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下册教案第五课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20 13: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一政治下册教案:第五课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第二框 财政收入和支出

四川省中江县仓山中学 唐成虎(原创)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 通过教学 , 使学生识记财政、预算、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 ; 我国财政支出和收入的范围。

能力方面 : 通过对预算及其执行过程所出现的财政收支大体平衡而不可能收支绝对相等等内容的

教学 , 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另外 , 本节内容理论上的难度不大 , 但学生并不十分了解 , 根据这种情况 , 可借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调查研究的能力。

觉悟方面 : 通过财政方面知识的教学 , 增进学生对我国财政方面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

财政的含义、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范围。

三、教学难点

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 如例证法、归纳法、演绎法、计算法 ,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设疑导思、自学讲解相结合 , 真正帮助学生理解距离其生活较远的国家财政方面的知识。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 ]( 多媒体显示〉

第一则 :2003 年春季 , 一场 \非典 \肆虐中国 ,5 月 6 日 , 中央财政再次预拨 \非典 \

防止专项经费 9000万元 , 对山西、内蒙古、河北等 9 个中西部省 ( 自治区 ) 给予援助。

第二则:经过试点 , 我国投资达 962 亿元 , 涉及 17 个省区市的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已正式启动。工程实施的目标 , 一是到 2010 年预期新增森林面积 1.3 亿亩 ; 二是实现森工企业 的战略性转移。

第三则 : 三峡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 也是新中国成立 50 多年来所建工程中综合效益最为巨大的工程。从 1994 年 12 月 14 日正式开工 , 预计 2009 年全部竣工 ,历时 15 年 , 动态所需投资为 2039 亿元人民币。

[ 师 ] 这一大笔一大笔的钱从何而来 ? [ 生 ] 肯定主要靠国家的投资。

[ 师 ] 在现实生活中 , 国家这样的技资很多。一般像规模宏大的水库、电站、公路、铁路、港口、码头等 , 都是国家投资兴建 ; 另外 , 国家机关、学校、科研单位、医院主要靠国家拨款来维持和发展 ; 城镇居民享受着国家支付的物价补贴、交通补贴 ; 农民从农副产品提价中得到好处;1998 年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遭受严重水灾的地区和居民得到政府的救济 ,2003 年春抗击 \非典 \也需国家的补贴。如此等等 , 都是属于国家的财政问题 , 这是财政支出。

为了维持国家每年的庞大开支 , 政府要依法向企业、单位和公民征税 , 国有企业还要向国家上缴利润 , 国家还可以发行公债取得收入 , 就是办理户口登记、结婚登记、出国护照等也要交纳费用 , 归入国库。这也是财政问题 , 属于财政收入。

[ 新课教学 ]

二、财政收入和支出

从上述现象来看 , 财政是什么呢 ? 其实也不神秘 , 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 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这就是财政的一 - (一). 财政的基本含义 :

1.含义: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 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 ( 板书 ) 2.从财政的基本含义看 , 财政的主体是国家。

3.产生:财政是同国家的产生和存在相联系的 , 它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 ,

那么财政也不是从来就有 ), 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是历史的产物。国家是历史范畴 , 那么财政就有历

史性的特点

4.内容:是国家对社会产品的分配

5.特点:以国家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国家为了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挥

职能 , 就必须消耗一定的社会产品。但是 , 国家本身通常又不直接从事生产活动 , 那么怎么办呢 ? 只有凭借自身拥有的政治权力强制性地从国民收入中分得一部分社会产品 , 以满足各方面支出的需要。所以 , 财政具有强制性的特点。国家是历史范畴 , 那么财政就有历史性的特点。

6.本质:财政包括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 , 财政收入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分得的一部分产品 , 财政支出是以国家为主体 , 在全社会范围内又进行的一次集中性分配。可见 , 财政本质上是一种分配关系。

疑难聚焦: 如何理解财政的本质 ?

【解惑】就 \财政 \一词的直接指向内容来看 , 它是国家的收入与支出活动。而财政的实质是指这一活动背后所体现的社会经济关系 , 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在全社会范围内集中性的分配关系。 正确认识财政本质 , 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1) 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运用国家政治权力而进行的分配 , 在财政分配中 , 国家是作为政治权力的化身和社会代表的面貌出现的 , 它不同于凭借财产所有权进行的分配。

(2 〉财政分配的对象是一部分社会产品 , 主要是剩余产品 (m) 。因为社会产品的其余部分 (c+v 〉是对生产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补偿,是维护社会简单再生产所必不可少的条件。当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 劳动成果仅够勉强维持人类生存而没有任何剩余时 , 要进行财政分配是不可能的。当剩余产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日益丰富时 , 财政的存在和发展才能获得稳固的基础。因此 , 满足国家和社会的整体需要 , 只能建立在剩余产品分配的基础上。

(3) 不同社会经济形态下 , 财政反映不同的国家分配关系。国家总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由于统治阶级的利益所在 , 国家必然通过政治权力来确定剩余产品的征收和支用比例 , 使之有利于统治阶级的利益 , 所以 , 一切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财政 , 实质上是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一种经济剥削关系 , 社会主义国家财政则体现了国家与社会各方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分配关系。

7.财政收入的目的:用于满足社会各方面支出的需要,是为了更好的执行国家职能,因此,财政与国家职能密切相关。

8.我国财政的基本状况

(1)财政作为国家参与的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目前在我国的社会财富总量中,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所占比重过低;

(3)在财政收入中,中央财政集中的收入所占比重过低。中央财政同中央应承担的任务不相称,会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另外 , 国家是财政的主体 , 还意味着以下几层意思 :

第一 , 财政分配是以国家为前提 , 凡不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 , 都不属于财政。如 : 学校获得的学费收入、企业用于购买设备、聘请人才的支出等。

第二 , 在财政分配中 , 国家处于主动的、支配的地位 。财政收入的取得、支出的安排 , 其规模的大小和使用方向等 , 都决定于国家的意志。

第三 , 财政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集中性分配。由于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 而国家是作为全社会的代表 , 这就决定了它具有社会职能 , 因而财政分配具有社会性和集中性。

( 补充这三层意思是为了帮助学生对财政有进一步的理解。强调学生重点把握财政的特点和本质

即可 , 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 )

行的社会产品分配?基本含义: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凭借国家权力(强制性)、社会性 财政?特点:以国家为主体?本质:一种分配关系?[ 师 ]2002 年我国的财政收入 ( 不含债务收入 ) 总计 18913.9 亿元 , 国家就是利用这些收入 , 保证了国家行政管理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 发展了科、教、文、卫事业 , 而且直接参与了农业开发和能源交通重点项目的建设 ,( 比如 , 仅三峡工程 2000 年投资计划就为 127.96 亿元〉从而为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看来 , 似乎国家财政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了 ,

对不对呢 ?

