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复习题(答案)

更新时间:2024-05-17 19: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医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生物化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

1 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A 范德华力 B 二硫键 C 氢键 D 离子键 E 肽键 2某一溶液中蛋白质的百分含量为6.4%,此溶液的蛋白质氮的百分浓度为 A.1.07% B.2.8% C.3.2% D.5.4% E.1.02% 3 有关酶原激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初分泌的酶原即有酶活性 B 酶原转变为酶是可逆反应过程 C 无活性酶原转变为有活性酶 D 酶原激活无重要生理意义 E 酶原激活是酶原蛋白质变性 4 下列哪条途径与核酸合成密切相关

A 糖酵解 B 糖异生 C 糖原合成 D 三羧酸循环 E 磷酸戊糖途径 5 冈崎片断产生的原因是

A DNA复制速度太快 B 双向复制 C 有RNA引物就有冈崎片断 D 复制方向与解链方向不同 E 复制中DNA有缠绕打结现象 6蛋白质分子中的无规卷曲结构属于

A.二级结构 B.三级结构 C.四级结构 D.结构域 E.一级结构 7 原核生物参与转录起始的酶是

A 解链酶 B 引物酶 C RNA聚合酶III D RNA聚合酶全酶 E RNA聚合酶核心酶 8蛋白质分子在280nm处的吸收峰主要是由哪种氨基酸引起的? A.谷氨酸 B.色氨酸 C.苯丙氨酸 D.组氨酸 E.赖氨酸 9磺胺药物治病的原理是

A.直接杀死细菌 B.细菌生长某必需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C.细菌生长某必需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 D.细菌生长某必需酶的不可逆抑制剂 E.分解细菌的分泌物 10 痛风症是因为血中某种物质在关节、软组织处沉积,其成分为 A 尿酸 B 尿素 C 胆固醇 D 黄嘌呤 E 次黄嘌呤 11 体内氨的主要去路是

A 合成谷氨酰胺 B 合成尿素 C 生成铵盐 D 生成非必需氨基酸 E 参与嘌呤、嘧啶合成 12 血浆蛋白琼脂糖电泳图谱中脂蛋白迁移率从快到慢的顺序是

A α、β、前β、CM B β、β、前β、CM C α、前β、β、CM D CM、α、前β、β E 前β、β、α、CM 13 肝糖原合成中葡萄糖载体是

A CDP B ADP C UDP D TDP E GDP 14 下列有关酶催化反应的特点中,错误的是

A 酶可以看作是一种生物催化剂 B 具有高效催化能力 C 具有高度稳定性 D 酶催化作用是受调控的具有高度专一性

15 下列哪一种核苷酸不是RNA的组分

A UMP B AMP C GMP D TMP E CMP

16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由一个游离氨基酸掺入到肽链中成为氨基酸残基,需消耗高能磷酸键的个数为 A.5个

B.2个

C.3个

D.1个

E.4个

17氨基酸是通过下列哪种化学键与tRNA结合的? A.糖苷键 B.磷酸酯键 C.酯键 D.氢键

E.酰胺键

18 DNA复制的主要方式是

A 半保留复制 B 全保留复制 C 散在式复制 D 不均一复制 E 不对称复制

1

E

19下列何者是抑癌基因?

A.ras基因 B.sis基因 C.P53基因 D.src基因 E.myc基因 20细胞内传递信息的第二信使是

A.受体 B.酶 C.G蛋白 D.一种RNA E.小分子物质 21、下列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

A.精氨酸 B.赖氨酸 C.甘氨酸 D.色氨酸 E.谷氨酸 22、Km是指:

A.当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酶浓度 B.当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C.当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抑制剂浓度 D.当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PH值 E.当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温度

23、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具有下列那种动力学效应:

A.Vmax不变,Km增大 B. Vmax减小,Km不变 C. Vmax不变,Km减小 D. Vmax和Km都不变 E. Vmax增大,Km不变 24、下述哪个产能过程不在线粒体?

A.三羧酸循环 B.脂肪酸β-氧化 C.电子传递 D.糖酵解 E.氧化磷酸化 25、胞液中的NADH经苹果酸穿梭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磷酸化,其P/O值为 A.1.5 B.2 C.2.5 D.4 E.0

26、氰化物引起的缺氧是由于阻断了什么部位的电子传递?

A.Cyt aa3→O2 B.Cyt b→c1 C.Cyt c1→c D.Cyt c→aa3 E.CoQ→Cyt b 27、密度最低的血浆脂蛋白是

A.CM B.VLDL C.LDL D.IDL E.HDL 28、长期饥饿时大脑的能量来源主要是

A.葡萄糖 B.氨基酸 C.甘油 D.乳酸 E.酮体 29、生物体内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是

A.转氨基作用 B.联合脱氨基作用 C.还原性脱氨基作用 D.直接脱氨基作用 E.氧化脱氨基作用 30、体内转运一碳单位的载体是

A、叶酸 B、维生素B12 C、四氢叶酸 D、SAM E、生物素 31、DNA Tm值较高是由于下列哪组核苷酸含量较高所致: A.G+A B.C+G C.A+T D.C+T E.A+C 32、人体内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主要终产物是 A.尿素 B.尿酸 C.肌酐 D.尿苷酸 E.肌酸 33、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A.2',3'-磷酸二酯键 B.3',5'-磷酸二酯键 C.2',5'-磷酸二酯键 D.糖苷键 E.肽键 34、冈崎片断产生的原因是

