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更新时间:2023-04-25 01:0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页,共21页

2018-2019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八年级(上)期末物

理试卷

副标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0分) 1. 学校走廊贴有“轻声慢步”的文明提示语,这里的轻声指的是声音特征中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频率

D. 音色

2. 听到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 )

A. 铃声以波的形式传播

B. 铃声能传递能量

C. 铃声属于噪声

D. 铃声能传递信息

3. 如图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

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 甲的响度

比乙的响度小

C. 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 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大

4. 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前50s 内通过500m 的路程,那么它在前20s 内

的速度是( ) A. 2.5 m /s B. 5m /s C. 10m /s D. 25

m

/

s 5. 古典名落《镜花缘》有这样一段描述:昨夜刮了大风,一老

农早上开门,发现原本在篱笆內的井变成如图所示位置,于是惊呼“井被吹到篱笆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他是以篱笆为参照物

B. 以树为参照物,井越过了篱笆

C. 相对篱笆而言,井位置未发生改变

D. 无论选什么为参照物,井位置都是不变的

6. 一个杯子中装有特殊金属制成的勺子,把热水瓶中的开水(略低于100℃)倒入杯

中,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6℃)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关于这种金属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金属凝固点低于100℃ B. 该金属熔点低于26℃ C. 该金属凝固点高于100℃ D. 该金属熔点高于100℃

7. 小王对云的成因感到好奇,于是他查阅了一段资料:当湿润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

蒸气会遇冷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些小颗粒很小,能被空气中上升的气流顶起从而形成云。可见云的形成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有( ) A. 升华、凝华 B. 液化、凝华 C. 液化、汽化 D. 凝华、汽化 8. 如图是小芳家的木质百叶窗,它能通过转叶片方便地控制进入室内阳

光的多少,这利用了( )

A. 叶片对光会聚

B. 光的色散

C. 光的折射

D. 光的直线传播

9.坐公交车时,看到同方向行驶的轿车玻璃窗上出现连续横移的

字,拍摄了其中两字,如图。关于这两字写在哪辆车上,从车

头向车尾看,字的顺序是()

A. 轿车上中兴

B. 轿车上兴中

C. 公交车上中兴

D. 公交车上兴中

10.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cm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像:则

一束平行于主光轴(标注了刻度)的光线入射到这个凸透镜后折射的光线,正确的画法应是图中的()

A.

B.

C.

D.

11.如图1所示,桌面上放有三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三种液体甲、乙、

丙,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2所示,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是()

A. 乙,丙,甲

B. 乙,甲,丙

C. 甲,乙,丙

D. 丙,乙,甲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12.下表列出了不同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的密度及0℃条件下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研

究小组的冋学们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物质的种类无关

B. 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第2页,共21页

第3页,共21页 C. 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通常大于它在同条件下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 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

13. 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

明学习时避免于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

(1)把房间、厨房门窗关严;

(2)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

(3)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

上述三种方案中,(1)是在______中减弱:

(2)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

(3)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

14. 如图所示,图中t A 、t B 两点坐标的温度分别对应是某晶体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在特

定条件结合物态变化知识分析:

(1)若该物质的温度为t ,且t A <t <t B ,该物质处于______态

(2)若该物质的温度由Ⅱ区域到I 区域时,该物质要______热。

(3)若该晶体物质由Ⅲ区域的状态直接到Ⅰ区域状态时,该晶体物质发生______的物态变化。

(4)若该物质温度刚达到t ,且t =t A ,继续短暂加热,该物质的温度会______(选填“上升”或“不变”)。

(5)若该晶体物质为氧,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氧气的温度处于______区域(选填“I ”、“Ⅱ”、“Ⅲ”)。

15.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它们的质量相等。

若甲的边长是乙的2倍,则甲、乙的体积之比V 甲:

V 乙=______,密度之比ρ甲:ρ乙=______。则此时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分

別截去相同的体积,它们剩余的质量分别为m 甲’和m 乙′,则m 甲’______m 乙′(选填“>”“<”“=”)。

16. 小云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两眼的视力分别是远视和近视,

她将一只2B 铅笔放在她的眼镜的后面1cm 处时,透

过眼镜看到铅笔的形状如图所示,则图中右侧的镜片

是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该镜片

所矫正的是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

17. 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请根据图示填空。

(1)图甲中,木板的长度______cm :在图乙中,天平的测量结果是______g ; (2)图丙中,量筒的分度值(最小刻度)是______,图中读出液体的体积为______。

