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花不伏老

更新时间:2024-02-18 11:44: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从套曲《不伏老》看关汉卿的“为人之气”与“为文之气”

从套曲《不伏老》看关汉卿的“为人之气”与“为文之气”

夏京春/文

[摘 要]

关汉卿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戏剧家,是元代最杰出的一位“书会才人”,他一生浪迹江湖,愤世嫉俗,诉诸文字,自是气势充沛,气韵无穷。《不伏老》就是关汉卿写的一首带有自述心志性质的具有卷舒风云之气概的著名套曲。从这首套曲中,人们不仅可以看到关汉卿卓越的艺术才气,而且可以看到他的为人、他的性格以及他对现实不满的愤然之气。

一、《不伏老》的创作背景

关于关汉卿的生平事迹,保存下来的资料很少。据钟嗣成《录鬼簿》的记载,他是“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大都就是今天的北京,“太医院尹”是说他出身“医户”家庭。据元末朱经的《青楼集·序》的记载,“我皇元初并海宇,而金之遗民若杜散人、白兰谷、关己斋辈,皆不屑仕进,乃嘲风弄月,留连光景。”由此可知,关汉卿生于金末,由金入元,年代大约同杜善夫(即杜散人)、白朴(即白兰谷)相近,是一个生活落拓而不肯仕进的儒生。我们知道,儒生在元代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当时有所谓“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等说法。由于元朝政府实行残酷的民族统治,许多文人难有进身机会,遂落入下层,与艺人相结合,通过艺术创作表达自己的心声。关汉卿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不像有的士人那样苦闷地彷徨于求仕与归隐之间,更没有“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的要求,他对自己从事的戏剧创作事业和生活方式充满自信,自得其乐,毫不动摇。在《不伏老》中,他以“浪子班头”、“郎君领袖”自居,对自己的生活方式与追求做了大胆而又生动地展示。

二、《不伏老》的内容赏析

[南吕宫·一枝花] 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

“南吕宫·一枝花”是《不伏老》的第一支曲子。作者开篇即以夸张放诞的语言,高度概括了他的“半生”、“一世”,流连于风月场中,浪迹于勾栏瓦肆,具有“浪子风流”的品行。关汉卿作为一个戏剧家,他与艺妓之间不可避免地有着一层事业上的亲密关系,所以不能把他看作纯是一个“眠花卧柳”的“浪子”。在元代,精通戏剧表演、能歌善舞的女演员多由妓女充任,优伶和娼妓属一类人,称为“倡优”。浪迹市井的落魄文人要从事戏剧活动,接触得最多并与之合作的就是这一类人。我们在关汉卿的杂剧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娼妓制的罪恶有所揭露,他对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深表同情,他让处于社会底层的人物在戏剧舞台上嬉笑怒骂,激荡着不甘屈服的情绪和反抗精神,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

这就足以证明他不同于那些生活糜烂的狎客。

[梁州第七] 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攧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

在第二支曲子“梁州第七”中,关汉卿极力渲染了他同勾栏艺妓的密切关系。“普天下”、“盖世界”无疑是夸大其辞,是用夸大了的形象来表示自己极其鲜明的态度。人们不是瞧不起“书会才人”吗?他就偏要夸耀自己是“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正是在这夸大之辞的背后,我们看到了关汉卿的诙谐乐观、鄙弃功名的凛然之气。在元代,蒙古统治者对待文人,一方面是笼络利用,一方面是压抑歧视。面对这种现实,一部分文人投靠蒙古贵族,为他们出谋划策,成为他们的统治工具;一部分人看不惯黑暗现实,忧郁消极,做了隐士;关汉卿鄙弃功名利禄,既不做蒙古贵族的帮凶,也不逃避现实,而是通过杂剧艺术和散曲对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抨击,甘愿一生浪迹江湖,与底层人民生活在一起,这里表现出了高尚的志节,寓有向黑暗现实抗议的意思。关汉卿是那个时代的浪子,也是一个代表被压迫阶级愤怒呻吟的文艺斗士。