A DNA复制速度太快 B 双向复制 C 有RNA引物就有冈崎片断 D 复制方向与解链方向不同 E 复制中DNA有缠绕打结现象 35、紫外线对DNA的损伤主要是引起

A.碱基臵换 B.碱基缺失 C.碱基插入 D.磷酸二酯键的断裂 E.嘧啶二聚物形成 36、在真核生物中,经RNA聚合酶Ⅱ催化的转录产物是

A.hnRNA B.18S rRNA C.28S rRNA D.tRNA E.全部RNA 37、终止密码有三个,它们是

A.AAA CCC GGG B.UAA UAG UGA C.UCA AUG AGU D.UUU UUC UUG E.CCA CCG CCU 38、基因表达的基本控制点是

A 基因活化 B 转录后加工 C 转录起始 D 翻译后加工 E 翻译起始

2

39、诱导乳糖操纵子转录的物质是

A 乳糖 B 葡萄糖 C 阿拉伯糖 D 别乳糖 E AMP 40、关于G蛋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G蛋白可与GDP或GTP结合 B.G蛋白由α、β、γ亚基构成 C.激素-受体复合体能激活G蛋白 D.G蛋白的α、β、γ亚基结合在一起时才具有活性 E.G蛋白有GTP酶活性 41.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A.盐键 B.疏水键 C.肽键 D.氢键 E.二硫键 42.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

A.粘度下降 B.溶解度增加 C.不易被蛋白酶水解 D.生物学活性丧失 E.容易被盐析出现沉淀 43.如果要求酶促反应 v=Vmax×80%, 则[S] 应为Km 的倍数是: A. 4.5 B.9 C.4 D.5 E.8 44.同工酶的特点是:

A.催化作用,分子组成和理化性质相同,但组织分布不同的酶 B.催化作用分子组成相同,辅酶不同 C.多酶体系中酶组分的统称 D.一类催化作用相同,分子组成和理化性质不同的酶 E.催化同一底物起不同反应的酶的总称 45.决定氧化磷酸化速率的最主要因素是:

A.FAD B.AMP浓度 C.FMN D.ADP浓度 E.NADP+

46. 利福平是特异性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抑制剂,其结合位点是 A.β′亚基 B.α亚基 C.β亚基 D.σ亚基 E.ω亚基 47.目前一般认为哪种酶是三羧酸循环速度的主要限速酶?

A.丙酮酸脱氢酶 B.顺乌头酸酶 C.异柠檬酸脱氢酶 D.苹果酸脱氢酶 E.琥珀酸脱氢酶 48.糖原分解得到的直接产物是

A.葡萄糖 B.UDPG C.1-磷酸葡萄糖 D.6-磷酸葡萄糖 E. 1-磷酸葡萄糖及葡萄糖 49.参与胆固醇逆向转运的血浆脂蛋白是

A.HDL B.IDL C.LDL D.VLDL E.CM 50.下列哪种组织不能利用酮体

A.心肌 B.骨骼肌 C.脑 D.肾 E.肝 51. 蛋白质合成

A.由mRNA的3′端向5′端进行 B.由N端向C端进行 C.由C端向N端进行 D.由28S rRNA指导 E.由4S rRNA指导 52. 下列氨基酸中属于非必需氨基酸的是

A.赖氨酸 B.蛋氨酸 C.谷氨酸 D.苏氨酸 E.色氨酸 53. 原核生物转录起始-10区的核苷酸序列称为

A.TATA盒 B.CAAT盒 C.Pribnow盒 D.增强子 E.Hogness盒 54. 下列哪种受体常与G蛋白偶联?

A.环型受体 B.蛇型受体 C.催化型受体 D.非催化型受体 E.胞内受体 55.人体内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主要终产物是 A.尿素 B.尿酸 C.肌酐 D.尿苷酸 E.肌酸

56. 1958年Meselson和Stahl利用15N标记大肠杆菌DNA的实验首先证明了下列哪一种机制? A.DNA能被复制 B.DNA基因可转录为mRNA C.DNA基因可表达为蛋白质 D.DNA的半保留复制机制 E.DNA的全保留复制机制 57.冈崎片段是指

A.DNA模板上的不连续DNA片段 B.随从链上生成的不连续DNA片段 C.前导链上生成的不连续DNA片段 D.引物酶催化合成的RNA片段

3

E.由DNA连接酶合成的DNA片段

58.关于原核生物切除修复的叙述,错误的是

A.需要DNA-pol Ⅲ参与 B.需要DNA连接酶参与 C.是细胞内最重要和有效的修复方式 D.可修复紫外线照射造成的DNA损伤 E.需要UnrA,UvrB,UvrC蛋白参与 59.DNA连接酶的作用是

A.解决复制解链过程中的打结、缠绕现象 B.合成RNA引物C.使DNA形成负超螺旋结构 D.连接DNA双链中的单链缺口 E.去除引物,填补空缺 60.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中,起即时校读功能的聚合酶是

A.DNA-pol α B.DNA-pol β C.DNA-pol γ D.DNA-pol δ E.DNA-pol ε 61.下列哪项是小G蛋白?