18.如图甲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

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

(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_____图。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A所示。由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_____℃.若要得到图丙B的图线,你的做法是______。

(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__热量,温度______。

(4)水在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

19.图(甲)是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根据所得数据画出的路程-时间图象,根据

该图象在(乙)图中作出该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

第4页,共21页

第5页,共21页

20. 工程上常用爆破的方法开山辟岭,爆破时工人在钻孔内装好炸药,用一条长96cm

的引火线引燃炸药。

(1)如果引火线燃烧的速度是0.8cm /s ,则引火线能燃烧多长时间?

(2)工人点燃引火线后以5m /s 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炸药爆炸之前跑到500m 外的安全地带?

21. 一只容积为450mL 某品牌矿泉水空瓶,如图所示,将其装满水,放入冰箱

的冷冻室,等全部凝固时,发现矿泉水瓶胀得鼓鼓得,变粗了,请完成下

列问题:

(1)450mL 水的质量是多少?

(2)450mL 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为多少?(ρ冰=0.9×

103kg /m 3) (3)分析矿泉水瓶变粗的原因。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2. 老师用激光灯演示“探究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的实验时(如图),一部分同学

在教室天花板上看到一个光点A ,同时一部分同学看见盛水的玻璃缸底部也有一个光点B .请画出同学们看到现象的光路图。如果同学们看到A 点向左移动,请说明光点A 左移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2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中,让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

(1)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广具座标尺上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像,这个像是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2)请根据物距与像距大小关系,推断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A、5cm

B、10cm

C、

15cmD、20cm

(3)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

①小明为了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调整光屏向______移动(选填“左”或

“右”);

②小芳不移动光屏,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也变清

晰了,则该眼镜片是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

(4)重新使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位置如图所示,然后把凸透镜换成平面镜,观察平面镜也能看到一个正立、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蜡烛的像,这个像位于标尺______cm刻度处正上方,把光屏移到这个像所在的位置,光屏上______(选填“有”或“没有”)这个像

积,任选仪器,请你设计两种不冋的测量方法,可画图说明,

记录的数据用常用符号表示(注明:若选用量筒

时,要考虑石块体积较大是不能放入量筒内的)。

(一)方法一

(1)选择器材

(2)实验步骤及实验要记录的数据

(3)石块体积的表达式

(二)方法二

(1)选择器材

(3)石块体积的表达式

第6页,共21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解:学校走廊贴有“轻声慢步”的文明提示语,这里的轻声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因此是指声音特性中的响度。

故选:B。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除了音调和响度之外声音的另一特征,频率是指振动的快慢,可以影响到音调的高低。

音调和响度的概念很容易混淆,但是却是考试的热点内容之一,所以一定要注意进行认真的区分。

2.【答案】D

【解析】

解:听到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是声音给我们提供了开始答卷的信号,说明铃声能传递信息。

故选:D。

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结合选项中的描述可做出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与信息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

3.【答案】D

【解析】

解:

由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都有3个波峰和2个波谷),因此声音的音调相同;

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程度不相同(即振幅不同),因此响度不相同;甲振动时偏离程度大,甲的振幅大,所以甲的响度大,即音量大。只有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

第7页,共21页

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会观察波形图进行判断。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4.【答案】C

【解析】

解:在50s内通过500m的路程,则物体的运动速度为:

V===10m/s

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整个过程的速度都相同。

故选:C。

已知物体做匀速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可求速度;在前20s内速度不变,整个过程速度都相等。

本题考查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以及速度的计算,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参照物知识。

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对同一个物体而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就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解答】

人之所以看到“井”会被“吹到篱笆外去”,说明说这句话的人是以篱笆为参照物的;如果以地面和地面上的树为参照物,井相对于地面和树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选择不同的参照物,井的情况是不同的,故A正确,BCD错误。

第8页,共21页

故选A。

6.【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知道晶体温度高于熔点时处于液态,

低于凝固点时处于固态。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

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

金属勺熔化了,说明热水瓶中开水的温度高于金属的熔点,使金属勺从开水

中吸热而熔化;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6℃)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说明室温(26℃)低于金属的凝固点,使金属凝固,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答案】B

