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公共政策学(00318)2010年到2014年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更新时间:2024-03-18 22: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共政策学科的第二代掌门人是( A ) A.叶海卡·德洛尔 B.拉斯韦尔 C.科勒曼 D.勒纳 2.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反映的是( C ) A.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

B.“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C.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

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

3.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的“三论”不包括( D ) ...A.控制论 B.系统论 C.信息论 D.相对论 4.公共政策学属于( C ) A.自然科学 B.人文科学 C.社会科学 D.文化艺术 5.政策过程的渐进主义模型的构建者是( B ) A.西蒙 B.林德布洛姆 C.德洛尔 D.埃齐奥尼

6.公共权力机关进行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价值分配的手段就是( ) A.现代公共政策的本质 B.现代公共政策的形式 C.公共组织的本质特征 D.公共组织的内涵 7.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是( B ) ...

A.公共问题的形成 B.政策方案的制定 C.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 D.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8.公共政策系统中被称为“思想库”、“智囊”的是( C ) A.信息子系统 B.决策子系统 C.咨询子系统 D.反馈子系统 9.决定公共政策质量的是( B ) A.国家权力 B.国家能力 C.国家形态 D.社会形态 l0.法定的政策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通过法定或约定俗成的方法,正式向公众发布政策决定,这是( C ) A.政策选择 B.政策决定 C.政策宣示 D.政策执行

11.具体到一个政治体系来说,影响公共政策问题的客观因素是( D ) A.价值观的更新 B.道德意志的强弱 C.期望目标的改变 D.社会结构的变迁

12.原因层次分析法属于一种( C ) A.类比分析法 B.边界分析法 C.分类分析法 D.多角度分析 13.政策规划从时间进程上看,主要发生于( B ) A.所需解决的问题形成之后 B.政策目标的确定与政策抉择之间 C.政策方案确定之前 D.政策制定主体确定之后 14.政策方案设计中的灵魂是( C ) A.方案的类同性 B.方案的可行性 C.方案的创新性 D.方案的价值取向

15.要达到真正的政策方案多重化的要求,使政策方案的设计合理,就要求所设计的多重方案( B ) A.互为因果 B.彼此独立 C.互相交叉 D.互相影响

16.在实行议会内阁制的政治体制里,其立法机关的决策实践中提出政策议案的主要主体是( D ) A.政府 B.司法机关 C.立法机关 D.民意代表 17.从政策制定过程本身看,政策法律化是( D ) A.政策科学化的一种形式 B.政策方案选择的一种形式 C.公布政策的一种形式 D.政策上升为法律的过程 18.下列属于合理的、正确的政策变通形式是( A ) A.“求神似,去形似” B.“求神似,求形似” C.“既不求神似,也不求形似” D.“去神似,求形似” 19.政策执行的“互动理论模型”的构建者是美国学者( C ) A.霍恩 B.雷恩 C.麦克拉夫林 D.史密斯

20.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决定政策去向的最有效方式是( B ) A.政策制定 B.政策宣传 C.政策延续 D.政策评估

21.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政策评估,即建立在评估基础上的一种权力行为,指的是( C ) A.正式评估 B.内部评估 C.政策监控 D.非正式评估 22.公共政策评估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 B ) A.确定评估对象 B.作出评估结论 C.制定评估方案 D.准备评估条件 23.政策持续的一个可能的消极后果是( C ) A.政策终结 B.政策断裂 C.政策僵化 D.政策走样 24.政策调整的本质特征是( D ) A.激进性的 B.突变性的 C.周期性的 D.渐进性的 25.当代公共政策分析的主流是( A ) A.定量分析 B.超理性分析 C.定性分析 D.辩证分析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主要表现在( ABCD ) A.学会的成立 B.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 C.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 D.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 E.公共政策问题的产生

27.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即( ABC ) A.具体的个别的政策 B.政策群和政策链 C.政策一般 D.政策系统 E.政策功能

28.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是( ABCE ) A.管制功能 B.引导功能 C.调控功能 D.系统功能 E.分配功能

29.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包括( ABCDE ) A.过程模型 B.互适模型 C.循环模型 D.博弈模型和系统模型 E.综合模型

30.政策调整的内容包括( ABCE ) A.主体调整 B.客体调整 C.目标调整 D.环境调整 E.关系调整、方案调整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 它具有价值或利益的分配功能。这种功能需要从三方面的问题:将那些满足社会需求的价值或利益向谁分配?如何分配?什么是好的乃至最佳的分配?通常公共政策会把价值或利益分配给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者、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及普遍获利的社会多墅者。 32.简述决策咨询的特点。

