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实践报告

更新时间:2023-12-24 02:5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重庆大学本科实践报告

对 “ 李 刚 药 家 鑫 案 ” 的 思 考 探 究

二O一三年六月

目录

一、官权与人权的冲突 ..................................... 4

(一)事件回顾 ................................................................................................................................... 4 (二)官权背景 ............................................................................................ 4 (三)冲突焦点 ............................................................................................ 4

二、舆论的导向、监督和反思 ............................... 5

(一)案件引发的舆论围观 ........................................................................ 5 (二)舆论的质量 ........................................................................................ 5 (三)舆论的立场 ........................................................................................ 6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 8

(一)从李启铭案和药家鑫案看家庭教育 ................................................ 8 (二)从李启铭案和药家鑫案看学校教育 ................................................ 9 (三)关于大学生价值观问题的对策 ...................................................... 10 (四)大学生意见调查分析 ...................................................................... 11

四、结论 .................................................14

附件一:大学生意见调查 ...................................15

摘要

近几年,“我爸是李刚”和“药家鑫”案件的发生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随着案件的尘埃落地,留下更多的是反思,“我爸是李刚”和“药家鑫”案件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发人深省的社会问题呢?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首先,两位当事人都是所谓的“官二代”和“富二代”,那么这种特殊的身份是否可以左右案件的结果;其次,舆论应当站在怎样的立场看待问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在本案中,两位当事人都自以为凭借其所谓的“借口”和“优势”试图想将别人的“生命权”践踏于脚下,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思维和认识,同时也影射出当代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缺失,所以解决从高校教育体制和家庭教育当中共同发现的问题,才是解决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根本。

关键词:官权现象,舆论,教育

一、官权与人权的冲突

(一)事件回顾

1、“药家鑫”案件

药家鑫,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后被公安机关释放。2010年10月23日,被告人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投案。 2011年1月11日,西安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了公诉。同年4月22日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45498.5元。 5月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药家鑫案二审维持一审死刑判决。2011年6月7日上午,药家鑫被执行死刑。 2、“我爸是李刚”案件

2010年10月16日晚,一辆黑色大众迈腾轿车在河北大学校区内撞倒两名女生,一死一伤,司机不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去校内宿舍楼送女友。返回途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该肇事者不但没有关心伤者,甚至态度冷漠嚣张,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后经证实了解,该男子名为李启铭,父亲李刚是保定市某公安分局副局长。此事一出迅速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的焦点,“我爸是李刚”语句也迅速成为网络最火的流行语。但是据当地人讲,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河北大学保卫处处长曾经和李刚及李启铭一起吃过饭,对李启铭有些印象。在肇事现场,保卫处处长问李启铭是不是李刚的儿子,李启铭回答“是,我爸是李刚”。

(二)官权背景

这两事件一出,媒体马上对其家庭背景进行了相关的跟踪报道。原来,在“药家鑫案”中药家鑫的父亲药青伟曾经是总后西安军事代表局驻该厂军代表(军方派驻军工企业负责监督、验收工作的人);母亲是西安北方华山机械有限公司职工(西安北方华山机电公司是中国兵器北方公司下设一军工厂),家庭条件较优越。

在“我爸是李刚案”中,李刚,“我爸是李刚”事件的核心人物之一,河北保定市公安局北市区分局副局长(副科级),是在河北大学校园开车撞死和撞伤两个新生的肇事者李铭启的父亲,因孩子酒后驾车撞人后口出狂言而出名,事发后凭借后台关系调离北市区继续上任 。

于是,此事在民众中掀起轩然大波,也将民众的仇官仇富心理推向高潮。

(三)冲突焦点

1、官二代责任归属

在这起案件中,造成被害者死亡直接责任是李启铭在被公众要求采取相应抢救措施时,说出:“有本事你们去告,我爸是李刚”,企图以自身官二代的身份,压制其过分行为,在现场群众中在造成的愤怒并想通过特权身份对实践的处理过程中逃脱法律的制裁。在案件的处理过程中,他也确实凭借其父的身份获得了种种法律层面有利减刑资本。

