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内部资料练习题(华图)
更新时间:2024-03-26 08: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2017教资作文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
2、汉语中最早将“教”和“学”连用的是在战国时期的哪本著作 ( ) A、《说文解字》 B、《礼记·学记》 C、《孟子·尽心上》 D、《论语》
3、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 ) A、《学记》 B、《论语》 C、《理想国》 D、《孟子》 5、“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反映了哪个时代的等级制度 ( ) A、隋唐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秦汉时期 D、明清时期 6、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处于最高级的是 ( ) A、首陀罗种姓 B、刹帝利 C、吠舍种姓 D、僧侣祭司
8、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教育家是 (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9、以下著作中主要体现了绅士教育的是 ( ) A、《爱弥儿》 B、《巨人传》 C、《教育漫画》 D、《理想国》 10、在西方,最早的教育工作者被称为 ( )
A、智者派 B、历史学派 C、犬儒派 D、毕达哥拉斯学派 11、主张“兼爱”的是以下哪种学派 (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12、《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要体现了 ( ) A、启发式教学 B、因材施教 C、循序渐进 D、教学相长 13、古希腊提出“助产术”的著名思想家是 (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14、古希腊把可见的“现实世界”与抽象的“理念世界”区分开来的思想家是 ( )
A、苏格拉底 B、西塞罗 C、亚里士多德 D、柏拉图 15、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哪本著作 ( ) A、《民主主义与教育》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漫画》 16、提出“泛智教育”的著名思想家是 (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斯宾塞 17、卢梭的《爱弥尔》体现出的人性论是 ( ) A、白板说 B、性恶论 C、性善论 D、性三品说
18、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 ( ) A、裴斯泰洛齐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康德
19、第一个提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 (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康德
20、1939年,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的是 ( )
A、凯洛夫 B、马卡连柯 C、赞科夫 D、巴班斯基
21、20世纪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 ( )
A、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B、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C、康德 《教育学讲授纲要》 D、凯洛夫 《教育学》 22、“杀婴制”属于下列哪个时代的制度 ( )
A、古代印度 B、古代雅典 C、古代斯巴达 D、古代埃及
23、教育的最特殊形式是 ( )
A、犯人教育 B、自我教育 C、家庭教育 D、集体教育 24、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 )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德国
26、古代印度,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的著作是 ( ) A、《吠陀》 B、《圣经》 C、《心经》 D、《楞严经》 27、我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哪一年 ( ) A、1978年 B、1986年 C、1988年 D、1992年 28、《学记》中“学不躐等”,主要体现了 ( )
A、循序渐进 B、温故而知新 C、藏息相辅 D、长善救失 29、我国唐代的“二馆六学”主要体现了什么特点 ( ) A、民主性 B、阶级性 C、等级性 D、垄断性
30、在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学者是 (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福禄倍尔
31、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在教育的起源上是根据 ( )
A、劳动起源论 B、神话起源论 C、生物起源论 D、教育心理起源论
32、在西方,被认为是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现代教育学著作是 ( ) A、《学记》 B、《大教学论》 C、《雄辩术原理》 D、《普通教育学》 33、“藏息相辅”、“善喻”、“长善救失”等教学思想首次提出在 ( ) A、《老子》 B、《学记》 C、《劝学篇》 D、《大学》
34、著名的“白板说”是由英国著名学者谁提出的 ( ) A、卢梭 B、斯宾塞 C、培根 D、洛克
35、关于“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教育思想的创立者是 ( ) A、巴班斯基 B、凯洛夫 C、马卡连柯 D、苏霍姆林斯基 36、首次详细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 ) A、《雄辩术原理》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学》 37、“实验教育学”这个术语最早是由德国的谁提出来的 ( ) A、拉伊 B、梅伊曼 C、狄尔泰 D、杜威 38、“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哪个国家的教育特征 ( ) A、古代印度 B、古代中国 C、古代希腊 D、古代埃及
39、我国开始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是在 ( )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40、《学记》中“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 (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42、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是 ( ) A、苏格拉底 B、西塞罗 C、柏拉图 D、培根
43、首次把教育问题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提出来的哲学家是 ( ) A、夸美纽斯 B、培根 C、卢梭 D、赫尔巴特 44、“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出自于 ( )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老子》
45、规范教育学的建立通常以赫尔巴特的哪本著作为标志 ( ) A、《大教学论》 B、《教育学》 C、《政治学》 D、《普通教育学》 47、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主要是什么的发展 ( )
A、教育问题 B、教育规律 C、教育目的 D、教育价值 49、古代以儒家“五经”为教育内容,“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和什么 (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春秋》 50、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废除于哪一年 ( ) A、1901年 B、1904年 C、1905年 D、1911年 5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 )
A、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 C、教育规律 D、教育问题 53、“君子之教,喻也”体现了教学的启发式原则,这一句话出自 ( ) A、《中庸》 B、《大学》 C、《论语》 D、《学记》
55、在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 ( ) A、梁漱溟 B、杨贤江 C、陶行知 D、徐特立
56、提出“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这一观点的是古希腊学者( )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维多利亚 57、《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的代表作 ( ) A、康德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凯洛夫
59、在西方,最早提出对学生进行和谐教育的是 ( )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卢梭
60、认为追求理性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 )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伊拉斯谟
61、认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的教育思想家是 ( ) A、卢梭 B、康德 C、裴斯泰洛齐 D、洛克
63、洛克主张绅士教育,在进行绅士教育过程中,应把什么放在首位 ( ) A、智慧 B、礼仪 C、学问 D、德行
64、教育“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孟禄 B、洛克 C、卢梭 D、利托尔诺
65、洛克主张绅士教育应在什么中实施 ( ) A、 学校 B、社会 C、家庭 D、自然
67、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进入基督教和封建世俗专权紧密相连的时期,当时最受重视的教育是培养僧侣人才的教育。这种教育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神学和( )
A、法学 B、宗教 C、修辞 D、七艺
68、先秦时期,并称“显学”的两家是 ( )
A、儒家 墨家 B、儒家 法家 C、儒家 道家 D、道家 法家 69、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71、汉语中最早将“教”和“学”连用的《孟子?尽心上》是什么时期的著作?( )
A、汉代 B、战国 C、魏晋南北朝 D、唐朝 72、“八股取士”的考试形式在哪个朝代确定 ( ) A、汉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73、“学在官府”是哪个朝代文化教育上的主要特征 ( ) A、商朝 B、汉朝 C、西周 D、秦朝
76、_____是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核心思想 ( )
A、人文主义 B、自然主义 C、科学主义 D、进步主义 77、古代_____教育以培养武士为目的,特别重视儿童的体育和军事训练 ( ) A、雅典 B、斯巴达 C、埃及 D、印度
79、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 ( )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
80、1632年英国哲学家谁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了出来 ( )
A.培根 B.斯宾塞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81、在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是 ( ) A.《对教育方针的意见》 B.《新教育大纲》 C.《教学与发展》 D.《民主主义与教育》
82、在汉语中,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人是 (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83、前苏联谁主编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 A.叶希波夫.冈察洛夫 B.斯米尔切诺夫 C.凯洛夫 D.申比寥夫
84、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哪本书中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 ( ) A.《教学与发展》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育论点》
85、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 ( ) A.“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86、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87、“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什么相隔离 ( ) 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88、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90、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 ) A.裴斯泰洛奇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柏拉图
92、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自德国哲学家( ) A.柏拉图 B.赫尔巴特 C.康德 D.梅依曼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 )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 2、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 )
A、科学技术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生产力 3、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 ) A、布鲁纳 B、赞可夫 C、舒尔茨 D、皮亚杰
4、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 ( ) A、25% B、28% C、33% D、36%
5、影响受教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 )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 6、教育能推进科学的 ( )
A、制度化 B、系统化 C、体制化 D、全面化 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
A、学生 B、教师 C、学校的观念文化 D、校园设施 8、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受什么的制约 ( )
A、生产力水平 B、生产关系 C、国家的社会制度 D、自然环境 10、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
