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五册 课文翻译 The Goodness in Guilt 为负疚感正名

更新时间:2023-10-06 05: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为负疚感正名

有内疚感是没有什么可以愧疚的。 是的,如果我们魂牵梦萦不能自拔,那么内疚便会成为沉重的包

袱把我们压垮,但同时,内疚也可以成为拉动自己前进的火车头。 是的,内疚可能是一种自我惩罚,但同时,它也可以成为保持我们言行文明的那颗良心。

过去十多年来,那些只凭书本花哨的封面而脱离临床实践的常见的精神病医生一直在努力安慰我们说:\我正常,你正常,我们大家都正常。\在他们的多数著作中,内疚被冠以恶名。他们将内疚解释为一种由父母、文化和宗教强加于我们的有害情感。 在他们看来,一个人真正的解放在于摆脱诸如因生活富裕、 大权在握、位居第一、恶待母亲、自私自利、迟到拖拉、抽烟成癖或者包养二奶而引起的不安和内疚。 实际上,存在一种错误的观念,那就是,自爱始于放弃负疚感。 过去10年的多半时间中,我们周围的人都在抨击负疚感,却并没有揭示其内涵,从而了解内疚对我们的真正启示。

在最隐蔽、最具破坏性的层面上,内疚就是我们心中渴望被抓住的那个罪犯。 负疚感是做错事后一种揪心、堵心的感受。 这个肮脏的污点,别人看不见,自己也看不见。

没有负疚感等于缺乏良心。 没有负疚感的人给别人造成痛苦后,不会有不快之感,因而能自由自在地继续制造痛苦。 良心缺乏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 弗洛伊德曾经指出: \关于良心,上帝将其赐予人类时,分配不均,考虑欠周。 因为大多数人身上所赋予的份量少得几乎不值一提。\

我并不是说,我们大家都刻意寻找负疚感。 有人断言,我们大家都该为比如贫困而内疚;有人坚信,受苦受压者是\咎由自取\。 以上的两种说法之间总得有条线索把它们联系起来吧? 在极端的牺牲和极端的自私两极之间总得有个中间的态度吧? 有些父母对孩子呵斥有加,使他们在成长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负疚感;有些父母对孩子不闻不问,在思想道德上不予指导。这两个极端之间也得存在一个中间的态度吧? 比如说,我和女儿讨论问题(她会称之为训话),在谈兴正浓时,她经常抬头看着我,说道:\你让我感到内疚。\很长一段时间内这反过来又使我感到内疚。 但现在,我认识到我所做的恰恰是我应该做的: 在她身上培养一种能力,使她能够明辨是非,这样,她的言行如果伤害了别人,她便会感到不安。 这种事儿当然要玩点招术的。 从根本上说,负疚感是我们评判自己的方式。 \我应受惩处\这样的话应该成为内心的呼唤。 但大家都知道有些人仅仅因为活着就感到内疚。 我们也知道有些人由于非理性的负疚感而垮了精神。 我们当然不希望自己变成这样,也不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教成这样。

不过,在我看来,这个招术不是亦步亦趋去迎合别人,而是要搞清楚自己能否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 一位精神病专家曾写道,心理治疗的目的并不是漠视内疚,\而是让人们的内疚感和'正确的'事物联系起来\。 同时还有人给负疚感下过这样的定义,即内疚 \不过是由于我们发现自己的行为背离了自己笃信的责任而发自内心的一种不安\。

如果说负疚感是我们认定\可以做什么\和 \不能做什么\之间的斗争,那么这种感受力量强大且有强烈的人性色彩。 同时,也有言道, \负疚感代表了所有内心斗争中最高贵、最痛苦的一种斗争, 即 '外我'与 '自我'的斗争。\同自我作斗争胜于放弃自我。

这种最痛苦的情感,从某种程度上说,恰恰能够成为激励自己的力量。 我们不愿有愧于人的愿望使我们能够避免最缺德的行为。 小孩如果伤害了自己的弟弟妹妹,即使没有人知道,他那人生初期的自疚,就是一种启示。 如果大人给一个无辜的人造成了痛苦,如果说了谎、偷了东西、或者欺骗了妻子或丈夫——这样的事情人人都有一长串——他们会在深更半夜醒来,想起这些事情。

从这一意义上说,负疚感是形成良好教养的基本动力,是我们心灵的审鉴者,可使我们学会以礼相待而不是加入追逐私利的日益高涨的浊流。 \如果说负疚感将去而复归,\一位历史学家说,\原因之一是20世纪60年代青年人大幅度爆炸性增长,其数量大大超过了成年人。 现在的结果是,试图恢复某种稳定的成年人比年青人多了。\负疚感正是我们各人心中的成年人,是家长,也就是如同我们的父母,使我坚守道德标准的那个人。 一旦我们强词夺理地说\其他人也都这么干\,负疚感便如心灵的向导,把我们嘲笑得无地自容。

要将负疚感同正确的事情联系起来并不容易,要明辨是非,要判断负疚感是理性的或是非理性的,绝非易事。 但我们可以化解非理性的负疚感,办法是改变我们对它的看法;化解理性的负疚感,办法是改变我们的行为。

我们所有的人,每天都要作出诸多选择,而负疚感正是我们行动的诸多正确动力之一。 我并不是说我们应终生受制于负疚感,并非如此。 但在\如果我这么做了,我还对得起自己吗?\这一常用来扪心自问的问题中,内疚却是它的核心内容。

负疚感是最具人性味的两难境地之一, 体现了他人对自己的要求,表明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承认了要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的愿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ng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