从网上获取的信息固然存在可靠程度的疑问,至少可以从侧面说明此事件中李启铭嚣张跋扈的态度,激发了民众对于国家司法体制公平正义性的怀疑,对特权冲击下的社会公平正义能否实现持怀疑态度

第 4 页 共 15 页

2、官本位的话语权

“官本位”意识是封建官僚制度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并维护和服务于官僚集权体制,与以人为本相对立。在“我爸是李刚”案中,因为有消息传伤者被禁止记者采访,而不能真实地向广大群众发布信息,其他与案人员均处于集体封口状态,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否是深入中国社会骨髓的官本位思想在控制公众话语权呢。

在传统的行政模式下,由于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不少官员对公众的话语采取敌视态度,认为民知多必乱,处理与公众的关系通常采用破坏性的手段。在这里,处理与公众的关系不管答案为何,李刚父子的特殊身份与之脱不了干系。但是,我们应该明白,民众的话语权监督是社会公平正义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在社会上形成一种不利于被批评者的舆论压力,使得政府及其官员能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3、财富特权与基本人权

我们从案件事实中可以看到,在他们眼里,财富与特权是高于一切的,交通法规、道德素养、对他人基本的人权——生命权的尊重都是无关紧要的,凭借身份地位、特权财富,可以将之任意践踏于脚下。这种漠视生命人权、社会规范的态度是极其可怕的,这是物质繁荣时代青年价值观失落的一种集中体现。

二、舆论的导向、监督和反思

(一)案件引发的舆论围观

1、“药家鑫”案

首先,辩护律师的“激情杀人说”引来如潮的批评,央视报道也有失偏颇,其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李玫瑾教授,从犯罪心理学层面进行的动机分析,最终在传播中“信息失真”,也引来骂声一片。她认为连刺动作,是一种潜意识重复弹钢琴的机械动作。剥去前后语境,模糊专家的治学专业,该论断被笼统归入央视的不平衡报道,简化为“钢琴强迫杀人法”在网上流传甚广。李也被网友嘲为“著名犯罪漂白家”。李玫瑾公开回应质疑,表示自己未给杀人犯开脱,没对被害人不敬。自己不做民意审判,绝不能说“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最后,一个据说是药家鑫同门师妹的人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她说“我要是他,我也捅??”这残暴的论调,和针锋相对的同样缺乏理性、充满暴戾的民意,将舆论之争导向白热化。

2、“我爸是李刚”案

李案中,涉及到“官二代”的问题,首先,“凡官必贪”、“凡警必黑”、“凡富必奸”成了推论定式,只要遇到涉及官民、贫富之间矛盾冲突的事件,便成了这种愤懑情绪的引燃剂。其次,人们愿意相信传言并借题发挥,甚至添加虚假信息,共同为李刚塑造了一个“岳父是副省长”、“妻舅是中央政治局常委”、“有五套住房”的家财万贯的家庭背景,以证实其“官二代”的飞扬跋扈、草菅人命。最后,面临巨大压力的应属当地政府和公安机关,让李刚携子上央视,实为无奈之举,因为此时任何解释,都会掀起新一轮的声讨和人肉搜索,出于利害的担忧,地方一度采取了沉默的态度。

(二)舆论的质量

第 5 页 共 15 页

1、舆论的成分:

舆论具有主观性,含有理智与非理智成分。它不同于自为组织的纲领政策,可以对各种问题表现得十分理智,它的自在形态决定了它在总体上是一种理智与非理智的混合体。

2、舆论的选用:

舆论不是可以随便说的。说“舆论认为”,必须拿出证据证明你说的那个“舆论”是舆论。“舆论认为”,在一定的范围内,持某种意见的人数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才可以将这样的意见视为舆论。并且,也不要轻易把网上意见视为舆论。