[隔尾] 子弟每是个茅草岗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蹅的阵马儿熟。经了些窝弓冷箭镴枪头,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在第三支曲子里,关汉卿先将自己与青年的风流子弟做了比较,用“兔羔儿”比喻他们乳臭未干、不懂世故;而自己则是“老野鸡”,情场高手,世事洞明。接着,表述了自己虽也遭受过打击,却无所畏惧仍勇往直前的经历,表白了自己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绝不肯“虚度了春秋”。

[尾声]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竹、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第四支曲子“尾声”是全曲的高潮,写得痛快淋漓,气势轩昂。可分为三个小层次:

第一个层次:“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自比“铜豌豆”,表现出了愤世嫉俗的感情和顽强、乐观、幽默的性格。这种性格,体现了不向黑暗势力屈服,不向艰难困苦低头的精神,这是我们民族很可宝贵的传统。

第二个层次:“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合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竹、会吟诗、会双陆。”这里,充分表现了他自己的多才多艺,对生活和艺术的无限热爱。元末熊自得编纂的《析津志·名宦传》中说关汉卿“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祈州志》也说他“高才博学”。所以这里关汉卿并没有夸大其辞,他确实是很有才干的一个人。

第三个层次:“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这里用夸张放诞的语言,向社会、向世俗的偏见挑战,表示了要坚持走自己的生活道路的坚强决心。应当指出的是,这里所谓的“向烟花路儿上走”,并不是说他把时间都消磨在风流、浪荡上面,其中也包括了在“勾栏”(戏园子)和“倡优”中的生活。事实上,他的主要精力还是从事于戏剧创作和戏剧活动上的。他一生创作了60多个剧本,现存的就有18个,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望江亭》、《单刀会》、《调风月》等,此外还有大量的散曲作品,今存小令62首,套曲十四套。其创作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在已知的240余位元代剧作家中是首屈一指的。在当时民族压迫与阶级压迫都很沉重的时代,关汉卿的胸中奔流着对黑暗社会的反叛之情,强烈的冲动、豁达的胸襟促使他使用一种滑稽佻达的口吻,似真似假,似嗔似怒,在夸张的语言中透露了他的不平之气,表现了他那桀傲不驯的性格。

三、《不伏老》的“为人之气”

读《不伏老》,让人感到作者是刚强的,有骨气的。文中流淌的一股“气”,正是意志刚强的人才能抒写出来的。宋代王十朋说:“文以气为主,非天下之刚者莫能之。古今能文之士非不多,而能杰然自名于世者无几,非文不足也,无刚气以主之也。(见《蔡端明文集序》)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那么,什么是“浩然之气”?孟子回答道:“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也。”由此可见,集义养气,是孟子本领,孟子的“养气”说是与生命保健、心理健康联系在一起的;而关汉卿的我行我素、“眠花卧柳”,也是一种排遣胸中的积郁之情的生活方式。无论社会如何险恶,人总要追求快乐

的生活;而只有胸怀宽阔、意志坚强的人才能生活得更快乐。《不伏老》生气灌注、气势非凡,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我们民族礼赞宇宙生命力的审美取向。

关汉卿的散曲,本以清丽为主,元代散曲家贯云石说他的散曲“造语妖娇,却如小女临杯,使人不忍对滞”。的确,他的情词清丽尖新,有浓厚的民歌色彩;他写“闲适”的小令,其风格也是放达恬谈的,然而《不伏老》这一套曲却一反他既有的艺术风格。我们在作品中可以感到关汉卿对现实不满的愤然之气,需要一吐为快,气伟则采奇,形式服从内客需要,风格的改变是有根据的。“气”与“理”和“意”有着内在的深刻联系。清代钱泳说:“诗文家具有三足:言理足、意足、气足也。盖理足则精神,意足则蕴藉,气足则生动。理与意皆辅气而行,故尤必以气为主,有气即生,无气则死。”(见《履园谭诗》)简单地说,就是“理直气壮”,气壮则词盛,词盛则文工,“为人之气”导致“为文之气”。

