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更新时间:2023-10-31 22: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选择题:

1. 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中,哪一条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实现了在国际交往中

的独立自主?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解析】:C 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的三点内容的理解,书上的原话,送分题。

2. 小明在阅读《周恩来外交文选》时看到这样几段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

邻邦进行的战

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这最有可能是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中的发言?

A.亚非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布雷顿森林会议 D.第26届联大 【解析】:B 从材料中的“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可联想到日内瓦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会议最终签订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3. 被外国人誉为“周铁嘴”的外交家周恩来,以他独有的魅力为我们的国家赢得了声誉。

他所创制的外 交政策有

①“一边倒”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不结盟政策 C.①②

D.③④

③“求同存异”方针

A.①④ B.②③

【解析】:B。记忆性试题。①为毛泽东所创;④为邓小平所定,②③为周恩来所创。

4. “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 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哥啊!

哥啊!哥!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来自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的舞蹈家和俄罗斯爱乐交响乐团音乐家演绎的原创芭蕾舞剧《小河淌水》演出获得成功,以此纪念中俄两国的友好关系。那么,今年是中苏建交多少周年?

A.50周年

(芭蕾舞剧《小

河淌水》海报B.55周年 C.61周年 D.65周年 【解析】:C 1949年10月3日,中苏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与中国建立

外交关系的国家。故C正确。

5. 金秋时节,在苏式风格的北京展览馆西侧,被北京人亲昵地称为“老莫”的俄罗斯风味

餐厅--莫斯

科餐厅--重装开业,吸引了不少北京市民前来就餐甚至参观;与此同时,以“唤起记忆,传承友谊”为主题的“情动俄罗斯--中国人唱俄语歌”大型活动正在两国如火如荼地进行,以此纪念中俄建交。中俄建交所反映出来的我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一大片”

【解析】:C 所谓“一边倒”就是新中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以此打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故C项正确。

6. 2009年9月28日,在纪念孔子诞辰2560年祭奠大会上,著名书画家范曾先生做了“己

丑年祭孔子文”

——高山仰止:其中写道:“……唯和衷而共济,讲信而修睦。此足称万国邦交之极则,亦各族和谐之宏观。……”体现了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新中国建立初期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

① 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②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A.①②③

④ 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B.②③

【解析】:A。 ① 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是1949年左右;②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1953年;③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是1955年;而④ 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是1971年,故排除。答案选A

7.

(2010·湖南省衡阳市高三模拟)握手礼是当代世界大多数国家通行的见面礼。以下解读不

正确的是

图一毛泽东与田中角荣 图二周恩来与尼克松 图三 江泽民与欧盟委员拉米 图四 胡锦涛与连战

A.图一反映中日建交 B.图二反映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图三反映中欧联合反美苏两霸 D.图四反映台海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解析】:C 图三反映的是中欧一般友好外交活动,新时期我国奉行的是无敌国外交、不结盟政策。

8. “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与邻为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中,最能体现

这种思想的是

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 B.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解析】:D 注意对题中信息的理解,从“邻居”入手,通过排除法可排除A项:中美两国分属于太平

洋两岸;B项中亚太经合组织是指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可排除;C项是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D项中上海合作组织主要由中国与中亚五国组织,与题意相符合。

9.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

不可能是胜利,

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主要说明 A.中国处理国B

C.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动权越大 D.英国的霸权地位丧失

【解析】:C从“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不愿意妥协和实力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看出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强盛是外交的坚强后盾。

10. 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但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

新闻之一。” 这里宣读的公告是

A.基辛格访华的公告 B.尼克松总统将要访华的公告 C.中美《联合公报》 D.中美《建交公报》

【解析】:B项 对中美建交的基础知识的解读。课本上讲了:试探之旅—乒乓外交,旋风之旅---基博士访华,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旋风之旅结束之后,中美双方同时发布小尼子访华的公告。抓住关键词“三分半钟”、“出人意料”。结合教材所述可选出正确答案,但同学们不小心是很容易选C项的。基础题。

11.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韩国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后

又同俄罗斯、哈

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签订了边境地区加强军事方面相互信任的协定。这些外交举措的基本出发点是

A.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B.实行不结盟政策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为经济建设赢得和平的周边环境

【解析】: D 我国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和稳定,和周边国家、地区建立和平的外交环境,是为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12. 国家主席胡锦涛2009年l0月14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俄罗斯总理普京时说:“中

方高度重视对

俄关系,始终把发展中俄关系作为中国外交优先方向之一。”这主要是基于 A.苏联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B.履行《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 C.共同发挥上海合作组织主导作用

D.中国的国家利益

【解析】:D“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国家利益”,新时期中国外交旨在为经济建设创造安定的国际环境。

13. 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

组织成立宣言》。 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解析】:B 新中国外交的指导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无论是1950年与苏联关系密切,还是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都是从国家利益出发,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表现。

14. 右图“中国赴海地维和部队”主要反映了中国

A.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B.为解决地区冲突作出了重要贡献 C.在国际上开展了广泛的军事合作 D.主持开展了联合国的裁军工作

【解析】::B。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材料体现了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A项中

“地区性国际组织”与联合国性质不符,排除。维和行动有利于地区冲突的缓解,B项正确。维和行动不是“军事合作”与“裁军”,排除C、D两项。

15.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

击败了美国。”

材料中被称为“转折点”的事件发生在

A.1971年 B.1972年 C.1978年 D.1955年

【解析】:A “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指的是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冲破了美国的阻挠,A项正确。

16. (2010·浙江瑞安中学高三模拟)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联

系改革开放以

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 B.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解析】:D 此题主要考查中国外交的内容。A项是在1972年。B项有误,1989年11月,澳大利亚、美国、日本、韩国、新西兰、加拿大及当时的东盟六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合组织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着这一组织正式成立。D项在2001年。

17. 参与过打开中美关系的美国前助理国务卿霍尔德里奇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乒乓外

交”是一项富有

戏剧性的、启示性的外交举措,它体现着中国领导人的某种个性:精明老练、聪明过人、富有智慧,有“小中见大”的战略谋划意识。他所描述的是1970年代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曾出现“小球”推动“大球”的情形。中国之所以能以“小球”撬起“大球”的原因是

A.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C.第三世界的支持 D.改革开放的实行

【解析】:B 。所谓的大球指的是中美关系正常化,其关键在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这才是根本原因,AC都是外因。改革开放的实行在1978年,而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在1972年。

18. 1960年,一贯强烈反共的尼克松在同肯尼迪竞选美国总统时说:“我们(对中国)的

态度,不应该过于僵硬,我们不应对一个六亿人的政府保持永久不承认的态度。”1968年大选时,尼克松又说“时间已经来到,我们必须掌握中国的现实了” 这两段话说明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nf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