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公司某小区环评报告书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3-13 12:5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房地产公司需要环评吗推荐度:
- 相关推荐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第一章 总论 .....................................................................................................................................4
1.1 项目由来 ...........................................................................................................................4 1.2 编制依据 ...........................................................................................................................4 1.2.1 法律、法规与有关规范性文件 ...................................................................................4 1.2.2 导则、规范及规划 .......................................................................................................5 1.2.3其他文件 ........................................................................................................................6 1.3 评价目的 ...........................................................................................................................6 1.4 评价重点 ...........................................................................................................................6 1.5 污染控制及环境保护目标 ...............................................................................................6 1.5.1 污染控制要求 ...............................................................................................................6 1.5.2 环境保护目标 ...............................................................................................................8 1.6 评价方法及原则 ...............................................................................................................8 1.7 评价级别及评价范围 .......................................................................................................8 1.7.1 地表水 ...........................................................................................................................8 1.7.2 环境空气 .......................................................................................................................9 1.7.3 声环境 ...........................................................................................................................9 1.7.4 地下水 ...........................................................................................................................9 1.7.5 生态环境 .....................................................................................................................10 1.8 评价标准 .........................................................................................................................10 1.8.1 环境质量标准 .............................................................................................................10 1.8.2 污染物排放标准 ......................................................................................................... 11 第二章 区域环境概况 ...................................................................................................................12
2.1自然环境概况 ..................................................................................................................12 2.1.1地理位置 ......................................................................................................................12 2.1.2地质地貌 ......................................................................................................................13 2.1.3气候 ..............................................................................................................................13 2.1.4河流水文 ......................................................................................................................13 2.1.5土壤植被 ......................................................................................................................14 2.1.6生态环境 ......................................................................................................................14 2.2社会环境概况 ..................................................................................................................15 第三章 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17
3.1建设项目概况 ..................................................................................................................17 3.1.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地点 ......................................................................................17 3.1.2区域内现状情况 ..........................................................................................................17 3.1.3建设内容及项目平面布置 ..........................................................................................17 3.1.4结构设计 ......................................................................................................................19 3.1.5项目总投资 ..................................................................................................................19 3.1.5公用工程 ......................................................................................................................20 3.1.6小区建设流程 ..............................................................................................................22 3.1.7建设工期及建设进度计划 ..........................................................................................23 3.2主要污染情况分析 ..........................................................................................................23 3.2.1施工期的污染情况分析 ..............................................................................................23 3.2.2营运期污染产生情况分析 ..........................................................................................25 第四章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0
4.1地表水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30 4.1.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30 4.1.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0 4.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32 4.2.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32 4.2.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33 4.3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4
XX有限公司
1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4.3.1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34 4.3.2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4 第五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36
5.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36 5.1.1施工期环境影响要素分析 ..........................................................................................36 5.1.2 施工期废水影响分析 .................................................................................................36 5.1.3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36 5.1.4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37 5.1.5 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39 5.1.6 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 .............................................................................................39 5.2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40 5.2.1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40 5.2.2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40 5.2.3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1 5.2.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42 5.2.5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42 5.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43 5.3.1建设区域景观现状 ......................................................................................................43 5.3.2建设项目城市景观影响评价 ......................................................................................43 5.4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44 第六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45
