校科技开发总公司宣告成立。 建立产学合作的新模式——董事会
1989年10月,中国矿业大学校董会成立,由党政机关领导、知名专家学者、杰出校友和海内外著名企、实业家担任校董会成员,成为学校与外界联系的桥梁、纽带,为学校建设、发展提供咨询和建议,还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和促进学校事业的发展。
1992年以后,校董事会相继成立了会计学、机械工程、选矿工程、电气工程、体育、文秘、金融等7个专业指导委员会,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同时也为董事单位业务人员提高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提供了条件。 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经过多年建设,学校成功申报了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完整体系。
1997年7月,学校被评为江苏省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1993年6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研讨会在中国矿大召开。
1995年,学校拨出150万元,建立了“德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基金”。2005年又设立了《中国矿业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大力推动管理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 1996年4月23日,学校召开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1994年年初,学校举办了中层干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习研讨班,165名中层干部参加了学习
1997年10月,社科系主任陈勇教授获得全国普通高校百名“两课”优秀教师称号。 校园文化:
中国矿业大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始终把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精神的传承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创造”。
通过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师资保障、基地保障、制度保障,通过“三大计划”暨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大学生创新行动计划等,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成为我校大学生锤炼品格、提升素质、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
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科技日报》、《中国矿业报》、《新华日报》、团中央网站、搜狐网站等30多家媒体,均对我校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报道。
文化艺术系列讲座、综合文艺汇演、美术书法摄影展评、影视精品欣赏、校园诗歌散文大赛、戏剧小品大赛、十佳歌手大赛等,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氛围
积极倡导高雅艺术进校园,学校先后邀请上海京剧院、俄罗斯莫斯科芭蕾舞团、哈萨克斯坦交响乐团、摩尔多瓦歌舞团、南京大学交响乐团等来校演出以及钢琴大师刘诗昆独奏音乐会等,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
中国矿业大学早在1994年设置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大学生健康教育中心。学校形成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心理支持和学校、院系、宿舍联动的三级心理防护网络,共同引导大学生的健康成长。2005年3月2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节目中以“中国矿业大学:提高心理素质,塑造健全人格”为题,报道了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全国引起了较大反响;
学校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进行校园网建设,覆盖教学区和学生宿舍区的21000多个信息点接入端口。学校建立了《矿大视点》、《力行网》、《学生在线》和《千韧网》等宣传思想工作网站。
1997年7月1日, 3000多人在数十米的长幅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以表达庆祝香港回归的喜悦心情。 1998年夏季,长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学校开展赈灾募捐活动,捐款现金总额28.7万元,捐献衣物近2万件,图书1300余册。
1999年,中国矿业大学举行了隆重的建校90周年庆典活动。
在南湖校区建设的过程中,教育部、江苏省、徐州市的各级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有关领导多次听取我校领导的汇报,教育部张保庆副部长进行了实地查看,并作出了重要指示;徐州市委、市政府将南湖校区列为徐州市重点建设工程。
南湖校区占地2858亩,规划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按照超前性、开放性、全局性、特色性的指导原则,南湖校区将建设成为一个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齐全、建筑新颖,校园信息化,景观园林化,环境生态化,符合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和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一流大学校园。
中国矿业大学发展概要及11次易名情况
一、1909——1915年,焦作路矿学堂
1909年3月1日,河南焦作,开学典礼。 二、1915——1919年,福中矿务学校
1915年6月1日,河南开封,开学典礼。 三、1919——1921年,福中矿务专门学校
1919年2月,改名为福中矿务专门学校;1920年4月,由开封迁回焦作。 四、1921——1931年,福中矿务大学 1921年夏,改名为福中矿务大学。(本部在焦作) 五、1931——1938年,私立焦作工学院