(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 , 然后回答 )

[ 生 ] 不能这样讲吧。刚才不是说到户口登记、结婚登记、出国护照等要交纳费用 , 形成国家财政

收入 , 这说明财政与我们有关。财政支出又用在修路、架桥、办学校等方面 , 这说明人们走路、上学、乘车也与财政有密切关系。

[ 生 ] 财政支出用在改善环境上 , 我们每个人都是受益者 ; 用在修建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基础设施上 , 受益的也将是众多的人民群众。可见 , 财政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 师 ] 同学们讲得非常好。随着学习的深入 , 大家对财政与人们的关系将了解得越多 , 体会得越深刻。那么 , 大家知道国家财政是通过什么形式和渠道实现的 , 换句话说 ,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是如何确定并开始实施的 ? 这就是我们要了解的第二个问题 :

想一想 : 我们日常生活与国家财政有哪些直接联系 ?(P7)

【解析】我们日常生活与国家财政的直接联系 , 在财政收入和支出方面都有具体体现。例如 : 向国家缴纳的各种税、交费、买国库券 , 都会形成财政收入。而人们走路、坐车、上学和公共设施等都与财政支出相联系。

【思维误区】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 财政是国家凭借经济发展而进行的社会产品的分配。 (1)\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的说法是正确的。 (2) 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 , 它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在国民收入

总量中 , 一部分要归国家占有 , 以便在全社会落围内集中分配和使用。但是 , 国家本身通常不从事生产活动 , 它必须凭借自身拥有的政治权力 , 强制性地征收一部分社会产品 , 形成国家掌握的收入 , 以满足各方面支出的需要 , 这种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可见 , 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分配。失去政治权力 , 将无法进行这种收入和支出。

(3 〉上述观点否定政治权力对财政的保障作用 , 显然是错误的。 (二). 实现渠道 (财政的实现): 国家预算 ( 板书 ) 请同学们思考 : 什么是国家预算 ? 预算方案是怎样的一种文件 ?

1.预算的含义

预算也叫国家预算 , 是指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

计划,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财政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那么 ,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是如何确定并开始实施的 ? 在我国 , 财政收入和支出计划和上一年收支计划执行的结果 , 由财政部编制、汇总 , 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予以审批。经过一定法律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 , 称为国家预算。简言之 , 预算就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计划在批准前称预算草案。

( 播放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项怀诫做财政预决算报告 ,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

[ 师 ] 通过录像我们看到 : 这次会议上 , 财政部长项怀诚向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的全体代表报 告了由财政部编制、汇总的 2000年度的财政收支具体情况 , 并提出 2001年度的财政收支计划接受代表的审议。那么 , 全国人大是一个什么机关 ?

[ 生〕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 师 ] 它拥有最高立法权和最高决定权等。所以 , 财政收支计划和上一年计划执行的结果必须经全国人大的审查批准 , 我们就把这种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称作国家预算 ( 板书 ) 。计划在批准前称预算草案。计划执行的结果称决算 ( 板书 ); 简单说 , 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 , 它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国家财政就是通过预算实现的。

教材中的插图反映的是财政部长在作上一年度的国家决算和本年度的预算报告,接受代表审议的情景。经过审批的预算方案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所以,财政部长将预算草案请审议及人民代表对预算草

案进行审议,都是非常严肃和神圣的。) 国家预算有以下三个特点:

1)综合性。国家预算的组成内容决定了它能综合反映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预算的一收一支都牵动着国民经济、社会事业各部门的发展。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经济效益和积累水平,社会事业的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都可以从它们向国家提供的预算收入和安排的预算支出中支反映出来。此外,国家预算能综合反映国家各给政权的资金集中情况,反映着各级政权财力、财权的大小。

2)法律性。国家预算经权力机构批准后方能实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我国规定,国家各级预算顺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地方各给预算则顺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各级政府都必须严格执行预算,若要追加、追减,也必须超级大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

3)计划性。国家预算本身就是一个计划。在执行过程中,有计划地组织收入和安排支出,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协调稳定的发展。

掌握预算这个概念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它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第二,预算的功能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第三,预算只有在经过了国家权力机关的审批后才能生效,而经过审批的预算方案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第四,我国每年的财政收支计划都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审批后才开支实施的。

※国家预算的原则。

国家预算的原则是指国家确定预算形成和编制预算的指导思想及准则。指全国家预算的原则主要有 :

①公开性。部预算收支必须经过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 , 并向社会公布 ,使之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 ②完整性。指国家预算应包括全部财政收支 , 不准少列收支、造假账、预算外另列预算。国家允许

的预算外收支 , 也要在预算中有所体现。

③统一性。指国家预算是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的。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都要引人各级预算中;下级预算包括在上级预算中 ; 各级预算都要统一在国家总预算中。

④可靠性。指预算收支数字必须真实可靠 , 预算不能假定 , 不能任意编造。

⑤年度性。指国家预算必须按年度编制 , 要列清全年的财政收支 , 不得将不属于本年度财政收支的内容列入本年度的国家预算。

⑥法律性。指国家预算经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批准后方能具有法律效力 , 必须贯彻执行。

国家预算的原则一般都体现在国家预算法中。

2.预算的功能

首先在于它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在形式上 , 它表现为按一定标准把财政收入和支出列入特定的表格 , 成为反映政府财政活动的一面镜子。在内容上 , 它是政府对财政收入的计划安排 , 对预算

的执行就是财政收支的筹集和使用过程 ,( 它是边筹边支 ) 预算执行的结果就是国家决算。

其次 , 只有经过国家权力机关审批后的预算方能生效 , 才能实施。审批后的预算方案是国家重要的立法文件。我国每年的财政收支计划都是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批后实施。因此 , 预算体现着国家权力机关和全体人民对政府活动的制约和监督。所以 , 财政部长将草案提请审议和人民代表对草案进行审议 , 都是非常严肃和神圣的。

3.决算的含义 : 它是指上一年度的财政收支情况 , 即上一年度财政预算执行的结果。

4.预算和决算的关系 :

第一 , 区别 : ①含义不同 : 预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年度收支计划 , 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决算是指上一年度财政收支的实际情况。②地位和作用不同 : 预算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 , 是一定

时期财政分配的起始阶段 , 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 , 预算可以对收入和支出加以控制 , 有效地进行管理 , 引导国家和政府活动的方向 , 实现国家的职能。决算是一定时期财政分配过程的终结阶段 , 决算可以检验预算的科学性 , 检查预算的完成情况 , 总结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得失成败。