A、政治制度 B、生产关系 C、生产力 D、生活方式 1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12、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什么 ( ) A、生产力 B、政治制度 C、科学技术 D、文化
14、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 ) A、人口环境 B、社会生产 C、政治制度 D、自然环境
15、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 )和行为方式。 A、精神面貌 B、思想观念 C、抽象思维 D、理性思考
16、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 A、“兴趣选择” B、“价值取向” C、“成功秘笈” D、“工作需要” 17、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这一特征突出表现在( )上。
A、所使用的教材或传递的教学内容 B、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C、学校的价值取向和目的要求 D、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 18、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 )
A、政治制度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生产力 20、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 )和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A、精神功能 B、意识功能 C、理性功能 D、文化功能 21、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是 ( )
A、学校教育 B、调查研究 C、职业培训 D、社会研究 22、将成为21世纪先导的是 ( )
A、生物技术 B、信息技术 C、新材料技术 D、新能源技术 23、学校文化的核心是 ( )
A、物质文化 B、组织文化 C、制度文化 D、精神文化 28、能够跨越年龄、跨时空的教育是 ( )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成人教育 D、网络教育 29、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是 ( )
A、制度文化 B、组织文化 C、学校传统 D、物质文化
31、下列选项中,不受政治经济制度影响的是( )
A、教育领导权 B、受教育权利 C、教育目的 D、教育结构 32、教育的经济功能受( )的制约。
A、社会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 D、文化传统 33、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 D、文化传统 34、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
A、家长 B、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 35、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 36、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
37、首次提出“人力资本论”的是(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舒尔茨 D、洛克 38、“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 )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 39、“平等的”开放式教育是( )的特点。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 40、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 )
A、学校精神文化 B、学校物质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 41、规章制度属于学校文化中的( )
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C、教师亚文化 D、学生亚文化 42、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 B、学校物质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 45、“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 )的特征。
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 46、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是由 ( )来规定的。
A、国务院 B、国家教育部 C、省教育行政机关 D、地方行政机关 47、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必须学习的教育理论知识主要包括 ( ) A、教育学和心理学 B、教育学、心理学和学校管理学
C、教育学、心理学和各科教学法 D、教育学、心理学、学校管理和各科教学法 49、“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应了封建社会的教育具有( ) 的特点。A、崇尚书本,呆读死记 B、学校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C、等级性 D、阶级性 50、基础教育包括( )
A、小学 B、小学、初中 C、小学、初中、高中 D、幼儿园、小学、初中 51、学校文化从其形式上来看,可以分为( )
A、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制度文化 B、教师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C、精神文化、学生文化和制度文化 D、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52、教育能推进科学的( )
A、制度化 B、系统化 C、体制化 D、全面化 53、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学生 B、教师 C、学校的观念文化 D、校园设施
54、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主要是通过( )表现出来的。
A、培养人 B、参与政治活动 C、传播文化与科学知识 D、参与经济活动 55、决定教育目的因素是( )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56、在现代社会中,影响一个国家盛衰强弱的关键因素是( ) A、科技 B、经济 C、综合国力 D、教育
57、我国正式颁布《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 ) A、1957年 B、1982年 C、1986年 D、1990年
5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使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 ( ) A、学校教育 B、高新技术的应用 C、科学理论的产生 D、完善的社会制度 6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 )提出的。 A、邓小平 B、毛泽东 C、胡锦涛 D、周恩来 6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 ( )
A、教育的领导权 B、受教育的权利 C、教育目的的性质 D、教育结构的变化 64、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取决于( )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 65、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 )
A、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B、培养人 C、巩固国家政权 D、促进文化延续 66、( )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
A、教育内容 B、教育形式 C、教育方法 D、课程目标 67、古代斯巴达教育主要以( )为主。 A、“四书”、“五经” B、读、写、算、音乐教育 C、军事教育 D、教会教育 68、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 )。 A、教学形式 B、教育管理体制 C、教学策略 D、教育原则 69、全部教育法规的“母法”是 ( ) A、《宪法》 B、《教育法》 C、《教师法》 D、《义务教育法》 70、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不包括( )
A、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B、促进社会民主 C、培养需要的人才 D、是一种现实的政治力量 71、( )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A、科学技术 B、生产力发展 C、政治经济 D、文化 72、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学校的教育目的是( )
A、培养统治者 B、培养劳动者 C、促进人的发展 D、培养军事人才 73、以下教育类型中,不属于横向教育结构的是 ( ) A、初等教育 B、普通教育 C、技工教育 D、职业教育 75、以下教育类型中,不属于纵向教育结构的是 ( ) A、初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教育
77、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兴领域不断涌现,生物工程、光电纤维和( )等陆续进入课程领域。
A、新能源的开发 B、新材料的运用 C、电子计算机 D、天文 78、古代社会学校的教学方法主要是( )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81、以下各选项中,不属于文化的物质形态的是( ) A、文物 B、民族价值观 C、古建筑 D、工艺品 82、以下各选项中,不属于文化的内容的是( )
A、语言符号体系 B、知识技术体系 C、价值规范体系 D、自然环境 83、( )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一定人类文化的表现。 A、教育 B、科技 C、政治 D、自然
84、教育可分为两个紧密相联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和( )。 A、教育方法 B、教育理论 C、教育原则 D、教育方针 85、教育理论隶属于文化的什么层面( )
A、物质层面 B、精神层面 C、制度层面 D、人文层面 86、( )是教育的基本职能。
A、保存、传递文化 B、传播外来文化 C、整合、控制文化 D、创造新文化 87、以下不属于学校文化中的观念文化的是( )
A、校训、校风 B、校歌、校旗 C、办学宗旨 D、国家课程 88、( )是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
A、观念文化 B、课程文化 C、物质文化 D、制度文化 90、( )是产生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基础。
A、社会文化 B、学校文化 C、社区文化 D、网络文化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 )。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认识活动 D、实践活动
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3、遗传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4、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6、与学生主体性内涵不一致的特点是( ) A、自主性 B、长期性 C、主动性 D、创造性 7、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素质 B、家庭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8、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求,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发展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白板说 9、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 )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10、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平衡论
11、主张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因素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属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 )观点。
A、内发论 B、白板说 C、外铄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2、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3、从群体的角度看男女性别的差异;从个体角度看发展水平的差异,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个别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4、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 A、遗传 B、成熟 C、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15、“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出现在人生的( )。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幼儿期
17、在历史上持“遗传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 )。 A、洛克 B、华生 C、柏拉图 D、施泰伦
18、在历史上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 )。
A、柏拉图和霍尔 B、柏拉图和华生 C、霍尔和洛克 D、洛克和华生 20、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是( )。
A、积极的过程 B、能动的过程 C、被动的过程 D、主动的过程 21、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 )。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教育活动 D、个体因素 22、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24、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墨子
25、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皮亚杰 27、提出“白板说”的是( ) A、华生 B、洛克 C、卢梭 D、格塞尔
28、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 ) 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29、“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30、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差异性
