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美术欣赏课出彩

更新时间:2024-01-30 02:3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如何让美术欣赏课出彩

摘要:美术欣赏课出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欣赏课要想取得不错的效果,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感情,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带着感情去分析,做欣赏课真正的主人。

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领悟作品内涵

欣赏课的主人是学生,这是毋庸置疑的。要想让学生真正领悟作品的内涵,就一定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三、做好课内课外练习,让课堂锦上添花

我们在设置练习时,要巧妙得当,善于取舍。既要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要能结合教学过程,不让练习成为累赘,而是让练习成为课堂的延伸,为课堂锦上添花。

四、教师及时充电,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

我们应该把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我的文化及专业素养作为一种终身坚持不懈的习惯。

如何让美术欣赏课出彩

美术欣赏课是美术课类型中较为特别的一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美术欣赏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一些公开课中,我们极少见到欣赏课的身影,即使偶尔有教师上了,也很少出彩。因为大多数美术教师都不能很好地把握美术欣赏课的内涵,甚至主次不分,只求热闹,让美术欣赏课彻底变了味。那么,如何让美术欣赏课同样出彩?我觉得广大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情感

什么课堂都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都需要学生有极高的学习兴趣,美术欣赏教学更需要如此。传统的欣赏课,往往是美术教师“一个人在战斗”!要么

一个人自弹自唱费力去讲述大半堂;要么整堂课让学生无头苍蝇似的欣赏图片、欣赏音乐、欣赏文字介绍。。。。。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学得茫然,学得很累,更没有多大兴趣,一堂课下来,学生只是把教师的教学流程演练了一遍,对作品的了解还是浮于表面,缺乏真正的了解。如何让学生在课堂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浓厚的兴趣,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教师一定要切记一个原则:于其将知识强行灌溉,不如让学生自己寻找天然养分 。在课前预习阶段,用简练幽默的语言去设问,去引导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课堂中充分调动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创造潜能;课后布置新鲜有趣又贴切的作业,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想去完成。教育学家蒂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讲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因此,激发出学生的情感,带着兴趣去欣赏、去分析,是十分正确的。在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这一作品的学习过程中,我就将激发兴趣和引发情感巧妙运用在了一起,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课前预习时,我告诉学生:这幅作品不深入研究,一般人是看不懂的,希望同学们共同研究一下这幅画中地上的尸体代表了什么,哭泣的女人代表了什么。。。。。。在课堂上,我用课件向学生介绍了毕加索的生平资料,作品的时代背景,播放战争的惨状,让学生从西班牙人民的角度来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体会法西斯带给人民的伤害。理解了作品的思想情感,再去分析其他就易如反掌了。因此我觉得:欣赏课要想取得不错的效果,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感情,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带着感情去分析,做欣赏课真正的主人。

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领悟作品内涵

欣赏课的主人是学生,这是毋庸置疑的。要想让学生真正领悟作品的内涵,就一定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教师除了讲述作品的作者、时代背景、思想意义外,还需要进行深入的艺术分析,包括形式美要素和技艺处理方面的知识,如绘画作品的构图、造型、色彩、笔触、肌理等方面。但是,如果教师只重视分析美术作品的技巧,一定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在课堂选材时,一定要选取有趣又有用的教学素材,选择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资料,详细分析,吃透知识点,在某些环节中设置带有问题的欣赏来激发学生想象,给学生提供思维拓展的空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搜集与欣赏作品相关的资料,让学生由备而赏,从而缩短与作品的距离。在课堂中选择与作品相关的内容讲授,包括作者的生平及爱好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在欣赏齐白石的画时,可以讲他三十岁学画,大器晚成的学画经历,以此激励那些学习刻苦的同学;可以讲他为了画好画儿,在家里养了很多花鸟鱼虫,经

常观察写生,因此他笔下的一草一木都显得那么生动传神。。。。。。讲梵高的作品时,一定要讲给学生他异于常人的人生经历,让学生理解他强烈热爱艺术、热爱自然的感情,进而理解他作品与众不同的艺术特点。我印象深刻的是欣赏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时,我让学生用文字描述画中的六个贵族妇女,穿的什么,在干什么,画中还有那些小动物,学生都能一一写来,很多同学甚至一下子抓住主旨,写出这些妇女在用扑蝶、戏犬、赏鹤来消磨时光,他们生活优裕却又百无聊赖,这些发言让我又惊又喜。

三、做好课内课外练习,让课堂锦上添花

在区教研室组织的一次公开课中,我们有幸听到了同一内容两个教师不同的优质课。讲的都是《扇面文化》,效果却截然不同。第一位从扇子的起源讲到扇子的类型,讲到扇面的故事,扇面的要素,再到画扇面,层层相扣,一环接一环,内容面面俱到,我们坐在教室后面都为她捏了一把汗,生怕时间不够,更怕累着学生!而另一位教师,导课以后就引导学生说出扇子的类型,把重点放在了扇面欣赏上。边欣赏边设置问题,同学们边欣赏边思考,教师问题设计巧妙,学生也乐意回答。课堂练习上,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分组创作,作业布置更妙:让学生为自己喜欢的扇子写个自传。一堂课的优劣自然就见分晓了。在欣赏课上,知识容量大,以学生欣赏、思考、讨论为主,如果应要加入操作环节,时间肯定不够,这就要求我们在设置练习时,要巧妙得当,善于取舍。既要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要能结合教学过程,不让练习成为累赘,而是让练习成为课堂的延伸,为课堂锦上添花。

四、教师及时充电,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

美术欣赏课涉及内容比较多,比较广。一个美术教师如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再深谙现代教学理论,精通现代化教学技术,那就再好不过了。在在听一位优秀教师的公开课时,分析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 教师把油画的特点,作者的生平,作品产生的背景,巧妙的衔接在一起,让人听来如沐春风,没有丝毫造作,确已被感动得一塌糊涂。课堂中问题设置难易适中。

看似简单却必须经过一番思考,作品分析的入木三分,特别是当教师又适时放上那首感人至深的歌曲《父亲》时,很多教师想到自己的父亲,热泪盈眶。当然,课堂中还有很多精彩的语句,更让我们深感这位教师文化底蕴的深厚 。因此,我们应该把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我的文化及专业素养作为一种终身坚持不懈的习惯。这几年,我也坚持读很多书,读很多领域的书,更努力在课堂中把古典文化作品与美术作品尽量融合,如分析泥塑作品《晴雯》的艺术特点时,我就把《红楼梦》中关于晴雯的一些精彩片段拿来跟学生一起分享,课堂效果异常好。当时根据这堂课写的案例还发表在了《宛城教研》的第一期上,当时的我内心得意了很久。

美术欣赏课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带来审美的体验,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都要多下功夫,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只要我们肯努力,美术欣赏课也同样能出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s1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