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现当代文学考试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4-03-16 12: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填空题

1.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2.《新青年》杂志第1卷原名《青年杂志》。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口号是“拥护德先生(民主)”和“拥护赛先生(科学)。”4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杂志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5.在文学革命中,胡适提出的“八事”和陈独秀提出的“三大主义”,成为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6.“学衡派”得名于1912年1月在南京创刊的《学衡》杂志。7.《甲寅》由章士钊主编,1914年创刊于日本东京。8.《呐喊》和《 彷徨 》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后以现实题材创作的两部小说集。9.1912年1月成立于 北京 的 文学研究会 ,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10.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等十二人共同发起成立的文学研究会的会刊是改革后的《 小说月报 》。11.以文学研究会为中心,以 叶圣陶 、 冰心 、许地山、王统照 、庐隐等为代表的“ 人生派 ”,是当时影响最大的小说流派。12. 叶圣陶 的小说,在题材上,教育界的生活占有很大比重,他笔下的人物又以教育界的知识分子居多,故又称“ 教育小说 ”。13. 1921 年成立于日本东京的 创造社 ,是“五四”时期与文学研究会齐名的另一个重要的新文学社团。14.创造社的主要刊物有1922年5月在上海创刊的《 创造 》季刊和后来陆续创办的《 创造周刊 》、《洪水》、《创造月刊》、《文化批判》等。15.以创造社为中心,以 郁达夫 张资平 、郭沫若、 为代表的 抒情 小说派,是当时最重要的浪漫小说流派。16.郁达夫、郭沫若等人的小说创作,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自己身边的日常琐事为题材的“ 自述小说 ”,另一类是以古代或外国的故事为题材的“ 身边小说 ”。17. 1921 年出版的 郁达夫 小说集《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版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18.“乡土文学派”是在 鲁迅 影响下形成的一个小说流派。19. 胡适 的《 尝试集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新诗集。20.胡适发表于1917年2月《新青年》上的《 白话诗八首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最早的白话诗。21.出版于 1921 年8月的《 女神 》,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二部新诗集,是 白话新诗 真正取代文言旧诗的标志。22.“小诗派”以 冰心 为代表。23.小诗的创作主要受印度诗人泰戈尔 和日本俳句的影响。24.冰心于1923年和1930年出版的两部小诗集分别是《 繁星 》和《 春水 》。25.“湖畔诗人”得名于 1924 年4月在 杭州 成立的“湖畔诗社”。26.“湖畔诗人”指 汪静之 、 冯雪峰 潘漠华 、 和应修人这四位“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年轻人。27.汪静之的诗集《 蕙的风 》,是中国新诗史上第一部爱情诗集。28.新月社是当时有很大影响的综合性文化社团。它在文学方面最初是开展戏剧活动,而以 诗歌 创作的成就最为突出29.“新月诗派”是二十年代著名的诗歌流派,因1924年夏成立的 新月社 ____得名,而它的形成则以 1926 年4月《 晨报副刊 》的创办为标志。30.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的“三美”理论,主要指“音乐的美”、“ 绘画的美 ”和“ 建筑的美 ”。31.闻一多分别于1923年和1928年出版了两部诗集,第一部是《 红烛 》,第二部是《 死水 》。32.徐志摩在他十年的诗人生涯中,留下了四部诗集,它们是:《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 》、《 猛虎集 》和《云游》。33 . 1918 年4月,《 新青年 》在第4卷第4号上开辟了《随想录》专栏后,“五四”时期的许多著名报刊也先后设立了《随想录》栏目。34.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是《 热风 》。35.由鲁迅等人共同发起,于 1924 年成立的 语丝社 ,是“五四”时期在影响和规模上仅次于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的重要新文学社团。36.1924年创办的《 语丝 》周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的散文(杂文)刊物。37.1927年出版的《 野草 》,是鲁迅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38.现代“小品文”指当时相当于杂文的一种抒情散文,又称“ 美文 ”。39.文学研究会中影响最大的散文家是 朱自清 。40. 冰心 是“五四”时期第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她在散文、 小说 和诗歌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41.冰心在留美期间,以通讯散文的形式写了29封给少年儿童的信,寄回国内发表,后结集为《 寄小读者 》出版。42.上海民众戏剧出版社出版的《 戏剧 》月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戏剧专刊。43. 1921 年12月在上海成立的 戏剧斜社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讲组织、讲纪律、讲方法“的专业化话剧团体。44.郭沫若的历史剧《卓文君》、《王昭君》和《 聂嫈 》,1926年结集为《 三个叛逆的女性 》出版。45.《狂人日记》最初发表于 1918 年5月的《新青年》杂志。46.《 伤逝 》是鲁迅唯一一篇以青年的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小说。47.郁达夫的《 春风沉醉的晚上 》塑造了一个具有朴素的反抗意识的烟厂女工 陈二妹 的形象,

1

是中国现代小说中最早表现工人生活的作品。48.鲁迅的《祝福》控诉了封建社会政权、 族权 、 神权 、 夫权 这“四条极大的绳索”的野蛮性和残酷性。49.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进入了由无产阶级单独领导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50. 1928 年初,创造社和新成立的 太阳社 在中国掀起了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运动。51.1930年3月,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简称“左联”)在 上海 成立。52.在“左联”成立大会上,鲁迅作了题为《 对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的著名演讲,大会还选举了 沈端先 (夏衍)、冯乃超、钱杏邨、鲁迅、田汉、郑伯奇、洪灵菲等七人为常务委员。53.1936年,革命文学阵营内部出现过“ 国防文学 ”和“ 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两个口号的论争。54.1936年10月,鲁迅、郭沫若、茅盾等文艺界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共21人,联名发表了《 文艺界同仁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标志着左翼文学界经过论争达到了新的团结,也标志着文艺界抗日 统一战线 的初步形成。55.中国诗歌会成立于1932年,它的主要成员有 蒲风 、穆木天、杨骚、任钧、柳倩等。56.现代派因1932年由 施蛰存 主编的《 现代 》杂志而得名。57.茅盾的第一部作品《 蚀 》(三部曲)一出版就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不久他又出版了第二部长篇小说《 虹 》。58.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是由《 雾 》、《 雨 》、《 电 》组成的。59. 巴金 的代表作《家》是“ 激流 ”三部曲中的第一部。60.中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和《边城》分别是 丁玲 和 沈从文 本时期小说的代表作。61.鲁迅曾分别为 叶紫 的《丰收》、 萧军 的《八月的乡村》和 萧红 《生死场》作序,并将它们编入《奴隶丛书》出版。62.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新感觉派 ”的代表作家主要有施蛰存、穆时英 、 刘呐鸥 等。63.1932年起, 林语堂 在上海先后创办了《 论语 》、《人间世》、《宇宙风》等杂志,与 周作人 一起鼓吹“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64.报告文学是三十年代新兴的文学样式, 夏衍 的《包身工》和 宋之的 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的发表,标志着报告文学创作的成熟。65.1930年8月,中国左翼剧团联盟成立,翌年1月改组为“ 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66.30年代著名的剧作主要有 田汉 的《名优之死》、 洪深 的《五奎桥》,以及 夏衍 ______的《上海屋檐下》。67.《为奴隶的母亲》最初发表于《 萌芽月刊 》第1卷第3期,是柔石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 典妻 ”题材中最杰出的作品。68.巴金的代表作《家》,原题《 激流 》,是“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69.“激流三部曲”中,第一部《家》作于1931年,第二部《 春 》作于1938年,第三部《 秋 》作于1940年。70.《 子夜 》是茅盾小说的主要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现实 主义长篇小说里程碑式的作品,完成于 1932 年,1933年1月正式出版。71.《春蚕》是茅盾短篇小说的主要代表作,作于1932年,与1933年完成的连续性短篇《 秋收 》、《 残冬 》合称为“农村三部曲”。72. 艾芜 的《山峡中》作于1933年,后收入短篇小说集《 南行记 》。73. 老舍 小说的主要代表作《骆驼祥子》1936年9月在《 宇宙风 》杂志上开始连载。74.戴望舒的《雨巷》1928年发表于《 小说月报 》,被叶圣陶称赞为“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戴望舒从此享有“ 雨巷诗人 ”的美名。75.《再别康桥》是 徐志摩 最有影响的代表作,作于1928年11月6日诗人重游英国康桥后的归国途中,后收入诗集《 猛虎集 》。76.《大堰河——我的保姆》是 艾青 的成名作和代表作,1933年作于狱中,后收入诗集《 大堰河 》。77.《荷塘月色》是 朱自清 的散文名篇,作于1927年,后收入散文集《 背影 》。78.鲁迅的杂文《拿来主义》发表于1934年,后收入杂文集《 且介亭杂文 》;瞿秋白的杂文《一种云》作于1931年,后收入杂文集《 乱谈及其他 》。79.四幕话剧《 雷雨 》是曹禺的成名作和代表作,1934年发表在《 文学季刊 》杂志上。80.《边城》是 沈从文 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发表于 1934 年。81. 殷夫 的《血字》作于1929年“ 五卅惨案 ”四周年纪念日前夕。82.臧克家的《老马》作于1932年,后收入诗集《 烙印 》;夏衍的报告文学作品《 包身工 》发表于1936年,它的发表标志着中国现代报告文学走向成熟。83. 1938 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于 武汉(汉口) 。84.“文

协”的成立大会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号召爱国的文学艺术工作者到农村去,到 前线 去,开展抗战文艺运动与创作。85.1945年,抗战胜利后,“文协”改称为 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 。86.1940年,昆明西南联大的教授 陈铨 、林同济等创办《 战国策 》半

月刊,不久又在重庆《大公报》上编《 战国 》周刊,被称为“战国策派”或“战国派”。87. 1942 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在会议开始和结束时分别发表讲话,即《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

2

的讲话 》,简称《 讲话 》。88. 艾青 在 抗战 前的短短几年里,先后出版了《北方》、《旷野》、《他死在第二次》、《向太阳》和《火把》等诗集。89.出版有《给战斗者》、《抗战诗抄》和《呈在大风砂里奔走的岗卫们》等诗集的 田间 ,被 闻一多 称为“时代的鼓手”。90.“七月”诗派的名称来自 胡风 主编的《 七月 》杂志和《七月诗丛》。91.四十年代后期,围绕着上海的《 诗创造 》和《 中国新诗 》杂志,形成了“九叶”诗派。92. 李季 的长诗《王贵与李香香》在艺术上运用了陕北民歌“ 信天游 ”的形式。93.这时期国统区有影响的长篇小说主要有 茅盾 的《腐蚀》、 路翎 的《财主底儿女们》等。94.这时期解放区有影响的长篇小说主要有 欧阳山 的《高干大》、 柳青 的《种谷记》等。95.小说《吕梁英雄传》的作者是 马烽 、西戎 ,而《新儿女英雄传》的作者是 袁静 、 孔厥 。96.在“孤岛”时期,唐弢、巴人、周木斋、孔另境等青年杂文家追随鲁迅风格,出版有杂文合集《 边鼓集 》、《 横眉集 》等,形成了颇有影响的“鲁迅风”杂文。97.1940年, 夏衍 在桂林创办了杂文专刊《 野草 》、《野草丛刊》、《野草文丛》等,形成了继“鲁迅风”之后又一个杂文群体。98.抗战初期,国统区最有影响的报告文学作家是 丘东平 ,他反映抗战官兵抗敌情绪的《第七连》

和《我们在那里打了败仗》充满了战斗的气息。99.抗战初期,解放区报告文学的主要作品有 周立波 的《晋察冀边区印象记》、 周而复 ______的《诺尔曼·白求恩断片》等。100.《 放下你的鞭子 》是抗战初期最有影响的街头剧,它与《 三江好 》、《 最后一计 》一起合称为“好一记鞭子”。101.话剧《雾重庆》、《北京人》和《夜上海》的作者分别是__宋之的___、__曹禺___、___于伶___ 。102.历史剧《天国春秋》、《忠王李秀成》和《海国英雄》的作者分别是 阳翰笙 、 欧阳予倩 、 阿英 。103.最能代表解放区话剧成就的作品是胡丹佛执笔的《 把眼光放远一点 》和姚仲、陈波儿等集体创作的《 同志,你走错了路 》等。104.张天翼的第一篇作品是《 三天半的梦 》,他在抗战后期创作的《谭九先生的工作》、《华威先生》和《“新生”》,被合编为《 速写三篇 》。105.抗战后,沙汀创作了长篇小说《 淘金记 》、《 困兽记 》和《还乡记》。 106.《小二黑结婚》中的二诸葛是作品中 小二黑 的爹;而三仙姑则是作品中__小芹____的娘。107. 孙犁 的小说《荷花淀》的副标题是《 白洋淀纪事之一 》。108. 鲁藜 的《泥土》主要通过“珍珠”与“泥土”的比喻,说明了深刻的人生哲理。109. 郭沫若 的《屈原》中的“光明的使者”写的是 婵娟 。110.在钱钟书的《围城》里,方鸿渐是在 赵辛楣 的推荐下,去湖南 三闾 大学任教的。111.在 丁玲 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暖水屯“八大尖”中的第一尖是恶霸地主 钱文贵 。112.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是 赵玉林 和 郭全海 。113.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于 1949 年 7 月在 北平 举行。114.中国新文学进入当代文学的标志是 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 。115.第一次文代会选举了 郭沫若 为主席, 茅盾 周扬 为副主席。116.五十年代前期,文艺界发生了大规模的文艺思想斗争,主要有关于电影《 武训传 》的批判,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对 胡风 文艺思想的批判。117. 1956 年 5 月 2 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 百花齐放 、 百家争鸣 的“双百方针”。118.1958年开始,文艺界展开了对所谓 修正主义文艺思潮 的批判运动,使“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影响。119.峻青的小说《黎明的河边》发表于 1954 年。120.王蒙早期小说中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作品是《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发表于 1956 年9月号的《 人民文学 》杂志。121.朱老忠是梁斌的长篇小说《 红旗谱 》中的主要人物。122.茹志鹃的小说《百合花》最初发表于 1958 年 3 月。123.马烽的《我的第一个上级》发表于 1959 年6月号的 人民文学 杂志。124.新中国成立后,最早歌颂祖国的一曲颂歌是 何其芳 的诗 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125.《回延安》是 贺敬之 的诗歌,发表于1956 年 6 月,后收入诗集《 放歌集 》。126.《运杨柳的骆驼》的作者是 公刘 ,发表于 1956 年8月号的《人民文学》,后收入诗集《 在北方 》。127.《甘蔗林-青纱帐》是 郭小川 的诗歌作品,发表于1962年第7期《 人民文学 》,后收入诗集《 甘蔗林-青纱帐 》。128.刘白羽的《长江三日》发表于 1961 年3月号的《 人民文学 》,后收入散文集《 红玛瑙集 》。129.秦牧的《花城》发表于1961年4月号的《 《人民文学》 》杂志。同年收入散文集《 《花城》 》。130.杨朔的散文《 雪浪花 》发表于1961年第20期《红旗》杂志,后收入散文集《 东风第一枝 》。131.《 茶馆 》是老舍话剧最有影

3

响的代表作,发表于 1957 年《 收获 》杂志创刊号。132.以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事迹为题材,由沈西蒙(执笔)、漠雁、吕兴臣共同创作的话剧是《 霓虹灯下的哨兵 》。133.《草木

篇》的作者是 流沙河 ,该篇写于 1956 年 10 月。134.小陈是峻青的小说 黎明的河边 中的主人公。135.王蒙在《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塑造了 刘世吾 和 韩常新 两个官僚主义者的形象。136.《红旗谱》塑造了 朱老忠 、 严志和 等在党的领导下走上正确道路的革命农民形象。137. 1979 年 10 月 30 日至 11 月 6 日,第四届全国文代会在 北

京 召开。 邓小平 在大会上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词。138.在新时期文学发展初期, “伤痕文学” 是最先出现的创作潮流。略晚于它的是 “反思文学” 。紧随其后的是以社会政治经济改革为表现内容的 “改革文学” 。139.八十年代中期,文学创作呈现出多向分流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先后涌现了 “新诗潮” 、 “寻根文学” 、乡土文学、 “探索文学” 、纪实文学、 “通俗文学” 等文学潮流。140.新时期诗歌发展的最初特点是以 悲歌与欢歌交织 为主旋

律。141.新时期诗歌创作中,一段时期以艾青、公刘、绿原、牛汉、蔡其矫等为代表的 “复出的诗人” 成为重要的创作群体,他们的诗作表现出的共同倾向是以 归来 为主题、 “自叙传” 的色彩和历史反思的理性思辨色彩。142.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前期,在诗坛和社会上引起广泛论争的诗歌潮流是 ___“朦胧诗”____ 。143.八十年代中期出现的 “后新诗潮” ,倡导者多是“文革”后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他们被称作 “新生代” 诗人群。144.提出诗歌“乡土化、民族化、大众化”口号的是 “新乡土诗” 诗派。145. 1977 年 11 月,刘心武发表的短篇小说《 《班主任》 》与卢新华紧接着发表的小说《 《伤痕》 》引发了 “伤痕文学” 的潮流。146.“伤

痕文学”之后,显示了新时期小说现实主义精神的进一步恢复的是 “反思小说” 。147. 1979 年,以 蒋子龙 的《乔厂长上任记》为标志的 “改革文学” 的出现,激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148.新时期小说中现实主义精神的回归的重要表现是 “文学是人学” 的命题被重新提起。149.王蒙在 1979 年 10 月到 1980 年春,连续发表了《 《夜的眼》 》、《 《风筝飘带》 》、《春之声》、《海的梦》、《 《蝴蝶》 》、《布礼》等六篇采用意识流手法写的中、短篇小说。150.八十年代中期,被称为第一篇“真正有了现代派小说味”的小说是 刘索拉 的___

