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推荐《中国教师缺什么》

更新时间:2024-06-06 11: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读书推荐《中国教师缺什么》

推荐理由:

前几天去逛书店,发现一本书——《中国教师缺什么》,书名挺吸引人,翻开看了看内容也新颖,便买了回来。看完这本书,我觉得这是一本不错的书,很想把它推荐给各位老师。说它好,大概有这么几点理由。

第一点:作者在探讨课程改革的问题时,开发了一个新的角度,即从教师如何适应课程改革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并且与其他类似的著作不同的是,不是告诉教师应该如何如何,而是先找到教师究竟缺什么。我们知道,为了适应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做出改变,比如,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管理者转变为研究者和促进者。课程改革已经实行四年多了,教师们是不是已经适应新课程了呢?在对我们的教师提出种种要求之前,我们是否应该理智地分析一下,我们的教师到底缺什么?需要改变什么?否则,我们对教师的要求是否太功利了、太盲目了?

第二点:作者在阐述教师“缺什么”时,既看到教师身上由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所造成的不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各种“缺点”,也看到教师在旧课程体制下身心所受到的种种摧残,还看到了教师的各种无奈。既不是一味地指责教师,也不是一味地歌颂教师;既不是一味地从教师身上找原因,也不是把一切推给客观环境。

第三点:这本书中所搜集的事例来自现实,比较典型,也比较生动,很能说明问题。有的事例是在揭教师的“缺点”,就好象在揭一个人的伤疤,揭人家的“短”,因此,有人会看了觉得不舒服。但是,我们如果能冷静地想一想,这些事情在我们身边真的不存在吗?即使没有这么典型,但是类似的就没有吗?

第四点:作者的语言非常亲切,就好象是在和教师拉家常。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没有冰冷的面孔。作者本人就是一位女教师,她体贴教师的辛劳,理解教师的烦恼,知道由于教师工作性质所带来的枯燥。应该把她看做是教师的代言人,而不是在教育教师。

读完这本书后感想颇深。是啊,教育活动本身是人的本性的表现,教育是人的活动,是以人为对象的活动,是自我认识、自我塑造、自我改造、自我创造的活动。”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因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听父辈说,他们教书的时候,一个老师要教两个年级的所有课程,作业没写完,要被罚几十遍、上百遍,上课扰乱课堂纪律或有小动作,要被罚站或挨揍,学生每天大气不敢出,真是叫紧张。学生在如此的环境下学习,缺少自信,没有自主,只能是被动地接受填鸭式的教育。

如今,教师再也不是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了,而是充分体现民主、平等的互助学习了。教师以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兴趣、爱好和理想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得到了普遍提高,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再是简单地以“成绩好”来论英雄了,学生有了自主发展的空间。学生不再是学习的奴隶,而是学习的主人了。可能有人会说学困生依然存在,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的确,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了,知道的事情多了,这就是社会大学的功绩了,学生接受的各方面的知识多了,渠道广了,电视、电影、书刊、报纸、网络等媒体都在对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教育,有积极的,当然也有消极的,这就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老师不再是学生的独奏者,而是伴奏者了,不学习是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了,学困生的产生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和我们的老师教学方法落后,学生对课堂学习没有产生兴趣不无关系的。

教育,以人为本,只有着眼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我们的教学质量才能大面积提高,师生的平等互助,带来了教师的主动教,学生的主动学,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对师生双方都是有益的。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助于培养创造能力。

大家都知道,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最好的老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多树大拇指,不伸食指,多表扬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决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我们对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一样对待,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自己的朋友,对他们既要有爱心,又要有耐心,使他们在人格上与所有的人平等,在接受课堂教育上与所有的人平等,师生关系上平等。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助于培

养创造能力。教师是一个特殊的、崇高的职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提高我们自身职业道德的同时,要想使我们的“学高”,我们必须随时学习。以提高自己在各方面的知识技能,不断充电,不断进步,才能使自己永立不败之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pd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