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dyna 常见问题汇总2.0

更新时间:2024-04-04 00: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资料整理:yuminhust2005

职 务:A2:LS-DYNA 版主

资料来源:网络和自己的总结

更新时间:2008-10-12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目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LS-DYNA 简介 ...................................................................................................................................................... 1 单位制度 ................................................................................................................................................................. 5 质量缩放 ................................................................................................................................................................. 6 长分析时间 ............................................................................................................................................................. 7 准静态 ..................................................................................................................................................................... 8 计算不稳定 ............................................................................................................................................................. 9 负体积 ................................................................................................................................................................... 10 能量平衡 ............................................................................................................................................................... 11 沙漏控制 ............................................................................................................................................................... 13 阻尼 ................................................................................................................................................................... 14 ASCII output for MPP via binout ...................................................................................................................... 15 接触概述 ........................................................................................................................................................... 16 Contact Soft 1 接触Soft=1 .............................................................................................................................. 17 LS-DYNA中的接触界面模拟 ......................................................................................................................... 18 LS-DYNA中夹层板(sandwich)的模拟 ........................................................................................................... 25 怎样进行二次开发 ........................................................................................................................................... 30 如何实现程序的连续计算 ............................................................................................................................... 31 如何得知LS-DYNA为一套完整的软件? .................................................................................................... 32 LS-DYNA与市面上其它的前处理软件兼容性如何? ................................................................................. 32 LS-DYNA似乎很重视「Contact Algorithm」,这是为什幺? ..................................................................... 32 如果要利用LS-DYNA进行MPP(平行运算)的计算,硬件配备及操作系统有无特殊需求? ................. 32 FEMB能够自动产生有限元素网格吗? ........................................................................................................ 32 实际的产品CAD图文件,有许多复杂的几何造型,这些feature是否都该纳入分析考量? ................ 32 LS-DYNA是否只能进行壳元素的分析? ..................................................................................................... 33 在LS-DYNA里该如何强制刚体运动? ........................................................................................................ 33 在LS-POST如何显示应变分布图? .............................................................................................................. 33 强制结构体绕着特定轴旋转的时候,为何会出现奇怪的变形? ................................................................ 33 LS-DYNA该如何进行振动模态的分析设定? ............................................................................................. 34 究竟采用Implicit及Explicit的分析方式会有多大的差异性? .................................................................. 34 要如何设定才能让LS-DYNA自动进行Implicit / Explicit的切换? .......................................................... 34 LS-DYNA是唯一能够将Implicit与Explicit code整合在一起的软件,这对实际的分析工作有何帮助?34

请问以Explicit方式进行分析,影响运算时间的因素有哪些? ................................................................. 34 势流科技您好,请问弹簧/阻尼系统该采用什幺元素来仿真比较恰当? ................................................... 35 请问安装LS-DYNA(MPP)版本时,操作系统需有哪些额外的设定?....................................................... 35 在Linux系统下如何指定MPP的computing node? ................................................................................... 35 请问在执行MPP运算时,有没有类似PC版本Ctrl+C的功能以进行不同的switch? .......................... 35 如果我想要了解特定截面的力量分布情形,该设定哪些项目呢? ............................................................ 36 请问LS-DYNA在进行Implicit分析时,有没有什幺该注意的地方? ...................................................... 36 请教一下,LS-DYNA有没有什幺功能可以让上/下表面的网格移到中性平面来? ................................ 36 请问我该如何在后处理程序LS-Pre/Post里头看到壳元素的厚度? .......................................................... 36 请问在LS-Pre/Post里面该如何操作才能看到各相材料的变形及相关的力学资料?............................... 36 请问LS-Pre/Post有没有办法改变SPH颗粒的大小? ................................................................................. 37 请问LS-DYNA有没有办法仿真出「破裂」或「碎裂」的状况? ............................................................ 37 请问究竟是采用Automatic contact好还是一一指定接触界面的方式比较好? ........................................ 37 在完成前处理的设定后,如何知道每一个part的重量? ........................................................................... 37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46. 请问如果我自己有写程序产生出曲线资料,或是已将data point存成Excel档案,能不能直接读入FEMB? ........................................................................................................................................................................ 37 47. 请问贵公司所代理的LS-DYNA软件,其采用的单位制为何? ................................................................ 37 48. 请问在load curve的输入方式除了一点一点慢慢key-in之外,有没有其它更快的方式? ..................... 37 49. 如何处理LS-DYNA中的退化单元? ............................................................................................................ 39 50. LS-DYNA中对于单元过度翘曲的情况有何处理方法 ................................................................................. 39 51. 在ANSYS计算过程中结果文件大于8GB时计算自动中断,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 39 52. 关于梁、壳单元应力结果输出的说明 ........................................................................................................... 39 53. LS-DYNA求解有时为什么有负的滑动能 ..................................................................................................... 40 54. 在DYNA中如何考虑材料失效 ...................................................................................................................... 40 55. 在LS-DYNA中能否施加跟随力和跟随力矩? ............................................................................................ 40 56. 如果在工程上遇到壳的厚度是坐标位置的函数时,这样的壳单元模型如何建立? ................................ 40 57. 不同自由度的单元在merge时,ANSYS如何处理自由度的不匹配问题 .................................................. 41 58. 如何方便地建立压力容器的有限元模型? ...................................................................................................... 41 59. ANSYS是否具有混合分网的功能? ............................................................................................................. 41 60. 在ANSYS中怎样给面施加一个非零的法向位移约束? ............................................................................... 42 61. 如何得到径向和周向的计算结果? .................................................................................................................. 42 62. 如何正确理解ANSYS的节点坐标系 ............................................................................................................ 42 63. 如何考虑结构分析中的重力 ........................................................................................................................... 42 64. 对于具有高度不规则横截面的3D模型什么是最佳网格划分方法? ......................................................... 43 65. 在交互方式下如何施加任意矢量方向的表面载荷? ...................................................................................... 44 66. LS-DYNA96版后在爆炸及流固耦合方面的功能增强 ................................................................................. 44 67. ANSYS坐标系总结 ......................................................................................................................................... 44 68. 显式隐式分析转换的注意事项 ....................................................................................................................... 45 69. 利用LS-DYNA进行接触分析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 46 70. LS-DYNA求解中途退出的解决方案 ............................................................................................................. 46 71. 液面晃动 ........................................................................................................................................................... 47 72. 复杂几何模型的系列网格划分技术 ............................................................................................................... 56 73. LS-DYNA典型的射流模拟过程 ..................................................................................................................... 58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1. LS-DYNA 简介

LS-DYN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通用显式动力分析程序,能够模拟真实世界的各种复杂问题,特别适合求解各种二维、三维非线性结构的高速碰撞、爆炸和金属成型等非线性动力冲击问题,同时可以求解传热、流体及流固耦合问题。在工程应用领域被广泛认可为最佳的分析软件包。与实验的无数次对比证实了其计算的可靠性。

由J.O.Hallquist主持开发完成的DYNA程序系列被公认为是显式有限元程序的鼻祖和理论先导,是目前所有显式求解程序(包括显式板成型程序)的基础代码。1988年J.O.Hallquist创建LSTC公司,推出LS-DYNA程序系列,并于1997年将LS-DYNA2D、LS-DYNA3D、LS-TOPAZ2D、LS-TOPAZ3D等程序合成一个软件包,称为LS-DYNA。PC版的前后处理采用ETA公司的FEMB,新开发的后处理为LS-POST。LS-DYNA的最新版本是2001年5月推出的960版。(先前的说法,现在最新为971版)

LS-DYNA功能特点

LS-DYNA程序960版是功能齐全的几何非线性(大位移、大转动和大应变)、材料非线性(140多种材料动态模型)和接触非线性(50多种)程序。它以Lagrange算法为主,兼有ALE和Euler算法;以显式求解为主,兼有隐式求解功能;以结构分析为主,兼有热分析、流体-结构耦合功能;以非线性动力分析为主,兼有静力分析功能(如动力分析前的预应力计算和薄板冲压成型后的回弹计算);军用和民用相结合的通用结构分析非线性有限元程序。 1.分析能力:

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多刚体动力学分析

准静态分析(钣金成型等) 热分析

结构-热耦合分析 流体分析: 欧拉方式

任意拉格郎日-欧拉(ALE) 2.材料模式库(140多种) 金属 塑料 玻璃 泡沫 编制品 3.单元库 体单元

薄/厚壳单元 梁单元

4.接触方式(50多种) 柔体对柔体接触 柔体对刚体接触 刚体对刚体接触

5.汽车行业的专门功能 安全带 滑环

焊接单元 离散单元 束和索单元

安全带单元 节点质量单元 SPH单元

流体-结构相互作用

不可压缩流体CFD分析 有限元-多刚体动力学耦合分析 (MADYMO,CAL3D) 水下冲击 失效分析

裂纹扩展分析

实时声场分析 设计优化 隐式回弹

多物理场耦合分析 自适应网格重划

并行处理(SMP和MPP)

橡胶(人造橡胶) 蜂窝材料 复合材料

混凝土和土壤 炸药

推进剂 粘性流体

用户自定义材料

边-边接触 侵蚀接触 充气模型 约束面 刚墙面 拉延筋

预紧器 牵引器

第 1 页

传感器 加速计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气囊

6.初始条件、载荷和约束功能

混合III型假人模型

初始速度、初应力、初应变、初始动量(模拟脉冲载荷); 高能炸药起爆;

节点载荷、压力载荷、体力载荷、热载荷、重力载荷; 循环约束、对称约束(带失效)、无反射边界; 给定节点运动(速度、加速度或位移)、节点约束; 铆接、焊接(点焊、对焊、角焊);

二个刚性体之间的连接-球形连接、旋转连接、柱形连接、平面连接、万向连接、平移连接; 位移/转动之间的线性约束、壳单元边与固体单元之间的固连; 带失效的节点固连。 7.自适应网格剖分功能

自动剖分网格技术通常用于薄板冲压变形模拟、薄壁结构受压屈曲、三维锻压问题等大变形情况,使弯曲变形严重的区域皱纹更加清晰准确。

对于三维锻压问题,LS-DYNA主要有两种方法:自适应网格剖分和任意拉格朗日-欧拉网格(ALE)网格进行Rezoning),三维自适应网格剖分采用的是四面体单元。 8. ALE和Euler列式

ALE列式和Euler列式可以克服单元严重畸变引起的数值计算困难,并实现流体-固体耦合的动态分析。在LS-DYNA程序中ALE和Euler列式有以下功能:

·多物质的Euler单元,可达20种材料; ·若干种Smoothing算法选项; ·一阶和二阶精度的输运算法; ·空白材料; ·Euler边界条件:滑动或附着条件; ·声学压力算法; ·与Lagrange列式的薄壳单元、实体单元和梁单元的自动耦合。 9.SPH算法

SPH(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光顺质点流体动力算法是一种无网格Lagrange算法,最早用于模拟天体物理问题,后来发现解决其它物理问题也是非常有用的工具,如连续体结构的解体、碎裂、固体的层裂、脆性断裂等。SPH算法可以解决许多常用算法解决不了的问题,是一种非常简单方便的解决动力学问题的研究方法。由于它是无网格的,它可以用于研究很大的不规则结构。

SPH算法适用于超高速碰撞、靶板贯穿等过程的计算模拟,下图是泰勒杆冲击试验模拟。 10.边界元法

LS-DYNA程序采用边界元法BEM(Boundary Element Method)求解流体绕刚体或变形体的稳态或瞬态流动,该算法限于非粘性和不可压缩的附着流动。 11.隐式求解

用于非线性结构静动力分析,包括结构固有频率和振型计算。LS-DYNA中可以交替使用隐式求解和显式求解,进行薄板冲压成型的回弹计算、结构动力分析之前施加预应力等。 12.热分析

LS-DYNA程序有二维和三维热分析模块,可以独立运算,也可以与结构分析耦合,可进行稳态热分析,也可进行瞬态热分析,用于非线性热传导、静电场分析和渗流计算。

第 2 页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5. 准静态

动态松驰(Dynamic relaxation)并不是有意为一般的准静态(quasi-static)分析设置的。它适合于当预载只产生小的弹情况应变的施加预载,或者初始化系统到一个预定义的几何形状[1]。但对其它更多情况并不适合。

你可以通过做一个常规的显示仿真来模拟准静态分析,通过按需要调用时间/质量缩放(time-scaling,mass-scaling)来在可接受的时间内得到结果,但这种方法是需要技巧地。你必须监测系统动能按希望的使惯性效应最小化。基本上动能相对内能应该保持在一个较小的值。时间缩放是指加载比在准静态实验里更快,以减少总的仿真时间。关于质量缩放更多内容可以看‖mass_scaling‖一节。或者你可以尝试用LS-DYNA运行一个隐式静力分析。可以看用户手册里的卡片*control_implicit_…‖和Appendix M。

See also: gravity.txt, readme.preload, mass_scaling, long_run_times, implicit.general, quick_initialization. Note[1]:初始化到预定义的几何

1. 从第一次分析的最终状态输出一个节点位移文件。(这一部分未按原文翻译)注意d3plot文件里不包含节点转动信息,因此转动输出为0。这对初始化壳和梁单元会是个问题。LS-Prepost有一个选项是输出节点位移,在Output->Nodal Displacements里。但是这个输出是i8,3e16格式的,但需要的是i8,3e15,所以要注意修改一下。

如果你做了一个正常的动态松驰分析来得到初始状态,一个预定义位移和转动的drdisp.sif文件在DR阶段结束时会自动创建。

2. 在第二次分析时,快速的初始化到第一步输出的预定义的几何。你需要设置卡片*control_dynamic_relaxation里的参数IDRFLG=2,而且在命令行里指定‖m=filename‖(其中filename指第一步创建的文件)。这样在瞬态分析之前,LS-DYNA会自动做一个100步的预分析来使节点根据文件filename指定的数据移动到指定值。

第 8 页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6. 计算不稳定

一些表示计算不稳定的消息如:

―out-of-range velocities‖ 速度超出范围

―negative volume in brick element‖ 体单元负体积 ―termination due to mass increase‖ 因质量增加而终止 用来克服显式求解中的不稳定的方法如下: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使用可获得的最新的LS-DYNA版本。最新的执行块可以从ftp://user@ftp.lstc.com上下载(注:前提是你有访问权限)。联系LSTC获得user帐号的密码。最新的BETA版执行块可以在ftp://ftp.lstc.com/outgoing/ls971上找到(不需要密码,但lstc公司对ftp访问有IP限制)。

其次是增加d3plot的输出频率到可以显示出不稳定的出现过程。这可以提供导致不稳定性发生的线索。 其它的不些解决数值不稳定性的技巧: * 试着用双精度LS-DYNA版本运行一次

* 试着减小时间步(timestep)缩放系数(即使使用了质量缩放mass-scaling)

* 单元类型和/或沙漏(hourglass)控制。对出现不稳定的减缩体和壳单元,试着用沙漏控制type 4 和沙漏系数0.05

。或者试着用类型16的壳单元,沙漏控制type 8。如果壳响应主要是弹性,设置BWC=1 和 PROJ=1 (仅对B-T壳)。

避免使用type=2体单元。对体单元部件,在厚度方向最少用两个体单元。

* 接触。设置接触的bucket sorts之间周期数为0,这样会使用缺省的分类间隔。如果参与接触的两个部件的相对速

度异常的大,可能需要减小bucket sort的间隔(比如减小到5,2甚至1)。

如果仿真过程中有明显的接触穿透出现,转换到使用*contact_automatic_surface_to_surface或者

*contact_automatic_single_surface,并设置SOFT=1。 确保几何考虑了壳单元的厚度。如果壳非常薄,比如小于

1mm,放大或者设置接触厚度到一个更加合理的值。

* 避免冗余的接触定义,也就是说不要对同样的两个部件定义多于一个的接触对。 * 查找出现不稳定的部件的材料定义中的错误(比如误输入,不一致的单位系统等) * 关掉所有的*damping