《你别无选择》_______。151.八十年代中期,以韩少功、阿城、贾平凹、李杭育等作家的作品为代表的 “文化寻根小说” 侧重于从特定地域生活的描写中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精神。152.新时期历史题材的代表作有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三部)、凌力的 《星星草》 、徐兴业的 《金瓯缺》 等153.新时期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有 魏巍 的《东方》、 李凖 的《黄河东流去》等作品。154. “新写实小说” 是八十年代后期九十年代初在小说界突现的文坛劲旅。155.新时期散文的复兴,是以《 挽悼性散文 》为发端的。156.丁玲的《牛棚小记》、杨绛的《干校六记》、巴金的五卷《随想录》等属于 回忆散文 。157.将新时期散文推向新境界的是 余秋雨 的 文化散文 。他的《文化苦旅》、 《山居笔记》 被称为新时期文化散文的重镇。158. 报告文学的勃兴 是新时期散文领域最突出的成就。159.八十年代中期,报告文学的文学性增强,出现了 小说化 、 散文化 的趋势。八十年代后期,部分作家的报告文学又转向 学术化 、“思辨型”,出现了 “宏观全景式”

的报告文学。160.新时期初期,话剧创作的两大潮流是 揭批“四人帮” 、 歌颂老一代革命家 。161.八十年代前期,一批中青年戏剧工作者先后开展了 “戏剧观”问题 和“戏曲现代化”问题的讨论,创作了《绝对信号》、《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等一批 探索性戏剧 。162.《人到中年》的作者是 谌容 ,小说发表于1980 年《 《收获》 》杂志第 1 期,并获 《文艺报》中篇小说(1970-1980)一等奖 奖。小说的 主人公是 陆文婷 。163.陈奂生是作家 高晓声 的系列小说中的人物。164.《陈奂生上城》发表于《人民文学》 1980 年第 2 期,曾获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奖。165.《春之声》是 王蒙 新时期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发表于 1980 年第5期《 《人民文学》 》杂志上。曾获 1980 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66.柯岩的政治抒情诗 《周总理,你在哪里?》 写于周总理逝世一周年之际,发表于 1977 年 1 月 7 日的《北京日报》。167.《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是女诗人 舒婷 的诗,最初发表于《诗刊》 1979 年 7 期,后收入诗集《 《双桅船》 》。168.雷抒雁的诗 《小草在歌唱》 发表于《 《诗刊》 》杂志1979年 8 月号,诗作歌颂了“文革”中被四人帮迫害致死的烈士 张志新 。169.《拣麦穗》是作家 张洁 的散文代

4

表作之一,发表于 1979 年 12 月。170.《白浪街》的作者是 贾平凹 ,这篇散文发表于《 《钟山》 》杂志 1983 年第5期,是系列散文《 《商州初录》 》中的一篇。171. 余秋雨 的《废墟》选自 1992 年出版的散文集《 《文化苦旅》 》。

172.沙叶新的话剧《 《陈毅市长》 》塑造了陈毅的光辉形象。此剧采用了 “一人多事” 的 “冰糖葫芦式” 结构。173.《内奸》的作者是 方之 ,作品发表于1979年第 3 期《 《北京文艺》 》杂志,并获得 1979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小说塑造了 田玉

堂 这个具有复杂性格的人物形象。174.黄宗英的报告文学《 《大雁情》 》发表于 1979 年的《十月》,描写了具有崇高精神境界的知识分子 秦官属 的形象。 二、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作者是( A )。A.李大钊 B.钱玄同 C.刘半农 D.鲁迅 2.撰写《评新文化运动》攻击新文化运动的是( D )。A.林纾 B.梅光迪 C.吴宓 D.章士钊

3.影射小说《荆生》和《妖梦》的作者是(A )。A.林纾 B.梅光迪 C.吴宓 D.胡先骕 4.鲁迅继《狂人日记》后发表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是( B )。A.《药》 B.《孔乙己》 C.《呐喊》 D.《彷徨》

5.中篇小说《海滨故人》是谁在本时期的代表作( C )?A.冰心 B.王统照 C.庐隐 D.许地山

6.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是( B )。A.《狂人日记》 B.《冲积期化石》 C.《沉沦》 D.《漂流三部曲》 7.《相隔一层纸》是( D )的诗歌处女作。A.胡适 B.沈尹默 C.冯至 D.刘半农 8.冰心的第一部小诗集是( C )。A.《春水》 B.《湖畔》 C.《繁星》 D.《女神》 9.被鲁迅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的作家是( C )。A.胡适 B.汪静之 C.冯至 D.郭沫若

10.“五四”运动前后,以什么杂志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撰写杂感随笔的作者群( A )?A.《新青年》 B.《每周评论》 C.《语丝》 D.《时事新报·学灯》 11.《荷塘月色》的作者是( B )。A.冰心 B.朱自清 C.鲁迅 D.叶圣陶 12.谁在《还乡记》、《还乡后记》和《日记九种》中诉说了个人的遭遇和不幸( A )?A.郁达夫 B.闻一多 D.徐志摩 C.郭沫若 13.《新青年》在1919年发表了谁借鉴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创作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 C )?A.洪深 B.郭沫若 C.胡适 D.丁西林 14.提倡“爱美剧”的新文学社团是( C )。A.文学研究会 B.创造社 C.民众戏剧社 D.戏剧协社

15.在《阿Q正传》第五章“生计问题”中,鲁迅描写了一场阿Q与谁的“龙虎斗”( B )?A.假洋鬼子 B.小D C.赵秀才 D.王胡 16.《伤逝》中涓生和子君费尽周折寻到的处所是在( B )。A.吉祥胡同 B.吉兆胡同 C.吉利胡同D.兆吉胡同

17.在《伤逝》中,涓生和子君是怎样处理他们的叭儿狗“阿随”的( C )?A.插了草标到庙市里卖掉 B.用包袱蒙着头带到东郊去放掉 C.推在一个并不深的土坑里 D.装进竹篮里送给朋友 18.《春风沉醉的晚上》中的“我”的房东是(B )A.N烟公司的女工 B.一个五十来岁的弯腰老人 C.邓脱路上的裁缝 D.一个六十多岁的胖夫人 19.《潘先生在难中》里的潘先生是一位(B )。A.小学教员 B.小学校长 C.教育局长D.教育处长

20.周作人的书信体散文《乌篷船》是作者假拟写给谁的信( C )?A.子虚 B.乌有 C.子荣 D.乌荣

21.在革命文学论争中出现的《从牯岭到东京》一文的作者是( D )?A.郭沫若 B.鲁迅 C.成方吾 D.茅盾

22.殷夫的《血字》是为什么纪念日四周年而创作的( C )?A.五四运动 B.三一八惨案 C.五卅惨案 D.一二九运动

5

天翼的《包氏父子》 D.萧红的《生死场》 E.叶紫的《丰收》 27.30年代以上海开明书店为中心的散文群体,其作家主要有( ABCDE )等。A.叶圣陶 B.朱自清 C.夏丏尊 D.丰子恺 E.朱光潜

28.30年代以《大公报》的文艺周刊为中心的散文群体,其作家主要有( ABCDE )等。A.沈从文 B.萧乾 C.李广田 D.何其芳 29.柔石的主要小说作品有( ACDE )等。A.《旧时代之死》 B.《一个伟大的印象》 C.《二月》 D.《为奴隶的母亲》 E.《三姐妹》 30.巴金在《家》中主要描写了高家长房的三兄弟,他们是( ACD )。A.觉民 B.觉世 C.觉慧 D.觉新 E.觉群

31.在《子夜》中,吴荪甫为了与赵伯韬“斗法”,联合的资本家主要有( CDE )。A.韩孟翔 B.刘玉英 C.杜竹斋 D.孙吉人 E.王和甫 32.从《春蚕》故事本身看,老通宝等蚕农“丰收成灾”的主要原因是( A )。A.茧厂关闭 B.借债养蚕 C.相信迷信 D.收茧人太多 E.水路不通 33.老舍在英国期间创作的三部小说是( BCE )。A.《离婚》 B.《老张的哲学》 C.《二马》 D.《猫城记》 E.《赵子曰》

34.艾青的诗集主要有( ABDE )。A.《大堰河》 B.《北方》 C.《向太阳》 D.《旷野》 E.《反法西斯》

35.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表现了作家怎样的思想感情( ABE )?A.寂寞苦闷 B.彷徨无路 C.愤世嫉俗 D.感时忧国 E.超然世外

36.1938年在武汉举行的“文协”成立大会上,推选的45位理事中,有( BCDE )等。A.鲁迅 B.老舍 C.茅盾 D.巴金 E.丁玲 37.抗战初期,在“文协”的号召和带动下,全国各地开展的创作活动主要有( ABCD )等。A.朗诵诗 B.街头诗 C.活报剧 D.街头剧 E.秧歌剧

38.1941年“皖南事变”后,艾青来到了延安,这时期他的诗集主要有BCDE)等A.《大堰河》B.《献给乡村的诗》C.《雪里钻》 D.《反法西斯》 E.《黎明的通知》

39.“七月”诗派的主要成员有( ABC )等。A.胡风 B.阿垅 C.艾青 D.郑敏 E.辛笛

40.“九叶”诗派的主要成员有( ABCDE )等。A.陈敬容 B.唐祈 C.杜运燮 D.穆旦 E.袁可嘉 41.阮章竞的叙事长诗《漳河水》中的三个主要人物是( ABE )。A.荷荷 B.紫金英 C.香香 D.赵巧儿 E.苓苓

42.张恨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名的多产作家,他有影响的主要作品有ABCE等A.《春明外史》B.《金粉世家》C.《啼笑因缘》 D.《春秋传奇》 E.《八十一梦》

43.赵树理是解放区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 ACE )等。 A.《小二黑结婚》 B.《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C.《李有才板话》 D.《财主底儿女们》 E.《李家庄的变迁》

44.解放区有影响的长篇小说主要有BCDE等A.丁玲的《田宝霖》B.欧阳山的《高干大》 C.草明的《原动力》 D.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E.柳青的《种谷记》 45.国统区的优秀历史剧主要有( ABCDE )等。

A.郭沫若的《虎符》 B.阿英的《碧血花》 C.欧阳予倩的《忠王李秀成》 D.于伶的《大明英烈传》 E.阳翰笙的《草莽英雄》

46.解放区的优秀新歌剧主要有( ACE )等。A.《白毛女》 B.《漳河水》 C.《刘胡兰》 D.《升官图》 E.《赤叶河》

47.沙汀到延安后,曾随贺龙到晋西北和冀中游击区体验生活,写出了许多随军见闻,其中主要有( BD )等。 A.《还乡记》 B.《随军散记》 C.《淘金记》 D.《敌后琐记》 E.《困兽记》 48.《王贵与李香香》第二部的第一句“三边没有树石头少”中的“三边”指的是陕北地区的( ADE )。A.靖边 B.延边 C.陕边 D.安边 E.定边

11

49.郭沫若在1941年12月至1943年4月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完成了六部历史剧,其中主要有ABDE等A.《高渐离》B.《屈原》C.《卓文君》D.《虎符》E.《孔雀胆》

50.周立波在延安期间,曾写过许多将军题材的报告文学,其中主要有(ABCDE)等。A.《徐海东将军》 B.《李先念将军印象记》 C.《聂荣臻同志》 D.《王首道同志和别的几个领导者》 E.《王震将军记》

51.以下作品中属于革命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是( ACDE )。A.《红旗谱》 B.《黎明的河边》 C.《红日》 D.《苦菜花》 E.《三家巷》

52.“十七年”中描写农村社会变革的优秀长篇小说是( ABE )。A.《山乡巨变》 B.《创业史》 C.《春种秋收》 D.《李双双小传》 E.《三里湾》 53.以下作品中属于马烽创作的有( BCD )。A.《登记》 B.《结婚》 C.《三年早知道》 D.《我的第一个上级》 E.《锻炼锻炼》

54.以下作品中属于赵树理创作的有( ABC )。A.《套不住的手》 B.《登记》 C.《锻炼锻炼》 D.《春种秋收》 E.《风雪之夜》

55.李凖在“十七年”创作的优秀短篇小说有( AB )。A.《不能走那条路》 B.《李双双小传》 C.《新事新办》 D.《新结识的伙伴》

56.下面作品中属于王汶石创作的有( CD )。A.《夜归》 B.《夜走灵官峡》 C.《风雪之夜》 D.《新结识的伙伴》 57.下面哪些小说属于革命斗争题材的作品( ABCE )?A.《七根火柴》 B.《党费》 C.《黎明的河边》 D.《夜归》 E.《百合花》

58.“十七年”中的工业题材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有( AD )。A.《夜走灵官峡》 B.《百炼成钢》 C.《乘风破浪》 D.《夜归》 59.以下诗作属于郭小川的作品是( BCD )。A.《我相信我的祖国》 B.《将军三部曲》 C.《致青年公民》 D.《甘蔗林-青纱帐》 60.下面的作品中,由贺敬之创作的诗歌是( ABC )。A.《雷锋之歌》 B.《中国的十月》 C.《放声歌唱》 D.《高举我们的五星红旗》

61.以下作品中,属于杨朔散文代表作的是( ABCE )。A.《海市》 B.《雪浪花》 C.《东风第一枝》 D.《土地》 E.《生命泉》 62.秦牧散文的代表作是( ACDE )。A.《古战场春晓》 B.《樱花雨》 C.《土地》 D.《潮汐和船》 E.《社稷坛抒情》

63.刘白羽抒情散文代表作是( BC )。A.《朝鲜在战火中前进》 B.《日出》 C.《长江三日》 D.《荔枝蜜》

64.“十七年”戏剧创作中,历史题材的剧作有( ABD )。A.《胆剑篇》 B.《关汉卿》 C.《茶馆》 D.《蔡文姬》 E.《万水千山》

65.以下属于八十年代中期出现的文学潮流有( BCE )A.反思文学 B.新潮小说 C.寻根文学 D.新写实小说 E.后新诗潮 66.以下诗人中属于“复出的诗人”群体的有( ABCDE )。A.艾青 B.流沙河 C.绿原 D.邵燕祥 E.郑敏

67.艾青在新时期复出后所写的以“归来”为中心主题的诗作是( AB A.《盆景》 B.《鱼化石》 C.《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D.《故园六咏》 E.《悬崖边的树》 68.以下诗歌作品中,属于舒婷诗作的有( ABCDE )。A.《双桅船》 B.《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C.《致橡树》 D.《神女峰》 E.《会唱歌的鸢尾花》 69.下面的诗作中,属于朦胧诗代表作品的有( ACDE )。A.《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B.《天鹅之死》 C.《纪念碑》 D.《我感到了阳光》 E.《老虎》 70.“新生代”诗人群的主要代表性诗作有( ADE )。A.《第二道假门》 B.《大地上生长出我的一组短歌》 C.《老虎》D.《三原色》 E.《天鹅之死》 71.“新乡土诗”的代表性诗人有( ABCDE )。A.丁庆友 B.林染 C.丁可 D.臧棣 E.胡鹏

72.“新乡土诗”的代表作有( ABCE)。A.《怀念那一片泥土》 B.《南方,田野的风》 C.《山草

12

青青》 D.《哎,大森林》 E.《大地上生长出我的一组短歌》 73.以下小说属于伤痕文学的有( ABCE )。A.《代价》 B.《弦上的梦》 C.《徐茂和他的女儿们》 D.《天云山传奇》 E.《蹉跎岁月》 74.下面的作品属于反思小说的有( BCE )。A.《大墙下的红玉兰》 B.《李顺大造屋》 C.《蝴蝶》 D.《草原上的小路》 E.《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75.以下作品中哪些是王蒙在新时期采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中、短篇小说( BCD)?A.《活动变人形》 B.《夜的眼》 C.《风筝飘带》 D.《布礼》 E.《钟鼓楼》 76.1985年前后的新潮小说的代表作品有( ABC )。A.《你别无选择》 B.《无主题变奏》 C.《苍老的浮云》 D.《爸爸爸》 E.《浮躁》 77.以下哪些作品属于“文化寻根小说”( ABE )?A.《小鲍庄》 B.《棋王》 C.《如意》 D.《红高粱》 E.《爸爸爸》

78.新写实小说的主要作家有( ADE )A.方方 B.莫言 C.王安忆 D.池莉 E.刘震云

79.以下作品中属于挽悼性散文的是( ABCD )A.《临江楼记》 B.《最后的时刻》 C.《怀念萧珊》 D.《痛悼傅雷》 E.《一本褪色的相册》 80.贾平凹的散文名篇有( BCDE )。A.《小月前本》 B.《月鉴》 C.《月迹》 D.《丑石》 E.《走三边》 81.余秋雨的散文集有( AB )。A.《文化苦旅》 B.《山居笔记》 C.《艺术创造工程》 D.《静虚村散叶》 E.《秋千架》

82.以下作品集中,属于贾平凹散文集的是( ABDE )A.《商州三录》 B.《月迹》 C.《腊月·正月》 D.《爱的踪迹》 E.《平凹游记选》

83.下面的报告文学中,哪些是描写科学家的作品( ABCD)?A.《高山与平原》 B.《生命之树常绿》 C.《大雁情》 D.《亚洲大陆的新崛起》 E.《正气歌》 84.“宏观全景式”报告文学的代表作有( BCDE )。A.《中国姑娘》 B.《唐山大地震》 C.《中国的“小皇帝”》 D.《世界大串连》 E.《土地与土皇帝》