31、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则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 ) A、条件 B、关键 C、重要补充 D、唯一因素 32、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 ) A、预见性 B、目的性 C、创造性 D、选择性 33、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 )能力为标志。
A、创造 B、学习 C、生殖 D、思考
34、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提出来的。
A、互补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35、“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差异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36、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 A、成熟 B、遗传素质 C、环境 D、教育 3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38、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 A、遗传素质 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教育
40、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 )
A、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B、社会环境的要求 C、教育要求的内化 D、个体的理想和目标
41、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期 42、“人是唯一需要受教育的动物”,这是( )的言论。 A、卢梭 B、洛克 C、康德 D、柏拉图
43、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44、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 )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A、威尔逊 B、格塞尔 C、华生 D、洛克
45、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的作用是( ) A、可能性 B、影响作用 C、决定作用 D、外在作用 48、“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作用(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49、“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什么特点提出的( )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 D、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53、教育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归根结底还是要实现( )
A、生产力的发展 B、政治制度的变革 C、人的发展 D、文化的发展 55、下列认为人的身心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的教育者是( ) A、威尔逊 B、格塞尔 C、弗洛伊德 D、华生
56、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高到低、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57、格塞尔所做的双生子爬楼梯的试验,证明儿童的发展受到以下哪种因素的影响(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成熟 58、人的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 59、人的主观能动性最高层次的活动是( )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认识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68、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 ) A、基因复制 B、自然本能 C、种群回归 D、直接环境
6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 )
A、内发论观点 B、外铄论观点 C、需要论观点 D、实质论观点 70、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 )
A、自身的内在需要 B、社会环境要求 C、教育要求的内化 D、个体理想目标 71、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 )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综合论的观点 72、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环境因素 B、社会条件 C、主观努力 D、成熟机制 73、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 )
A、提供物质前提 B、预定发展进程 C、决定发展方向 D、提供发挥动因 74、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 )
A、个性差异 B、年龄特征 C、关键年龄 D、心理特征
75、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 ) A、关键期 B、机能期 C、发展期 D、差异期
76、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 ) 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 C、不起作用 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77、“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 )对人的重要影响。 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家庭教育 7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考试用书 79、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 A、现实性 B、必然性 C、可能性 D、方向性 80、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81、儿童身心发展的( )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82、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素质 B、教育 C、环境 D、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85、对正常发育的学生来说,遗传素质对他的身心发展( ) A、不起决定作用 B、起导向作用 C、起决定作用 D、起一般作用 86、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 ) A、儿童中心说 B、遗传决定论 C、环境决定论 D、教育万能论 87、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 ) A、预见性 B、目的性 C、创造性 D、选择性 88、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是( ) A、生长 B、发展 C、成长 D、成熟
89、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 )
A、教育 B、社会环境 C、遗传 D、个体主观能动性
91、教育的直接目的是( )
A、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 C、促进文化的发展 D、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92、美国心理学家( )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A、威尔逊 B、孟子 C、格塞尔 D、弗洛伊德
93、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A、威尔逊 B、孟子 C、格塞尔 D、弗洛伊德 94、( )认为“所有其他的能力,包括道德都受成长规律的支配”。 A、威尔逊 B、孟子 C、格塞尔 D、弗洛伊德
95、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 )认为对于人自身的因素,是需要改造的。
A、孔子 B、老子 C、荀子 D、孟子 96、肌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BCACB,6—10:DABCA,11—15:BACDB,16—20:ACDAA,21—25:BCBDC, 26—30:ABACB,31—35:ACBDA,36—40:CBDBA,41—45:CABCD,46—50:BAADC, 51—55:ACDAB,56—60:BBBBA,61—65:BCDAC,66—70:DDAAA,71—75:BCCBB, 76—80:ABBCA,81—85:BBCBD,86—90:DDCDB,91—92:DC 第二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CDCCB,6—10:CCAAB,11—15:ABBBB,16—20:AADBD,21—25:ABDDC, 26—30:BDDDC,31—35:DBACA,36—40:DCBAB,41—45:BADAC,46—50:ACCDC, 51—55:DCCAB,56—60:DCABA,61—65:DDDAB,66—70:ACBBA,71—75:BAADD, 76—80:ACBAA,81—85:BDABB,86—90:ADADB,91—92:CB 第三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ABDDD,6—10:BCACB,11—15:DDADB,16—20:BCDCB,21—25:DCBCC, 26—30:DBABD,31—35:BCCDA,36—40:BBCCA,41—45:CCCAC,46—50:ADCCA, 51—55:BBCCD,56—60:BDDDB,61—65:DABAB,66—70:CBABA,71—75:BDABA, 76—80:BBACD,81—85:ABCCA,86—90:BCDDC,91—95:DCDCC,96—100:DACBA
第四章 教育目的
一、单选题
1、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个体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社会主义制度 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多次变化,说明了教育目的受( ) A.文化传统的制约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制约 C.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 D.外国教育目的的影响
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高等学校扩招 D.提供优质教育 4、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 )
A.教育内容 B.教育质量 C.教育目的 D.教育方针 5、( )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E.劳动技术教育
6、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坚持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卢梭 B.裴斯泰洛齐 C.赫尔巴特 D.洛克 7、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8、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 )
A.加强德育 B.发展智力 C.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D.创造型人格 9、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宗旨,着重培养学生的( )
A.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B.良好习惯和自主意识 C.良好个性和品德 D.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
二、多选题
1、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
A.导向功能 B.评价功能 C.强制功能 D.示范功能 E.激励功能 2、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孟子 B.孔德 C.卢梭 D.马斯洛 E.涂尔干
3.素质教育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素质教育应包括(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E.劳动技术教育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一、单选题
1、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戊学制 D.“六三三”学制 2、“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围墙之内”体现了( )教育理念。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前三项兼有 3、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是( )
A.社会教育制度 B.国民教育制度 C.学校教育制度 D.基础教育制度 4、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戊学制 5、前苏联学制类型是典型的( )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分支学制 D.混合学制 6、实行单轨制比较典型的国家是( ) A.英国 B.苏联 C.美国 D.中国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包括( ) A.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成人教育 B.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C.普通教育、特殊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 D.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 8、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 )。 A.教育管理制度 B.国民教育制度 C.义务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在( ) A.1985年 B.1995年 C.1986年 D.1992年
10.新义务教育法中,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最低年龄是( ) A.7岁 B.5岁 C.6岁 D.8岁
11.下列文件中,最早提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是( )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二、多选题