6.1污染治理对策 ..................................................................................................................45 6.1.1施工期污染治理措施 ..................................................................................................45 6.1.2营运期污染治理措施 ..................................................................................................48 6.2 “三同时”验收 .............................................................................................................51 第七章 总量控制 .....................................................................................................................52
7.1 总量控制原则 .................................................................................................................52 7.2 总量控制计划 .................................................................................................................52 7.3 总量控制措施 .................................................................................................................52 7.4总量控制分析 ..................................................................................................................53 第八章 社会与经济效益分析 .......................................................................................................54
8.1社会效益分析 ..................................................................................................................54 8.2经济效益简要分析 ..........................................................................................................54 8.3环境效益分析 ..................................................................................................................54 8.3.1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54 8.3.2环境效益分析 ..............................................................................................................55 第九章 公众参与 ...........................................................................................................................56
9.1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56 9.2调查方法和范围 ..............................................................................................................56 9.3 环境信息公开 .................................................................................................................56 9.3.1 第一次信息公示 .........................................................................................................56 9.3.2 第二次信息公示 .........................................................................................................57 第十章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59
10.1施工期环境管理 ............................................................................................................59 10.2营运期环境监测 ............................................................................................................59 10.3 绿化 ...............................................................................................................................59 第十一章 项目选址合理性及环境可行性分析 ...........................................................................61
11.1地理位置及环境敏感目标分析 ....................................................................................61 11.2与总体规划相容性分析 ................................................................................................61 11.3与环境影响可接受性分析 ............................................................................................61 11.4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61
XX有限公司
2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11.5总量控制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61 11.6公众参与认同程度分析 ................................................................................................62 第十二章 评价结论与建议 ...........................................................................................................63
12.1 项目概况 .......................................................................................................................63 12.2 工程分析 .......................................................................................................................63 12.3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63 12.4 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64 12.4.1 施工期治理措施 .......................................................................................................64 12.4.2 运行期污染治理措施 ...............................................................................................64 12.5污染物总量控制 ............................................................................................................65 12.6公众参与 ........................................................................................................................65 12.7产业政策与选址合理性分析 ........................................................................................65 12.8评价结论 ........................................................................................................................65 12.9建议 ................................................................................................................................65
XX有限公司 3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由来
?建设项目的建设背景以及由来
XX是XX人口最多的县级市,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XX的经济形势和城市建设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为了更好的保障市民生活的需求,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缓解居民购房压力,XXXX有限公司提出新建XX小区建设项目。
根据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有关规定,受XXXX有限公司的委托,XX承担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简介 项目具体地址位于XX,项目
小区总占地面积54500m2,其中建筑占地面积12352.5 m2,总建筑面积146729.3m2,均为综合楼,其中地上住宅面积102730.2㎡,公建面积21075.5㎡,地下面积22923.6㎡。项目建设主要以住宅、公建为主,配备道路、绿地、生活设施等基础建设,建筑密度为23%,绿地率41%,容积率为2.27%。项目的建设工期为十八个月,2013年7月开始前期准备至2014年12月全部竣工验收。 1.2 编制依据
1.2.1 法律、法规与有关规范性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2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4.1);
XX有限公司
4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11.18);
⑴“关于贯彻实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通知”(环发[1999]第61号,1999.3.16);
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2008.9.2); ⑶《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1999]第107号),1999.5.14;
⑷《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发[2001]19号); ⑸《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 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1.3.27;
⑺《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
⑻《关于加强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的通知》(吉环控字[2008]9号);
⑼《XX环境保护条例》(1987.9.19);