85.以下剧作哪些是新时期敏锐反映社会现实的剧作( ABCDE )?A.《未来在召唤》 B.《谁是强者》 C.《血,总是热的》 D.《报春花》 E.《救救她》 86.以下剧作属于歌颂领袖题材的作品有( BCD )。A.《大风歌》 B.《秋收霹雳》 C.《西安事变》 D.《报童》 E.《丹心谱》

87.下列作品属于探索性话剧的有( ACDE )。A.《绝对信号》 B.《权与法》 C.《十五桩离婚案的调查剖析》 D.《桑树坪纪事》 E.《魔方》 88.以下小说属于谌容作品的是( ABC )。A.《人到中年》 B.《永远是春天》 C.《光明与黑暗》D.《如意》 E.《森林里来的孩子》 89.高晓声获得1979年和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作品是AEA.《陈奂生上城》 B.《陈奂生转业》 C.《陈奂生包产》 D.《陈奂生出国》 E.《李顺大造屋》 90.雷抒雁的主要诗集有( ABCDE )。A.《沙海军歌》 B.《漫长的边境线》 C.《小草在歌唱》 D.《云雀》 E.《信仰》 91.沙叶新的主要剧作有( ABCD )。A.《约会》 B.《假如我是真的》 C.《陈毅市长》 D.《寻找男子汉》 E.《老鹰篮球队》 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1.“五四”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中国进步知识分子进行的一场批判封建传统的思想革命运动,又称思想启蒙运动。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第1卷(原名《青年杂志》)创刊,是这一运动开始的标志。它的目标是以革新思想来促进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它的主要口号是“拥护德先生(民主)、拥护赛先生(科学)”和“打倒孔家店”等。它的主要内容,一是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旧思想旧道德;二是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因此,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是这一运动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俄国十月革命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核心,逐步形成了由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三部分人组成统一战线的文化革命运动,在思想上为五四运动作了准备。

13

2.文学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杂志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倡导文学革命,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俄国的“十月革命”对文学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但改变了文学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发展进程,而且还决定了新文学的发展方向。文学革命的开始,宣告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终结,同时也宣告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

3.“八事”和“三大主义”:“八事”是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文学革命主张,认为改革文学必须从首先从八件事入手:一、须言之有物;二、不摹仿古人;三、须讲求文法;四、不作无病之呻吟;五、务去滥调套语;六、不用典;七、不讲对仗;八、不避俗字俗语。胡适的“八事”从总体上强调了文学语言形式的改革,指出了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具体办法。三大主义是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的文学革命主张。他认为进行文学革命必须高举三面旗帜: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二、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三、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陈独秀的三大主义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提出了新文学对旧文学的斗争方向,突出了文学革命的本质特征。

4.“学衡”与“甲寅”:五四时期著名的复古主义文化流派。它们分别得名于《学衡》杂志和《甲寅》杂志。《学衡》1921年1月创刊于南京,它以昌明国粹为宗旨,主要从事攻击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复古活动,其代表人物是留学欧美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甲寅》由章士钊主编,1914年创刊于日本东京,不久即停刊。1925年由月刊改为周刊在北京复刊。章士钊是北洋政府的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其复古活动带有官方性质。它主要攻击文学革命和白话文,是所谓东方文化派的组成部分。学衡派和甲寅派的共同特点是:他们的主要人物都是留学生,学衡为西洋派,甲寅为东洋派,是穿着西装的复古派,在社会上有很大的迷惑作用。而且,他们在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同时也反对马克思主义。

5.文学研究会:“五四”时期第一个新文学社团。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圣陶、许地山、王统照、孙伏园等12人共同发起。这时期先后参加的著名作家还有冰心、朱自清、庐隐等,会员达170人左右,是这时期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文学社团。主要刊物有沈雁冰接编并加以改革的《小说月报》,以及新创办的《文学旬刊》(后改为《文学周报》)、《诗》月刊等。该会的宣言称:“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要求文学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反对封建文学、“鸳鸯蝴蝶派”文学和“礼拜六派”文学,因而被称为“人生派”。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因《小说月报》停刊而自动解散

6.创造社:创造社是“五四”时期著名的文学社团。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由留日学生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郑伯奇等共同发起。主要刊物是1922年在国内创办的《创造季刊》和后来陆续创办的《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创造月报》等。他们主张把文学看作是自我表现的形式,是作家内心要求的自然流露,其文学主张受到西方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以及表现主义等多方面的影响,表现出与文学研究会现实主义不同的浪漫主义风格,被称为“艺术派”。他们以既反对封建文学、也不同意人生派文学的姿态崛起于文坛,被看作是“异军突起”。1928年后,文学主张发生变化,成为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主要倡导者,被称为“后期创造社”。1929年因国民党的封闭而自行解散。

7.湖畔诗社:“五四”时期著名的诗歌社团。1922年成立于杭州,由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共同发起。他们出版有四人诗合集《湖畔》。应修人、潘漠华和冯雪峰还出版有三人诗合集《春的歌集》。四人中以汪静之的诗歌成就最为突出。他于1922年出版的《蕙的风》以直率地表达男女爱情而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蕙的风》是汪静之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第一部以爱情诗为主体的诗集。

8.“新月诗派”:二十年代著名的诗歌流派。得名于1924年夏成立的新月社。他们以提倡新格律诗而独树一帜,故又称“格律诗派”。其代表诗人是闻一多和徐志摩。该诗派的形成以1926年4月《晨报副刊·诗镌》的创办为标志。这时期的主要诗人还有朱湘、饶孟侃、孙大雨、于庚虞、刘梦苇等。该诗派的结束以1931年陈梦家编选的《新月诗选》的出版为标志,这时期又出现了方玮德、林徽音、方令孺等新诗人。该诗派在诗歌艺术方面的追求,对推动中国新诗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9.乡土文学派:二十年代在鲁迅影响下形成的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有王鲁彦、许钦文、王任叔、许杰、彭家煌,蹇先艾等。他们在鲁迅影响下,以自己家乡的农村生活为题材,“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写出了一批既怀念家乡的风土人情,又对家乡的日益衰败充满惆怅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是当时文坛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

14

10.“语丝”文体:二十年代由语丝社创造出来的一种杂文文体。其主要特点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风格泼辣幽默。最能代表“语丝”文体的是鲁迅的简短随感和批评性文章。 11.“爱美”剧:二十年代初出现的一种话剧演出形式。“爱美”是法语Amateur的音译,意即“非职业的”、“业余的”。这是民众戏剧社成员受欧洲“小剧场运动”的影响,为使新兴的戏剧不再重蹈“新剧”的覆辙,摆脱资本家的操纵,防止商业化的重新出现而提倡的一种非职业化的小型戏剧。

12.“左联”:三十年代著名的文学社团。“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是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茅盾等“五四”元老作家在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后,在中国共产党的促使下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左联”的成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已进入到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文学”的崭新的历史阶段。在成立大会上,通过了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要点,通过了组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国际文化研究”、“文艺大众化研究会”等十多项提案。鲁迅在会上作了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著名演讲。会上还选举了沈端先(夏衍)、冯乃超、钱杏邨、鲁迅、田汉、郑伯奇、洪灵菲等七人为常务委员。“左联”成立后,先后出版了《拓荒者》、《萌芽月刊》、《巴尔底山》、《世界文化》、《十字街头》等刊物,并先后在北平和日本东京建立了分盟,在广州、南京、武汉、天津建立了小组。参加者初为50余人,后来发展到270多人,是三十年代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1936年为建立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而自动解散。

13.中国诗歌会:三十年代著名的诗歌社团。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员有蒲风、穆木天、杨骚、任钧、柳倩等。主要刊物是1933年创办的《新诗歌》。他们主张“捉住现实”,歌唱“反帝反日”的“民众的高涨情绪”,歌唱“新世纪的意识”,在形式上应简明易懂,努力运用工农听得懂的语言文字,使诗歌普及到群众中去。他们的主张和实践体现了革命现实主义精神,对革命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该会最活跃的诗人是蒲风,《茫茫夜》是他的第一部诗集。他的《六月流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该会在国内许多城市和日本东京都设有分会,其成员后来大多成为“国防诗歌运动”的主要人物。

14.现代派:三十年代著名的诗歌流派。得名于1932年5月由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代表人物是戴望舒。现代派诗歌是二十年代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诗歌的延续与发展,其创作主要受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影响。戴望舒诗歌在借鉴法国象征派诗歌的表现艺术的同时,还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特别是晚唐诗词的影响,追求抒情性和情调的感伤性、意象的新颖和朦胧,早期代表作有《雨巷》等。该派的重要诗人还有卞之琳等。

15.新感觉派:三十年代著名的小说流派。这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所以其小说又称“现代派小说”。其代表人物有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等。他们主要受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方法和意识流等方法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内心冲突,以快速、跳跃的节奏来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的生活和人际关系。该派最有成就和影响的作家是施蛰存。他的代表作主要有《将军底头》、《梅雨之夕》、《石秀》等。此外,穆时英的《上海狐步舞》、《白金的女体塑像》、《夜总会的五个人》、刘呐鸥的《都市风景线》的也是该派有影响的作品。

16.“论语”派:论语派是三十年代著名的散文流派。得名于1932年林语堂在上海创办的《论语》杂志。主要人物除林语堂外,还有周作人等。他们以“知识”和“趣味”为号召,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主张游离于现实斗争之外,标榜中立,给一些不满现实、又缺乏斗争勇气的作者和读者造就了一个“避风港”,同时也攻击左翼作家。鲁迅、茅盾等与他们围绕散文创作的思想与形式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

17.南国社:二十年代著名的文学社团。1927年冬正式成立。其前身是“南国电影剧社”(亦称“南国社”)。主要成员为田汉等。设有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电影等五部,以戏剧活动为主。其宗旨为“团结能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1929年创办《南国月刊》。该社演出过田汉创作和改编的《苏州夜话》、《名优之死》等剧,对中国话剧的发展有较大影响。1930年因演出根据法国作家梅里美小说改编的舞台剧《卡门》而被国民党当局查封。

18.上海艺术剧社:三十年代著名的戏剧社团,又称“艺术剧社”。1929年秋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员有郑伯奇、沈端先(夏衍)、冯乃超、钱杏邨、孟超、陈波儿、司徒慧敏等。主要刊物有《艺术》、《沙仑》(均只出一期)。他们主张建立无产阶级戏剧,实现戏剧的大众化,并首次提出建立“新兴戏剧”(又称“普罗戏剧”,即“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是国统区第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戏剧团体。他们还组织各种“移动演出队”到工人中间演出。1930年3月,它与摩登剧社发起成立了“上海剧团联合会”,为“中国左翼

15

阶级个性解放的要求和诗人欢悦的情怀。从表现手法上看,这首诗不但成功地打破了旧诗格律的束缚,而且也走出了诗人以前的白话诗一直“犹未能脱尽”的“文言窠臼”,除“夷犹如意”等个别字词外,绝大部分都用真正的白话写成。在诗体上,也真正做到了句不限长短,声不拘平仄,采用自然音节,并适当注意节奏和用韵。 23.郭沫若为什么在《炉中煤》里用“炉中煤”来比喻眷恋祖国的感情?郭沫若在《炉中煤》中用“炉中煤”来比喻眷恋祖国的感情,不但把爱国感情的热烈程度表达出来了,而且还进一步表述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像“活埋在地底多年的煤一样”,长期深深地埋藏在心里,只要祖国需要就甘愿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犹如煤的燃烧,将光和热带给人间,自己却化为灰烬。只有爱国热情达到沸点的人,才想象得出这样确切的比喻。

24.举例说明鲁迅是怎样用白描手法来突出藤野先生的形象的。鲁迅在运用白描手法来刻画藤野先生的形象时,主要是抓住了藤野先生富有特征的方面,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加以描写。如:“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做藤野严九郎的??。’”又如:“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25.简要说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及其论争的意义。1928年初,为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创造社和新成立的太阳社率先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郭沫若、成仿吾、李初梨、蒋光慈、冯乃超等在《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和《太阳月刊》等杂志上发表文章,强调文学的阶级性,文学是宣传的武器;要求小资产阶级作家努力获得阶级意识和辩证法的唯物论。其意义一是他们在中国最黑暗的白色恐怖时期,响亮地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口号,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二是努力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来阐释文艺问题,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扩大了革命文学运动的影响。

26.鲁迅在革命文学论争中阐述了哪些重要意见?鲁迅在《文艺与革命》、《“醉眼”中的朦胧》、《文学的阶级性》等文章中,批评了创造社和太阳社对革命文学的错误看法,不同意把文学的作用看得过高。在肯定文艺的宣传作用的同时,强调不能轻视文艺的技巧;鲁迅还阐明了世界观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强调应首先做一个“革命人”,才能创作出“革命文学”,“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 27.“左联”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分为五个方面:第一,领导革命作家和进步作家对国民党的文化“围剿”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保卫了革命文学的成果;第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立和发展了我国无产阶级文艺理论;第三,开展了文艺大众化的讨论;第四,开展了文艺思想斗争和论争,如与“民族主义文学”的斗争,与“新月派”、“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论争等;第五,培养了一批青年作家,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

28.简要说明“两个口号”论争的意义?“两个口号”的论争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宣传和影响,提高了左翼作家对这一政策的认识,为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作了精神和思想上的准备。

29.简要说明本时期现实主义诗作的重要代表及其成就。(1)殷夫的“红色鼓动诗”;(2)中国诗歌会和蒲风的大众化诗歌;(3)臧克家、艾青、田间反映现实生活和农村题材的诗歌;(4)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诗歌。

30.简要说明本时期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主要代表及成就。(1)茅盾的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代表作《子夜》;(2)巴金的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家》;(3)老舍的小说:在英国完成的作品(《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回国后的创作(《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代表作《骆驼祥子》。

31.简要说明本时期新人新作的主要成就及其特色(1)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表现时代女性心灵的创伤和反叛性格;(2)叶紫的《丰收》、萧军的《八月的乡村》、萧红的《生死场》,给人以坚强的挣扎的力量,尽到了文学作为战斗武器的责任;(3)张天翼的《包氏父子》、艾芜的《南行记》、沙汀的《法律外的航线》,重视对现实的理解和刻画,描写自己熟悉的生活;(4)以施蛰存为代表的新感觉派小说,以心理分析的方法,快节奏地表现半殖民地的都市生活。

32.鲁迅《故事新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取历史上有文献可考的人物和事件,但又不受文献的约束;在掌握古人古事的精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想象和虚构,古今交融,显示出浪漫主义的特点。 33.简要说明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1)逻辑性和形象性、理论说服力和形象感染力的紧密结合;(2)强烈的讽刺;(3)精炼、犀利、生动、幽默的语言。

21

34.为什么说本时期的杂文比较发达,而且报告文学开始兴盛?杂文比较发达,是因为以鲁迅、瞿秋白为代表的左翼作家的杂文影响更大,又有一批青年作家追随鲁迅,在鲁迅的直接指导下进行杂文创作,并深得鲁迅的风韵,如唐弢、徐懋庸等。同时,以林语堂、周作人为代表的论语派小品文也产生了较大影响。而报告文学的兴起,则主要表现为夏衍的《包身工》和宋之的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的成功和茅盾主编的《中国一日》、邹韬奋的《萍踪寄语》等报告文学专集的出版等。

35.本时期的话剧创作有什么特点?(1)南国社、广东戏剧研究所、上海艺术剧社以及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等专业戏剧社团的成立,推动了戏剧运动的发展;(2)曹禺的《雷雨》、《日出》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话剧剧本在艺术上的成熟;(3)田汉的《名优之死》、《回春之曲》、洪深的《五魁桥》、夏衍的《上海屋檐下》等都是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戏剧佳作。

36.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是如何在肉体和精神两个方面揭示春宝娘的悲剧命运的?在肉体上,春宝娘没有做人的权利,像商品一样被典卖给老秀才,当作生育的工具;在精神上,春宝娘也没有做母亲的权利,被典卖时不得不骨肉分离,丢下自己的亲生儿子春宝,典卖期满又经历一次与儿子秋宝的骨肉分离,而且,她日夜思念的春宝早已把她给忘记了。 37.简要说明柔石《为奴隶的母亲》中典型场景和典型细节的作用和特色?典型场景,如春宝娘离家前:“这妇人,她却一夜不曾睡。她先将春宝的底几件破衣服都修补好;春将完了,夏将到了,可是她,连孩子冬天用的破烂棉袄都拿出来,移交给他底父亲。”以此表现她对儿子的不舍之情。最典型的是结尾与儿子春宝的重逢:当春宝娘坐着一乘破轿回家时,八岁的春宝已三年没见到自己的母亲,已经不认识了,跟在一群孩子后边“似赶猪那么地哗着轿走”,见母亲叫自己,却“吓得躲进屋里他父亲那里去了”。以此表明残忍的典妻制度对母子的伤害。此外还有春宝娘离家时的场景、老秀才迎亲的场景、老秀才和春宝娘给秋宝取名的场景、皮贩来给秋宝祝颂的场景、老秀才发现春宝娘暗中资助原来丈夫时发火的场景、春宝娘与秋宝分别的场景等等。典型细节在上述典型场景中都能找到,如典卖自己妻子的丈夫,当妻子说米缸空空的时候,却“冷笑了一声,答说:‘你真在大人家底家里生活过了!米,盛在那支香烟盒子内。’”既写出了皮贩家的现状,也写出了皮贩内心的痛苦和无情无义。这些场景和细节都采用白描手法,风格朴实,真实感人。