1、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 )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义务教育 D.普及教育 E.非制度化教育
2、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
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学历教育
第六章 学生与教师
一、单选题
1、学生享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是指( )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2、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D.经验中心论代表
3、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漫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的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 )决定。
A.人身自由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荣誉权
4、“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反映的师生关系具备的特点是( ) A.尊师爱生 B.教学相长 C.民主平等 D.友爱互助 5.反映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的本质特征是( ) A.为人师表 B.献身教育 C.育人 D.爱岗敬业 6、皮革马利翁效应体现了教师的( )对学生的影响。 A.知识 B.能力 C.期望 D.方法 7、“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是( ) A.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B.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C.创造能力 D.观察能力
8、教学机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
A.创造性 B.广延性 C.长期性 D.示范性
9、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明显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 )
A.敬业精神 B.渊博的知识 C.富于激励和想象 D.高超的能力 10、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应该结成( ) A.平等关系 B.相互促进关系 C.授受关系 D.教学相长关系
11、以无序、随意、放纵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模式属于( )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12、新《义务教育法》修订的时间是( )
A.1986年 B.1982年 C.2006年 D.1990年
二、多项选择题
1、学生的受教育权主要有( )
A.身心健康权 B.学习权 C.公正评价权 D.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 E.人身权 2、《儿童权利公约》基本精神体现的原则( )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 保护儿童原则 E.无歧视原则
3、下面属于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的有( ) A.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C.课程资源的建设者 D.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E.传道、授业、解惑者 4、教师的一般角色有( )
A.传道者 B.示范者 C.管理者 D.朋友 第七章 课程基本理论 一、单选题
1、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2、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划分依据是( )
A.课程制定者 B.课程任务 C.课程标准 D.课程内容 3、强调学科本位的课程是( ) A.综合课程 B.分科课程 C.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 4.制约课程改革的三大因素( ) A.政治、经济、文化
B.社会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课程理论 C.社会、知识、儿童 D.教育目的、教育理念、课程理论 5、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教学方法改革 B.教学策略改革 C.教学理论改革 D.课程改革 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
A.教育方针 B.教学原则 C.课程计划 D.学科课程标准 7、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8、.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 9、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10、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11、注重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12、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 )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D、以上都不对 13、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14、.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 A.课程计划一课程标准一教科书 B.课程总目标一领域目标一学科目标
C.课程目的一课程评价一课程实施 D.知识一经验一活动 15、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6、.教科书编写遵循的原则为( )。
A.科学性、操作性、基础性、适用性 B.普遍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C.科学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D.科学性、思想性、强制性、适用性 17、.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
A.讲授题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 C.教科书和讲义 D.讲义和参考书 18、.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
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课本 19、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 )的问题。 A.现代化 B.综合化 C.系统化 D.理论化 20、.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二、多选题
1、根据课程任务,课程分为( )
A.研究型课程 B.知识型课程 C.技能型课程 D.基础型课程 E.拓展型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有( )
A.自主性 B.实践性 C.逻辑性 D.开放性 E.生成性 3、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 ) A.目标评价模式 B.成果评价模式
C.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D.CIPP评价模式 E.过程评价模式 4、CIPP评价模式包括( )
A.背景评价 B.输入评价 C.过程评价 D.成果评价 参考答案 第四章
DCACA CDCA
ABE BE ABCDE 第五章
ACCBC ABDCC A ABE ABCD 第六章
CBCBA CCACC BC
BCD ABCE ABD ABCD 第七章
AABCD DDCCA BACAC CCBAB ADE ABDE ACD ABCD
第八章 教学 课堂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2.教学过程最重要的阶段是:
A.引发动机 B.巩固知识 C.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D.运用知识
3.“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4.下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教育者“教”的客体不是双客体,而是一种复合客体
B.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就是教育者“如何教”和“教什么”的过程
C.教育者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人的因素,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更确切地说是“教”的主体
D.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
5.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持这一观点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杜威 D.凯洛夫
6.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 ) A.孔子 B.昆体良 C.杜威 D.赫尔巴特
7.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8.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
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校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媒体作用 D.学生的主体作用
9.教学原则是依据( )制定的。
A.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B.教育部颁布的文件 C.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 D.教学目的 10.鲁宾斯坦曾经说过:“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问,开始于矛盾。”基于这一观点,教学应遵循( ) A.启发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目标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11.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在教学中体现的是什么原则(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2.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 A.孔子,苏格拉底 B.孔子,亚里斯多德 C.孟子,柏拉图 D.朱熹,苏格拉底
13.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 )
A.实验法 B.讲解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14.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
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谈话法 B.讨论法 C.讲授法 D.练习法
15.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16.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明了、联合、系统和( )四阶段。 A.分析 B.综合 C.方法 D.统合 17.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 ) A. “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18.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 ) A.发现学习教学法 B.探究—研讨法 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 D.暗示教学法
19.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20.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的这种教学形式叫( )
A.特朗普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制 D.班级授课制
21.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 ) A.教学组织形式 B.教学模式 C.教学方法 D.教学策略 22.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 )
A.唐朝中期 B.明朝中期 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 23.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2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 A.主张教学建立在个体身上 B.学习重点在于学习的过程
C.强调教学过程应该是“在做中学” D.说明新旧知识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25.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 A.练习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发现法
26.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概括( )
A.班、课、室 B.师、生、课 C.师、生、时 D.班、课、时 27.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
1.属于我国普通教育学校教学任务的是( )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D.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的提高 E.培养学生就业能力
2.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 )
A.认识的间接性 B.认识的直接性 C.认识的教育性 D.有指导的认识 E.认识的交往性
3.关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说法正确的是( ) A.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B.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C.间接经验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 D.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E.在教学中应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 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主要有( )
