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之研究-财团法人金融联合征信中心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02 10:5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國中小企業盈餘管理行為之研究(下)

叁、中小企業盈餘管理行為之探討--德爾菲問卷調查法

由上述盈餘管理行為之實證分析結果顯示,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為跨越「零盈餘」門檻之盈餘管理現象。然中小企業由於營運的彈性及監督體系的不健全,其對財務報告的操縱動機與方式可能與大企業有所不同,而過去文獻上對企業盈餘管理行為,皆以大企業為研究對象,其所獲致結論是否可推論至中小企業,仍待商榷,因此本研究採德爾菲研究法對此一探索性議題進行瞭解。 一、德爾菲問卷調查法

德爾菲法係一種以書面方式整合專家群意見之研究方法,其進行過程乃針對某特定議題,借重專家的經驗與知識,透過數回合反覆回饋循環式問答,及藉由統計分析方法,客觀地表示參與者的意見,並判斷意見的集中與分散,以評估意見的一致性與收斂情形,直到專家間意見差異降至最低為止。因此,德爾菲法運用為一種結構性的團體溝通過程,主要目的在於達成專家們的認知共識,尋求專家們對特定議題的一致性意見,很適合探索性、具爭議性或不易整合議題之質性研究,此法不僅可收集思廣益之效,亦可得到專家獨立判斷之見解(Linstone and Turoff,1975;徐村和,1998)。有關本研究於德爾菲法之運用過程說明如下。 (一)、參與專家

Somers, Baker and Isbell(1984)指出,專家的選擇是德爾菲法運用最關鍵的部分。Scheele(1975)建議參與專家應包括(1)受研究結果影響之對象,(2)與研究主題相關之學者專家及工作者,及(3)對研究主題之社會、文化面能提供另類觀點者。為探討中小企業盈餘管理之相關問題,本研究參與者分別來自金融機構放款部高階主管、中小企業會計主管及資深會計師1等,工作資歷在10年以上之專家,分別以財務報告的使用者、編製者及審查者的觀點,共同探討此項研究議題。

中小企業之財務報表,主要在供報稅與向銀行融資之用,因此,銀行是中小企業財務報告的主要使用者,本研究結果及建議應可直接影響銀行對中小企業財務報告之解讀。參與之銀行放款部高階主管計有10位,係以一般銀行對中小企業放款餘 1

Dalkey and Helmer(1963)指出,如果德爾菲法小組至少有10人時,群體所獲得共識之誤差程度最低,而群體的可信度最高;Linstone and Turoff(1975)指出,德爾菲法通常約需十五至二十五人參與,本研究有二十七位專家參與人數應屬適當。

額佔放款比率較高者為挑選對象,包括來自中小企銀及公、民營商業銀行。企業會計人員是實際參與企業財務資訊編製的第一線工作者,將可提供中小企業盈餘管理行為之實際經驗。資深會計主管選取,係依中小企業中家數比重較高的行業及對銀行資金需求較殷切的行業為挑選對象,包括製造業、建築業及服務業。負責查核簽證或申報中小企業所得稅之會計師,對中小企業之經營管理及財務資訊透明度有相當之瞭解,並常直接參與中小企業財務報告產生之過程,其專業知識與經驗應能針對企業盈餘管理議題提供社會、文化面等另類見解,參與研究的九位會計師,則分別來自小型(3位)、中型(4位)及大型(2位)會計師事務所。另為瞭解曾發生信用危機公司之盈餘管理行為是否異於一般企業,其中會計主管之選定,先以公開發行未滿三年及未公開發行之公司予以畫分,再由JCIC資料庫中篩選出信用記錄良好及曾經發生信用危機之企業,並在問卷調查過程中,將參與專家分為債信正常組與違約組二組,分別針對一般公司及曾發生信用危機公司之盈餘管理行為進行瞭解2。本研究計邀請31位相關專家參與研究,其中27位願意全程參與,參與率87%。表39為參與專家之問卷發放情形。

表39:參與專家及問卷發放情形 公司債信正常組 類別 會計師 公司 銀行 類別 會計師 公司 銀行 (二)、問卷問項設計

根據本研究研究問題,開放型問卷問項設計除由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提出建議之問題外,由於前章企業盈餘特性實證結果指出,在融資需求、粉飾信用危機及公開發行與上市櫃考量下,企業存有盈餘管理行為,並考量報稅為中小企業財務報告之主要用途,因此問卷調查內容設計,係針對企業在粉飾信用危機、融資需求、稅負考量及符合公開發行與上市櫃門檻等動機下,對下列問題進行探索性之研 2