38.简述《家》的思想主题。作品以二十年代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溃的故事,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家长的矛盾冲突为中心线索,描写了梅、鸣凤、瑞珏等封建女性被封建礼教吞没的悲惨命运,控诉了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摧残和迫害,揭露了封建家庭的罪恶和腐朽没落,热情歌颂了青年一代向封建制度作斗争的反叛精神。

39.简要说明《家》的艺术特色(1)人物塑造: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和不同命运,用对比的方法写不同的人物(梅、鸣凤、瑞珏、琴四个女性的四种性格和两种命运);(2)情节安排:从觉慧放假回家写起,到觉慧离家出走结束,众多人物和事件放在觉慧的成长过程中;(3)语言风格:朴素自然,如行云流水,感情热烈,形成特有的“巴金体”。

40.简述《子夜》的思想主题。作者抓住了时代的最基本的特征(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城乡经济的破产和人民的反抗),描绘了三十年代初期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阶级矛盾,通过民族资产阶级吴荪甫的奋斗和失败,生动地说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是破产,就是走向买办化,当时的中国没有也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是更加殖民地化了。

41.简要说明《子夜》在艺术结构上的主要特色总的特点:宏大而谨严。第一,表现了三十年代上海工业、金融以及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宏大场景,以民族资产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斗争为主线,以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吴荪甫的家庭矛盾为副线,几条线索交织在一起;第二,借鉴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地结构方式,在第一、二章里,通过吴老太爷来上海和为吴老太爷办丧事,对全书的重要人物进行了“检阅”;第三,以吴荪甫为中心,围绕着他的奋斗、挣扎、失败的过程来安排情节和人物。 42.结合《春蚕》简要说明,为什么当时的社会会出现“丰收成灾”的畸形现象。(1)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2)地主、高利贷者的层层盘剥;(3)民族工业破产,资本家转嫁危机;(4)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 43.简述《春蚕》的思想主题。作品以江南农村蚕乡为背景,描写了老通宝一家忍饥挨饿、借债养蚕、春蚕丰收、茧厂倒闭、“丰收成灾”的悲剧故事,真实地反映了三十年代初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及国内政治的混乱造成的农村破产的现状和蚕农的悲惨命运。

44.简要说明《春蚕》在艺术结构上的特点。紧扣蚕事活动中的矛盾冲突,交织着人们思想感情的起伏,提示人物的性格,突出主题。整个作品情节清晰,第一部分写蚕乡的环境和人们对丰收的渴望;第二部分写

22

养蚕的准备和特有的紧张气氛;第三部分写大喜后的大悲,春蚕丰收,蚕农破产。

45.简单对比老通宝与多多头两代农民的不同性格及典型意义。老通宝是老一代旧式农民的典型,勤劳、忠厚、俭朴而又保守落后。他痛恨洋鬼子,不满地主、奸商的剥削,却不觉悟,迷信鬼神,相信天命。他安分守己、固守传统的勤劳发家道路的失败,宣告了旧的传统理想的破灭。多多头是年轻一代农民的代表。他一方面继承了父辈热爱劳动的品质,另一方面对时代和社会有更多的认识,不再相信靠自己的勤劳就能发家,也不迷信鬼神,反映出年轻一代农民所具有的怀疑精神和反叛精神,显示出中国农村新的发展趋势。 46.简要说明《山峡中》在取材上的特色。艾芜的早期作品大多取材于自己的流浪生活,这篇小说也是如此。它反映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表现了以魏老头子为首的山贼对社会的仇恨,展示了二十年代中国社会不为人知的一隅。

47.简要说明《山峡中》在景物描写上的特点。作品的景物描写不仅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而且还善于通过气氛的渲染来烘托人物的性格和悲惨命运。如小黑牛被抛进江里时的景色和第二天的景色的对比。此外,像“巨蟒似的索桥”、“野蛮的山峰”、“破败而荒凉的神祠”等用于表现阴暗气氛和悲剧性的描写,更是随处可见。

48.结合《山峡中》描写的“山贼”的命运,说明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揭示当时社会的本质特征的。作品从流浪在社会最底层的小知识分子的视角,通过“我”与这群“山贼”的共同生活形象地表明,杀人不眨眼的魏老头子是个经历过无数磨难的老人,他和他手下的一群“山贼”都是“被世界抛弃的人”,社会的冷酷造成了他们的无情。又通过“我”最终不愿意与他们为伍而要离去时,不但没有被害,“山贼”们反而为他留下三块银元,揭示了他们被社会扭曲的灵魂里尚有未泯的人性和人情,从而完成了对畸形社会的本质特征的揭露和批判。

49.简述《骆驼祥子》的思想主题。作品通过憨厚勤劳、执著地追求理想的人力车夫祥子经过“三起三落”的生活打击,终于变得消沉放荡的过程,深刻揭露了旧社会剥削阶级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对不合理的社会进行了有力地谴责,生动而形象地说明,劳动者依靠个人奋斗是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的。 50.简要说明虎妞形象的性格特点。虎妞是产生于畸形环境中的畸形人物。环境的熏陶养成了她自私、冷酷、粗鲁、泼辣、贪图享乐而又诡计多端的个性特征。

51.结合作品简要说明《雨巷》反映了怎样的思想情绪。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刚刚发生了国民党反动派血腥屠杀革命者的“四一二”政变,全国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诗人隐藏在朋友家中,内心十分苦闷。作品通过雨巷和代表诗人理想的梦一般迷茫的姑娘,反映出一个失意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现实的不满和苦闷、孤独、悲哀的情绪。 52.简要说明《雨巷》在追求意境的朦胧上有哪些特点。戴望舒深受法国象征派诗歌和我国晚唐诗词的影响,善于通过形象来暗示自己的感觉和心境。在这首诗中,诗人先通过对“我”带着忧愁在雨巷中孤独地徘徊的抒写,营造出感伤的气氛;再通过此情此景而联想起雨中结愁的“丁香”,想象出一个丁香般结着忧愁的姑娘,制造出一个梦幻般的朦胧意境。在这里,诗人一方面借鉴了法国象征派诗歌擅长的暗示手法,也借用了古典诗词中“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所具有的哀怨意象。

53.简要说明《雨巷》在诗的音韵及表现形式上的特点。戴望舒的早期诗歌,注重追求音乐美。《雨巷》突出地表现出音节和谐、语句流畅的特点,诗句长短不一,自然清新而用韵繁复,押韵的位置飘忽不定,既渲染了作品梦幻般的情绪,更增强了作品的音乐感。在表现形式上,较多地采用了复沓和重复的手法。全诗共七节,前后两节首尾呼应,造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旋律。

54.结合作品简要说明《再别康桥》反映了怎样的思想情绪。作品写于1928年11月诗人重游康桥归国的途中,流露出诗人对康桥的无限眷恋和依依惜别之情,包含着诗人因自己的“康桥理想”破灭而感伤的情怀。 55.简要说明《再别康桥》在“音乐美”方面有什么突出的特点。(1)全部采用当时的白话口语,自然和谐,爽快流畅;(2)节奏整齐,用韵讲究,既每节押韵,又逐节换韵;(3)首尾呼应,旋律优美,用三个“轻轻的”开头,用两个“悄悄的”结尾。

56.结合作品简要说明《大堰河-我的保姆》反映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和深刻主题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养育自己的“大堰河”的深厚的爱,对“大堰河”和她所代表的中国劳动妇女苦难命运的愤慨与不平,对这个不公道的世界的诅咒,以及对自己出身其中的地主阶级的背叛。

57.简述《荷塘月色》所体现的思想感情。作品写于1927年7月国民党公开背叛革命之后,表现了作者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虽然彷徨苦闷,却又不甘沉沦,希望自己能像荷花一样保持出污泥而不染、洁身自好、自重自爱的情操,同时也折射出动乱的现实在知识分子精神上引起的时代的忧思。

23

58.简要说明《荷塘月色》在情景交融方面的具体特点。作品用生动、细腻、传神的笔触,先写荷塘,继写月色,再写周围的景致,最后穿插古书的记载和追忆江南采莲的风俗,以荷花、荷叶、荷香与夜色、光影、树木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图画,以“荷塘月色”的宁静来反衬自己内心的不平静,表现出自己渴望宁静和平的心情,做到了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59.简要说明《拿来主义》一文所阐述的“拿来主义”的正确态度。拿来主义的正确态度是:第一,占有。要敢于主动吸收外国的东西,“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不能一概排斥和反对;第二,挑选。不仅要“沉着,勇猛”,而且要“有辨别,不自私”,对拿来的东西进行分门别类的处理,“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60.简要说明《拿来主义》以比喻来阐发道理的论说手法。运用贴切、形象的比喻来阐明深刻的道理,是鲁迅杂文显著的特点之一。此文所论述的对待外国文化及事物的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作者能在千余字的篇幅中进行清楚、准确、深刻的论述,主要得益于比喻的精彩运用。此文巧妙地将外来事物(及本国的文化遗产)比喻成一座旧宅子,然后通过人们对它的不同态度,形象地说明了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深刻道理,既加强了文章对道理的表达,也显示了作者的联想能力和分析能力。

61.简要说明《一种云》在借景抒情方面的独特手法。此文主要采用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来象征现实社会的方法。如第一自然段以自然环境的阴暗来象征从辛亥革命到三十年代初的中国在军阀重压下的社会环境;第四自然段以自然界中的虹、雷、电来象征苏区和革命暴力。作品将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在一起,表现出“诗与政论相结合”的显著特点。 62.《雷雨》是如何体现“雷雨”的象征意义的?作品主要是通过繁漪的性格来体现“雷雨”的象征意义的。繁漪是《雷雨》中性格最为复杂和矛盾的人物,也是最具有破坏性的人物。作为一个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她渴望自由和爱情,追求个性解放;但在周家她却无法摆脱精神上的束缚,形成了强烈的反抗心理和变态性格。“她爱起人来像一团火那样热烈,恨起人来也会像一团火,把人烧毁。”

63.简要说明《雷雨》深刻的思想主题。作品主要通过周朴园与繁漪的矛盾表现了专横的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冲突;通过周朴园与侍萍的矛盾表现了封建阶级与下层劳动人民的矛盾;通过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表现了资本家与工人的冲突。同时,表现了这些人物的不同命运,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和带有浓厚封建气息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

64.《边城》是如何体现作者的人生理想的?沈从文的人生理想是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和谐统一。在《边城》中,作者通过翠翠与天保、傩送兄弟的爱情故事,歌颂了尚未受到现代都市文明污染、仍保存着淳厚古朴民风的湘西“边城”里的人们在绿水青山的优美环境中健康自然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结合《边城》等作品说明沈从文笔下的人情美、人性美与自然景致美融为一体的意境,并说明这种意境的社会内涵。《边城》等作品所描写的湘西农村,自然环境虽然偏远而闭塞,但都十分纯净优美,不仅未受到现代都市文明的的污染,而且还保存着淳厚古朴的民风。而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几乎每一个都是“善和美”的化身。他们相亲相爱,相互扶持,共同构成了一幅恬静安宁的生活图景,形成了人情美、人性美与自然景致融为一体的意境。作者对这种意境的描写蕴含了他对现代都市的丑恶现实和道德沦丧的不满与憎恨。 65.简要说明《血字》所体现的鲜明强烈的思想情感。《血字》作于1929年“五卅”惨案四周年纪念日前夕,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悲愤情绪、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献身革命的崇高理想。

66.简要说明《血字》在塑造形象、运用比喻和联想等方面的特色。诗人将“五卅”人格化,塑造出中国工人阶级的象征形象。通过对“五卅”精神的歌颂,表达出工人阶级与帝国主义坚决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诗人在运用比喻和联想时,一方面紧紧抓住“五卅”二字的具体形象特征,如把“五”比喻成“报复的枷子”,把“卅”比喻成“囚禁仇敌的铁栅”,另一方面紧紧的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在一起,一切都为主题服务。

67.从字面上看,作品真切地描绘了一匹重负之下的老马形象。但由于诗人将时代的感受赋予了这一形象,读者从中体味出的不仅仅是马的遭遇,而且更有人的遭遇、人的感情,因此,诗人采用的是象征、隐喻的手法,反映了当时找不到出路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共同的悲愤与压抑之感。

68.以《老马》为例,简要说明臧克家诗歌善于锤炼诗句的特色作品虽然只有短短的八行,却浓缩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与时代的窒息气氛,表现出诗人锤炼字句的不凡功夫。如“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的“扣”字,逼真地写出了老马受压之重;“它有泪只往肚里咽”的“只”和“咽”字,写活了老马默默承受压力的无可奈何的心境,“眼前飘来一道鞭影”的“飘”字,写出了老马命运的不可预测和长期受压迫造成的精神幻觉。

24

69.简述《包身工》的思想主题。作品通过表现包身工的非人生活和沉重劳役,批判了日本帝国主义同中国封建势力相互勾结,残酷压榨中国工人的法西斯罪行,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以及产生这一制度的社会根源

70.简要说明《包身工》在取材和艺术剪裁方面的主要特点作品主要取材于作者亲自调查的第一手材料,既有作者亲身体验的情况,也有亲自收集的大量数据。在艺术剪裁方面,作者没有满足于对包身工一般生活惨状的描写,而是在描写中,一方面加入了大量抒情性议论,增加了作品的政论色彩,另一方面又对“芦柴棒”等人物进行了典型化的艺术描绘,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71.抗战文艺运动的特点是什么?作家们响应“文协”提出的“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号召,深入生活实际,和人民群众有了广泛的接触,提高了自己的认识和创作水平,在全国掀起了朗诵诗、街头诗、活报剧、街头剧、报告文学和短篇小说的创作高潮,尤其是抗战诗歌和戏剧的创作活动空前活跃。

72.简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中心思想和历史意义。中心思想是文艺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这两个根本问题。讲话指出:文学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在作家、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无产阶级和人民的作家必须以为人民服务的态度,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的立场上反映生活,必须深入到人民的生活中间去,首先是深入到占人民绝大多数的工农兵的生活中去,才能写出反映他们的生活、符合他们的需要的作品,并且以这些作品来团结和教育人民,推动人民进行反对敌人、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生活的斗争。历史意义是指导了当时的文艺整风运动,推动了解放区文艺运动和文艺创作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方针奠定了理论基础。

73.简述“街头诗”运动的主要特点。街头诗以田间的作品为代表,充满了爱国主义热情,表现了中国人民宁死不屈的战斗意志,短小精悍,通俗易懂。

74.简述赵树理小说在民族化、大众化方面取得的成功。赵树理的小说继承了传统小说的民族形式,而又有所创新。他用农民群众的语言和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人物和生动的情节揉和在一起,做到了艺术性与群众性的有机结合。

75.简述孙犁小说的特色孙犁小说的内容多为歌颂新生活中的新人物(特别是青年妇女)的精神面貌,追求一种清新、活泼和抒情的格调,作品的艺术结构趋向散文化,并充满诗的情调和诗的意境。

76.简要说明沙汀、路翎、张爱玲小说的独特风格。沙汀小说以《在其香居茶馆里》为代表,多以四川乡镇生活为题材,在人物语言和景物风俗等多方面都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人物形象各具个性,矛盾冲突紧张激烈,且与富于戏剧性的尴尬结局形成对比,产生出强烈的讽刺效果;笔法简练,含而不露,多采用客观描写的手法,作家的感情隐藏在故事情节中,故事情节压缩在精选的场面和片断里,形成独特的苦涩风格。路翎的小说以《财主底儿女们》为代表,是七月派小说家中最有成就的作家,最能代表胡风的文艺思想。创作内容一是表现知识分子的心理历程,一是描写工农身上的原始反抗精神,时代气氛强烈;在表现手法上,坚持现实主义道路,又强调作家的主观战斗精神,重视对人物的心理分析和描写。张爱玲的主要小说作品有《倾城之恋》、《金锁记》和短篇集《传奇》等,以其对上海、香港等旧中国大都市的市民阶层的深刻描绘而著称,但又不同于新感觉派的都市小说,多用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侧重从家庭、婚姻的角度来反映洋场生活,充满市井的气息。

77.简要说明艾青诗歌在现代诗歌发展进程中的意义艾青的诗歌一方面坚持并发展了革命现实主义的传统,另一方面又从中国现代新诗、西方的思想和优秀的诗歌艺术中吸取营养,从而使现代自由体诗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78.简要说明田间诗歌的时代精神。田间的诗歌以给战斗者为代表,充满了爱国主义热情,表现了中国人民宁死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侵略者复仇的决心,多采用鼓点式的短小诗行,精悍有力,通俗易懂,鼓动性强,田间因而被称为“时代的鼓手”(闻一多语)。

79.简要说明这时期散文创作的概况这时期散文创作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杂文和报告文学两个方面。杂文创作以孤岛时期的的杂文“鲁迅风”为代表;报告文学以抗战初期丘东平的创作和解放区周立波等人的创作为代表。

80.简要说明《漳河水》在新诗民族化、大众化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绩。阮章竞的《漳河水》是继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后又一部优秀的民歌体长篇叙事诗,注意向多种民歌学习,对流传在漳河两岸的许多民间小曲进行加工改造,很好地表现了人物不同的思想情绪,且富于变化。 81.简要说明夏衍的《心防》、《法西斯细菌》等作品在当时现实主义剧作方面的代表性。这时期现实题材的剧作多与抗战有关,主要通过知识分子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坚持斗争来反映现实。《心防》生动地记叙了抗

25

反映了清朝末年、军阀混战以及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腐朽黑暗,表现了社会的风云变幻,诅咒了给人民带来灾难的黑暗年代,为吃人的旧社会敲响了丧钟。