3、对于司法审判的影响

社会舆论对司法审判的影响可以分为两方面。

一方面是积极影响,即促进司法独立与司法公正。原因有二,一是平民与权力阶层的冲突能够促进司法独立,司法需要独立,然而在我国的社会环境中,往往存在权力干预司法的现象,平民与权力阶层所存在的冲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权力的形使起到监督和抑制作用,使滥用权力者从心理上感受到舆论的压力,感受到滥用权力干涉司法的后果所带来的恐惧感和将遭受到的谴责,从而起到一种平衡的作用;二是社会舆论的监督对司法公正起促进作用,社会舆论对司法审判的适当监督使司法在公众的监督下进行,公众痛恨司法腐败,一旦发现司法腐败现象,必然会强烈批判,司法机关以及司法工作人员在舆论的影响下会产生一种心理压力,会在腐败的利益与公正以及自身名誉之间作权衡,从而对司法腐败能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另一方面是消极影响,即过度的舆论监督会干扰司法独立 。原因有三,一是道德与法律的冲突, 法律与道德虽然存在共性,但法律规则的要求却比道德要求更具体,法官本身内心存在着符合社会价值观的道德标准,而正是由于两者之间的冲突,使得法官判案时会受到外界舆论所倾向的道德观念的影响,要么与法官内心的道德相符,要么与法官的职业道德不符,法官独立审判的效果受到了干扰;二是公众的朴素正义感与法律的冲突,第二公众的朴素正义感与法律所维护的程序正义存在冲突时,法律首先要维护程序正义,此时法官所受到的内心影响如同上述道德观念的影响一样;三是公众法律意识水平的提高与法律知识的不足之间的冲突,改革开放以来,公众的法律意识水平越来越高,然而对许多法律条文本身并不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当人们关注典型案件时就可能会因为对法律本身的不了解而引发对司法的言论攻击,如此便会干扰司法的正常进行。

既然舆论对司法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那么两者之间必然存在平衡点,找到两者的平衡点便能使两者达到良性互动。两者之间其实是存在交互作用的,司法可以引导舆论良性发展,舆论又能影响司法。司法既要倾听又要回应舆论,舆论自身在监督司法时其内部的各个部分也应提高自身素质并做到适度,建立健康的监督体制。

(三)舆论的立场

有人说:“自从李刚案件以后,我就不相信社会舆论了,但是自从药家鑫后,我又相信了。”在李案中,混淆的民众舆论、有失偏颇的媒体导向以及抱着消极态度的政府合力掀起了人们仇官心理的高潮,因此李刚在视频道歉中频频落泪忏悔,在人们看来也只是一场作秀而已。而药家鑫案中,因其大学生的特殊身份以及一贯优良的学习品格,法律一度导向量刑减刑的

第 6 页 共 15 页

结论。但正是舆论的广泛热议才最终让这场风波得到了公平的审判。

从此看来,舆论的立场显得尤为重要。这个立场必须是公正的,必须站在公正的天平之间,不倾向任何一部分。但是作为舆论主体的民众、媒体都是主观、有情感的人。怎样让这些具有导向功能的个人变得公正呢?以媒体工作者为例,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必须遵守:

1、真实客观

这条原则主要是对舆论工作者而言的,或者我们可以再将范围缩小为“媒体工作者”。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获取信息的途径无非两种——直接和间接。直接获取信息的人是非常少的,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那样的经历一出门就能遇到爆炸性新闻的。所以大部分人得到的信息都是间接的。在科技时代,间接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网络、电视、广播等等。而我们熟知的记者却可以算是信息的直接获取者。这些信息从获取到整理到传播都由媒体工作者来负责,因此大多数民众对于信息的第一感知都间接来自这些人的个人看法。 那么,媒体工作者拥有一个真实客观的立场就显得尤为重要。

真实客观就是不把个人的情绪好恶和地区部门的利益观念带进报道中去。它体现在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政策法律为准绳,用真相说话,用证据说话,不道听途说,不言过其实。它要求这些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的媒体工作者全面客观地看问题,不以点代面,不以偏概全。只有他们做到了这一点,信息才能以最真实的一面到达人民群众的面前。

2、与人为善

与人为善这条原则虽然看起来有点文艺,事实上体现的还是媒体工作者本身的素质问题。这种素质具体表现于媒体人的个人修养和主观目的。在信息纷杂的现代社会,要想让一条信息吸引人们的眼球,必要的夸张润色必不可少,但是太过于夸张和过分的言辞很可能导致民众的认知偏颇。大量知名人士的“被死亡”、“被离婚”虽然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很高的关注,却让人民群众对媒体越来越怀疑、失望。媒体应当是站在一个宽容者的角度看待问题的。