33.简述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 A/主要任务、目标、路线的变化 B、政策环境的变化 C、政策执行偏差的产生 D/人们认识的深化 E/政策发生了负作用

34.简述政策终结的含义及作用。

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评估后,采取必要措施,终止多余的、过时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 作用表现在:

a、 政策终结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 b、 有利于提高政策的效率

c、 可以避免政策僵化 d、 可以促进政策优化

35.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

A、政策研究组织向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 B、政策研究组织提供新的思想和观念

C、作为政策评估机构,政策研究组织体构有关政策结构的信息 D/政策研究组织源源不断的向政府输送高质量的官员与专家

E、作为宣传机构,政策研究组织可以通过制造舆论的方式来传播其思想和观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试述政策议程的各种构建模型。

1、外在创始模型。属于非政府团体创始政策问题的过程,通常先散布到公众议程,再介入政府议程。它适用的情境包括:创始者身处政府结构之外,表达或提出一项需求;试图将问题散布到其它社会团体,以先进入公众议程;最终向决策这施加足够的压力,以进入政府议程。

2、动员模型。属于政府直接创始政策问题并将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的过程。该模型下的政策问题一般都能顺利进入正式议程,但为了以后更好的执行政策,政府也需要将该问题提交到公众议程加以讨论。在该模型下的政府领导主要任务是考虑如何将政府正式议程中的政策问题如何提交到公众议程。

3、内在创始模型。属于政府因解决纯政府内部的事务而提出的政策问题并且不愿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中的过程。该模型企图排除社会大众的参与,使得此类问题远离公众议程,在该模型下,久限于政府内部的单位或接近于政策者的团体才能提出此类政策问题;问题最多扩散到同性团体,以争取更多力量的支持,向决策者施加足够的压力,促使决策者将此类问题列入正式议程。

37.试述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应采取的综合治理的系统方法。 政策偏差是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主客观源源的制约,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对政策偏差,应采取以下机种综合系统治理方法: 1、 提高执行者的素质 2、 科学诊断问题 3、 完善管理机制 4、 及时跟踪评估 5、 强化监督控制 6、 加强舆论宣传 7、 采取相应强制措施

最后,还需指出一点是,对待政策执行偏差,要采取防范和矫正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在于防范,要善于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0分) 38. 《宪法修正案》的诞生

2003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建议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宪法作适当的修改。

“两会”一结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修宪工作。会议决定成立

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为组长的中央宪法修改小组,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宪法修改工作正式启动。随后,中共中央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各人民团体广泛征求意见,胡锦涛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先后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决定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

2003年12月22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开始举行。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共同意见,依照《宪法》第64条规定的修改宪法的特别程序,以中共中央《建议》为基础,委员长会议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情况,拟订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代拟稿和《宪法修正案》(草案)代拟稿,决定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

2004年3月,《宪法修正案》(草案)摆上了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2900余名全国人大代表的案头。出席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对《宪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认真的审议。在充分肯定修正案草案的同时,有些代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大会为此举行了主席团第二次会议听取审议情况汇报,并将《宪法修正案》(草案)修改稿交各代表团审议。

2004年3月13日,大会主席团举行第三次会议,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决定将《宪法修正案》(草案)表决稿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3月14日,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又一次见证了一个历史时刻——出席会议的2903名全国人大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郑重表决《宪法修正案》(草案)。结果显示:收回有效票2890张,赞成2863张,赞成票占有效票的99%,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吴邦国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通过。随后,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修改后的新宪法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公布。

要求: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结合本案例,谈谈政策合法化的含义。

政策合法化是有关政策抉择主体依据有关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对政策方案加以审查、通过或批准、签署及发布的过程。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政策内容合法化、决策过程合法化、有关政策法律化。

(2) 结合本案例,谈谈我国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

1、 提出议案 2、 审议议案 3、 通过议案 4、 公布政策

(3)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实事求是,例如我国各大城市普遍出现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面向未来,房价上涨过快的结果必然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本案政策的目的的正是抑制房价;系统协调,例如本案中各项规定牵涉买卖双方、房地产投机客等;明确具体,例如本案中规定明确,条例细致;伦理老师,例如本案中体现了社会公平的原则,从长远看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 A )1-97 A.拉斯韦尔 B.德洛尔 C.韦伯D.西蒙