A.激发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E.检查知识 5.教学原则包括( )
A.因材施教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E.循序渐进原则 6.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包括( ) A.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B.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C.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D.发扬教学民主 E.让学生自学
7.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 A.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 B.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 C.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D.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E.发扬教学民主
8.下列关于复式教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
C.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E.复式教学的教学效果很差
9.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 )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E.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0.为了使上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上课应符合的要求包括( )
A.重点突出 B.方法得当 C.目标明确 D.表达清晰 E.内容正确
12.贯彻循序渐进原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 A.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
B.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
C.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 D.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E.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
13.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 )
A.准备好问题 B.准备好谈话计划 C.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 D.善于启发诱导 E.做好归纳、小结 14.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 )
A.讨论法 B.练习法 C.谈话法 D.讲授法 E.实验法 15.根据所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课的类型分为( )
A.练习课 B.实验课 C.讲授课 D.复习课 E.演示课 16.“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这句话的依据是( ) A.教学所占时间最多
B.教学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最全面 C.其他工作都是围绕教学进行的 D.教学对学校教育质量影响最大 E.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17.下列关于练习法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按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分为各种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际操作练习等 B.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 C.精选练习材料,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D.练习的次数和时间越多越好
E.无论是口头练习、书面练习或操作练习,都要严肃认真 18.教学过程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过程,具体表现为( ) A.由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B.借助工具认识事物 C.认识对象的间接性 D.认识方式的间接性
E.学生是不成熟的认识主体
19.下列对于教学原则的认识正确的有( ) A.教学原则的制定必须以教学规律为依据
B. “杂施而不逊”体现了教学原则中的循序渐进原则
C.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体现了教学原则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体现了教学原则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E. “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原则中的巩固性原则 20.进行教学评价要遵循( )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严格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 E.指导性原则
第九章 德育 课堂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 A.德育内容上 B.德育规律上 C.德育原则上 D.德育方法上 2.中小学德育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教育内容是 ( )
A.爱国主义教育 B.道德品格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 D.法制教育 3.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核心是( )
A.爱国主义原则 B.集体主义原则 C.民主主义原则 D.人本主义原则 4.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 A.指导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5.我国商、周的奴隶社会重视“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 )主要是德育内容。 A.礼 B.射 C.御 D.书
6.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 ) A.将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 D.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7.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最高标准:(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8.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 ( )
A.基本规律 B.基本方法 C.基本途径 D.基本要求 9.德育原则和德育规律的关系是( ) A.两者相同 B.前者指导后者 C.前者反映后者 D.前者决定后者 10.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 )是基础。 A.知 B.情 C.意 D.行 11.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 )
A.提高品德认识 B.陶冶品德情感 C.激发品德动机 D.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
12.个体在道德意识的支配下和一定的道德情感激励下,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具有价意义的行为方式和习惯是___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3.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 ) A.德育原则 B.德育途径 C.德育方法 D.德育模式 14.小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15.“让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使用的教育方法:( ) A.说服法 B.陶冶法 C.榜样法 D.锻炼法
16.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以形成学生良好道德
行为习惯的方法是____
A.陶冶法 B.锻炼法 C.情景法 D.榜样法 17.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 )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
18.老师采取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19.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其(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陶冶教育法 C.说理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21.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这样的德育原则是( )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22.关于原始社会德育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德育的内容及其简单 B.德育的方式是和劳动、生活相结合 C.德育是平等的 D.德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3.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马卡连柯 C.班杜拉 D.柯尔伯格
24.提出观察学习德育理论的主要代表任务是( ) A.皮亚杰 B.赞可夫 C.班杜拉 D.科尔伯格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包括( )
A.思想教育 B.道德教育 C.知识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E.政治教育 2.我国德育的途径主要有( )
A.班主任工作 B.共青团活动 C.课外活动 D.劳动 E.政治课教学 3.德育过程的矛盾包括( )
A.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的矛盾 B.德育与智育的矛盾 C.德育与教学过程的矛盾
D.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E.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4.下列关于德育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有( ) A.德育方法的使用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B.德育方法可以随意选择
C.实际锻炼法是经常使用的德育方法之一
D.德育方法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德育目标的要求
E.说服教育法是指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德育方法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
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
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 D.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E.德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应有爱心和耐心 6.一般而言,德育目的的确立主要依据( ) A.学校实际教学情况
B.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C.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D.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E.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7.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包括( )
A.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深厚感情 B.培养学生的国家和民族意识
C.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 D.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维护世界和平
E.教育儿童正确理解其他民族与其他国家的利益,树立起尊重、友爱与合作精神,尊重各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
8.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主要有(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德育目标 D.德育内容 E.德育方法 9.选择德育方法时应考虑( )
A.德育目标 B.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C.德育内容 D.学校办学条件 E.中小学生的个性差异
10.下列( )属于我国小学德育目标的要求。
A.使学生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 B.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C.培养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 D.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
E.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 第十章 班级管理 课堂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主要通过 ( ) 来进行的。 A.班级 B.教研组 C.年级 D.学校
2.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罗杰斯 D.布鲁纳
3.( )年京师同文馆正式创立,并首次采用了编班分级的授课方式。 A.1865 B.1862 C.1887 D.1878
4.( )是班主任得力助手,是形成班级集体的核心力量 A.规章制度 B.学生干部 C.学风 D.科任教师
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6.学期结束时,班主任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评价。这项工作属于( )