133.简析《茶馆》中王利发的性格特征。王利发是个继承祖业经营茶馆的小业主。他的性格特点是既诚信本分,恭顺谨慎,又处事圆滑,精明强干。他身上有买卖人的自私,也有下层人物的善良正义。他不敢得罪权势,为维持生计想方设法改良,最后被逼迫走上绝路。

134.简析《回延安》在借鉴陕北民歌“信天游”方面取得的成功。贺敬之在《回延安》一诗中借鉴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每两句为一节,便于表达回到延安的急切心情,便于快速、自然地转换抒情的内容;同时大量运用“信天游”常用的比兴、拟人、夸张、对偶、排比等手法,准确而鲜明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

135.举例说明《运杨柳的骆驼》一诗锤炼字句的功夫。《运杨柳的骆驼》是一首只有八句的小诗。作者在字句锤炼上下了很大功夫,表现在叠词的巧妙运用、选择富有表现力的形象以少胜多、精心选用动态词语以及首尾同语词呼应上。“骆驼骆驼”、“青绿青绿”、“千枝万枝”等叠词真实、细腻地表达了诗人的亲切喜悦之情;“柳絮杨花”代表青翠美丽的春天景色,以少胜多;“追”字动态地表现了人们积极建设家乡的心情;而结尾“千枝万枝”与开头呼应,巧妙地沟通了全诗的意境。

136.《党费》在细节描写上有何特点?《党费》在细节描写上很有特点。细节在作品中是刻画人物的有力手段,也是联系情节发展的纽带。黄新低声唱《送郎当红军》表现了她内心支持革命的决心,从孩子手里夺回腌豆角留着交党费的感人细节展示了她对党的赤诚。开头几个妇女摘菜叶、“我”吃到咸菜感到很香、黄新给“我”看咸菜、敌人搜捕时由于咸菜而暴露身份后黄新的双关语,这些细节有头有尾地交待了情节,非常真实可信。

137.《夜走灵官峡》主要运用了何种描写手法来表现主题?《夜走灵官峡》用短小的篇幅反映了西部铁路建设蒸蒸日上的时代面貌,歌颂了在艰苦环境中忘我工作的主人翁精神。作者主要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对主人公成渝是进行正面描写,写他在工地出生并成长,在父母忘我劳动的环境中早早懂事成熟,看家、照顾妹妹、关心天气、关心生产,表现出时代风范。对成渝的正面描写同时也是对他父母的侧面描写,成渝的言行折射出父母的教育和影响,从而也描绘出以成渝父母为代表的工人阶级的思想品质。

138.简要概括《草木篇》的思想主题。《草木篇》是咏物抒怀的散文诗,以象征、拟人的手法,明写草木,实喻人事,表现了鲜明的爱憎感情和抑恶扬善的的思想。以两组对立的形象启发人们要辨明现实人事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

139.新时期诗歌有哪些主要潮流?新时期诗歌的主要潮流有70年代后期的以“归来”为主题的“复出的诗人”群体;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朦胧诗为标志的新诗潮;80年代中期以新生代诗人群的创作为代表的后新诗潮;提出“乡土化、民族化、大众化”诗歌主张的“新乡土诗”派。

140.简述新时期散文创作的基本特点。新时期散文创作自挽悼性散文开始复兴,回忆散文继之,回归到抒写真实思想感情的传统,带动全面复苏。中青年作家的散文思想敏锐,追求新颖形式,有一批佳作,但尚未摆脱老套路。90年代余秋雨的文化散文超越了当代散文的审美规范,在散文创作中开拓了一种新的境界。 141.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发展趋势如何?新时期报告文学成就突出,由最初较为集中地写知识分子题材伸向更深更广的现实生活领域,由写人物发展到写事件、写问题,开拓了新的广阔的艺术思维空间;艺术上逐步借鉴小说、诗歌、散文甚至电影的手法和长处,大大增强了报告文学的文学性和艺术表现力。

142.新时期话剧有哪些新的探索?新时期话剧恢复和发扬了我国戏剧艺术的现实主义传统,及时而敏锐地反映社会现实,勇敢地干预生活,传递人民的愿望和心声;在题材上大胆突破“文革”和“十七年”的禁区,深入到歌颂人民领袖、表现爱国志士和革命家、历史人物、军事和婚恋领域,拓宽了表现范围;塑造了丰富的新时期人物形象。80年代以后,一批中青年戏剧家锐意创新,创作了一批探索性戏剧,大胆创造新的戏剧形式,为戏剧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新经验。

143.《人到中年》在心理描写方面的主要特色是什么?《人到中年》对主人公陆文婷的刻画运用了富有特色的心理描写手段。作者围绕着陆文婷在半昏迷状态下的深层心理流动来展开叙述,通过主人公在病床上的幻觉、梦境和回忆等,向纵深挖掘她的内心思想和真实情感,细致入微,真切动人。同时,作者善于展现陆文婷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表现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高尚优美的内心世界。 144.简析《人到中年》的艺术结构特点。《人到中年》打破了传统的跟随事件进程进行叙述的构思方法,独辟蹊径地从陆文婷发病昏迷起笔,描写主人公在昏迷状态下的幻觉、梦境、回忆等,同时凭借一些小物件、

31

音响、话语等引入丈夫、好友、同事的回忆,采用多角度、多视点、多层次的倒叙、追叙、插叙等手法,形成了一种自由度较大的心理时空结构,勾画出陆文婷半生的命运轨迹和生活遭际。这种独特的结构方式取得了自然流动、丰满立体、真实感人的效果。

145.陈奂生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陈奂生是一个处于由传统小农意识向现代开放文明转换初期的农民形象,是一个过渡的、成长变化中的形象。他勤劳朴实、憨厚善良,但又狭隘自私、胆怯自卑;既有对新生活的渴望和精神上的追求,又具有无法根除的阿Q气。作者通过对他生活的描写,艺术地表现了刚进入新时期的农民精神上背负的因袭重担和对新生活的渴求,揭示了小农意识和现代文明之间的差距,探索了农民意识深层的国民性问题。

146.谈谈《陈奂生上城》在心理刻画上有哪些独到之处。《陈奂生上城》中的心理描写的特点首先在于细腻逼真。作者不写尖锐激烈的外在冲突,着重通过心理描绘来表现人物精神上的个性特征,如写他悠悠进城来一路上的心理,住进高级房间交房钱前后的不同心理,都非常真切地展现了陈奂生卑微的追求、希冀和自私狭隘的精神特征;其次,作品的心理描写不是静态的,而是富于变化的,是一种动态的心理描写。作者把心理活动与人物外貌、情绪、行动等结合起来,通过外在的行动来透视心理变化,把陈奂生这个人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147.简述《春之声》的思想主题。《春之声》的主题是歌颂新时期我国社会生活的新转机。作品通过出国考察归来的工程物理学家岳之峰春节期间乘坐闷罐子火车回乡探亲一路上的见闻和联想,反映了我国方方面面活跃的新旧交替的景象和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的剪影,表现了人民心中涌动着的创造欲望以及正视困难、搞好建设的决心。

148.简析《春之声》中意识流手法的运用。《春之声》采用意识流的手法来表现快节奏、多方面、多线条的现实生活。作品选取主人公岳之峰为中心视点,以人物的意识流动为结构线索,以大量感官印象引发自由联想并贯穿全篇,形成放射性布局结构,出得去,收得回,多线条、多层面、多视角地在过去、今天、未来及中国、外国之间来回转换,从而大大拓展了现实空间,加快了心理流程的速度,扩展了小说的容量。同时与五光十色、变化频繁的现实生活保持和谐,表现了生活本身的丰富和斑斓。 149.《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在艺术构思上有哪些特色?此诗选取了一个别致的视点,让抒情主人公“我们”追随周总理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留下的光辉足迹,走遍神州去呼唤总理。移情于物,虚实相生。全诗没有直接描述总理为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也没有正面铺叙人民群众对总理的热爱和怀念之情,而是成功地借助想象和联想,从各个侧面通过人民的心声来烘托总理的光辉形象,寄予思念之情,造成浓郁感人的抒情效果。

150.《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抒发了儿女对祖国的赤诚情怀。舒婷从一个新的角度表现了歌颂祖国这样一个永恒的主题,用新鲜而富有表现力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和同时代青年对古老而贫穷、新鲜而壮丽的祖国的新的感受,描写了自己与祖国母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血肉联系,倾吐了自己愿为祖国的富饶、荣光和自由献身的儿女深情。

151.简析《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的艺术手法。《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一诗最主要的艺术手法就是运用大胆、新奇的意象组合。这种凝结着事物客观特征和诗人强烈情感以及诗人对劫后新生的祖国的理性认识的意象,内涵非常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概括力。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前后两组内涵反差极大的意象进行对照,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忧患深广与满怀希望紧密交织的复杂感情,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同句式的反复出现,好似挚爱母亲的儿女从心底里发出的声声呼唤,一次次拨动读者的心弦。另外,排比句的运用也在节奏和语势上增强了诗作的感染力。

152.简述《小草在歌唱》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说说小草的象征意义是什么?这首诗抒发了一种爱恨交织、赞颂与自责交融的真诚、强烈、独特的情感。既抒发了人民对英雄的怀念,赞颂了烈士的崇高,又控诉了“四人帮”害怕真理、丧心病狂的罪行;同时还沉痛反思了“我”曾经有过的麻木和怯懦。在这爱之深、恨之切的激情洪流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对生养英雄的母亲、历史的证人——人民群众的歌颂,贯穿着对自我灵魂的严肃拷问。在情感的深度和力度上都达到了相当的层次,具有催人泪下、发人深省、促人奋进的艺术感染力。小草在诗中是人民的象征,是历史的见证,是养育英雄的母亲,也是患难与共的战友。 153.《拣麦穗》表达了什么样的复式主题?《拣麦穗》写了村姑梦的轻易幻灭和小姑娘梦的不由自主的失落。对两个梦的描写构成了双重主题:对旧中国劳动妇女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现状和她们对悲惨处境麻木顺从的精神状态的深切叹息,对小姑娘和卖灶糖老汉之间超越世俗的纯洁自然的感情与关系的赞美、向往。

32

二者相互映衬,表现了作者对扭曲的人生形式的否定和对理想人生形式的肯定。 154.简析《白浪街》的艺术风格特点。《白浪街》的艺术风格最显著的特点是简约与细致的和谐统一。在一篇几千字的散文中要描述三省人的传统性格和现实状态,而且表现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是对作者艺术功力的挑战。贾平凹很好地驾驭了笔下的人和事,纯熟自如地将白浪街的人和事娓娓道来。他用工笔细描的笔法交待了白浪街的地理位置与街道环境、房屋建筑等,表现了观察事物的精微细致;用简省的笔墨抓住三省人各自主要的性格特征进行大写意似的描摹,勾勒出三省人不同的地域特征和个性,繁简合理,疏密有致,将白浪街人事风情描绘得酣畅淋漓,绘声绘色。

155.《白浪街》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方式?《白浪街》是记叙见闻的游记。作者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写法,充分考虑到内容的特点,综合运用了我国古代史书、方志、游记的叙述方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方法,以现代眼光俯瞰白浪解三省人群的生存状态,记叙了白浪街的自然环境、街道屋宇、历史沿革、人口构成、性格特征、生活状况、风俗人情等,重点写了居住在这条街上的三省居民各自的风俗和性格特点。这种叙述方法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对白浪街缓慢流动下不失变化的生存状态的观照。

156.结合《废墟》谈谈余秋雨对废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思考。在《废墟》中,作者借废墟这一历史文化遗迹抒发对历史文化的哲理性思考,阐述了对待历史文化应有的态度。余秋雨以一种成熟的理性态度来审视废墟,写废墟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建筑的黄叶,是进化的长链;写现代人对待废墟应有不重建、不假饰的科学态度,要义在保存,应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作者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中否定废墟文化的民族文化心理,阐明没有废墟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写废墟的存在是现代文明的象征,现代人应在扬弃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走向现代。 157.简析《陈毅市长》的结构特色。《陈毅市长》的戏剧结构服从内容表现的需要,不沿袭传统的“一人一事”的戏剧结构模式,而大胆采用了“冰糖葫芦式”(或称串珠式)结构,利用这种结构容量大、可多侧面表现的特点,一幕一事,以事带人,每幕戏表现单独的情节,互相不连贯,相互独立,可分可合,由主要人物陈毅来穿针引线,串联各幕。十幕戏分别从不同侧面表现了陈毅的丰富性格和崇高思想,把陈毅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

158.简要分析田玉堂的性格与这个形象的思想内涵。田玉堂具有复杂而多面的性格。他是个吃江湖饭的“路路通”。一方面口舌伶俐,善于见风使舵,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脚踩几只船,处处有靠山;另一方面又是个心存正义、正直爱国的开明商人。他在很多方面似乎面目模糊,“不清不白”,本质上却明里暗里从不对共产党做亏心事、说昧心话。他性格的复杂和多面揭示了在漫长生涯中人性的复杂性。从对他经历的描写中作者深刻批判了“文革”给党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提出了如何辨别忠与奸、如何区分真、善、美与假、恶、丑等重大问题。

159.谈谈《大雁情》写作艺术上的特点。作者整体构思非常新鲜别致。依采访顺序,按自己对主人公的认识过程,分四段来写。每段用“她”字作小标题,后跟不同的标点符号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四大段环环相扣,层层相连,步步深入,生动地揭示了主人公美好丰富的精神世界,亲切感人又发人深省。作者还成功地将叙事、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人物形象感人至深。 六、论述题: 论述题提示:

1.为什么说《阿Q正传》是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形象总结。鲁迅写《阿Q正传》的本意就是要“暴露国民的弱点”,“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而作者将阿Q方在辛亥革命的历史环境中来描写,写阿Q的革命,特别是写阿Q革命的失败,必然要对辛亥革命有所表现,有所评价。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未庄以及城里的各种人在革命中的表现。由于辛亥革命没有发动群众,更没有依靠广大的农民群众,没有启发他们的觉悟,没有引导他们从自发的革命走向自觉的革命,反而依靠地主阶级,其结果也就是不言而喻的:以牺牲农民的利益向封建势力妥协。当官的依旧当官,举人老爷摇身一变成了帮办民政,带兵的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而要求革命的、受压迫和剥削最深的贫苦农民阿Q却被当作抢劫犯抓了去,成了新政府“惩一儆百”的牺牲品。因此,描写阿Q革命的失败,就形象地写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形象地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2.试分析《潘先生在难中》潘先生的个性特点。在作品中,潘先生是一个自私而庸俗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他的个性特点主要表现为“临虚惊而失色,暂苟安而又喜”。这个个性特点,在他逃难到上海、回学校开学、为军阀歌功颂德三个主要情节中都有精彩的表现。例如,潘先生逃难到上海,在拥挤的车厢里采取的一家四口手牵手下车的张惶而又可笑的举措;妻儿被挤散时,又立即出现“家破人亡”的恐慌;

33

一家人重聚后,雇车时马上就能“很入调”地招呼黄包车,在充满“尿臭”和“刺鼻的油腥味”的客房里,也可以因苟且的偷安而“乐哉乐哉,陶陶酌一杯”等等。 3.《凤凰涅槃》在形式上有哪些特点?试加以分析说明。《凤凰涅槃》在形式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突破了旧格律诗的束缚,不拘一格,真正做到了白话新诗的“诗体大解放”,真正像诗人自己所要求的那样,做到了“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无论是《凤歌》、《凰歌》,还是《凤凰更生歌》,诗句的长短和诗节的多少都没有任何限制,完全按照诗人感情的变化而变化。二是采用了大量的象征、比喻、设问、排比、重叠、反复、对比、映衬等表现手法,特别是象征和比喻手法的运用,更是灵活多样,如用凤凰象征祖国和民族,以及诗人自己,用群鸟比喻社会上的各种守旧人物,既淋漓酣畅地表达了诗人汹涌澎湃的感情,又具有和谐优美的内在旋律。 4.以《寄小读者(通讯七)》为例,分析说明冰心散文的风格特色。冰心的《寄小读者(通讯七)》通过描写太平洋和慰冰湖的美景来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母亲的思念之情,不仅景色妩媚动人,而且总也断不了乡思离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自然景色之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创造出诗一般的美妙意境,既体现了冰心散文感情真挚、委婉含蓄、表现细腻的风格,又体现了冰心散文笔调轻倩灵活、文字清新隽丽的特点。

5.试析《秋夜》的艺术特色。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写于《新青年》团体“散掉”之后,由于北洋军阀的统治,许多话都“难以直说,所以有时措辞就很含糊”。《秋夜》是《野草》的第一篇,主要采用象征的艺术手法曲折地反映现实,融现实的感受于景物描写之中,通过对秋夜室内外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在现实斗争中的爱憎感情。所以,文章中所写的景物,不论是作者所要赞美的枣树,还是要鞭挞的天空、星星、繁霜、月亮,无不形象鲜明,既刻画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又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6.具体分析贯穿《乌篷船》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作品无论是不厌其详地介绍家乡常见的乌篷船,还是悠然自得地指点朋友如何坐船去游览家乡的名胜古迹,都表现出一种闲适隐逸的思想感情。作者不仅热衷于“要看就看,要睡就谁,要喝酒就喝酒”的“理想的行乐法”,而且始终流露出一种心平气和、淡泊恬适的人生态度。