第二 , 联系 : ①两者共同构成了国家财政分配的全过程 , 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 它们都可以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②预算是决算的前提 , 预算的执行结果是决算的依据和主要内容 , 没有预算 , 就不会有决算。决算是对预算的评价 , 是对预算的综合反映 , 可以为下一阶段的预算提供重要的依据。因此 , 两者也是相辅相成的。

克服两个误区。

误区一 : 国家财政是通过决算实现的。

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预算和决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 不能混同。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 , 是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 , 它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 ; 决算则是上一年度财政收支的实际情况 , 是预算执行的结果。

误区二 : 国家预算就是中央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计划。

绝不能把国家预算狭隘地理解为中央预算 , 国家预算一般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这是因为我 国的国家机构是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机构组成的 , 与此相适应 , 预算也由中央预算和省 ( 自治区、直辖

市 ) 、市 ( 地 ) 、县、乡等各级地方预算纽成国家预算体系。 5.我国的预算体系

那么 , 大家试着想一下 , 审批后的预算方案作为国家重要的立法文件 , 有什么意义 ? [ 生 ] 肯定就具有了法律效力 , 必须贯彻执行呗。

[ 生 ] 它能够经全国人大代表审议通过 , 我觉得预算中那些收支数字必须真实可靠 , 不能假定 , 不能任意编造。只有符合实际 , 才便于贯彻执行。

[ 师 ] 同学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 , 非常好。但是怎样才能做到真实可靠 , 符合实际呢 ? 国家能够十分全面、准确地了解各地 ( 包括乡、镇级 ) 的实际吗 ? 这就涉及预算体系问题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P8第二个自然段至P9第三 自然段 , 然后回答 , 我国的预算体系怎样 ? 地方预算与中央预算是何关系 ? [ 生 ] 我国的国家预算包括中央预算和各级地方预算 , 地方预算有省 ( 自治区、直辖市 ) 级、市 ( 地 ) 级、县级、乡 ( 镇 ) 级 , 它们共同构成了国家预算的体系。 [ 生 ] 地方预算是国家预算的组成部分。

[ 师 ] 基本是这样的。国家预算的总体结构状况称为预算体系。 在我国 , 国家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预算的组织体系是按一级政权设立一级预算的原则建立的。这样 , 中央预算和各级地方预算就构成了国家预算的体系。各级地方预算都要经过各级权力机构的审批 , 中央预算是在汇总地方预算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 , 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予以审批。 预算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 这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两个方面。见下图 : 国家财政的收入和支出

收支计划的提出 收支的筹集和执行 收支执行的结果

(做出预算) (执行预算) (国家决算)

特别提示

预算和决算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 共同构成国家财政分配的全过程。

别忘了 , 预算是财政的实现渠道 , 财政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 所以 , 预算包括财政收人和财

政支出两个方面。那么 , 什么是财政收入 ? 什么是财政支出呢 ?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11 (三). 财政收入、财政支出 ( 板书 )

(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都可以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来理解。

财政收入从动态看 , 是国家筹集财政资金的过程 ; 从静态看 , 是国家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 财政支出 , 从动态看 , 是对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过程 ; 从静态看 , 是预算支出的财政资金。本节就从静态的角度来理解。

那么 , 进一步来看 , 国家是通过什么形式和渠道取得收入 ? 又是怎样进行分配和支出的〈或者说财政支出都用在了哪些方面 )?

( 学生回答 , 多媒体显示) 显示的图表如下 :

(1) 从过程看财政收入和支出 : 收支计划的提出 (做出预算)

(2)从具体形式看

国家财政的收入和支出 收支的筹集和执行 (执行预算) 收支执行的结果 (国家决算)

??税收收入(税)???利润收入(利)?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和范围???债务收入(债)????其他收入(费)财政的收入和支出?

用于国家经济建设?????用于科教文卫事业?国家进行财政支出的用途和范围?设??用于行政管理和国防建??出?用于债务和其他各项支?预算包括财政收入与支出,这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两个方面。

1.财政收入

(1)含义:指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表现为组织收入、筹集资金的过

程。财政收入作为财政分配的一个方面,它是指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过程。

(2).财政收入的形式:财政收入的形式,是指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具体方式。主要包括税收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 ,概括为税、利、债、费四种形式。具体地 ,

首先 , 看税收收入 ( 板书 ) 税收收入是国家按税法的规定而取得的财政收入。它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 , 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 :2002 年我国的财政收入 ( 不含债务收入 ) 是 18913.9 亿元 , 其中税收 收入是 17004 亿元 , 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百分比是多少 ? 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 [ 生 ] 税收收入占到了财政收入的 89.9%, 这说明税收对财政做的贡献最大 , 税收收入是财政

收入的最主要形式。

[ 师 ] 对。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 , 它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在我国现阶段 , 税收收入占国家财政收人的 90% 以上。显然 , 一切偷税、漏税的行为都会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 , 影响国家的支出。像走私、为达到偷漏税目的而做假账等行为。 其次 , 是利润收入( 板书 ) 国家是国有企业的投资者 , 也在股份制企业中参股。投资应该得到回报 , 国家要凭借投资者的身份获得利润。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是国家投资兴办的企业纳税 之后的利润按规定补给国家的部分。国家从参股企业中得到的股金分红分收人也属 于利润收入。 [ 师 ] 《中国财经报》曾载文指出 :\没有强大的财政 , 就没有强大的国家。同样 , 没有国企的 壮大 , 也就没有财政的强大。 \为什么这样说呢 ?( 引导学生回忆知识 ) [ 生 ] 我记得从所有制结构看财政的来源 , 国有经济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对国家财政做的贡献最大。

[ 师 ] 不错。国有企业不仅依税法纳税 , 而且由于国企的资产所有者是国家 , 因此国家还要通过利润的形式从企业中获得收益。国有企业的效益越好 , 上缴国家的利润就越多 , 国家的财政收入也越多。可见 ,\没有国企的壮大 , 也就没有财政的强大 \。所以 , 必须努力把国有企业搞好搞活。经过努力 ,2000 年底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的目标基本实现 , 经营状况出现转机 , 这主要表现在国企的赢利水平大幅度攀升。 2000 年 , 我国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 2392 亿元 , 为 1997 年的 2.9 倍。国企的赢利对于国家财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 , 债务收入 ( 板书 )

债务收入也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之一 , 它是国家通过借贷的方式取得的收入 , 分为内债和外债。像国家财政部门在国内发行的国库券、经济建设债券属内债;在国外发行债券、 向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借款 , 属外债。

比如 :1998 年和 1999 年我国共发行了 2100 亿元国债 ,2000 年我国继续发行 1000 亿元长期国债以及 500 亿元西部开发特别债券 , 截至 2002 年 , 我国累计发行国债 5929 亿元。那么 , 国家为什么发行国债呢 ?