問卷發放數 問卷回收數 6 5 4 3 5 5 公司債信違約組 問卷發放數 6 5 5 問卷回收數 4 5 5 回收率 86.67% 回收率 87.50% 經問卷回收統計發現,債信違約組與正常組間之盈餘管理行為並無太多顯著差異,因此後續分析係為將所有專家之意見合併說明,僅於二者有顯著差異處提出說明。

究:

1、企業進行盈餘管理所採用之方法為何?

過去文獻上已證實企業會透過盈餘管理工具之選用,如會計政策選擇、會計估計操弄、應計項目調整、關係人交易、不尋常交易及資產負債表外交易等,特殊交易安排操縱財務報告,以遂行其盈餘管理目的。此一問題旨在瞭解,在不同盈餘管理動機下,企業會選用哪些盈餘管理方式以達成其財務報告目的?在不同動機下,其所採用盈餘管理工具是否有所差異? 2、盈餘管理行為對企業財務報表操縱影響為何?

不同盈餘管理動機下,企業對財務報告之操縱程度可能亦有所不同,如可能針對損益表之獲利程度進行操縱,亦可能利用對交易安排的裁量權,進行資產負債表外融資,對資產負債表之資本結構進行操弄。此一問題主要在瞭解,盈餘管理對財務報表之影響,哪些財務報告會計科目為企業最常操縱者?財務報告使用者在分析財報之際,應對哪些會計科目數據的合理性特別留意? 3、如何判斷企業財務報告之可靠性?

此一問題主要在瞭解除了利用財務報表比率分析判斷財務數據之合理性外,財務報告使用者是否可佐以其他訊息以判斷企業財務報告之可靠性,如與主要客戶或供應商已簽定之契約、同業比較、企業主操守、企業治理程度、簽證會計師選任等,以協助財務報告使用者對財務數據之分析應用。例如企業資產負債表中之存貨有偏高情形,可透過瞭解其已簽訂之銷貨契約,及與同業比較,評估存貨增加的合理性。 4、企業進行兩帳合一之清帳時點為何?

在稅務考量領導財務會計處理情況下,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兩套帳現象,導致企業財務報告失真。此問題主要在了解,有哪些情況,會促使企業進行帳務整理,以編製可靠之財務報告?如會計師簽證在確保財務報告係按一般公認會計原則所編製,則在財務報告須經會計師簽證之強制性規定下,是否會促使企業進行兩帳合一?或企業亦可能為順利向外募集資金,而會自發性的進行清帳。 (三)、資料蒐集

根據德爾菲法之運用,本研究資料之收集共歷經三次問卷調查。由於中小企業盈餘管理行為,在目前文獻上並無深入探討,為使本研究可廣泛性瞭解中小企業之可能盈餘管理行為,因此在問卷調查進行前,另對5位專家進行深度訪談,以作為問卷設計之基礎。依據文獻及專家訪談結果,發展出第一回開放性問卷,經前測修改後,於93年六月下旬發給選定之專家,隨後再針對同組專家發出第二及第三回問

卷,每回問卷前並附有研究目的及背景資料說明,以協助專家瞭解題意3,整個問卷調查歷時約一個半月完成,其過程分述如下: 1、第一回問卷調查

第一回問卷採開放作答方式,依據研究目的計編製六題開放式問題。而為了便於專家作答,每題題目皆提供依文獻及專家訪談所獲致之可能情況,包括41種盈餘管理所可能採用方法、8個關係人交易對象、30個可能操縱影響之會計科目、可資判斷財務報表數據合理性之21個財務比率與15個參考性資訊及11個清帳可能時點。第一回問卷除請專家對已列示項目予以斧正外,並對疏漏不足處提供補充見解。 2、第二回問卷調查