四、《不伏老》的“为文之气”

腹有诗书气自华。宋代吕南公说:“盖才卑则气弱,气弱则辞蹇。为文而出于蹇弱,则理虽不失,人罕喜读。人不读矣,则谁复料其持论哉!”(见《与王梦锡书》)《不伏老》这一套曲比较充分地表现出作者充盈的才力,握笔之际,气倍于辞,有卷舒风云之气概。看起来散曲形式似乎难以束缚他的才情,因此有突破格律的情况。如最后一支“尾声”是合“收尾”与“尾声”二支曲子而成,又如用衬字、用排比,也都有超出常规的情况。关汉卿是一个艺术上成熟的、老练的作家,能在有限的形式内跌宕变化。他的“为文之气”主要表现在,熟练地驾驭与发挥散曲形式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辛辣恣肆而又诙谐滑稽的风格。

在语言形式上,散曲与诗、词不同,可以加衬字,使诗句更加口语化,并可利用衬字加强语气。如“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句中加了衬字,使感情色彩更为浓厚。他还用衬字组成一组组短语来形容事物,如“老野鸡”、“铜豌豆”等句,衬字甚至超过了正字,对事物属性作了详尽的描绘,却不显得冗长沉滞,而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淋漓尽致的艺术效果。

在修辞方式上,关汉卿用排句、连环句和比诗、词更为多样的对仗形式,加强了作品的气势。“尾声”中自“我玩的是梁园月”起,至“尚兀自不肯休”止,全是排句,其中“会围棋、会蹴掬??”一句,把勾栏中的游艺,作了一连串的排列。这种写法,在诗、词中视为禁忌,然而在散曲中却被允许,因为诗、词讲究含蓄蕴藉,而散曲却以真率通畅为其特点。整首套曲,基本上是“逢双必对”,此外还有“鼎足对(三句对)”、“连壁对(四句对)”等等,多样的句法和对仗,使得这一套曲在变化多端中见其严谨整饬,充分地表现了作者不与

污浊的社会、腐败的吏治同流合污的“为人之气”和气势雄健、荡气回肠的“为文之气”。

[参考文献]

[1] 王起编《元明清散曲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

[2] 王宜文 路春艳编选 《美苑咀华——中国古典美学范畴集粹》[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3]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卷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4] 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收入《传媒:经济运营·信息传播·话语语境》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篇二:第四单元 散曲小唱

第四单元 散曲小唱

一四 关汉卿曲二首

一枝花 不伏老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四块玉 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一、基础积累

1、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家,__________的奠基人。

二、能力点迁移

2、下列对《一枝花 不伏老》中“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表现了作者桀骜不驯的个性,与世俗抗争的激情。

B、表现了作者为生活所迫,毅然投身为世俗所蔑视的烟花行当。

C、表现了作者虽为世俗不容,但依旧卓尔不群,坚持抗争的反传统精神。

D、表现了作者在污浊不堪的社会现实中坚忍不拔地保持自我品格的立场。

3、《一枝花 不伏老》中自夸多才多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内在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块玉 别情》中描绘得是___季的景象,这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证实。

5、下列对《四块玉 别情》理解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A、“杨花雪”、“溪”、“山”等是曲中涉及的特定的景物。

B、“难舍”、“相思”点明曲中主人公是思妇,情感基调是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C、“四块玉”是曲牌名,“别情”是这首曲的题目。

D、“一点相思几时绝”表明主人公相思之情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但还没有消逝。

三、拓展延伸

6、《一枝花 不伏老》中多处运用了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试各举一例,并简析其表达上的积极作用。

(1)对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排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一、基础积累

1、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代散曲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力点迁移

2、这首曲中涉及得富有秋天特色的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这首曲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A、曲中第一、二句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游子的孤寂。

B、曲中第四、五句描绘了色彩斑斓、缤纷明丽的秋景。

C、曲中之景冷暖相兼,曲中之情悲欢互现,不相悖而融为一体,表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D、这支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是标题。