这些技巧是一些通用的方法,可能并不适合于所有的情况。

第 9 页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7. 负体积

泡沫材料的负体积(或其它软的材料)

对于承受很大变形的材料,比如说泡沫,一个单元可能变得非常扭曲以至于单元的体积计算得到一个负值。这可能发生在材料还没有达到失效标准前。对一个拉格朗日(Lagrangian)网格在没有采取网格光滑(mesh smoothing)或者重划分(remeshing)时能适应多大变形有个内在的限制。LS-DYNA中计算得到负体积(negative volume)会导致计算终止,除非在*control_timestep卡里面设置ERODE选项为1,而且在*control_termination里设置DTMIN项为任何非零的值,在这种情况下,出现负体积的单元会被删掉而且计算继续进行(大多数情况)。有时即使ERODE和DTMIN换上面说的设置了,负体积可能还是会导致因错误终止。

有助于克服负体积的一些方法如下:

* 简单的把材料应力-应变曲线在大应变时硬化。这种方法会非常有效。

* 有时候修改初始网格来适应特定的变形场将阻止负体积的形成。此外,负体积通常只对非常严重的变形情况是个问题,而且特别是仅发生在像泡沫这样的软的材料上面。

* 减小时间步缩放系数(timestep scale factor)。缺省的0.9可能不足以防止数值不稳定。

* 避免用全积分的体单元(单元类型2和3),它们在包含大变形和扭曲的仿真中往往不是很稳定。全积分单元在大变形的时候鲁棒性不如单点积分单元,因为单元的一个积分点可能出现负的Jacobian而整个单元还维持正的体积。在计算中用全积分单元因计算出现负的Jacobian而终止会比单元积分单元来得快。

* 用缺省的单元方程(单点积分体单元)和类型4或者5的沙漏(hourglass)控制(将会刚化响应)。对泡沫材料首先的沙漏方程是:如果低速冲击type 6,系数1.0; 高速冲击type 2或者3。

* 对泡沫用四面体(tetrahedral)单元来建模,使用类型10体单元。 * 增加DAMP参数(foam model 57)到最大的推荐值0.5。

* 对包含泡沫的接触,用*contact选项卡B来关掉shooting node logic。 * 使用*contact_interior卡

用part set来定义需要用contact_interior来处理的parts,在set_part卡1的第5项DA4来定义contact_interior类型。缺省类型是1,推荐用于单一的压缩。在版本970里,类型1的体单元可以设置type=2,这样可以处理压缩和减切混合的模式。

* 如果用mat_126,尝试ELFORM=0

* 尝试用EFG方程(*section_solid_EFG)。因为这个方程非常费时,所以只用在变形严重的地方,而且只用于六面体单元。

第 10 页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8. 能量平衡

GLSTAT(参见*database_glstat)文件中报告的总能量是下面几种能量的和: 内能 internal energy 动能 kinetic energy

接触(滑移)能 contact(sliding) energy 沙漏能 houglass energy

系统阻尼能 system damping energy 刚性墙能量 rigidwall energy

GLSTAT中报告的弹簧阻尼能‖Spring and damper energy‖是离散单元(discrete elements)、安全带单元

(seatbelt elements)内能及和铰链刚度相关的内能(*constrained_joint_stiffness…)之和。而内能‖Internal Energy‖包含弹簧阻尼能‖Spring and damper energy‖和所有其它单元的内能。 因此弹簧阻尼能‖Spring and damper energy‖是内能‖Internal energy‖的子集。

由SMP 5434a版输出到glstat文件中的铰链内能‖joint internal energy‖跟*constrained_joing_stiffness不相关。它似乎与*constrained_joint_revolute(_spherical,etc)的罚值刚度相关连。这是SMP 5434a之前版本都存在的缺失的能量项,对MPP 5434a也一样。这种现象在用拉格朗日乘子(Lagrange Multiplier)方程时不会出现。

与*constrained_joint_stiffness相关的能量出现在jntforc文件中,也包含在glstat文件中的弹簧和阻尼能和内能中。回想弹簧阻尼能‖spring and damper energy‖,不管是从铰链刚度还是从离散单元而来,总是包含在内能里面。

在MATSUM文件中能量值是按一个part一个part的输出的(参见*database_matsum)。

沙漏能Hourglass energy仅当在卡片*control_energy中设置HGEN项为2时才计算和输出。同样,刚性墙能和阻尼能仅当上面的卡片中RWEN和RYLEN分别设置为2时才会计算和输出。刚性阻尼能集中到内能里面。质量阻尼能以单独的行‖system damping energy‖出现。由于壳的体积粘性(bulk viscosity)而产生的能量耗散(energy dissipated)在版本970.4748之前是不计算的。在后续子版本中,设置TYPE=-2来在能量平衡中包含它。

最理想的情况下能量平衡:

总能量total energy = 初始总能量 + 外力功external work

换句话说,如果能量比率energy ratio(指的是glstat中的total energy/initial energy,实际上是total energy/(initial energy + external work)) 等于1.0。注意,质量缩放而增加质量可能会导致能量比率增加。

注意在LSprepost的History>Global energies中不包含删掉的单元(eroded elements)的能量贡献,然而GLSTAT文件中的能量包含了它们。注意它们的贡献可以通过ASCII>glstat中的‖Eroded Kinetic Energy‖& ―Eroded Internal Energy‖来绘制。侵蚀能量(Eroded energy)是与删掉的单元相关的内能和删掉的节点相关的动能。 典型来说,如果没有单元删掉‖energy ratio w/o eroded energy‖等于1,如果有单元被删掉则小于1。删掉的单元与‖total energy/initial energy‖比率没有关系。总能量比率增加要归于其它原因,比如增加质量。重述一下,将一个单元删掉时,文件glstat中的内能和动能不会反映能量的丢失。取而代之的是能量的丢失记录在glstat文件的‖eroded internal energy‖ & ―eroded kinetic energy‖中。 如果用内能减去‖eroded internal energy‖将得到分析中还存在的单元的内能。对动能也一样。

matsum文件中的内能和动能只包含余下(noneroded)的单元的贡献。 注意,如果在*control_contact卡中将ENMASS设置为2,则与删掉的单元的相关的节点不会删掉,‖eroded kinetic energy‖是0。

在LSprepost中History>Global 只是动能和内能的简单相加,因此不包含接触能和沙漏能等的贡献。 壳的负内能:为了克服这种不真实的效应

--关掉考虑壳的减薄(ISTUPD in *control_shell)

--调用壳的体积粘性(set TYPE=-2 在*control_bulk_viscosity卡中)

--对在matsum文件中显示为负的内能的parts使用*damping_part_stiffness;

先试着用一个小的值,比如0.01。如果在*control_energy中设置RYLEN=2,因为刚性阻尼而能会计算且包含在内能中。

正的接触能:当在接触定义中考虑了摩擦时将得到正的接触能。摩擦将导致正的接触能。如果没有设置接触

第 11 页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阻尼和接触摩擦系数,你将会看到净接触能为零或者一个很小的值(净接触能=从边和主边能量和)。 所说的小是根据判断-在没有接触摩擦系数时,接触能为峰值内能的10%内可以被认为是可接受的。

负的接触能:突然增加的负接触能可能是由于未检测到的初始穿透造成的。在定义初始几何时考虑壳的厚度偏置通常是最有效的减小负接触能的步骤。查阅LS-DYNA理论手册的23.8.3&23.8.4节可得到更多接触能的信息。

负接触能有时候因为parts之间的相对滑动而产生。这跟摩擦没有关系,这里说的负接触能从法向接触力和法向穿透产生。当一个穿透的节点从它原来的主面滑动到临近的没有连接的主面时,如果穿透突然检测到,则产生负的接触能。

如果内能为负接触能的镜像,例如glstat文件中内能曲线梯度与负接触能曲线梯度值相等,问题可能是非常局部化的,对整体求解正确性冲击较小。你可以在LS-prepost中分离出有问题的区域,通绘制壳单元部件内能云图(Fcomp > Misc > Internal energy)。实际上,显示的是内能密度,比如内能/体积。内能密度云图中的热点通常表示着负的接触能集中于那里。

如果有多于一个的接触定义,sleout文件(*database_sleout)将报告每一个接触对的接触能量,因此缩小了研究负接触能集中处的范围。

克服负接触能的一般的建议如下:

-消除初始穿透(initial penetration)。(在message文件中查找‖warning‖)

-检查和排除冗余的接触条件。不应该在相同的两个parts之间定义多于一个的接触。 -减小时间步缩放系数

-设置接触控制参数到缺省值,SOFT=1 & IGNORE=1除外(接触定义选项卡C)

-对带有尖的边的接触面,设置SOFT=2(仅用于segment-to-segment接触)。而且,在版本970中推荐设置SBOPT(之前的EDGE)为4对于部件之间有相对滑移的SOFT=2的接触。为了改进edge-to-edge SOFT=2接触行为,设置DEPTH=5。请注意SOFT=2接触增加了额外的计算开消,尤其是当SBOPT或者DEPTH不是缺省值时,因此应该仅在其它接触选项(SOFT=0或者SOFT=1)不能解决问题时。模型的细节可能会指示可用其它的一些方法。

第 12 页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9. 沙漏控制

沙漏(hourglass)模式是一种非物理的零能变形模式,产生零应变和应力。沙漏模式仅发生在减缩积分(单积分点)体、壳和厚壳单元上。LS-DYNA里面有多种算法用于抑制沙漏模式。缺省的算法(type 1)通常不是最有效的算法,但却是最经济的。

一种完全消除沙漏的方法是转换到全积分或者选择减缩积分(S/R)方程的单元。但这种方法是一种下策。例如,第一,类型2体单元比缺省的单点积分体单元计算开消大; 其二,在大变形应用时更不稳定(更容易出现负体积);其三,类型2体单元当单元形状比较差时在一些应用中会趋向于剪切锁死(shear-lock),因而表现得过于刚硬。

三角形壳和四面体单元没有沙漏模式,但缺点是在许多应用中被认为过于刚硬。 减小沙漏的一个好的方法是细化网格,但这当然并不总是现实的。

加载方式会影响沙漏程度。施加压力载荷优于在单点上加载,因为后者更容易激起沙漏模式。

为了评估沙漏能,在*control_energy卡片中设置HGEN=2,而且用*database_glstat和*database_matsum卡分别输出系统和每一个部件的沙漏能。这一点是要确认非物理的沙漏能相对于每一个part的峰值内能要小(经验上来说<10%)。对于壳单元,可以绘制出沙漏能密度云图,但事先在*database_extent_binary卡中设置SHGE=2。然后在LS-Prepost中选择Fcomp>Misc>hourglass energy。

对于流体部件,缺省的沙漏系数通常是不合适的(太高)。因此对于流体,沙漏系数通常要缩小一到两个数量级。对流体用基于粘性的沙漏控制。缺省的沙漏方程(type 1)对流体通常是可以的。

对于结构部件一般来说基于刚性的沙漏控制(type 4,5)比粘性沙漏控制更有效。通常,当使用刚性沙漏控制时,习惯于减小沙漏系数到0.03~0.05的范围,这样最小化非物理的硬化响应同时又有效抑制沙漏模式。对于高速冲击,即使对于固体结构部件,推荐采用基于粘性的沙漏控制(type 1,2,3)。

粘性沙漏控制仅仅是抑制沙漏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刚性沙漏控制将使单元朝未变形的方向变形。

类型8沙漏控制仅用于单元类型16的壳。这种沙漏类型激活了16号壳的翘曲刚度,因此单元的翘曲不会使解退化。如果使用沙漏控制8,16号壳单元可以用于解被称为扭曲梁(Twisted Beam)问题。

对于单元类型1的体和减缩积分2D体(shell types 13 & 15)类型6沙漏控制调用了一种假设应变协同转动方程。使用沙漏控制类型6和系数1.0,一个弹性部件在厚度方向仅仅需要划分一层类型1的体单元就可以获得正确的弯曲刚度。在隐式计算里面,对于类型1的体单元应该总是使用类型6的沙漏控制(实际上,在V970里面这是自动设置的)。

(More on type 6 HG control from Lee Bindeman)

类型6的沙漏控制与类型4,5不在于它用了一个假设应变场和材料属性来估算出假设应力场。这个应力在单元封闭域内进行积分得到沙漏力,因此单元表现的像一个有同样假设应变场的全积分单元。这种假设应变场设计成用来阻止纯弯曲中不真实的剪切变形和近似不可压材料中的体积锁死。

类型4和5的沙漏控制基于单元体积,波速和密度像在LS-DYNA理论手册中方程3.21那样来计算沙漏刚度。

沙漏类型6主要的改进是应力场在单元域内积分。这使得当使用大的长细比或者歪斜形状的体单元时沙漏控制非常鲁棒。类型4和5的沙漏控制对大长细比和歪斜形状单元反应变不好,它趋向于对某些沙漏模式反应的过于刚硬而对其它模式反应得过弱。

沙漏控制类型6另一个理论上的优点是对在厚度方向只有一个单元的梁可以在弹性弯曲问题中得到准确的解。要做到这一点,设置沙漏刚度参数为1.0。同样,对弹性材料方形截面杆的扭曲问题,当沙漏系数设为1.0时可以用很少的单元来解。然而,对于非线性材料,用粗糙的网格得到好的结果是不可能的,因为应力场不是像沙漏类型6假设的那样线性变化的。在梁厚度方向上如果没有更多积分点的话,没有办法捕获应力场的非线性状态。

对于选择沙漏控制,下面几个问题要考虑。对于单元有大的长细比或者明显歪斜(不管是初始还是变形过程中),推荐采用类型6的沙漏控制。类型6的沙漏控制通常对软的材料更好,像泡沫或蜂窝材料在计算中会有非常明显的变形。

在材料不是特别软或者单元有合理的形状且网格不是太粗糙时,类型4,5和6沙漏控制似乎都能得到同样的结果。这种情况推荐用类型4的沙漏控制,因为它比其它的更快。

类型6的沙漏控制在LS-DYNA User’s Manual中参考的Belytschko和Bindeman的论文中有更详细的描述。

第 13 页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10. 阻尼

在LS-DYNA中阻尼完全是可选的,通过使用一个*DAMPING卡片来调用。应该知道能量可以通过其它的非*DAMPING的方式耗散,比如,因为沙漏力产生的能量,刚性墙的力产生的能量,接触摩擦力产生的能量,离散阻尼产生的内能等。

有时候,接触力可能将噪声引入到响应里。在这种情况下,通过*CONTACT卡第二张卡的VDC参数来增加粘性阻尼,从而帮助减小噪声。VDC以临界阻尼的百分比输入,典型的值是10到20。

*DAMPING卡片概览:

LS-DYNA中的质量阻尼(Mass damping)包括*damping_global & *damping_part_mass,是用于抑止低频的结构振动模式,但此外它有抑制刚体模式的效应。因此对经受明显刚体运动的部件,应该要么从质量阻尼中排除或者在部件经历大的刚体运动期间关掉质量阻尼;或者使用*damping_relative来替代。通过使用*damping_relative,仅仅相对指定刚体的运动/振动被抑制。

在质量阻尼情况下临界阻尼系数是4*pi/T,其中T是要抑制的模态的周期(通常是最低阶(基频)模态)。周期可以通过特征值分析(eigenvalue)或者从一个无阻尼的瞬态分析结果来估计。如果选择使用质量阻尼,建议使用小于临界阻尼系数的阻尼值。取10%的临界阻尼的值,即输入0.4*pi/T,是相当典型的值。可以选择用同样的阻尼系数抑制所有的部件(*damping_global)或者对每一个部件指定不同的阻尼系数(*damping_part_mass)。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阻尼系数可能会随时间变化(在仿真中间关掉或打开阻尼时会有用)。

