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更新时间:2023-04-29 05:1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安徽工程大学

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I

目录

学校概况.............................................................. I 报告说明............................................................. II 第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1)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1)

(一)毕业生规模 (1)

(二)毕业生性别结构 (4)

(三)毕业生民族结构 (5)

(四)毕业生生源结构 (6)

二、就业率 (7)

(一)毕业生就业率 (7)

(二)未就业原因分析 (10)

三、就业分布 (10)

(一)就业地域分布 (10)

(二)就业行业分布 (12)

(三)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13)

四、本科毕业生升学去向 (15)

(一)院校层次 (15)

(二)升学原因 (15)

(三)升学一致性 (16)

第二部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特色举措 (18)

一、注重顶层设计,完善就业创业保障机制 (18)

二、构建就业市场新体系,拓宽就业渠道 (18)

三、打造多元化就业创业指导体系,提升就业竞争力 (19)

四、推行信息服务精细化,实现“一站式”精准服务 (19)

五、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推动创新创业教育 (20)

六、加强政策引领与服务保障,大力推进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21)

七、关注困难群体,开展精准帮扶 (21)

第三部分:毕业生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22)

一、毕业生收入分析 (22)

(一)总体月薪 (22)

(二)主要就业行业的月薪 (23)

(三)主要就业地域月薪 (24)

(四)省内主要就业城市月薪 (25)

二、毕业生专业对口度分析 (25)

三、毕业生工作满意度分析 (26)

第四部分: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27)

一、经济形势严峻与毕业生持续增加,导致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 (27)

二、就业状况良好,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 (27)

三、毕业生就业单位向企业聚集,主要流向民营企业 (28)

四、就业行业多元化分布,集中在制造业 (28)

五、就业地域以本省为主,辐射长三角、珠三角 (29)

第五部分:毕业生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30)

一、母校满意度和推荐度 (30)

(一)母校满意度 (30)

(二)母校推荐度 (30)

二、对母校教育教学评价 (31)

(一)专业课评价 (31)

(二)教学实践环节满意度 (33)

(三)对任课教师的满意度 (33)

三、毕业生对就创业服务的评价 (34)

(一)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评价 (34)

(二)毕业生对创业教育/指导活动的评价 (35)

四、毕业生就业能力评价 (36)

五、对教育教学的反馈建议 (38)

(一)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科学制定招生计划 (39)

(二)加强学科建设,优化专业结构调整 (39)

(三)改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0)

结语 (41)

学校概况

安徽工程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省属多科性高等院校和安徽省重点建设院校坐落在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500余亩,校舍建筑总面积5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8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150余万册。现有教职工近1300人,其中专任教师近1000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5%。

学校现有学科涵盖工、理、文、管、经、法、艺等门类;设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等14个教学院部。本科生培养方面,有65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12个,国家级、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1个,国家级、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9个;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研究生培养方面,有9个一级学科和3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有省级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

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与和谐兴校”的办学理念和“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扎实做学问”的育人理念,坚持走深度融合地方经济建设,产学研用相结合,积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学校是2014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2009年被评为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8年获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表彰,其中近5年连续为标兵单位。我校牵头举办繁昌2015年校企人才对接会暨皖南地区高校就业创业联盟工作会议,牵头建设芜湖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联盟品牌,积极融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建设发展。在2014年全省高校就业动态监测评审中,以所有测评项满分的绝对优势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近年来,承担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0余项,科技部、教育部等部委科研项目30余项,省级科研项目400余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0余项。学校与美、英、法、德、韩、泰等国和台湾地区的20余所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积极开展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等活动。

学校上下一心,向“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不断奋进。

I

报告说明

为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完善就业状况反馈机制,根据教育部学生司《关于做好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的通知》(教学司函【2015】44号)文件要求,我校编制了《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报告主要分五个部分: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就业质量相关分析,就业发展趋势分析,对教育教学的评价及反馈。

1.“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工作内容办公平台”提供的就业数据(截止日期为2015年12月31日)。使用数据主要涉及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就业分布、就业率、毕业升学去向等。

2.第三方数据调查公司(新锦成)调研数据,调研抽取3472名2015届毕业生,自2015年10月18日至2015年12月7日,历时50天,共回收有效问卷2785份,回收率达80.21%。使用数据涉及就业质量相关分析及对教育教学的评价及反馈部分。

3.数据统计分析由第三方数据调查公司(新锦成)完成。

II

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第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一)毕业生规模

学校2015届毕业生共4583人。其中,本科毕业生4392人,硕士毕业生191人,占比分别为95.83%、4.17%。

硕士毕业生,

4.17%

本科毕业生,

95.83%

图1-1 2015届毕业生结构

1.本科毕业生

本科毕业生分布在12个学院49个专业中,其中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及艺术学院毕业生人数最多,占比均在12.00%以上。土木工程、艺术设计及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人数最多,均在3.50%以上。

表1-1 2015届本科毕业生各学院/专业结构

1

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

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硕士毕业生

硕士毕业生分布在11个学院28个专业中,其中,电气工程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毕业生人数最多,占比均在20.00%以上。控制工程、设计学及材料工程专业毕业生人数最多,均在7.50%以上。