2.我国宋代苏轼在科举应试时所进的“时务策”是( C )1-91 A.《国策》 B.《谏逐客书》 C.《教战守策》 D.《盐铁论》 3.下列属于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是( D )3-183 A.利益集团 B.公民个人 C.大众传媒 D.代议机关

4.实行半总统半议会制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是( B )3-208 A.英国B.法国C.瑞士D.美国

5.下列属于政策规划范畴的概念是( C )6-287

A.问题界定 B.政策宣传 C.政策设计 D.政策抉择

6.在政策制定中从一个不同的评价角度来看待事物的政策学习类型是( B )6-300 A.工具学习 B.概念学习 C.社会学习 D.组织学习 7.提出决策者有限理性和满意决策命题的学者是( D )1-94 A.安德森 B.戴伊 C.拉斯韦尔 D.西蒙 8.托马斯·戴伊的著作《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对美国政治和政策过程进行了考察,这部著作所用的分析视角是( A )4-238

A.精英模型 B.集团模型 C.混合扫描模型 D.渐进主义模型

9.政治系统中的公众共同讨论某一问题的是非好坏以及社会应持态度的过程是( A )5-268 A.系统议程 B.政府议程 C.正式议程 D.规划议程

10.当代美国公共政策学者雷恩和拉宾诺维茨在1978年构建了一个以循环为特色的政策执行分析框架,这一分析框架被称之为( C )7-327

A.过程模型 B.互适模型 C.循环模型 D.系统模型

11.下列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中,属于政策本身的可控性变量是( D )7-330 A.公众的支持

B.执行人员的精神状态及领导策略 C.监督机关的支持

D.明确而一致的政策指令

12.由美国公共政策学者萨巴提尔等人提出的公共政策变动模式是( B )9-403 A.周期型 B.学习型 C.Z字型 D.断裂型

13.下列关于公共利益的说法正确的是( A )3-210 A.公共利益是最大多数公民的利益

B.公共利益是最大多数公民利益的最大化 C.公共利益与公共代价总是正相关的

D.公共政策的直接利益总是大于间接利益

14.“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句话说明( C )2-169 A.政策变动都是必要而且正确的

B.政策变动都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C.政策变动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环境的变化 D.政策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决策者的变动

15.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中最难终结的是( A )9-419 A.功能 B.组织 C.政策 D.计划

16.政策分析人员根据目前的和历史的数据来判断未来社会状况的方法称( B )6-312 A.直观预测 B.外推预测 C.理论预测 D.判断预测

17.下列关于政策与法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2-150 A.政策是法的来源和动力 B.公共政策是法的一部分

C.政策不具有强制性 D.政策对象的权利和义务是完全统一的 18.下列关于公共政策本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C )2-154 A.公共政策无法实现公共性与偏好性的统一

B.公共权力机关代表公众制定政策,不存在自身利益 C.政策是联结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D.政策的确立和改变完全由民意决定

19.将政策评估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的依据是( C )8-361 A.评估机构在政策活动中的范围 B.政策议程

C.评估组织和人员属于政府内部或外部 D.政策评估在政策活动中的阶段 20.政策成本评估就是评估政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 A )8-365 A.比例关系 B.叠加关系 C.扩散关系 D.互动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按照议程建立过程中各项功能活动的先后次序,政府议程可以分为( ABCD )5-268 A.界定或认定议程B.规划议程 C.磋商议程D.循环议程E.实质议程 22.公共政策的个案研究的证据来源包括( ABCDE )1-82 A.文献B.档案记录 C.访谈D.直接观察 E.物理人工制品 23.下列属于美国总统决策的有( ACD )2-136

A.国情咨文 B.批准预算C.立法否决D.外交决策E.司法审查

24.资源是政策执行过程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性条件,是公共政策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这些资源主要包括( BCD )7-329

A.人力资源B.财物资源C.信息资源D.权威资源E.制度资源 25.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包括( ABCE )9-407

A.政策目标B.政策方案C.政策措施 D.政策环境 E.政策主体和客体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6.简述政策制定系统的基本功能。3-185 答:(1)认定政策问题; (2)确认政策目标;

(3)组织政策方案的设计;

(4)主持审议备选方案并最终进行政策抉择; (5)完成政策合法化程序并正式发布政策。 27.简述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9-400 答:(1)决策者的变动; (2)政策环境的变化; (3)政策资源的限制; (4)政策的失效或低效; (5)政策的合法性受到置疑。