【解析】

解:水蒸气上升的过程中,空气的温度变低,导致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小水滴,若空气的温度很低,会放热凝华形成小冰晶;然后小水滴和小冰晶是人的眼

睛能看见的小颗粒,被上升的气流顶起,从而形成人看见的云。

故选:B。

(1)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

(2)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

本题考查物态变化中的液化和凝华,需要学生注意水凝华时在空气温度很低时才发生的。

8.【答案】D

【解析】

第9页,共21页

解:木质百叶窗不透明,能挡住沿直线传播的光,通过转动百叶窗的叶片,改变叶片间的空隙大小,可以改变射入室内的阳光,故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故选:D。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不透明的物体能挡住沿直线传播的光。

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百叶窗通过改变叶片间的缝隙可以改变室内的进光量。

9.【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光的反射,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由题意“坐公交车时,看到同方向行驶的轿车玻璃窗上出现连续横移的字”根据平面镜成像可知,两个字是在哪辆车上,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对称可知其中两字。

【解答】

因为是坐公交车时,看到同方向行驶的轿车玻璃窗上出现连续横移的字,拍摄了其中两字,根据平面镜成像可知,两个字是在公交车上,

由图知,这两个字是“中兴”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对称可知,从车头向车尾看,字的顺序是“兴中”。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0.【答案】B

【解析】

解:

设物距为u、焦距为f,由题知u=12cm,

因为物体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像,

所以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得f<u<2f,

即f<12cm<2f,

可得6cm<f<12cm,

第10页,共21页

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则可知:

A图中的焦距小于6cm,

B图中的焦距等于10cm,

CD两图中的焦距均大于12cm,

可见,只有B项符合题意,故B正确、ACD错。

故选:B。

设物距为u、焦距为f,由题知u=12cm,物体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像,据此求焦距的取值范围;利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确定各个选项的凸透镜的焦距,选出正确选项。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确定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关键。

11.【答案】A

【解析】

解:

(1)如图,取相同体积的三种液体V,可得质量关系m

甲>m

>m

,由ρ=

可知ρ

甲>ρ

>ρ

(2)在图1中,三种液体的质量相同,而ρ

甲>ρ

>ρ

,由

V=可知V

V

乙<V

所以左边烧杯液体为乙,中间为丙,右边为甲,

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乙、丙、甲。

故选:A。

在图2中,取相同体积的三种液体,比较其质量大小,利用密度公式得出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

在图1中,三种液体的质量相同,根据

V=得出体积关系,进而确定三个杯

第11页,共21页

子各装的是哪种液体。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根据物质的m-V图象得出三液体的密度关系是本题的关键。

12.【答案】BC

【解析】

解:

A、由表中数据可知,不同物质的声速不同,故声音传播的速度与物质的种类有关,故A错误;

B、铅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而声音在铅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铁中的传播速度,则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故B正确;

C、声音在固体(金属)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空气和氧气)中的传播速度,故C正确。

D、铁的密度小于铅的密度,而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铅中的传播速度,故D错误;

故选:BC。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最大,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小。

此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答问题的思维能

力。

13.【答案】传播过程声源人耳

【解析】

解:(1)把房间、厨房门窗关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3)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1)传播过程;(2)声源;(3)人耳。

减弱噪声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分析四个选择项中减弱噪声的办法,然后与题目中的要求对应即可解决此题。

第12页,共21页

本题是考查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解决此类实际问题,要结合防治噪声的方法进行分析处理。

14.【答案】液放凝华不变Ⅲ

【解析】

解:

温度低于熔点时物质是固态,温度高于熔点低于沸点时物质是液态,温度高于沸点时物质是气态;所以,在Ⅰ区域是固态,在Ⅱ区域是液态,在Ⅲ区域是气态;

(1)若该晶体物质的温度t A<t<t B,高于熔点低于沸点,则该晶体物质处于Ⅱ区域,是液态。

(2)若该晶体物质的温度由Ⅱ区域到Ⅰ区域时,该晶体物质的温度降低,要放热。

(3)若该晶体物质由Ⅲ区域的状态直接到Ⅰ区域状态时,即从气态直接到固态,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

(4)若该物质温度刚达到t,且t=t A,处于熔化过程,继续短暂加热,温度不变;(5)若该晶体物质为氧,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氧气是气态,其温度(高于沸点)处于Ⅲ区域。

