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论人的本质 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18 05: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浅析马克吐温的悲欢人生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浅析马克思、恩格斯—“人的本质”
河北经贸大学 马列部 刘珊珊
摘要:“人的本质”的问题,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离开了“人的本质”问题,就不能完整地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人的本质”的思想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早期的用黑格尔、费尔巴哈的范畴表达“人的本质”的思想,再到过渡时期,在《手稿》中阐明“劳动是人的本质”,最后唯物史观形成后,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和“现实的人”的观点。这三个阶段同他思想的发展过程是一致的。
关键词:人的本质;自我意识;劳动;现实的人;
一、马克思早期对“人的本质”的理解
(一)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论对马克思的影响
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是绝对精神,绝对精神的主角是人,人是高于动物,高于自然界的,其本质是一个能够“思考自己”即具有“自我意识”的精神实体。
马克思在大学时期接受到了黑格尔人的本质是“自我意识”的观点,他不仅积极参加了青年黑格尔运动,而且还在黑格尔“自我意识”的指导下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之所以推崇伊壁鸠鲁而批评德谟克利特,是因为德谟克利克把“直线下落”中的“直线”视为必然,没有给马克思所推崇的“自我意识”留下空间,而伊壁鸠鲁的“偏斜说”则为自我意识的自由性和独立性提供了可能,否定了必然性,为此,马克思高度赞扬伊壁鸠鲁,甚至认为“在伊壁鸠鲁那里,包含种种矛盾的原子论作为自我意识的自然科学已经实现和完成”。
博士论文虽然是在“自我意识”的主导下完成的,但马克思对黑格尔并不是完全的照搬,对青年黑格尔派也不是完全的接受,黑格尔试图调和自我意识和现实的关系,青年黑格尔派则把自我意识凌驾于现实之上,马克思则更多的是关注与自我意识和现实之间的相互作用,主张“世界的哲学化就是哲学的世界化”。但就整体而言,在人的本质问题上,此时的马克思主要还是受到了黑格尔“绝对精神”思想的影响。
(二)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论对马克思的影响
大学毕业后,马克思到“莱茵报”工作,他主要从事政论写作,因此马克思开始更多地接触社会现实的问题,并且第一次遇到了要对所谓的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题。这个问题深深触动了马克思,尽管马克思努力地用自己的知识来说明这一系列问题,但是以自我为意识作为主导的思想不能说明实质性的问题,这使马克思开始怀疑黑格尔哲学,怀疑自我意识,同时也促使马克思转向唯物主义,但这时马克思所转向的还不是日后的历史唯物主义,而是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
费尔巴哈将人及人生活的自然界作为了自己研究的哲学对象,宣布自
1
己的哲学就是关于人的哲学,并将其称之为人本学,费尔巴哈的人本学重新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这使正处于苦恼期的马克思茅塞顿开,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费尔巴哈”派中的一员。
费尔巴哈虽然恢复了唯物主义,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一种直观的唯物主义,他承认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否认了主体的能动性,是消极的被动的。在宗教问题上,费尔巴哈认为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没有找到宗教的根源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同时他撇开了历史的进程,孤立的、抽象的理解人,这些问题在马克思日后形成唯物史观后在看待人的本质的问题上都一一给以驳斥。但早期阶段马克思还是受到了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
二、马克思向唯物史观过渡时期对“人的本质”的理解
马克思早期受到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但是他并没有完全照搬,而是努力的在寻找着关于“人的本质”理解新的范畴。在向唯物史观过度的时期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手稿》中提出了“劳动是人的本质”。随后在《神圣家族》中提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这些都是马克思过度时期对“人的本质”的理解。
(一)劳动是人的本质
首先,马克思是从人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基本标志方面说明劳动是人的本质;人与动物有很多的区别,如人有自我意识,动物没有;人有宗教信仰,动物也没有等等。但这些都不足以作为区别与人和动物的根本标志。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能制造并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以获取自己所必须的物质生活资料。人们为了进行生产劳动,必须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生产工具是人的肢体即自然器官的延伸是人工制造的,因此称之为“人工器官”。相比之下,动物只能直接用它的“自然器官”获取食物或其他物质资料来满足自身适应自然环境。说到底,就是根源于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不同。由此可见,“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
其次,马克思是从人的社会性与动物的群体性之间的区别方面说明劳动是人的本质;人是不能单个存在的,必须相互依赖,互相协作,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其中生产关系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形成政治、思想、家庭等关系,人就是在这些社会关系中生产和生活的。相比来看,有些动物具有很强的群体性,如蜜蜂就有很严密的组织,它们分工明确,互相合作。可是人的社会性和动物的群体性有本质的区别,第一,动物的群体性十分狭窄,而人的社会性却十分广泛。第二,动物群体中的联系是本能的、无意识的,而人类社会的联系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最后,动物群体的特性是长久不变的,而人类社会关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譬如,人类社会关系中,包括一种生产关系被另外一种生产关系所取代,政治关系的取代,伦理道德关系的取代等,这种社会关系的更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机制。
最后,马克思是从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和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不同的性质方面说明劳动是人的本质;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无意识的,不能进行生产劳动,只能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自然,而人类能够利用自己制造
2