三、拓展延伸

天净沙 春

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4、曲中涉及得自然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等。人文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基础积累

1、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代散曲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力点迁移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句,把秋天傍晚的九种特有景物有机地连缀起来,创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

3、“夕阳西下”点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 点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全曲是以____(A、托物抒情

B、情景交融 C、以反衬正 D、直抒胸臆)的写作手法,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4、下列对这首小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这首小令既是一副简约隽永的秋景图,又是构思绝妙的秋思图。

B、“断肠人在天涯”句中“断肠人”指远离家乡的旅人,“天涯”指极其遥远的地方。

C、这首小令以“秋思”为题,也就是“思考秋天”之意。

D、这首小令以“枯藤老树昏鸦”起笔,所以一开始就在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幅萧瑟凝练的秋景。

一七 水仙子 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一、基础积累

1、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代散曲家。

二、能力点迁移

2、描写江南民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这支曲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展”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

B、“卷香风十里珠帘”描画了江南水乡的繁华景象。

C、这支曲前五句写的是近景,第六、七句写的是远景。

D、这支曲描写的江南四时的美景。

三、拓展延伸

4、这支曲以“爱杀江南”结尾,有人认为过于直白,显得俗气,也有人认为直抒胸臆,虽俗却别具一格,自有可爱之处。你的看法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三:14.关汉卿曲二首

一四关汉卿曲二首

元曲

教学目标

《一枝花 不服老》

1. 了解元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知道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2.结合写作背景,体会曲中关汉卿不向黑暗势力屈服,不向艰难困苦低头的斗争精神。 3. 学习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 《四块玉·别情》

1.感受曲中“离别相思”的氛围,在诵读中把握主人公以言来传相思之深,以行来绘相思之苦的情感。

2.了解小令语意晓畅,以景衬情,加深缠绵愁思的方法。

教学重点

结合写作背景,体会曲中关汉卿不向黑暗势力屈服,不向艰难困苦低头的斗争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了解小令语意晓畅,以景衬情,加深缠绵愁思的方法。

教时安排

两课时

一、 教学导入:(结合注释1,详见教参)

“曲”作为一种中国文学样式,成熟于元代,并迅速走向繁荣,取得了堪与诗、词媲美的地位。元“曲”包括散曲和戏曲(前者是诗歌的一种,后者属于戏剧),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关汉卿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首,王国维称其曲辞“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当为元第一”。关汉卿不仅是位杂剧大家,也是位散曲大家。今存套数十三套,小令五十七首,内容多为抒发抱负,述说身世或描写男女恋情、离情别绪,时而悲歌慷慨,时而风流艳冶。可以说,关汉卿的散曲是元代“本色派”散曲的一面旗帜。

社会背景:教参第55页

《一枝花·不伏老》中关汉卿自比“铜豌豆”,用夸张放诞的语言,写出他愤世嫉俗的感情,并且表现他“蒸不烂、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的顽强、乐观、幽默的性格。这种性格,体现了不向黑暗势力屈服,不向艰难困苦低头的精神。

《四块玉·别情》围绕着“相思”,以言来传相思之深,以行来绘相思之苦,把一位女子波浪翻滚似的不平静的心情及浓烈的相思之情表现出来。

《四块玉·别情》

思路点拨

散曲的学习,特别是《一枝花·不伏老》有一定的深度、难度,教师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另外,教师也可以围绕元曲“俗”的特点展开,进而了解元曲的艺术价值。探讨应在有比较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所以事先要做好资料收集工作。但不管由哪个角度切入进行教学,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诗歌内容是基本。

布置作业:

《一枝花·不伏老》

1、背诵全文并加以默写(必做)

以下选做

2、推荐阅读:《从套曲〈不伏老〉看关汉卿的“为人之气”与“为文之气” 夏京春/文 3、推荐阅读:蒋星煜先生《关汉卿与“铜豌豆”》 《四块玉·别情》

1、背诵全文并加以默写(必做)以下选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nw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