第一回問卷資料回收後,根據該問卷調查之結果彙總分析,編製第二回問卷。第一回開放性問卷之回填結果,在盈餘管理的工具方面,專家們於第一回問卷中增加了43種不同見解,由於其中有不少是同性質之方法,在考慮到專家填答方便性,對於性質相似之盈餘管理方法,本研究予以適度歸類,經整併後,計提出71種方法,徵詢專家之看法。在關係人交易對象方面,專家並無新增意見。在會計科目操縱方面,專家新增16個可能科目,經適度整併後,於第二回問卷中計提出44個會計科目,請專家表示意見。在如何判斷財務報告可靠性方面,專家於第一回問卷中,新增5項財務比率,在參考性資訊方面,補充3項,經適度歸納後,第二回問卷中計列出27項財務比率及18項參考性資訊,徵詢專家之意見。在可能進行清帳時點上,專家們另提供了1個時點,並修正了2個原提供之時點,因此於第二回問卷中,請專家就17個時點表示意見。

整體而言,第二回問卷包含對各相關研究主題之七項問題,並彙整212個敘述明確之問項,請專家在粉飾信用危機、融資需求、稅負考量及符合公開發行或上市櫃門檻等四個動機下,回答發生狀況、參考價值及同意與否之意見,並採0至6點之7點態度量表,依同意程度或發生頻率圈選0至6中之一個數字。 3、第三回問卷調查

第三回問卷問項內容與第二回問卷相同,其差異處在於將第二回問卷專家回答之整體統計資料(包括各題敘述同意程度或發生可能性之眾數)及專家本人回答結果,一併回饋給每位專家,以使每位專家在參考整體統計數據,瞭解其他專家意見後,再對自己原始看法進行一次評估,再次考慮是否修改自己先前之意見。4 34

包括說明本研究對「中小企業」及「清帳」之定義。

而此種反覆回饋做法,也是德爾菲法較一般問卷調查法,可強化專家間溝通及避免個人偏見之優點。

Scheibe, Skutsch and Schofer(1975)指出,參與專家於第三回問卷之回答顯著不同

5

於第二回問卷之回答者,超過參加人數之15%時(本研究為4位),應再進行第四回

意見之徵詢。根據第三回及第二回問卷之分析比較結果,在212個問項中,計有135個問項分別有2~3位專家於第三回問卷回答顯著不同於第二回問卷之回答。因此,對專家意見徵詢於第三回問卷回收後結束。

二、盈餘管理工具之研究結果

在不同的管理動機下,企業可能會採用不同的盈餘管理方法,以達成其目的。 (一)、盈餘管理工具之運用

表40為不同盈餘管理動機下之盈餘管理工具應用情形。儘管可以採用盈餘管理工具眾多,但表40指出,對於方法的運用,企業較常採用方法仍侷限在少數特定方法。在10%顯著水準下,專家一致認為較常採用的盈餘管理工具,在粉飾信用為積極融資需求動機下,皆只有四項;在稅負考量下,企業較常採用盈餘管理工具則有七項,此可能與稅務機關會進行查帳,企業必須交叉運用多種方法,以達成稅負考量目標有關。由方法運用上亦顯示出,在粉飾信用危機、融資需求及符合公開發行或上市櫃門檻,企業著重在將盈餘增列;稅負考量下,則會採用降低盈餘之方法。另表40中以網底顯示部分為債信正常組與違約組,在該項盈餘管理工具運用之經常性上,專家認有具有顯著差異者;但因皆為不常使用之工具,因此整體而言,曾發生信用危機之企業其在經常運用盈餘管理方法上與債信正常公司並無顯著差異。

表41為以程度而言,不同動機下企業最常運用之五種盈餘管理工具。在粉飾信用危機與融資需求下,企業最常採用五種盈餘管理工具皆相同,其中三項為對收入認列之運用以增加企業獲利,另透過存貨數量調節以影響銷貨成本列計,而假買賣真融資方式不僅可創造獲利,又可將負債排除於資產負債表外,降低負債比率,美化財務結構,皆為企業最樂於應用之盈餘管理工具。在稅負考量下,運用工具則與前述情況有很大差別,基本上為降低收入增加費用之做法,而在稅法講求憑證之規定下,利用漏開銷貨發票及購買進貨發票為企業最常用方式。而在有公開發行或上市櫃之意圖時,企業會有積極灌水擴大營業規模之管理行為,包括購入他人業務、勾結其他公司膨脹營收等,或利用三角貿易安排收入認列。 (二)、關係人交易之運用 5

所謂「第三回問卷之回答顯著不同於第二回問卷之回答」係指第三回問卷之意見自無意見轉變為確定(含肯定及否定)之意見、由確定之意見轉變為無意見,或肯定(或否定)之程度前後差異超過2個態度量點。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nt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