[ 生 ] 我知道这几年我国经济运行中连续出现了通货紧缩、需求不旺的现象 , 为拉动经济增长 , 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 , 其中就有增发国债。通过出售债券 , 既带动了消费 , 也扩大了投资。所以 , 国家

发行债券是出于拉动经济增长的考虑。

[ 师 ] 这位同学能结合当前形势谈 , 很有道理。但国家举借债务的根本原因是税收不能满足国家的各种需要。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展 , 国家的开支越来越大 , 固定收入已难以满足需要 , 因而必须靠借债来筹集资金。不论发行国债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 都会对国民经济的运行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四 , 其他收入 -一费 ( 板书 ) 财政收入中的其他收入 , 泛指税、利、债收入形式以外的财政收入形式 , 主要包括收费、罚没款和公用事业收入中上缴国家的部分等。

财政收入中的 \其他收入 \在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不大 , 但项目很多。包括国家机关为单位和个人 提供的工商登记、商标注册等服务而收取的费用 , 还有国家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依法 对单位和个人进行的罚款、没收品的收入。国家靠服务费、罚款、没收等形式取得财 政收入是次要的 , 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形式而加强对经济和社会生产的监督、管理。因 此 , 它具有很强的政策性。

以上就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四种形式 , 可以简单地概括为 : 税、利、债、费 ( 同时在板书中注明 ) 。国家通过这些途径取得财政收入 , 同时还要支出 , 通过支出实现这些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再分配。

财政收入几种形式的区别 税 利 债 费 缴纳主体 纳税人 国有企业 投资人 依法固定、强 国家财政通 提供服务收费, 获得方式 按国家规定征收 制、无偿征收 过借贷获得 罚款,捐赠等 在财政收入 最主要的形式 比重不大 比重不大 比重不大 中所占比重 国有企业纳税后的征收面广,最稳定可项目多,不稳定,具其他特点 利润按规定上缴国需要按时偿还 靠 有很强的政策性 家的部分 ※重点突破 税收与利润、债务、收费的区别 (1) 税收与利润的区别 :

利润主要指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它是国家凭借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而得到的收入。企业作为经营者有义务向国家上缴利润 , 但以怎样的比例分配 , 情况较复杂。 可见利润收入具有有偿性和一定程度的强制性 , 而固定性不明显。可见 , 上缴利润不如税收稳定可靠。

(2) 税收与债务收入的区别 :

债务不具有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因为借债是要还本付息的 , 是自愿的 , 借到多少、何时还债都不是固定不变的。

(3) 税收与收费的区别 :

二者都具有强制性 , 但收费不具有完全的固定性和无偿性。具体地说 , 税收与收费的区别如下 : 一是征收的主体不同 , 税收是由税务机关〈包括海关 ) 代表国家征收的 ; 收费则是由其他行政或事业单位征收的。

二是用途不同 , 税收款由国家统一支配 , 用于社会公共需要 ; 各项收费一般采取专款专用原则 , 除少数作为财政收入外 , 大多数用于本行业本部门业务支出的需要。

三是特点不同 , 税收具有固定性 , 是一种规范的分配 ; 收费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 在目前情况下 , 大多数是非规范的分配 , 易造成严重的乱收费现象。

【能力提升】 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结构有哪些方面 ?

(1) 从国民收入价值构成上看 , 财政收入应主要来源于国民收入中的剩余产品价值部分 , 是国民收入中补偿生产中耗费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后的剩余 (M) 。

(2)从社会经济成分看 , 主要来源于公有制经济。因为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 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其中国有经济提供的财政收入在全部财政收入中占 60% 以上 , 集体经济占 20% 以上。

(3) 从产业部门看 , 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部门。因为它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大 , 现代化水平高 , 经济效益好。它所提供的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 60% 以上。

(4) 从地区经济结构看 , 主要来源于东南沿海地区。这些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水平高 , 所提

供的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 80% 以上。

我国财政收入结构的不均衡现象反映了我国正处于经济大变革时期的特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这种不均衡现象将逐步得到缓和。

※友情提示 :(1) 税收、罚款、没收财产三者很容易被混淆。掌握时须弄清以下问题 : ①税收、罚款、没收财产都可以形成国家财政收入 , 且都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但税收与罚款、没收财产是有本质区别的。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 而以罚款、没收财产取得的财主政收入是次要的 , 重要的是国家通过这些形式 , 加强对经济和社会生产监督、管理 , 因此具有很强的政策性。

乱收费、乱罚款是违法行为 , 必须坚决制止。

②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 自觉纳税是公民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地位的具体体现 , 而没收财产、罚款是以行为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过错为前提的 , 是对公民非法行为的一种惩罚手手支。

③税收是国家税务机关依据法律进行征收 ,而罚款、没收财产除国家税务机关外 , 还可以有其他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依法执行。

(2) 澄清两种认识。

①国民收入等于财政收入。

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 , 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 , 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 , 称作国民收入。在国民收入总量中 , 一部分要归国家占有 , 以便在全社会范围内集中分配和使用。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两者共同之处 :(1) 都属于各部门劳动者创造的价值 ;(2) 都以利税 ( 其主要是通过税收 ) 来实现其收入 ;(3) 都是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发展状况的重要经济指数。

两者的区别在于计算方式和来源不同。国民收入是在一定时期内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总和 ; 财政收入是通过预算的方式实现的。国家本身通常不直接从事生产活动 , 它必须凭借自身拥有的政治权力 , 强制性地征收一部分社会产品 , 形成国家掌握的收入 , 以满足各方面支出的需要。

②财政收入就是税收收入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财政收入的来源有四种途径即税、利、债、费 ,即税收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而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 (3) 国民收入、财政收入、税收收入三者的关系。

①国民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税收收入的基础。国民收入分配要兼顾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 , 国家集中的收入是财政收入。

②税收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

(4) 在一定时期内 , 国家通过举债 ( 如发行国债 ) 形成一定的可支配资金 , 构成财政收入。但这部分财政收入是要偿还的 , 这种偿还又构成了国家的财政支出 , 因此 , 债务收入必须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资料卡

费改税的必要性

我国收费制度形成于上世纪 80年代初, 当时为增强国家行政管理手段 , 促进社会事业和经济的发展 , 解决财政经费不足的问题 , 允许少数行政事业单位收费 , 初时收费项目不多 , 且大都纳入财政管理。但随着利益的不断增大 , 一些部门钻国家政策的空子 , 没有收费权的单位想办法挤进收费行列,有收费权的则想办法扩大这种权力。而随着各项事业的发展 , 财政经费越来越紧张 , 财政要供养的人员过多 , 入不敷出 , 就希望通过收费解决人员开支比这种情况更助长了收费的气焰。在这种恶性循环下导致了目前乱收费、多头收费、重复收费的不良后 费改税即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 这事新的体制将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收费混乱的情况 , 减轻人民的负担 , 推动经济的发展。