28.简述政策分析职业伦理的基本内容。10-448 答:(1)道德品质要求; (2)行为规范要求; (3)价值判断要求。

29.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5-250 答:(1)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 (2)问题的察觉;

(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 (4)团体或组织活动;

(5)政府或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0.试述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与机制。7-350

答:在规范的意义上,有效的政策执行要遵循以下原则: 1、忠实原则。

这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 2、民主原则。

公共政策是对社会资源的权威性分配,反映的是大多数公民的利益诉求,因此政策执行必须坚持民主原则。 3、法治原则。

这是指政策执行的权力设置、人员录用、机构配备、执行程序、执行责任等要实现法治化,杜绝政策执行中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权压法、人治代替法治等现象,从而防止政策执行权力的异化和腐败。 4、创新原则。

政策执行主体在遵循政策的精神实质,保证政策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的前提,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因时因地制宜,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 二、公共政策执行要重点构建和完善以下机制: 1、公共政策信息沟通机制。 构建政策执行的信息沟通机制,保持全真的信息流通,尽量避免或减少政策信息的非对称性,是防止政策执行偏差和提高政策执行效率的重要任务。 2、公共政策的公民参与机制。

公民参与机制在政策执行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公民参与执行计划;(2)公民参与执行监督;(3)公民参与执行评估。 3、公共政策的激励、责任与监督机制 激励机制。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1)引入竞争机制;(2)打破级别和工龄限制,引入功绩制,激发公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科学地规范晋升制,创新职务晋升要求,重视优秀人才和有突出贡献者的晋升,发挥破格晋升的突出作用。

责任追究机制。构建公共政策执行的责任追究机制应重点建立、健全以下几项制度:(1)首长负责制;(2)目标责任制;(3)岗位责任制;(4)对公共政策执行主体违反法律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监督机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要对政策执行情况及时地跟。踪评估和监督,构建公共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功能、内外沟通、上下结合的监督网络,形成和完善以党的监督为先导、权力监督为主体、舆论监督为动力的监督体系。

31.结合实际,阐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2-152 答: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四种: 一、管制功能。

通常采取两种办法来设定政策的管制功能:

1、条文规定使政策对象不能、不愿、不敢超出规范擅自行为,这是政策的积极性管制功能。 2、条文规定使政策对象发生违反规范的行为时,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是政策的消极性管制功能。

二、引导功能。

为了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 三、调控功能。 政策的调控功能,指的就是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所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它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尤为重要的是物质利益关系上。 四、分配功能。

这种功能需要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将那些满足社会需求的价值或利益向谁分配?如何分配?什么是好的乃至最佳的分配?在通常情况下公共政策容易把价值或利益分配给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及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2. 国家发改委要求审慎涨价。8-381

经过30多年的改革,我国绝大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形成,但仍有少数与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由政府制定,现阶段由政府 定价的只有自来水、天然气、电、成品油等。近期由于市场上许多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一些地方政府已计划上调与民生密切相关商品的价格。针对这种情况,最近 国家发改委紧急采取监管措施,如要求各地价格主管部门立即着手开展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超市进场费等相关收费工作;一个月内三次公开要求煤炭行业加 强行业自律,稳定市场价格和预期,严格履行合同,不得限制煤炭出省,努力保障煤炭稳定供应,有效解决煤炭价格上涨过快所造成的部分地区煤电偏紧问题。发改 委还表示,将会加快修订《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细化价格违法行为认定标准,加大处罚力度,坚决制止乱涨价行为;制定出台《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条 例》,强化成本审核工作,防止不合理涨价。 请回答:

试述公共政策监控的概念和内容。P381-382 答:一、公共政策监控的概念:

政策监控是完整的政策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于主客观的原因,政策制定活动、政策执行活动、政策评估活动和政策调整活动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不足,影响政策目标的实现。为了确保政策过程各项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及时纠正各个环节中出现的偏差,提高决策目标实现的程度,保障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对政策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和纠偏,这就是政策监控。 二、公共政策监控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政策监控的主体; 2、政策监控的对象; 3、政策监控的目的; 4、政策监控的过程。

在本案例中,发改委作为监控的主题,监控对象是各地价格主管部门,监控目的是控制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的价格的过快上涨,监控过程是动态的管制与要求与静态的文件的结合。

33. “863计划”出台经过1986年3月3日,一份报告送到了中共中央驻地中南海。后来根据这个报告而形成的《关于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报告》被称为“863计划”。5-256