*damping_part_stiffness是为了抑制高频振动和数值振荡,通常对结构振动没有明显的影响。这种情况下阻尼系数COEF近似表示临界阻尼的一个系数。典型的COEF值是0.1。如果使用刚性阻尼产生不稳定,消除阻尼或者减小COEF的值来使回复稳定(也许降低一个数量级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更多)。

质量和刚性阻尼在隐式瞬态分析中都实现了。

在版本970中另一个可选的阻尼是频率不相关的阻尼选项,它的目标是抑制一个范围的频率和一批部件(*damping_frequency_range)。Damping_frequency_range是由Arup的Richard Sturt开发的,它的理论细节是私有的。它开发的意图是帮助LS-DYNA来适当地处理振动预测问题中的阻尼--包括车辆NVH时间历程分析,某些地震问题和土木结构的振动问题。

*damping_frequency_range的关键点在于: -仅使用很小的阻尼,例如1%到2%

-处理阻尼将轻微的减小了响应的刚度,那是因为阻尼力的应力滞后于理论上正确的阻尼力,由于需要估计频率内容。

-用户指定的频率范围最理想情况是不要超过最高值和最低值之间30%。在这个范围之外同样可以获得阻尼,但阻尼值会减小。这种阻尼是基于节点速度的,所以可能会由于结构模态或者刚体转动而有振荡。

在Rayleigh阻尼里,阻尼矩阵表达为质量和刚度矩阵的线性组合 C = alpah*M + beta*K

LS-DYNA为标准的非线性分析在单元级实现Rayleigh阻尼。这是为了数值上的方便,因为在显式方法里不需要生成刚度矩阵K。取而代之,通过简单的将应力在单元面积上积分得到内力。Rayleigh阻尼作为这个应力的一个修正而实现。

版本960中的刚性阻尼(stiffness damping)完全重新实现,即使这样可以在960中提供COEF值,这个值与950中的BETA值是相符的,其中:COEF=BETA*(w/2)

版本950和960中的刚性阻尼不完全相同。在960中刚性阻尼方程在高频域提供一个近似的临界阻尼分数。方程的详细信息是不公开的。这个方程中的变化是因为使用旧版本方程时产生不稳定的频率而促使的。在版本970的3510子版本(或者更高)中,旧的950版本的刚性阻尼方程作为一个选项提供,通过设置COEF值为负值来调用。这个参数之后被解释成V950用户手册中所指的BETA值。

第 14 页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11. ASCII output for MPP via binout

从970版本开始,有了二进制格式格式的所谓的ASCII output文件(matsum,rcforc,etc.)。--注单机版和smp版输出的为文本格式的ASCII output文件。

MPP-DYNA 不是直接写出ASCII输出文件,而是输出二进制格式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有两种格式:dbout(参见V.970用户手册Appendix L,P.L3)和binout。MPP缺省情况下会输出binout格式的数据。卡片*database_matsum,*database_rcforc,etc的第二个参数控制输出哪一种类型的数据。

1= old format,例如,ASCII文件(SMP) 或者 dbout文件(MPP) 2= new binout格式(对MPP版这是缺省的) 3= both formats都输出

LS-Prepost可以直接读取binout数据而不需要转换,但dbout文件需要用dumpbdb来转换成ASCII格式输出。 在LS-Prepost里,选项页‖2″(启动界面右边的Group按钮下面),在CFD按钮下面有―Binout‖按钮。点击之后在左下面出现的子面板中点击―Load‖按钮,选择求解器输出的binout文件。之后可以进行相关曲线的绘制。(此处修改原文部分)

作为lsda软件包的一部分,有两个程序可以获得(以用户账号登陆lstc ftp site,在‖lsda‖目录下)。一个是‖l2a‖,它可以用来从binout文件中提取不同的ascii文件。另一个是‖ioq‖,它是让你用来直接读取/浏览binout文件的小工具。

通常一个‖l2a‖执行块会包含在相应平台的MPP执行块的压缩包里,但你也可以用那个l2a来操作任何ls-dyna执行块(MPP or SMP)产生的binout文件。要从binout文件中提取ASCII输出文件,在命令行执行l2a,后面包含binout文件的名字。例如:‖./l2a binout.0000″

Binout文件是平台无关的,例如,你可以在与输出binout数据的平台同一平台或者任何其它平台下处理binout数据。

当MPP LS-DYNA执行块输出binout数据时,将会有多于一个的文件以‖binout‖作为根名字。每一个这样的文件需要被独立的打开来得到所有需要的数据。在d3hsp文件里,你可以看到像如下的部分所示的信息告许你每一个binout文件包含哪些数据。

>The following binary output file are being created,

>and contain data equivalent to the indicated ascii output files > binout0000:(on processor 0) > nodout > matsum > rcforc > abstat > rbdout > sleout

> jntforc (type 0)

> binout0001:(on processor 1) > jntforc

> binout0003:(on processor 3) > deforc

对MPP可选的控制输出格式的方法(from Jason): 如果你在pfile中输入如下行 pfile:

gen {dboutonly}

to execute:

mpirun -np ## mpp970 i=… p=pfile

程序将像之前一样输出dbout.*文件(没有binout),之后你可以用dumpbdb来提取所有的ASCII文件。

第 15 页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12. 接触概述

这里提供LS-DYNA接触的一些简要信息。讨论不包含所有的接触类型的接触选项。更详细的LS-DYNA的接触回顾可以在www.feapublicatoins.com上找到FEA Information Newsletters中关于接触模型的由四个部分组成的系列文章。这一系列文章的四部分分别在2001年的8,9,10,12月份的新闻信里。

Automatic vs. Non-automatic:

对大多数显式分析推荐用自动接触类型。非自动接触类型(接触方向是重要的情况)有时用于金属成型仿真,其中几何是非常直接的且接触面的方向在分析之间可以可靠的确定。非自动接触通常推荐用于隐式分析。

类型:

Type 13接触(contact_automatic_single_surface)是一种单面接触(不需要定义主面),总是考虑壳的厚度且没有方向性。因而参与接触的板壳面在建模的时候需要至少保持一个小的间隙。为了避免初始穿透,间隙不能小于潜在会发生接触的两个壳之间厚度的平均值。体单元之间不需要有间隙。接触类型13的接触搜索算法比接触类型3(contact_surface_to_surface)或者接触类型a3(contact_automatic_surface_to_surface)更加复杂。例如,type13可以处理例如壳边对面,梁对壳面的情况。和任何其它单面接触类型一样,接触力不是直接从RCFORC文件中获取,你必需要定义contact_force_transducer_penalty来获取接触力。文章‖contact.13vs26″提供了关于contact_automatic_single_surface 和contact_automatic_general对比的一些额外信息。(之后会贴出,敬请等待)

Type 3接触(contact_surface_to_surface)是双向的面对面接触,其中壳的厚度考虑选项可以通过*contact或者*control_contact(*contact优先)卡片打开或者关闭。接触片的方向是很重要的,因为这种接触类型只在一个方向来检测潜在的接触。

在如面对面的一个双向接触中,先检测从面侧的节点对主面的穿透,然后再检测主面侧的节点对从面的穿透。这种方法当用用设置SOFT=2来调用segment-based接触时会有例外。

接触类型a3没有方向性(从壳的中面检测任一侧的潜在接触)而且总是考虑壳厚度,从这一点考虑它非常类似于type 13的接触。

接触参数的一些摘记: SOFT

SOFT是*contact选项卡A的第一个参数。SOFT的缺省值是0。SOFT=1除了在确定接触刚度方面之外与SOFT=0差不多是一样的。SOFT=2与SOFT=0根本上是不一样的,不但在确定接触刚度方法上,而且在搜索穿透的产生的方法上也不一样。SOFT=2会调用所谓的‖segment-based contact‖。对于SOFT=1 & 2接触的摘记可以分别参考文章‖contact.soft1″ & ―contact.soft2″。(稍后推出,敬请期待)

IGNORE

在仿真分析中的任何一个时间点,如果一个节点突然检测到在面下面(比如说,节点运动的非常快,穿透之前没有检测到),原来的(IGNORE=0)算法仅仅是把节点移动到主面上,不施加任何力(称之为‖shooting node logic‖)。如果shooting node logic选项被关掉(SNLOG=1),会突然出现一个相当大的力,而且产生负的接触能。如果IGNORE设置为1,这样shooting node logic标志SNLOG没有作用。相当于突然的穿透被留意到而且通过局部的调整接触厚度来补偿。因此在任何分析的时间点,如果检测到突然的穿透,程序不会施加任何很大的力也不会移动任何节点。但接触力会阻止进一步的穿透。

第 16 页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13. Contact Soft 1 接触Soft=1

通过在*Contact卡的选项卡A中设置Soft=1所调用接触方程与缺省的罚函数接触方程的区别不如Soft=2接触算法大。除了在确定接触刚度方面不一样外,Soft=1和Soft=0是差不多的。Soft=1方法基于考虑稳定性的时间步来计算接触刚度。换句话说,你可以把soft=1的接触看作是一组简单弹簧质量系统,其中每一个都有与实际仿真分析中用到的时间步相匹配的Courant 时间步。对软材料与刚硬材料的接触或两个接触面的网格密度不一致情况,Soft=1通常比Soft=0更有效。

当Soft=1时,采用通过soft=0 & soft=1计算得到的最大的刚度值。因此如果soft=0刚度更大,减小SOFSCL将没有效果。

K = max(SLSFAC*SFS*k0, SOFSCL*k1) 其中:

k 是罚刚度

SLSFAC是用户在*Control_contact中输入的选项 SFS 是用户在*Contact卡3中输入的选项

SOFSCL 是用户在*Contact选项卡A中输入的值 k0 是从材料体积模量和单元尺寸计算得到的刚度 k1 是从节点质量和计算时间步计算得到的刚度 注意:对于双面接触,像*contact_automatic_surface_to_surface,在上面的方程中用SFM替换SFS(在*contact卡3中输入)

第 17 页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14. LS-DYNA中的接触界面模拟

1 引言

接触-碰撞问题属于最困难的非线性问题之一,因为在接触-碰撞问题中的响应是不平滑的。当发生碰撞时,垂直于接触界面的速度是瞬时不连续的。对于Coulcomb摩擦模型,当出现粘性滑移行为时,沿界面的切向速度也是不连续的。接触-碰撞问题的这些特点给离散方程的时间积分带来明显的困难。因此,方法和算法的适当选择对于数值分析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虽然通用商业程序LS-DYNA提供了大量的接触类型,可以对绝大多数接触界面进行合理的模拟,但用户在具体的工程问题中,面临接触类型的选择及棘手的接触参数控制等问题。

基于以上,本文对LS-DYNA中的接触-碰撞算法作了简要的阐述,对接触类型作了详尽的总结归纳,并对接触界面的模拟提出了一些建议。 2 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slave”、“master”、“segment”。

在绝大多数的接触类型中,检查slave nodes是否与master segment产生相互作用(穿透或滑动,在Tied Contacts 中slave限定在主面上滑动)。因此从节点的连接方式(或从面的网格单元形式)一般并不太重要。

非对称接触算法中主、从定义的一般原则:

? 粗网格表面定义为主面,细网格表面为从面;

? 主、从面相关材料刚度相差悬殊,材料刚度大的一面为主面。 ? 平直或凹面为主面,凸面为从面。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如有刚体包含在接触界面中,刚体的网格也必须适当,不可过粗。 3 接触算法

在LS-DYNA中有三种不同的算法处理碰撞、滑动接触界面,即: ? 动态约束法(kinematic constraint method) ? 罚函数法(penalty method)

? 分布参数法(distributed paramete method) 3.1 Kinematic Constraint Method

采用碰撞和释放条件的节点约束法由Hughes 等于1976年提出,同年被Hallquit 首先应用在 DYNA2|D中,后来扩展应用到 DYNA3D中。

其基本原理是:在每一时间步Δt修正构形之前,搜索所有未与主面(master surface)接触的从节点(slave node),看是否在此Δt内穿透了主面。如是,则缩小Δt,使那些穿透主面的从节点都不贯穿主面,而使其正好到达主面。在计算下一Δt之前,对所有已经与主面接触的从节点都施加约束条件,以保持从节点与主面接触而不贯穿。此外还应检查那些和主面接触的从节点所属单元是否受到拉应力作用。如受到拉应力,则施加释放条件,使从节点脱离主面。

这种算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果主面网格划分比从面细,某些主节点(master node)可以豪无约束地穿过从面(slave surface)(这是由于约束只施加于从节点上),形成所谓的“纽结”(Kink)现象。当接触界面上的压力很大时,无论单元采用单点还是多点积分,这种现象都很容易发生。当然,好的网格划分可能会减弱这种现象。但是对于很多问题,初始构形上好的网格划分在迭代多次后可能会变得很糟糕,如爆炸气体在结构中的膨胀。

由于节点约束算法较为复杂,目前在LS-DYNA程序中仅用于固连与固连一断开类型的接触界面(统称固连界面),主要用来将结构网格的不协调两部分联结起来。

第 18 页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3.2 Distributed Parameter Method

分配参数法也是发展较早的一种接触界面算法,Wilkins在1964年将该算法成功地应用到HEMP程序中,Burton等在1982年将其应用于 TENSOR分析程序中。与节点约束法相比,这种算法具有较好的网格稳定性,因此被 DYNA采用。目前,在LS-DYNA程序中用来处理接触一滑动界面的问题。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每一个正在接触的从单元(slave element)的一半质量分配到被接触的主面面积上,同时根据每个正在接触的从单元的内应力确定作用在接受质量分配的主面面积上的分布压力。在完成质量和压力的分配后,修正主面的加速度。然后对从节点的加速度和速度施加约束,以保证从节点在主面上滑动,不允许从节点穿透主表面,从而避免了反弹现象。

这种算法主要用来处理接触界面具有相对滑移而不可分开的问题。因此,在结构计算中,该算法并没有太多的用处。它最典型的应用是处理爆炸等问题,炸药爆炸产生的气体与被接触的结构之间只有相对滑动而没有分离。 3.3 Penalty Method

该算法于1981年有Huag等人,1982年8月开始用于 DYNA2D中[2]。现在,罚函数法已发展为一种非常用的接触界面算法,在数值计算中被广泛应用。

罚函数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每一个时间步首先检查各从节点是否穿透主面,如没有穿透不作任何处理。如果穿透,则在该从节点与被穿透主面间引入一个较大的界面接触力,其大小与穿透深度、主面的刚度成正比。这在物理上相当于在两者之间放置一法向弹簧,以限制从节点对主面的穿透。接触力称为罚函数值。“对称罚函数法”则是同时对每个主节点也作类似上述处理。

对称罚函数法由于具有对称性、动量守恒准确,不需要碰撞和释放条件,因此很少引起Hourglass效应,噪声小。

对称罚函数法在每一个时间步对从节点和主节点循环处理一遍,算法相同。下面以从节点ns为例详细描述该算法的基本步骤:

1 搜索所有从动点,确定从动点是否穿透主面。

2 如否,不作处理,搜索结束;如是,则在从节点与主面上的接触点间附加 一法向接触力 Fn。 3 处理摩擦力。

4 将接触力 Fn和摩擦力 投影到总体坐标,组集到总体载荷向量中。 4 接触类型

在具体介绍各种类型的接触前,先阐述几个基本的概念。 在壳单元中,自动接触通过法向投影中面的1/2“Contact Thickness”来确定接触面。这就是“shell thickness offsets”。接触厚度可以在接触的定义中明确指定。如果接触厚度没有指定,则等于壳的厚度(在单面接触中,为壳厚度或单元边长的最小值)。相同的,在梁的接触中,接触面从梁的基线偏置梁截面等效半径距离。因此,在有限元几何建模时,为考虑壳厚、梁截面尺寸必须在壳、梁的part间有适当的间隙,否则会有初始穿透现象发生(即发生不真实的接触现象)。虽然LS-DYNA可以通过移动穿透的从节点到主面上来消除初始穿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初始穿透都能检查出。