养路费改燃油税

大家都知道 , 不论你的车是否每天要行路或走多少路,养路费都是统一收取 ,走多走少一个价 , 如果你不缴纳养路费 ,被公路部门查到 ,就会罚得你心惊肉跳, 你只有乖乖地交钱 ,这就显得非常不公平。因此, 群众一直要求开征燃油税 , 以燃油税代替养路费。但由于不同部门之间利益难以协调 , 加之油价上涨气后的成本核算等一系列问题 , 这项改革 \只闻楼梯响 , 不见人下来 \开征燃油税至今没有明确的实施时间表。

农村税费改革

农村税费改革是新中国成立 50 多年来 , 我国农村继实行土地改革、家庭承包经营之后的又一重大改革 , 它依法从分配上调整和规范国家、集体与农民的利益关系 , 将农村的分配制度进一步纳入法制轨

道 , 是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 ; 它代表了占我国人口是绝大多数的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 是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在农村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 它是增加农民收入 , 保护农村生产力 ,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 ;是改善干群关系 , 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举措;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思维误区】国家以服务费、罚款等形式获得的收入 , 是财政收入的一部分 ,要增加财政收入 , 就要多收费、多罚款。

(1) 从国家取得收入的形式来看 , 财政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债务收

入和包括收费、罚款等构成的其他收入 , 也可以概括为税、 利、债、费四种形式。就此看来 , 国家以服务费、罚款等形式获得的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部分。

(2) 在整个国家的财政收入中 , 税收收入占 90% 以上 , 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形式。而国家以服务费、罚款等形式构成的 \其他收入 \在整个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所以 , 要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 关键是通过发展经济 , 增加税收和企业的利润 , 而不能靠收取服务费和罚款来实现。

(3 〉国家以服务费、罚款、没收等形式取得财政收入是次要的 , 也不是目的 , 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形式而加强对经济和社会生产的监督、管理 , 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 因此它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乱收费、乱罚款是违法行为 , 必须坚决制止。

2.财政支出

(1)含义:国家预算支出的财政资金就是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记性分

配的过程。

请看图表 :2002 年中央财政预算中重点安排的几方面支出。看主要用在了哪些方面 ? 同时思考

财政的作用 , 从而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002 年中央财政预算中重点安排的几方面支出 项目 社会保障支出 农业支出 教育事业支出 国防支出 债务利息支出 ( 师生共同活动 ) 总额(亿元) 1362 1088 2640 1690 682 增长百分比(比去年〉 38.6% 18.6% 19.6% 9.6% 41.6% (2) 财政支出的分类

财政支出按具体的用途分类 , 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 , 科学、教育、文化、卫 生事业支

出 , 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 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其中 ,

①经济建设支出 ( 板书〉

重点 : 在全部经济建设支出中 , 基本建设和支持农业的支出占绝大部分。 所占比重:济建设支出居于财政支出的首位。

像前面提到的三峡工程、京沪高速公路、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及表格中显示的国有企业技术的

资金及贴息、农业投入等方面的支出 , 都属于经济建设支出。

②科、教、文、卫事业的支出 ( 板书 )

主要包括这些单位的人员经费支出 ; 设备购置、维护 ; 公务费用支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 知识、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要实现社会进步 , 必须是各项事业

都得到发展 , 况且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对实现经济的繁荣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是这些部门又不同于企业 , 难以维持自身的日常开支 , 所以其正常运转必须依靠财政的大力支持。

③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 板书 )

指财政用于政府机关、司法部门、驻外机构以及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国防科研事业等方面的支出。 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是财政支出中的两项重要支出。比如行政管理支出 , 我国财政供养的人口很多 , 加上工资制度的改革 , 仅这项支出就占到国家新增财力的 60% 以上 (1993~1997) 。影响了其他方面的支出 , 尤其是影响了经济的发展。难怪朱镕基总理下决心向“吃饭财政”开刀 , 精简机构 ,减少人员 , 节

约行政开支。

资料卡

行政管理费

国家预算用于行政机关、党派、团体、外交事务方面的费用。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各级政府、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政协、人民团体及驻外机构的经费和补助费、出国费、招待费、国际组织会费和向外国的捐赠、救灾、馈赠等费用。是党和国家组织国民经济 , 进行外交事务活动必要的财力保证 , 属于非生产性支出。

④债务支出 ( 板书 )

债务支出是是指财政用于偿还国家各种债务还本付息的支出 , 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 , 财政的债务支出是有保证的。国家债务主要用于国民经济建设,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 , 当然偿还债务也是国家财政的义务。

⑤其他支出 ( 板书 )

其他支出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支出和补贴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指国家财政为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的各种费用。如国家从 1999 年 7 月 1 日起 , 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城镇低收入者的收人 , 包括提高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 , 增加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 , 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标准等。落实这些措施 , 国有财政共增加支出 540 多亿元 , 全国有 8400 多万人受益。

以上就是财政支出的几个方面 , 正是通过这些支出 , 国家很好地行使了其宏观调控的职能 , 财政发挥了它巨大的作用。同时 , 正是通过这些支出 , 我们可以了解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 也可以反映出政府的政策。比如 : 国家加大了对科技、教育的投入 , 这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体现 ; 再以 2002 年为例 , 为改善生态环境 ,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 中央财政支出 206 亿元 , 这是站在人民长远利益的立场上 ,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 , 等等。

(3) 国家安排财政支出的原则要求 :

要遵循量入为出的原则 , 要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 , 还要坚持兼顾公平与效益优先的原则。因为只有通过合理的财政支出 , 才能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

3.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比较 财政收入 含义 分类 国家通过一定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税、利、债、费 财政支出 国家预算支出的财政资金就是财政支出 经济建设支出 , 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 , 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 债务支出及其他支出 区 别 财政收入和支出形成国家预算 , 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两个方面 4.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意义 下面再请同学们结合以上所讲的内容,思考两个问题:第一,财政收入的意义是什么?第二,财政支出的意义是什么?