这份题为“关于追踪世界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的报告,是由中国科学院著名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人联合提出的。在这份报告中,他们针 对世界高科技迅速发展的紧迫现实,向中共中央提出了建议和设想:要全面追踪世界高技术的发展,制定中国高科技的发展计划。这份报告很快呈送到邓小平的案 头。邓小平两天后就做了批示。他认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并指示“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邓小平并要求有关负责同志,“宜速决 断,不可拖延”。根据邓小平的重要批示,中共中央有关部门立即邀请部分科学家进行座谈,科学家们对高技术项目的选择方向进行了热烈讨论。有关部门将讨论意 见上报邓小平,邓小平做出了明确的批示。根据这一批示,形成了《关于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报告》。同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转了根据这一报告 编制而成的《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这个纲要选择对中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7个领域,确定了15个主题项目作为突 破重点,以追踪世界先进水平。“863计划”于1987年3月正式开始组织实施,上万名科学家在各个不同领域协同合作、各自攻关,很快就取得了丰硕的成 果。

请回答:试述比较常见的几种提出公共问题的主体。P256-258 答:比较常见的几种提出公共问题的主体: (1)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是公共问题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提出主体。广义上的政府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部门,它们都会成为公共问题的提出者。 (2)政治人物。

政治人物通常是指通过法定的途径占据国家或各种政党或政治组织高层权力地位的政治领导人物。

(3)政党组织。

政党是近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政治组织,它往往是超地区、超行业、超血缘联系的社会群体的政治代表,其核心的目标就是争取执政以解决公共问题,维护其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因而它必然是提出公共问题的重要主体。 (4)利益集团。

往往以特定的行业或职业的代表为特征,其核心目标并不在于上台执政,而在于千方百计地影响政府各机关制定和执行有利于自身的公共政策。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利益集团也会经常向政府和有关公共组织提出公共问题。 (5)大众传媒。

除了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的影响外,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大众传媒更具有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大众传媒在提出公共问题的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6)专家人士及咨询机构。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政府决策越来越要求科学化。因此,适廊决策科学化需要的相关专家人士及政策咨询机构的作用也日渐突出。它们如今成为现代科学决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主体。自然,它们也成为提出公共问题的一种重要主体。 (7)公民和社会团体。

公共问题还有可能由公众和社会团体以各种方式提出。对于公众而言,除了将直接诉诸媒体的渠道外,还可以通过民意代表、信访、建言献策、参与各种民意调查等意见输入渠道汇总

问题,公众反映比较集中的共性问题往往容易演变为公共问题。

试分析在本案例中专家人士所提建议是怎样成为公共问题并进入政策议程的。5-265、269 答:

问题认定的主要有以下步骤:

(1)对拟认定的问题进行初步观察; (2)勾勒出该问题的边界的轮廓; (3)搜寻事实依据; (4)列举目的和目标; (5)明确政策封套;

(6)匡算政策相关者潜在的成本和收益; (7)再次审视对该问题的表述。

有国外学者认为,某种问题进入政策议程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1)问题达到危机状态,不能够再加以忽视,那么它将被列入议程; (2)具有特殊性,代表了一个更大的问题;

(3)从人类利益角度来看,该问题带有情感特征,或吸引了媒体的注意; (4)具有广泛的影响;

(5)质疑社会中的权力和合法性; (6)具有时尚性。

在本案例中,专家人士在认识到问题后勾勒出问题的轮廓,经研究审视提交给政府高层,即政策制定者那里,由于该问题具有前瞻性,所解决的是个关系重大的问题,具有广泛的影响,具备了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立即就得到关注,被政策制定人认可,从而进入了政策议程。

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1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本质和属性,属于公共政策层次中的( C )P70 A.政策主体系统 B.政策过程 C.政策一般 D.政策系统

2.美国学者詹姆斯?安德森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将公共政策划分为( A )P129 A.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B.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C.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D.初始政策和反馈政策 3.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是( B )P209 A.委员会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 C.总统制 D.议会制 4.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所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属于公共政策功能中的( C )P154 A.管制功能 B.引导功能 C.调控功能 D.分配功能

5.公共政策是由政治性组织制定的,是国家、政府、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目的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因此,公共政策具有鲜明的( A )P166 A.政治性 B.权威性 C.强制性 D.公共性

6.保证政策系统的良性运行和政策目标的实现,减少决策失误,避免政策执行中发生变形的政策支持系统的子系统是( D )P190 A.信息传播系统 B.政策咨询系统 C.政策评估系统 D.政策监控系统