A.G蛋白的亚基 B.Grb-2结合蛋白 C.蛋白激酶C D.Ras蛋白 E.Raf蛋白 62.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不产生第二信使的是

A.肾上腺素 B.胰岛素 C.甲状腺素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E.促性腺激素 63.下列哪种受体常与G蛋白偶联?

A.环型受体 B.蛇型受体 C.催化型受体 D.非催化型受体 E.胞内受体 64.细胞癌基因

A.只在肿瘤细胞中出现 B.加入化学致癌物在正常细胞中才会出现 C.在正常人细胞中可检测到的癌基因 D.是细胞经过转化才出现的 E.是正常人感染了致癌病毒才出现的 65.下列何者是抑癌基因?

A.ras基因 B.sis基因 C.P53基因 D.src基因 E.myc基因 66.血红素合成的限速酶

A.?-氨基-?-酮戊酸脱水酶 B. -氨基- -酮戊酸合酶 C.亚铁鳌合酶 D.尿卟啉原Ⅰ同合酶 E.血红素合成酶 67.下列哪一种胆汁酸是次级胆汁酸?

A.甘氨鹅脱氧胆酸 B.甘氨胆酸 C.牛磺鹅脱氧胆酸 D.牛磺胆酸 E.脱氧胆酸

4

二、名词解释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也就是该段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臵,并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

3、模体:一般是指超二级结构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组成有规则的、在空间上能够识别的二级结构组合体。

4、解链温度(Tm):DNA熔解温度,指把DNA的双螺旋结构降解一半时的温度。不同序列的DNA,Tm值不同。DNA中G-C含量越高,Tm值越高,成正比关系。

5、DNA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DNA分子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使DNA双螺旋结构松散,变成单链,称DNA变性。

6、酶:由活细胞合成的,对其特异底物起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是机体内催化各种代谢反应最主要的催化剂。 7、酶的活性中心:是指结合底物和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区域,通常是相隔很远的氨基酸残基形成的三维实体。酶的活性中心包括两个功能部位: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

8、同工酶: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9、Km值:一般由一个数乘以测量单位所表示的特定量的大小. 对于不能由一个数乘以测量单位所表示的量,可参照约定参考标尺,或参照测量程序,或两者都参照的方式表示。

10、变构调节:又称别构调节。某些代谢物能与变构酶分子上的变构部位特异性结合,使酶的分子构发生改变,从而改变酶的催化活性以及代谢反应的速度,这种调节作用就称为变构调节。 11、糖酵解:缺氧情况下,葡萄糖生成乳糖的过程。

12、有氧氧化:有氧氧化系指糖、脂肪、蛋白质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供二磷酸腺苷再合成三磷酸腺苷。

13、糖异生:由简单的非糖前体(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糖(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糖异生不是糖酵解的简单逆转。

14、必需脂肪酸:某些不饱和脂肪酸,动物机体自身不能合成,需要从植物油摄取,是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素,称为必需脂酸。

15、脂肪动员: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该过程称脂肪动员。

16、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HSL):在脂肪动员中起决定性作用,是脂肪分解的限速酶。其活化形式为磷酸化形式,可直接作用于脂肪,使甘油三酯水解为甘油二酯。HSL受多种激素调控,故称激素敏感性脂肪酶。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称脂解激素。

17、酮体: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者酮体。是脂肪在肝分解氧化时特有的中间代谢物。 18、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是由一系列电子载体构成的,从NADH或FADH2向氧传递电子的系统。 19、氧化磷酸化:是指在生物氧化中伴随着ATP生成的作用。

20、底物水平磷酸化: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可直接偶联ATP或GTP的合成,这种产生ATP等高能分子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21、P/O比值:指物质氧化时,每消耗1mol氧原子所消耗无机磷的摩尔数(或ADP摩尔数),即生成ATP的摩尔数 22、必需氨基酸:人体(或其它脊椎动物)必不可少,而机体内又不能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补充的氨基酸,称必需氨基酸。

23、一碳单位:指某些氨基酸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包括甲基、亚甲基、甲烯基、甲炔基、甲酚基及亚氨甲基等。

24、联合脱氨基作用:在动物体内,大部分氨基酸是通过氨基转换和谷氨酸氧化脱氨的联合作用脱氨的,也可通过此联合作用的逆反应合成某些氨基酸。

25、基因:是为生命活性产物编码的DNA功能片段,这些产物主要是蛋白质和各种RNA。

26、DNA的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过程中碱基间的氢键首先断裂,双螺旋解旋分开,每条链分别作模板合成新链,每

5

个子代DNA的一条链来自亲代,另一条则是新合成的,故称之为半保留式复制

27、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8、冈崎片段:DNA复制过程中,两条新生链都只能从5'端向3'端延伸,前导链连续合成,滞后链分段合成。这些分段合成的新生DNA片段称冈崎片段。

29、突变:在生物学上的含义是指细胞中的遗传基因发生永久的改变。 30、转录:生物体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称为转录。

31、外显子:外显子是真核生物基因的一部分,它在剪接 (Splicing)后仍会被保存下来,并可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被表达为蛋白质。

32、内含子:内含子又称沉默DNA,是基因内的间隔序列,不出现在成熟的RNA分子中,在转录后通过加工被切除。在转录后的加工中,从最初的转录产物除去的内部的核苷酸序列。术语内含子也指编码相应RNA内含子的DNA中的区域。 33、启动子:启动子是基因(gene)的一个组成部分,控制基因表达(转录)的起始时间和表达的程度。 34、核酶:核酶(ribozyme)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核酶又称核酸类酶、酶RNA、类酶RNA。