(教师归纳讲授)(1)财政收入的意义有三点:

第一,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前提。财政分配是收入与支出的统一过程,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目的,财政收入则是财政支出的前提和保证,在一般情况下,收入的数量决定着财政支出的规模,收入多才能支出多。因此,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积极雉资金,才能为更多的财政支出创造前提。

第二,财政收入是实现国家的职能的财力保证。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社会产品,财政收入正是国家资金的重要手段,对实现国家职能有重要意义。

第三,财政收入是正确处理各方面物质利益关系的重要方式。财政收入的取得不仅仅是个聚集资金的问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取得多少、采取何种方式,关系到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涉及到各方面的物质利益关系的处理。只有在组织财政收入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各种物质利益关系,才能达到充分调动各

联 系

方面的积极性,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协调分配关系的目的。 (2)财政支出的意义有如下四点:

第一,财政支出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第二,财政支出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巩固的和完善。 第三,财政支出促进了人民物质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四,财政支出为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提供了物质保证。

以上四点我们将在讲“财政的作用“,这一问题时展开分析。

政支出 , 没有财政支出也就无所谓财政收入 , 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关系。 二者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财政收入是前提 , 它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制约着财政支出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 但财政支出也影响着财政收入 , 因为大部分财政资金是用于经济建设 , 正确安排和合理使用财政支出 ,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 , 从而为开辟财源和增加财政收入创造了条件。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二者也有矛盾 ( 主要是数额方面 ) 。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既定的情况下 , 作为收入 , 财政可能集中的资金是有限的 ; 而作为支出 , 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资金又是巨大的。在财政分配过程中 , 这种收支数额上的矛盾是可能与需要、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的矛盾在财政资金分配上的具体体现。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 就必须在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 , 在生产发展基础上增加国民收入 , 在收入增加基础上扩大支出 , 搞好国家预算收支平衡 , 从而不断实现新的平衡。

疑难聚焦 : 国家财政收入与支出之间有什么关系 ?

【解惑】 (1)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二者共同构成了财政分配活动。没有财政收入就无所谓财

(2) 我国在财政中 , 一直坚持 \收支平衡 , 略有结余 \的方针 , 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仍有不少年份出现赤字。引起赤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也是个复杂的经济过

程的问题 , 不能笼统地说是有害还是有利 , 要作具体分析。因此 , 在一般情况下 , 社会主义财政应趋利避害 , 坚持收支平衡 , 略有结余 , 不作赤字预算的原则 , 自觉地组织财政收支平衡 , 充分发挥财政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四)、财政收支平衡与财政赤字( 板书 )

财政有收支 , 就必须存在收支关系问题。财政收支对比不外三种情况 : 收大于支 , 有结余;支大于收 , 有赤字; 收支相等。在编制年度预算时 , 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 , 但在预算的执行和决算中 , 收支相等的情况很难做到。可能出现的情况或者是结余 , 或者是赤字。

1: 正确理解财政收支平衡

(1) 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因为收支相等意味着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如果收大于支 , 节余过多 , 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运用 , 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利。相反 , 财政支大于收 , 意味着财政支出要依靠借债来维持 , 这种状况可能导致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 , 引发通货膨胀。

特别提示

收支完全相等是难以做到的 , 因为 , 第一 , 国家的经济状态是运动变化的 , 收入的来源、数量、支出的项目、需求量都不是固定的 ; 第二 , 预算在实现财政收入之前编制 , 实施的收入和支出都是在一年中陆续实现的。所以达到收支完全相等是很难做到的。

(2) 财政收支平衡的含义: 是指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等于支出 , 或收入大于支出 , 略有节余。 因为经济状况是不断变化的 , 而且财政收人也不是在年初一次完成后再安排支出。因 此 , 收支总有差额 , 收略大于支 , 也是平衡 , 可见 , 对财政收支平衡不能绝对地理解。

由于实际的财政收支绝对相等是难以实现的 , 因此 , 略有节余就被视为一种理想的财政平衡的标志。同理 , 如果财政略有赤字 , 也应当看做基本平衡。因为财政上年的节余不列入当年的财政收入 , 这样 , 连年的节余累计起来就会形成大量节余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 , 略有赤字是对略有节余的必要补充和校正 , 从 一个比较长的期限看 , 如五年、十年 , 某些年度略有节余 , 另几年略有赤字 , 但总体是平衡的也是可取的。可见 , 财政收支平衡是收支对比的一种理想状态 , 作为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追求的参照系 , 实际平衡只能是大体平衡 , 略有节余和略有赤字视为财政收支大体平衡。可见 , 财政收支平衡是一种 \相对平衡 \和 \动态平衡 \。

(3) 财政收支不平衡的后果 : ①收大于支 , 节余过多 , 财政资金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 , 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利。②支大于收 , 借债维持超过一定限度 , 会导致总需求与总供给的不平衡 , 引发通货膨胀。

(4)财政收支平衡的意义 : 它是指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等于支出 , 或收入大于支出 , 略有节

余。如果收入大于支出 , 节余过于多 , 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运用 , 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利 ; 如果支出大于收入 , 意味着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 , 可能导致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 , 引发通货膨胀。

友情提示: 误区 : 财政收支平衡是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相等。

国家财政最好是收支相等 , 但实际难以做到。 国民经济状况是不断变化的 , 而且财政收入也不是在年终完成后再安排支出。因此 ,收支总有差额 , 收入略大于支出 , 也是财政收支平衡。

收支完全相等是难以做到的 , 因为 .第一 , 国家的经济状态是运动变化的 , 收入的来源、数量、 支出的项目、需求量都不是固定的 ;第二 , 预算在实现了财政收入之前编制 , 实施的收入和支出都是在一年中陆续实现的。所以达到收支完全相等是很难做到的。

2: 正确认识财政赤字

(1) 财政赤字:是指当年国家财政收入小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 , 就是财政赤字。财政赤

字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要具体分析 , 不能笼统地说有害还是无害。一般来说 , 出现赤字 , 意味着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 , 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但在一定条件下 , 国家通过一定的财政赤字 , 对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 , 实现经济增长 , 保持社会稳定等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从 1998 年以来 , 我国扩大财政赤字是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体现。当时 , 我国国内有效需求不足 , 市场需求不旺。所以 , 在这一特定时期和特定条件下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 , 利用一定限度的国债与财政赤字 , 对扩大内需 , 调整经济结构 , 缓解就业问题 , 增加税收 , 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说明我国宏观调控的能力增强 , 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

