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综述样例

更新时间:2024-03-09 12: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程综述样例

课程综述样例

《公共行政学》课程综述

前 言

公共行政学,在我国也称为行政管理学或是行政学,是一门研究公共行政组织及其对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科学。公共行政学这门课程是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文化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学习公共行政学能够让我们提高国家各级行机构的效率和能量,使国家的行政活动走向科学、规范、民主与法

一.公共行政学的主要内容

公共行政学第一章讲述了公共行政的含义。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具有公共性.政治性.法制性.民主性.公平性.和高效性的特点。第二章主要介绍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公共行政的各种内外部因素的总和。它具有复杂性、约束性、多样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行政环境与公共行政的关系是辨证的关系,公共行政必须适应行政环境,行政环境制约、决定公共行政;公共行政对行政环境有改造作用。虽然一般行政环境即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环境对公共行政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具体环境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组织环境组织文化对公共组织形成团体凝聚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三章介绍政府职能的含义.特点和类型。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政府职能有普遍性.强制性.系统性.不可代替性和服务性等特点。论述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失效,以及政府干预的限度。划分了政府职能的类型,论述了政府的基本职能内容。第四章主要介绍行政体制就是政府体制。它有政治性.稳定性.系统性.滞后性和继承性等特点。行政体制可分为中央政府体制.地方政府体制.中央与地方权利关系体制和行政区划体制。科学的行政体制的作用在于规范公共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提升政府生产力和国家竞争力。第五章主要介绍公共组织的含义,并指出其具有政治性.社会性.服务性.权威性.法制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论述了公共组织的类型.机构。公共组织理论分为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的组织理论.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新公共行政学时期的组织理论和新公共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介绍了公共组织的发展趋势,对非营利组织和学习型组织的产生和发展进行全面评述。第六章主要介绍行政领导的含义.特点和作用;行政领导的类型和产生方式;行政领导的权利与责任;行政领导理论;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与能力。第七章主要介绍人事行政的含义.特点.原则和人事行政机关;人力资源的含义与特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和国家公务员制度。第八章的机关行政指政府和其只能部门内部的综合办事机构,即办公厅对机关自身事务的管理。机关行政饿事物性.综合性和时效性很强的管理活动。其主要职责是参与政务.处理事物和搞好服务。机关行政对公共行政起到发动作用.枢纽作用.保障作用.效率作用和联系作用。第九章行政决策让我们了解了行政决策的作用.行政决策体制.行政决策参与;掌握行政决策的含义和特点.行政决策的原则和类型。第十章主要讲述了行政执行的含义与特点;行政执行的原则和作用;行政执行的步奏;行政评估的含义与作用;行政评估的原则和方法及内容和程序。第十一章论述了行政监督的概念和原则,阐述了行政监督在实现民主与法治和公共行政职能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行政系统内部监督.法制监督和社会监督的类型和方式。第十二章主要介绍了公共财政的含义及其职能;公共预算与决算和财政收支。第十三章讲述了法治行政的丰富内涵和要求,要想理解其内涵,落实其要求,关键在于能否建立起一套完备的行政法律体系和行政监督保障机制,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行政法律体系,才谈得上法律优先和法律保留,才能够保障行政机关有法可依,严格依法办事。第十四章论述行政方法的含义与特点,行政基本方法.行政程序和行政计划方法的特点。第十五章论述了行政效率的作用并介绍了测量行政效率的方法。同时也探讨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第十六章讲述了行政改革是政府为了适应外部环境,加强回应性,提高行政效率进行的不同取向的改革。