35、翻译:在蛋白质合成期间,将存在于mRNA上代表一个多肽的核苷酸残基序列转换为多肽链氨基酸残基序列的过程。 36、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遗传密码子、三联体密码。指信使RNA(mRNA)分子上从5'端到3'端方向,由起始密码子AUG开始,每三个核苷酸组成的三联体。它决定肽链上某一个氨基酸或蛋白质合成的起始、终止信号。

37、密码的摆动性:mRNA上的密码子与转移RNA(tRNA)J上的反密码子配对辨认时,大多数情况遵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也可出现不严格配对,尤其是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与反密码子的第一位碱基配对时常出现不严格碱基互补,这种现象称为摆动配对。

38、框移突变:在为蛋白质编码的序列中如果缺失或插入核苷酸,则发生读框移动,使其后译读的氨基酸序列全部混乱,这种现象称框移突变

39、基因表达:基因表达是指细胞在生命过程中,把储存在DNA顺序中遗传信息经过转录和翻译,转变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分子.生物体内的各种功能蛋白质和酶都是同相应的结构基因编码的。

40、操纵子:是由一个或多个相关基因以及调控它们转录的操纵基因和启动子序列组成的基因表达单位。

41、启动子: 启动子是基因的一个组成部分,控制基因表达(转录)的起始时间和表达的程度。启动子就像“开关”,决定基因的活动。

42、增强子:增强子指增加同它连锁的基因转录频率的DNA序列。

43、顺式作用元件:顺式作用元件是同一DNA分子中具有转录调节功能的特异DNA序列。按功能特性,真核基因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及沉默子等。

44、反式作用因子:是指能直接或间接地识别或结合在各类顺式作用元件核心序列上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效率的蛋白质。 45、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一种在特殊核甘酸序列处水解双链DNA的内切酶

46、载体:在基因工程重组DNA技术中将DNA片段(目的基因)转移至受体细胞的一种能自我复制的DNA分子。 47、质粒:质粒是真核细胞细胞核外或原核生物拟核区外能够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单位,包括真核生物的细胞器(主要指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和细菌细胞拟核区以外的环状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

48、cDNA:为具有与某RNA链呈互补的碱基序列的单链DNA即complementary DNA之缩写,或此DNA链与具有与之互补的碱基序列的DNA链所形成的DNA双链。

49、PCR:聚合酶链式反应,简称PCR,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放大特定的DNA片段。可看作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

50、受体:受体在药理学上是指糖蛋白或脂蛋白构成的生物大分子,存在于细胞膜、胞浆或细胞核内 51、第二信使:将作用于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到细胞内,使之产生生理效应的细胞内信使,称为第二信使。 52、G蛋白:在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的GTP结合蛋白,由α,β,γ三个不同亚基组成。 53、蛋白激酶:又称蛋白质磷酸化酶。一类催化蛋白质磷酸化反应的酶。

三、填空题

1、翻译延长阶段包括( 进位 ) 、( 成肽 )和( 转位 )三个步骤的反复循环

6

2、脂酸β-氧化的四步反应是(脱氢反应)、(加水反应) 、(脱氢反应)和 (硫解反应)。

3、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辅酶有:( TPP )、( FAD )、( NAD )、( 二氢硫辛酸)和( 辅酶A)。 4、糖酵解途径中催化不可逆反应的3个酶是(己糖激酶 )、(6-磷酸果糖激酶-1 )和(丙酮酸激酶)。 1、不同蛋白质的含(氮 )量颇为相近,平均含量为( 16 )。

2、酶的特异性有3种类型,分别是(绝对特异性)、(相对特异性) 和 (立体异构特异性)。 3、产生一碳单位的氨基酸有(丝氨酸)、(色氨酸)、( 组氨酸 )和( 甘氨酸 )。 4、原核生物复制延长中真正起催化作用的酶是 (DNA聚合酶)。

1、维系DNA双螺旋结构稳定,横向靠(互补碱基的氢键)维系,纵向则靠(碱基平面间的疏水性堆积力)维持。 2、按功能特性,真核基因顺式作用元件分为( 启动子)、( 增强子 ) 和 (沉默子)。

3、常见的第二信使包括(cAMP)、( cGMP)、( 1,2-二酰甘油)、( 1,4,5-三磷酸肌醇 )和( Ca2+ )。 四、判断题

1.生物体内只有蛋白质中才含有氨基酸。× 2.细胞色素C氧化酶直接将电子传递给O2。×

3.在肠粘膜细胞中由甘油一酯合成脂肪的途径称为甘油一酯合成途径。√ 4.原核生物RNA聚合酶不需要引物就能直接启动RNA链的延长。√

5.顺式作用元件通常是编码序列,真核基因的顺式作用元件分为启动子、增强子及沉默子。× 6.所有的蛋白质都具有四级结构。×

7.酶原激活过程实际就是酶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的过程。√ 8.尿素在肝脏的线粒体内生成。× 9.ras是一种抑癌基因。×

10.cAMP是细胞内传递信息的第二信使,与转录无关。√ 11.无论递氢体还是递电子体都可以起传递氢的作用。× 12.酶原激活作用是不可逆的。×

13.在原核生物中,转录完成后,翻译才开始进行。× 14.自然界的闭合双链DNA主要是以正超螺旋形式存在。× 15.cAMP是细胞内传递信息的第二信使,与转录无关。√ 五、问答题

1、B型DNA双螺旋结构要点。

⑴为右手反平行双螺旋;⑵ 主链位于螺旋外侧,碱基位于内侧;⑶ 两条链间存在碱基互补:A与T或G与C配对形成氢键,称为碱基互补原则(A与T为两个氢键,G与C为三个氢键);⑷ 螺旋的稳定因素为氢键和碱基堆砌力;⑸ 螺旋的螺距为3.4nm,直径为2nm ,每10个核苷酸形成一个螺旋 2、tRNA的结构特点?

