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水厂常规工艺水中臭味去除实例

更新时间:2023-09-30 11: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型水厂常规工艺水中臭味去除实例

水质问题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给水研究中的热点。原水水质的不断恶化与不断提高的生活饮用水水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水体污染因污染物种类、污染源不同大体分为工业性有机污染、生活性有机污染和以富营养化为主要特征的污染等类型。而水库水因富营养化引起的不良嗅味的处理是目前我国采用常规水处理工艺的中小型水厂所面临的重大难题,传统的“预氧化+常规处理”的工艺流程,不能有效解决原水高含量藻类及藻类代谢物引起的色、嗅、味的问题,在现有水厂条件下如何通过工艺改进有效的去除水中的嗅味,提高出厂水的感官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010年起,武义县清溪水厂对采用合理投加粉末活性炭工艺去除水中臭味进行了初步实践,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一、水厂基本情况

武义县清溪水厂位于清溪口水库大坝底下,一期工程供水规模2万m3/日, 于2008年底建成通水,主要服务于桐琴、泉溪两个镇;水厂主要净水构筑物为栅条反应池、斜管沉淀池、气水反冲洗滤池,采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其处理工艺属于地表水常规处理工艺。水源为清溪口水库,集雨面积35.3Km2,多年平均降雨量1600mm,多年平均径流量3383万m3,库容为1390万m3,在作为饮用水水源之前是一座原以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年调节水库。

工艺流程如图:

二、饮用水致臭物质的确定及原因分析

2010年4月,水厂化验室在对原水、出厂水进行水质化验时,发现水样烧开后有微弱泥土味、鱼腥味;针对突发的水质异味问题,公司一方面启动突发性供水应急预案,暂停清溪水厂供水,改由县城壶山水厂供水。另一方面组织水质化验技术人员,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水源上游来水进行了检测分析;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出厂水进行了常规项目的检测。从检测结果看,按照国家现行检查标准,水源水除总氮为Ⅲ类标准外,其余水质指标均为Ⅰ类;出厂水水质指标也无异常。说明常规检测不能确定水中臭味的成分。

致嗅因素不能确定,就不能对症下药进行处理。公司联系了省、市、县各水质监测站,但对水中致臭物质均没有能力检测,后经过多方寻找,最终了解到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试验室能进行该项目的检测。为了明确水中臭味的成分,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保证出厂水无异味,公司马上安排水质科取水样送到该试验室,技术人员采用固相微萃取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mf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