⑽《XX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吉环管字[2012]18号);
〔21〕《XX环保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通知》(吉环管字[2013]1号);
1.2.2 导则、规范及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 ?《XX环境保护条例》(2001年1月修改施行); ?《XX地表水功能区》(DB22/388-2004,2004.12.1); ?《XX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 ⑴《XX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XX有限公司
5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昼间 区域2类 60 夜间 50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1.8.2 污染物排放标准
①废水
项目营运期排放的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及厨房、车库含油污水,含油污水经去油池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排放标准要求后与生活污水均经XX市政污水管网进入XX污水处理厂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后再排入XX河,最终流入XX河。具体标准值详见表1-7和表1-8。
表1-7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单位:mg/L 三级标准值 标 准 500 300 GB8978-1996 - 表1-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单位: mg/L 一级标准 基本控制项目 B标准 COD 60 BOD5 20 ①氨氮 8(15) ①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 污染物 COD BOD5 氨氮 ②废气
项目施工期所产生的废气和营运期地下车库产生的汽车尾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详见表1-9。
最高允许 污染物名称 排放浓度 3(mg/m) 颗粒物 120 氮氧化物 240 表1-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值(mg/m) 排气筒(m) 15 8 9 12 15 8 9 12 15 8 二级 3.5 0.22 0.28 0.49 0.77 0.74 0.93 1.66 2.6 2.84 11
监控点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浓度 1.0 0.12 二氧化硫 非甲烷总烃 XX有限公司
550 120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0.4 4.0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9 3.6 12 6.4 15 10 注:排气筒高度低于本标准表列排气筒高度的最低值15m时,用外推法计算其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③噪声
项目建设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标准要求,运营期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区标准,具体见表1-10、表1-11。
表1-10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单位:dB(A) 昼间 70 夜间 55 表1-11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单位:dB(A) 标准值 类别 边界2类
昼间 60 夜间 50 标准来源 GB12348-2008 第二章 区域环境概况
2.1自然环境概况 2.1.1地理位置
XX位于XX中北部,地处XX、XX、哈尔滨三市构成的三角区中心,北半球中纬度地带,欧亚大陆的中国东北大平原的腹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26?01?44″~127?05?09″,北纬44?30?57″~45?15?02″。
XXXX经济开发区地处XXXX中心城西部35km,东经126°01’~东经126°15’;北
XX有限公司
12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纬44°43’一北纬44°50’。位于XX市、XX、XX三市交界处的XX北岸,是哈尔滨市、XX市、XX市三个大城市的中心地带。南起XX北岸,北到XX公路北1000m处北环路;东起东环路东300m,西至XX公路西侧西环路。经济开发区分为核心区和预留区;其中核心区内又分为建成区、工业集中区。建成区为原XX镇区;工业集中区位于镇区北侧和东侧,位于生活区下风向。
本项目位于XX,其地理位置详见图2-1。 2.1.2地质地貌
XX属长白山前台地平原区,属于冲洪积湖积台地平原区,是XX与拉林河间地块一部分。大体可分为东南部丘陵状台地;中西部台地平原;沿江沿河低洼平原三个类型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向西北倾斜。地势较为平坦,土质肥沃,微有波状起伏,海拔为157—220m。最高点为花园山一带,海拔302米;最低位大岗乡坎下拉林河岸,海拔137.5m。地貌类型为剥蚀堆积地貌和堆积地貌。形成原因为冲洪积湖积平原,冲洪积平原及河谷平原。
XX地区的地貌形态属于西部波状台地和东南部半山区、丘陵区。 2.1.3气候
XX属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冬季漫长寒冷,冬夏季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为4.0℃,平均最高气温28.3℃,平均最低气温-22.4℃。最高温度35.50℃,绝对最低温度-39.0℃。年平均气压为986.6hpa。年平均湿度为65%。年平均降雨量588.6mm,集中在7、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7%;最多连续降雨天数为12天,总降雨量86.6mm。冬季降雪,最大积雪深度为24cm。年蒸发量1392.5mm。年平均日照时数2585h,无霜期145天,冻结期长达5个月之久,历年最大冻土厚度1.6-1.8m,年平均风速为4.0m/s,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SW),年平均发生频率为17.06%,次主导风向为西南西(S)和南南西风(SSW),年平均发生频率分别为11.67%和11.55%,静风年平均发生频率8.0%。最大风速30m/s,最大风力8级。 2.1.4河流水文
市域水系发达,10km以上河流35条。按流域面积划分为XX、拉林河、XX河三个水系。年平均径流量3.664亿m3。全市地下水总储量52亿m3,年均可开采量2.2亿m3。
XX蕴藏着丰富的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与较丰富的隐伏构造裂隙水,而侏罗、白垩系层状孔隙水贫乏。
XX有限公司
13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第四系孔隙水遍及全市各地,但由于构造和沉积环境的差异,导致富水性贫富不均。松拉河谷埋藏有水量丰富的孔隙潜水,XX盆地和西部岗地下更新编统冰水砂砾石孔隙承压水,具有质优量富和潜藏易采的特点,从而构成XX地下水资源南北丰富,自东而西具有两贫两富、贫富相间的分布规律。
XX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严格受区域地质构造、古地形和沉积环境所控制。巨厚的侏罗、白垩系构成第四系基底。这种凹凸不平的古地形轮廓,严格控制着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厚度、岩相与储水空间的变化。第四系早期沿古地形低洼地区堆积的冰水砂砾石和卵砾石层,不仅层厚砾粗,而且质纯松散,导水功能极强。上覆中更新统厚层状冲洪积亚粘土、黄土状亚粘土层,具有较强的阻水功能,构成良好的隔水顶板,因而形成近南北向槽形XX盆地和西部岗地第四系孔隙承压含水体系。 2.1.5土壤植被
XX地势比较平坦,土质肥沃。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占总面积的35%,其次是黑灰土。
XX幅员面积4722km2,其中,林地面积350km2、草地面积350km2、耕地而积486.1km2、江河水库413.2km2。森林覆盖率10.29%。
XX境内中西部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适宜各种一季作物生长。东部为丘陵地带,森林资源比较丰富,木材积蓄量达160万m3。野生植物及土特产品品种繁多,产量很大,野生药材达140多种,蕨菜、黄花菜、榛蘑等销往各地。全市有48万亩宜牧草地,畜牧业发展前景广阔。
XX环城工业集中区所处地区由于地处XX沿岸,为黑土连接冲击土的结合部分,大部分为后层黑土、黑钙土,少部分为草甸土和白浆土,因腐殖质积累,部分草甸土已发育成砂壤质冲击土。
XX环城工业集中区所处地区属于中温带半湿润地区,受半湿润气候影响,土壤中腐殖质较多,黑土层厚度50~100cm。
XX环城工业集中区所处地区土地利用以农业用地为主,植被面积较小,覆盖率很低。植被以农作物为主,全部种植玉米,品种单一,物种多样性少。另外由于人类长期生产活动,评价区域内树木受到了巨大影响,林地面积只占评价区域面积1.5%不到,且树木种类极为单一,几乎全部由杨树构成。 2.1.6生态环境
本项目所在区域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天然湿地等特殊保护区
XX有限公司
14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以及重要的生态系统和文教区、疗养院等,区域内无珍惜濒危物种,基本属于非生态敏感区。区域内野生动物主要是田鼠、蛙类等;鸟类主要是麻雀、燕子、喜鹊等。在评价区域内未发现国家及省市级重点保护的濒危稀有动植物及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种群。 2.2社会环境概况
XX,是由XX市代管的县级市,全市下辖XXXX经济开发区和XX环城工业集中区;下辖 4个街道、15个镇、8个乡、1个民族乡,共12社区,388个行政村,3711个村民小组,27万农户。其中,XX镇、刘家镇、先锋乡委托XXXX现代农业产业开发区管理,闵家镇、环城乡委托XX环城工业集中区代管。XX城市规划的“双核”战略中XX区为中心城区,XX开发区为第二中心区。XX总人口130.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5万人,市区人口26万人,XX镇区人口4.8万人。XX是XX人口第一县市,是XX著名的产粮大市,也是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县(市)之一 ,XX连续八年荣获全国产粮第一县市。XX农业资源富足,处于世界著名的黄金玉米带上,盛产玉米、大豆、水稻、高粱,素有“粮豆之乡”、“松辽平原第一仓”的美誉。XX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创业基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连续四年荣获“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一个民富市强、城乡一体、民主文明、社会和谐的XX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正在强力崛起。2011年12月26日,全国粮食生产表彰奖励大会上获悉,XX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标兵”单位。这是继2004年以来,XX连续第8次获得此项殊荣,是XX省获得“八连冠”的唯一市。
XX交通便捷,铁路有XX铁路、榆舒铁路。公路主要有黑大公路(黑河——大连,即202国道),XX二级(一级路面)快速干道,京哈公路(102国道),京哈高速公路位于市境西12km。水运在XX镇设有XX码头,可上溯XX,下达哈尔滨、佳木斯等。XX距离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XX龙嘉国际机场均在两个小时车程。
XX坚持把农业作为推动县域发展的重点和统筹推进“三化”的基础,咬定农业这条主线不放松,走“一化带两化”特色之路。紧紧抓住获建首批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有利契机,全面加强农业设施建设,先后建成了高油大豆良种繁育基地、标准粮田、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区域站、新品种示范基地等项目,高产稳产农田规模不断扩大,重大植物病虫害疫情得到了及时的控制。通过整合水利、发改、农发办、农业等项目资金5062万元,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新建成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13万亩。在今年夏季的阶段性伏旱中,旱田节水灌溉项目,在八号、XX两个乡镇的9个村交付使用。围绕这个项目XX共打井130眼,落实喷灌设备101台,实现灌溉面积近4万亩,增产幅度达32.1%。同时,投入10.2亿元,加大了防洪抗旱等水利设施建设。
XX有限公司
15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2011年,XX生产总值完成327.8亿元,同比增长20.6%;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200亿元,同比增长30.0%;全市拥有中小企业61915户,比上年增长9.1%;全口径工业企业户数为8810户,同比增长9.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2户;从业人员24.3万人,同比增长5.7%;全口径工业总产值250亿元,同比增长3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94.8亿元,同比增长72.5%,列XX地区第一位。
XX有限公司
16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第三章 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3.1建设项目概况
3.1.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地点
项目名称:XXXX小区建设项目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单位:XXXX公司