媒体只负有监督和传播的义务,没有杀死事件当事人的权利。在这场舆论监督中,媒体应当教导那些坏人改正错误,而不是“把别人逼到死路上去”。这就要求媒体工作者在报道方法上摆事实讲道理,不去使用过激言词。

3、积极建设

积极建设是说媒体工作者的作用是积极的,他们在负责舆论监督时必须是出于公心,帮助问题向积极的方面转化,而决不是利用舆论监督来制造矛盾、发泄私愤。在这个方面,我国几大主要微博网站都做得相当不错。在网络时代,微博成为了传播信息最快、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微博给了言论自由最大空间,但是对于某些破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言论,微博也有自己的一套监督机制。人们在呼吁言论自由、反抗这种“被禁言”的方式之前不妨先思考下这个监管制度的必要性。如果每个人都能完全自由地说自己想说的话,那么这个自由的结果必当是不自由。所以微博的监督机制是个成功的积极建设例子,它对舆论监督的作用影响尤大。与之相似的还有谣言的粉碎机制,“谣言止于智者”是句古话,却仍然有着现代意义。对于媒体工作者而言,分辨谣言和事实是及其关键的。只有提高了自己的辨别能力,才能为人们带来事件最本质真实的一面。

第 7 页 共 15 页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一)从李启铭案和药家鑫案看家庭教育

1.教育的重要性

在整个社会充斥着对于李启铭案和药家鑫案的不同观点和看法时,我们是否该冷静下来,仔细思考在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在法治社会不断完善的当下,为什么还会有李启铭,药家鑫这样的人出现?当我们把他们两人放在一起对比,我们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同千千万万的大学生一样,都是年华正好的青年。那为什么他们会做出如此残忍的事情,我们不得不反观于塑造他们的教育。其实,人的出生就像一张白纸,教育就是一只多彩的画笔给这张白纸绘色,规划的色彩美丽与否全看这支笔。古语《三字经》亦有云: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可见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在对李启铭和药家鑫的家庭背景资料整理过程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两人均出生于较为富裕的家庭环境中,是被当今社会戏称为“官二代”、“富二代”的一类人。他们的父母,即所谓的“官一代”、“富一代”,多为60后出生的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波折与磨难,又在改革开放的飞速进程中拼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回来下半生的成就与幸福。对于子女,他们希望不要再吃他们吃过的苦,流过的泪,将本来是正常的关爱,却在慢慢的纵容中扭曲成溺爱。李启铭的父亲,河北保定市公安局北市区分局副局长李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反思,“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作为父亲没有做好,我感到惭愧。” 2.“官二代”、“富二代”教育的缺憾

我们在资料整合整理过程中,发现“官二代”、“富二代”的家庭教育失败,有共性原因,也有突出的个性原因。

从共性原因看,父母普遍关注孩子的成绩,却不关注孩子的身心成长。而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中,不管是富裕人家,还是一般家庭,基本的价值观念是一致的,即普遍崇尚“权势”与“财富”。这种“权势观”和“财富观”,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从个性原因看,其一,父母由于事业、交际,与孩子一起生活的时间少,因此有“补偿”心理,通过物质来表达对孩子的关注,也由此反复刺激孩子的物质欲望;其二,父母在孩子面前并不约束自己的言行,且为了表明自己的“能干”,总爱表露用钱和权可以搞定一切;其三,父母身边的人对孩子百般呵护,要啥有啥,即便父母告诉他不要张扬,但孩子却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为所欲为的“王国”。李启铭肇事后高喊“我爸是李刚!”其实很符合其平常生活表现。

据此,我们总结出“官二代”、“富二代”教育的五大缺憾:

(1)形成超越一般家庭优越感,孩子是父亲的影子,无形当中你的举止言行深深印在孩子身上。李刚传给孩子的是超越一般家庭的优越感,权势让某些人春风得意,也让某些人忘了自己是谁,影响孩子,危害社会。

(2)缺乏善良和同情心。撞死人扬长而去,常人不可理解。一般撞死个小动物,出于天性人们心里也会很难受,毕竟是自然界的一个生灵。但面对鲜活的生命,既无同情表现,更有权势李刚事件和药家鑫事件的出现。