(3)2004 年 12 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 ,2005 年 3 月5 日 ,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 鉴于目前投资规模已经很大、社会资金增加较多 , 有必要也有条件由积极财政政策转向松紧适度的稳健财政政策 , 注重控制赤字 , 调整结构 , 推进改革 , 增收节支 , 这是我国应对一段时间以来部分行业经济过 热、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需要 , 是我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新举措 , 有助于进一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4)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财政支出大于收入 , 即出现财政赤字 , 意味着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 , 这种状况可能会导致社会总需求与供给的不平衡 , 引发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 , 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在通常情况下 , 靠扩大财政赤字搞建设 , 会引发通货膨胀 , 因为政府财政赤字的大幅度增加 , 需要政府举债维持财政支出 , 可能造成纸币的流通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 , 使得社会总供给低于社会总需求 , 导致商品短缺、物价上涨、货币贬值、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但是靠扩大财政赤字搞建设不一定会引发通货膨胀 , 关键是看能不能用好政府手中的钱。一个政府财政赤字的低线 , 一般是财政支出的 20%, 也就是国际公认的财政赤字和累积国债余额分别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 3% 和60 % 的警戒线 , 即被视为安全线内。

特别提示

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小于支出 , 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财政赤字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按现行口径计算 , 我国在 1950-1978 年的 29 年间 ,10 年 有赤字 ;1979-1996 年的 18 年间 ,16 年有赤字;1997 -2004 年 , 年年有赤字。我国的财政赤字主要来自于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 人口众多 , 农业比重大 , 总体生产率低。国家财政首先满足众多人口的生存和政府机构运行的需要 , 维护社会稳定。而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机构的精简不是短期可以实现的。 其次 , 国家财政还担负着重要的经济建设任务 , 特别是要加大对基础产业的投资 , 缓解经济增长的 \瓶颈 \制约。除此之外 , 我国还处于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 , 政府在陆续实施各项改革措施 , 而各项改革措施往往对财政引起减收或增支的后果。在收入增长缓慢而支出增长较快的情况下 , 出现 , 财政赤字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因此 , 改革和发展中的赤字是我国财政赤字的主要特征 , 财政赤字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代价 , 可视为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机会成本。即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 从事某项经济活动而必须放弃的其他活动的价值。从理论上说 ,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不发达状态的消除 , 这种赤字也会随之减小 或消失。

资料卡

赤字与赤字政策

所谓财政赤字 , 是指一个财政年度中 , 政府入不敷出 , 出现了收支差额。按财会常识 , 这种差额在进行会计处理时 , 需用红字书写 , 这也正是 \赤字 \的由来。

赤字的出现有两种情况 : 一是预算并没有设计赤字 , 但执行到最后却出现了赤字 , 也就是 \财政赤字 \或 “预算赤字”;二是有意安排 , 被称为 \赤字财政 \或 \赤字预算 \它属于财政政策的一种。

赤字财政政策是在经济运行低谷期使用的一项短期政策。 1998 年以来 , 为有效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对

我国的冲击 , 抑制经济下滑趋势 , 我国实施了以扩大国债投资为重点的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发行国债来增加政府投资 , 剌激社会需求。 1998 年 8 月我国首次发行 1000 亿元长期国债 ,1999 年发行 1100亿元 , 2000 年至 2002 年 , 每年发行国债均为 1500 亿元 ,2003 年发行 1400 亿元。

赤字财政政策只是在特定条件下采取的一种暂时性的财政政策 , 长期过度使用赤字财政政策必然会导致庞大的赤字和债务规模 , 给经济造成危害。从中长期看 , 仍然要坚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

举一反三

学科内综合专题二 : 财政赤字与我国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1) 扩大财政赤字之举是我国政府实施对经济宏观调控的体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 社会主义国家可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 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广泛的宏观调控 , 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当前 , 我国国内需求不足 , 市场需求不旺 , 物价指数处于负增长 , 银行借贷、储蓄压力过大。所以 , 在这一特定时期和特定条件下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 , 利用一定限度的国债与财政赤字 , 对扩大内需 , 调整经济结构 , 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 缓解就业问题 , 增加税收等方面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一非常之举 , 说明我们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增强 , 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

(2) 财政赤字出现较高升幅不会引发通货膨胀。所谓通货膨胀 , 就是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 , 从而引起纸币贬值 , 物价上涨。如果出现通货膨胀 , 就会严重影响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 , 必须抑制通货膨胀。在通常情况下 , 靠扩大财政赤字搞建设 , 会引发通货膨胀 , 这在我国历史上也有过多次教训。但是 , 在当前的特定条件下 , 发生这种危险的可能性不大。 一是现在银行储蓄存 款余额较多 , 国家通过财政债券将一部分储蓄转化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 不会导致银行过量发行货币而形成通货膨胀情况的发生 ; 二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市场供应充裕 , 物价比较稳定 , 适度扩大一些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 , 是在国民经济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所以 , 此 \非常之举 \运用得当 , 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疑难聚焦: 财政赤字能否引起通货膨胀 ?

【解惑】(1) 财政支大于收 , 即出现财政赤字 , 意味着财政支出要依靠借债来维持。这种状态可能会导致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不平衡 , 引发通货膨胀 , 而通货膨胀指流通中纸币发行量超过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 引发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的现象。如果出现上述现象 , 势必严重影响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 , 必须抑制财政赤字的大幅度增加 , 需要政府借债维持财政支出 , 可能造成流通中纸币量大大超出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导致大量货币形成的社会需求不能得到有效供给 , 造成社会上商品 \匮乏 \物价上涨 , 纸币贬值 , 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失去平衡 , 社会经济形势动荡恶化 , 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但是靠扩大财政赤字搞建设不一定就造成通货膨胀 , 关键是能不能用好政府手中的钱。

(2) 在特定的条件下 , 发生通货膨胀这种危险的可能性不大。从目前的经济形势看 , 财政赤字不会引发通货膨胀。一是当前经济形势是 \货物膨胀 \商品过剩 \出现买方市场 , 不会出现抢购的现象 ; 而以前的情况是通货膨胀的前提下增加赤字 , 结果导致更严重的通货膨胀。二是现在银行储蓄存款余额比较多 , 国家通过财政债券将一部分储蓄转化为对基础设施的投资 , 而不是去 \印钞票 \不会导致银行过量发行货币而形成通货膨胀情况的发生。三是粮食等主要产品、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市场供应充裕 , 物价稳定 , 适度扩大一些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 , 是在国民经济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的。 运用得当 , 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想一想 : 假如每年都实现 \收入大于支出 , 略有节余 \是财政运行的最好状态吗 ?(P11)

【解析】】由于财政上一年节余不列入当年财政收入 , 所以 , 如果每年都实现收大于支 , 略有节余 , 连年节余累计起来就会形成大量节余 , 就意味着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 对国民经济发展是不利的 , 财政运行的最好状态还是追求收支相等这个最理想结果。

【思维误区】收入应大于支出、略有节余 , 这是财政运行的最好状态。 (1) 在财政预算和决算中 , 财政收入和支出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因为这表明 , 此时的财政资金得