建设地点:拟建项目XX,其地理位置见图2-1。 3.1.2区域内现状情况
此小区楼
。本项目、周边建筑情况见图3-1。根据现场勘察,本项目建设地点为居住用地,目前为空地,建设过程中不涉及居民拆迁,拟建项目区域内无珍稀动植物。
图3-1 项目周边情况
3.1.3建设内容及项目平面布置
建设用地为宽约215m,南北长约255米的矩形地块。对于项目周围的居民区和道路,方案考虑了对其进行合理避让,实现充分利用场地的目的。
小区总占地面积54500m2,其中建筑占地面积12352.5 m2,总建筑面积146729.3m2,均为综合楼,其中地上住宅面积102730.2㎡,公建面积21075.5㎡,地下面积22923.6㎡。项目建设主要以住宅、公建为主,配备道路、绿地、生活设施等基础建设,建筑密度为23%,绿地率41%,容积率为2.27%。工程由十一个单体建筑连接组成,4#为楼公建楼,其它均为住宅楼。住宅楼以两室两厅至三室两厅为主要户型,其中二室小户型(60
XX有限公司 17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90㎡)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70%,其他为大中户型(90㎡—140㎡)。小区的建设将征收住宅279户,非住宅8家,预计2015年8月竣工。项目的建设工期为十八个月,2013年7月开始前期准备至2014年12月全部竣工验收。
在项目中间布置供商务办公、物品采购、社区居民休闲、娱乐、健身及交流与学习的会所,实现项目的社区管理与服务功能,提高本项目业主的生活质量,提升西部新城的文化休闲层次与品位。
用地平衡表见表3-1,主要技术指标表见表3-2,新建建筑面积一览表见表3-3,本项目平面布置见附图3-2。
表3-1 用地平衡表 名称 总用地面积 其中 序号 1 2 3 4 5 6 7 建筑物占地面积 道路停车场面积 绿地面积 数量(m2) 54500 12352.5 19802.5 22345 3-2 主要技术指标表 单位 ㎡ ㎡ % % % 个 个 3-3 新建建筑面积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建筑名称 住宅 住宅 住宅 公建 住宅 住宅 住宅 住宅 住宅 住宅 住宅 地下面积 合计 住宅 11318.4 6154.05 6154.05 10792.2 9959.45 9050 9050 10557 10792.2 10792.2 8110.65 建筑面积(㎡) 公建 2642.4 3507 4814.04 346.6 3266.96 2073.5 4425 21075.5 总面积 13960.8 9044.47 6154.05 15606.24 9959.45 9050 9050 10903.6 14059.16 12865.7 12535.65 22923.6 146729.3 备注 占总用地的百分比 100 23% 36% 41% 项目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 建筑面积 容积率 绿化率 建筑密度 住宅人数 停车泊位 指标 54500 146729.3 2.27 41 23 3400 620 XX有限公司 18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3.1.4结构设计
基础选型,根据建设场址的地址状况,1#—11#楼均采用笩板基础。上部结构1#—11#楼采用框剪结构,地震设防裂度为6度。主要建筑物的建筑特征详见建筑主要特征一览表3-4。
3-4 主要建筑物建筑特征一览表
建筑物名称 建筑分类 耐火等级 抗震烈度 主要结构形式 建筑层数 基础 墙体 主要 建筑 特征 窗 天棚 内墙面 外墙面 地面 楼面 屋面 门 1#-4#、7#-11# 二级 二级 6度 框剪 二层/十七层 笩板基础 5、6# 二级 二级 6度 框架异形柱 二十五层 笩板基础 外墙390轻质保温墙 内墙200轻质砌块墙 水泥砂浆、楼梯地砖 水泥砂浆、楼梯地砖 钢砼屋面、苯板保温、卷材防水 外门:防盗对讲门 内门:业主自理 塑钢窗 混合砂浆刮大白 混合砂浆刮大白 高级涂料 3.1.5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38860.94万元,环保投资约223.76万,资金由建设单位自筹解决。建设投资详见表3-5 。
3-5建设投资估算表
序号 1 2 3 4 5 XX有限公司
项目 土地费用 建筑安装工程费 基础设施建设费 前期技术费 政府配套数 金额(万元) 8683.75 25060.33 922.35 218.71 765.91 19
备注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6 7 8 9 开发期税费 管理费用 其它费用 工程预备费 合计 349.39 1037.34 435.55 1387.61 38860.94 3.1.5公用工程 ?给水
本项目用水主要为居民生活用水、商业用水、绿化喷洒及道路喷洒等用水,总用水量为451.9m3/d(156683.15m3/a)。水源来自城市自来水管网,进水管径不小于DN200,由繁荣大街上的城市供水入口接入。
生活用水:根据住宅小区总体规划,小区内居民3400人/天计算,物业与服务人员人数40人,用水标准为住宅生活用水100L/人·日,则小区居民生活总用水量约为344m/d(125560m/a)。
商业公建部分用水:本项目建成后商业面积为21075.5m2,用水标准为住宅生活用水1.5 L/m2,则小区商业总用水量约为63.23m3/d(23078.95m3/a)。
绿化用水: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4.0.6.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应根据路面、绿化、气候和土壤等条件确定。浇洒绿地用水可按浇洒面积以1.0~3.0L/(m?d)计算。”参考上述数据,道路用水按2.0L/(m?d),全年浇洒180天计,本项目绿化面积共22345m2,预计道路用水约为44.69m3/d(8044.2m3/a)。
?排水
本项目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屋面雨水由雨水斗及雨水管汇集后直接排入区域内雨水管网,地面雨水经地下集水井排至繁荣大街上的市政府雨水管网。污水直接排至XX政排污管网内。经处理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B标准后排入XX河。
污水有生活污水和天然污水以及从商业公建产生的含油污水三种。按用水量的80%排放计算,污水排放量约为361.5m3/d(125346.5m3/a)。本项目水平衡见图3-2。
2
2
3
3
XX有限公司 20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344 275.2 小区居民及 管理服务人员用水 损耗68.8 商业用水 50.58 325.78 总用水量 451.9 63.23 拟经市政下水管网排放至xx污水处理厂,处理达一级B标准后,最终排至xx。 损耗12.65 44.69 绿化用水 损耗44.69 图3-2 小区水平衡图 单位:m/d 3 ?供电
项目紧靠繁荣大街原有电网,完全能保证全部居民及经营部门的电力需求。 ?采暖
项目采暖热源为集中采暖城市供热系统,项目的供暖总负荷为10150KW,由锅炉房引入热媒参数为95-70℃的热水供暖。
住宅冬季室内采暖温度为18-20℃,多层不分区,采用上供下回式垂直单管系统,分户设置排气。
商用公建冬季室内采暖温度为16-18℃,车库冬季室内采暖温度为8-16℃,相对湿度为30%-60%,系统形式为双管水平串联机械循环系统,集中排气。
?燃气
住宅及其它建筑的燃气均使用来自城市民用燃气管网的煤气,由繁荣大街上煤气管道入口接入小区内燃气液压站,项目的燃气需要量为1325m3/d。
住宅燃气按每户供应,分户计量的原则设计,小区内燃气管采用地下2.0m处直埋方式引至每栋楼内。
?通讯
建设地点以敷设有通讯及有线电视线路,可完全满足项目对通讯、网络系统及有限电视方面的需要。
?照明设计
照明部分包括三项内容:正常照明、应急照明和项目室外景观照明。住宅部分用电指标按4KVA/户考虑,公建部分按60VA/㎡考虑,车库按15VA/㎡考虑。项目总负荷为
XX有限公司
21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6050KVA,项目选用630KVA箱式变电站10座。
住宅部分按国家标准设计为节能型灯具,预留灯位,由业主装修时自行选定;公建部分的照明选用节能型吊灯、吸顶灯、装饰灯。
在公用建筑疏散楼梯口,车库通道等重要位置设安全出口标志灯和应急灯;在通道及转弯处设疏散标志灯。
项目室外景观照明选用新型节能装饰灯具,即美化环境又节约能源。 ?物业管理
本项目建成、业主入住后,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该项目的物业管理,设立物业管理公司,对售出的住宅、商用公建等房产以及项目内的其他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确保小区居民生活正常,商业及其他社会经济活动顺利,为此根据《物业管理条例》专门制定项目物业管理方案。
①项目24小时值守,提供物业管理与服务;
②项目内设治安服务体系,维护居民的人参安全、财产安全;
③项目会所想居民提供娱乐、休闲、健身、看护等服务,开展社区活动,为居民提供生活上的便利。 3.1.6小区建设流程
该小区建设属于基建项目,其主要流程有以下几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主体施工阶段、内外装饰阶段、外网施工阶段、小区绿化阶段直至交付使用。前期准备阶段主要办理各种相关手续;主体施工阶段进入了正式建设阶段,主体的工程量占总工程量的1/3左右,是施工期产生污染的主要阶段。污染主要有建筑材料扬尘引起的环境空气污染及施工机械的施工噪声污染、施工溢流水和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等;内外装饰阶段主要包括外墙贴瓷砖或刷涂料、内墙刮大白、贴瓷砖等。该阶段相对主体阶段污染较轻,特别是施工噪声由于机械台班的减少而大幅度下降;外网施工阶段主要包括上水、下水、电、供气、供热等,土方量较大,易引起扬尘污染;小区绿化阶段进入了工程收尾阶段,平整场地、种植花草树木等,等待业主入住。以上各阶段分界不明显,时有交叉。业主入住后,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为小区内的汽车尾气及噪声等,相对施工期的影响较小。小区建设流程见图3-3。
XX有限公司
22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主体施工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 内外装饰阶段 建筑垃圾 外网施工阶段 噪声、废水、扬尘 小区绿化阶段 噪声、汽车尾气 交付使用 生活污水、生活垃圾 图3-3 小区建设流程示意图 3.1.7建设工期及建设进度计划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项目的建设工期为十八个月,2013年7月开始前期准备至2014年12月全部竣工验收。
①2013年7月,完成项目前期一切开发手续,并完成区内改造拆迁的全部手续工作。
②2014年8月中旬完成工程施工并完成整个工程的预售。 ③2014年12月完成园区景观施工和竣工验收。 3.2主要污染情况分析 3.2.1施工期的污染情况分析
?废水
由于本项目建筑工程量较大,施工人员多,因此带来的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相对较多。施工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SS;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和BOD5,其浓度偏低。
工地平均施工人员约为150人,施工期间生活用水平均用水量按80L/(人·d)计,其中90%作为污水排放量,则本项目施工期间施工人员排放的污水量为10.8m3/d。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COD和SS浓度分别约为400mg/L和300mg/L,以全部施工时长220d计,施工期共产生废水2376m3,污染物产生量分别约为0.95t、0.71t。废水直接排入市
XX有限公司
23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政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
污染物排放浓度超标,不符合排放标准,废水需经过污水处理厂治理符合一级B标准后排至XX河。
?废气
施工期所带来的空气环境影响,主要为施工扬尘。扬尘的来源看,施工期扬尘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建筑材料和工程废土产生的扬尘
由于施工场地周围建筑材料和工程废土等的堆放、散装粉(粒)状材料的装卸、拌料过程以及运输车辆在运载工程废土、回填土和散装建材时,由于超载或无遮盖防护措施,常在运输途中散落,会产生大量扬尘。
②运输机械产生的扬尘
出入工地的施工机械的车轮轮胎和履带将工地上的泥土粘带到沿途道路上,经过来往车辆碾轧形成灰尘,造成雨天泥泞,晴天风干,飘散飞扬。
本项目建筑总面积146729.3㎡,参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建筑扬尘排放经验因子0.292kg/㎡,可估算出施工期建筑扬尘排放出40.86t扬尘。在施工期可通过洒水减少扬尘产生量,约消减50%,故本项目施工期建筑扬尘排放出20.43t扬尘。
?噪声
本项目施工噪声主要是指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和工程运输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参考论文《建筑施工噪声影响分析和对策措施探讨》(张永军、杨学兵著),各种主要施工设备的声级范围见表3-6。
表3-6 各种主要施工设备噪声限值
主要工程设备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及各种运输车辆 打井机、平地机、压路机 混凝土搅拌机、水泵、混凝土泵 发电机、振捣机、风锤 切割机、切割锯、打磨机 装卸车、铲车等 声级范围dB(A) 85~96 80~95 84~85 95~98 85~95 82~95 根据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各种主要施工设备的声级范围见表3-7。
XX有限公司
24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表3-7 各种主要施工设备噪声限值
施工阶段 土方石 结构 装修 主要噪声源 昼间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 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 吊车、升降机等 75 70 65 噪声限值 夜间 55 55 55 项目开始启动后,平整土地、修筑道路、建筑施工等作业中,将动用大量的施工作业设备和机械,主要有压路机、前斗装卸机、铲土机、平土机、混凝土泵、移动式吊车、起重机、电锯、夯土机及卡车等。这些声源具有噪声高、无规则等特点,如不加以控制,往往会对附近的区域产生噪声污染。
?固体废物