A.建立学生档案 B.班主任工作总结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
7.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是(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9.班级管理模式中的“目标管理”是由( )提出的。 A.马卡连柯 B.德鲁克 C.皮亚杰 D.夸美纽斯 10.学生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 ) A.具有共同的生活准则 B.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 C.具有良好的班级氛围 D.具有明确的共同目标
11.在学生集体形成的初始阶段,主要任务是( ) A.组织和团结集体 B.建设学生干部队伍 C.提出共同目标 D.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12.下列对班集体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班集体就是班群体
B.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
C.纪律松弛、涣散的群体算不了集体 D.不是任何一个班都可以称得上班集体 13.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 )
A.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B.维持班级秩序
C.形成良好的班风 D.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14.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A.班主任 B.兴趣小组 C.少先队 D.班集体
15.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 ) A.班主任 B.班干部 C.男女学生 D.集体教学
16.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 ) A.民主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常规管理 17.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是( ) A.班主任 B.班委会 C.共青团 D.少先队 18.下列关于班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班级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 B.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C.班级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 D.最先提出“班级”一词的是夸美纽斯 19.班主任的工作是从( )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 B.教育个别学生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建班集体
20.当班主任接到一个教育基础较差的班级时,首先要做好的工作是( )
)
A.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B.建立班集体核心队伍 C.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D.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1.“对班级管理不过多干预,以容忍的态度对待班级生活的冲突,不主动组织班级活动。”这属于( )的班主任领导方式。
A.权威型 B.放任型 C.民主型 D.随意型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班集体的概念说法正确的是( ) A.班集体就是班群体
B.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
C.纪律松弛、涣散的群体算不了集体 D.不是任何一个班都能称得上班集体 E.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
2.下面关于班级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B.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学生,班级管理主要是对学生的管理 C.班级管理是一种组织活动过程
D.班级管理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E.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
3.建立良好班集体的策略主要有
A.对学生实行专制管理 B.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
C.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 D.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E.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5.班级管理的模式有(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自主管理 E.目标管理
6.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 A.民主型 B.惩罚型 C.放任型 D.权威型 E.监督型 7.作为班主任,要使工作取得满意结果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而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指了解( )
A.学生思想 B.学生品德 C.学生现有知识水平 D.学生身体素质 E.学生的家庭 8.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体现为( )
A.教书 B.育人 C.指导学生课外活动 D.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 E.与家长交流
9.下面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扮演的角色有( )
A.法人 B.教育者 C.组织者 D.领导者 E.权威者 1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有( )
A.谈话 B.问卷 C.座谈 D.观察法 E.分析书面材料 11.下列对于班主任的认识正确的有( ) A.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B.班主任在班集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C.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D.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E.权威型的班主任领导方式有利于良好班集体的形成 12.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包括( )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
C.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D.集团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E.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14.下列关于班集体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班集体具有共同的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是一个班集体所不可缺少的
C.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 D.一个班的学生群体就是班集体
E.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关系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15. 班级管理的内容主要有( )
A.班级组织建设 B.班级制度管理 C.班级活动管理 D.班级教学管理 E.课外、校外教育管理 第十一章 课外、校外教育 课堂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称为( )
A.体育活动 B.课余活动 C.课外、校外教育 D.群众活动 2.课外、校外教育是( ) A.正规的教育活动 B.非正规的教育活动
C.既有正规教育活动,也有非正规教育活动 D.正规的非教育活动 3.我国的教育专著《学记》中提出的“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体现了( )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A.游戏与学习 B.课内与课外 C.学习与思考 D.学习与行动 4.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 A.是同一种活动
B.方向一致,但课外、校外教育不是一种正规教育活动 C.都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但方向不一致 D.都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且方向一致 5.对学校教育来说,课外、校外教育( ) A.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是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施加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B.是学生自愿参加的,因此要替代课堂教学
C.并不是正规的教育活动,而课堂教学是正规的教育活动 D.是课堂之外的,不可能与课堂教学的教育目标保持一致 6.课外教育是()
A.课外和校外的文体活动 B.课堂教学的延续
C.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D.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 7.课外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活动 B.自发活动 C.小组活动 D.个人活动 8.课外校外教育从确定活动的内容、要求到选择活动方式,从安排活动的具体步骤到组织实施等,都是学生自主进行的,这反映了课外校外教育具有( )。 A.自主性 B.灵活性C.自愿性 D.实践性
9.( )是让学生走出学校接触社会,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了解社会生活、经济建设实际状况的教育活动。
A.社会活动 B.传统的节假日活动 C.体育活动 D.学科活动 10.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 )
A.技术小组 B.学科小组 C.艺术小组 D.体育小组 11.课外、校外教育不包括( )
A.社会活动 B.科技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选修课 12.( )是学校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 A.科技活动 B.文学艺术活动 C.体育活动 D.学科活动
13.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社会活动。
A.打扫校园 B.植树造林 C.拥军优属 D.帮老助残 14.课外教育工作与课堂教学在( )上是统一的。
A.教育目的 B.教育内容 C.教育方法 D.教育组织形式 15.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 )
A.计划性、自愿性、实践性 B.组织性、灵活性、自愿性 C.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D.目的性、灵活性、实践性 16.文学作品讨论会和某门学科最新动态报告会等都属于( ) A.集会活动 B.文体表演活动
C.革命纪念日活动 D.各种类型的学科活动
17.通过艺术欣赏、艺术观摩,以及自身的艺术实践,使学生获得审美知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对艺术的兴趣和创作才能的兴趣小组属于( ) A.技术小组 B.学科小组 C.艺术小组 D.体育小组 18.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校外教育更有利于( ) A.发展学生个性 B.促进温故知新
C.加强“教学相长” D.坚持“循序渐进”
19.属于综合性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的是( )
A.少年之家 B.少年宫 C.儿童乐园 D.少年科学技术站
20.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校外教育使“青少年迈上了科学思维的道路”,这告诉我们课外、校外教育( )
A.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B.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C.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D.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活动中属于科技活动的有( )
A.举办科技讲座 B.成立无线电小组 C.成立航模小组 D.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 E.成立数学活动小组 2.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是( )
A.群众性活动 B.竞赛活动 C.游戏活动 D.小组活动 E.个人活动
3.下列活动中属于课外体育活动的是( )
A.夏令营 B.春游 C.文艺汇演 D.冬令营 E.实验制作
4.学校组织学生的社会实践,它的意义在于( ) A.可以减少课堂教学的时间
B.有利于做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有利于形成学生的主体性
D.有利于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定向 E.可以让学生有赚钱的机会
5.下列属于文学艺术活动的有( )
A.美术小组的活动 B.书法小组的活动 C.摄影小组的活动 D.外语小组的活动 E.音乐小组的活动 6.中小学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有( )
A.组织上的自愿性 B.内容上的广泛性 C.管理上的计划性 D.活动上的自主性 E.形式上的多样性 7.重视家庭教育的基本理由是( )
A.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是个体社会化的奠基教育 B.家长最关心孩子,有利于孩子把精力用于学习上 C.家庭教育可以起到影响和调节学校教育的效应 D.家庭教育使儿童受到始终如一的道德熏陶 E.家长掌握了教育学的知识
8.下列不是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的有( ) A.根据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控制制定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C.师生活动具有互动性 D.学生根据兴趣自愿选择 E.内容和形式都具有灵活性 9.体育活动的目的包括( )
A.发展学生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 B.训练学生的运动技能
C.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 D.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E.发展学生文艺方面的才能