① 5'末端具有G(大部分)或C。 ② 3'末端都以ACC的顺序终结。③ 有一个富有鸟嘌呤的环。

④ 有一个反密码子环,在这一环的顶端有三个暴露的碱基,称为反密码子.反密码子可以与mRNA链上互补的密码子配对。 ⑤ 有一个胸腺嘧啶环。

试述RNA的种类及其主要功能。

在生物体内发现主要有三种不同的RNA分子在基因的表达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它们是信使RNA(mRNA)、转移(tRNA)、核糖体RNA(rRNA)。

mRNA的功能就是把DNA上的遗传信息精确无误地转录下来,然后再由mRNA的碱基顺序决定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完成基因表达过程中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

转移RNA(tRNA)把氨基酸搬运到核糖体上,tRNA能根据mRNA的遗传密码依次准确地将它携带的氨基酸连结起来形成多肽链。

核糖体RNA(rRNA)是组成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工厂。rRNA一般与核糖体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核糖体,如果把rRNA从核糖体上除掉,核糖体的结构就会发生塌陷。r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功能尚未完全明了。但16

7

S的rRNA3’端有一段核苷酸序列与mRNA的前导序列是互补的,这可能有助于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

除了上述三种主要的RNA外,细胞内还有小核RNA(snRNA)。它是真核生物转录后加工过程中RNA剪接体的主要成分。 3、比较三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特点。

①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结构与底物结构相似,共同竞争酶的活性中心。抑制作用强弱与抑制剂和底物的相对浓度有关。Km升高,Vmax不变。②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与底物结构不相似或完全不同。它只与活性中心以外的必需基团结合,使[E]和[ES]都降低。该抑制作用的强弱只与抑制剂浓度有关。Km不变,Vmax降低。③反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并不与酶直接结合,而是与ES复合物结合成ESI,使酶失去催化活性。结合的ESI则不能分解成产物。Km与Vmax都降低。

5、酶的化学修饰调节的特点是什么?

(1)绝大多数属于这类调节方式的酶都具无活性(或低活性)和有活性(或高活性)两种形式。它们之间在两种不同酶的催化下发生共价修饰,可以互相转变。催化互变反应的酶在体内受调节因素如激素的控制。(2)和变构调节不同,化学修饰是由酶催化引起的共价键的变化,且因其是酶促反应,故有放大效应。催化效率长较变构调节高。(3)磷酸化与脱磷酸是最常见的酶促化学反应。 6、酶的变构调节的特点是什么?

① 酶活性的改变通过酶分子构象的改变而实现;②酶的变构仅涉及非共价键的变化;③调节酶活性的因素为代谢物;④为一非耗能过程;⑤无放大效应。 7、简述糖酵解和有氧氧化的关键酶。

已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和丙酮酸激酶为糖酵解的关键的三中酶。己糖激酶广泛存在各组织中,Km为0.1mmol/L,对葡萄糖的亲和力高。6-磷酸果糖激酶1是糖酵解过程的主要限速酶,是糖酵解过程中的主要调节点;丙酮酸激酶是糖酵解过程的第二个调节点,1,6-二磷酸果糖是此酶的别构激活剂,而ATP是该酶的别构抑制剂,ATP能降低该酶对底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亲和力。乙酰辅酶A及游离长链脂肪酸也是该酶抑制剂,它们都是产生ATP的重要物质,其意义有:紧急供能、生理供能、病理供能。

有氧氧化关键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柠檬酸合酶。其意义:(1)供能:是机体产生能量的主要方式。(2)三大营养物质分解代谢的共同途径。(3)三大营养物质相互转变的联系枢纽。 8、简述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和生理意义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是戊糖磷酸途径的关键酶,其催化一步不可逆反应,是限速酶。 磷酸戊糖途径是葡萄糖氧化分解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它的功能不是产生ATP,而是产生细胞所需的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特殊物质,如NADPH和5-磷酸核糖。它的主要生理意义一是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核糖;二是提供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 9、简述糖异生的关键酶反应

(1)丙酮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第一步丙酮酸羧化酶催化,辅酶是生物素, ATP、Mg2+(Mn2+)参与羧化反应, CO2通过生物素使丙酮酸羧化生成草酰乙酸。第二步草酰乙酸脱羧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此反应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由GTP提供能量,释放CO2。

(2)1,6-二磷酸果糖转变为6-磷酸果糖:此反应由1,6-二磷酸果糖酶1催化进行。这个反应是糖酵解过程中1,6-二磷酸果糖酶1催化6-磷酸果糖生成1,6-二磷酸果糖的逆过程。

(3)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葡萄糖:此反应由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进行,这个反应是糖酵解过程中己糖激酶催化葡萄糖生成6-磷酸葡萄糖的逆过程。。 10、乳酸循环的过程及生理意义