本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可分为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 项目建筑物结构主要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因此在整个施工期间中固体废物以边角余料的钢筋、废弃包装物、碎石等废物为主。施工人员也会产生一定的生活垃圾。
采用建筑面积发展预测,预测模型为:
Js=Qs×Cs
式中:Js—年建筑垃圾产生量(t/a),
Qs—年建筑面积(㎡),
Cs—年平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垃圾产生量(t/年·㎡)。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及装修垃圾按0.2kg/a·㎡,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46729.3㎡,预计约产生29.35t的建筑垃圾。
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一般居住在现场临时工棚内,也会产生生活垃圾,预计约有3t。
挖掘的渣土应尽量回填于工程,表层土壤集中堆放保存后可用于项目建成后的小区内绿化使用;不能回填的建筑垃圾,送往XX指定的垃圾填埋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应定点排放,施工现场应设置专门生活垃圾箱,便于收集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置,避免随意丢弃。
3.2.2营运期污染产生情况分析
?生活污水
项目建设完工后,项目建成后小区内预计可容纳居民约3400人,主要为生活污水、厨房及车库排除的含油污水,按用水量的80%计算, 污水总量约为361.5m3/d(125346.5m3/a)。其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SS和氨氮,生活污水水质简单,
XX有限公司
25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能够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可以直接经排水管网汇集后进入XX市政污水管网排入XX河。
废水产生情况详见表3-8。
表3-8 项目污(废)水产生情况表 排放源 产生量 3(m/a) 污染物产生浓度(mg/L) COD BOD5 SS 180 氨氮 30 COD 37.6 污染物产生量(t/a) BOD5 18.8 SS 氨氮 备注 生活污水 125346.5 300 150 22.56 3.76 排入管网 ?废气 本项目建成后采用集中供热,不自建锅炉房,没有烟尘和SO2产生。
①建设过程中为商业用房预留排烟通道,使商业用房经营中产生的废气能够通过预设烟道排放,废气排放前应根据相应项目经营内容通过不同的处理装置进行处理达标。
②地下车库汽车尾气
车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与其运行工况直接相关,一般情况可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为满负荷运行,此状况反映满负荷泊车时对环境的影响。根据规划方案设计和其他车库运行实际,此类状况不可出现。第二种为高峰时段停车场及道路上车辆的污染源排放情况。第三种为白天平均流量(夜晚车流量较少,不必考虑)时的污染源排放情况。本项目地下车库面积为19802.5m2,车库停车泊位为620辆,上下班等高峰期停车车位利用系数约为1,平时车库的停车车位利用系数约为0.2,设计车库换气次数为4-6次/h,机车运行时间为2min。
根据统计资料及类比调查,车辆进出停车库(时速小于5km/h)平均耗油量为0.2L/min,即0.15kg/min,汽油燃烧后产生的污染物将向周围空气排放。同时在相同耗油量的情况下,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还与空燃比有关(空燃比指汽车发动机工作时,空气与燃油的体积比)。当空燃比较大时(大于14.5),燃油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当空燃比较低时(小于14.5时),燃油不充分燃烧,将产生NOX及总烃等污染物。当汽车进出停车库时,平均空燃比约为12:1。
汽车库有害物散发量的函数关系式:
Q=ABCD/E
式中:Q—单位地面面积汽车排放的CO的量,mg/(m2·h);
A—汽车库单位地面面积车位数,m2;
B—汽车库汽车出入频度,一般由调查类比确定; C—汽车发动机在车库内的平均运行时间,s;
XX有限公司
26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D—某类汽车单位时间内CO的排放量,mg/s; E—CO的排放量占汽车总排放量的百分比,0.98%。
汽车在地下车库内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均为怠速运转。测试表明:在怠速状态下,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三种污染物散发量的比例大约为CO∶HC∶NO=7∶1.5∶0.2。因此依据这个研究结果,通过CO的排放量,可以推算出HC和NOX的排放量。
该公式的主要参数为某类汽车单位时间内CO的排放量,其值是根据现有调查资料取得,表3-9为不同车型其怠速状态下CO的排放量,一般取其平均值0.9095mg/s。
车型 奥迪100 丰田(面包) 上海SH760 北京BJ212 表3-9 怠速状态下各类车单位时间CO排放量 mg/s 车型 mg/s 车型 0.5458 0.9147 0.9806 1.125 奔驰220S 桑塔纳 标志 金杯(面包) 0.7312 0.5770 0.5213 1.159 皇冠HT2800 伏尔加 轿车平均 面包平均 mg/s 0.6100 0.7320 0.7279 1.0369 经计算高峰期地下车库废气产、排情况见表3-10。 污染物 HC NOx 表3-10 地下车库高峰期废气产生浓度和排放速率 3排放浓度(mg/m) 排放速率(kg/h) 3.52 0.46 1.99 0.26 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要求,本项目地下车库废气排放速率标准限值采用外推法计算。
Q=QC×(h/hc)2
式中:Q—某排气筒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QC—表列排气筒最低高度对应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h—项目排气筒高度(≥13m); hc—表列排气筒的最低高度(15m)。 本项目污染物排放速率及排放浓度详见表3-11。
排放速率(kg/h) 排放浓度(mg/m) 3表3-11 废气中各污染物浓度及排放速率 本项目排放 折算后执行标准(严格50%) NOX HC NOX 0.26 1.99 0.49 0.29 3.76 240 达标情况 达标 达标 达标 XX有限公司 27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HC 3.68 120 达标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本项目地下车库污染物排放符合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针对本项目地下车库废气排放,本次评价提出以下几点防治措施:
a、合理调度停车场车辆的停放,减少发动机工作的时间和停车场行驶的距离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b、为防止地下车辆汽车尾气的溢出,车库内压保持负压(-50Pa左右); c、保证车库送排风系统正常运行,保证换气率和通风量。 ?固体废物
该项目建成后,主要是生活垃圾及商业公建的废弃包装物,参考《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城镇生活源产排污系数手册》对XX地区的生活垃圾的产排污情况统计,以产污系数0.35kg/人·天计,则项目每天产生的垃圾总量约为1.2t/d。
固体废物由专门的管理人员每天负责及时清理并且分类收集,选出部分可回收利用的,其他的定期由城市环卫部门统一收集,运至城市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
?噪声
本项目营运期主要噪声污染源有两部分,一是建筑物内的设备(如水泵、风机、电机等)产生的,二是车库的汽车噪声。
根据同类设备调查可知,其噪声声级值一般在70-80dB(A)左右,在本项目中,换热站和二次供水站均建在地下室,通过对泵类设备做基础减振隔声和墙体隔声,到达泵房边界处噪声可以满足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2类区标准,对外环境影响较小。
其次,机动车出入过程中可能会对周边居民楼将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在夜间较为明显,针对这种情况,可采取限制车辆夜间进入小区时间,并在出入口显著位置设立禁止鸣笛的警示牌等措施,减少机动车在小区内产生的噪声对于小区内居民的影响。
?城市景观影响
本项目拟建区域现为空地,视觉及空间结构均与周边的环境及整体城市景观不协调,并且环境较差。本项目建成后,该地将成为多空间、多层次、各种人文建筑物与绿化景点、人文景观相融的高品位的住宅小区,其城市景观将有较大改善。
28
XX有限公司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XX有限公司 29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第四章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本次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数据采用2013年《XX和泰府小区住宅综合楼》中的有关现状数据,该数据的吻合性、时效性及代表性均较好,符合本项目的要求。 4.1地表水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1.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监测点位
在XX评价河段上布设3个断面。监测断面及点位见表4-1。 地表水规划图及监测点见附图4-1。
表4-1 评价区域地表水监测断面布设情况 河流 XX河 序号 1# 2# 3# 监测断面名称 布设目的 对照断面(入境断面) XX排污控制区断面 出境断面 ?监测项目的选择
根据本项目废水污染特征及地表水水质监测情况,监测项目选择pH、COD、BOD5、NH3-N类共4项指标。
?监测单位
由XX环境监测站进行监测。 ?监测时间
监测时间为2013年3月10日。 ?监测结果
地表水监测结果详见表4-2。
表4-2 地表水监测结果 单位:mg/L,pH无量纲 监测断面 1# 2# 7.06 7.56 15.3 36.8 2.08 7.85 0.54 1.76 监测项目 pH COD BOD5 NH3-N 3# 7.23 18.2 3.54 0.89 4.1.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评价方法 PpH计算公式如下:
XX有限公司
30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PpH?7.0?pHipHi?7.0 (pHj≤7.0) PpH? (pHj>7.0)
7.0?pHsdpHsu?7.0式中: PpH—pH的标准指数; pHj—pH的监测值;
pHsd—标准规定pH值的下限; pHsu—标准规定pH值的上限。
本次评价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pH除外)。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Pi>1时,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其使用要求。
本次评价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Pi>1时,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其使用要求。 单因子标准指数公式:
Ii?CiCoi
式中:Ii─第i污染物的标准指数; Ci─第i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l; Coi─第i污染物的质量标准浓度,mg/l。
?评价标准
根据DB22/388-2004《XX地表水功能区》的规定,本项目3个地表水监测断面所在河段的水域功能均为Ⅲ类,评价标准采用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
?评价结果
地表水评价结果详见表4-3。
表4-3 地表水水质评价结果 监测断面 1#(Ⅲ类) 2#(Ⅳ类) 0.03 0.28 0.77 1.23 0.52 1.31 0.54 1.17 监测项目 pH COD BOD5 NH3-N 3#(Ⅲ类) 0.12 0.91 0.89 0.89 由评价结果可知,1#和3#监测断面各项监测因子pH、COD、BOD5、NH3-N类均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质要求,但是2#监测断面除Ph4类4外,其它各项监测因子均有超标现象,且COD、BOD5、NH3-N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0.23、0.31、0.17倍。说明该区域地表水环境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应加强区域地表水环境综合
XX有限公司
31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整治,改善区域地表水环境。 4.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2.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监测点位
在评价区域内共布设3个监测点位,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详见表4-4。
序号 1# 2# 3# 表4-4 环境空气监测点名称及布设情况 监测点位 布设位置 项目所在地主导风向下风向 项目所在地主导风向上风向 项目所在地主导风向下风向 ?监测项目
根据评价区域大气污染特征,确定PM10、SO2、NO2和TSP为监测因子。 ?监测单位
由XX环境监测站进行监测。 ?监测时间
2013年3月4日至8日,连续监测五天。 ?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见表4-5。