7.属于象征性联邦制的国家是( C )P198 A.美国 B.巴西 C.加拿大 D.德国

8.在我国,公共决策的基本规则是( C )P207 A.全体一致规则 B.简单多数规则 C.民主集中制 D.绝对多数规则

9.从国家最高决策权来说,英国的公共决策体制属于( A )P208 A.议会制 B.总统制 C.委员会制 D.首长制

10.在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中,揭示现代国家的根本理念“主权属于人民”与实际的政治过程和政策过程中总是由直接掌管政权的少数人来主导这一难以克服的悖论的模型是( B )P239

A.机构—制度模型 B.精英决策模型 C.集团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11.由于公共问题涉及的是公共利益,无法依靠市场中的个人行为得到解决,因此,公共决策过程是一个( D )

A.市场决策过程 B.个人选择过程

C.非理性决策过程 D.公共选择过程

12.由一定数目的专家学者或者利益相关者,从各个角度共同讨论有关的公共问题,并因而激发大量新构想的一种分析过程和方法称为( A )P264 A.头脑风暴法 B.层次分析 C.多角度分析 D.类别分析 13.系统议程又称为( C ) A.政府议程 B.正式议程 C.公众议程 D.实质性议程

14.科珀等学者认为,动员模型通常出现在( B )P273 A.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 B.不太民主的社会

C.民主和平等的社会 D.财富和权力高度分散的社会

15.在政策学习的类型中,决策者学习有关政策价值以及规范、目标责任等其他深层次的特质的学习被称为( D )P300 A.工具学习 B.概念学习 C.问题学习 D.社会学习

16.政策抉择前期的第一个环节是( A )P305 A.政策论证 B.政策审议 C.政策合法化 D.政策采纳

17.政策执行研究经历了三代发展路径。其中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被称为( D P323 A.向前推进策略 B.向后推进策略

C.整合策略 D.以政策为中心的路径

18.美国学者M?麦克拉夫林所构建的政策执行模型是( C )P326 A.过程模型 B.博弈模型 C.互适模型 D.系统模型

19.公共政策有效执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D )P350 A.法治原则 B.创新原则 C.民主原则 D.忠实原则

20.在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中,评估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属于( B )P365 A.政策成本评估 B.政策效益评估 C.政策影响评估 D.政策价值评估

21.以实施监控的时间先后为标准,可将公共政策监控分为( A )P383 A.预防性监控、过程性监控和结果监控 B.经常性监控和引发性监控 C.直接监控和间接监控 D.单方面监控和抗辩性监控

22.由萨巴提尔等人提出来的公共政策变动的模式是( C )P403 A.周期型 B.Z字形 C.学习型 D.移植型

23.公共政策调整过程所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是( A )P411 A.实事求是原则 B.渐进调整原则 C.追踪反馈原则 D.利益整合原则

24.政策对象的变化或政策衡量指标上的变化,如根据年龄转变为根据收入确定政策受益对象的政策接续形式是( B )P417 A.线性接续 B.非线性接续 C.政策合并 D.政策部分终结

25.从知识的层面来看,可以观察、感知或以数据呈现出来的知识,如统计数据、调查结果

等属于( B )P428 A.原理知识 B.事实知识 C.技能知识 D.人际知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26.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的形式主要有( ADE ) A.行政法规 B.基本法律

C.人大决定 D.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 E.部门规章

27.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包括( ABCDE )P191 A.地理自然环境 B.经济环境 C.政治法治环境 D.社会文化环境 E.国际环境

28.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 ABCD )P288-289 A.结果 B.目标人群 C.执行机构 D.法规 E.规则

29.公共政策对象具有的特点有( ACD )P341 A.政策规定性 B.主动性

C.受动性 D.主观差异性 E.效果统一性

30.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的内容有( CDE )P371-372 A.多样化 B.系统化

C.社会公正 D.社会可持续发展 E.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P68-72

答: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研究。 (1)公共政策的本质与属性、构成与结构、特征与功能。

(2)政策系统,其构成要素包括政策主体系统、政策支持系统、政策反馈系统。 (3)政策过程。

32.简述社会团体、公民社会对公共政策的作用。P217-218

答案: 政策信息的沟通,影响并制约公共决策,稳定公共政策秩序,角色替代(P217) 33.简述导致政策无效执行的因素。P350

答案:1),执行机制与执行者素质的缺陷,2),利益群体或压力集团的影响,3)政策执行原则把握不好4),政策 执行环境的影响,5),目标群体的不配合 34.简述公共政策监控的含义及内容。P381-382

