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试题1

更新时间:2023-03-11 08:0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湖南师范大学2006—2007 学年第二学期 2006级

公共管理学院哲学、政治学等专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期末考核试题

考核方式:闭卷 考试时量:120分钟 试卷类型:A 题 号 应 得 20 24 30 26 分 实 得 分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合分复查人 人 评卷人 复查人

一、不定项选择题(将选择的序号填在冒号后,每题2分,共20分)

1,一切唯心主义都坚持:B A, 物质派生意识

B,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 世界是不可知的

D, 世界事物是静止和彼此孤立的

2,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D A, 存在就是被感知 B, 心外无物 C, 我思故我在

D,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3,否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派别是:D

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D,二元论

4,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定义,属于物质现象的是:ACD A, 阳光下的影子B,人的理想C,生产方式D,阶级 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的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了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表明了:ABD A,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C, 错误的意识不是对物质的反映 D, 意识是一种能动的反映

6,系统论的最基本的原则是:A

A, 整体性B,合理性C,最优性D,多样性

7,人类社会中事物或现象的联系本质上是:CD

A, 社会思想理论的产物B,人类理想追求的结果C,存在于人类的活动之中D,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8,使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的是:A A, 质B,量C,度D,关节点

9,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C

A, 情感的B,理性的C,实践的D,道德的

10,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D A后者是客观的,前者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后者无阶级性,前者有阶级性C,后者总是盲目起作用,前者不会盲目起作用D,后者可以自发起作用,前者通过人的活动起作用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二、 辨析题(先判断,后述理由,每题6分,共24分)

1、人类物质产品具有社会性。

2、否认世界变化的偶然性会导致宿命论。

3、真理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失败。

4,历史发展的五大社会形态是依次更替的,不可跳过某一社会形态来发展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三、 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 规律有哪些特点?规律与人的自由意志的关系是什么? 客观的,普遍的,多样的。不以人的自由意志为转移。

2, 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3, 什么是辩证的否定?其特点是什么? 扬弃。既克服又保留。

4, 为什么说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5,“共产主义”有哪些含义?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四 论述题(任选两题,哲学专业第3

题必选,每题13分,共26分)

1,用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阐述“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2,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阐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

200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A卷标准答案

一、 不定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 B;2,D;3,D;4,ACD;5,ABD;6,A;7,CD;8,A;9,C;10,D。

二、 辨析题(判断1分,理由5分,24分)

1、正确。理由:产品创造者的人具有社会性,产品是在

人与人的关系中创造的,产品既反映人与自然关系也反映人与人的关系,商品是这种关系的突出体现。 2、 正确。理由:世界与事物的发展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承认事物发展的偶然性,才有人的能动性地盘;否认世界发展的偶然性,是机械决定论,人的活动不能影响事物发展,陷入宿命论。

3、 错误。理由:真理(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和整体的,真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离开它的时空,就会失败。实践检验真理也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真理在一些具体的实践中可能无法得到检验,

真理有失败的情况。

4、 错误。理由:历史发展是社会形态更替决定性与历史主体选择性的统一。其决定性是社会运动的规律性,包括社会领域具有的普遍的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对人的活动的制约性,以及因此历史过程呈现出一定的轨迹和趋势。选择性是历史主体来到一个转折点时,社会发展往往显示出多种可能的途径,需要主体去选择,并因此可能跨越社会形态的某些阶段。

三、 简答题(每题6分,30分)

1、 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重复性和相对稳定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人的自由的前提和条件,人不能创造和改变规律人驾驭规律而意志与行动自由。 2、 实践是人特有的对象化活动,是人类这个存在物的生命活动形式。人类生存的前提是实践,人与动物区别意识因实践, 人的本质在实践中生成。总之,“能动的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有意识的类存在物”统一于实践活动中。

3、 是事物内在的,自我的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即扬弃。特点:事物发展的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4、 矛盾同一性是有条件的,存在于矛盾统一体未瓦解的状态。矛盾斗争性贯穿在量变与质变状态,是无条件的。

5、 异化的扬弃过程,一种思想和信仰,一个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的运动过程,一种未来人类状态和社会制度。

四、论述题(选2题,每题13分,26分)

1、 要点:社会发展本质动力:生产力作为社会发展根

本标准,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内容。(4分)2,社会基本矛盾实现的杠杆动力: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或社会革命,社会主义社会的自觉改革。(7分)3,论述

综合印象。(2分)

2、 要点: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表现出来。(4分)个人是社会存在物,个人的生命表现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和确证,社会作为一种关系不是抽象的对立于个人的,社会是无数个人与个人的关系,是无数个人的社会。(4分)社会是具体的历史的变化发展的,个人个性也是具体的历史的变化发展的。(2分)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一致的,社会发展与人的个性的丰富是一致的。(3分)

3、 要点:二者以不同的方式研究思维的规律、形式和方法。(4分)二者反映客观世界的内容和层次不同。(4分)二者相互补充和限定。(4分)综合印象(1分)。 湖南师范大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2006级

公共管理学院 哲学、政治学等 专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期末考核试题

考核方式:闭卷 考试时量:120分钟 试卷类型:B 题 号 应得20 30 24 26 分 实得 分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合分复查人 人 评卷人 复查人

一、不定项选择(将选择序号填写在冒号后,每题2分,共20分)

1,一切唯物主义都主张:A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 D,认识以实践为基础 2,下列论断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ACD