表4-5 评价区域SO2、NO2、TSP、PM10的监测结果表 监测点位编号 监测因子 1# 2# PM10 2013年3月4日 SO2 TSP NO2 PM10 2013年3月5日 SO2 TSP NO2 PM10 2013年3月6日 SO2 TSP NO2 0.067 0.020 0.152 0.021 0.075 0.018 0.148 0.020 0.072 0.024 0.184 0.031 0.066 0.019 0.149 0.029 0.065 0.016 0.176 0.034 0.072 0.018 0.148 0.027 监测日期 3# 0.073 0.018 0.148 0.032 0.074 0.016 0.196 0.025 0.069 0.022 0.152 0.026 XX有限公司 32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PM10 2013年3月7日 SO2 TSP NO2 PM10 2013年3月8日 SO2 TSP NO2 0.068 0.018 0.148 0.025 0.074 0.021 0.161 0.034 0.069 0.022 0.152 0.033 0.064 0.015 0.135 0.027 0.072 0.016 0.173 0.028 0.073 0.019 0.149 0.025 4.2.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采用单项标准指数法,计算公式如下:
Ii=Ci/Coi 式中:Ii -i污染物的标准指数;
Ci -i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m3;
Coi-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m3。
利用各监测点的监测数据,统计各类污染物日平均浓度的检出率、浓度范围、超标率和最大超标倍数。
?评价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采用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类区标准。 ?评价结果
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评价结果详见表4-6。
表4-6 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结果表 序号 监测项目 PM10 SO2 TSP NO2 #1 #监测值范围 0.067-0.075 0.018-0.024 0.148-0.161 0.020-0.034 0.064-0.072 0.015-0.022 0.135-0.176 0.027-0.033 0.069-0.074 0.016-0.022 平均值 0.071 0.020 0.159 0.026 0.067 0.018 0.152 0.030 0.072 0.018 日均值 超标率(%) 0 0 0 0 0 0 0 0 0 0 标准指数 0.47 0.13 0.53 0.33 0.45 0.12 0.51 0.38 0.48 0.18 标准 0.15 0.15 0.30 0.08 0.15 0.15 0.30 0.08 0.15 0.15 2 PM10 SO2 TSP NO2 PM10 SO2 3 #XX有限公司 33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TSP NO2 0.148-0.196 0.025-0.028 0.164 0.027 0 0 0.55 0.34 0.30 0.08 注:PM10、TSP无小时平均值标准,按日均值的3倍计 说明评价区域内SO2、NO2和TSP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有一定的环境容量。
4.3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3.1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监测点的布设
在评价区域及邻近的评价范围内共布设4个监测点位,声环境质量具体监测点见表4-7。监测点布置见附图3-2。
序号 #1 #2 #3 #4 表4-7 声环境监测布点名称及布设情况 监 测 点 位 置 说 明 东边界外1m处 了解区域声环境质量状况 南边界外1m处 了解区域声环境质量状况 西边界外1m处 了解区域声环境质量状况 北边界外1m处 了解区域声环境质量状况 ?监测项目 为保证小区居民生活质量,对小区周围的声环境质量进行检测。 ?监测单位及监测时间
XX环境监测站于2013年7月30日9:30和22:15分对对上述点位面进行了监测。 4.3.2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评价标准
声环境质量采用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二类区标准。 ?监测及评价
本次声环境监测结果如表4-8所示。
表4-8 声环境监测结果 监 测 点 位 置 声源概况 东边界外1m处 自然声源 南边界外1m处 自然声源 西边界外1m处 自然声源 北边界外1m处 自然声源 序号 #1 #2 #3 #4 昼间dB 53.7 53.5 56.1 54.2 夜间dB 41.3 40.3 42.6 43.4 从所得监测结果可见,项目所在地区域总体声环境较好,昼间噪声略有超标,夜间噪声均小于45dB,基本满足 GB3096-2008《声环质量标准》中二类区标准 (昼间≤60dB,夜间≤50dB)。
XX有限公司
34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XX有限公司 35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第五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5.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建设在XX居民区内,在建设期间,产生的废气和扬尘、噪声、固体废物、废水等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数短期的、可恢复的和局地的环境影响,以下就这些污染产生的影响及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加以分析。 5.1.1施工期环境影响要素分析
由于本项目占地面积大,工程量大,施工期达18个月,因此在建设期不可避免的对周围环境带来影响。施工的环境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
?土石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施工动力机械如汽车、推土机、翻斗车排放的废气等均会对施工现场及附近的大气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各种施工机械,如运输汽车、推土机、挖掘机、工程钻机、振捣棒、电锯等均可产生较强烈的噪声,虽然这些施工机械属非连续性间歇排放,但由于噪声源相对集中,且多为裸露声源,故其噪声幅射范围及影响程度较大。
?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排放的生活废水和生活垃圾对环境产生影响。 ?项目征地对当地社会环境的影响。
?由于施工期物流和人流的增加,可能对当地的道路交通和人民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5.1.2 施工期废水影响分析
施工废水主要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泥浆或砂石的工程废水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施工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SS;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和SS。
防治措施:施工中上述废水量不大,但是如果不经处理或处理不当同样会危害环境。因此施工期废水不能任意排放。建议对施工废水采用沉淀池进行澄清处理,上清液可直接排放城市污水管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XX城市污水管网,对环境的影响减小。 5.1.3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施工期所带来的大气环境影响主要为施工扬尘。
施工扬尘在施工前期主要是拆除原有建筑过程中的扬尘,中后期主要是物料堆扬
XX有限公司
36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尘。
由于施工场地周围建筑材料和工程废土的堆放、散装粉、粒状材料的装卸、拌料过程以及运输车辆在运载工程废土、回填土和散装建材时,由于超载或无防护措施,常在运输途中散落,会产生大量扬尘。出入工地的施工机械的车轮轮胎和履带将工地上的泥土粘带到沿途路上,经过来往车辆碾轧形成灰尘,造成雨天泥泞,晴天风干,飘散飞扬;另外,清理平整场地中也会造成尘土飞扬。因此,施工扬尘往往是施工期间影响施工场地和附近区域的环境卫生和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最大的环节。
建议在施工场地周围设置围栏、洒水降尘等措施,降低粉尘逸散的同时还可以起到降噪效果。
5.1.4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建筑施工的噪声来源及源强
从噪声角度出发,可以把施工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土石方阶段、基础施工阶段、结构施工阶段和装修阶段。这四个阶段所占施工时间较长,采用的施工机械较多,噪声污染比较严重,不同阶段又各具其独立的噪声特性。
据调查,施工常用机械设备有:挖掘机、铲土机、推土机、压路机、装载车辆和吊车等。各种施工机械的噪声源强分布情况详见表5-2。
表5-2 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源强值 单位:dB(A) 不同距离下的噪声源强值 机械类型 声源特点 5m 10m 20m 40m 50m 轮式装载机 不稳定源 90 84 78 72 70 平地机 流动不稳定源 90 84 78 72 70 三轮压路机 流动不稳定源 81 75 69 63 67 震动压路机 流动不稳定源 91 85 79 73 71 推土机 流动不稳定源 87 81 75 69 67 液压挖土机 不稳定源 85 79 73 67 65 发电机 固定稳定源 98 92 86 80 78 水泵 固定稳定源 84 78 72 66 64 车载起重机 不稳定源 96 90 84 78 76 20t及40t自卸卡车 流动不稳定源 97 91 85 79 77 卡车 流动不稳定源 91 85 79 73 71 叉式装卸车 流动不稳定源 95 89 83 77 75 铲车 流动不稳定源 82 76 70 64 62 混凝土泵 固定稳定源 85 79 73 67 65 风锤 不稳定源 98 92 86 80 78 振捣机 不稳定源 95 89 83 77 75 100m 64 64 61 65 61 59 72 58 70 71 65 69 56 59 72 69 ?预测模式 XX有限公司
37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噪声从声源传播到受声点,受传播距离,空气吸收,阻挡物的反射与屏障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衰减。用A声级进行预测时,其预测模式如下:
LA(r)=LA(r0)-(Ader+Abar+Aatam+Aexc)
式中, LA(r)-距声源r处的A声级; LA(r0)-参考位置r0处的A声级;
Ader-声波几何发散所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 Abar-遮挡物所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 Aatam-空气吸收所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
Aexc-附加A声级衰减量;
多个机械同时作业的总等效连续A声级计算公式为:
Leq总=10lg(?100.1Leqi)i?1n式中,Leqi-第i个声源对某预测点的等效声级。 ?预测结果
限于施工计划和施工设备等资料不够详尽,现将施工中使用较频繁的几种主要机械设备的噪声值分别代入前述预测模式进行计算,预测单台机械设备的噪声值。现场施工时具体投入多少台机械设备很难预测,本次评价假设有5台设备同时使用,将所产生的噪声叠加后预测对某个距离的总声压级。
① 施工期单台机械设备噪声预测值,具体预测值见表5-3。
机械类型 推土机 车载起重机 液压挖土机 卡车 5m 87 96 85 91 表5-3 单台机械设备的噪声预测值 单位:dB(A) 噪声预测值 10m 20m 40m 50m 100m 150m 200m 81 75 69 67 61 57 55 90 84 78 76 70 66 64 79 73 67 65 59 55 53 85 79 73 71 65 61 59 300m 51 60 49 55 400m 48 57 46 52 ②施工期多台机械设备同时运转噪声预测值,具体预测值见表5-4。
距离(m) 噪声预测值 表5-4 多台机械设备同时运转的噪声预测值 单位:dB(A) 5 10 20 40 50 100 150 200 300 98.6 92.6 86.6 80.7 78.6 72.5 69.1 66.6 63.3 400 60.5 ?分析评价 从表5-3和表5-4的预测结果可知,多台机械设备同时运转时,昼间距离噪声源
XX有限公司
38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150m左右才能达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在场地外围约150m范围内的人员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假若在夜间施工,则更是达不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对周边环境和敏感受体的影响更为严重。
由于本项目周边有建成小区,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因此环评要求:
①在设备选型时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 ②合理进行施工总平布置;
③采用先进施工设备和工艺,在不影响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采用静压灌注方式替代传统的打桩方式,尽量采用低噪声、低振动的设备与施工方式进行基础和结构施工;
④在室内施工时期,关闭窗户,并做到文明施工。
综上,在小区建设的基础设施工程结构施工阶段,高噪设备和机械的噪声对周围声学环境构成一定影响,因此,建设单位必须制定好严格的作息时间,杜绝夜间高噪声设备运行施工,在施工结束后上述噪声影响自行消失。
5.1.5 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项目建筑物结构主要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因此在整个施工期间固体废物以边角余料的钢筋、废弃包装物、碎石等废物为主。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及装修垃圾预计约产生29.35t。建筑垃圾需按有关管理要求及时清运出场进行处理处置或施工现场进行综合利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也会产生生活垃圾,预计约有3t,生活垃圾由环卫工人定期处理,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5.1.6 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