第 8 页 共 15 页

(3)成年而未成熟。这正是中国式教育的悲哀所在,家长包办一切,从出生到上学、工作、结婚等等,孩子在依赖、依靠中长大,他们得到的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家庭中被尊为贵人的宠爱。当他们逐渐脱离家庭走进社会的时候,竟显得那样无知。李刚儿子的可悲之处,一方面是司法家庭的孩子对法律的无知,另一方面是对其父亲手中权力的误判,须知人民赋予的权利要永远为人民利益服务。

(4)忽视孩子的存在。很多家庭往往认为孩子小,有时说话办事不注意避讳。殊不知孩子的观察力十分惊人,你收受礼金他就认为腐败正常,你替人消灾他就认为权势无敌,你忘乎所以他就认为我不一般。所以,越是权势家庭、条件好的家庭越要注意对孩子的影响,莫让糟粕虚无毁了孩子,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教育。

(5)不忍心让孩子吃苦。成长过程当是吃苦、磨砺的过程,家长不忍心孩子吃苦,替孩子解决很多问题,表面看孩子无忧无虑,实则少了锻炼的重要课程。尤其是物质条件改善后,给孩子超常的优越条件,加剧了不良人格的形成。

今天,人们对官二代与富二代的印象是如此之差,他们成了年少多金,腐朽糜烂,嚣张跋扈,肆意妄为,愚蠢无能的代名词。其实无论什么社会,什么时代,官二代与富二代总不会少。为什么在今天会有这样强烈的社会恶感,这其中的因素,首先应当拷问家庭教育。当今的“富一代”和“官一代”,很难脱身于商场规则和官场规则,来对孩子进行人格教育、公民教育。最起码的,在赋予子女物质之外,应对孩子赋予生活的足够意义,应对孩子灌输一些良好的教育引导。

(二)从李启铭案和药家鑫案看学校教育

在药家鑫案和李启铭案的背景下,经过我们小组的综合分析,依据调查问卷中的信息以及社会上一些专家的分析,我们总结出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是需要引起家庭教育,校园教育,大学生自身都重视的

1、重知识技能的掌握,轻道德品质的修养。

在现实社会中,一些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主要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品德无直接关系,故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一些人把精力放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学习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将来自己有更好的就业机会,而在个人道德上出现滑坡。设想,一个真正有较高的道德修养的人,是不会在撞人之后害怕报复,而将受害人杀死了。正是道德品质的缺失,成为了药家鑫真正的杀人武器。 2、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局限性。

大学生自身特点是价值观形成的主观因素。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他们的思维、情感处于变化发展之中,导致感性的认识多,理性思考较少,因而易出现价值认同上的被动性、易变性。长期的安宁生活和繁重的学习压力,使大学生与现实社会的距离拉大。 在光怪陆离的现实面前就容易感到茫然失措,不知道究竟哪些是真善美的,哪些是假恶丑的。这样很容易在价值观的选择上产生偏差。 3、权力和金钱等等腐败落后观念

这主要是受社会腐败等不良现象的影响。现代社会本身就物欲横流,而权力紊乱让社会变得更加疯狂。2010年,“我爸是李刚!”成为经典名言。“官二代”、“富二代”飙车撞

第 9 页 共 15 页

人构成当代奇观。这些现象表明,权力和金钱在社会上已经牢固地确立起主宰性的意识形态.当前社会上存在腐败现象给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带来不良影响,使他们很容易产生消极的观念,走进自我迷宫,主体意识也由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得失,注重物质享受和拜金主义倾向明显,导致炫富炫爹在年轻人心中是一件很潮流的事情,这也会导致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4、大学生对人性理解的缺失。

其主要原因是僵化单一的学校教育模式制约。长期以来形成学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尚没有适应形势发展,重理论灌输,价值观教育成为单纯的知识教育还是一种常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远离社会现实、形式单调、针对性不强、手段落后、力度不够的问题比较突出。家庭德育的缺乏: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家庭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长期、深刻的影响。而在我国,不少家长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忽视德育和做人的启迪,使他们在价值观上发生偏差。