DYNA中大多数的接触有一个“极限穿透深度”,如侵彻超过这个深度则从节点被释放,接触力置为0。这主要用在自动接触中,防止过大接触力的产生而引起数值不稳定性。然而在有些情况下,因为这个阈值过早达到而使接触失效(常发生在非常薄的壳单元中)。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放大接触厚度因子或设置接触厚度为大于壳厚度的一个值,或者改变接触刚度的计算方法(如改为Soft=1)。

LS-DYNA中的接触允许从节点与主段间压缩载荷的传递。如接触摩擦激活,也允许切向载荷的传递。Coulomb摩擦列式用来处理从静到动摩擦的转换,这种转换要求一个衰减系数、静摩擦系数大于动摩擦系数。

关于接触搜索方法,这里仅给出几个简单的要点,详细描述见Theoretical Manual of LS-DYNA。DYNA中有两种搜索方法:Incremental Search Technique与Bucket Sort。

第 19 页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Incremental Search Algorithms Global Bucket Sort

? 搜索方向 仅在主段正方向从节点的穿透 主面正、负方向检查穿透

? 搜索步骤 对每一个从节点的:

找出最接近的主节点; 搜索接近的主段(不止一个); 搜索相邻的主段; 局部利用Incremental Search确

穿透检查; 定最接近的主段; 施加作用力。 穿透检查;施加作用力。 ? 主面要求 主面连续 主面可以不连续

? 特点 简单、速度快 非常有效,但耗时大所有的非自动

LS-DYNA中的接触类型大体上可以分为五大类:

? One-Way Contact (单向接触) ? Two-Way Contact( 双向接触) ? Single Contact(单面接触) ? Entity

? Tied Contac(固-连接触)

在以上接触类型中,前四种接触类型的接触算法均采用罚函数法。固-连接触有的采用的罚函数法,有的采用动约束法,少部分采用分布参数法。 4.1 One-Way Treatment of Contact

One-Way、Two-Way是对接触搜索来讲的。One-way仅检查从节点是否穿透主面,而不检查主节点。在Two-Way Contact中从节点与主节点是对称的,从节点与主节点都被检查是否穿透相应的主面或从面。

LS-DYNA中的_Node_To_Surface接触类型都属于单向接触,另外还有特别注明为单向接触的_Surface_To_Surface接触类型:

? ? ? ? ? ? ?

*Contact_Nodes_To_surface

*Contact_Automatic_Nodes_To_Surface

*Contact_Froming_Nodes_To_Surface(自动接触类型、主要用于金属拉压成形) *Contact_Constraint_Nodes_To_Surface(现已很少用) *Contact_Eroding_Nodes_To_Surface *Contact_One_Way_Surface_To_Surface

Contact_One_Way_Automatic_Surface_To_Surface

由于在单向接触中,仅有从节点被检查是否穿透主面,而不考虑主节点,因此在使用时必须注意,应保证在接触过程中主节点不会穿过从面。同样的原因,单向接触要比双向接触运行速度快得多,因此仍被广泛应用。在以下情况中使用单向接触是合适的:

? 主面是刚体

? 相对细的网格(从)与相对平滑、粗的网格(主)接触

? beam_to_surface、 Shell edge_to_surface接触。beam node、Shell edge node作从点。

在接触分析中,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判断接触发生的方向有时是很困难的,因此分析中应尽量使用自动接触(不需要人工干预接触方向)。但当面的方向在整个分析过程中都能确定的情况下,下面的非自动接触类型是非常有效的:

*Contact_Nodes_To_Surface(5)

*Contact_One_Way_Surface_To_Surface(10) *Contact_Constraint_Nodes_To_Surface(18) *Contact_Eroding_Nodes_To_Surface(16)

第 20 页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4.2 Two-Way Treatment of Contact

主、从面的定义与算法处理上是完全对称的。因此主面、从面可以随意定义。计算资源大约是单向的2倍。LS-DYNA中绝大多数_Surface_To_Surface接触都是双向接触类型。

双向接触除对主节点的搜索外,其它方面同单向接触是完全一样的。与前述接触类型5、18、16相对应的双向接触为:

*Contact_Surface_To_Surface(3)

*Contact_Constraint_Surfaces_To_Surface(17) *Contact_Eroding_Surface_To_Surface(14)

在Crash Analysis中,*Contact_Automatic_Surface_To_Surface(a3)推荐使用。在金属的拉压成形分析中推荐使用*Contact_Froming_Nodes_To_Surface。 4.3 Single Surface

单面接触是LS-Dyna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接触类型,尤其在Crashworthiness应用中。在这中类型中,从面一般定义为Part或PartSet ID。各Part间及自身Part间的接触都考虑。如果建模精确,该接触是可信、精确的。在单面接触中,壳厚偏置总是考虑的,因此建模时不能有初始穿透存在。

单面接触有:

*Contact_Single_Surface(4,不推荐使用) *Contact_Automatic_Single _Surface(推荐) *Contact_Automatic_General *Contact_General_Interior

*Contact_Airbag_Single_Surface

对于Crash Analysis,推荐使用*Contact_Automatic_Single _Surface(13)。这个接触类型其性能随DYNA版本的提高不断改善。

4.4 Tied Contact(Translational DOF only, No Failure, No Offset)

固-连接触用来将从节点约束、限定在主面上。这种接触类型一般是非对称的,因此定义主、从是要符合§2中描述的一般规则。在这种类型的接触中,主、从接触面最好不要以Parts ID形式输入,应采用node/segment的形式。

固-连接触类型丰富,采用的接触算法也不一致,下面分别介绍。 ? Translational DOF only, No Failure, No Offset

这种接触仅约束从节点的平动自由度,且不考虑接触的失效,不允许从节点的偏置。如果从节点与对应的主段间有微小的距离存在,则采用正交投影的方法将从节点移动到主面上。因此,初始几何构形可能有微小的改变。

这种类型接触采用动态约束算法,因此不能将刚体约束到可变形体或刚体。

如下两个命令是常用的固连接触。这两种接触在数值处理上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的仅是输入数据格式。 *Contact_Tied_Nodes_To_Surface(6) *Contact_Tied_Surface_To_Surface(2)

? Translational DOF only, No Failure, With Offset

这种接触采用罚函数算法,允许从节点与主面间偏移(主、从面间存在微小的距离)存在,可以用于刚体相应的约束。

与上述接触类型2、6对应的为

*Contact_Tied_Nodes_To_Surface_OFFSET(O6) *Contact_Tied_Surface_To_Surface_OFFSET(O2)

由于从节点的偏置,可能会引起附加的动量矩。但在这种类型的接触中,不考虑偏置引起的动量矩。因此,主、从面必须相当的接近。

? Translational DOF & Rotational DOF, With Failure, No Offset

采用动态约束算法。

? Translational DOF & Rotational DOF, With Failure, With Offset

罚函数法。

第 21 页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 Translational DOF Only, With Failure, With Offset 动态约束算法。 5 接触刚度的计算

在基于罚函数算法的接触类型中,目前LS-DYNA有两种计算主、从面间接触刚度的方法。 5.1 Penalty-base Approach(SOFT=0)

该算法是LS-DYNA计算接触刚度的缺省方法。它利用接触段的尺寸与其材料特性来确定接触刚度。当两个接触面的材料刚度参数相差不大时,该方法是很有效的。但当两个接触面的材料刚度相差很大时,由于接触刚度采用主、从面中较小的刚度,而使接触失效。

对于Crash分析,除非先验证明没有问题,否则一般不使用SOFT=0。 5.2 Soft Constraint-based Approach(SOFT=1&2)

计算接触刚度时,综合考虑了发生接触的节点之质量与整体时间步长,以保证接触的稳定性。这样的处理,对于材料性质相差悬殊的接触问题是非常合适的。

Soft=1与Soft=0算法除刚度计算外,其它考虑是完全一致的。当Soft=1时,采用下式计算接触刚度k(单向接触):

k = max(SLSFAC*SFS*k0, SOFSCL*k1)

其中:k0~根据材料弹性模量与单元尺寸确定的接触刚度; k1~根据节点之质量与整体时间步长来确定接触刚度。 对于Two-Way型接触,用SFM代替上式中的SFS。 5.3 Segment-based Contact VS. Standard Contact

与Soft=0、1(以下简称“标准算法”)不同,Soft=2是一种基于段(Segment based)的接触算法。在标准算法中,检查从点穿透主段与否而施加罚力与从点及相应的主点;而在段接触算法中,直接检查段是否发生相互穿透而施加罚力与相应段的节点。 6 接触控制参数

LS-DYNA提供了多个与接触相关的控制参数。根据不同接触问题的具体特点,设置不同的控制参数,对提高“接触模型”的精确性是非常必要的。

LS-DYNA中的接触控制参数可以在*Control_Contact、*Contact或*Part_Contact中设置,而有些参数也可以同时在多个命令中设定。如一个参数在多个命令中设置,则这样的设置有一定的优先次序。*Control_Contact对整个模型中的接触提供一种“全局性”的“缺省”参数设置;*Contact对每个具体的接触提供“局部”的参数设置,优先权较高;*Part_Contact则为某个具体的Part涉及的接触提供最高级别的参数控制。 6.1 Thickness offset: Automatic, SLTHK(Card 1,*Control_Contact, Option Card A)

LS-DYNA中非自动接触类型:

? *CONTACT_SURFACE_TO_SURFACE ? *CONTACT_NODES_TO_SURFACE

? *CONTACT_ONE_WAY_SURFACE_TO_SURFACE

利用参数SHLTHK确定是否考虑“厚度偏置”(见下图),该参数可以在*CONTROL_CONTACT中全局定义,也可以在Optional Card B中局部定义。如果SHLTHK=0,不考虑厚度偏置,采用incremental search方法来确定从节点最接近的主段;如SHLTHK=1,考虑变形体的厚度偏置,但不考虑刚体厚度偏置;如SHLTHK=2,变形体、刚体的厚度偏置都考虑。如SHLTHK为1或2,程序采用global bucket search来确定接触对。接触建立以后,采用incremental searching来跟踪从节点在主面上的位置。采用global bucket searching 的优点是主、从面可以不连续(这对incremental search是不可能的)。

在非自动接触类型中,接触段的法向方向(符合右手法则,指向接触面)是非常重要的,必须保证所有接触段的法向一致指向接触面,这就是所谓的“oriented contact”。一个简单的方向自动定位方法是激活

第 22 页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CONTROL_CONTACT中的参数ORIEN(必须在两个中面间有一定的距离)。

自动接触和单面接触总是考虑“壳厚偏置”。在这些类型的接触中,采用整体块搜索和局部增量搜索方法确定接触对。

在Crash Analysis中,一般建议使用自动类型的接触,因为自动接触对于接触面的连续性、方向等基本没有限制,具有教强的适应能力。

6.2 Contact Sliding Friction: FS&FD(Card 2)

LS-DYNA中的摩擦采用Coulcomb摩擦列式与等效弹塑性弹簧模型。摩擦通过设置*Contact或*Part_Contact中非零的静(FS)、动(FD)系数来激活。

如静、动摩擦系数不同,则FD应小于FS,同时必须指定非零的衰减系数DC。对于伴有数值噪声的问题(如Crash Analysis),FS、FD通常设为相同的值,以避免额外噪声产生。为限制过大、不真实的摩擦力产生,通常设置VC??y3。

不同类型的问题对摩擦系数的敏感性是不同的,有时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具体问题分析是,可以通过极限分析(设置FS和FD的上、下限)的方法确定摩擦的敏感性。 6.3 Penalty Scale Factors: SFS&SFM(Card 3)

罚因子(SFS、SFM)用来增大或减小接触刚度。在Soft=0、2时,真正的主、从罚因子是SFS、SFM分别与SLSFAC(*Control_Contact中定义)的乘积。

对于材料刚度相当、网格尺寸相差不大的两面间的接触问题,SFS、SFM、SLSFAC的缺省设置是可行的。但相接触的两个面的材料、网格相差很远时,对于Soft=0的接触算法可能存在问题,此时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设置Soft=1,而不必考虑(或试算)罚因子的选择。 6.4 Contact Thickness: SST&MST(Card 3)

SST、MST可以直接指定期望的“接触厚度”。如SST=MST=0(缺省值),则接触厚度等于*Section_Shell中定义的单元厚度。

有时通过设置非零的SST、MST值来消除“初始穿透”(尽量避免这样做)。 SST和MST一般不应小于0.6~0.7。

Contact Thickness Scaling(SFST&SFMT )同SST、MST作用相同。 6.5 Viscous Damping: VDC(Card 2)

粘性接触阻尼用来降低(高速)碰撞过程中接触力的高频振荡。对于存在软材料(如泡沫材料)的接触问题,VDC设为40~60(临界阻尼的40~60%),通常能提高模型的稳定性。对于金属间的碰撞接触问题,VDC一般可设为20。

6.6 Bucket-Sort Frequency: BSORT(Optional Card A, *Contact)&NSBCS(Card 2, *Control_Contact)

Bucket Sort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接触搜索算法。如果考虑“厚度偏置”,则在所有的接触类型(自动、非自动接触)中,对于任一从节点均使用Bucket Sort方法搜索可能与之接触的主段。由于接触搜索是“接触模拟”中非常耗时的一个步骤,因此应尽量减少搜索的次数。BSORT用来指定两次搜索间的迭代时间步数,Bucket Sort的间隔一般为10~100(与具体的接触类型有关)。

对于不连续面间的接触、高速碰撞等问题,应增加搜索的次数,即减小BSORT(或BSBCS),但一般不应小于10。在这些问题中,如搜索间隔过大,一些从点就会在接触处理中被漏掉。但对于相对平滑的面间接触问题,可以适当增加BSORT或NSBCS。

第 23 页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6.7 Maximum Penetration: PENMAX (Optional card B, *Control Contact)& XPENE (Card 2,

*Control_Contact) 为避免由于从节点穿透深度过大(罚力与穿透深度成正比)而引起的数值不稳定,当从节点穿透到一定的深度(Maximum Penetration),该节点从接触中自动释放(但依然参与其他的计算)。在对壳元的穿透中,为防止当从节点穿透壳的中面而引起的接触力方向的突然翻转,“壳厚偏置”的考虑也是非常必要的。

在非自动接触中,如SHLTHK=0,则缺省的最大穿透深度为1.0e20,也就是说不考虑从节点的释放。如SHLTHK=1 or 2,则参数XPENE确定节点释放准则:

? Max Distance(Solids)=XPENE(default=4.0)*(thickness of the solid element),SHLTHK=1 ? Max Distance(Solids)=0.05*(thickness of the solid element),SHLTHK=2

? Max Distance(Shells)=XPENE(default=4.0)*(thickness of the shell element),SHLTHK=1 ? Max Distance(Shells)=0.05*(minimum diagonal length),SHLTHK=2 在自动接触、单面接触中(Automatic_General除外),最大穿透深度由PENMAX(缺省值为0.4)确定: ? Max Distance=PENMAX*(thickness of the solid)

? Max Distance=PENMAX*(slave thickness+master thickness)

对于Automatic_General接触,PENMAX的缺省值为200(几乎不考虑节点的释放)。 对于控制最大穿透深度的参数一般不要改动(使用缺省设置)。如果节点穿透过大而需要释放,可以采用增大接触刚度、改变罚函数算法(SOFT),或增加接触厚度等方法来实现。 7 接触输出