表1-2 2015届硕士毕业生各学院/专业结构

3

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二)毕业生性别结构

1.本科毕业生

本科毕业生中,男生3067人,占比为69.83%;女生1325人,占比为30.17%。性别比为2.31:1,男生人数较多,符合学校以工学为主的办学特色。

女, 30.17%

男, 69.83%

图1-2 2015届本科毕业生男女性别比

2.硕士毕业生

硕士毕业生中,男生115人,占比为60.21%;女生76人,占比为39.79%,性别比为1.51:1,男生人数较多。

女, 39.79%

男, 60.21%

图1-3 2015届硕士毕业生男女性别比

4

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5

(三)毕业生民族结构

1.本科毕业生

本科毕业生中,汉族人数最多,共4353人;其次是回族15人,满族7人,壮族6人。 图1-4 2015届本科毕业生民族分布图

2.硕士毕业生

硕士毕业生来自两个民族。其中,汉族190人,回族1人。 图1-5 2015届硕士毕业生民族分布图

汉族回族满族壮族苗族畲族瑶族东乡族蒙古族土家族锡伯族435315

763221111单位:人

汉族回族

190

1

单位:人

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6

(四)毕业生生源结构

1.本科毕业生

本科毕业生来自全国17个省及自治区,其中79.87%的毕业生生源地是安徽省,

4.85%毕业生生源地是浙江省。

图1-6 2015届本科毕业生生源地分布图

2.硕士毕业生

硕士毕业生来自全国10个省,其中75.92%的毕业生来自安徽省,10.99%来自江苏省。

山西省甘肃省

广东省

辽宁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江西省

河北省

黑龙江省

陕西省

湖北省

江苏省

河南省

福建省

山东省

湖南省

浙江省

安徽省

0.32 0.34 0.39 0.43 0.46 0.46 0.48 0.50 1.12 1.30 1.39 1.57 1.68 1.68 3.16 4.85 79.87 (%)

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7

图1-7 2015届硕士毕业生生源地分布图

二、就业率

(一)毕业生就业率

2015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5.53%,就业状况良好。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5.40%,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8.43%,基本实现充分就业。

1.本科毕业生

本科毕业生中,各学院就业率均在92.00%以上,其中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数理学院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分别为97.64%、97.27%;纺织服装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人文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及艺术学院就业率均在96.00%以上。

表1-3 2015届本科毕业生各学院/专业就业率

河北省

海南省福建省江西省河南省山西省浙江省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0.52

0.521.051.051.571.572.094.7110.9975.92

(%)

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8

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硕士毕业生

各学院硕士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6.00%以上,基本实现充分就业。其中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纺织服装学院、管理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数理学院、人文学院、体育学院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就业率均为100.00%。

表1-4 2015届硕士毕业生各学院/专业就业率

9

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二)未就业原因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未就业的毕业生群体中,54.55%的毕业生在准备升学、出国或公务员考试,36.36%的毕业生未就业是因为对找到的工作不满意(没有找到满意工作、转换工作中(如跳槽))。

图1-8 2015届毕业生未就业原因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5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三、就业分布1

(一)就业地域分布

1.本科毕业生

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域覆盖全国26个省、市及自治区,其中55.81%的毕业生在省内就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省内就业的毕业生主要分布在芜湖市、合肥市,占比分别为49.92%、25.54%。省外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流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圈(浙江省12.91%、江苏省12.86%、上海市8.22%、广东省3.86%)。

1针对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国家基层项目的毕业生分析毕业

生就业分布、就业行业分布和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10

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图1-9 201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图

2.硕士毕业生

硕士毕业生分布在全国10个省、市及自治区。其中,67.03%的毕业生在省内就业,省内就业毕业生主要分布在芜湖市、合肥市,占比分别为65.57%、18.85%。省外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流向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江苏省10.44%、上海市8.24%、浙江省7.69%)。

图1-10 2015届硕士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图

11

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二)就业行业分布

1.本科毕业生

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呈多元化分布,主要分布在制造业(34.3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0.7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0.23%)。

图1-11 201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图

2.硕士毕业生

46.67%的硕士毕业生分布在制造业,14.44%分布在教育业,其余毕业生分布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13个行业。

12

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图1-12 2015届硕士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图

(三)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1.本科毕业生

本科毕业生主要流向企业。其中80.60%的毕业生在其他企业(主要指民营企业)就业,在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占比分别10.73%、7.15%,其余毕业生在机关、中初教育单位及其他事业单位等性质单位就业。

13

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图1-13 201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图

2.硕士毕业生

66.11%的硕士毕业生在其他企业就业,13.89%的毕业生在三资企业就业,其余毕业生分布在高等教育单位、国有企业、中初教育单位及科研设计单位,占比分别为10.00%、8.33%、1.11%、0.56%。

图1-14 2015届硕士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图

14

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四、本科毕业生升学去向

(一)院校层次

本科毕业生中共525人选择升学深造。46.29%的毕业生流向“211”院校,其中7.05%的毕业生选择“985”院校;其余毕业生选择本校或其他高校继续深造,占比分别为9.52%、44.19%。

图1-15 2015届本科毕业生升学院校层次分布图

(二)升学原因

调查显示,本科毕业生选择升学的首要原因是为增加择业资本、站在更高的求职起点(49.65%),其次是提升综合能力(32.87%)。可见毕业生选择升学的主要原因在于谋求个人事业发展的更大空间或继续在本专业深入学习。

1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n3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