但是当我们在做到关于一些对于大学教育比较偏激的观点时,我们可以发现同学们对于大学教育还是具有比较理性的认识的。大多是同学们还是对高等教育存有很高的信心,这是积极的消息,有信心才有进步,因此我们针对如上调查研究出了有关对策。

(三)关于大学生价值观问题的对策

1、学校应教育注重身心健康全面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要“德、智、体、美”。更重要的是心理教育,只有身体和心理同时健康了,才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否则就会出现”药家鑫案”这样的“根基”不牢导致的全面崩塌。父母在满足子女的物质需求之后,应该更多的关注他们的心理成长是否健康,及时教育,及时疏导,时刻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与此同时,学校更应该加大力度宣扬“三生”教育,,教师应该更加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不是光着眼于成绩,定期为学生做心理辅导等等。只有经过了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共同努力后,我们的大学生们才会更加的完整,优秀,才不会再发生“药家鑫案”这种令人痛心的惨剧。 2、确地对待权力、地位、金钱:

财富并不只是权力、金钱,它们只是财富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种而已。人生如潮起潮落,起仗难定。当年林岗一生坎坷,屡受挫折,谁相信这位鞋匠的儿子能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呢?这样的例子多得数不胜数,世界上什么样的奇迹都可能发生,其前提只有一点:我还活着,我要努力行动,我有信心,这是人一生中最最宝贵的财富。若是药家鑫明白了这一点,这种社会悲剧应该不会发生。学校和社会也有责任,当全社会都暗地里倡导名与利,钱与权的斗争时,学生们作为未经污染的圣地也会耳濡目染一切污秽之气,如若社会风气正了,歪风邪气不占上风,那么学生之间平等的氛围建立起来,校园文化氛围将更加美好 3、大学生当学会自省自身

药家鑫的恶性事件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增加自身道德素质建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责任意识,学会勇于承担责任,不能再遇到问题时选择用逃避的方式来对待;其次,我们要学会冷静、稳妥的处理事情;此外,我们要

第 10 页 共 15 页

在增强法律意识的同时自觉遵守法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应对突发事件。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素质、有法律意识的合格的公民。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净化社会环境:

环境是大学生发展的外部条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环境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正面和反面两个作用的作用。一个不合适的环境,最能使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显得苍白无力。

因此,解决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困惑,还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净化生活环境,为大学生树立楷模,创造一个勤奋、务实、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使大学生在组织的怀抱中、在有益的社会活动中、在身体力行中升华价值观,解答自己的困惑。

(四)大学生意见调查分析

为了更好地佐证课题观点,本组对大学生群体就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进行了简单的调查,调查问题共6题,发出问卷300份,回收300份,有效问卷280份,分析结果如下: 1、1、父母在你成长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从我们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近40.7%的被调查者认为父母扮演着老师的身份,45%的被调查者认为父母是他们的朋友,只有3.7%认为父母是独裁者,另有其他11%。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调查者认为父母是自己的良师益友,与父母关系非常融洽,只有极少数者认为父母是家中的专制独裁者,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交流。

2、你是否满意社会上所谓的“官二代”、“富二代”的行为?

第 11 页 共 15 页

70.4%0.0).6%满意不满意不一定44.4%3.7.1@.7%老师朋友独裁者其他在本题中,显示的比例趋于两极化,一半以上的人不满意社会上所谓“官二代”和“富二代”的行为,少数人选择了“D不一定”,但没有人选择“满意”这个选项。由此可见,在社会上绝大多数人对“官二代”和“富二代”抱着敌对或轻视的态度,长期以来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而这种风气的根源就在人们的仇官仇富心理。对于这样的现象,本身就是不正常的,当今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社会公平无法实现,为富不仁,贪污腐败的事件频繁发生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这种现象产生的诱因。

3、你觉得父母教会了你什么?(多选)

很多大学生都觉得家庭教育给自己带来很多有益的东西,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几乎所有同学都选择了父母教会自己处事做人这一项,大部分学生同样认为父母教会了自己积极的生活态度,谦虚的品质和良好的修养等等较好的品质。

从本题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在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性,孩子正处在一个品质定型的阶段,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着他们的性格,人际,处事等方面,这些方面都为积极正面的教育和引导。近年来大学生有违社会风化的事件频发,引来社会舆论的不断探讨,家庭教育问题也被推上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家庭教育问题,大力倡导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更好地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素质和修养。

4、你认为现在的学校教育仍然是哪个阶段?