10.教育的三结合一般是指( )的结合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网络教育 D.社会教育 E.4.理解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工作的关系的正确观点应该是( ) A.课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个别教育
B.课外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C.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可以互相取代 D.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可以互相补充 第十二章 教育研究及其方法 课堂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调查问卷中,对问题的表述应当( ) A.具有启发性 B.具有幽默趣味性
C.具有倾向性 D.保持态度中立(措辞取中性) 2.一个好的研究课题所必具备的特点不包括( ) A.价值 B.新意 C.可行性 D.宽泛
3.教育理论研究要求人们在全面了解已有教育理论的基础上,预见现实的未来发展趋势和走向,这说明教育理论研究具有( ) A.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B.继承性和超前性 C.概括性和间接性 D.复杂性和抽象性 4.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
A.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 B.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 D.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5.教育科学研究的本质特征是( )
A.整理知识 B.创新 C.经验描述 D.继承
6.虽然教育现象复杂多样,不确定因素很多,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这说明教育研究获得的结论应该具有( )
A.科学性 B.系统性 C.综合性 D.可验证性
7.个案追踪法就是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连续跟踪研究单个的人或事,收集各种资料,揭示其( )的情况和趋势的研究方法。 A.连续 B.发展变化 C.现实 D.具体 8.教育研究首先必须遵守的原则是( )
A.伦理原则 B.匿名原则 C.保密原则 D.自愿原则 9.下面关于教育行动研究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以解决学校中某一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现场研究 B.它是以实践经验为基础的研究 C.它是一种具有较高动态性的研究 D.它是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的研究
10.教育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过程,其最后一个环节是( ) A.问题 B.计划 C.行动 D.反思
二、多项选择题
1.调查问卷中的问题不宜采用的语句表述形式是( ) A.简单疑问句 B.反问句 C.完整的陈述句 D.多重否定复合句 E.感叹句
2.教育研究必须遵循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 )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地制宜性原则 E.教育性原则
3.遵循教育研究的客观性原则应做到( )
A.不可凭权威人士的意图来取舍事实 B.不可被书上已有结论所禁锢 C.不可有自己独创的观点
D.不可为大多数人的看法所左右 E.不可被自己固有的观念所影响
4.教育研究中选择研究课题必须符合的基本准则有( ) A.问题必须具有参考资料 B.问题必须有新意
C.问题必须具有可行性 D.问题必须具有现实意义 E.问题必须有价值
5.可以把撰写研究计划的基本要求概括为( )
A.研究什么 B.为什么研究 C.谁研究 D.怎样研究 E.预计成效 6.在教育研究的过程中,文献检索的途径主要包括( )
A.利用目录进行检索 B.利用文摘进行检索 C.联机检索 D.光盘检索 E.上网检索
7.好的教育研究课题必须具有( )价值。
A.理论 B.实践 C.内部 D.外部 E.个人 8.有科学性的课题研究必须要有一定的( )基础。 A.理论 B.社会 C.物质 D.实践 E.精神 9.在进行调查访问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 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 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 一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E 提问时,应尽量回避那些敏感性问题
10.下列关于问卷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成本比较低 B.节省时间和人力
C.一般不要求署名,有利于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D.由于错答、误答、乱答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问卷调查可信度降低 E.使用问卷法时不需要考虑其适用对象的特点
第八章 教学 课堂练习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DCBBC ACDCA AADAC CDADA ACCBB DC
二、多项选择题
1.选ABC 2.选ACDE 3.选ABDE 4.选ABCDE 5.选ABCDE 6.选ACD 7.选ABC 8.选ABDE 9.选ABCDE 10.选ABCDE 11.选BCDE 12.选ABC 13.选ABCDE 14.选ABCDE 15.选ABCE
16.选ABCD 17.选ABCE 18.选CD 19.选ABCE 20.选ABDE
第九章 德育 课堂练习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AABDA CDDCA
ADCAB BCACA DDDC 二、多项选择题
1.选ABDE 2.选ABCDE 3.选ADE 4.选ACDE 5.选ABDE 6.选BCDE 7.选ABCDE 8.选ABDE 9.选ABCE 10.选BCDE
第十章 班级管理 课堂练习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AABBB DCBDD AADDC ADCAC B
1.选BCDE 2.选ABCDE 3.选BCDE 4.选ABCD 5.选ABCE 6.选ACD 7.选ABCDE 8.选ABCDE 9.选BCD 10.选ABCDE 11.选ABCD 12.选ABDE 13.选BCD 14.选ABCE 15.选ABCD
第十一章 课外、校外教育 课堂练习题解析
CABDA ACCAA DBAAC DCABA 二、多项选择题
1.选ABCD 2.选ADE 3.选ABD 4.选BCD 5.选ABCE 6.选ABDE 7.选ACD 8.选ACDE 9.选ABCD 10.选ABD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是( )。
A 学生心理 B 学习心理 C 教学心理 D 教师心理 2.教育心理学界普遍认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 )。 A.1903年 B.1913年 C.1914年 D.1900年
3.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是教育心理学的() A 初创时期 B 发展时期 C 成熟时期 D 完善时期
4. 在俄国,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 卡普杰列夫 B 桑代克 C 乌申斯基 D 维果斯基 5、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 ) A.1877年 B.1879年 C.1903年 D.1913年
7.( )是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A 主动性研究 B 反思性研究 C 合作性研究 D 社会文化研究 8.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是( )。
A 卡普捷列夫 B 桑代克 C 乌申斯基 D 维果斯基 9.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 ),对当时的心理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 《大教学论》 B 《人是教育的对象》 C 《教育心理学》 D 《教育心理大纲》
10.瑞士教育家( )曾主张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本性,并提出“教学要心理化”,这在客观上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产生。
A 裴斯泰洛奇 B 卡普捷列夫 C 乌申斯基 D 维果斯基
11.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 ),又被称为“科学研究的前门”。
A 文献法 B 调查法 C 自然观察法 D 个案研究法
13.对于缺乏语言表达能力的婴幼儿发展的研究,最佳的研究方法是( )。 A 文献法 B 调查法 C 自然观察法 D 个案研究法 14.在控制的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 )。 A.观察法 B. 测量法 C.实验法 D. 调查法
15、在教育心理学看来,( )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评价/反思过程 16、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问题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测验法 C.问卷法 D.实验法
17.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__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 A.师与生 B.学与教 C.德与智 D.身与心
18.狭义的教学环境是指()
A 教学的物理环境 B 教学的心理环境 C 教学的社会环境 D 教学的文化环境
第二章 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一、单项选择题
1.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年期 2.“关键期”反映了个体心理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3. 以下表述不符合个体心理发展关键期的是( )
A.某种能力获得的最佳时期 B.错过这个时期,个体难以获得某种发展 C.不可逆转的时期 D.0~3岁的时期
4. 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5. 皮亚杰有关发生认识论的研究,主要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不平衡性 B.互补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6. 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处于自我中心阶段的儿童的年龄大致为( ) A.0~2岁 B.2~7岁 C.8~10岁 D.10~12岁 7. 下列不是前运算阶段的特征的是( )
A.早期的符号功能思维 B.自我中心性 C.思维的片面性 D.守恒观念形成
8.小红知道一个杯子里的水倒进碗里,水没有变少。说明小红处在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逐渐获得客体永恒性观念的阶段是( ) A 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0.儿童认为“不能打洋娃娃,因为她会疼”,则该儿童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的( )阶段。
A 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1. 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培养儿童信任感的最佳时间是( ) A.0~1.5 B.2~3 C.6~12 D.12~18
12. 埃里克森指出,许多人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习惯可以追溯到其人格发展的培养( )时期。
A.羞耻感 B.内疚感 C.勤奋感 D.孤独感 13. 一般认为,个体智力在( )达到高峰。 A.18岁 B.15岁 C.25岁 D.45岁
14. 一般来说,偏爱自然科学,且自尊心较强的学生的认知风格属于(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15. 一般来说,喜欢人云亦云,社会敏感性高,爱好社交的人属于( )认知风格。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16. 按照自我意识发展理论,生理自我成熟的年龄是( ) A.3岁 B.7岁 C.12岁 D.18岁
17. 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是( )
A.场独立型 B.沉思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18. 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并发展起来的能力是( )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14、过去经验和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 ) A.定势 B.定义 C.变式 D.同化 15、有关迁移的经验类化说是由心理学家( )提出的。 A.桑代克 B.武德沃斯 C.贾德 D.詹姆斯 16、用“道德两难法”让儿童对道德问题进行判断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班杜拉 D.奥苏贝尔
17、在教“鸟”的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
A.命题 B.案例 C.反例 D.正例
18、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直接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 )
A.手段—目的分析法 B.逆向工作法 C.爬山法 D.算法式 19、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志成分 D.行为成分 20、高智商与高创造性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智力者其创造性也高 B.高创造性者必有高智商
C.低创造性者其智商可能高也可能低
D.创造性与智力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线性关系
2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在学习比较复杂或困难的内容时,学习效率会随着学习动机的增强而( )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无关 22、智力技能的特点是( )
A.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23、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发现学习 24、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有( )
A.流畅性、灵活性、新颖性 B.独创性、流畅性、变通性
