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的奇偶性》说课教案2

更新时间:2024-07-06 04: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函数的奇偶性》说课教案

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 李冬禄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的奇偶性》内容出现在人教版B版教材数学1第二章§2.1.4,它是在学过函数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单调性的基础上再来学习的。函数的奇偶性是考查函数性质时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利用函数的这一性质,可为我们研究函数的求值、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图象的绘制等问题提供方便。 2.课时安排

1课时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奇函数、偶函数的概念及奇偶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学会运用定

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能力目标 在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同时渗透数

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及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情感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主动交流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学会

认识事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4.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函数的奇偶性的概念。

重点突破:利用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通过数形结合,设置问题情境观察、归

纳、形成函数奇偶性的概念。

难点:函数奇偶性的判断。

难点突破: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使学生边学边练,及时巩固。 关键:深刻理解函数的奇偶性概念,使学生体会奇函数、偶函数图象的对称性,理

解如果一个函数具有奇偶性前提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从而达到掌握函数

奇偶性的判断方法,达到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观察、归纳、启发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首先按照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由形及数、数形结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形成概念,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对函数奇偶性的全面的体验和理解。对于奇偶性的应用采取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使学生边学边练,及时巩固,同时设计问题,探究问题,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三、学法指导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

为此在教学中要贯彻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四、教学程序

教学流程:

1、 经历直观感知,归纳概念。 2、 观察发现探索,深化概念。 3、 思考探索交流,应用概念。 4、 小结回顾,体会概念。 5、 布置作业,巩固概念。

(一)、(教学环节)经历直观感知,归纳概念

复习提问:初中学习的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的定义。

(设计意图)为学生认识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做好准备。

质疑1:同桌两人分别画出函数f(x) =x3 和g(x)=x2的图象,观察画出的两

个函数的图象,分别具有怎样的对称性?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作图,)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作图,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为下一问题提出做好

准备,并通过问题的提出来引导学生从形的角度认识两个函数各自的特征。

学生:f(x)=x3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

g(x)=x2关于y轴成轴对称图形。

(多媒体屏幕上展示f(x)=x3和g(x)=x2的图象)

质疑2:学生计算x=±3,x=±2,x=±

1……时的函数值。 2(设计意图)通过特殊值让学生学生认识两个函数各自的对称性实质:是自变量互为相反

数时,对应函数值的关系,既f(-x)= -f(x),g(-x)=g(x)

学生:回答数值,(同时两个函数图象上光标闪现)

(教师引导归纳:我们称f(x)=x3这样的函数为奇函数,称g(x)=x2这样的函数

为偶函数)

质疑3: 请同学们根据对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初步认识来加以推广,给奇函数和偶函数

分别下一个定义。(学生讨论后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引例使学生对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形和数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此时再

让学生给奇函数和偶函数下定义应是水到渠成。

学生1:若f(x)满足f(-x)= -f(x),则称f(x)为奇函数。 学生2:若f(x)满足f(-x)= f(x),则称f(x)为偶函数。 (教师引导使定义完善并板演。) 奇函数定义: 设函数

y=f(x)的定义域为D,如果对D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x ∈ D,且

f(-x)=-f(x), 则这个函数叫做奇函数.

偶函数定义: 设函数

y=f(x)的定义域为D,如果对D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x ∈ D,且

f(-x)=f(x), 则这个函数叫做偶函数.

质疑4:根据定义哪位学生能举出另外一些奇函数和偶函数的例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举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

学生:举例f(x)=x,f(x)=x7+x3,f(x)=x4…… (二)、(教学环节)观察发现探索,深化概念

质疑5:从定义上看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定义域有何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使学生认识了解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一个函

数为奇函数或偶函数的必要条件。同时可举反例f(x) =x2 为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做好准备。

学生1:x∈D,同时 -x∈D 学生2: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质疑6:通过前面作图我们知道奇函数f(x) =x3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是不是任意

的奇函数都关于原点对称哪?说出你的理由。(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对函数f(x) =x3的图象的对称性已有所认识,在此加以推广得到

奇函数图象的性质是比较容易的,经过由形到数,在由数到形的过程,可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学生:可以推广。由定义知点P(x, f(x))与

x∈[-1,1)

P(-x, -f(x))都在这个奇

函数的图象上,而这两点关于原点对称,由此结论正确.