肌肉收缩通过糖酵解生成乳酸。肌肉内糖异生活性低,所以乳酸通过细胞膜弥散进入血液后,再入肝,在肝脏内异生为葡萄糖。葡萄糖释入血液后又被肌肉摄取,这就构成了一个循环,此循环称为乳酸循环(也称为Cori循环)。 乳酸循环的生理意义在于:避免损失乳酸以及防止因乳酸堆积引起酸中毒。乳酸循环是耗能的过程,2分子乳酸异生成葡萄糖需消耗6分子ATP。 11、酮体生成的过程,关键酶

⑴ 两个乙酰辅酶A被硫解酶催化生成乙酰乙酰辅酶A。β-氧化的最后一轮也生成乙酰乙酰辅酶A。 ⑵乙酰乙酰辅酶A与一分子乙酰辅酶A生成β-羟基-β-甲基戊二酰辅酶A,由HMG辅酶A合成酶催化。 ⑶HMG辅酶A裂解酶将其裂解为乙酰乙酸和乙酰辅酶A。

⑷D-β-羟丁酸脱氢酶催化,用NADH还原生成β羟丁酸,反应可逆,不催化L-型底物。

8

⑸乙酰乙酸自发或由乙酰乙酸脱羧酶催化脱羧,生成丙酮。 12、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生成部位和功能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一般常用密度法和电泳法将血浆脂蛋白分为四类。

⑴乳糜微粒(CM):在小肠粘膜细胞内,由再酯化生成的甘油三脂、磷脂及吸收的胆固醇,与载脂蛋白共同形成CM。CM经淋巴入血,运输到肝脏,进而被肝组织摄取利用。CM的功能是运输外源性脂类(以甘油三酯为主)。

⑵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由肝细胞合成的甘油三酯、载脂蛋白以及磷脂、胆固醇等在肝细胞内共同组成LDL。此外,小肠粘膜细胞也能合成少量VLDL。VLDL被分泌入血后,其中的甘油三酯被水解,水解产物被肝外组织摄取利用,可见VLDL是运输肝合成的内源性甘油三酯的主要形式。

⑶低密度脂蛋白(LDL):LDL是在血浆中由VLDL转变而来的,它是转运内源性胆固醇的主要形式。VLDL中的甘油三酯进一步水解,最后颗粒中脂类主要为胆固醇酯,载脂蛋白为apo B100。肝及肝外组织的细胞膜表面广泛存在LDL受体,可特异识别并结合含apo B100的脂蛋白。当血浆中LDL与此受体结合后,受体将聚集成簇,内吞入胞内与溶酶体融合,进一步被降解。

⑷高密度脂蛋白(HDL): HDL是由肝和小肠粘膜细胞合成的,以肝为主。初合成后分泌入血的HDL称为新生HDL,它可接受外周血中的胆固醇并将其酯化,逐步转变为成熟HDL。成熟HDL可被肝细胞摄取利用。因此HDL的作用就是从肝外组织将胆固醇转运到肝内进行代谢。 13、写出体内两条呼吸链的组成及排列顺序

两条氧化呼吸链:

⑴NADH氧化呼吸链:如乳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都是以 NAD+为辅酶的,NAD接受氢生成NADH+H+。 NADH+H+脱下的2H经复合体I(FMN,Fe-S)传给 CoQ,再经复合体Ⅲ(Ctyb,Fe-S,Ctyc1)传至 Cyt c,然后传至复合体IV(Cyt a, Cyt a3)最后将2e交给O2。

⑵琥珀酸氧化呼吸链(FADH2氧化呼吸链):琥珀酸由琥珀酸脱氢酶催化脱下的2H经复合体 Ⅱ(FAD, Fe- S, b560)使 CoQ形成 CoQH2,再传给复合体Ⅲ、复合体IV,最后将2e交给O2。 14、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有哪些?

(1)抑制剂:A、 呼吸链抑制剂:能阻断呼吸链中某些部位电子传递,如鱼藤酮、粉蝶霉素A等与复合体Ⅰ中的铁硫蛋白结合,CO、CN-等抑制细胞色素C氧化酶,均可抑制电子传递。B、解偶联剂:使氧化与磷酸化偶联过程脱离 ,如二硝基苯酚能进入基质侧释出H+,返回胞液側结合H+,从而破坏电化学梯度。 C、氧化磷酸化抑制剂:对电子传递及ADP磷酸化均有抑制作用,如寡霉素可与ATP合酶F1和F0之间柄部的寡霉素敏感蛋白结合,抑制质子回流,抑制ATP生成。

(2)ADP的调节作用:ATP利用增多,ADP浓度增高,转运入线粒体后使氧化磷酸化速度加快,反之,ADP不足,氧化磷酸化速度减弱。

(3)甲状腺激素:促进ATP分解产生ADP,ADP增多,氧化磷酸化速度增快。 (4)线粒体DNA突变:也会影响氧化磷酸化速度。 15、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方式(4种)?以哪种为主?