在LS-DYNA中,最常用的接触输出文件是RCFORC,它包含主、从面每一个节点接触力(Global Cartesian Coordinate System)的ASCII文件。为输出RCFORC必须在k文件中包含*Database_FCFORC,同时必须激活接触控制中的参数SPR、MPR(Card 1)。注意:对于单面接触,RCFORC无效。此时要输出接触节点力,必须通过*Contact_Force_Transducer_Penalty定义力传感器(force transducers)。力传感器仅用来输出接触力,对数值分析结果毫无影响。

接触面的能量通过*Database_Sleout输出到ASCII文件SLEOUT中。该文件对于分析每个接触定义的可靠性是很有帮助的。

在某些情况下,有时需要接触界面的可视化(如应力云图等),这时必须通过以下控制输出二进制的接触界面文件:

1) *Database_Binary_Intfor;

2) 设置接触面的输出标志SPR、MPR;

3) 在执行计算任务时,包含选项“s=filename”。 8 结束语

第 24 页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15. LS-DYNA中夹层板(sandwich)的模拟

在LS-DYNA中夹层板(sandwich plate)通常有三种方式来模拟

1. 采用几层体单元来模拟,当板比较薄,沿厚度方向单元尺寸比较小,时间步很难提高,

2. 中间的夹层材料用体单元模拟,外面的包层材料用shell单元模拟,在体单元和壳单元之间用Contact_tied (_offset)卡建立粘接关系,

3. 用一层壳单元来模拟。对材料*Mat_composite_damage和*mat_enhanced_composite_damage打开层板理论选项(*control_shell卡LAMSHT项设置为1)

对最后一种方式,需要定义*intergration_shell卡片。例如下面这个层合板:

*INTEGRATION_SHELL 1,8,0

-.9722, .02778, 1 -.9167, .02778, 1 -.6667, .22222, 2 -.2222, .22222, 2 .2222, .22222, 2 .6667, .22222, 2 .9167, .02778, 3 .9722, .02778, 3 *PART material 1 1 11 *PART material 2 1 12

*PART material 3 1 11

*SECTION_SHELL

1 2 0.0000000 8.0000000 0.00000 -1.000000 0 18.000000 18.000000 18.000000 18.000000 0.0000000

*mat_composite_damage

11, 2.7e-6, 73.4, 73.4, 73.4, 0.32, 0.32, 0.32 27.8, 27.8, 27.8

1.e9, 1.e9, 1.e9, 1.e9 *mat_composite_damage

12, 6.3e-7, 0.286, 0.286, 0.286, .3, .3, .3 0.11, 0.11, 0.11 1.e9, 1.e9, 1.e9, 1.e9

--------------------------------

其中*intergration_shell卡片中第一项S表示板厚度方向积分点的规一化坐标值,从-1到1。 积分点规一化坐标=(积分点全局Z坐标-中面Z坐标)/(thickness/2)

第二项WF(Weighting factors)为与积分点关联的厚度与整个板厚度的比值,WF和应该为1。

第三项指向各层对应的part ID号,这个part ID号仅用来指定这一层的材料。 完整的一个实例如下:shell8lam22.rar

16. LS-DYNA隐式-显式自动转换例子

在LS-DYNA中可以通过卡片*Control_implicit_general的选项imflag指定为一个负值(这个负值的绝对值为一条*define_curve ID),来自动实现在指定的时间内作隐式或显式分析。

这里的例子为一个一端固定平板,另一端施加从0-0.01秒从0增加到10.0的力,之后释放。曲线ID3 指定从0-0.01秒内用隐式计算,增量步为20步。之后自动转为显式继续求解。

下载input deck-》implicit_explicit_switchk.txt

第 25 页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KEYWORD $

$ Example: implicit-explicit switching for static initialization $

$ Procedure: $

$ - apply static end moment from time=0 to time=0.010 using 20 steps $

$ - remove applied load at time=0.010 $

$ - switch to explicit dynamic at time=0.010 (use load curve ID=3) $

$ - continue dynamic simulation for two periods of lowest mode (15 ms) $

*TITLE

cantilevered shell strip w/ end moment $

*control_structured *CONTROL_TERMINATION 0.025 $

*CONTROL_IMPLICIT_GENERAL

$ imflag dt0 iefs -3 0.0005 0 $

*DEFINE_CURVE 3 0.00000, 1.0 0.00999, 1.0 0.01000, 0.0 1.00000, 0.0 $

*CONTROL_IMPLICIT_SOLUTION

$ nlsolvr ilimit maxref dctol ectol rctol lstol 0 0 0 0.00 0.00 0 0 $ dnorm divflag inistif 0 0 0 *CONTROL_IMPLICIT_SOLVER

$ lsolvr prntflg negeig 0 0 0 *CONTROL_IMPLICIT_AUTO

$ iauto iteopt itewin dtmin dtmax 0 0 0 0.00 0 $

$-------------- $

$ uncomment this keyword to perform eigenvalue analysis $$

第 26 页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CONTROL_IMPLICIT_EIGENVALUE $$ neigv $ 5 $

$ r e s u l t s o f e i g e n v a l u e a n a l y s i s: $

$ frequency number= 1 frequency (hertz)= .13537E+03 period= .73873E-02 $ frequency number= 2 frequency (hertz)= .84065E+03 period= .11896E-02 $ frequency number= 3 frequency (hertz)= .10911E+04 period= .91648E-03 $ frequency number= 4 frequency (hertz)= .13145E+04 period= .76072E-03 $ frequency number= 5 frequency (hertz)= .23558E+04 period= .42448E-03 $

$-------------- $

*LOAD_NODE_SET

$ nsid dof lcid sf 99 7 98 1.0 $

*SET_NODE_LIST 99

16 32 48 $

*DEFINE_CURVE 98

0.00000, 0.0 0.01000, 10.0 0.01001, 0.0 1.00000, 0.0 $-------------- $

*CONTROL_SHELL

40.0 2 -2 1 2 1 1 *DATABASE_BINARY_D3PLOT 0.0001 *MAT_ELASTIC

1 7.000E-04 3.000E+07 3.000E-01 *SECTION_SHELL

1 6 8.333E-01 3.000E+00 3.000E+00 0.000E+00 0 1.000E-01 1.000E-01 1.000E-01 1.000E-01 0.000E+00 *PART

cantilevered shell

1 1 1 0 0 0 0 0 $ 1 1 1 0 0 0 0 0 *NODES

1 0.000000000E+00 0.000000000E+00 0.000000000E+00 7 7 2 3.333333433E-01 0.000000000E+00 0.000000000E+00 0 0 3 6.666666865E-01 0.000000000E+00 0.000000000E+00 0 0 4 1.000000000E+00 0.000000000E+00 0.000000000E+00 0 0

第 27 页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5 1.333333373E+00 0.000000000E+00 0.000000000E+00 0 0 6 1.666666627E+00 0.000000000E+00-1.110223025E-16 0 0 7 2.000000000E+00 0.000000000E+00 0.000000000E+00 0 0 8 2.333333254E+00 0.000000000E+00-1.110223025E-16 0 0 9 2.666666746E+00 0.000000000E+00 0.000000000E+00 0 0 10 3.000000000E+00 0.000000000E+00-1.110223025E-16 0 0 11 3.333333254E+00 0.000000000E+00 0.000000000E+00 0 0 12 3.666666746E+00 0.000000000E+00 0.000000000E+00 0 0 13 4.000000000E+00 0.000000000E+00 0.000000000E+00 0 0 14 4.333333492E+00 0.000000000E+00 0.000000000E+00 0 0 15 4.666666508E+00 0.000000000E+00 0.000000000E+00 0 0 16 5.000000000E+00 0.000000000E+00 0.000000000E+00 0 0 17 0.000000000E+00 0.000000000E+00 5.000000000E-01 7 7 18 3.333333433E-01 0.000000000E+00 5.000000000E-01 0 0 19 6.666666865E-01 0.000000000E+00 5.000000000E-01 0 0 20 1.000000000E+00 0.000000000E+00 5.000000000E-01 0 0 21 1.333333373E+00 0.000000000E+00 5.000000000E-01 0 0 22 1.666666627E+00 0.000000000E+00 5.000000000E-01 0 0 23 2.000000000E+00 0.000000000E+00 5.000000000E-01 0 0 24 2.333333254E+00 0.000000000E+00 5.000000000E-01 0 0 25 2.666666746E+00 0.000000000E+00 5.000000000E-01 0 0 26 3.000000000E+00 0.000000000E+00 5.000000000E-01 0 0 27 3.333333254E+00 0.000000000E+00 5.000000000E-01 0 0 28 3.666666746E+00 0.000000000E+00 5.000000000E-01 0 0 29 4.000000000E+00 0.000000000E+00 5.000000000E-01 0 0 30 4.333333492E+00 0.000000000E+00 5.000000000E-01 0 0 31 4.666666508E+00 0.000000000E+00 5.000000000E-01 0 0 32 5.000000000E+00 0.000000000E+00 5.000000000E-01 0 0 33 0.000000000E+00 0.000000000E+00 1.000000000E+00 7 7 34 3.333333433E-01 0.000000000E+00 1.000000000E+00 0 0 35 6.666666865E-01 0.000000000E+00 1.000000000E+00 0 0 36 1.000000000E+00 0.000000000E+00 1.000000000E+00 0 0 37 1.333333373E+00 0.000000000E+00 1.000000000E+00 0 0 38 1.666666627E+00 0.000000000E+00 1.000000000E+00 0 0 39 2.000000000E+00 0.000000000E+00 1.000000000E+00 0 0 40 2.333333254E+00 0.000000000E+00 1.000000000E+00 0 0 41 2.666666746E+00 0.000000000E+00 1.000000000E+00 0 0 42 3.000000000E+00 0.000000000E+00 1.000000000E+00 0 0 43 3.333333254E+00 0.000000000E+00 1.000000000E+00 0 0 44 3.666666746E+00 0.000000000E+00 1.000000000E+00 0 0 45 4.000000000E+00 0.000000000E+00 1.000000000E+00 0 0 46 4.333333492E+00 0.000000000E+00 1.000000000E+00 0 0 47 4.666666508E+00 0.000000000E+00 1.000000000E+00 0 0 48 5.000000000E+00 0.000000000E+00 1.000000000E+00 0 0 *ELEMENT_SHELL

1 1 1 17 18 2 2 1 2 18 19 3 3 1 3 19 20 4

第 28 页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4 1 4 20 21 5 5 1 5 21 22 6 6 1 6 22 23 7 7 1 7 23 24 8 8 1 8 24 25 9 9 1 9 25 26 10 10 1 10 26 27 11 11 1 11 27 28 12 12 1 12 28 29 13 13 1 13 29 30 14 14 1 14 30 31 15 15 1 15 31 32 16 16 1 17 33 34 18 17 1 18 34 35 19 18 1 19 35 36 20 19 1 20 36 37 21 20 1 21 37 38 22 21 1 22 38 39 23 22 1 23 39 40 24 23 1 24 40 41 25 24 1 25 41 42 26 25 1 26 42 43 27 26 1 27 43 44 28 27 1 28 44 45 29 28 1 29 45 46 30 29 1 30 46 47 31 30 1 31 47 48 32 *END

注意请用5434,5434a or 971版本运行上面的k文件,不要用6763单精度或者双精度版本(这两个版本在implicit求解方面似乎存在bug,隐式分析部分无法完成 )

第 29 页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17. 怎样进行二次开发

1.二次开发的过程和需要的文件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给大家一点背景知识(针对vwindows平台):

1、DYNA只是一个求解器(一个固定的可执行的exe文件),它可以读取K文件,并进行计算,最终输

出结果。

2、DYNA开发过程:

编译连接

DYNA源代码---->DYNA.OBJ文件或DYNA.lib————>DYNA.exe

如果进行二次开发,实际上就是要修改原有的exe文件,在其中加入自己的程序(子材料什么的)。而不管你是―一般用户‖还是正版用户,都不太可能直接修改exe文件(除非你特别特别牛,能直接编写机器语言(比汇编语言还低一级别),开个玩笑,基本不可能实现)。所以目前DYNA开发商,给正版用户提供了下面的方式进行二次开发:

编译连接

自定义程序代码(F文件)————>OBJ文件 + DYNA.lib————>新的DYNA.exe文件(其中包含自定义的部分)

从上面可以看出二次开发实际上是重新生成了一个全新的可执行程序,这一过程需要F文件、 DYNA.lib和其它资源文件,而不需要原来的DYNA.EXE文件,所以不管你是正版还是别的,如果没有DYNA.lib文件等都是不可能进行二次开发的。而―一般用户 ‖和正版用户的区别在于:

1、正版用户可以直接要求开发商提供F文件、 DYNA.lib和其它资源文件,而一般用户只有通过其它渠道。

2、将K文件提交DYNA.EXE计算时,正版用户由于有license ,可以直接通过检查并进行计算;而―一般用户‖目前基本上是通过修改 DYNA.exe文件。跳过检查,最终实现计算的。

一般用户‖要实现二次开发就必需首先有F文件、 DYNA.lib和其它资源文件;通过编译连接后生成新的EXE文件;再修改EXE文件,跳过license检查(这个网上有说明具体过程,所以关键是要得到那几个二次开发文件)。

―一般用户‖完全有可能进行二次开发,关键是要通过其它渠道得到正版用户才有的F文件、DYNA.lib和其它资源文件 2.子程序的编写

见白金泽和赵海鸥的书。

第 30 页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18. 如何实现程序的连续计算

通过批处理设置连续计算可以省下很多时间。首先创建一个记事本,将扩展名改成.bat比如run.bat 。编辑批处理文件,写下面的语句:

f:

cd F:\\111\\

d:\\lsdyna\\program\\ls971_s_7600_win32.exei=*.kmemory=内存大小 cd..

第一步: f:这句很重要(假如你的k文件目录在f盘),因为批处理就是在命令提示符(DOS)下运行的。在某个盘(除了c盘)建立一个目录,直接用cd 命令是进入不到这个相应的目录的。比如在f盘建立一个文件夹,命名为111。

用cd f:\\111这句命令是进不到这个目录的,还是在c:。

必须先输入f:

在输入 cd 111才能进入目录。

第二步:找到求解器所在的目录和命名,再设置好memory大小(也可以在k文件第一行*keyword 后面设置),CPU个数即可。

D:\\lsdyna\\program\\ls971_s_7600_win32.exei=*.kmemory=内存大小

C:\\Program Files\\LSDYNA\\program\\ls970_s_6763.exei=*.kmemory=内存大小 上面是ls971求解器的,下面是ansys自带的970求解器的。

第三步:复制第二步的内容,有几个k文件就复制几次,改掉相应的路径和k文件名即可。若想求解完毕后自动关机,还可以在最后一行写上 “shutdown -s\。

第四步:保存批处理文件,双击求解。

最后在提醒一点,每个k文件最好都提前试一下,运行无误后写入让它自动求解。免得设置好高高兴兴走了,回来一看有问题,那就白高兴了,哈哈!

祝大家学业有成,工作顺利! Timothy1985

第 31 页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19. 如何得知LS-DYNA为一套完整的软件?