到了最充分的利用。如果收入大于支出 , 节余过多 , 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运用 , 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利。相反 , 如果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 , 意味着财政支出要依靠政府借债来维持 , 这种状况可能会导致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 , 引发通货膨胀。

(2 〉但是 , 在经济的实际运行中 , 由于国家的经济与社会状况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 收入的来源、数量 , 支出的项目、需求量不是固定的 , 再加上预算不可能在完全实现了收入之后再安排支出 , 收入与支出是在一年中陆续实现的 , 因而财政收入和支出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是不存的。所以 , 财政运行的最好状态是国家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 , 即财政收支平衡。

议一议 : 从资料卡所提供的信息看 , 你认为我国财政几项重点支出的状况说明了什么问题 ?(P12)

【解析】教材中的资料卡的内容是 :( 见教材 P12)

不难看出 ,2002 年全国财政和支出重点是社会保障、农业、教育、科学事业等方面。这说明这几类部门发展更受重视。

(1)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很不完善 , 需要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

(2)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目前 , 我国农业基础地位较薄弱 , 投入不足是原因之一 , 所以 , 我国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 目的是为了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 增加农民收入。

(3) 教育、科学事业属于第三产业 , 为了迎接 21 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 , 我国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 , 国家增加对科学、教育事业的支出 , 表明了我国对科教事业的重视 ,并将科教兴国战略落到实处 , 同时 , 也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中央财政增加了对贫困地区的支持 , 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 , 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

(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同点。 (1) 含义不同。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 , 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它反映了国家处理财政分配的原则。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 ( 货币当局 ) 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 , 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

(2) 政策的制定者不同。

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 , 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的。 (3) 方式不同(内容不同)。

凡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 , 如税收的变动 , 发行国库券 , 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 , 政府对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主要采取税收、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国债和预算等方式。当经济不景气、社会总需求不足时 , 国家采取减少税种、降低税收、政府发行短期国债或针对金融机构发行国债等扩张性财政政策 , 以剌激社会总需求 , 提高个人购买力 , 加速生产和投资的增长 , 促进经济的发展 ; 当经济高涨时 , 则采取压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 发行长期国债或针对社会公众发行国债的紧缩性财政政策 , 以缩小社会总需求 , 降低经济过热现象。

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 , 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包括贴现率政策、法定准备金率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等形式。当经济增长缓慢 , 市场疲软时 , 中央银行通过降低贴现率、法定准备金卒 , 买进证券 , 来增加货币的需求量 , 加速资金的周转速度 , 活跃市场经济 ; 在经济过热 , 物价过高时 , 中央银行采用通过控制货币发行量 , 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 卖出证券 , 来回笼资金 , 减少货币供应量 , 抑制社会总需求过热 , 防止通货膨胀。

(4) 效应不同。

在一般条件下 ,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通过相互配合起作用的。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点 , 在货币政策收效不明显的萧条局面下 , 财政政策显得比较有力 , 如扩大财政赤字 , 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 , 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员 , 又可以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 ; 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则相反 , 因改变税法或采取增税等财政政策都需要一定时间 , 这就使财政政策不可能具备货币政策 通过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具有的直接、迅速和灵活的特点。

2.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共同点。

(1) 二者都是经济政策 , 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

(2) 在一般条件下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 (3) 理论根据相同。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都是政府干预理论 , 其基本特征是 : 在国民经济呈现过热的征兆时 , 政府要依法运用经济政策减少总需求 , 让投资和消费不要过旺 , 以防止通货膨胀带来的经济危机 ; 而当国民经济滑向衰退时 , 政府则应依法运用经济政策剌激总需求 , 让投资和消费恢复生机以防通货紧缩导致的经济危机。这种政府干预理论可以通俗地表述为 \经济发展热的时候泼冷水 , 冷的时候添把柴 , 逆水行舟 ,熨平波动 \即所谓 \相机抉择 \的宏观调控政策。

(4) 现实依据相同。

不管是财政政策的运用 , 还是货币政策的实施 , 都是人们肯定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作用的同时 , 清楚地认识到市场的作用不是万能的 , 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只有把 \有形手 \和 \无形手 \结合起来 , 才能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作为经济手段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只 \有形手 \

既能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 又能防止市场经济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所以 , 要使市场经济正常发展 , 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 而且也需要强有力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结合 , 形成合力 , 对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发挥调控作用。 (5) 目的相同。

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 , 抑制通货膨胀 , 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 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 尽管它们各有所长 , 各具特色 , 调控的方式有所不同 , 对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所采取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 有时采取 \轮番突出 \的方法 ; 有时采取 \相机抉择 \的方式 , 但总的方向是一致的 , 都服从和服务于宏观调控这个目标 , 以防止经济起伏过大 , 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 课堂总结 ]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财政的一些基本知识 , 财政是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 它的实现途径是国家预算 , 预算当然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 , 收支两方面的关系是 : 当收入和支出相等或收入大于支出 , 略有节余时 , 我们称之为财政收支平衡 ; 当收入小于支出 , 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则是财政赤字。在经济发展中 , 财政发挥着巨大作用。这则是下节课我们要学的内容。 ( 边总结边整理板书 )

板书设计

行的社会产品分配?基本含义: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含义:??????税(最主要的)?????利??财政收入??????形式?????∧?债????财财???国家财政? 预算?费?政政??实现渠道???平?执?衡赤?经济建设支出?字 ??行??科教文卫支出?结?财政支出????果 ???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决算???Ⅵ 八、作业

(一)、选择题

2001 年 9 月 28 日 , 我国规模最大 , 智能化水平最高的科学图书馆一一一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在北京中关村落成。图书馆设计藏书 320 万册 , 非印刷型文献 100 万件。据此回答 1~2 小题:

1. 用于中国科学图书馆新馆的技资属于国民收入用于( ) A. 扩大再生产

B. 非生产性基本建设的部分 C. 个人消费的部分 D. 公共消费的部分

2. 从财政支出的角度看 , 用于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新馆的支出属于( ) A. 经济建设支出 B. 卫生事业支出 C. 文化事业支出 D. 行政管理支出

3. 在我国的财政收人中 , 除税收收入外 , 还有 ( )

①向国外政府的借债收入②在国外发行的债券收入③国际组织的捐赠收入④国有主业上缴的利润收入⑤国家从私营企业中的分红收入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④⑤

4. 国家的收人和支出就是财政 , 国家调节财政收支所凭借的权力是 ( ) A. 经济权力 B. 社会权力 C. 政治权力 D. 法律权力

5. 从 1998 年开始至今 , 我国连续 6 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 截至 2002 年 , 我国累计发行

主罢 5929 亿元人民币。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目的在于 (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qh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