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题
更新时间:2024-06-29 10: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一、选择题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 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
2.关于图示地区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较为干旱,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B.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雨热同期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年温差变化趋势是从乙到甲逐步递减
3.图示区域粮食商品率高于全国其他农业区,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多
读我国某乡农业产业结构规划图,完成4~5题。 4.该地区可能位于( )
A.江汉平原 C.宁夏平原 D.成都平原
5.该乡农业产业结构最有利于( )
A.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 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 D.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下表表示我国某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根据论证可知变化较为合理。据此回答6~7题。
6.该地的地形( )
A.以平原为主 B.以低山丘陵为主 C.以高原为主 D.以盆地为主 7.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下列有关今后该地农业发展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利用水面发展渔业 ②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③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④培育优势农产品的品牌 ⑤为满足人口增长需要,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②④⑤
1
B.松嫩平原
1978年 2008年 耕地 55% 40% 林地 19.8% 44.1% 草地 4.9% 6.2% 荒地 15.4% 1.3% 水面及建筑等用地 4.9% 8.4%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人民网2011年8月16日报道,2011年黑龙江垦区粮食总产突破400亿斤。其中水稻总产250亿斤,可向销售区提供优质的东北粳稻230亿斤,有效缓解我国优质粳稻供应紧张的状况,结合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结构(万公顷)图,回答8~10题。 8.黑龙江垦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热量不足
B.土壤贫瘠 D.光照条件差
C.气候较为干旱
9.黑龙江垦区成为“中华大粮仓”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人均占有耕地多 B.机械化程度高 C.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 D.生产技术水平高 10.黑龙江生产的粳稻质量要好于我国南方生产的粳稻,其主要原因是( )
A.土壤比南方肥沃 B.水热条件比南方产区充足 C.生长期比南方产区长 D.机械化水平比南方产区高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11~13题。
11.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
A.江苏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海南省
12.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13.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读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我国城市化战略格局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据图推测( )
A.主要城市化地区多沿交通线分布 B.第一级阶梯城市分布较密集
C.长三角地区将持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乡村人口将大规模流向东南沿海城市 15.图中面积最大的主要城市化地区,今后制约其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B.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恶劣 C.水资源短缺现象明显
D.农村经济严重落后,农业基础薄弱
2
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这有利于解决因城市化不合理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建设“健康”城市。据此回答16~18题。
16.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
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 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 17.生态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
A.绿地
B.工业区 C.交通区
D.住宅区
18.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的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 )
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一大酸雨中心 B.水污染严重,“水质型”缺水问题突出
C.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国际上常用工业化结构性指标衡量一国的工业化进程,工业化结构性指标的构成是:①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5%以下;②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下降到20%以下;③城镇人口上升到60%以上。下图为某年中国工业化结构性指标与国际通用标准的比较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结合图文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bc分别表示工业化指标中的①③②
B.a指标我国略高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低 C.b指标我国远高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二、三产业比重低 D.c指标我国远低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慢
20.针对以上我国现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乡镇企业的发展。目前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并不断向西、向北扩展,这些乡镇企业总体上与下图中哪一类较为一致( )
A.a B.b C.c D.d
四类工业产品成本分布比重
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21~22题。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 2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3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11 11 31 31 31 33 33 31 31 11 33 33 31 11 11 31 31 11 11 11 11 22 12 11 11 22、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据此完成23~24题。 2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A.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C.原料密集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 ①城镇数量猛增,城乡交错分布 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③逆城市化现象凸显 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
24、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05年至2010年广东省规划投资1 800亿元,重点新建、扩建5个炼油项目,5个乙烯项目,并在沿海地区集中布局建设5个石化基地,进军亚洲石化生产中心。据此回答3~5题。 25.广东大力发展石化产业的优势条件有()
①市场广阔 ②资源丰富 ③海运便利 ④技术先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6广东将建立石化、化工园区,实行炼化一体化,引导产业向园区、沿海石化基地集聚。其主要目的是①资源共享和追求集聚效应 ②便于污染物集中控制 ③减少运费,降低成本 ④降低产品销售费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7.广东实现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采取清洁生产技术 ②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③加强航空港、高速公路建设 ④建立原油储备和成品油储备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28~29题。 28.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阶段Ⅰ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快 C.在此国城市化进程中工业化都是主要动力 D.城市化速度一直快于工业化速度 29.在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
A.技术指向型产业 C.动力指向型产业
B.劳动力指向型产业 D.现代服务业
30.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4
A.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 B.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 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
二、综合题
31、材料1: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和 粮食流通格局图。
材料2
(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并填下表。 商品粮基地 最主要的优势条件 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 D
甲 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乙 丙 旱涝灾害频繁 (2)丁区域曾经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现在地位下降,从外地调入粮食量逐年增多,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 __ ,社会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和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甲地区农业生产具有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 、________ 。
(4)简要说明箭头A、B、C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
(5)为增强“北大荒”品牌的竞争力,北大荒农垦集团在今后生产中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
5
(6)材料2中的D地区是我国沼泽分布最广的地区,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32、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分析回答
材料一 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和自身条件,从实际出发,大力吸引外资,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珠三角模式(左下图)
材料二、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右下图)。
材料三、长江三角洲地区扼据长江
珠三角 国际产业 国际市场 504030201001980年1990年2000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占18%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去年的全国财政收入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贡献份额超过了四分之一。
(1) 在珠三角模式的形成过程中,该地区面临的国际经济背景是什么?(2分)
(2) 根据材料二,简述1980—2002年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3分)
(3) 有一位深圳网民发表了一篇《谁抛弃了深圳》的文章,文中提到一些跨国公司将驻华总部从深圳
迁往上海。这说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4)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城市化的发展有什么影响?(3分)
(5)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升级面临的困境,究其原因有哪些?