的工具从事生产劳动,从自然界获取自己的物质资料,是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人类和动物与自然界关系的区别,造成了自然环境起的作用不同。自然环境在动物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人类发展中则不起决定性作用,因为人类可以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首先,历史是“人的活动”;在过渡时期《神圣家族》虽然没有完全摆脱费尔巴哈的影响,依然保留有费尔巴哈人本学的痕迹强调异化,但是《神圣家族》已经开始以“历史中行动的人”代替费尔巴哈抽象的人。并且认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做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其次,“人的活动”是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神圣家族》中首次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为“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而这里所指的人就是人民群众。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群众创造历史离不开一定的动力,这个动力就是利益,革命要想得到群众的支持,就必须代表群众的利益,马克思在过渡时期的《神圣家族》中提出了人民群众的作用,并强调其重要性。
三、马克思形成唯物史观后对“人的本质”的理解
马克思在《手稿》和《神圣家族》之后,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已经开始用唯物史观的新范畴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时期,提出了“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观点。随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提出了“现实的人”的观点。这些都标志着马克思在形成唯物史观后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深入。
(一)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首先,生产关系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有些人只认识到了人具有社会性,没有真正的理解社会关系的含义,其实,只有认识到了生产关系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才能真正认识到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才能真正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它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生产关系在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具体表现形式。人类历史上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5种生产关系。不同生产关系中的人是不同的。可见,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
其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在《提纲》中将实践的观点贯穿始终,他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批判了旧唯物主义中从直观出发的单纯受到原则,反复强调实践是能动性与受动性,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同时马克思也立足于实践观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指出了抽象人性论的错误。马克思最后要求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来理解人类历史,并且强调指出“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最后,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是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新旧唯物主义
3
的不同主要是立脚点开始就不同,旧唯物主义因缺乏实践的观念,至多只能达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只能把社会看作是独立个人的集合体,而看不到存在于这些人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但这些联系和关系往往事实上构成了人存在的实质。新唯物主义所讲的人不是孤立的个人,是现实的人,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
(二)人的本质的实质“现实的人”
首先,现实、历史性是人的本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明确表达了唯物史观“人的本质”的新范畴是“现实的人”。他说到“我们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生活的人。我们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所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马克思第一次系统的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其次,“现实的人”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础;在马克思看来,人之所以是现实的就是在于他处于一定的的社会关系之中,而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的形成离不开生产力。所以,现实的人之所以现实,是因为他受自己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生产关系所制约的。同样,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离不开“现实的人”。马克思这里所说的“生产力”是一定生产关系之中的现实的人所具有的生产力。所说的“生产关系”是现实的人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关系。马克思关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同时也关注人、关注人的本质不是矛盾的,而是在“现实的人”的基础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中文2版. 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中文2版. 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2版. 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M].上卷.北京:三联书店,1959.
4
正在阅读:
浅析马克思论人的本质 论文04-18
地图学原理思考题04-11
六年级数学下册 总复习人教版03-15
2013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析管理工作实施方案08-26
上海海事大学国际航运管理考试答案01-15
手诊经验收集11-12
湖南省公立医疗机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暂行办法11-01
最新2019年中考英语专项训练突破:阅读理解(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 图文01-30
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题及答案解析(6.21)06-07
低速数据测试仪说明书06-28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马克思
- 浅析
- 本质
-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