质疑7: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是以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能否判断它是奇函

数?说明理由。(学生讨论)

学生:可以判断因为P(x, f(x))与P(-x, -f(x))都在图象上,所以能得

到f(-x) =-f(x)。

质疑8:由以上两个问题我们可以得到奇函数图象的什么性质?

学生: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反之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是以原点为对称中心的

中心对称图形,则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深入的提出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结论的产生的过程,理解直观

和严谨的关系,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质疑9:类比奇函数,对于偶函数我们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使学生达到知识的迁移.

学生: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反之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是以y轴为对称轴的轴

对称图形,则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学生总结,多媒体屏幕上展示奇函数与偶函数图象的对称性结论。) (三)、(教学环节)思考探索交流,应用概念

例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多媒体)

(1) f(x) =x+x3 +x5 (2) f(x) =x2 +1 (3) f(x) =x+1

(4) f(x) =x2 x∈[-1,3] (5) f(x) =0

(1) 小题板书示范解题步骤,(2)(3)小题让学生板演,(4)(5)小题口答。 (设计意图)通过例1解决如下问题:(1)根据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和步骤:第一步

求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第二步判断

f(-x) =f(x)还是

f(-x) =-f(x)。(2)总结:对于一个函数来说,它的奇偶性有四种情况:

是奇函数但不是偶函数;偶函数但不是奇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

学生练习:教材53页A组第1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如何根据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从而达到突破

难点。

学生:口答

例2

研究y=

1 的性质并作出它的图象。(多媒体) 2x

(设计意图)对于例2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学习了函数的奇偶性后为研究函数的性质带来

方便。

学生1:(讨论)定义域:x|x∈R且x≠0},值域:{y|y>0 },奇偶性:偶函数 学生2:描点法作图

学生3:根据偶函数的对称性作图.

(画图象时,可根据学生提供的方案,点评方案的可行性,并比较哪种方案简单。对于单调性学生可能观察不出来,通过图象研究就很容易了。) 学生练习:教材53页A组第2、3、4、5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做练习,及时巩固。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能运用

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思考:(1)如果f(x)、 g(x)是定义域相同的偶函数,试问F(x)= f(x) +g(x)

是不是偶函数?是不是奇函数?为什么?

(2)如果

f(x)、 g(x)的定义域相同,f(x)是偶函数,f(x) 是奇函数,

F(x)= f(x)? g(x)是什么函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的能力,进一步深刻理解概念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思

维发展空间.

学生1:是偶函数因为f(x)、 g(x)是定义域相同的偶函数,则F(x)的定义域关于

原点对称,又因为f(-x) =f(x) g(-x) =g(x)所以F(-x)= f(-x)

+g(-x)= f(x) +g(x) =F(x)所以F(x)= f(x) +g(x)是偶函数。

学生2:若则f(x) = x2

g(x) =- x2 则 F(x)= f(x) +g(x)=0所以F(x)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学生3:是奇函数因为f(x)、 g(x)的定义域相同,则F(x)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又因为

f(-x) =f(x),g(-x) =-g(x)所以F(-x)= f(-x) ?

g(-x)= -f(x) ? g(x) =-F(x)所以F(x)= f(x) ? g(x)是奇函

数。

(五).(教学环节)小结回顾,体会概念。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并进行反思。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自主体验,反思和发表本堂课的体验和收获。

学生: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

(六).(教学环节)布置作业,巩固概念

必做题:教材第57页7、8、9题。 选做题:1、教材第58页2、3题。

2、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x21?x(1)f(x)= (2)f(x)=(x?1)? (3)

|x?3|?31?xf(x)=

1?x2?x2?1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分层作业,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为学有余力和学习

兴趣浓厚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板书设计 函数的奇偶性

一、奇函数的定义(板书) 例1:(板书)

偶函数的定义 (板书) 例2:(多媒体) 二、奇函数与偶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多媒体) 练习:(教材) 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与步骤(多媒体) 思考:(多媒体) 四、根据函数奇偶性给函数进行分类(多媒体) 五、回顾反思(多媒体) 六、布置作业(多媒体)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p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