第 12 页 共 15 页 19.0%.3!.5%2.5%0.01.6%处世做人积极的生活态度谦虚的品质良好的修养什么也没有其他14.8%3.7%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不清楚81.5%根据调查我们看到,虽然“素质教育”的理念在1983年就已经明确提出,但仍然有81.5%的学生认为我们现在是处于应试教育阶段。14.8%的人认为我们已经处于素质教育阶段。剩余的3.7%表示对教育性质的问题不清楚。学生作为教育的直接受众,对教育性质是最有发言权的。虽然我们的学校教育大力推崇道德素质的培养,各中学大学都开设了许多提高学生德育素质的课程,但是在学生们看来,应试教育仍然未被摆脱。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之下,学校追求的,教师教导的,仍然是如何获取高分和进入更高的学府。

5、你认为现在的学校教育还缺乏对学生的哪些培养?(多选)

根据我们设计的调查问卷,在针对学校教育的培养中,大多数同学认为学校对于智力的培养的力度是足够的,因为只有8%的同学认为智力教育仍需加强,而有29%的同学们认为学校应当同时加强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有29%的同学认为学校应当加强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而同学们认为第二应当重视的则是道德教育,仅此于实践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

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在社会生活如此复杂的情况下,实践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急迫的成为学生们所渴求的知识方向,一方面同学们渴望通过实践能力的教育提高自身的个人能力,另一方面在社会上如此多的大学生杀人事件,跳楼事件,投毒事件发生之后,同学们也更加渴求在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里生活,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成为教育部重点投入的项目之一,这是可以预见的。

6、有人说:我们的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我们的教育体制,正在培养大批这样的“有毒的罂粟花”。对此,你怎么看?

11)%8)#%道德智力心理健康体质实践能力第 13 页 共 15 页

10.4.0u.6%完全正确很有道理,但不是完全正确不清楚在这道题中,我们发现,仅有14%的同学完全赞同这个观点,10.4%的同学持有保留意见,而75.6%的人认为这个观点有可取的地方,但不完全正确。

不可否认,题目存在的观点是对现下有关大学生现象的总结,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当我们在做到关于一些对于大学教育比较偏激的观点时,我们可以发现同学们对于大学教育还是具有比较理性的认识的。大多是同学们还是对高等教育存有很高的信心,这是积极的消息,有信心才有进步。

四、结论

通过对“药家鑫”案件和“我爸是李刚”案件的深入分析和思考,我们认识到了大学生犯罪案件背后折射出的许多社会问题。因为社会对官代群体的关注,舆论偏颇的报道以及学校、家庭教育的缺失,大学生的高学历与本身素质并没有呈现正比发展。

在此,我们认为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这一高素质群体,应当着力加强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学校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智力发展,更要关注其心理发展。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提高自己智育成绩时更要不断拓展自我,规划好未来生活,确定目标,改变社会对大学生的错误认识,降低高学历社会犯罪率,构建美好而和谐的中国社会主义社会。

第 14 页 共 15 页

附件一:

大学生意见调查:大学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1、父母在你成长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A.老师 B.朋友 C.独裁者 D.其他——

2、你是否满意社会上所谓的“官二代”、“富二代”的行为? A.满意 B.不满意 C.不一定

3、你觉得父母教会了你什么?(多选)

A.处世做人 B.积极的生活态度 C.谦虚的品质 D.良好的修养 E.什么也没有

4、你认为现在的学校教育仍然是哪个阶段?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不清楚

5、你认为现在的学校教育还缺乏对学生的哪些培养?(多选) A.道德 B.智力 C.心理健康 D.体质 E.实践能力

6、有人说:我们的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我们的教育体制,正在培养大批这样的“有毒的罂粟花”。对此,你怎么看? A.很有道理

B.有一定道理,并不完全对 C.不清楚

第 15 页 共 15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p6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