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院校整体教改》新书介绍

更新时间:2023-05-28 19:1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戴士弘 著

职教院校整体教改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

2012年5月第一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邮购电话:010-62786544

内容简介

本书论述了“应用型”院校(高职、中职和应用型本科)十分关心的三类问题。

第一,系统地介绍了各类课程按照能力本位要求,进行项目课程改革的具体方法和步骤,适用于广大一线教师对自己的课程进行改革操作时的学习和参考。第二,系统地介绍了任何一所应用型院校,如何进行整体教学改革的规划和具体操作;怎样从合格到良好,到优秀,到先进,再到示范;教师、系部领导、院校领导分别应当承担哪些工作,院校教改和内涵建设应当达到什么目标。第三,本书对多年来高职教改的丰富经验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总结和探讨,提出许多创新的见解,指出其它类型教育改革可以借鉴的内容。

本书介绍的所有操作不但生动具体,而且有多所院校的成功经验和现代先进职教理论的支撑,可以直接应用。本书的部分观点曾多次在全国各地介绍,受到普遍关注和热烈欢迎。本书论题范围广泛,内容生动具体,可操作性和创新性很强,无论是新建院校还是资深院校,无论是从事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实践工作还是理论研究工作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本书适合关心我国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广大教师、院校管理者和教育研究者参考。

本书导读

老师们说:“如果最终不能在每次课中得到体现,观念、理论再好也没有用。”单从学校教学工作的角度看,确实是这样。

本书重点讨论的内容就是,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进理念如何落实、如何操作的问题。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是“能力本位”原则,或者说“强调能力为重”的原则。实现该理念的主要手段就是“项目课程”。

这样的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做事的能力,必须学习、思考、创新并举,必须脑手并用,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样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在熟悉专业理论知识之外还要熟悉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工作,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尽可能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这样的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必须打开校门拓展国际视野,必须与政府、行业、企业、工业园区联合行动起来;必须将教学与生产、研发、社会服务、技术应用密切结合起来。这些就构成了现代先进职业(技术)院校的主要特征。

许多高职、中职院校按照本书介绍的方式进行教改,已经取得显著效果,有力地推进了这些院校的整体教学改革。本书中介绍的许多经验和创造,都是他们的实践成果。实践证明,不仅学生、学校和社会从教改中受益,教改的受益者首先是教师自己。这样的教改把教师从过去机械、枯燥的“课本传声筒”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创造

者。

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指的是国家、省市对职业教育的总体发展战略、工作方针和整体布局。微观指的是具体到一所学校、一个专业、一门课程、一次课、一位教师以及学院、专业、教研组直到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训条件建设层面的教学改革和管理改革。本书所说的“整体教改”,指的就是微观教改的全部主要内容。显然,这些内容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界,特别是职业院校领导和每位教师都非常关心的重大问题。

本书内容总共七篇。

第一篇“现代职教基本观念”提出了全新的职教课程优劣的评价标准。这涉及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职教课程教学的能力目标等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核心问题。

第二篇“职教课程的改造”讨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和操作问题。详细介绍了如何按照现代先进职教理念,对传统模式的课程进行改造,即如何按照“能力本位”原则,进行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和整体教学设计。介绍了课程单元设计和整体设计的内容、方法、原则和模式。

第三篇“职教课程中的项目与任务”讨论现代职教课程设计实践中最关键的问题:项目和任务。介绍了项目设计时最容易出现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可以直接指导课程改革的实际操作。以上三篇内容对学院教学管理者和全体教师的教学改革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第四篇“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造”讨论职教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运用“能力本位”原则,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造的思路、方法和具体操作步

骤。这个问题是专业建设最基本的问题。专业课程体系改造好了,师资队伍和实训条件改造就有了依据。本篇内容对担负课程体系改革的系部专业领导和骨干教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第五篇“教师职教能力的培训与测评”介绍了一个创新的、先进的校本师资培训模式,该模式经多所职教院校实施,效果十分明显。以此为突破口,职业院校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全体教师和全部课程进行比较深入的能力本位的改造。由此出发,可以完成学院的整体教学改革,进行真正的内涵建设,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全面深入地改变学院教学的整体面貌。本篇内容对院校领导进行全院整体教改的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第六篇“职教院校的整体教改”介绍了一所职教院校教学改革工作主要内容的整体规划。其中涉及到实训基地改造、特色教学模式、高职内涵升本等职教改革的前沿内容。本篇内容对院校领导进行本校内涵建设的规划设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第七篇“高职教改经验的普遍意义”介绍了中国职业教育的社会定位和本书主要观点的认识论意义。这些经验证明了,高职教改的能力本位思路正是“坚持能力为重”这个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主题的具体体现。高职教改的许多经验可以成为其他类型教育改革的重要参考与借鉴。