二. 行政监督原理在实践中的运用

在当代中国,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现今所需要的政府应该是一个“精干,廉洁”的政府。这样的政府需要一个完善的行政监督系统,这就要求我国行政监督体系必须不断进行改革,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增强监督的力度,完善行政监督体系。有效的行政监督体系和具体的规章制度对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是必不可少的,也能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权力法制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及国家机关系统外部的个人、组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国家公务员行使行政职权行为和遵纪守法行为的监督。行政权力法制监督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以及国家机关系统外部的个人、组织(即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的行政相对人)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作为行政权力法制监督主体,能对监督对象采取直接产生法律效力的监督措施,如撤消行政行为、处罚违法违纪的公务员等。行政权力法制监督的对象是行政主体及国家公务员。在行政权力法制监督法律关系中,一方是监督主体,一方是监督对象。监督对象首先是行政主体,即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其次是国家公务员。国家公务员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是行政主体的代表,在行政管理中代表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但在行政权力法制监督法律关系中,却不于行政主体并列,成为独立的监督对象。特别是在行政监察中,国家公务员是最主要的监督对象。行政法制监督的主要内容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和国家公务员遵纪守法的行为。

据《云南信息报》报道,24岁的玉溪北城镇男子李乔明因盗伐林木被刑拘,1月30日进入看守所,2月8日下午受伤住院,4天后在医院死亡,死因是“重度颅脑损伤”。晋宁县公安机关给出的答案是,当

1

天李乔明受伤,是由于其与同监室的狱友在看守所天井里玩“躲猫猫”游戏时,遭到狱友踢打并不小心撞到墙壁而导致。当地另一家媒体报道称,警方调查结果显示李乔明“躲猫猫”时眼部被蒙,所以“不慎撞到墙壁受伤”。

据《云南信息报》报道,12日晚,警方通报了最新的调查情况:“由于死者(玩躲猫猫时)抓到同监狱友普某某,而引起普某某不满,最终两人发生争执。争执中普某某先踢了死者一脚,随后又朝其头部击打一拳,死者由于重心不稳摔倒后,头部与墙壁与门框夹角碰撞,最终受伤。”有网友认为摔倒应该不会有这么严重的伤,但也有网友指出碰到头确实可能导致死亡。事实广易网报道 轰动一时的“躲猫猫”事件,终于有了最新结论:云南省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经调查认定,此前宣布因玩“躲猫猫”碰墙致死的李荞明,系因被同监室在押人员殴打、拳击头部后撞击墙面,导致受伤、死亡。

\躲猫猫\事件的调查结论前后出现了三个版本,最后的官方版本查明了案件真相,赢得了公众的信任。这\一波三折\说明了现行监督制约机制存在局部的失灵现象,但同时也说明了现行监督制约机制在整体上是有效的,是有能力保障司法公正的。严肃查处\躲猫猫\事件并借以检讨看守所的管理秩序和检察监督机制,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都是必要的,有利于促进公正司法。

这起案件暴露出晋宁县公安机关特别是看守所在队伍建设和执法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依照有关规定,对晋宁县公安局局长达琪明予以行政记大过处分;对晋宁县公安局分管看守所工作的副局长闫国栋予以行政记大过处分,并免去晋宁县公安局副局长职务;对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的晋宁县看守所所长余成江予以行政撤职处分;对晋宁县看守所分管管教工作的副所长蒋瑛予以行政撤职处分;对负有直接责任的晋宁县看守所民警李东明(负责管理李荞明所在监室)予以辞退处理。

\躲猫猫\事件的发生暴露了负责初查的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都有一定程度的失职渎职问题。不过,案件真相的查明也是在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努力下实现的。这说明司法问题必须通过司法程序解决,司法机关有责任、有能力解决,也有体制和程序上的保障。我们现在还找不到,也不必找到司法机关的替代者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因此,调查\躲猫猫\事件的法定主体是司法机关。省委宣传部、网民、媒体作为事件演变过程的参与方,对事件的解决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但它们都不是调查事件的法定主体。