答案: 含义:为了确保政策过程各项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即使纠正各个环节中出现的偏差,提高 决策目标实现的程度,保障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对政策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督促指导 和纠偏这就是政策控制 35.简述政策分析的过程。P436

答案: 对政策的调研、制订、分析、筛选、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又称政策科学。政策分析 的核心问题是对备选政策的效果、本质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它是在运

筹学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运筹学和系统分析侧重于对系统进行定量分析,政策分析则侧重于对问题的性质进行分析,从而发 现新的政策方案和解决途径。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试述公共问题认定的步骤。P266

答案: 1),对拟定的问题进行初步观察,2),勾勒出该问题的边界的轮廓3),搜寻事情依据,4),列举目的和 目标 5),明确政策封套6),匡算政策相关者潜在的成本与收益,7),再次审视对该问题的表述

37.试述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和程序。P409-410 答案:

调整的形式:1),政策的删减2),政策的修正3),政策的更新

调整的程序:1),重新界定的问题,2)提 出调整方案3),选择调整方案4,执行调整决定。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5分) 38.案例:

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十六次会议于1958年6月3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这标志着在中国大地上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自2006年1月1日起被完全废止。 根据本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公共政策终结?政策终结的方式有哪些?P418 P420 (2)结合本案例,分析我国农业税政策终结的主要原因。P422 答案: 答:(1)公共政策的终结就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 以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政策功能、政策计划或政策组织的一种行为。根据政 策终结的性质可分为完全政策终结和部分政策终结。 (2)我国农业政策终结的原因是农业税在国家和社会建设中已无足轻重,农业税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 命,故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 业税条例》的决定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最早提出“政策分析”概念的学者是( C )1-59 A.拉斯韦尔 B.德洛尔 C.林德布洛姆 D.西蒙

2.标志着公共政策学学科诞生的著作是勒纳和拉斯韦尔的( A )1-97 A.《政策科学》 B.《政治体系》 C.《政治学》 D.《公共决策》

3.中国大陆高校系统中最早成立公共政策研究机构的是( D )1-109 A.复旦大学 B.清华大学 C.中山大学 D.北京大学 4.下列关于司法决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C )2-140 A.我国司法机关的判决具有公共政策文件的一般特征 B.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权归司法机关

C.我国司法决策产生于国家最高司法机关的司法解释中 D.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不属于国家的法律

5.以政策主体在制定一项政策时有无现成的规范和原则可遵循为标准,可以把公共政策划分为( B )2-128

A.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B.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C.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D.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6.邓小平指出“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好多事情都不好办”,战略也被称作( C )2-124 A.微观决策 B.中观决策 C.宏观决策 D.行政决策 7.下列属于政策支持系统的是( B )3-190 A.政策制定系统 B.政策咨询系统 C.政策执行系统 D.政策反馈系统 8.实行超级总统制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是( A )3-208 A.俄罗斯 B.瑞士 C.法国 D.美国 9.政策抉择的第一个环节是( B )6-309 A.政策设计 B.政策论证 C.政策审议 D.政策采纳

10.下列关于公共决策规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C )3-207 A.绝对多数规则又称“一票否决制” B.简单多数规则也称“比例多数制”

C.多数规则的决策成本低于全体一致规则的成本

D.简单多数规则一般要求决策群体的成员数量为偶数

11.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的学者是( B )4-235 A.西蒙 B.伊斯顿 C.德洛尔 D.埃齐奥尼 12.使我们能够窥视在多元政治体制里如何在集团竞争中使相互对立的利益得以聚合、整合

和综合为统一的公共利益,并据以制定公共政策的政策模型是( B )4-237 A.机构—制度模型 B.集团模型 C.精英模型 D.理性主义模型

13.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 C )5-263 A.伦理分析法 B.假设分析法 C.多角度分析 D.边界分析法 14.只有进入政府议程的问题才能成为( B )5-250 A.社会问题 B.政策问题 C.公共问题 D.私人问题

15.在政策执行研究中,强调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的分立性,偏重政策执行实务与个案研究的研究路径是( A )7-322 A.“自上而下”执行研究路径 B.“自下而上”执行研究路径 C.整合性执行研究路径 D.执行研究的“向后推进策略”

