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

更新时间:2024-04-20 07:2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习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地域文化发生着根本上的变异,中华文化做为一个整体,承受着浩荡而来的各种冲击,这种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地域性,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十分需要从千姿百态的地域文化发展中汲取有益成分,使之与现代精神、中国特色相结合,利用地域文化研究的成果和收获,充分包容和重视地域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域文化 收获 意义

一、引言

地域文化是区域的形象,决定着区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决定着区域的品牌和魅力。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振兴陕西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应积极研究和开发所在地区的传统文化资源弘扬本地区优秀的传统文化,打造本地区真实的名片,展现本地区的魅力和风采。

二、地域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一)、地域文化的内涵

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包括各个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文化,无论在哪块地方,都能够挖掘出

不少值得发扬光大、引人入胜的地域文化。如发生在特定地域的历史事件、历史遗迹、历史人物、传统生产工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习惯、风情民俗、服饰、民居、建筑风格、传统文艺形式、歌舞戏剧、宗教信仰,甚至自然景观、自然资源等,都是很好的可供开发利用的地域文化资源。

(二)、地域文化发展历史及特征

1, 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地域文化首先在于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在文化形态上的不同,才使得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呈现多样化,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和行政区域的相对独立性,使各地的文化形态也具有了各自不同的风格,一地有一地的特点,如汉文化、关陇(三秦)文化、巴蜀文化、中原文化、松辽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岭南文化等。

2, 地域文化形成过程的长期性。中华民族形成,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各地的文化形态也在几千年演化中形成各自的特点。一个地区历史遗存越多,它的地域文化就越发达。大多地域文化的命名就是源于二三千年之前的春秋战国时诸侯国名如上述的“秦”、“巴”、“蜀”、“荆”、“楚”、“吴”、“越”等,这些诸侯国虽然不存在了,但作为各自的文化形态却延续了下来,长期影响着这个地区的人们。

3,地域文化具有相互渗透和包容性。任何形态的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尤其在我国古代,大多数时期是统一政权,各地人群的相互流动,自然使文化习俗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作为宗主区域的文化,自然就包容了外来的文化;尤其在几个文化区域的交汇地带,更形成了兼具几种地域文化特点的特色文化,如地处汉水上游的陕西汉中地区,就兼有北部的关陇文化、西部的氐羌文化、南部巴蜀文化、东部的荆楚文化的特点,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汉文化。第四,地域文化表现形式的广泛性。作为大概念意义上文化,它包含了从社会意识形态到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不同地域的人们,其生产生活习俗语言都表现出别处的不一样。

三、学习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

中国区域之间、城市之间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政治、文化、经济的

竞争;中华大地,区域文化与市场经济水乳交融、相互渗透、相互依托,已经找不到没有文化标志的产品,找不到不借助文化影响的销售,也找不到不体现文化意义的消费。理论与实践均表明,特定区域的文化底蕴、文化氛围和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越来越成为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软环境,一个城市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吸引人的地域文化,就会在竞争中落伍。元明清古都北京,陕西三秦古都咸阳、西安,黄河中下游中原地区的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东京城开封府,西南地区四川的成都等地,人文荟萃、名胜云集,地域文化丰厚,吸引国内外众多人士前去旅游观光,带动了上述地区的交通运输、商业贸易、餐饮服务、旅游观光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并形成连锁反应,促使当地第一、第二产业长足发展。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地域文化等产业的开发是地区生产力发展的一个趋势,大量的劳动和资本应该流入文化旅游、娱乐服务、文化艺术、教育科学等活动中。地域文化产业产值在地域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经过研讨达成共识:在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新世纪,各地区在思考、制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必须高度重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积极发展地域文化产业,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更新观念,把地域文化发展放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经济建设课题,也是文化建设课题,没有文化的配合,经济建设是搞不好的。尤其是在当代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文化底蕴与储备显得至关重要。有学者强调,研究地域文化,绝不是简单地“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为了把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为此,一是要加强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二是在城市建设中要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三是要大力发展旅游业。有专家指出,各地都利用丰厚的地域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事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地域文化与自然景观结合不够。一些地方传承至今的文化景观未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协调、统一起来,整体效应不佳;多数地方缺乏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点的建筑、道路、公园、雕塑,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地域文化氛围。

(2)知识性与参与性结合不够。许多地方传承至今的地域文化景观多数为静态的陈列和展览,少有现代化的设施和互动型的项目,慕名而来的游客很难亲身

参与、互动体验地域文化,这无疑大大缩短了游客逗留的时间,同时弱化了地域文化与游客沟通、寓教于乐的功能。

(3)有形的地域文化与无形的地域文化结合不够。前者指以实物存在的、比较具体的遗迹或遗物,后者是学术思想、风俗习惯、典章节庆、民间艺术等比较抽象、相对模糊的东西。许多地方在发展地域文化旅游时,片面重视有形的地域文化,而对无形的地域文化重视不够。与会者通过研讨认为,当前今后一个时期,繁荣和发展地域文化研究,必须坚持二条原则:首先,坚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地域经济文化发展服务;其次,坚持与时俱进,加强理论创新。创新的理论思维,既是地域文化研究的灵魂,也是地域文化保持蓬勃活力的重要保证。惟有站在时代高度,发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才能不断拓展地域文化研究领域,形成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才能把地域文化研究推上新的水平。

四、结语

地域文化的发展既是地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窗口和品牌、也是招商引资和发展旅游等产业的基础性条件。中华大地上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已经成为地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量———地域文化一方面为地域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氛围,另一方面通过与地域经济社会的相互融合,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域文化已经成为增强地域经济竞争能力和推动的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深入开展地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探求地域文化的形成、演变轨迹和规律,把握地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充分发掘地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开发利用好地域文化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特定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是当前社会科学学术理论研究中,急待深化的热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地域文化研究和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各地高层领导、政府管理部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许多地方搭地域文化之台,促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与会

者强调,开展地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不是争“你短我长”、“我早你晚”、“我高你低”,而是为了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和优秀因子,建设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既是哲学社会科学为现实服务的重要切入点,又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的重大现实问题,更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参考文献:

1、熊家良 《文艺理论与批评》

2、2007第三期李晓辉 《民族文学研究》2010第三期 3、陈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第一期

4、田中阳.论区域文化对当代小说艺术个性形成的影响[J].中国文学研究,1993(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rv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