从\躲猫猫\事件我们认识到,应当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社会参与司法的方式和社会监督司法的机制,并按照法治精神和司法规律改革和完善这种参与和监督的机制。我认为,目前可以设想和改进的主要是司法机关的工作机制,加强司法的民主性和专业性,以民主性为基础和保障,以专业性为根本和着力点,进一步开放司法过程,提高司法的透明度,开辟人民群众和新闻机构参与、了解和监督司法的新途径、新窗口,建立新机制、新程序。这样的制度创新,有助于形成长效的社会监督机制,防止李荞明悲剧的重演,防止\躲猫猫\事件的再发生,进一步提高我国司法的公信力。

严格按照现行的法律制度办事,是可以避免这类事件的。问题主要出在执法不严、监督不力上。因此,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要健全有关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两者在我国的司法改革进程中都是重要的事件。对于一个变革中的、充满活力的国家,悲痛转化的力量往往是非常强大的,必然会有效地推动社会进步和司法文明。

躲猫猫\事件对检察改革的启示主要有两点:一是要深化监所检察工作机制的改革,建立健全监所的保障机制,使驻所检察室与羁押机关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被同化;要加强驻所检察室的力量,提高其法律监督能力,加强对羁押场所的法律监督职能,在解决超期羁押问题的基础上,把防治牢头狱霸和刑讯逼供作为强化法律监督的重点工作,充分发挥监所检察的监督制约作用。二是进一步加强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检察院工作的领导,形成检察工作一体化的机制,有效地排除地方因素的不当干扰,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增强法律监督的整体效能。

三. 学习体会和收获

自从20世纪80年代起,行政学教育在我国高等院校教育体系中得以陆续恢复,并在接下来的20余年中得以快速发展,可谓硕果累累。在表面的繁荣背后,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也存在着一些危机和隐患。实现行政学中国化应该以关注中国本土的公共行政问题为基础,以西方行政学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系统为工具,关键在于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学理论体系。从具体的研究方向来看,比较行政无疑将成为中国公共行政学未来潜在的强劲增长点,其学术价值和发展远景已经越来越引起中国公共行政学界广大学者的关注。学习公共行政学使我们系统、完整、准确地掌握了公共行政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培养我们关注现实、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恩格斯说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一种理论能否成为人们所接受的范式,不仅取决于他们在逻辑上的完善,被用于分析和解释现实世界所能达到的力度,还在于依据它们提供的蓝图能否完整或部分地构造现实,即在一定条件下,由理念系统转化为现实系统。公共行政学的创立与发展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行政的理论范式也将不断发展和转换。正如英国著名行政学家胡德所指出的,每一种生活的主要组织方式,都有其内在的“阿格琉斯之踵”或走向瓦解的独特方式;每一种公共管理观念都包含一些有争议的命题;每一种管理和控制的方法都不可能永远优于其他类型。实现良好组织的任何一种处方就不能坚持认为自己比其它处方更“现代”。因此,在这个变动不居、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公共行政范式要实现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与包容力,关键在于不断对每一种理论范式精髓的吸收和对现实世界变化的适应与改造。 参考文献:

2

1.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云南信息报》。

3.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05。

5.[英]克里斯托弗.胡德 :国家的艺术、文化、修辞与公共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约300字)

二、调查时间、地点、方法1.调查时间:2009年8月2.调查地点:蓟县3.调查方法:问卷法、座谈法

我利用09年8月,对4位打工者进行了采访调查,采用问卷法与座谈法相结合的方式,从各个方面与被采访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问卷发放4份,收回4份,填写真实。问卷涉及到生存环境,学习需求,存在问题几部分,26项问题,应该说是比较细致全面的。这4位打工者均是在国有大型企业里打工,有本市的,也有外省市的,都是20—35岁之间的青年,正是干事业的好年龄。 三、调查情况及分析 (一)调查情况

这四位青年均为男性,年龄介于20—35之间,农村户口,其中一人为小学程度,其他三人均为初中毕业,政治面貌均为群众,均已婚,家中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这四位打工者都在一家大型企业打工,年收入在9000—12000元之间,因在大型企业打工,所以劳保、保险之类还是比较正规的(当然是最低等的)。