解答:LS-DYNA一直以来都是独立软件,原因很简单:

(1)美国原厂Livermore Software Technology Corp.(简称LSTC)授权「势流科技」为台湾地区LS-DYNA软件的独家代理商。

(2)LS-DYNA拥有LSTC官方的前、后处理程序:FEMB及LS-Pre/Post,无需另外增购。 LS-DYNA强调「One Model、One Code、Multi-results」,单一核心程序即可进行Implicit、Explicit及混合Implicit/Explicit的求解方式,可以为您解决静力、准静力、掉落、冲击、模态分析、振动、预应力/预应变、流固耦合、流场、热应力....等等的力学分析,使用者不必再额外添购模块程序,徒增预算的浪费与软件学习的负担。

20. LS-DYNA与市面上其它的前处理软件兼容性如何?

解答:由于LS-DYNA是全球使用率最高的结构分析软件,因此其它的前处理软件与LS-DYNA是完全兼容的。在此要强调的是:LS-DYNA的官方前处理程序为FEMB,因为FEMB是专门为LS-DYNA量身订作的前处理程序,有许多设定条件及架构逻辑是其它前处理软件所难望其项背的,为了避免在学习LS-DYNA的过程及操作上产生困扰,强烈建议使用者采用原厂出品的FEMB来做为LS-DYNA的前处理工具,使用者必定更能体会LS-DYNA直觉式的设定与强大的分析能力。

21. LS-DYNA似乎很重视「Contact Algorithm」,这是为什幺?

解答:是的,LS-DYNA很早以前就已经发展「接触算法」,这是因为基础力学所分析的对像均只考虑「力的受体」,故输入条件皆为外力量值。然而在真实情况下,物体受力通常是因为与其它的物体发生「接触」(Contact)才受力,此时外力量值是无法预期的,应该输入的条件往往都是几何上的接触条件。因为有完备的接触力学演算方式,LS-DYNA才得以忠实的仿真现实环境的复杂结构行为。

22. 如果要利用LS-DYNA进行MPP(平行运算)的计算,硬件配备及操作系统有无特殊需求?

解答:不论是PC cluster、工作站及一般的PC环境,都适合执行LS-DYNA的MPP平行运算功能,一般我们还是会建议要用来执行平行运算的计算机群组,彼此的等级宜尽量一致;操作系统方面并无特别需求,以一般的windows 2000、LINUX或是UNIX皆可执行。

国外已有很多厂商利用非办公时间,将办公室内的计算机串连在一起,配合LS-DYNA来分析问题,宛如一部超级计算机,不仅可以有效提升研发的竞争力,同时亦可弹性地运用计算机资源,一举数得。

23. FEMB能够自动产生有限元素网格吗?

解答:FEMB当然可以自动产生有限元素网格,使用者再也不必费心在每个几何边界上指定结点数量,仅需要输入元素尺寸的参考值,FEMB便会依此产生网格。当然,如果能够先在CAD进行合理的简化,auto-mesh得到的元素品质会更好。

在国外CAE领域有两句名言:「Well Done is Quickly Done」、「Quality Mesh leads to Quality Analysis」,因此势流科技建议使用者应该多花点心思在前处理上,这对后续的分析工作有着莫大的帮助。

24. 实际的产品CAD图文件,有许多复杂的几何造型,这些feature是否都该纳入分析考量?

解答:这样的问题事实上是属于「Engineer Judgement」的层次,而非软件层次的问题。 使用者当然可以将完全按照CAD几何来建立有限元素的模型,然而任何一位有经验的工程师一定会先将不必要的几何造型予以忽略,以提升分析效益,并将分析课题明确化。

以Block为例,有些工程师会以Solid element来建构完整的模型,有些则采用Shell element,甚至有些人会采用1D element...,这些方式都无伤大雅,重点是工程师如何从分析结果获得充份的信息。

第 32 页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势流科技除了提供软件分析技术之外,同时更致力于协助业界将CAE导入于生产流程的正确位阶,培养正确的CAE分析观念,以提升产品研发品质,缩短生产流程。

25. LS-DYNA是否只能进行壳元素的分析?

解答:LS-DYNA不只能分析实体元素(Tetra、Hexa)、薄/厚壳元素(Quad.、Tri),同时还有梁元素、质点、Spring/Damper、spotweld等元素型态,另外还有SPH element。

之所以建议台湾电子产业尽量以壳元素来仿真壳件产品,是由于电子产品的组件当中,板壳类占了90%以上,基于结构行为、准确性及分析效能的考量。除非使用者有特殊的分析需求,否则并不建议采用实体元素来仿真板壳类型的产品组件。

我们藉由右边的简单案例,以了解不同元素型态在仿真壳件产品的结果表现:

(1)实体元素在板壳厚度方向上至少需要分割三层以上,其位移变形量才能收敛至一定值;而壳元素及厚壳元素仅需一层,在位移量上即可达到理想精度。

(2)若是发生降伏产生大变形,在厚度方向上即使分割8层以上的实体元素,其掌握材料塑性应变的收敛速度仍然相当缓慢,而付出的时间代价为shell element的25倍以上。

厚壳元素的运算速度及精度与三层实体元素相当,然而就塑性应变的精度而言,厚壳元素的表现比实体元素要好太多。

26. 在LS-DYNA里该如何强制刚体运动?

解答:CAE分析常需要藉由刚体运动,以简化复杂物理行为。应用技巧有二:给定初始速度或是强制运动轨迹(prescribed motion)。

在LS-DYNA中,预设的刚体旋转轴位置为刚体的质心,若要强制刚体绕特定轴旋转,只要利用FEMB在PART选单里设定INERTIA相关的数值即可。

其中的XC、YC、ZC为旋转中心所在位置,即旋转轴通过的地方(内定值为刚体质心)。TM为Translational Mass,一般状况输入质量即可。

IXX~IZZ为此刚体质心位置相对于旋转中心的惯性矩,一般CAD软件应已具备此项计算功能,因此使用者无须再额外进行人工运算。

以Pro/E的操作为例:

1.确认图文件的单位(公制、英制)。 2.于旋转中心建立坐标系。

3.选择「Analysis」?「Model Analysis」?「Model Mass Properties」。 4.选择步骤2.产生之坐标系。

Pro/E计算结果会有二组Inertia Tensor,其中「Inertia at Center of Gravity with respect to XXX coordinate Frame」才是我们要的,再将相对应的数值填入IXX~IZZ即可。

27. 在LS-POST如何显示应变分布图?

解答:LS-DYNA内定的输出控制并不包含应变值。如果您希望能有应变值的输出的话,请在FEMB里依照下列步骤完成设定即可。

步骤1:点选「DynaMisc」,进入「DATABASE」选项。

步骤2:请在「Extent」选项中新增一个「Binary」的输出控制。 步骤3:设定STRFLG=1即可。

步骤4:分析完成后,使用者可直接在LS-Pre/Post中,点选 「Fcomp」?「Strain」观察计算后的应变分布图。LS-Pre/Post还有其它关于应变的显示按键,如:「Infin」、「Green」及「Almans」等,基本上这些应变量是根据d3plot档案中所记录的位置资料,经过微分计算而得到。如果点位取得够密的话,理论上会与板壳中性平面的应变值相当接近。

28. 强制结构体绕着特定轴旋转的时候,为何会出现奇怪的变形?

解答:在定义物体旋转自由度的时候,常会以*Initial_velocity_generation来设定角速度,然而这样的方式会将离心的效果纳入考量,特别是当角速度值很大的时候,,旋转物体会由旋转中心沿半径方向膨胀变形。

第 33 页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因此,如果不希望有离心膨胀的效果的话,可以利用*Load_body_rz(or rx、ry),并配合*Define_curve给定角速度对应时间的关系曲线。

几个要注意的地方如下:

步骤1:起始速度的设定选项,请设定Phase=1,以进行dynamic relaxation。 步骤2:定义角速度的曲线中,必须开启stress initialization的功能(SIDR=1)。 步骤3:在control card的部份须开启accuracy及dynamic relaxation的功能。 步骤4:参考范例请至下载区download。

29. LS-DYNA该如何进行振动模态的分析设定?

解答:模态分析即为特征值分析,须采取Implicit的方式求解,您只需要在前处理程序FEMB里依照下列方骤进行设定即可。

步骤1:点选「DynaMisc」,进入「Control」选项。

步骤2:将一般Implicit功能选项开启,其中一项即为「IMP.EIGENVALUE」。 步骤3:最基本的设定,您只需要设定模态个数(NEIG)的值即可。 步骤4:LS-DYNA针对特征值,还有许多非常实用的输出控制,详细用法请参考LS-DYNA Keyword User’s Manual Vol. I,或是直接与势流科技的工程师联络。

30. 究竟采用Implicit及Explicit的分析方式会有多大的差异性?

解答:依照静力的观念,其破坏点必发生于试片中点;然而若是以瞬间拉扯试片的话,因为应力传递速度与路径的关系,其破坏点未必会发生在中点,一般的静力软件必定不能满足真实的结构行为。

事实上,ASTM对于材料性质试验,都有相关的规范以定义外力加载的速率,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31. 要如何设定才能让LS-DYNA自动进行Implicit / Explicit的切换?

解答:

在LS-DYNA 960的版本即有Implicit / Explicit切换的功能,使用者可在FEMB?DynaMisc?IMP.General的第一个字段输入 「-100」,表示Implicit / Explicit的切换时间是依据#100的load curve来定义的。

而在LS-DYNA 970最新版本更提供了自动切换的功能,做法如下: 步骤1:进入FEMB?DynaMisc?CONTROL

步骤2:进入IMP.AUTO选项,给定DTEXP的值,此值即为explicit分析所需的计算步长。 步骤3:进入IMP.General选项,设定IMFLAG=4 or 5即可。

32. LS-DYNA是唯一能够将Implicit与Explicit code整合在一起的软件,这对实际的分析工作有何帮助?

解答:LS-DYNA将Implicit及Explicit两种不同的求解方式整合在一起,对于初学者而言可以降低学习的困扰、缩短软件学习的时程、省去面临不同软件的适应问题;对进阶的使用者而言,可以从事更详实的力学分析。最实际的效益在于:

(1)预变形及预应力的仿真:真实的结构行为通常都是以连续作动的方式在进行,因为第一阶段的力学行为而衍生出后续阶段的变形。传统的作法,使用者必须凭借个人经验或是以简化的方式在结构体上施予一假设的预应力(预变形)量,然而所施加的量值却未必能符合真实的数值。LS-DYNA整合Implicit及Explicit解法,可以忠实的仿真各种结构反应。以卡勾卡合的动作机制而言,在第一阶段可利用Implicit解法指定卡勾运动方向,接着可马上切换至Explicit解法,仿真卡合瞬间的反应。

(2)相信以往从事Implicit分析的工程师都有调整收敛参数的不愉快经验,而LS-DYNA 970可以视运算过程收敛性的难易程度,自动将solver由Implicit切换到Explicit,以克服收敛性的问题,这个功能绝对是非常吸引人的!!

33. 请问以Explicit方式进行分析,影响运算时间的因素有哪些?

解答:采用Explicit方式最直接影响运算时间的因素是「计算步长」(time step)的大小,LS-DYNA决定计

第 34 页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算步长的方式为:另外还有许多因素会影响运算的时间:

(1)分析历时(Termination Time),分析历时较短者,可缩减运算时间。 (2)接触算法:LS-DYNA采用最有效率的接触演算理论。 (3)机器等级:计算机等级高者,运算时间较短。

(4)元素理论:采用较多高斯积分点的元素,其运算时间会增加。 (5)材料模式之复简:材料性质直接影响计算步长。

(6)模型的复简:适当的简化CAD model可大幅提升运算品质。

所以当您在评估软件时,若有任何关于LS-DYNA计算速度的疑问,都欢迎与势流科技联络,我们将提供最正确的CAE信息与您分享。

34. 势流科技您好,请问弹簧/阻尼系统该采用什幺元素来仿真比较恰当?

解答:若您是古早版本(LS-DYNA 940)的使用者,可以直接选用discrete element来仿真弹簧或是阻尼元素。

不过LSTC原厂建议采用最新版本LS-DYNA 970所提供的Beam Element(#6)来仿真Spring / Damper,配合*MAT(#66、#67)可一次定义多轴的劲度与阻尼值,并且不用额外定义Lump Mass。

例如右图即是采用单一Beam Element(#6)来仿真单自由度(SDOF)系统在No Damped、Under Damped、Criticle Damped及Over Damped状况下的振动行为。

35. 请问安装LS-DYNA(MPP)版本时,操作系统需有哪些额外的设定?

解答: 若你所采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2000,可以请贵单位的网管人员协助下列设定: (1)确定参与平行运算的各机器皆处于同一网域内。

(2)各机器须提供公用帐号及密码给予MPP的使用者登入。

(3)于每一台机器上安装最新版本的MPICH程序(Mpich-1.2.5),利用所附的mpiregister程序设定MPP的使用者帐号及密码。

若您所用的系统是UNIX / Linux,亦请贵单位的网管人员协助以下的设定: (1)确定所有参与MPP计算的机器皆位于同一网域内。

(2)建立NFS server让cluster内的所有机器将LS-DYNA的所在目录挂载进来。

(3)进行相关安全设定(/etc/hosts、/etc/hosts.equiv、.rhosts....etc),让MPP的使用帐号可以利用rsh或是ssh的方式在Cluster的机器间互相登入而无须输入密码。

(4)安装MPICH或是LAM最新版本(LAM-6.5.6)

36. 在Linux系统下如何指定MPP的computing node?

解答:若你是采用MPICH的话,请修改/usr/local/mpich/share/machines.LINUX的档案即可,参考格式如下:

node1 :2 node2 :2

若你是采用LAM的话,请先编辑hostfile,参考格式如下:

node1 cpu=2 node2 cpu=2

执行运算前请别忘了要先激活LAM,请执行 lamboot –v hostfile;若是激活成功,屏幕上会显示参与MPP计算的Node number。

37. 请问在执行MPP运算时,有没有类似PC版本Ctrl+C的功能以进行不同的switch?

解答:当然是有的。你可以利用另一个terminal窗口在工作目录产生名为「d3kil」的档案,将正确的switch(如sw2)填写在第一行,LS-DYNA程序会周期性的读取d3kil档案,并进行相关的switch report。

若是Linux / UNIX系统的话,还可以有另一种方式:请另外开启新的terminal,执行source bg_switch,

第 35 页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此时正在运算的程序会先暂停,并且等待你的switch讯号。

38. 如果我想要了解特定截面的力量分布情形,该设定哪些项目呢?

解答:您所想获得的信息应该是属于Section force的输出结果。其做法如下: (1)进入Set选单,将特定截面上的所有结点设成同一个群组(Node Set)。

(2)将这些结点所在的元素(在截面的同一侧)也设成同一个群组(Element Set)。

(3)进入DynaMisc选单?点选Database?Cross section?建立Cross section set,将步骤(1)(2)所设定的结点及元素群组点选进来即可。

(4)最后再到ACSII选单定义secforc的记录输出时距即可

至于资料的读取方式与一般利用LS-Pre/Post读取ACSII data的作法一样。 一般常见的应用在于获得支承的扭转性质(如LCD、铰接托架等结构)。

39. 请问LS-DYNA在进行Implicit分析时,有没有什幺该注意的地方?

解答:您这个问题好象有点「蛮广泛」...

在这边先跟您说明一下大原则:Implicit method分析主要就是在求解矩阵式,给定的力学条件不外乎是「Force Prescribed」与「Displacement Prescribed」,一般最常犯的毛病就是边界条件给定不足,造成model发生「刚体运动」的情形,您可以将这种情形想象成物体浮在空中一样,宜尽量避免这种情形产生。 在此提供您一个判断的方式:您可以先利用LS-DYNA eigenvalue analysis的功能先进行模态分析,藉后处理程序检查有无刚体模态,以判断Implicit model的束制条件是否充足。

40. 请教一下,LS-DYNA有没有什幺功能可以让上/下表面的网格移到中性平面来?

解答:

有的,请依照下列步骤进行:

(1)利用Check的功能,将元素法向量调整一致。 (2)进入Element选单,点选transform。

(3)接着会出现向右图一样的窗口,请选择NORMAL OFFSET。 (4)输入半个壳厚即可。

Normal offset与直接平移的不同是在于Normal offset会依照壳厚修正曲率,能够让网格正确的移至中性平面的位置。

所以你大可放心在CAD的外表面产生iges surface,再利用Normal offset的功能让网格产生在中性平面上,以加快建构网格的时间。

41. 请问我该如何在后处理程序LS-Pre/Post里头看到壳元素的厚度?