7.结合《家》比较分析觉新、觉慧形象性格和命运的异同及其典型意义。性格:觉新的性格具有封建旧家庭出身的青年特有的两面性——一方面在理论上接受了某些新思想,对理想和爱情有追求的欲望;另一方面在感情上未能摆脱旧家庭、旧道德的羁绊,行动软弱,更多地继承了民族性格中“委曲求全”的劣根性。觉慧的性格也具有封建旧家庭刚刚觉醒的青年特有的两面性:一方面敢于反抗,“不顾忌,不害怕,不妥协”;另一方面又具有幼稚的一面,思想简单,行动或鲁莽或犹豫。命运:觉新的命运是悲惨的,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觉慧却在一个又一个悲剧的教育下逐渐成长起来,成了封建家庭的叛徒,一个革命者。意义:作者通过觉新的形象,批判了他所奉行的“勿抵抗主义”和“作揖主义”,形象地说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只有反抗才有出路;通过觉慧的形象,热情地歌颂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和他们向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作斗争的叛逆精神。

8.结合《家》论述梅、瑞珏、鸣凤等女性形象的性格及命运。梅是觉新的表姐,与觉新是青梅竹马的恋人,因双方父母在牌桌上翻脸后,棒打鸳鸯,最终在痛苦和寂寞中死去。她的性格特点是柔弱悒郁。瑞珏是觉新父母为他指定的妻子,夫妻二人相敬如宾,但最后在生产时被高家逼到郊外,因难产而死。她的性格特点是贤淑敦厚。鸣凤是高家的丫头,被高老太爷作为礼物送给孔教会年已花甲的冯老太爷作小老婆,最后跳湖自杀。她的性格特点是温柔刚毅。她们三人性格不同,但悲剧命运却是一样的。 9.结合《子夜》具体论述吴荪甫形象的典型意义。《子夜》通过吴荪甫振兴民族工业的理想的破灭和最终走向买办化的悲剧,形象地概括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必然的历史命运,说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结局不是破产就是走向买办化,从而有力地驳斥了托派和资产阶级学者鼓吹的中国已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谬论。

10.结合作品分析《子夜》在心理刻画方面的艺术特色。运用心理刻画的方法来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茅盾小说的一大特点。在塑造吴荪甫的形象时,作者始终注意对他的心理进行细腻地描写。如他在收服屠维岳时的精明自信,在组建益中公司时的踌躇满志,在镇压工人运动时的暴躁不安,在公债市场上与赵伯韬“斗法”时的犹豫不决,在破产后的放纵不羁等。 11.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祥子形象的悲剧命运及造成的原因。

祥子原是一个憨厚、勤劳、能执著追求理想的人力车夫。他靠自己的努力买到一辆人力车,却被军阀逃兵连人带车抢走;为了再攒钱买车,他不顾一切地抢生意,攒的钱又被孙侦探抢走;与虎妞结婚后,用虎妞

34

的私房钱买了车,不料虎妞又难产而死,只好又卖了车安葬虎妞,又一次失去了自己的车。在生活的不断打击下,经过“三起三落”的祥子终于走向了堕落。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有二。从外在的社会原因看,是由于军阀部队、国民党侦探、车厂老板以及虎妞代表的社会腐朽势力,像一张大网把他团团围住,只凭他个人的奋斗也无能为力;从内在的原因看,是由于祥子本身是一个在城里拉车的农民,目光短浅,只相信钱,企图靠个人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12.论述《骆驼祥子》在心理描写方面的主要特色。在作品中,由于祥子性格内向,很少与人交流,常常沉默寡言。因此除了作者的叙述,心理描写就成了塑造其形象的重要手段。其心理描写的主要特色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心理描写与作者的叙述融为一体,如描写祥子刚买到新车时的激动:“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二是善于描写人物在不断遭受生活打击时的内心矛盾,表现出祥子一步步走向堕落的心理变化过程,如他在第一次丢车后,为了多挣钱不顾脸面拼命抢买卖时的心态:“有许多次,他抢上买卖就跑,背后跟着一片骂声。他绝不回口,低着头飞跑,心里说:‘我要不是为买车,决不能这么不要脸!’”;还有对他在受到虎妞诱骗后内心种种痛苦的描写也是很成功的。

13.结合作品论述《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如何运用一系列手法来强化思想感情的。作品主要运用了排比、对比、复沓等艺术手法来强化思想感情。排比在作品中得到了大量运用,是这首诗最主要的艺术手法。如作品第四节中的“在你??之后”、第六节中的“我??”、第七节中的“她含着笑,??”等,回忆了“大堰河”苦难的一生,表现了诗人怀念乳母的强烈感情。对比主要用于描写“大堰河”一生付出的爱和最终的悲剧命运,表现了诗人对社会和命运的不平和愤慨。复沓主要表现为一头一尾的对应,以及每节首尾两句的重复,既造成一种回肠荡气的余韵,又表现出诗人感情的不断升华。 14.论析周朴园形象的典型意义。周朴园是有着浓厚封建气息的资产阶级人物。作品通过他与鲁大海的关系,表现了他对工人的残酷;通过他与鲁侍萍、周繁漪的关系,表现了他在家庭中的伪善,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和卑劣本质。通过他最后落得个众叛亲离、家破人亡的结局,“让人感到腐朽的恶势力必然将死去,而且非被埋葬不可。”

15.论述繁漪形象的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繁漪是一位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有着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崇尚个人自由和爱情生活的精神追求,与充满封建专制主义气氛的周公馆格格不入。生活环境对她的长期窒息,使她性格变态,“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交织在她的心中,形成了她的“雷雨”式的性格:爱起人来像一团火,恨起人来也像一团火。繁漪的悲剧和周家的悲剧的根本原因虽然在周朴园身上,但繁漪的性格无疑也是造成她悲剧的重要原因。在繁漪的悲剧中,也包含着无法抗拒的命运因素。她在周家虽然感到痛苦,却无法摆脱;她以个性解放的方式进行反抗,能让她爱的却只有自己丈夫的前妻生的孩子,反抗的结果必然是失败,而且反抗愈烈,失败愈快。

16.重点结合作品的第二幕分析《雷雨》戏剧冲突的主要特点。作品的戏剧冲突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冲突不断,此起彼伏,一个冲突刚刚出现,另一个冲突又接连而起;二是所有的冲突都以复杂的社会矛盾为背景,交织在“剪不断,理还乱”的血缘关系网中,既有主仆矛盾、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之间的矛盾,也有夫妻间、父子间、母子间、兄弟间、兄妹间的矛盾。在作品的第二幕中,各种矛盾冲突都得到了展开。一开始四凤要恋人周萍带自己私奔;矛盾尚未解决,繁漪又向周萍摊派,想阻止周萍“始乱终弃”。正在周萍焦头烂额的时候,四凤的母亲侍萍来到周公馆,要带四凤离开,而侍萍与周朴园的见面,又揭开了周朴园伪善的面纱,并引出了他们的第二个儿子鲁大海。鲁大海的出场,进一步揭开了周朴园与工人的矛盾冲突。当周朴园决心辞退四凤和她父亲鲁贵时,再一次把周萍推到了与四凤、繁漪两个女人的漩涡之中,为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伏笔。

17.结合作品论析赵树理小说在继承中国传统小说精华、努力实践作品的民族化和大众化方面的主要成就。其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结构形式上创造性地吸取了中国传统小说和民间评书艺术的特点,故事有头有尾,情节连贯,过渡自然,情节虽采用单线发展的方法,但环环相扣,结构紧密而完整;二是在人物塑造上成功地借鉴了传统小说的白描手法和重视细节的表现手法,抓住最能够传达出人物精神气质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三是在语言风格上借鉴了传统评书艺术的特点,将人物语言与叙述语言融为一体,生活气息浓厚,简洁生动,通俗流畅,全都采用经过提炼的群众口语,并且极具个性化。

18.以《荷花淀》为例,论析孙犁小说既抒情又写实的基本风格。作品不论是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都饱含感情,将白洋淀的美景与白洋淀人夫妻相爱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创造出一个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既富于地方色彩,又具有音乐美,而且结构简洁灵巧,生动活泼,疏密相间,舒展自如,被看作是散文式小说或“诗体小说”;同时作品也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水生嫂等白洋淀妇女对丈夫的依

35

依不舍又顾全大局的复杂心理,以及月下织席、借口寻夫等细节都真实感人。

19.以《屈原》为例,论析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浪漫主义风格。首先,屈原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历代爱国者的优秀品德,是作者理想的化身,也是光明与正义的化身。作者对故事结局的改造,将屈原被放逐江北改为出走江北,与统治者决裂,到人民中去,也体现了革命理想主义的精神。其次,作品充满诗意,不仅穿插了《橘颂》等诗作和民歌,而且人物的语言也富于诗化,屈原的大段内心独白《雷电颂》本身就是一首优秀的散文诗。第三,作品充满了强烈的感情,作者抱着借古讽今的创作宗旨,将自己和人民对现实的感情融入作品和人物的感情之中,全剧燃烧着火一样的激情。

20..结合作品论析刘世吾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及典型意义。刘世吾是一个性格复杂多面的典型的官僚主义者形象。他的性格的核心是对党的事业和对生活的可怕的冷漠,而且这种冷漠是难以改变的。他有光荣的革命经历,有很强的工作能力,熟悉业务,了解下级干部,甚至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文学修养,有时也流露出对自己现状的不满。但是在新生活面前他的革命意志严重衰退,什么都激不起他的热情。对大小事情他都采取统一的冷淡态度,轻描淡写地打发过去。他的复杂性在于心灵上的尘埃过于厚重,而他那一套似是而非的“理论”盾牌掩饰了他自己的错误,使人难以觉察和辨清,“就像灰尘散布在空气里”。由于这种难以识别的复杂性格对新事物产生的阻碍更难被排除,因此对党的事业的危害也就更大,更有害于党的集体的纯洁健全,这正是刘世吾形象的典型意义所在。 21.结合作品论述《红旗谱》思想主题的深刻性。《红旗谱》在大革命前后冀中平原农民革命的大背景下,描写了锁井镇两家三代农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与封建地主阶级进行斗争的历史及不同命运,形象地描绘出中国农民的苦难、抗争和革命历史,深刻地表现了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斗争精神,生动地揭示出农民革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真正走向胜利。小说思想主题的深刻性在于,首先选取了中国农民革命这个有历史深度和厚度的重要题材,展示了党的正确领导对农民革命的重要性;第二是通过朱、严两家三代人与封建地主冯老兰及其靠山——帝国主义、反动政府——之间的斗争,表现了旧中国尤其是农村复杂的阶级关系和尖锐的阶级矛盾,表现了阶级力量的此消彼长;第三是通过两代人走进革命队伍的不同经历和道路,热情地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和英勇气概,表现了农民斗争由自发到自觉的历史转折的必然性。 22.结合作品论述朱老忠的成长历程以及这一历程所昭示的典型意义。朱老忠是中国农民英雄的代表人物,他的形象意义在于他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不断成长的革命农民典型。朱老忠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民族和时代赋予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他由一心想复仇的个人英雄,成长为农民革命的带头人,从单纯与冯家的斗争发展到接受党的领导,积极加入反割头税、保定二师学潮、高蠡暴动等革命运动,在革命历程中完成了由狭隘的个人复仇者到为广大农民谋利益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升华。他的经历昭示了农民革命只有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取得真正胜利。

23.《茶馆》在艺术结构上有什么特色?作者如此安排结构有什么意义?《茶馆》艺术结构的最大特色是独创了“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打破传统的以故事情节为线索的结构方法,而以人物活动为结构要素。在茶馆这个典型的社会场景中,安排众多人物出场活动,主要人物从中年到老年贯穿全剧;次要人物两代相承;每个角色各说其事,在时代大背景下事事相连;其它龙套人物根据需要来去自由。这种结构的好处是主次分明,拓宽了表现的生活范围,便于在纷纭变幻的时代大背景下凸显出鲜明的人物个性和他们的人生命运,成功地表现了重大主题。 24.结合第一幕论析《茶馆》的语言特色。《茶馆》的语言特色十分鲜明,体现出老舍出色的语言功力。首先是整体风格精炼传神;二是人物语言非常个性化,“话到人到”;三是具有京味特点;四是幽默含蓄。 25.新时期文学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的基本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新时期文学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得到恢复和深化,始终是文学发展的主流。这时期文艺思想的讨论广泛而活跃,文艺工作者大胆解放思想,“文学是人学”的的命题重新被提起并得到公认,促进并推动了文艺理论和文艺创作的发展。第二,打破禁区,创作题材空前广泛丰富。作家的艺术触角伸向很多新的领域,多层次、多侧面、多方位地反映变幻纷纭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第三,主题多元化。随着题材上的全面突破,作家的创作在主题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开掘,突破了“十七年”文学单一表现敌我矛盾或公私冲突的主题局限,全方位观照当代人的心理矛盾和生存状态,呈现出复杂多元的立体主题形态。第四,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的探索与创新异常活跃。“朦胧诗”的涌现、意识流手法的运用、荒诞戏剧的探索、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融合,使文学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日益丰富,获得新的生命力。

26.综述新时期小说的发展历程。新时期小说的发展始终以现实主义精神为主线,恢复并不断深化文学的“人学”命题,小说创作具有鲜明的社会现实性,许多作家与社会保持着广泛、密切的同步联系。尽管在

36

艺术形式上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多样化的探索,仍然具有共同的指向,即社会现实以及这种现实下人的命运体现出的广博深厚的现实内涵和不断丰富的美学品格。从1977年刘心武的《班主任》引发的“伤痕文学”潮流,继之以“反思小说”,紧接着是70年代末的“改革文学”,以及《如意》、《内奸》等描写普通人的命运和复杂性格的作品,这阶段创作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的回归和发展。同时王蒙的一批小说用意识流的手法来表现日益复杂化的经历、思想和感情,透过主观感受来折射生活,扩展了小说的容量。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在更加开放的大背景下,小说创作开始对社会与人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关照,追求表现方法的变革和独创。具有强烈现代派小说意味的新潮小说因读者面小,难以继续发展;致力于构建小说民族品格的“文化寻根小说”在拓展文学艺术思维空间方面对小说创作做出了贡献。九十年代的“新写实小说”紧贴现实,博采众长,表现出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结合的趋向,但仍然对社会现实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描写,表现出现实主义精神的深化。 27.结合作品分析陆文婷形象的情感内涵和典型意义。《人到中年》里的陆文婷是五、六十年代在新中国理想主义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中年知识分子的形象代表。作者在她身上注入了真挚的歌颂和深切的同情。陆文婷身上体现出来的奉献、忠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平等待人的精神品格,正是这一代知识分子共同的基本品格。她毕业于六十年代初,志向高远,作风踏实。她勤勤恳恳工作了近二十年,是医院眼科的台柱子。然而,生活给予她的是艰辛和清贫。业务发展上也受到不公正待遇,工作十八年却没有晋升。即使如此,她对待工作仍是不计得失,倾力投入。无论生活有多么烦心,她始终用平静的微笑面对病人,一丝不苟地处理业务。烦扰、劳累终于使她生命的链条不堪重负,发生断裂。她温和沉静,外柔内刚,不卑不亢,对病人一视同仁。她勤俭持家,顾全大局,与丈夫相亲相爱,相濡以沫。同时,繁重的工作也使她对做一个相夫教子的好妻子、好母亲无能为力,因而常常心怀愧疚。陆文婷既具有高度自觉的现代社会意识,也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心灵美,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现代中年女知识分子的美好形象,一个真实而典型的形象。正因为这个形象塑造得如此成功,才能深深打动人心,令人对她的命运和遭际产生深深的理解和同情,也才能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在陆文婷这个形象身上,承载和反映了当时很多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作品通过这一形象发出了关注中年知识分子命运的强烈呼声。

28.以陈奂生的性格为例,论析《陈奂生上城》在农村题材作品方面的重要突破。陈奂生是一个处于传统小农意识与现代开放文明转换初期的农民形象,是一个过渡的、成长变化中的形象。他的命运代表了从五十年代后期到“文革”结束20余年间我国农民的历史命运。这个形象是高晓声对新时期文学的贡献,是农村题材文学创作取得的重要突破。作者通过这个形象,艺术地表现了刚进入新时期的农民精神上背负的因袭重担和对新生活的渴求,揭示了小农意识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差距,探索了农民意识深层的国民性问题。陈奂生勤劳善良,而又怯懦自私,还具有难以根除的“阿Q”气。他长期因贫穷而饱受屈辱,根本谈不上精神上的满足。农村政策改变后,生活改善了,陈奂生也有了更高的物质与精神追求:一个是买一顶帽子,一个是希望“碰到一件大家都不曾经过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听”——这显然已是属于精神层面的愿望了。这两个愿望是微不足道的,甚至可以称得上卑微可笑,然而毕竟有了精神层面的东西,是了不得的大事。但是,在满足和实现这个愿望的过程中,他表现出了精神上的卑微与可笑,深刻表现了刚刚脱离贫困的农民精神世界的狭隘。他这种令人感到可怜又可笑的性格,传递出新旧交替时期作为主人公的农民解放和提升精神世界的急迫性和艰巨性。

29.结合《春之声》分析王蒙小说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春之声》改变了依照时间顺序来结构小说的传统艺术手法,着力于呈现人物意识的流动,表现出鲜明的艺术风格。王蒙在艺术上的新探索,是由所要表现的内容特征决定的。《春之声》借鉴了意识流的手法,但作品不是纯粹意识流小说。它注重心理探索,但不排斥描写客观环境和人物行为;大量的印象、感觉、联想并非杂乱无章,而是经过了理性的筛选和梳理;内心独白、暗示、象征与客观叙事、描写相结合,总体上呈现出乐观向上的基调,体现出一种开放的现实主义特征,表现出一种以心理结构为特征的崭新风格,扩展了小说的容量,丰富了小说的表现力。现代文学补记