通过调查,发现他们都是比较愿意继续学习和深造的,但是迫于生活和环境的压力,对继续学习和深造,都不抱太大奢望,但是有机会的话还是会珍惜。 调查分析

(二)调查分析

通过这两个月对这4位打工者的访谈,我注意到他们都是有需求有想法的,但是生活和生存环境却并不太允许他们抽出多少时间来进行专门的组织和培训,我说的是他们打工企业组织的专业培训之外的那些所谓什么培训之类,在大企业打工,他们干的虽然不是扫地打水之类的最低等的活,但从待遇和其他方面来看,也强不到哪去,为什么呢—自己没有文化没有专业。说得白一些,也就是没有手艺,人家求不到你,自然待遇上不去只能干些粗活。我想不光是他们,恐怕“窥一斑而知全豹”,全国大多数打工者,包括那些有手艺的,为什么挣得的待遇总是老板嫌高、自己嫌低呢,这就需要我们劳动者在政府关心的前提下,自己好好想想了。建国六十年了,改革开放也已经三十年,这4位甚至包括更多的打工者都介于20—40岁之间,正是从改革开放开始,成长与社会以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再没有“文革”之类的托词,那么有什么借口能成为自己没有文化没有知识的好理由呢?恐怕真正上不起学的人在我们身边还是少数的,那些真正贫穷的上不起学的地方的人们自然有国家在关心,有社会在关心。那么,咱们这些上过学,家长无条件支持咱们学习的人,这些所谓的新一代的打工者又凭什么要指望自己只能在这个层面上生活的人一下子将生活提高一个档次呢?国家在大力规划对新一代农民和打工者得生活生存环境: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通过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的抉择,明显改善各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但是在国家大力关心挟持的前提下,我们曾经美好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都在干些什么?第一代的打工者正在渐渐老去,而他们—打工的目的是什么?是养家糊口,是抚养孩子(当然也包括赡养老人),不遗余力的为孩子的学习倾注心血,而我们这些已经成为新一代的打工者的新型的农民们,在上学的时候干什么去了,为什么自己会成为这个新一代的打工者?这—不值得咱们好好反思吗?

之所以在“为什么我会成为一代农民打工者”这个问题上谈这么多,我认为是有必要的,因为不把这个问题的根源弄清楚再过十几年,二十年,还会出现更新的一批“打工者”,文化仍然不高,知识仍然少,还要等待政府和社会的关心。那么根源在哪呢?我认为根源在—教育。有两点:一个是教育人的体制,一个是受教育者本身!体制更改,更合理、更人性化、更科学,受教育者本身如果不思进取,与别的什么原因是没有关系的。

上面是从“新一代农民工”的自身谈起的。那么,从政策这边讲呢?既然这个庞大的群体存在,并且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那么,就要从多方面关心,扶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来保障他们的利益。这次的调查就显示了很好的信息,大多数人还是需要继续学习的,尽管存在很大的阻力和困难,但他们对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还是十分渴望的,特别是那些比较实用的技能培训,立竿见影的政策,以及越来越健全的保障措施,都是他们特别关心的。这里强调比较关注和重要的一点:对于已经没有太多时间专门学习的这些人来说,“实用性”已成为需求的第一要素。 四、建议与措施

通过这次调查,发现问题还是很多的,随着现在“农民工”和“下岗工人”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不单单是“农民工”的问题了。为此提出建议:

1.百年大计—狠抓教育,让人们从第一步就别落下;

2.对农民工的培训要落脚在实用、真实、有保障上。少做些虚无的飘渺的文章,多做些对农民工和社会双赢的事;

3.建议成立专门受理打工者问题的部门,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少走弯路;

4.农民工自身也要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在国家和社会大力扶持的大好形式下要把握机会,珍惜机会。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su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