(1) 氧化脱氨基;(2) 非氧化脱氨基作用(大多数在微生物的中进行);(3) 转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是a.a脱氨的重要方式。4) 联合脱氨基。 16、鸟氨酸循环的过程,关键酶

指氨与二氧化碳通过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生成尿素的过程,又称“尿素循环”。机体对氨的一种解毒方式。肝脏是鸟氨酸循环的重要器官。包括三个阶段,①氨、二氧化碳和鸟氨酸缩合生成瓜氨酸;②瓜氨酸再与一分子氨结合脱去水,生成精氨酸;③精氨酸在肝脏精氨酸酶的催化下,水解生成尿素,并重新变为鸟氨酸。每循环一次可将二分子氨和一分子二氧化碳变成一分子尿素及一分子水。反应是一个耗能过程,需ATP供能,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只能起催化作用。关键酶是肝脏精氨酸酶。

17、甲硫氨酸循环的过程,生理意义

甲硫氨酸首先与ATP反应,形成性质活泼的S-腺苷甲硫氨酸(SAM)。然后,SAM将甲基转移给甲基受体分子,产生各种重要化合物(例如,去甲肾上腺素接受SAM提供的甲基后生成肾上腺素)。而SAM则转变成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后者进一步脱去腺苷,生成同型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可以接受N5-CH3-FH4提供的甲基,重新生成甲硫氨酸,形成一个循环,称为

9

甲硫氨酸循环。

甲硫氨酸循环的意义:提供活性甲基,参与合成许多重要化合物。 18、氨甲酰磷酸合成酶(CPS)Ⅰ和Ⅱ有何区别?

这两个酶是同工酶,I主要存在于线粒体中,将氨、二氧化碳合成为氨基甲酰磷酸参与鸟氨酸循环。II存在于胞浆中,II的氨来源于谷氨酰胺,将谷氨酰胺的氨基与二氧化碳结合形成氨基甲酰磷酸参与嘧啶合成 19、参与DNA复制的酶和蛋白因子有哪些?各有何作用?

⑴DNA聚合酶:主要起催化新链的合成作用,也有校读及修复功能。

⑵引物酶:是一种RNA聚合酶,作用是在模板的复制起始部位催化游离的互补核苷酸的聚合,形成短片段RNA,提⑶DNA解旋酶:能解开DNA双螺旋成为单链 ⑷拓扑异构酶:母链DNA拓朴异构化

⑸单链DNA结合蛋白(SSB):作用是①与解开的单链DNA结合,防止单链重新形成双螺旋,保持模板的单链状态以特性:SSB不会沿复制叉前移,它需不断与模板结合与脱离,反复发挥作用。 ⑹DNA连接酶:作用是连接冈崎片段及参与修复 ⑴光修复;⑵切除修复;⑶重组修复;⑷SOS修复

切除修复(excission repairing)是最主要的修复方式。通过一种特殊的内切核酸酶切除DNA分子中的损伤部分,同时以另一条完整的DNA链为模板,由DNApol I催化填补被切除部分的空隙,再由DNA连接酶封口,使DNA恢复正常的结构。例如大肠杆菌中存在一种称为Uvr修复系统,可以修复胸腺嘧啶二聚体或其它因素造成的DNA损伤。 21、复制与转录的异同点。

(1)复制即为一条DNA双链解旋以自身为模板复制为2条DNA双链 转录是一条DNA双链解旋以自身为模板转录成一条RNA单链就是信使RNA

(2)方向不同:复制是DNA到DNA,转录是DNA到RNA

(3)酶不同:都需要解旋酶,复制需要DNA聚合酶,转录需要RNA聚合酶 22、简述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1)mRNA:DNA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作用传递给mRNA,mRNA作为蛋白质合成模板,传递遗传信息,指导蛋白质合成。 (2)tRNA:蛋白质合成中氨基酸运载工具,tRNA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相互作用,使分子中的遗传信息转换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是遗传信息的转换器。

(3)rRNA 核糖体的组分,在形成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上起重要作用,它与核糖体中蛋白质以及其它辅助因子一起提供了翻译过程所需的全部酶活性。 23、简述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体系。

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的组分有A.mRNA:蛋白质合成的模板;B.tRNA: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运载工具;C.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场所;D.辅助因子:(a)起始因子—--参与蛋白质合成起始复合物形成;(b)延长因子—--肽链的延伸作用;(c)释放因子一--终止肽链合成并从核糖体上释放出来。

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分5步:氨基酸的活化;肽链合成的起始;肽链的延伸;肽链合成的释放与终止;肽链合成后的加工与处理。

24、乳糖操纵子的结构及其作用机制。

⑴乳糖操纵子的结构: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含Z、Y、A三个结构基因,分别编码β-半乳糖苷酶、透酶和半乳糖苷乙酰转移酶,此外还有一个操纵序列O,一个启动子P和一个调节基因I。

⑵阻遏蛋白的负性调节:没有乳糖存在时,I基因编码的阻遏蛋白结合于操纵序列O处,乳糖操纵子处于阻遏状态,不能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种酶;有乳糖存在时,乳糖作为诱导物诱导阻遏蛋白变构,不能结合于操纵序列,乳糖操纵子被诱导开放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种酶。所以,乳糖操纵子的这种调控机制为可诱导的负调控。

⑶CAP的正性调节:在启动子上游有CAP结合位点,当大肠杆菌从以葡萄糖为碳源的环境转变为以乳糖为碳源的环境供3'-OH末端供dNTP加入和延伸。

便于复制;②防止单链模板被核酸酶水解;③激活DNA聚合酶。

20、 DNA损伤的修复方式有哪几种?简述切除修复的过程。

10

时,cAMP浓度升高,与CAP结合,使CAP发生变构,CAP结合于乳糖操纵子启动序列附近的CAP结合位点,激活RNA聚合酶活性,促进结构基因转录,调节蛋白结合于操纵子后促进结构基因的转录,对乳糖操纵子实行正调控,加速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种酶。