1931年,改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1937年10月,举校迁至陕西西安;1938年3月,由陕西西安迁至甘肃天水。
六、1938——1946年,西北工学院
1938年7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将焦作工学院与国立北洋工学院、国立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合并改组,成立西北工学院。1938年11月,焦作工学院从甘肃天水迁至陕南城固古路坝。(至此,本院教育暂告停止。) 七、1946——1949年,私立焦作工学院
1946年夏,河南洛阳关林,焦作工学院复校;1947年,9月,迁至河南郑州;1948年8月,迁至江苏苏州。
1949年4月,苏州解放。随即,华东人民政府接收了焦作工学院。6月1日,焦作工学院在苏州举行了建校40周年庆祝活动。 八、1949——1950年,焦作工学院
1949年8月,华北人民政府接收了焦作工学院;9月,学校返迁焦作(成为国立高等学校)。
1950年1月,燃料工业部正式接管了焦作工学院。 1950年3月,华北煤矿专科学校并入焦作工学院。 九、1950——1953年,中国矿业学院 1950年,天津,筹建中国矿业学院。
1951年4月26日,焦作工学院结束,中国矿业学院成立。
1952年,清华大学采矿系,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采矿系,唐山铁道学院采矿系并入中国矿业学院。
十、1953——1970年,北京矿业学院
1952年春,中国矿业学院筹备在北京建校。10月,进入了天津、北京两地办学的过渡时期。
1953年9月,改名为北京矿业学院。
1961年,北京煤炭学院并入北京矿业学院。 十一、1970——1978年,四川矿业学院
1970年5月,学校迁至四川三汇坝;学校改名为四川矿业学院。 十二、1978——1988年,中国矿业学院
1978年6月23日,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并开始在江苏徐州筹备建校工作。 1978年11月,成立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1982年12月,学校从四川至江苏徐州的搬迁工作全部结束。 1984年12月22日,学院在徐州建校一期工程竣工。 十三、1988年,中国矿业大学 1988年4月2日,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5月11日,邓小平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1997年,设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1998年9月,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并入北京校区。
2002年,北京校区东校园(原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一部分)并入北京广播学院。
私立焦作工学院时期的校徽与校歌
1934年秋,焦作工学院制定了校旗和校徽。校旗以红色为底,中间为铁锤矿斧和铁道图案;校徽为圆形,外圆为蓝底白字,上书“私立焦作工学院”七字,底部正中有一白色五角星,内圆以红色为底,中间为铁锤矿斧和铁道图案。校旗和校徽均象征焦作工学院是一所为煤矿和铁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高等学府。学校还同时制定了校歌,由教育家李敏修作词,张洪岛谱曲。歌词写道: 太行之阳河水东,
莘莘学子救国重劳工。
源深流自远, 物阜民用丰。 山葱葱, 水溶溶, 努力,努力! 行健天同功。
校歌歌词朴实简练,曲词庄重典雅,充分反映了焦作工学院的莘莘学子自强不息、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和“救国重劳工”的爱国、进步的优良传统。
正在阅读:
中国矿业大学简介12-05
基于Android系统的计步器软件的设计与制作 - 图文05-06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排名02-06
精选晚霞的作文400字三篇03-27
C语言综合设计报告05-21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证书封皮采购招标03-21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考研课程模拟试题06-18
群的直积11-27
金星毒舌语录02-07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中国矿业大学
- 简介
- LabVIEW调用库函数节点技术
- 在2018年度基层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议上的主持讲话
-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心得体会
- 贪心算法实验报告
- 40套试卷合集宁夏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英语高一上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 - 图文
- XX镇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控辍保学工作的情况汇报
- 2018新收入准则对房地产企业预缴所得税的影响
- xxx科技公司养蜂蜂具项目立项申请书(总投资20050万元)
- 第34讲: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一)(2015年新版)
-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评价初探-文档资料
- 浅谈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改革-教育文档
- 配套K12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细胞的分子组成 随堂真题演练4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 核酸 细胞
- 文件管理习题及答案
- JAVA实验4
- 2020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层级快练:人文地理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作业22含解析
- 2018年民政事业单位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范文
- 15、航行计划与航海日志
- 课题结题汇报材料
- 曝气沉砂池的计算实例
- xx银行守规矩防风险建设合规银行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