6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解析】 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乙地位于松嫩平原地区,丙地位于大兴安岭北段,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草地、耕地和林地,图示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因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粮食商品率高。 【答案】 1.D 2.C 3.D
【解析】 根据框图所隐含的信息:牧草、野猪、狍子等事物,该地区有牧场分布并靠近山地或林区,所以位于松嫩平原。该地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副业)综合发展,而且畜牧业、林业等的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工业的发展,沼气工程的建立使物质得到充分利用,使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方向发展。 【答案】 4.B 5.D
【解析】 第6题,从表中可知,该地的耕地比重在减小,林地、草地比重在增加,因此该地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第7题,由上题可知,在低山丘陵区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可能会导致水土流失。
【答案】 6.B 7.C
【解析】 黑龙江所处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是制约其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由于垦区地广人稀,人均占有耕地多,所以成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热量不足导致这儿的耕作制度是一年一熟,单季水稻的生长期较南方产区长,质量高。 【答案】 8.A 9.A 10.C
【解析】 从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看,该省区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说明该省的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结合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可判断为我国的经济发达省份,从而确定为江苏省;从其城市化曲线变化上看,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该省的工农业发达,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 【答案】11.A 12.D 13.A
【解析】 从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我国主要的城市化地区,多沿交通线分布,以我国的东部地区较为稠密,相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看,我国目前还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图中面积最大的主要城市化地区是我国的环渤海地区,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其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14.A 15.C
【解析】 第16题,城市是人口聚集场所,人口、产业的高度集聚,排放大量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城市环境恶化。第17题,生态城市的绿地面积所占比重较大,尤其是市中心区。第18题,注意题干要求的是生态破坏,A、B、C三项均为环境污染。 【答案】 16.B 17.A 18.D
【解析】 第19题,从图中的数值信息看,a指标是指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该项指标我国与国际通用标准相差不多;b指标为农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该项指标我国远高于国际通用标准,说明我国从事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最多,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反映出我国的二、三产业比重较低;c指标为城市化水平,反映出我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还较低。第20题,我国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总体上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工资成本所占的比重较大。 【答案】 19.C 20.C
【解析】图示区域位于辽宁西北部,为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相对较少,从图中数字的变化可知,自1979年~2005年间,该地的湖泊面积缩小,耕地面积增多,是围湖造田而导致的,必然会导致水生生物物种减少,旱涝频率增大,空气湿度减少,土地的灌溉面积增加,出现土地次生盐渍化,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今后必须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参考答案】 21A 22C
【解析】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重点发展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正在经历第二个阶段,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其工业化的推动下,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答案】 23A 24D
解析:本题组考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发展及措施。第3题,广东地区无石油资源分布,与其他几个工业区比较技术力量也不突出。第4题,考查工业集聚的效应。第5题,实现石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应有充足的原料保障,采取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环境污染。 答案 :25C 26B 27.C 【 解析】:第28题,根据图示可知,城市化速度比工业化速度快。
第29题,读图可知,阶段Ⅲ工业化水平下降,但城市化水平还在继续上升,说明此时的人口主
要从事第三产业,如选项中的现代服务业。
答案:28.D 29.D 30、C
7
31、解析:第(1)题,主要分析比较影响甲、乙、丙三地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水资源等状况。甲地纬度高,热量不足;乙地位于西北内陆,水资源不足;丙地位于江河的中下游,洪涝灾害频繁。第(2)题,自然原因主要有河流众多,地块小,土壤黏重;社会原因主要有人多地少,城市和工业发展占用大量土地,发展经济作物占用大片耕地。第(3)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生态环境,应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减少粮食种植,故需要从东、中部地区运进粮食。第(4)题,从加大科技投入,保护农业生态,提高产品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
(1) 商品粮基地 甲 乙 丙 最主要的优势条件 人均耕地多 光热、水充足 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 热量不足 水资源不足 (2) 河网稠密,地块小、土壤黏重、 人口稠密、城市化占用土地、农业结构调整 (3)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地区专业化生产
(4)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粮食保证,减轻西部地区生态压力;缓解粮食紧张的压力,有利于西部地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挥地区优势。
(5)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加大农产品的加工力度,提高附加值;利用饲料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
(6)降水多,气温低,蒸发量小;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有冻土层,使地表水不容易下渗。 32、(1)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密集型工业向外转移
(2)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先增后降(或变化较小),第三产业比重逐渐增加 (3)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由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
(4)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增大;城市用地规模扩大(3分) (5)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国内腹地范围小。
8
正在阅读:
2014新版英语六年级上册Recycle1第二课时01-13
万科房地产项目运作流程图-2019年文档05-23
水电站右岸导流洞施工测量04-19
_广联达图形算量软件详细教程讲义05-12
图书编目工作细则03-26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试题05-21
英语(2)第二次形考作业答案11-2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第四章
- 测试题
- 人教
- 必修
- 单元
- 经济发展
- 地理
- 区域
- 2016届高考英语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配套作业
- 陕西省系统集成行业企业名录2018版758家
- 甘肃省武威市第十七中学2018年九年级下册(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
- 2018年高级《会计实务》财务-股权激励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园长第一责任人制度(需要填)
- 初一应用题训练 - 数字问题
- 提纲拟定
- 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格式规范
- 最新名师 说课稿随文识字《树和喜鹊》说课
- 走进新课程理论试题- 青岛教育信息网
- 2018-2024年中国发动机行业专项深度调研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卷
- 中国砂水分离器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江苏高考名著《三国演义》简答汇编
- 与爱同行----幼儿园传统文化节日特色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 一化学热力学(A)
- 菏泽中华广场房地产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绵阳第一中学高2014级第三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习题
-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