1.文学研究会诸同人的创作形成了早期人生派小说和乡土小说派,创作社的小说创作则形成了早期浪漫派小说,而创造社的诗歌创作则形成了早期的浪漫主义的诗歌,鲁迅等的语丝社形成了语丝文体。胡适等人早期的白话新诗则被后世称为早期白话诗。此外,还有鸳鸯蝴蝶派。2.20年代的文学论争:《新青年》的“双簧戏”。《新青年》与林纾的论战。《新青年》与国故派的论战。《新青年》与学衡派的论战。鲁迅与甲寅派的论战。新文学与鸳鸯蝴蝶派的交锋。3.《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1.小说涉及人物较多,主要是两类,即:农民和知识分子。2.思想意义:鲁迅小说创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封建主义的批判和对国民性的揭露。

37

同时,也探索了知识分子道路,也反映和折射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生活。3.艺术成就:(1)典型化的手法。(2)表现手法的多样性。(3)结构形式的多样性。(4)生动精练的语言。现实主义的深广性。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划时代意义。4.《女神》是郭沫若诗歌的代表作。主题内容:爱国主义的主题;表现了反抗、叛逆、破旧创新的五四时代精神。对光明、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歌颂。大胆地抒写自我;有着泛神论的精神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女神》是五四时代诗的宣言。艺术成就:想象大胆奇特,色彩瑰丽。大量采用历史和神话题材,境界开阔,文化韵味深厚而神奇。大胆借鉴西方近代自由体诗,做到形式自由奔放,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大量采用设问、排比、反复、重奏的手法,使诗情酣畅淋漓。5.朱自清散文的艺术风格:其文艺性散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记叙性的,情感真切感人,语言质朴。另一类是写景的散文,用清丽的文字书写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意境优美。周作人散文的艺术风格:前期散文可分为注重议论、批评的杂感和偏于叙事抒情的小品两类。就基本思想倾向来说,周作人五四的杂感与五四文学革命的反帝反封建的方向是一致的。显示了“浮躁凌厉”的一面。而真正代表了周作人散文艺术风格因而影响更大,艺术成就更高的是他的“平和冲淡”小品文。特点:取材广泛,不拘一格,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恬淡从容,率真亲切。简素质朴,壮谐杂出。6.早期话剧的基本形态特征。中国现代话剧发端于留日学生发起组织的春柳社,早期称为文明新戏。早期的话剧注重社会问题的表现,又称为社会问题剧。7.30年代文学思潮。30年代革命文学运动:“革命文学”的主张的提出。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茅盾的论战。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孤岛文学。30年代的文学论争:左翼与“自由人”、“第三种人”关于文学的阶级性和人性的论争。“论语”文学的论争。“两个口号”的论争。京派与海派之争。民族主义文艺运动。梁实秋的新人文主义理论。8.茅盾的主要贡献:首先.茅盾是中国现代小说题材重大性和主题史诗性的开创者。其次.特别擅长刻划人物的心理状态。再次.艺术结构宏伟而谨严。此外,语言具有简洁、刚健、生动的特点。巴金的小说从总体上说是现实主义的。具体来说:以心理描写见长;热情的带有主观的叙述;小说体式的开创性。他在不同的时期实验了不同的小说体式。家族小说,青春小说,革命的罗曼蒂克等等。老舍的小说具有鲜明的思想和艺术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取材上的老北京的特色;成功地表现了市民阶层的命运;文化审视和社会批判相融合的思想意蕴;小说体式的独特性;老舍小说的语言带有很浓烈的京味品质。萧红的小说主要表现呼兰河的百姓和自然,表现那里的人民的生存韧性和“忙着生,忙着死”的生命状态。也通过众多的愚昧女性的悲惨命运的描写表达了作家内心的寂寞。艺术成就:带有自传性,散文诗化的小说,凄婉的格调,风俗画。沈从文小说艺术成就:沈从文表现城市,常用心理分析的手法,而表现湘西,则重视创作主体情绪的投入;追求小说的抒情性,结构体式多种多样,语言简练而古朴,具有音乐性。文体圆熟,因此虽有技巧特性,但又不露痕迹。9.曹禺创作的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具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同时又深受西方古典主义和表现主义戏剧的影响。(1)擅长于从中国宗法制血缘家族的角度透视其中的人性的善恶。(2)注重舞台艺术氛围的渲染;——具有神秘恐怖的气氛。(3)注重情节结构的设计和戏剧冲突的藕合;(4)人物形象的性格化,被称为“性格戏剧”。这些形象中最为复杂的是周朴园和繁漪。(5)注重戏剧语言的个性化、行动性、暗示性和诗意化;(6)体式的多样性。10. 抗战时期的文学论争:左翼作家与梁实秋“文学与抗战无关论”的论争。对“战国策派”的批判。有关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现实主义与主观论的论争。“暴露文学”的论争。解放战争时期,对自由主义文艺政治论点的批判。11.张爱玲的小说苍凉的人生感受:人生的毁灭感受,对时间流失的敏感体察。艺术成就:1.意象的营构。张爱玲小说的意象的营构大多以心理为依托;视角不断转换,造成多层次性;具象与抽象自由转换;通过形式的运用,将颜色、声音、感觉等多种感觉形式贯穿。丰富多彩的心理刻画。2.传奇的故事。3.精神分析的透视方法。4.参差的对照。5.文体风格:新旧杂陈、雅俗共赏。12.丁玲前期的小说创作可分为两种不同的风格,分别以《莎菲女士的日记》和中篇小说《水》为代表。《莎菲女士的日记》等小说在艺术上是感伤抒情的,注重心理刻画。这些作品注重对知识女性的内心苦闷的表现,具有女性主义倾向。《水》等作品标志着作者从个人自传式的写法转为对于社会现实的直接描绘。13.赵树理作品主要表现土地革命中的解放区生活,表现农民的形象,表现农村的矛盾,以及农民当家作主的必然性。他的小说具有显著的民间文化特征:讲究叙述的故事性,大故事套小故事环环相扣的特色;既地方化的而又经历过提炼的语言,这样的语言质朴,流畅而又平易;幽默风趣的风格。成功地确立了评书体的小说样式。13. 艾青作品特色主要表现为:思想内涵:表现命运旋涡中的中国民族;土地与黑暗、光明是其诗歌主要意象。艺术特征:(1)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造性综合,以理性的现实主义为底色,在感受和表现方式上,借鉴现代主义。(2)自由奔放的自由体。继承了郭沫若的精神,情感的吟咏和表达完全不受诗句外在形式(包括长短和格律)的影响,自由抒发,随意长短。艾青的诗作是中国现代自由体新诗成熟的标志,

38

也是最高峰。(3)绘画手法的运用。艾青的诗歌密切联系着抗战的神经,但又有着深沉博大的人类感受;诗歌语言和形式流动活泼,而又具有沉雄昂扬的格调,因此其诗歌的独特品格,故被称为“艾青体”。14.九叶诗人的诗歌创作特点是忠于时代又忠于艺术。主要包括1、暴露黑暗,抒写苦难。2、抒发个人苦闷、迷惘情绪;3、吸收现代派的种种手法,追求思想深切,情味隽永,意象新颖。4、追求诗的知性,晦涩朦胧。具有智性和感性相结合的特征。穆旦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 鲁迅主要著作:(1)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2)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3)杂文集《热风》,五四时对旧礼教旧传统的批判,与复古派的论争。《坟》,五四后对中国历史、国民性的解剖。《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五卅运动、三一八惨案中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揭露与抗争,与现代评论派的论战。《而已集》,大革命失败后抗击国民党对革命青年的杀戮。《南腔北调集》,对“第三种人”、论语派等的诘难。《三闲集》20年代末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二心集》,30年代初对民族主义的斗争,与新月派的论辩。《准风月谈》《伪自由书》《花边文学》对30年代上海半殖民地商业社会的透视和批判。《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对明清思想文化学术及儒道各家的审视。《且介亭杂文末编》《附集》,抗议国民党法西斯专政,反击中共左倾路线。《集外集》《集外集拾遗》(4)书信集《两地书》(5)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 一、《呐喊》《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一) 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视角。1、题材: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2、视角:关注病态社会里人的精神病苦。《药》,华家的精神愚昧。《故乡》闰土的心灵麻木。《祝福》,祥林嫂的恐惧。《明天》,单四嫂子的孤独空虚。《在酒楼上》,吕纬甫像苍蝇飞回原地的颓唐消沉。《孤独者》 魏连躬行先前所反对的一切,看似胜利实则失败的“复仇”。《伤逝》,冲出旧家庭的青年男女,在爱情失去附丽后回到旧家庭中。——对灵魂的拷问,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的社会,最终指向绝望的反抗。

(二) 格式的特别——结构模式与形式手法的创新。1、情节结构模式:a看/被看.《示众》系列:表现麻木愚昧的国民性弱点,及对启蒙的质疑批评。《狂人》《孔》《明天》《头发的故事》《药》《阿Q》《祝福》《长明灯》《铸剑》《理》《采薇》。b离去—归来—再离去,苍凉的绝望,对绝望的质疑、挑战和反抗。《故乡》,幻景与现实的剥离,由希望而绝望,再度远走。《祝福》,注定要离开的漂泊者,对家乡现实所提出的生存困境的逃避。《在酒楼上》,无可附着的漂泊感。2、创造新形式的先锋。《狂人日记》打破传统小说结构及叙事方式,两重叙述角度及反讽的结构。《孔乙己》三层结构上外在的喜剧性和内在的悲剧性:孔乙己与酒客之“被看/看”;小伙计旁观并被看客同化的精神悲剧,隐含作者看。《阿Q正传》对全知叙述的嘲弄,从有距离的观照到主体精神、生命体验的介入。《伤逝》涓生的两难选择,终不免空虚与绝望。《在酒楼上》《孤独者》自我灵魂的对话与相互驳难。3、继承、突破与创新。含蓄节制、简约凝练的语言。借鉴西方,吸取传统戏剧美术诗歌小说的艺术经验。诗化小说(《伤逝》《社戏》)、散文体(《兔和猫》《鸭的喜剧》)、戏剧体(《起死》) (一)《朝花夕拾》 1、“闲话风”:作者与读者的精神对话。对“爱”与“死”的追记与思考。自然、率真、亲切的韵味。慈爱柔和中蕴藏着深沉的悲怆。《阿长和〈山海经〉》《从??》《藤野先生》《范爱农》《无常》《父亲的病》。亦有杂文笔法渗透所表现的批判和嘲讽。《二十四孝图》《五猖会》《从??》。2、“漫笔式”写法。任心闲谈。题材漫无边际,行文结构随意性,语言“原生味”。《狗·猫·鼠》 (二)《野草》 1、“独语体”。心灵的炼狱中熔铸的鲁迅诗。逼视灵魂深处并进行哲理思考。2、意象:客观形象与主观意趣统一,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a生存困境与选择,《死火》《影的告别》《过客》。b个体与他者的紧张关系,《这样的战士》《复仇》其一、其二《求乞者》。c自我命运与形象,《颓败线的颤动》《死后》《雪》《秋夜》《腊叶》。3、现实性:对绝望刻骨铭心的体验。《淡淡的血痕中》《一觉》。4、艺术特色:紧张焦灼的创作心态,全新的艺术世界。充满奇峻的变异,华丽而艰涩,诗化、小说化、戏剧化倾向。 1、时代的忠实记录。中国现代社会的百科全书,现代中国的“人史”。富于现代性的报刊文体,及时地反映时代、作出评判,并得到反馈。2、未经规范的自由文体个人性、先锋性与现代性的结合。 1、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①“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②知识分子的使命感。揭示现实人生弊病与思想文化困境。批判一切奴役和压迫,为人所难以接受的深刻性和尖锐性。2、反常规的思维下的犀利与刻毒。①批判心理和灵魂《论“他”》《论照相之类》。② “推背式”思考方法《小杂感》。③独辟蹊径的思路《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杀错了人〉异议》。④反常规的联想:神圣的戏谑

39

化、历史与现实重合,《小品文的危机》《商贾的批评》《新药》《隐士》《现代史》《看了魏建功的〈不敢盲从〉以后的几句申明》《重三感旧》《“感旧”以后(下)》。3、“贬锢弊常取类型”。①“个”与“类”的统一:抓住本质勾勒“共名”。《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小杂感》《“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上考研艺之一瞥》《“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命运》《书信360108》《二丑艺术》“二丑”,《一点比喻》“带头羊”,《“题未定”草(二)》“西崽”,《答杨村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革命小贩”,《书信3605》“革命工头”,《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奴隶总管”,《扑空》“洋场恶少”。②“攻其一点,不及其余”。4、主观性。释愤抒情的歌哭,主客体的融合。《纪念刘和珍君》在沉默与开口间的困惑,显示内心的痛苦。5、自由创造的杂文语言。汉语表意、抒情功能的极致。常用“拗体”,打破语言的束缚。大词小用、庄词谐用、雅俗杂用、搭配错位、名词动用、戏仿?? 1、“起死”:古今杂糅的新阐释。《补天》女娲创世时的精神苦闷,破坏与创造共生的无奈。《奔月》英雄的平庸化,冷落背弃和倦怠寂寞。对先驱者命运的思考。《理水》古今一炉的“油滑”。《采薇》“先王之道”的本相。《出关》 老子哲学的本质。《起死》神圣哲学的戏谑化。杂文的眼光、手法、语言。2、庄严与荒诞:互补与消解。苦涩的幽默,洒脱后的悲凉。《补天》女娲的伟大和后人的荒诞。《铸剑》万民观瞻的狂欢消解复仇的神圣。《理水》夏禹凯旋成为无聊的谈资,上层世界与平民世界的对立以合一为结局。《非攻》墨子止楚伐宋后一系列的倒霉遭遇。

1918.4《新青年》设立“随感录”栏目。1、杂文的盛行,短小精悍的社会文明批评。最早显示白话文艺术特质的文体之一。“化传统”。2、《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论战批判色彩浓厚的急就章。对现实作敏锐的反应,体现“五四”的青春精神,又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新青年》《莽原》《语丝》(后分化出“言志派”)。李大钊宣传鼓动性与散文诗的艺术结合。《青春》《新纪元》。陈独秀充满战斗意气,激烈畅达。《偶像破坏论》《反抗舆论底勇气》。钱玄同批评儒家思想,痛快淋漓的文字。《随感录四十四、四十五》。刘半农寓庄于谐,更有艺术性。《奉答王敬轩先生》《作揖主义》。鲁 迅《新青年》主将,《语丝》派坛主,散文诗鼻祖

1、周作人,于抗争的小品文之外分出闲适、知识性的一脉。①“美文”和“言志”,引入“美文”的概念。提倡抒发个人性情的“言志”小品文。②闲谈体,借鉴明人小品和外国随笔,形成自然隽永、平和冲淡的风格。《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苦雨》《喝茶》《乌蓬船》涩味和简单味,选材平凡而别有情趣,也有“中年心态”的落寞颓废。③“文抄公体” 30、40年代常兼两种文体之美,古雅遒劲。《游山日记》《关于傅青主》《无生老母的信息》。2、其他作家。①俞平伯《杂拌儿》《燕知草》《陶然亭的雪》《清河坊》《西湖的六月十八夜》。朦胧空灵的意境,远离现实的玄理和感伤。以旧格调自享。②钟敬文《荔枝小品》平远清隽的美学追求。《荔枝》《茶》《黄叶小谈》咏物小品。《钱塘江的夜潮》《太湖游记》情思清朗。③冯文炳专写农村乡镇的宁静生活和对小人物的同情。初以冲淡为衣,小说和散文融合,注重意境。后追求朦胧,陷入“废名气”。 1、冰心,“小诗”味散文,青年的共鸣和模仿。①空灵清丽的风致,行云流水的文字,倾诉真情的温柔和忧愁,“爱的哲学”。《往事(一)·七》雨中荷花和母爱主题。《山中杂记之七——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 山与海的对比。②文体的自觉追求,“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往事》其二(八),文言的典雅凝练加适当“欧化”,婉转流动。2、朱自清娴熟使用白话文创作的典范。缜密婉转中温柔敦厚的气质。匠气。《背影》《荷塘月色》《儿女》执著地表现人生。《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绿》《荷塘月色》写景抒情。对声音、色彩的敏锐感觉,细密幽远浑圆的意境。3、其他作家。丰子恺《缘缘堂随笔》,赤子之心,佛理的渗入,平易淡远和悲悯之色。梁遇春《春醪集》《泪与笑》,英国随笔的影响。懒散的绅士风度,标新立异。许地山《空山灵雨》《落花生》,宗教气氛的渗入,对人生哲理的探求。叶圣陶、郑振铎、茅盾,写实的“人生派”,“五卅”时的愤怒呼喊。瞿秋白《饿乡纪程》《赤》,中国报告文学的先声。叶圣陶《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炽热的反帝激愤,急雨般节奏。《藕与莼菜》对故乡的情思,平淡从容。郑振铎《街血洗去后》《六月一日》沉痛的感情和质朴的语言。《山中杂记》真率、俊逸。茅盾《五月三十日的下午》《暴风雨》,《宿莽》集,旅日散文,低沉格调。《叩门》《雾》《卖豆腐的哨子》,时代的苦闷和期望,回荡起伏的怅惘。

1、郁达夫,率真、坦诚的自剖式文字,“自叙传”特点。倾诉自身遭遇,以恣肆的文字喷发激愤,带有时代病的感伤。《归航》离日返国时的复杂心情,无所顾忌的文字。《还乡》《还乡记》对社会贫富不均的强烈不平,渗透着遁世思想。《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鼓动青年反叛,惊世骇俗的冲击力。《一个人在途上》感人肺腑的至情。2、郭沫若《月蚀》《卖书》个人贫困的遭际,向社会的悲愤呼叫。《路畔的蔷薇》 青春