⑷协调调节:乳糖操纵子中的I基因编码的阻遏蛋白的负调控与CAP的正调控两种机制,互相协调、互相制约。 25、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

(1)材料的准备:目的基因、载体、工具酶和受体细胞(宿主)的准备。用相同的限制 性内切酶分别将外源DNA和载体分子切开,以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

(2) 将目的基因与载体DNA进行体外重组,形成重组DNA分子。 (3)将重组的DNA分子引入受体细胞,并建立起无性繁殖系。

(4)筛选出所需要的目的无性繁殖系,并保证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正确 表达。 26、简述目的基因的主要来源或途径。

目前获取目的基因大致有以下几种途径工来源:(1)人工合成 对已知某种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或根据已知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推得编码这些氨基酸的核苷酸序列,再利用DNA合成仪通过化学合成原理合成目的基因。(2)从染色体DNA中直接分离 主要针对原核生物,由于真核生物染色体DNA庞大繁杂,难以用此法。(3)cDNA 从mRNA合成,在反转录酶作用下生成mRNA—cDNA杂合分子,用碱降解mRNA,剩下的cDNA在D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互补双链DNA,然后用单链核酸酶S1,将双链连接处切开,即得到cDNA。(4)基因组DNA 用核酸探针将所需目的基因自基因组DNA文库中“钓”取出来。(5)PCR PCR是一种在体外利用酶促反应获得特异序列的基因组DNA或cDNA的专门技术。目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获取目的DNA十分广泛。 27、PCR的反应步骤。

⑴变性:将反应体系加热至95℃,使模板DNA完全变性成为单链,同时引物自身引物之间存在的局部双链也得以消除。

⑵退火:将温度下降至适宜温度(一般Tm低于5℃)使引物与模板DNA结合。 ⑶延伸:将温度升至72℃,DNA聚合酶以dNTP为底物催化DNA的合成反应。 28、简述G蛋白的结构及激活机制。

G蛋白结构:在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的GTP结合蛋白,由α,β,γ三个不同亚基组成。有兴奋(Gs、Go)型和抑制(Gi)型两种,可分别引起效应器酶的激活和抑制而导致细胞内第二信使物质增加或减少。

激活机制如下: ①受体与配体结合后构型变化,激活膜内侧G蛋白;②当它被激活时便与GDP分离,而与一个分子的GTP(三磷酸鸟苷)结合; ③ 这α亚基与其它两个亚基(β-γ)分离,分别对膜中的效应器酶起作用。 29、简述胰高血糖素引起血糖增高的机制。

⑴经肝细胞膜受体激活依赖caAMP的蛋白激酶,从而抑制糖原合酶和激活磷酸化酶,迅速使肝糖分解,血糖升高;⑵通过抑制6-磷酸果糖激酶-2,激活果糖二磷酸-2,从而减少2,6-二磷酸果糖的合成;于是糖酵解被抑制,糖异生则加速;⑶促进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的合成,抑制肝L型丙酮酸激酶,加速肝摄取血中的氨基酸,从而增强糖异生;⑷通过激活脂肪组织内激素敏感性脂肪,加速脂肪运动,从而间接升高血糖水平。 30、简述膜受体的种类,及各自的结构和作用特点。

⑴环状受体即配体依赖性离子通道。它们主要受神经递质等信息物质调节。当神经递质与这类受体结合后,可使离子通道打开或关闭,从而改变膜的通透性。这类受体主要在神经冲动的快速传递中起作用。

⑵七个跨膜α螺旋受体,又称蛇型受体。它们全部是只含一条肽链的糖蛋白,其N端在细胞外侧,C端在细胞内,中段形成七个跨膜螺旋结构和三个细胞外环与三个细胞内环。这类受体的特点是其胞浆面第三个环能与鸟苷酸结合蛋白(简称G蛋白)相偶联,从而影响腺苷酸环化酶(AC)或磷脂酶C等的活性,使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这类受体的信息传递可归纳为:激素→受体→G蛋白→酶→第二信使→蛋白激酶→酶或功能蛋白→生物学效应。此类受体分布极广,主要参与细胞物质代谢的调节和基因转录的调控。

⑶单个跨膜螺旋受体:这类受体主要有酪氨激酶受体型和非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型。前者为催化型受体,它们与配体结合后即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既可导致受体自身磷酸化,又可催化底物蛋白的特定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后者与配体结合后,可与酪氨酸蛋白激酶偶联而表现出酶活性。这类受体全部为糖蛋白且只有一个绔膜螺旋结构。催化型受体跨膜区由

11

22-26个氨基酸残基构成一个α螺旋,高度疏水。细胞外区一般有500一850个氨基酸残基,有的含与免疫球蛋白(Ig)同源的结构,有的富含半胱氨酸区段,此区为配体结合部位。细胞内为近膜区和功能区,酪氨酸蛋白激酶功能区位于C末端,包括结合ATP和结合底物的两个功能区。此型受体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分裂及癌变有关。能与这类受体结合的配体主要有细胞因子(如白介素)、生长因子和胰岛素等。

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ne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