故答案为:(1)液;(2)放;(3)凝华;(4)不变;(5)Ⅲ。

(1)晶体低于熔点是固态,高于熔点低于沸点是液态,高于沸点是气态。(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熔点、凝固、凝华等物态变化的掌握,是一道比较新颖的题目,知道低于熔点是固态,高于熔点低于沸点是液态,高于沸点是气态是解题的关键。

第13页,共21页

15.【答案】8:1 1:8 >

【解析】

解:

(1)因为正方体的体积V=a3,甲的边长是乙的2倍,所以甲乙体积之比:

V

甲:V

=(a

)3:(a

)3═(2)3:(1)3=8:1;

由题知,m

甲=m

则甲、乙的密度之比:

ρ甲:ρ

=

=:=1:8;

(2)由前面解答可知ρ

甲<ρ

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体积的部分,

由m

切=ρV

可知,m

甲切

<m

乙切

,即甲减小的质量小于乙减小的质量,

因原来它们的质量相等,所以剩余部分的质量:m

甲′>m

′。

故答案为:8:1;1:8;>。

(1)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a3,知道甲的边长是乙的2倍,可求甲乙体积之比;又知道质量相等,利用ρ=可求密度之比;

(2)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体积的部分,且ρ

<ρ乙

,由ρ=可知,甲减小的质量小于乙减小的质量,可得剩余部分质量关系。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因为是求比值,要细心,防止因颠倒而出错!

16.【答案】凸透镜远视

【解析】

解:由题意可知,透过眼镜看到铅笔的形状,左侧是正立缩小的虚像,右侧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右侧的镜片是凸透镜,左侧的镜片是凹透镜,

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

因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远视眼应该配戴凸透镜才能看清近处的物

第14页,共21页

体。

故答案为:凸透镜;远视。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变弱,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为了将光线会聚,需要用凸透镜来矫正远视眼,这样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中招的热点。

17.【答案】2.45 31.6 2ml52ml

【解析】

解:

(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木板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1.00cm,末端刻度值为3.45cm,木板长度为

3.45cm-1.00cm=2.45cm;

天平平衡时的示数等于砝码加上游码的示数,游码标尺的分度值是0.2g,所以物体的质量为20g+10g+1.6g=31.6g;

(2)由图可知量筒的最大读数为100mL,分度值是2mL;从图中可直接看出液体的体积是:V=52mL。

故答案为:(1)2.45;31.6;(2)2ml;52ml。

(1)刻度尺的读数方法:起始端从0开始,末端刻度值即为读数,起始端没从0开始,最后读数应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刻度值;

天平的读数方法:天平平衡时砝码的示数加上游码的示数为物体的质量;(2)量筒使用前首先要认清量程和分度值,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和液面的凹面底部相平,既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此题考查了刻度尺、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天平需要在平衡后再读数。

18.【答案】96 A98 减小水的质量吸收不变液化

【解析】

第15页,共21页

解:(1)由图甲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其示数为96℃;

由图乙知,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增大,是沸腾时的现象;B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是沸腾前的现象;

(2)由图A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98℃;

B图水的沸点不变,但加热时间变短,说明水量变少;

(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4)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的“白气”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组成的。

故答案为:(1)96;A;(2)98;减小水的质量;(3)吸收;不变;(4)液化。

(1)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注意分度值;

水在沸腾过程中生成大量的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达到水

面处破裂;

(2)根据沸点的概念判断出水的沸点;

水的质量的变化会影响加热时间,但不会影响沸点的变化;

(3)掌握水在沸腾过程中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4)知道白气是由小水珠组成的,是由于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此题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考查了温度计的读数及水沸腾过程中的特点,同时考查沸腾图象的分析,能根据水的沸腾特点判断沸点及质量的变化,是

解决此题的关键。

19.【答案】解:由甲图可知,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v ===2m/s;

即物体做的是速度大小为2m/s的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解析】

第16页,共21页

甲图中是路程--时间图象描述的是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则由图象可知速度的大小及物体的运动状态,则可由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画出速度--时间图象。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应学会根据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本题的关键所在。

20.【答案】解:(1)∵v =,

∴引火线的燃烧时间:

t ===120s;