40

的欢悦与离乡的孤寂。 1、“语丝”派,①“语丝文体”,文明批评社会批评,杂感。“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任意而谈,无所顾忌”。也有抒情小品的佳作。孙伏园《伏园游记》川岛《月夜》。②林语堂,最热心提倡幽默小品的散文家之一。后创办《论语》而分化。《剪拂集》讥刺的盔甲中每每包含幽默。2、“现代评论”派,①徐志摩自由而华丽的散文文体,多冥想型小品。《翡冷翠山居闲话》《我所知道的康桥》《“浓得化不开”》快如闪电的感兴,刹那灵感的流动。繁复华丽。②陈西滢《西滢闲话》 贵族化立场,但行文流畅,富幽默感。 1、刊物,《论语》半月刊1932.9,《人间世》1932,《宇宙风》1934,提倡幽默闲适和独抒性灵的小品文。2、写作立场,追求对现实冷静超远的旁观。除去讽刺的酸腐辛辣而得淡然之味。自由主义立场,“热心人冷眼看人生”。“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针对强调文艺的社会使命的观点,创造解脱性灵,广达自喜,潇洒自在的散文笔调。3、左翼文坛与林派刊物的论争,《太白》《芒种》。4、林语堂的散文创作,《大荒集》《我的话》 “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惯用中西比较的眼光看问题,多国民性改造及传统文化转型的思考。《谈中西文化》拓展了现代散文的审美领域。从容睿智的幽默,轻松自然的行文结构,娓语式笔调。提高了随笔体散文的文体地位。 1、“鲁迅风”杂文。①瞿秋白《乱弹及其他》集,《民族的灵魂》《流氓尼德》《财神的神通》《美国的真正悲剧》尖锐的政论色彩,善于抓住本质勾勒典型,善于创造新的杂文形式。《〈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运用马阶级观点研究鲁迅的经典文献。②唐弢《推背集》《海天集》《谈礼教》《看到想到》《东南琐谈》《〈周报〉休刊词》简明有文采,政论与艺术散文笔调结合。从历史和现实生发,笔锋锐利。《乡音》 叙事抒情散文。《落帆集》散文诗。③徐懋庸《打杂集》《不惊人集》针砭旧物,触及时事,摘取生活片断中外掌故,拙直质朴。《揣》《“泼臭料”》《过年》《赏月》《上帝的心》《神奇的四川》《秋风偶感》《苍蝇之灭亡》《街头文谈》通俗性文艺从话。2、风格多样的小品散文。茅盾力图在小品篇幅中全景式反映社会生活。艾芜《漂泊杂记》《山中牧歌》西南边陲的浪漫风情,朴素清新。叶紫《古渡头》《夜雨漂流的回忆》善于镂刻人物,烘托气氛。萧红《商市街》《桥》明丽亲切哀婉,絮语笔调,诗化。吴组缃《黄昏》《泰山风光》小说化倾向,人物、环境刻画。郁达夫《屐痕处处》《达夫游记》清新秀美,才情纵横。巴金《旅途随笔》《短简》《控诉》揭露黑暗憧憬光明,朴素酣畅。

1、京派散文①何其芳《画梦录》 雕琢的精致,力矫散漫浅露的流弊。诗情洋溢。艺术的独创性。《梦后》《岩》《黄昏》《雨前》“独语”的调式和感觉结构,意象迷离,想象奇特。《还乡杂记》 思想与艺术的巨变。②李广田《画廊集》《银狐集》《雀蓑集》追求朴野无奇的境界。《桃园杂记》《山水》《山之子》故乡风物人情,素淡中见情思。③吴伯箫《羽书》内容充实,文字沉着,笔力壮阔。讲究炼句。④师陀《黄花苔》《江湖集》哀叹北方山野的凋零,哀婉的田园诗风味。对小人物的同情。⑤沈从文《湘行散记》集,湘西特异的山水景致和风土人情。《箱子岩》《桃园与沅州》 乡村中国的眼光,质朴的生命形式。《记胡也频》《记丁玲》《从文自传》2、其他抒情小品,①缪崇群《唏露集》《寄健康人》《废墟集》《夏虫集》《石屏随笔》《眷眷草》,平实婉曲叙述中咀嚼人生真味,以情动人。还有写景即物、纪实随笔。②丽尼《黄昏之献》散文诗集。青春梦幻消逝后的空虚和怅惘,忧郁美丽的黄昏气息。《鹰之歌》 仍多展示自我的心理历程。讲究文体之美。③陆蠡《海星》《竹刀》 青春回忆题材,感情厚实,文字浓重。3、“开明”派散文,积极的人生派,讲操守重理念,平淡中高远严谨有韵致。①丰子恺《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写灾难性现实,体物入微,疏淡隽逸,朴讷而明亮。《肉腿》《半篇莫干山游记》,②夏丏尊《平屋杂文》素淡的文笔,遐想和情思,结构缜密完整。《白马湖之冬》《钢铁假山》《猫》,③叶圣陶《未厌居习作》状物写人针缕绵密。④“科学小品文”,《中学生》杂志和刘薰宇数学小品、贾祖璋生物小品。曹聚仁历史小品。 1、报告文学的产生和发展。①早期报告文学,明生《旅中杂感》《每周评论》欧游通讯。亿万《一周中北京的公民大活动》《每周评论》报道“五四”。《唐山煤矿葬送工人大惨剧》《劳动者》周刊,周恩来《旅欧通信》,天津《益世报》,瞿秋白《饿乡纪程》《赤都心史》《晨报》报告文学先声。阿英《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集,较早的报告文学结集。②1936报告文学热潮。夏衍《包身工》早期报告文学代表作。宋之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茅盾《中国的一日》集编选1936.5.21全国的事件。③报告文学的盛行。邹韬奋《萍踪寄语》《萍踪忆语》集,欧苏见闻,政治性社会性。萧乾《流民图》《平绥琐记》(《人生采访》集),北方难民和塞外风光。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西线风云》(合)西安事变、长征、陕北。2、国际题材的游记,朱自清《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纪实,语言洗练。李健吾《意大利书简》历史文物的描述,博学机智。郑振铎《欧行日记》研究资料的搜集和记录。小默《欧游漫忆》政论色彩。胡愈之《莫斯科印象记》政论色彩。

41

1、新闻性的战地报告。丘东平《第七连》《我们在那里打了败仗》《我认识了这样的敌人》反映淞沪战役。骆宾基《救护车里的血》《我有右胳膊就行》《东战场别动队》。上海军民抗日热情。曹白《呼吸》集,《这里,生命也在呼吸》《在敌后穿行》感情色彩浓烈。丁玲《孩子们》,姚雪垠《战地书简》,徐迟《大场之夜》,宋之的《从仇恨生长出来》,以群《台儿庄战场散记》,蹇先艾《塘沽的三天》,碧野《北方的原野》《太行山边》二集,老舍《“五四”之夜》。2、职业记者的通讯,范长江《台儿庄血战经过》。萧乾《血肉筑成的滇缅路》《一个爆破大队长的独白》《岭东的黑暗面》《银风筝下的伦敦》《矛盾交响曲》。3、人物纪实性散文,①沙汀《我所见之H将军》(《随军散记》),素描勾画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貌,小说手法,言谈细节。②人物特写的流行,卞之琳《第七十二团在太行山一带》,周立波《王震将军记》,刘白羽、王余杞《八路军七将领》,陈荒煤《陈赓将军印象记》4、介绍解放区的通讯,赵树理《孟祥英翻身》 1、国统区杂文,《野草》(1940桂林创刊)作家群。《新华日报·新华副刊》《新蜀报·蜀道》。①聂绀弩,《历史的奥秘》《蛇与塔》《早醒记》《血书》集,抨击腐朽事物和黑暗现实,批判旧的伦理道德,力求改变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多用反语讽刺,平易质朴中见深沉。《我若为王》构思奇特,批判封建制度,反映专制统治的现实,并揭示封建奴性。②秦似《感觉的音响》《时恋集》《在岗位上》集,广博的生活和历史知识基础,舒缓有致,文化气息浓重。多揭露抗战中官僚统治的积弊。《随谈两则》批评“浮生若梦的人生哲学”,并讨论国民性普遍的弱点,如话家常又诙谐精到。③冯雪峰,《乡风与市风》《有进无退》《跨的日子》集,广泛涉及社会政治症结,尖锐的诗的政论。文笔曲折深透且亲切,充分展开杂文的新机能。善于绵密说理,比喻新鲜,有历史的脉络和哲理的渗透,语言浑厚思想锋利,但有时不够明快。④其他。夏衍《此时此地集》《长途》《劫后随笔》《蜗楼随笔》,孟超《长夜集》《未偃草》,宋云彬《破戒草》《骨鲠集》。2、上海“孤岛”杂文创作。《鲁迅风》、《文汇报》副刊《世纪风》。更有现实批判性,更真切痛快。①唐弢《劳薪集》《识小录》《长短书》集,尖锐泼辣富于批判性,扫荡一切社会病毒,侧重从历史角度发掘社会病的渊源。注重形象性,流露出感情和诗意。《从奴隶到奴隶》《略论吃饭与打屁股》《氓》《丑》《逃与趋》勾勒世相,讽刺西崽、汉奸、奴才等的可鄙无耻。②巴人《窄木集》多对敌伪汉奸的挞伐,还善于以简约之笔勾画社会脸谱。③周木斋《消长集》多思辩性杂文,在对社会现象的评论中,发微知著,深入浅出。④其他。柯灵《市楼独唱》、阿英《月剑腥集》、孔另境《秋窗集》《横眉集》。3、沦陷区杂文,①周作人《秉烛谈》《药堂语录》《药味集》《药堂杂文》《书房一角》《秉烛后谈》《苦口甘口》《立春以前》 杂文小品化,随笔和杂文有时难以区分。多补白式读书札记与回忆文字,闲聊中仍关注思想革命命题,也有“亡国之音”,文风更平易通脱。②其他。文载道《文载道文抄》《风土小记》、纪果庵《两都集》,注重博识和情趣的“学者的言志的散文”,以平民化的知识者的心态写作,“文抄”中新意叠出。4、解放区杂文集中于1942整风之前。《解放日报》《谷雨》《抗战文艺》、《轻骑队》(1941),多针砭革命队伍的不正之风,富有时代气息。丁玲、萧军、艾青、王实味

1、萧红,写逆境中的心情,抗战中的社会见闻。《回忆鲁迅先生》捕捉日常的生活化细节,随意点染,不拘格套。2、何其芳《星火集》《星火集续编》保持深情、沉思和想像交织的同时渗入了刚健之气,由沉醉幻美转向关注现实。3、巴金《梦与醉》《黑土》《无题》《龙·虎·狗》《废园外》《旅途杂记》《怀念》集,激越的民族意识下深沉的爱憎。《废园外》美丽的花园的堕毁,年轻生命的夭折,悲惨的战争图景,凄苦哀愁的气氛。4、李广田《圈外》《回声》《日边随笔》《灌木集》摆脱沉郁,社会感加强。《灌木集》乡土意识,传统风致,纯朴意境,诗的静美。清醇的文笔。5、冯至《山水》集,战时西南艰苦生活中明心见性的思索,永恒的美。以诗的笔法写散文。《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平常的山乡风物。6、“立达”派,艺术水准相对保持,但更多面向社会。丰子恺《率真集》《辞缘缘堂》《防空洞中所闻》《胜利还乡记》,灾难的中国今日。叶圣陶《未厌居习作》《西川集》,纯朴的爱国之情。7、梁实秋《雅舍小品》重议论,以日常事物为题,博雅的知见和幽默的遣趣交织,人生体味艺术化。余闲的调剂品,优雅怡裕,舒徐自如,有生活的真趣和愉悦。《雅舍》陋室的可爱个性,知足自娱的豁达俊逸。8、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议论人生百态入微透骨,文字汪洋恣肆充满机智幽默。太尖刻。9、王了一,《龙虫并雕斋琐语》批评时政及社会习俗,琐事琐议,设喻巧妙,风格朴雅。10、沈从文《湘西》集,艺术上更精熟。也有对生活的体悟与冥想,追求玄秘韵味。《常德的船》《辰溪的煤》写尽湘西风物,鲜明表现下层生活,细密流动的叙述。《生命》梦幻的感触,无序的默想,类散文诗的华丽笔触,疲倦中的淡淡忧伤。11、张爱玲,《流言》集庸常生活陌生化,重在体味人生,描绘多用意象,议论显示机智。《公寓生活记趣》城市生活琐事。《更衣记》清代以来服饰时尚的流变,略带调侃,审美层次的玩味。12、苏青《浣锦集》“乱世中当盛世人”的物质性与精神性追求,平实直爽,世俗中的隽逸

42

1、“诗界革命”的演变.梁启超,从“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的构想到“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让步;黄遵宪,局限在传统诗歌范围内,其调整与改良止步于对宋诗派的摹仿。2、胡适对新诗的理论倡导 针对梁启超的后退之处。a“作诗如作文”,受黄遵宪的启发,比宋诗对唐诗的变革更进一步。语言形式与思维方式“散文化”:打破诗的格律,以白话写诗。对传统有组织的反叛。b“诗的经验主义”,“有我”与“有人”的“言之有物”。强调主体的性情与见解,与平民的沟通交流。“平民化”启蒙主义在诗歌观念上的反映。3、“《学衡》派”:反对诗体的解放。“新材料与旧格律”结合的理想。对“诗界革命”的呼应。于早期象征派获得某种回应。 1、新诗阵营的发展,①阵地:《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学灯》《觉悟》。②作者: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③刊物:《诗》月刊,第一个新诗刊物,1922“中国新诗社”,叶绍钧、刘延陵2、胡适《尝试集》,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摸索、试验新诗形态的艰难过程。《一颗星儿》《“威权”》《一颗遭劫的星》 具备现汉抒情诗形式法则的雏形。3、早期白话诗特征。a作品,沈尹默《三弦》《月夜》,俞平伯《冬夜》旧文学的意象和新思潮的哲理,旧格律的影响与欧化的文法。周作人《小河》打破旧镣铐的“欧化”诗风。朱自清《毁灭》追求“平常”的倾向。b特征,白描手法和托物寄兴。客观写实和主观意志。散文化和平实风格。歌谣化努力。1920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周作人、刘半农、沈尹默。

新诗内部的结构性调整。1、创造社诗人的理论和创,a成仿吾《诗的防御战》抨击早期白话诗的理性色彩,强调诗的抒情本质。b郭沫若 《论诗三札》诗的本质专在抒情,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c《女神》对新诗发展的贡献 “诗体解放”的极致,“五四”精神的充分体现;诗的抒情本质和个性化的发挥,奇特大胆的想象,重视诗歌本身的艺术规律。2、湖畔诗人:历史青春期的特色,1922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湖畔》,1922汪静之《蕙的风》,1923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春的歌集》,天真开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时代精神与诗人个性的统一。应修人《妹妹你是水》、汪静之《伊底眼》。3、小诗体,冰心《繁星》《春水》,宗白华《流云小诗》,徐玉诺、何植三。即兴式短诗。日本短歌和俳句、泰戈尔《飞鸟集》影响下产生,表现出对诗歌形式的探索和捕捉内心微妙感受的努力。4、冯至《昨日之歌》,a艺术的节制,明净的形象。激情外化为客观物象或蕴涵于简单叙述。《蛇》《雨夜》,半格律体。整饬、有节度的美。b哲理化诗情 沉思的调子,幽婉的风格。c叙事诗《帏幔》《蚕马》《吹箫人的故事》

1、前期新月派的理论主张。刊物阵地.主要诗人,《晨报副刊》“诗镌” 闻、徐、朱湘、饶孟侃、杨世恩、孙大雨、刘梦苇。a新诗的自觉,“在新诗与旧诗之间建立一架不可少的桥梁” 提出要写“中国的新诗”;把创作的重心从“非诗化”转向“诗”自身 “使新诗成为诗”。b“理智节制情感”,“非个人化”倾向。针对早期新诗中滥用的直书胸臆、极端感伤主义。受巴那斯主义影响,也与传统抒情模式暗合。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闻一多《口供》 蕴藉含蓄,鲜明的形象性。诗歌中叙事成分的加强。 叙事诗,戏剧化、小说化,不露声色的客观态度.c新诗格律化,和谐、均齐的审美特征。“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区分新旧格律。2、闻一多。a思想内涵,新月派内在矛盾的集中体现,尖锐的东西方文化冲突。《红烛》《死水》中西文化冲突引起的内心矛盾与痛苦。东方主义文化观和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现代感受复杂地交织。b个性风格矛盾的张力。《春光》自然的和谐与社会的不和谐。《心跳》生活的宁静与心灵的不平静。《你莫怨我》 言辞的洒脱与情感的偏执。c沉郁的风格。《发现》郁结已久的火山爆发式的灼人的美。3、徐志摩。古典理想的现代重构,个性/才华/追求的统一,飞动飘逸的艺术风格。徐志摩式意象。 《雪花的快乐》《黄鹂》《为要寻找一个明星》《落叶小唱》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4、朱湘《夏天》《草莽集》《石门集》,具有“东方的静的美丽”的形象,“古典的与奢华的”美的风格。《采莲曲》《催妆曲》《摇篮歌》 对形式美的探索,讲究形式的完整与“文学的典则”。叙事诗创作。 《王娇》《猫诰》。

4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rj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