对于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工作者在刚刚接触整体教改工作时经常遇到的许多具体问题和评价操作的具体方法,都在附录中做了详细的解答和介绍。

国内多所高职院校(近来许多中职学校也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按照本书介绍的内容进行了全校性的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果。本书的主要内容就立足于这些高职院校教改的成功经验。这对于正在进行深入微观教改的我国一千多所高职院校,以及更多的中职学校都具有极强的实用参考价值。以本书内容为依据的讲座、课程点评、骨干教师队伍培训和教改研讨在国内职业教育界广受关注和欢迎。本书涉及到的改革主题的层面很宽,无论是刚刚组建的职业院校,还是实力雄厚的资深院校,都能从本书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本书最后对教学改革中所涉及的一部分理论基础(中国高职的社会定位,职教课程改革的方向与原则,教改中的认识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因此,本书也可供对中国教育改革感兴趣的理论研究人员,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研究人员参考。

目 录

第一篇 现代职教基本观念

第一章 课程的评价标准

1.1 课程评价的传统标准

1.2 课程评价的新标准

1.3 职教课程改造的三项重要原则

第二章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第三章 职业教育的社会定位

3.1 三个转化与三类高校

3.2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中的根本问题

3.3 职教课程的教学目标

第二篇 职教课程的改造

第四章 课程的单元教学设计

4.1 单元课程改造案例

4.2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的要点

4.3 教师观念中的误区

4.4 对教师的建议

4.5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教案)的格式

第五章 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

5.1整体课程改造案例

5.2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5.3 课程整体设计要点

5.4 课程进度图与项目情境图

5.5 整体设计演示内容

第六章 非工科课程的改造

例6.1 《唐宋诗词欣赏》

例6.2 《税法》

例6.3 《语文》

例6.4 《专业英语》

例6.5 《综合(基础、普通)英语》

例6.6 《数学》

例6.7 《体育》

例6.8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第七章 课程整体设计的模式

7.1 能力的等级

7.2 课程整体设计的五种基本模式

第三篇 职教课程中的项目与任务

第八章 课程中的“项目”

8.1 什么不是“项目”?

8.2. 我们所说的“项目”

8.3. 项目的承载能力

8.4. “非项目”与项目的比较和改造

8.5. 项目的识别与改造的案例

8.6 项目的设计步骤与检查内容

8.7. 项目的情境设计

8.8. 项目中体现的教学要求

8.9 项目设计的技巧

第九章 现代职教课程的设计特点

9.1 一体化课程

9.2 职教课程设计的特点与教师的问题

第四篇: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造

第十章 专业课程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改造思路 10.1 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0.2 课程体系改造的思路

第十一章 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造工作

11.1 专业课程体系改造的工作步骤

11.2 新课程体系的实施

11.3 改革实施的先后顺序问题

第十二章 课程体系改造的基本原则

12.1 系统原理

12.2 目标原理

12.3 具体原则

第十三章 专业课程体系的五种类型

13.1 第一种类型:“学科体系+实验”的课程体系

13.2 第二种类型:弱化的学科体系+强化的实践教学 13.3 第三种类型:训练“课程综合能力”为主的课程体系 13.4 第四种类型:训练“专业综合能力”为主的课程体系 13.5 第五种类型:以学生自主实践学习为主的课程体系

第五篇 教师职教能力的培训与测评

第十四章 高职教改的形势、问题与对策

第十五章 教师能力培训测评的做法

15.1 工作步骤

15.2 测评达标的基本原则

15.3 培训测评的政策和要求

15.4 培训测评的效果

15.5 培训测评工作的特点

15.6 开展培训测评工作所需的条件

15.7 培训测评工作中的教师

第六篇 职教院校的整体教改

第十六章 整体教改的主要内容

16.1 整体教改的三个层次与一个突破口 16.2 教师职教能力的培训与测评 16.3 专业的建设与改革

16.4 创造中国特色职教课程教学新模式 16.5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改造 16.6 创造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和团队 16.7 职业院校内涵层次的提升

16.8 职业院校整体建设与改革

第七篇 高职教改经验的普遍意义

第十七章 中国职业教育的社会定位 17.1 职业链与职业教育的位置

17.2 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

17.3 高职本科展望

第十八章 教学改革中的认识论问题 18.1 直接经验与间接知识

18.2 “砧木”与“接穗”

18.3 直接经验与间接知识的衔接与促进 18.4 课程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18.5 能力本位与项目教学原则的普适性 18.6 建构学习的内容和手段

18.7 教学的基本规律

18.8. 新型学习模式的开发

18.9. 能力、动力与价值观

18.10 “实-理-实”还是“理-实-理”? 18.11. 不同内容的教学手段

附录A:课程教改常见问题解答

附录B:课程设计测评打分方法

附录C:德育与专业教育关系的数学模型 附录D:为复杂的“概念模型”建立“D图模型” 附录E:名词解释

参考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mr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