解答:你好,请依照下列步骤进行: (1)进入Appear选单。

(2)勾选Thickness的方框。

(3)选择Allvis (All visible)或是直接于画面上点取你要显示壳厚的Part亦可。

42. 请问在LS-Pre/Post里面该如何操作才能看到各相材料的变形及相关的力学资料?

解答:

(1)进入Fcomp选单。

(2)将下方的Fringe钮切换成Ffds。

(3)于CFD选项内选择欲观测的物理量。

(4)进入Selpar选单后,您会发现多了一些F1,F2之类的part,此即为参与ALE分析的各相材料您可以

第 36 页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直接点选欲观察的part。

43. 请问LS-Pre/Post有没有办法改变SPH颗粒的大小?

解答:在Setting的选项里面有提供SPH颗粒大小的控制方式,请依照下列步骤进行: (1)点选SPH nodes。

(2)下方字段即可选择SPH的半径比例及显示方式。

44. 请问LS-DYNA有没有办法仿真出「破裂」或「碎裂」的状况?

解答: 您可以参考LS-DYNA User's Manual Vol. II选择具备failure criterion的材料模式。

以最简单的*MAT_KINEMATIC_PLASTIC模式而言,您只要给定FS(plastic strain)的值,当结构体变形达到此值即会进行element elimination的的动作,若mesh够密即可看到「破裂」的样子。

话说回来,「破裂」现像还有许多判别的方式,利用小技巧来产生碎裂的行为给大家看,通常是「作秀」的成分居多,对于电子产品结构系统的改善并无直接的帮助。

要进行真正的大变形仿真,其实可以考虑采用EFG或是ALE的方式来进行,右图所示为LSTC原厂所提供「metal cutting」的案例。此例即是利用ALE的方式仿真金属切削的行为,突破一般FEM Lagrange mesh的变形限制及建构网格的困扰。

45. 请问究竟是采用Automatic contact好还是一一指定接触界面的方式比较好?

解答:基本上这个问题也是属于工程师判断的问题。早期的接触算法是需要一一指定接触界面,甚至工程师得非常小心各个接触界面的法向量必须要两两相对。这样的方式可想而知,很容易发生人为的疏忽,进而产生结构体发生穿透的情形,面对复杂的结构系统而言几乎是不太可行的方式。

个人的建议是除非有特殊理由,必须明显区分不同的接触界面,如打印机进纸机构等产品,否则可先以*contact_automatic_single_surface的方式来进行分析。

以附图为例,这是很单纯的积木堆栈结构,然而却让人很难预测在球击的过程中,哪些界面会发生接触行为。若是采用一一指定接触界面的方式来进行设定其难度可想而知。

46. 在完成前处理的设定后,如何知道每一个part的重量?

解答:

你可以在FEMB的Part选项里找到Mass Calculation的功能。程序允许你将各个part的质量信息存成文字文件,同时也会立即将这些信息显示在屏幕上。

除了FEMB自动计算质量信息的功能外,当LS-DYNA开始进行分析的时候,会自动产生d3hsp的档案,里头也会记录质量、质心位置等相关信息。

47. 如何将Excel档案直接读入FEMB中?

解答:FEMB建立数值曲线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FEMB里用key-in的方式来输入点位,另一种方式就是读入Excel的格式,其方式如下:

(1)请先将Excel档另外储存成附档名为*.csv的格式,再将附档名改成「*.cvr」。

(2)进入FEMB 「DynaMisc」的功能选项,选择「Load Curve」?Create?OK?File?Import即可。

48. 请问贵公司所代理的LS-DYNA软件,其采用的单位制为何?

解答:事实上LS-DYNA并不强制你采用何种单位制,只要model的尺度及相关力学常数能彼此搭配一致即可。在此提供单位换算的简表,方便您进行查核。

个人的习惯是采用 Ton-mm-sec制,因为这样所得到力量、应力及能量单位皆是一般惯用的单位制。

49. 请问在load curve的输入方式除了一点一点慢慢key-in之外,有没有其它更快的方式?

解答:如果你的线型很单纯,用key-in的方式会比较快速;如果你的曲线是属于函数图形之类的话,可

第 37 页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依下列方式,直接将Excel资料读入FEMB当中:

(1)利用Excel产生两栏(x,y)的数值,将其存成*.csv的格式。 (2)利用档案总管将*.csv的扩展名改成*.cvr

(3)在FEMB的DynaMisc?Load curve?Create?一直按OK进入直角坐标图?FILE?Import?将*.cvr的曲线点位謮入即可。

第 38 页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50. 如何处理LS-DYNA中的退化单元?

在网格划分过程中,我们常遇到退化单元,如果不对它进行一定的处理,可能会对求解产生不稳定的影响。在LS-DYNA中,同一Part ID 下既有四面体,五面体和六面体,则四面体,五面体既为退化单元,节点排列分别为N1,N2,N3,N4,N4,N4,N4,N4和N1,N2,N3,N4,N5,N5,N6,N6。这样退化四面体单元中节点4有5倍于节点1-3的质量,而引起求解的困难。其实在LS-DYNA的单元公式中,类型10和15分别为四面体和五面体单元,比退化单元更稳定。所以为网格划分的方便起见,我们还是在同一Part ID下划分网格,通过*CONTROL_SOLID关键字来自动把退化单元处理成类型10和15的四面体和五面体单元。 51. LS-DYNA中对于单元过度翘曲的情况有何处理方法

有两种方法:

1. 采用默认B-T算法,同时利用*control_shell控制字设置参数BWC=1,激活翘曲刚度选项;

2. 采用含有翘曲刚度控制的单元算法,第10号算法。该算法是针对单元翘曲而开发的算法,处理这种情况能够很好的保证求解的精度。

除了上述方法外,在计算时要注意控制沙漏,确保求解稳定。

翘 曲

翘曲是由板厚内的应力——应变分布不均匀产生的。成形的材料通过rd进入侧壁部时,在被成形的侧壁部产生的弯曲,称为翘曲。如图1所示。

消除方法

① 不用压板弯曲带凸缘制品时,凸缘在行程最后阶段压出。如果rd大,就可能成形。如果rd小,首先用大rd进行粗弯曲。然后增加一道精整工序。

② 由于用厚板产生的翘曲很大,所以先弯曲凸缘部,后进行内侧壁弯曲。 ③ 使用薄板时,可用拉深筋或多次拉深增加张力,同时成形凸缘和侧壁。

52. 在ANSYS计算过程中结果文件大于8GB时计算自动中断,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解决超大结果文件的方案:

1. 将不同时间段内的结果分别写入一序列的结果记录文件; 2. 使用/assign命令和重启动技术;

3. ANSYS采用向指定结果记录文件追加当前计算结果数据方式使用/assign指定的文件,所以要求指定的结果记录文件都是新创建的文件,否则造成结果文件记录内容重复或混乱。特别是,反复运行相同分析命令流时,在重复运行命令流文件之前一定要删除以前生成的结果文件序列。具体操作方法和过程参见下列命令流文件的演示。

53. 关于梁、壳单元应力结果输出的说明

问题: 怎样显示梁单元径向和轴向的应力分布图(我作的梁单元结果只有变形图DOF SOLUTIN –Translation,但是没有stress等值线图,只有一种颜色)和壳单元厚度方向的应力、变形图(我们只能显示一层应力、变形,不知道是上下表层或中间层的结果)。

解答:如果想显示梁单元的应力等值线图,请打开实际形状显示功能(PLotCtrl->Style->Size and

第 39 页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Shape->/ESHAPE选为ON),然后即可绘制。注意梁单元(如BEAM188,BEAM189)的应力结果是在单元坐标系中显示的,即SXX为轴向正应力,SXY,SXZ为截面剪应力,没有其他应力分量。另外,缺省情况下,只输出SXX,如果想观察SXY,SXZ,请将BEAM188或189的KEYOPT(4)选为Include both(以这两个单元为例,其他单元可能不同,请看帮助文件,推荐使用BEAM188,BEAM189,这是功能最强的梁单元)。

至于壳的应力显示也类似,请打开实际形状显示功能,即可如同在实体上一样显示结果,您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不同位置、高度的应力值。当然如果你只想画出顶部、中部或底部的应力图也可以,以shell63为例,首先需关闭powergraphics(Toolbar上点POWRGRPH,选择OFF),然后进入General PostProc->Option for outp->SHELL中选择位置即可。

54. LS-DYNA求解有时为什么有负的滑动能

这是由于在建立模型时PART与PART之间有初始穿透,尤其是壳单元模型时很容易发生,应当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否则容易在有初始穿透的地方产生塑性铰,原因是程序在求解的开始阶段给与穿透相应的接触力消除穿透,使材料发生局部塑性变形。解决方法见2002年11月的应用技巧。

55. 在DYNA中如何考虑材料失效

问题:在LS-DYNA的材料库中,能考虑失效的材料其失效模式往往比较单一,或者是应力失效,或是应变失效,如果材料本身较为复杂,在破坏过程中可能涉及多种失效模式,能否在一种材料中同时定义多种实效模式?

答:可以。LS-DYNA材料库中提供了专门定义失效准则的命令,即*mat_add_erosion,利用该命令,可以同时定义压力、主应力、等效应力、主应变、临界应力以及应力脉冲六种失效准则,在加载过程中满足任何一种失效准则都会使材料发生破坏。

56. 在LS-DYNA中能否施加跟随力和跟随力矩?

答:能,对于一些应用,施加的载荷相对与坐标系不仅大小变化,而且方向变化,此时按照通常的施加力方向(X、Y、Z)不能满足要求,在LS-DYNA中,可以方便的施加跟随力和跟随力矩,在关键字*LOAD_NODE_OPTION中,对DOF选择4和8就可以施加跟随力和跟随力矩。

57. 如果在工程上遇到壳的厚度是坐标位置的函数时,这样的壳单元模型如何建立?

我们常用到等厚度的壳单元,如果在工程上遇到壳的厚度是坐标位置的函数时,这样的壳单元模型如何建立?要用到RTHICK命令。

/PREP7 ET,1,63

RECT,,10,,10 ESHAPE,2 ESIZE,,20 AMESH,1 EPLO

MXNODE = NDINQR(0,14) *DIM,THICK,,MXNODE *DO,NODE,1,MXNODE

*IF,NSEL(NODE),EQ,1,THEN

THICK(node) = 0.5 + 0.2*NX(NODE) +

第 40 页

0.02*NY(NODE)**2 *ENDIF *ENDDO NODE = MXNODE =

RTHICK,THICK(1),1,2,3,4 /ESHAPE,1.0 /USER,1 /DIST,1,7

/VIEW,1,-0.75,-0.28,0.6 /ANG,1,-1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FOC,1,5.3,5.3,0.27 EPLO 58. 不同自由度的单元在merge时,ANSYS如何处理自由度的不匹配问题

ANSYS可以将在给定容差(tolerance)内的节点通过merge可以合并到一起,它可以是不同的单元类型和不同的自由度(如:壳或梁(6自由度)与块单元(3自由度),ANSYS在处理共节点的自由度关系使,类似于藕合自由度(Couple DOFs)而非约束方程,即只把相同的自由度联系起来,这样就可以方便的处理如柱销、铰链之类的约束问题。

59. 如何方便地建立压力容器的有限元模型?

在建立压力容器模型时,充分考虑模型的对称性,灵活利用ANSYS软件的工作平面和坐标系,利用合理的分网工具,可以得到漂亮的有限元模型,如下面的命令流所示: /prep7 vsweep,all et,1,45 asel,s,loc,z, mp,ex,1,2e11 asel,r,loc,y,0,1 mp,nuxy,1,0.3 asel,a,loc,y,0 ! accat,all cylind,0.89,0.8,0,-1.7125,90,270, alls,all wpoff,0,0,-1.7125 vsel,s,loc,y,0,0.6 wprot,0,90, vmesh,all cylind,0.47/2,0.37/2,-1.5,0,90,180, vsel,s,loc,y,0,-0.6 vovlap,all vmesh,all vsel,s,loc,x,-0.11,0 alls,all vdel,all,,,1 ! vsel,s,loc,y,0.3,0.5 WPCSYS,-1,0 vdel,all,,,1 wpoff,0,0,-1.7125 vsel,s,loc,y,-0.3,0.3 CSWPLA,11,0,1,1, vsbw,all VSYMM,z,all, afillt,21,11,0.1 nummrg,all al,33,50,5 numcmp,all al,37,53,7 wpoff,0,0,-1.7125 alls,all CSWPLA,12,0,1,1, va,15,13,25,24,11 VSYMM,z,all, kgen,2,35, , , ,-0.2, , ,0 nummrg,all lstr,35,15 numcmp,all adrag,54,,,,,,21 !wpoff,0,0,-3.425 vsba,2,16 wprot,0,-90 lsel,s,loc,y,1.5 sphere,0.89,0.8,90,180, lsel,u,length,,0,0.06 csys,0 lesize,all,,,16, vsel,s,loc,z,-8.0,-6.85 alls,all vsbw,all vsel,s,loc,y,0.9,1.5 alls,all vsweep,all nummrg,all vsel,s,loc,y,0.89,0.99 numcmp,all vsweep,all vsel,s,loc,z,-8.0,-6.85 vsel,s,loc,y,0.8,0.89 vsweep,all

60. ANSYS是否具有混合分网的功能?

第 41 页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ANSYS具有混合网格剖分的功能。例如两个粘在一起的面,可以对一个面进行三角形划分,再对另一个面进行四边形划分。过程见下列命令: /prep7 et,1,42 rect,,1,,1 rect,1,2,,1 aglue,all mshape,0,2d amesh,1 mshape,1,2d amesh,3

61. 在ANSYS中怎样给面施加一个非零的法向位移约束?

给面施加非零的法向位移约束的过程如下:

1) 在面上施加一个对称约束条件 (DA,2,SYMM)

2) 将实体模型上的载荷传递到有限元模型 (SBCTRAN) 3) 选择需要施加约束条件的面(ASEL,S,,,2) 4) 选择附在面上的节点 (NSLA,S,1)

5) 创建节点组元 (CM,AREA2_N,NODE)

6) 删除面上的对称约束条件 (DADELE,2,SYMM) 7) 删除节点上的零位移约束(DDELE,AREA2_N,UY)

8) 在节点组元上施加一个非零的法向位移约束(D,AREA2_N,UY,.05) 9) 图示节点验证约束是否正确 (NPLOT)

62. 如何得到径向和周向的计算结果?