A, 心外无事B,生死有命,富贵在天C,存在就是被感知D,社会关系人类思想的产物

3,根据列宁的物质定义,下列属于物质现象的有:AD A, 人类社会B,唯物主义C,梦中树D,生产方式 4,“观念的东西不过是移入人的头脑的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了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表明了:BCD

A, 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5,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ABD

A, 人能建构理想B,人能反映事物的本质C,人的思想能决定历史发展趋势D,人能使自己的身体人性化 6,下列关于事物发展的正确描述有:ABCD A, 新陈代谢B,辩证的否定C,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连续性与跳跃性的统一 7,感觉、知觉、表象是:C

A, 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B社会意识的三种形式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8,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D

A, 情感关系B,法律关系C,思想关系D,生产关系 9,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在于他们可以:BC A, 决定历史发展方向B,改变历史发展速度C,给历史结果注入个人特征D,摆脱历史规律自由创造历史 10,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历史观主要缺陷是他们没有看到:CD A, 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B,人类伟大理想在历史中的作用C,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社会存在动因D,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二、辨析题(先判断,后述理由,每题6分,共30分)

1, 2, 3, 4, 5,

得分 错误的意识不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个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不断消除自己的个性。

真理也有失败的可能。

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

大多数人的历史选择可以决定历史发展的方向。

评卷人 复查人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 实践的本质及其含义是什么?

2, 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3, 真理与价值的区别和联系是怎样的?

4, 什么是“共产主义”?

四、论述题(任选两题,哲学专业

第3题必选,每题13分,共26分)

1, 用马克思关于人的历史发展的三阶段理论阐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2,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阐述“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3, 阐述辩证逻辑如何超越了形式逻辑。

200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B卷标准答案

一、 不定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 A;2,ACD;3,AD;4,BCD;5,ABD;6,ABCD;7,C;8,D;9,BC,10,CD。

二、 辨析题(判断1分,理由5分,共30分)

1, 错误。理由: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错误的意识的内容也是客观的,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有时候是对一个错误的现实世界的反映。

2, 错误。理由: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是个人关系的社会,个性在社会关系中实现和表现。人的社会化不是人的一致化标准化绝对化,人的个性的丰富与社会的发展一致的。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3, 正确。理由:真理(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和整体的,真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离开它的时空,就会失败。实践检验真理也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真理在一些具体的实践中可能无法得到检验,真理有失败的情况。

4, 正确。唯物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构成的辩证的否定观,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之所在。否定性辩证法与作为改造世界的实践观一致,与矛盾观一致,与存在即过程观点一致。

5, 错误。历史发展方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趋势,是由社会的内在矛盾、内在因果联系决定的,对人的活动有根本的制约性。人的选择性,即使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性,作为历史发展的偶然性方面,受必然性的制约。

三、 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 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含义: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实践的直接现实性。

2, 矛盾双方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在统一体中得以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3, 区别:真理侧重人类活动的客体性原则、条件性原则、统一性原则,价值侧重人类活动的主体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和多样化原则。联系:都是人类活动的原则,统一在人类活动之中;二者相互补充;相互贯通;相互引导。

4, 异化之扬弃;一种思想和信仰;一个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的运动过程;一种未来人类状态和社会制度。

四、 论述题(选二题,每13分,共26分)

1、 要点:马克思的人类发展三个阶段理论的基本概

念表述和内容分析。(5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扬弃形式,其中体现的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与物的依赖性之可能性的矛盾分析。(4分)以人为本所具有的意义分析。(4分) 2、要点:社会发展本质动力:生产力作为社会发展根本标准,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内容。(4分)社会基本矛盾实现的杠杆动力: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或社会革命,社会主义社会的自觉改革。(7分)论述综合印象。(2分)

3、要点:二者以不同的方式研究思维的规律、形式

和方法。(3分)二者反映客观世界的内容和层次不同。(5分)二者相互补充和限定。(4分)综合印象(1分)。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006级哲学政治学等专业考试题

考核方式:闭卷 考试时量:120分钟 试卷类型:C 题 号 应得20 30 24 26 分 实得 分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合分复查人 人 评卷人 复查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马克思的伟大发现是:

A,阶级斗争理论 B,社会主义学说 C,辩证法理论 D,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

2,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

A,不了解世界的物质性 B,不了解世界的可知性 C,不了解事物的运动 D,不把对象、现实当作实践去理解 3,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E, 存在就是被感知 B,心外无物 C,我思故我在 D,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世界是可知的B,发展的规律性C,运动的绝对性D,客观实在性

5,唯物辩证法关于世界的观点的两个总的特征是:

A, 对立和同一B,肯定和否定C,联系和发展D,运动和变化

6,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B, 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7,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 B, 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普遍性D,矛盾的特殊性

8,感觉、知觉、表象是:

B, 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B社会意识的三种形式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9,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B, 阶级斗争发展史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D,劳动发展史

10,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

B, 血缘关系B,法律关系C,思想关系D,生产关系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二、辨析题(先判断2分,后简述理由4

分,每题6分,共30分)

1, 错误的意识不是对物质的反映。

2, 人类社会是物质性的。

3,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4, 矛盾的同一性中包含着矛盾的斗争性。

5,社会规律依赖于人的活动。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和联系是怎样的?

2,辩证的否定和形而上学的否定有哪些对立?

3,理论如何成功地回到实践?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有哪些特征?

4,真理和价值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四、论述题(每题13分,共26分 )

1,阐述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2,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和社会的历史发展三阶段理论阐述“建构和谐社会”的思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lw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