本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一方面破坏原有土地的水土保持植被,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地表裸露后被雨水冲刷将造成水土流失。产生水土流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施工时破坏植被产生水土流失; ?地基开挖、破坏路面产生水土流失; ?工程取、弃土处置不当产生水土流失; ?工程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期。
因此,施工期的水土流失原因主要是施工期取土、填土、挖土和堆土场地的表土较为疏松,降雨期间很容易使松散的表土随雨水径流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当地的水土流失。营运期水土流失量将有所减少,原因是小区建成后,一些植被得到恢复,防治
XX有限公司
39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水土流失措施也得到落实。
本工程规划用地面积为54500m2,施工过程中由于表层土壤及上附植被(杂草等)被破坏,土地翻动,可能造成短期内的水土流失现象。
根据类比调查,土壤侵蚀模数为200t/km2·a(东北黑土区土壤容许流失量)。土壤侵蚀量按下式计算:
E?M?S
其中:E—土壤侵蚀量,t/a;
M—当地土壤侵蚀模数,t/km·a;
S—侵蚀土壤面积,km2。
经计算,本工程施工期可能造成的土壤侵蚀量约10.9t/a。因土壤侵蚀现象主要发生在施工期,随着工程的竣工投产,水土流失量将逐渐减少。
可采取的治理措施:对于地基挖掘土中的表层土,应加强遮蔽措施,减少雨水、风力带来的土壤侵蚀。整个施工过程中无需外运建筑用土,弃土自用回填,取弃土基本平衡。
5.2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5.2.1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预计于2014年12全部竣工,届时小区内居民生活污水可经由XX市政管网排入XX污水处理厂,经其处理满足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B标准后排放。绿化用水自然蒸发损耗,无外排。
小区内产生的生活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属简单,相对于XX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仅占极少的一部分,故该小区项目对XX污水处理厂基本没有影响,其对周围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5.2.2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本项目建成后主要废气污染为居民在烹饪食物过程中产生的油烟、小区的车库投入使用后汽车会排放少量的尾气。
居住区生活能源主要为管道天然气和电能,天然气燃烧产生污染物主要为二氧化碳;居民厨房排放的废气中主要为油烟等污染物,含油烟废气经家用油烟机及专用烟道引至楼顶高空排放,污染物排放量较小,因而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要求项目建设方在建设过程中为商铺留有专门的集中通道,以满
XX有限公司
40
2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足商铺运营过程中废气的排放要求,保障居住群众的生活条件。同时,利用本项目商业建筑面积开展经营类项目时,需进行单独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另外,本项目建成运营后汽车尾气对小区内外空气环境产生影响较小。 5.2.3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①固定声源
拟建项目建成后,主要的噪声源为换热站和给水泵房。换热站和水泵房建在6、7号住宅楼地下室。本项目建成后各主要声源情况见表5-5。经过隔声后噪声源强见表5-6。
噪声源分类 固定源 流动源 表5-5 拟建项目主要噪声源 噪声源名称 噪声源强度dB(A) 给水泵房 换热站 汽车 居民生活
表5-6项目区内固定源源强 噪声源名称 给水泵房 换热站 噪声源强dB(A) 70-80 70-80 隔声后dB(A) 65 65 70-80 70-80 60-80 45-75 噪声性质 空气动力性噪声 空气动力性噪声 机械噪声 机械噪声 参考上述类比数据计算建设项目边界噪声值满足标准要求的距离。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采用《环境噪声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推荐模式进行预测,采用A声级计算,模式为:
以点声源衰减公式进行预测,预测公式如下:
Lr=Lr0-20lg(r/r0)
式中 :Lr-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二类区标准
限值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
Lr0-取表5-8中固定噪声源隔声后源强;
r-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区标准限值的距离,m; r0-取1m;
在本项目中,水泵房和换热站分别在6、7号楼的地下室中,距6号楼最近的居民楼为5号楼相对距离23m,经上式计算可知5号住宅楼的噪声预测值为38dB, 距7号楼最近的居民楼为8号楼相对距离23m,计算可知8号住宅楼的噪声预测值为38dB,对于6、
XX有限公司
41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7号住宅楼,噪声最受影响的为一层居民,通过对泵房房减震隔声和楼板间的阻挡后,噪声可减少15dB,故也满足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二类区标准要求,
本项目设计的为地下车库,进出口在小区两侧,对小区噪声影响较小,通过加强停车库管理,车辆进出停车库严格禁鸣笛。拟建项目区固定源噪声值能够能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要求。
在项目完成初期,居民对于房屋装修时也将产生噪声,对于这部分噪声,根据其临时性、集中性的特点,可采取的相应措施主要为限制其使用时间,尽量避免在夜间装修。本项目建成后声环境质量可以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二类区标准,对声环境质量影响较小。
另外作为住宅区,项目本身是声环境敏感点,可能受到周围环境噪声源的影响。据调查,周边源强较高的噪声源繁荣大街道路上的车辆, 1号、9号、17号居民楼紧邻繁荣大街,会受到机动车辆的噪声影响,建议建设单位对这几栋居民楼采用双层中空的隔声塑钢门窗,推广使用塑料、橡胶和尼龙丝制作的多种优质门窗密封条,经上述相应治理措施后,声环境质量可以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对声环境质量影响较小。
5.2.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建成后固体废物主要是住宅楼内居民及物业管理人员、公共设施服务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年产生量约为1.2t/d。
生活垃圾由小区服务人员每天及时清扫,设置垃圾收集点,定期由城市环卫部门统一收集,运至城市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并且对于垃圾箱、桶定时清运、定时消毒,做到周围无垃圾、内外无蚊蝇。垃圾的收集和运输工具做到机械化、容器化、密封化,防止沿路抛撒滴漏。餐饮垃圾由有资质的部门处理。 5.2.5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生活用水由城市供水管网供给,不采用地下水。经排水管网汇集后进入小区西侧繁荣大街的市政污水管网,处理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B标准后最终汇入XX河,小区内污水均由管道排放,因此本项目对地下水影响较小。
XX有限公司 42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5.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对城市景观的影响,本次评价采用开发前后生态景观的对比分析说明本项目建设对城市生态景观的影响。 5.3.1建设区域景观现状
?建设区域总体风貌现状
本地段目前为空地,景观视觉效果差,与临近的小区等周边住宅居民建筑等景观建筑风格极不一致,严重影响区域城市景观效果。且该地区卫生条件差,地面裸露,区域所生长的植被杂乱,与区域总体自然景观不协调。非常需要景观改善。
?景观美学现状
项目所在区域总体视觉效果较差,无序,混乱度高,色彩平淡,给人以压抑的感觉。 本地开放性好,人员流动大,因此治安管理费时费力。卫生条件较差,固体废弃物和其他工地的建筑废弃土长期堆放无有效管理,废弃建筑物也严重影响了视觉效果和城市形象。
本地区迟滞于城市发展步伐,并与区域景观不协调,严重影响、制约当地城市整体景观效果,且周围没有重点保护的人文景观建筑,故迫切需要进行有计划的改造。 5.3.2建设项目城市景观影响评价
?建设项目总体风貌评价
项目建成后,主要提供高质量的人居环境。错落有致的建筑分布格局,富于变化的建筑空间,形式和色彩的协调统一,每一处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居住区内部道路统一修葺,路面平整,无裸露土壤。并且设计建设了若干园林小品,亭台楼榭,绿水喷泉,呈现出清新宁静的休闲景色。小区采取集中供电供水供暖的方式,排除了景观中影响总体的个别因素。
本项目建成后绿化面积可达41%(约22345m2),建成的居住区环境优美,与周边区域环境相得益彰。与临近相协调,分区明确,形成鲜明的区域景观特色。整个区域协调发展,待各地块连接起来的时候,整个区域将成为生态上协调稳定,环境上优美宜人,景观上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
?项目景观美学评价
项目建成后,整个区域在统一规划设计下,布局合理整齐,功能分区明确。建筑形象富于现代感,建筑色彩明快、生动而充满生机。除了住宅设计的美观使用外,区内还设计了休闲广场,有纳凉的亭子,有匠心独具的人工喷泉及水池,这都提供了良好的人
XX有限公司
43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居环境,也创造了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作品,实现了环境美,生态美的统一,与项目开发前形成鲜明的对比。
小区内各种管线统一布设,均采取暗线铺设,辅助设施不再成为干扰景观优美性的影响因素。小区的绿化,不仅对改善城市气候和大气环境有很大作用,增加居住环境的舒适度,而且周边的绿化能增加居住区的美感,给人视觉的享受。
项目建成后,将能明显改善该地小环境,创建“有风不起尘,有雨不见泥,出行景色美,休闲有去处”的人居环境。成为清洁、安静、优美、舒适的生态居住园区。
?项目景观影响评价
项目建成后,将提高当地环境质量。集中供暖对于改进地区小环境,净化空气,具有显著作用。绿化率提升,林木,草坪面积的增加有助于涵养水土,促进地区物质良性循环,在春夏大风天里,减少扬沙现象,减少对外界环境的影响。另外居住的有序化,使该区能够保证整洁,明显区别于开发前脏乱的环境,这对维持整洁的市容市貌具有重要作用。
5.4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建设将加快XX城市化进程,并且由于辅助设施的开发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建设结构趋于合理,功能更加完善。
各种通讯线路、市政集中供热管网等统一规范合理的布设,明显的改善了原有的局面,显著提高本地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项目的建设将带动周边区域的房地产开发,提供土地利用价值,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XX社会经济的发展。
XX有限公司 44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第六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6.1污染治理对策
6.1.1施工期污染治理措施
虽然施工期的环境影响随着工程的竣工,也逐渐消除。但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比较明显,必须采取治理措施,特别是要强化环境管理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或消除这些影响。
?废气治理措施
建设项目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施工期建筑材料、土方的扬尘及卡车、推土机等排放的尾气,一般燃汽油和柴油卡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颗粒物、CO、N0x等污染物。
拟建项目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运进施工现场,建筑材料在装卸、运输过程中,由于超载或无防护措施,可能在运输途中散落,产生扬尘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运输建筑材料的车轮胎将工地上的泥土粘带到沿途道路上,经过来往车辆的碾压形成灰尘,造成雨天泥泞、晴天扬尘,对周围区域的环境卫生和居民的生活环境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污染防治措施:
①执行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有效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56号文)的要求。
②施工区四周采用简易围屏。
③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在装卸、堆放、拌合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外逸,为减轻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施工单位必须加强施工区域的管理。建筑材料(主要是黄砂、石子)的堆放以及混凝土拌合处应定点定位,并采取防尘抑尘措施,如在大风天气,对散料堆放采用水喷淋防尘,或用蓬布遮盖散料堆。
④散装水泥灌下部出口处设置防尘袋,以防水泥散逸。
⑤施工期间泥尘量大,进出施工现场车辆将使地面起尘,因此运输车进出的主干道应定期清扫,保持车辆出入口路面清洁、湿润,以减少施工车辆引起的地面扬尘污染,并尽量减缓行驶车速。