在圆周对称结构中,如圆环结构承受圆周均布压力。要得到周向及径向位移,可在后处理/POST1中,通过菜单General Postproc>Options for Outp>Rsys>Global cylindric 或命令Rsys,1 将结果坐标系转为极坐标,则X方向位移即为径向位移,Y向位移即为周向位移。

63. 如何正确理解ANSYS的节点坐标系

节点坐标系用以确定节点的每个自由度的方向,每个节点都有其自己的坐标系,在缺省状态下,不管用户在什么坐标系下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节点坐标系都是与总体笛卡尔坐标系平行。有限元分析中的很多相关量都是在节点坐标系下解释的,这些量包括: 输入数据: 输出数据: 1 自由度常数 1 节点自由度结果 2 力 2 节点载荷 3 主自由度 3 反作用载荷等

4 耦合节点

5 约束方程等

但实际情况是,在很多分析中,自由度的方向并不总是与总体笛卡尔坐标系平行,比如有时需要用柱坐标系、有时需要用球坐标系等等,这些情况下,可以利用ANSYS的“旋转节点坐标系”的功能来实现节点坐标系的变化,使其变换到我们需要的坐标系下。具体操作可参见ANSYS联机帮助手册中的“分析过程指导手册->建模与分网指南->坐标系->节点坐标系”中说明的步骤实现。

64. 如何考虑结构分析中的重力

在结构分析中,如何模拟结构自重和设备重量是一个经常遇到的问题,对于结构自重有两点要注意:

第 42 页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1. 在材料性质中输入密度,如果不输入密度,则将不会产生重力效果。

2. 因为ANSYS将重力以惯性力的方式施加,所以在输入加速度时,其方向应与实际的方向相反。

对于结构上的设备重量可以用MASS21单元来模拟,该单元为一个空间“点”单元。设备重量可通过单元实常数来输入。下面附上一个小例子(设重力方向向下)。

SOLVE

/prep7 FINISH et,1,42 et,2,21 /post1 r,2,10,10,10

mp,ex,1,2e5

set,1,1 mp,nuxy,1,0.3

etabl,kene,kene mp,dens,1,1

ssum rect,,10,,1 esize,.5

amesh,all type,2 real,2

e,node(5,1,0) fini /solu dk,1,all dk,2,uy, acel,,10 solve fini /post1

plnsol,u,sum,2

/SOLU

ANTYPE,MODAL

MODOPT,subspa,2,,,2,ON MXPAND,2,,,YES

*get,keneval1,ssum,,item,kene *get,freqval1,mode,1,freq

eigen1=(2*3.14159*freqval1)**2 pmass1=2*keneval1/eigen1 set,1,2

etabl,kene,kene ssum

*get,keneval2,ssum,,item,kene *get,freqval2,mode,2,freq

eigen2=(2*3.14159*freqval2)**2 pmass2=2*keneval2/eigen2 finish

65. 对于具有高度不规则横截面的3D模型什么是最佳网格划分方法?

答:在横截面上自由划分四边形网格,然后在体内扫掠成六面体单元。在扫掠前可对四边形网格加密(如需要)。确认加密后生产的单元保持四边形以保证扫掠成六面体单元。(ANSYS5.6/FLOTRAN支持锲形单元,所以无此要求。) set,1,1

etabl,kene,kene ssum

*get,keneval1,ssum,,item,kene *get,freqval1,mode,1,freq

eigen1=(2*3.14159*freqval1)**2 pmass1=2*keneval1/eigen1

第 43 页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set,1,2 etabl,kene,kene ssum

*get,keneval2,ssum,,item,kene *get,freqval2,mode,2,freq

eigen2=(2*3.14159*freqval2)**2 pmass2=2*keneval2/eigen2

66. 在交互方式下如何施加任意矢量方向的表面载荷?

答:

若需在实体表面上施加任意方向的表面载荷,可通过在实体表面生成表面效应单元(比如SURF154单元)的方法来完成。

施加面载荷时,可施加在表面效应单元上,这样可以任意控制面力的方向。

加载过程中,选定表面效应单元,对话框中LKEY取值不同,则所加表面载荷的方向不同。(请仔细看一看surf154的单元手册)。

比如:LKEY=1(缺省),载荷垂直于表面;LKEY=2,载荷为+X切向;LKEY=3,载荷为+Y切向;LKEY=4,载荷垂直于表面;LKEY=5,则可输入任意矢量方向的载荷。

特别地:

LKEY=5,VALUE 项为均布压力值

VAL2、VAL3、VAL4 三项的值确定矢量的方向。

67. LS-DYNA96版后在爆炸及流固耦合方面的功能增强

在LS-DYNA中,处理爆炸和流固耦合单元一般采用ALE列式和Euler列式(也可采用Lagrange),从而克服单元严重畸变引起的数值计算困难,并实现流体-固体耦合的动态分析。

ALE列式先执行一个或几个Lagrange时步计算,此时单元网格随材料流动而产生变形,然后执行ALE时步计算:(1)保持变形后的物体边界条件,对内部单元进行重分网格,网格的拓扑关系保持不变,称为Smooth Step;(2)将变形网格中的单元变量(密度、能量、应力张量等)和节点速度矢量输运到重分后的新网格中,称为Advection Step。用户可以选择ALE时步的开始和终止时间,以及其频率。Euler列式则是材料在一个固定的网格中流动,在LS-DYNA中只要将有关实体单元标志Euler算法,并选择输运(advection)算法。

LS-DYNA还可将Euler网格与全Lagrange有限元网格方便地耦合,以处理流体与结构在各种复杂载荷条件下的相互作用问题,并在95和96版中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68. ANSYS坐标系总结

工作平面(Working Plane)

工作平面是创建几何模型的参考(X,Y)平面,在前处理器中用来建模(几何和网格) 总体坐标系

在每开始进行一个新的ANSYS分析时,已经有三个坐标系预先定义了。它们位于模型的总体原点。三种类型为:

CS,0: 总体笛卡尔坐标系 CS,1: 总体柱坐标系 CS,2: 总体球坐标系

数据库中节点坐标总是以总体笛卡尔坐标系,无论节点是在什么坐标系中创建的。 局部坐标系

局部坐标系是用户定义的坐标系。局部坐标系可以通过菜单路径Workplane>Local CS>Create LC来创建。 激活的坐标系是分析中特定时间的参考系。缺省为总体笛卡尔坐标系。当创建了一个新的坐标系时,新坐标系变为激活坐标系。这表明后面的激活坐标系的命令。菜单中激活坐标系的路径 Workplane>Change active

第 44 页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CS to>。 节点坐标系

每一个节点都有一个附着的坐标系。节点坐标系缺省总是笛卡尔坐标系并与总体笛卡尔坐标系平行。节点力和节点边界条件(约束)指的是节点坐标系的方向。时间历程后处理器 /POST26 中的结果数据是在节点坐标系下表达的。而通用后处理器/POST1中的结果是按结果坐标系进行表达的。

例如: 模型中任意位置的一个圆,要施加径向约束。首先需要在圆的中心创建一个柱坐标系并分配一个坐标系号码(例如CS,11)。这个局部坐标系现在成为激活的坐标系。然后选择圆上的所有节点。通过使用 \选择节点的节点坐标系的朝向将沿着激活坐标系的方向。未选择节点保持不变。节点坐标系的显示通过菜单路径Pltctrls>Symbols>Nodal CS。这些节点坐标系的X方向现在沿径向。约束这些选择节点的X方向,就是施加的径向约束。

注意:节点坐标系总是笛卡尔坐标系。可以将节点坐标系旋转到一个局部柱坐标下。这种情况下,节点坐标系的X方向指向径向,Y方向是周向(theta)。可是当施加theta方向非零位移时,ANSYS总是定义它为一个笛卡尔Y位移而不是一个转动(Y位移不是theta位移)。 单元坐标系

单元坐标系确定材料属性的方向(例如,复合材料的铺层方向)。对后处理也是很有用的,诸如提取梁和壳单元的膜力。单元坐标系的朝向在单元类型的描述中可以找到。 结果坐标系

/Post1通用后处理器中 (位移, 应力,支座反力)在结果坐标系中报告,缺省平行于总体笛卡尔坐标系。这意味着缺省情况位移,应力和支座反力按照总体笛卡尔在坐标系表达。无论节点和单元坐标系如何设定。要恢复径向和环向应力,结果坐标系必须旋转到适当的坐标系下。这可以通过菜单路径Post1>Options for output实现。 /POST26时间历程后处理器中的结果总是以节点坐标系表达。 显示坐标系

显示坐标系对列表圆柱和球节点坐标非常有用(例如, 径向,周向坐标)。建议不要激活这个坐标系进行显示。屏幕上的坐标系是笛卡尔坐标系。显示坐标系为柱坐标系,圆弧将显示为直线。这可能引起混乱。因此在以非笛卡尔坐标系列表节点坐标之后将显示坐标系恢复到总体笛卡尔坐标系。

69. 显式隐式分析转换的注意事项

运用ANSYS/LS-DYNA进行隐、显式分析时,由于隐、显式分析过程中所涉及的对象一般会有所不同,ANSYS/LS-DYNA使用手册中只介绍了一种方法,即下面所述的第一种。实际上,共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使用:

1、 将隐、显式分析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对象都在隐式分析前建好模型,把隐式分析不需要的对象的所有节点自由度都约束住,进行隐式求解,转换单元类型,进入显式求解阶段,将显式part的约束去除,执行动力松弛求解以便对相应part进行应力初始化,并按照需要施加新的边界和载荷条件,进行显式分析。

2、 在隐式分析时只对隐式分析涉及的对象建模,而不考虑显式分析需要的part,完成隐式分析后,单元类型转换完成后,通过定义新的单元类型和材料,创建显式分析所需的模型,生成新的part列表,选择所有节点,读入隐式求解结果文件进行动力松弛求解,对相应part进行应力初始化,施加必要的约束和载荷条件,执行显式求解。

实际上,动力松弛过程是执行一次稳态或是准静态分析,目的就是将隐式分析的结果中的位移、温度结果作为体载荷施加到相关节点上,实现相应部件的应力初始化,作为后续分析的初始条件。需要注意的是,LS-DYNA中无高阶单元,所以在进行隐式求解时要选择缩减积分的低阶单元。如果隐式分析使用高阶单元,则程序无法自动转换单元类型,需要手动转换。

上面所述的是利用ANSYS作为隐式求解器时的操作方法。我们知道,近几年来,LSTC公司不断加强LS-DYNA程序本身的隐式分析能力,所以我们也可以利用LS-DYNA本身的隐式求解器来完成隐式分析,也基本有两种方法:

1、进行隐式分析时,涉及的关键字主要有: *control_implicit_solver *control_implicit_general *control_implicit_solution

第 45 页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control_implicit_auto *control_implicit_dynamics

等。在这些命令中,设置隐式求解的求解方法(波前、迭代)、时间步长等控制参数。 在dyna的输入文件中加入下列命令, *interface_springback_nike3D

在该关键字中,声明需要进行应力初始化的part号,完成隐式求解后,生成一个nikin文件,包含了相关part的应力应变信息。

在后续的显式分析中,在input deck中加入下列命令, *include nikin

程序就会自动将存在应力、应变的相关part导入,进行显式分析。

2、另外,可以LS-DYNA的动力松弛方式来对某一构件进行应力初始化。 相关的关键字为: *DEFINE_CURVE

将此卡片的SIDR参数设置为1即可启动动力松弛分析。 *CONTROL_DYNAMIC_RELAXATION

此卡片在随后的显式分析中用来进行应力初始化操作。 *LOAD_BODY_RX(RY、RZ)等

运行后收敛的结果即为初始化应力,同时生成动力松弛文件drdisp.sif,该文件与drelax文件结构、用法完全一致,只是精度上较差。

建议:使用ANSYS作为隐式求解器,因为它的隐式功能和计算精度都优于LS-DYNA。

70. 利用LS-DYNA进行接触分析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在定义材料特性时确保使用了协调单位。不正确的单位将不仅决定材料的响应,而且影响材料的接触刚度。

确保模型中使用的材料数据是精确的。大多数非线性动力学问题的精度取决于输入材料数据的质量。多花点时间以得到精确的材料数据。

对所给模型选择最合适的材料模型。如果不能确定某个part的物理响应是否应该包含某个特殊特性 (例如:应变率效应),定义一种包含所有可能特点的材料模型总是最好的。

在两个接触面之间不允许有初始接触,确保在定义接触的地方模型没有任何重叠。

总是使用真实的材料特性和壳厚度值,接触面的材料特性和几何形状被用来决定罚刚度。 在相同的part之间不要定义多重接触。

对壳单元,除非需要接触力否则使用自动接触。 无论何时尽可能使用自动单面接触 (ASSC),此接触是最容易定义的接触类型而不花费过多的CPU 时间。 在求解之前列示所定义的接触面以保证定义了合适的接触。

避免单点载荷,它们容易引起沙漏模式。 既然沙漏单元会将沙漏模式传给相邻的单元,应尽可能避免使用点载荷。

在定义载荷曲线之后,使用EDLDPLOT 命令进行图形显示以确保其精确性.

因为LS-DYNA 可能会多算几个微秒,将载荷扩展至超过最后的求解时间(终止时间)常常是有用的。 对准静态问题, 施加一个高于真实情况的速度常常是有利的,这能极大的缩减问题的求解时间。 不允许约束刚体上的节点,所有的约束必须加在刚体的质心 (通过 EDMP,RIGID 命令)。

71. LS-DYNA求解中途退出的解决方案

LS-DYNA在求解过程中由于模型的各种问题常发生中途退出的问题,归纳起来一般有三种现象:一是单元负体积,二是节点速度无限大,三是程序崩溃。

1. 单元负体积:这主要是由于人工时间步长设置的不合理,调小人工时间步长可解决该问题。还有就是材料参数和单元公式的选择合理问题。

第 46 页

LS-DYNA常见问题汇总2.0 yuminhust2005 2008-10-12 2. 节点速度无限大:一般是由于材料等参数的单位不一致引起,在建立模型时应注意单位的统一,另外还有接触问题,若本该发生接触的地方没有定义接触,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节点速度无限大。

3. 程序崩溃:该现象不常发生,若发生,首先检查硬盘空间是否已满,二是检查求解的规模是否超过程序的规模。最后就是对于特定的问题程序本身的问题。

当然对于程序中途退出问题原因是比较复杂的,不过对于其他一些刚开始就中断的现象LS-DYNA都会提示用户怎样改正,如格式的不对,符号的缺少等等。

72. 液面晃动

液面晃动(sloshing)问题的研究在实际工程中有重要的意义,比如在石化工业中广泛应用的大型储罐,一般直径在几十米,甚至上百米。在地震或其他意外条件下液面的波动情况如何,是否存在安全隐患,都需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下面就ANSYS/LS-DYNA软件在这方面的应用。众所周知,ANSYS/LS-DYNA在显式计算领域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各种新的算法的不断采用,在求解的广度、精度以及效率上,ANSYS/LS-DYNA具有同类软件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针对液面晃动问题,ANSYS/LS-DYNA提供以下三种方法: 1、 流固耦合

流固耦合是ANSYS/LS-DYNA计算流体和结构间相互作用的最常用的方法,包括单物质+空材料和多物质耦合两大类,流体单元有Euler和ALE两种。其涉及的主要命令如下:

*control_ale

算法选择有两种2、3,分别为Euler和ale实质上此处二者没有区别,只是因为兼容性进行的设置;两种精度供选择-单精度、双精度。

*section_solid_ale

对单物质+空材料为12号算法,对多物质耦合为11号算法。 *ale_multi-material_group

进行多物质的定义,最多可以定义20种材料。可以根据物质间能否混合将各种材料定义在不同的材料组ID中。

* ale_multi-material_system_group

该命令决定流体物质的算法(Euler或Ale),或是在运算过程中切换使用两种算法,并可对流体物质进行自由度约束。该命令多与下列三个命令结合使用:

* ale_multi-material_system_curve 定义ale系统的运动曲线。

* ale_multi-material_system_node

通过一系列节点定义ale的运动参考坐标系统。 * ale_multi-material_system_switch 定义euler和ale参考系统的切换。

上述命令是流体物质涉及的关键字,而我们知道,结构采用Lagrange单元来离散,二者之间的耦合通过下列命令来实现:

*constrained_lagrange_in_solid

耦合算法分为两种:罚耦合和运动约束。前者遵循能量守恒,后者遵循动量守恒。一般令结构网格较流体网格密以保证界面不出现渗透,否则可以增大NQUAD参数值来增加耦合点,如设置该值为4或5。在970中,此命令第三行又增加了一个控制字ILEAK-0,1或2,一般可设置为1。

最后给出一个典型算例-水箱跌落的部分关键字: *KEYWORD *TITLE

boxwater2.k: dropping a water box onto a rigid platform

$======================================================================== $ [1] EXECUTION CONTROLS

$========================================================================

第 47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nv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