(2)∵v =,

∴工人的路程:

s人=v人t=5×120m=600m>500m,

工人能在炸药爆炸之前跑到500m外的安全地带,

答:(1)引火线燃烧的时间为120s;

(2)能在炸药爆炸之前跑到500m外的安全地带。

【解析】

(1)已知引火线的长度与燃烧速度,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引火线燃烧的时间。

(2)已知工人的速度,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工人的路程,然后判断工人能否到达安全区。

本题考查了求引火线的燃烧时间、判断人能否跑到安全距离外,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21.【答案】解:

(1)水的体积V水=450ml=450cm3,

由ρ=得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1g/cm3×450cm3=450g;

(2)水结成冰,状态变化了,但质量不变,

则冰的质量:m冰=m水=450g;

由ρ=得冰的体积:

V冰=

==500cm3;

(3)水结冰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小,体积变大,使得矿泉水瓶变粗。

第17页,共21页

答:(1)450ml水的质量是450g;

(2)450ml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为500cm3;

(3)水结冰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小,体积变大,使得矿泉水瓶变粗。【解析】

(1)知道水的体积,利用m=ρV求水的质量;

(2)水结成冰,状态变化、质量不变,可得冰的质量,再利用

V=求冰的体积;

(3)质量一定的水结冰后,密度变小,由

ρ=可得体积变化情况,解释矿泉水

瓶变粗。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应用,注意: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其大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2.【答案】

水面升高

【解析】

解:画激光灯关于水面的对称点,即激光灯的像点,然后连接像点和A点,则空气中的光线为反射光线,再连接光源和反射点,即为入射光线;

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的位置,折射光线射到容器底的位置,即B点;如图所示:

第18页,共21页

当水面升高时,反射光线的位置,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知A点向左移动,说明水面升高了。

故答案为:水面升高。

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找出激光灯的像点,然后根据像点和A点确定反射光线,再根据发光点和反射点完成入射光线。

(2)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作图和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平面镜中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能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确定水面变化后的折射光线是解答本题的难点。

23.【答案】实B左近视等大65.0 没有

【解析】

解:

(1)如图所示时,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像,实像能用光屏承接,故这个像是实像;

(2)此时物距为50cm-35cm=15cm,此时2f>u>f,即2f>15cm>f-------①

第19页,共21页

像距v=80cm-50cm=30cm,此时v>2f,即2f>30cm-------②

综合①②得7.5cm<f<15cm,故B符合题意;

(3)①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故应调整光屏向左移动;

②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物距变大,像距应减小,若要成清晰像,光屏应向左移动。若不移动光屏,应使光线发散一些,所以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近视眼的矫正原理与此相同;(4)重新使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位置如图所示,然后把凸透镜换成平面镜,因为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观察平面镜也能看到一个正立等大的蜡烛的像;

因为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同,即u=v=16cm,所以这个像位于标尺的65.0cm处;

因为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把光屏移到这个像所在的位置,光屏上没有像。

故答案为:(1)实;(2)B;(3)①左;②近视;(4)等大;65.0;没有。

(1)实像能用光屏承接;

(2)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确定其焦距的范围;

(3)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光屏靠近凸透镜;由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由此分析解答;

(4)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同、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操作的理解,难点是物距的大小与成像性质的关联,但只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即可解答。

第20页,共21页

24.【答案】解:

(一)方法一

(1)选择器材:量筒、溢水杯、水;

(2)实验步骤:将溢水杯中装满水,将空量筒放在溢水杯口,把石块放入溢水杯中,用量筒收集溢出的水,记下溢出水的体积V溢水;

(3)石块体积的表达式:V=V溢水;

(二)方法二

(1)选择器材:量筒;烧杯、水、记号笔;

(2)实验步骤:在烧杯中装入适量水,把石块放入烧杯中,确保水不要溢出,用记号笔记下水面的位置,然后将石块取出,在量筒内装入一定量的水,记下对应的示数为V1,然后往烧杯中加水,直至标记处,记下此时的示数为V2;如图所示:

(3)石块体积的表达式V=V1-V2。

【解析】

(1)若石块体积较大,不能放入量筒内,可将空量筒放在溢水杯口,收集溢出的水的体积;

(2)利用等效替代法,取出了石块,再将水补充到原来的标记处,这样增加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采用同一容器都装满水和该液体,采用等体积的方法,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利用等效替代求固体体积的方法。

第21页,共21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po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