C.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 D.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 25、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
A.积极作用 B.消极作用 C.无作用 D.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 26、皮亚杰认为,( )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 A.10 B.9 C.12 D.18
27.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将学习动机分为( ) A 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B 近景动机与远景动机 C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D 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 28.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A.能力 B.努力 C.任务 D.运气 29.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30.韦纳归因理论中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是( ) A.能力 B.运气 C.任务难度 D.努力
31.韦纳认为学生的成功动机应当归因于( )的因素。 A 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 B 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 C 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 D 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
二、多项选择题
1.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相关的动机是( )
A.内部学习动机 B.外部学习动机 C.认知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E.附属内驱力
2、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属于稳定归因的因素有( ) A.努力 B.运气 C.任务难度 D.能力 E.外界环境
3、小明为了获得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他的学习动机是( )
。 )
A.低级动机 B.高级动机 C.外在的动机 D.内部的学习动机 E.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4、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 )的影响。 A.期待 B.诱因 C.结果因素 D.先行因素 E.需要 5、常用的精加工策略有( )
A.记忆术 B.做笔记 C.提问 D.列提纲 E.画关系图 6、温故而知新属于学习迁移中的(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E.一般迁移 7、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 )
A.流畅性 B.认知性 C.变通性 D.序列性 E.独创性 8态度的结构包括(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志成分 D.行为成分 E.理智成分
9、根据归因理论的观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做法是( ) A.努力是成功的条件 B.运气的作用 C.能力的作用 D.学习的材料的难度是关键 E.努力是有效的 10、针对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策略主要有( )
A.认知策略 B.模式再认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动作步骤学习策略 E.组织策略 11、知识学习的过程( )
A.知识准备 B.知识理解 C.知识巩固 D.知识复习 E.知识运用
12、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局部动作阶段,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是( ) A.示范 B.讲解 C.反馈 D.练习 E.动觉
13、下列选项属于陈述性知识表征方式的有( )
A.命题 B.命题网络 C.表象 D.图式 E.产生式
14、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主要有( ) A.命题网络 B.产生式系统 C.图式 D.认知结构 E.产生式
15、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 )几个阶段。 A.原型定向 B.原型固化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E.操作整合
16、根据知识的不同表征形式,可以将知识分为( ) A.陈述性知识 B.言语知识 C.操作知识 D.程序性知识 E.学习知识 17、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 ) A.字词 B.人名 C.时间 D.观念 E.学习游泳
18、加里培林将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A.动作的定向阶段 B.物质与物质化阶段 C.出生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D.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E.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19、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包括( ) A.提问 B.获得 C.提取 D.分析 E.保持
20、态度和品德形成的三阶段是( ) A.依从 B.顺应 C.认同 D.同化 E.内化
21、与新手相比专家具有哪些特征( ) A.专家比新手能更有效地组织信息
B.专家记忆容量较大,因而提取信息的速度更快 C.专家善于应用直接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D.专家花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问题的表征,在更深的层面上表征问题 E.专家有更强的认知与自我监控能力
22、以下关于品德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品德是后天学习形成的 B.品德是个体的先天禀赋 C.品德具有相对稳定性 D.品德是认识和行为的统一
E.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它等同于道德 23、根据迁移的性质分类,迁移有( )。 A 顺向迁移 B 逆向迁移 C 正迁移 D 负迁移
第五章 教学心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是( )
A. 教学目标 B. 教学方法 C. 教学管理 D. 教学评价 2、下列不属于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的是( )
A.认知 B.情感 C.态度 D.动作技能 3、布卢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 A.知识与技能习得的心理过程 B.知识与技能的心理表征 C.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规律
D.知识学习情境与其测量情境的变化程度 4、班级里的小集团属于( )
A.松散群体 B.联合群体 C.正式群体 D.非正式群体 5、课堂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A.维持功能 B.促进功能 C.发展功能 D.调节功能
6、有些课题包含高度结构性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 )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 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 D.合作学习策略 7、在课堂上占优势地位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状态是指( )
A.课堂凝聚力 B.课堂氛围 C. 课堂规范 D.课堂人际关系 8、课堂纪律管理的最高目标是( )
A.教师促成 B.集体促成 C. 自我促成 D. 任务促成 二、多项选择题
1、课堂的要素包括:( )
A.教师 B.学生 C. 学习过程 D.学习情境 2、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可以将课堂纪律分成四种类型( )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过程促成的纪律 E.自我促成的纪律 3、群体的主要功能有( )
A.使成员获得社会性支持 B.认知功能 C.角色功能 D.目标功能 E.使成员具有认同感 4、以下属于学生为中心教学策略的是( )
A.情境教学 B.非指导性教学 C.程序学习 D.发现学习 E.合作学习 5、加涅将学生的学习结果或教学目标分为如下五类()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动作技能 E.态度
6、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主要包括 ( )
A. 发现学习 B. 合作学习 C. 程序教学 D. 计算机辅助教学 E. 掌握学习 7、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A.教师的领导风格 B.班级规模 C.班级的性质 D.对教师的期望
第六章 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健康的概念是指( )
A.身体健康 B.心里无缺陷 C.生理无疾病 D.身心健康
2.厌恶疗法属于( )
A.行为矫正法 B.精神分析法 C.人本主义疗法 D.合理情绪疗法 3.持久性的心境低落可诊断为( )
A.焦虑症 B.抑郁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4.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为( )
A.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提高学生的成绩 D.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
5.对于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先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用手触摸,逐步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种方法在心理治疗中称为( )
A.松弛训练 B.肯定性训练 C.系统脱敏疗法 D.合理情绪疗法 6.通过改变不合理信念调整自己的认知,来维护心理健康的疗法是( ) A.精神分析疗法 B.行为主义疗法 C.合理情绪疗法 D.人本主义疗法 7.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是( )
A.自然适度 B.克服羞怯 C.真实坦诚 D.互相接纳 8.教师对所有的对象都抱有较高的期望并肯定提高教育效果的是( )。 A.晕轮效应 B.有晕效应 C.皮格马利翁效应 D.名人效应 9.专家教师通常是用( )方法,慢慢地引入要讲的教学内容。 A.开门见山式 B.迂回曲折式 C.导入式 D.实验式
10.新教师更多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专家型教师很少谈论课堂管理问题和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这是反映二者在( )方面的差异。
A.课时计划 B.教学过程 C.课后评价 D.教学策略 11.提出“经验+反思=成长”的教师成长公式的心理学家是( )。 A.波斯纳 B.科顿 C.皮亚杰 D.布卢姆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研究结果,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 )
A.课前计划 B.课堂教学过程 C.课后评价 D.课后检查 E.课前组织
2.教师期望效应的产生,除了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因素外,还与( )等因素有关。 A.学生的自我意识 B.学生的人格特征 C.学生的认知水平 D.学生的归因风格 E.家长的教养方式
3、关于反思的方法,属于布鲁巴奇等人在1994年提出的有( ) A、反思日记 B、详细描述 C、交流讨论 D、行动研究
4.教师成长和发展的主要途径( )
A.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B.微格教学 C.专门训练 D.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E.教学评价
学习心理模拟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CCCDC BDADC DBDAC BDABD BBBCD ACACD B 二、多项选择题
1. 选AC 2、选CD 3、选AC 4、选CD 5、选ABC 6、选AC 7、选ACE 8、选ABD 9、选AC 10、选BD 11、选ABCE
12、选ABCDE 13、选ABCD 14、选BE 15、选ACD 16、选AD 17、选ABCD 18、选ABCDE 19、选BCE 20、选ACE 21、选ABCDE 22、选ACD 23、选CD
教学心理第五章模拟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ADADA ABC 二、多项选择题
1. 选BCD 2、选ABCE 3、选ABE 4、选ABDE 6、选CDE 7、选ABCD
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模拟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DABAC CACCC A 二、多项选择题
1、选ABC 2、选ABCD 3、选ABCD 4、选ABCD
5、选ABCDE
正在阅读:
2017内部资料练习题(华图)03-26
我的好伙伴作文700字07-03
实验动物知识与技能测验单选题(答案)01-29
现代大学视野下高校战略管理略论01-09
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 - 基于ASP - 婴幼早期教育网站系统开发论文11-24
喝水作文350字07-08
路边的秋景作文450字06-25
高考英语语法专项复习学案-名词性从句09-15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练习题
- 内部
- 资料
- 华图)
- 2017
- 以人为本谋发展(城关中学专版稿件)
- 基于建筑设计与城市环境相融合的问题研究
- 幼儿园教师评课稿(共8篇)
- 古代汉语课程练习三
- 教科所健康生活讲座之二肝脏养生常识
-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规定
- 以色列文化见闻7-犹太人的强制兵役制
- 超声科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 300经典句涵盖中考所有高频词语、短语、句型、考点
- 辐射防护一、二级考试试题题库
- 液压与气压传动
- 教你做各式漂亮发髻 - 图文
- 泰安留学360:太平洋国际酒店管理学院酒店与旅游管理文凭课程
- 中职 哲学与人生 第十二课 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
- 2016年西安交通大学MPACC学费,分数线,报录比
- 传统节日活动实施方案
- 30m预应力混凝土T型简支梁桥设计
- AAS和ICP的测试比较
- 衡阳市电子商务协会第二届换届大会主持词
- 机械员备考练习题 - 专业基础知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