⑥为降低扬尘产生量,保护大气环境,建议施工单位采取如下措施防尘:主要运输道路进行硬化,并使用草帘覆盖,防止扬尘。所有临时道路均需清洁、湿润,并加强管
XX有限公司
45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理,使运输车辆尽可能减缓行驶速度;施工中建筑物应用围帘封闭;脚手架在拆除前,先将水平网内、脚手架上的垃圾清理干净,清理时应避免扬尘;尽可能使用商品混凝土(商用混凝土均为外购),若不得不现场搅拌时,水泥库房和搅拌站应封闭;运输车辆出场时必须使用毡布覆盖,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的抛洒现象;建材堆放点要相对集中,并采取一定的防尘措施,抑制扬尘量;选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的运输路线,定时对运输路线进行清扫。
⑦加强运输管理,如散货车不得超高超载,以免车辆物料洒出;坚持文明装卸,避免袋装水泥散包。
⑧加强对机械、车辆的维修保养,限制以柴油为燃料的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减少烟度和颗粒物排放。
⑨装修粉刷的涂料应使用污染相对较小的环保型涂料。
⑩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坚持文明施工、科学施工,减少施工期的大气污染。开挖出的土石方应加上围栏,且表面用毡布覆盖,将多余弃土及时外运。
这些措施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且通过这些措施,施工扬尘量减少约50%,由原来的40.86t减少至 20.43t扬尘。
?废水治理措施
施工废水主要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泥浆或砂石的工程废水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施工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SS;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和SS,其浓度偏低。建议建设单位督促施工单位在施工中重视这一问题,并采取下列措施:
①施工中抽取地下水或坑沟内的积水时,在不妨碍施工车辆或道路交通的前提下,尽量用软管接到排放点排放或用于水泥等材料浇筑搅拌使用。
②施工区内的喷淋渗出水、清洗水、雨水等排水应排入事先设计的排水渠内,引至地块两侧道路上的排水管网处。
③人员生活污水应经市政污水管网统一排放。
④施工区应建有排水明沟,工地废水可以利用施工过程中的部分坑、沉淀后排入城市下水道。
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污水中COD、SS浓度分别降低到60mg/L、20mg/L以下,达到城市污染物排放一级B标准。
?噪声治理措施
XX有限公司
46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建设项目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是施工机械,施工期施工机械使用比较集中,主要施工机械包括混凝土搅拌机、电锯、无齿锯、吊车、自卸装载卡车、推土机等。
当工作面全部展开时,上述的机械才能同时使用。施工机械使用时产生的噪声可达80-100dB(A)。
施工期噪声具有间断性、持续时间短等特点,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建议可采取如下防护措施:
①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合理摆放施工机械,尽量合理布置施工机械位置,减少施工设备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
②对于固定类机械设备,可采取基础减震,降低噪声污染; ③施工场界要设置围栏或隔音板,屏蔽施工噪声;
④严格遵守施工时间,晚10时至早6时禁止施工,夜间运输车辆进场禁止鸣笛。 经过相应的声屏障等隔声降噪处理措施后施工边界处可满足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对周围居民影响较小。
?固体废物治理措施
本项目进入施工阶段将会产生大量的建筑渣土,主要为地基挖掘土或固体废物,边角余料的钢筋、废弃包装物、碎石等废物,预计约有29.35t/a;同时,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一般居住在现场临时工棚内,也会产生生活垃圾,预计约有3t。
挖掘的渣土应尽量回填于工程,表层土壤集中堆放保存后可用于项目建成后的小区内绿化使用;不能回填的建筑垃圾,送往XX指定的建筑垃圾填埋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应定点排放,施工现场应设置专门生活垃圾箱,便于收集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置,避免随意丢弃。
?水土流失防治
本项目的土壤侵蚀的防治总体思路是:以防治水土流失、尽量减少对项目区沿线的生态环境破坏、保护主体工程正常安全运行为最终目的,以对周边环境和安全不造成负面影响为出发点,以主体工程为重点,同时配合主体工程设计中已有的水土保持设施进行综合规划、科学地布设各种防治措施。针对本小区建设中引发的水土流失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科学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具体措施如下:
①完善施工工艺
XX有限公司
47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施工工艺与水土流失有着直接的关系。如工程施工过程中,地基开挖做到分层一次开挖、装运,避免开挖松土停留或多次开挖、装运,避免堆土裸露时间过长。
②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根据“三同时”制度的要求,水土保持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在具体安排中,先工程措施后植物措施,先临时措施后永久措施,工程措施应避开汛期,植物措施应在春秋两季布设在小区施工过程中,最易引发水土流失的为地基工程,因此在填筑地基的过程中要事先安排好截排水工程,地基工程完工后实施土地整治措施和植物措施。
③注重临时防护措施
小区建设过程中临时措施主要考虑的是施工中地表熟土堆放的临时防护及施工便道、施工场地的临时排水沟。在地基施工过程中有大量供以后填方利用的地表剥离土需临时堆放,堆放时做好“先拦后弃”,先利用临时挡土墙进行拦挡,再利用临时排水沉沙等措施完善防护措施,待取土完成后将剥离的地表熟土用作还田的覆土或布设植物措施的覆土。地表熟土剥离后应及时在预留的区域堆放,并尽可能选择在背风坡,并通过防护网覆盖,防止起尘。另外为防止施工便道两侧流水对扰动面的冲刷需在施工便道两侧修建临时排水沟进行防护。在施工过程中如遇干旱天气,施工单位应对路面洒水,防治扬尘,保持水土、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④其他需注意的问题
施工开挖的土方扰动后容易产生流失,因此堆放的开挖土尽可能堆放在背风坡,做好区间土方调配,挖、填方最好一次到位,尽量避免多次搬运,开挖回填应及时夯实,并与气象、水文部门建立信息联系,及时获取灾害性天气预报和水情预报,以便及时采取临时措施和调整作业计划。
采取上述措施后,是可以将水土流失的环境影响控制在环境可接受的程度之内的。 6.1.2营运期污染治理措施
本项目营运后,污染环节较少,污染较轻,但也应对各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具体如下:
⑾ 废水 ?废水产生情况
项目建成后排放废水为小区居民、管理服务人员及商铺产生的生活污水,本项目建成后废水排放量为361.5m3/d(125346.5m3/a),其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SS和氨氮。
本项目建成后,排放废水满足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三级排放标准
XX有限公司
48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要求,且废水排放量较小属生活污水范畴,经排水管网汇集后进入小区西侧繁荣大街的市政污水管网处理达标后,可满足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B标准后排入XX河。对地表水受纳水体影响较小。
?繁荣大街的市政污水管网接纳本项目废水的可行性分析
XX市政污水管网位于繁荣大街,主要处理XX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工艺为SBR法和AICS法,同时采用曝气生物滤池法进行污水深度处理;设计回用水规模为1万m3/d。XX江南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图见图6-1。本项目建成后废水排放量为361.5m3/d(125346.5m3/a),占该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的比例较小,同时项目建成后所住居民基本都来自于XX本地,因此不增加XX居民排污总量,对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负荷影响较小。
酸化水解池 进水 粗格栅及提升泵房 细格栅 沉砂池 AICS反应池 SBR生化池 出水 消毒 出水 反渗透系统 曝气生物滤池 消毒 提升泵池 图6-1 XX市市政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本项目污染物浓度满足XX市政污处理厂进水水质,可以直接排入,且本项目位于XX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和收水范围内,因此,XX污水处理厂接纳本项目排水是可行的。
⑿ 废气
本项目冬季采暖由区域集中供热统一提供,不自建锅炉房,因此不存在供热锅炉烟气污染;汽车尾气的排放是项目建成后产生的主要环境空气影响。针对本项目地下车库废气排放,本次评价提出以下几点防治措施:
?合理调度停车场车辆的停放,减少发动机工作的时间和停车场行驶的距离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保证车库送排风系统正常运行,保证换气率和通风量;
?地下车库的排风口应设于下风向,排风口不应朝向邻近建筑物和公共活动场所。 ⒀噪声
XX有限公司
49
XX有限公司XX小区项目
?固定源
拟建项目固定源主要为给水泵设备和换热设备。 ①给水泵房
高层建筑的低层区域由城市自来水管网直接供水。高层建筑的中高层区域采用变频供水设备加压供水。评价建议应选用优质低噪声设备,并采用机组隔振、吸声等措施,设备基础应安装减振软垫或阻尼弹簧减振器,水泵接管采用软接头,压力水管上的止回阀采用微阻缓闭止回阀,设备房内墙面采用吸声处理,经上述吸隔声处理后,预期可达到要求标准。
②换热站
热水循环泵等设备建议采用低噪声及低振动型设备,并采取阻隔低频噪声及在设备底座采用减振弹簧等措施,定期维护,经上述处理措施后预测噪声能够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
建议以上噪声污染较为显著的各类泵站房和设备在建筑和安装上采取隔音降噪措施。通过上述措施,各类泵站房和设备可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流动源
加强停车库管理,车辆进出停车库严格禁鸣笛。上述措施能够降低噪声15dB(A)-25dB(A)。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拟建项目区固定源噪声值能够能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要求。
另外,根据《XX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条例》的要求:“商住混合楼内禁止设立机动车维护与修理及产生噪声、振动的娱乐和加工服务业项目;洗浴用房应当符合规定的隔热、防渗、防噪音、防振动等设施。”故本次环境影响评价要求项目建成后,商业用房招商过程中应遵守该条例,保护居民生活质量。
⒁固体废物
?小区内设置若干个垃圾箱,由专业的环卫人员随时巡查,定时清理外运,经市政环卫部门统一转运到指定地点集中处理。
本项目生活垃圾产生量1.2t/d,XX垃圾填埋场可满足本项目垃圾处理需求。 ?对于垃圾箱(桶)、站定时清运、定时消毒,做到周围无垃圾、内外无蚊蝇。垃圾的收集和运输工具做到机械化、容器化、密封化,防止沿路抛洒滴漏。
⒂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与建议
XX有限公司
50
正在阅读:
房地产公司某小区环评报告书 - 图文03-13
学案二至学案十六答案06-10
房屋建筑生产实习总结报告06-06
Geoframe操作流程(详解版)11-27
中国淑女镜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预测年度报告(目录) - 图文03-17
统一通信系统工程技术建议书 - 图文01-15
学生干部选拔管理办法11-05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环评
- 报告书
- 小区
- 图文
- 房地产
- 公司
- 英雄联盟地理 S3世界总决赛地域成绩分析
- 千百十工程实施方案(文主任指导修改)4 - 图文
- 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暨举办首届校园读书节活动方案-范文
- 助听器验配操作技术规范
- 民办幼儿园规范化管理探索 - 图文
- 健康教育教案 营养结构平衡
-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测试题 - 图文
- 2012年广东省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比赛规程
- 中国医养结合模式行业分析与研究报告目录
- 1.01-1工作保证计划(第一阶段)
- 基于摄像头的条码识别技术的研究及实现
- 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全程考点训练24与圆有关的计算 含解析
- 对《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课教学论文
- 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班语言教案奇妙的伞 doc
- 电大证券投资分析作业及期末复习综合汇总!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原)期末复习重点主观题笔记整理
- 作文课《个性写作的选材与组材》案例分析
- 一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菜园里4人教新课标
- 防治石榴黑斑病
- 中国老龄化社会问题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