16.用博弈论来分析政策执行,并构建政策执行分析的博弈模型的学者是( D )7-328 A.梅兹曼尼安 B.萨巴提尔 C.雷恩 D.巴达克

17.公共政策调整当中最常见也最容易实现的一种方式是( C )9-408 A.目标调整 B.方案调整 C.措施调整 D.关系调整

18.我国为实现现代化所实施的“三步走”战略,说明政策稳定是( D )9-392 A.改革开放的前提 B.降低政府成本的有效方式 C.局部性与全局性的统一 D.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19.当代政策评估的类型呈现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 )8-360 A.多样化 B.单一化 C.简单化 D.一元化

20.针对政策问题而提出或草拟各种可能解决方案的过程被称为( D )6-294 A.政策对话 B.政策采纳 C.政策论证 D.政策规划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公共政策研究中集体访谈的常见形式是( ACE )1-77 A.焦点团体座谈会 B.内容分析法 C.德尔菲函询法 D.二次分析法 E.头脑风暴法

22.下列关于大众传播与公共政策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DE )3-220-223 A.大众传播能够制造焦点效应,催生热点公共问题 B.大众传播能够推动公众议程尽快转化为政策议程 C.大众传播经常成为影响政策抉择的意见领袖

D.大众传播能够充当政策执行效果的监测者和裁判者

E.大众传播在影响政策的过程中存在“公共性缺失”的问题 23.政策学习的主要类型,包括( ABCD )6-299 A.工具学习 B.概念学习 C.问题学习 D.社会学习

E.政治学习

24.下列政策过程模型中注重反映和解释政策过程的社会本质的模型有( ABC )4-236-238

A.机构—制度模型 B.集团模型 C.精英模型 D.理性主义模型 E.渐进主义模型

25.政策分析者的职业伦理的基本内容有( ACD )10-448 A.道德品质要求 B.决策者的要求 C.价值判断要求 D.行为规范要求 E.利益集团的要求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6.简述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6-284 答:

(1)实事求是 (2)面向未来 (3)系统协调 (4)明确具体 (5)伦理考量

27.简述公共政策终结的方式。9-420 答:

(1)政策废止 (2)政策替代 (3)政策分解 (4)政策合并 (5)政策缩减

28.简述公共政策的非正式评估。8-361 答:

非正式评估是指没有严格的专门组织机构,评估主体、评估形式和评估内容也没有固定化,但最后仍有某些评估结果的评估。在非正式评估活动中,政策评估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记者采访中居民对某项政策的随意评论,也可以是政府领导人视察某地的即兴评说。非正式评估的缺点在于评估活动所获取的信息有限,缺乏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因而所得出的评估结论可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29.简述政策分析的价值。10-432 答:

(1)通过整合性与科际性的分析,发现问题的要害和症结所在 (2)帮助决策者减少决策失误

(3)改善公共部门在决策上的低效状况 (4)增强决策的预期性和取向性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0.试述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5-251 答:

(1)关联性与公共性

任何一个政策问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政策问题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会与其他领域、地区或部门的政策问题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例如,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问题和科技问题等都有密切的相关性。在治理河流的排污问题上,政府无论是采用禁止附近企业和居民向河流中排污,还是建立严格的排污标准,都将影响到河流附近的企业的效益乃至生存。这就涉及经济问题。如果企业按照国家的排污标准,改进污水处理系统,那么就涉及技术政策问题。一种政策问题的处理可能会产生可预测或不可预测的其他相关的政策问题。这就要求在分析和解决政策问题时,要从政策问题系统和社会系统的高度去把握。

政策问题的公共性表现在政策问题是发生在社会公共领域,一般都影响到国家或某一地区的大多数人,与多数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它必须通过公共权力机构来加以解决。公共权力机构对政策问题的解决,表现为法律、法规、行政命令或指示等形式的公共政策,对其所针对的所有人员都具有权威性和普遍的效力。

(2)客观性与主观性

无疑,任何政策问题都基于一定的客观社会现实而得以成立。例如,突发自然灾害、人为事件、社会变迁以及科技变迁等客观事实的变化多会引发政策问题。但是,同时它们又都是基于人们的主观价值判断、切身感受以及分析研究和其他主动行为才得以上升到政策问题的高度,因而必然更具有主观性。同一状况,不同的人群从不同的标准、价值、利益和规范等出发就可能有不同的认识,有的可能认为须制定一定的政策予以解决,有的则可能并不这样认为。因此,有学者针对政策问题的主观性指出:“我们可能会分享相同的数据,至少我们相信我们分享相同的数据,但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我们看到同一件事。价值观、信仰、意识形态、利益以及偏见等都塑造我们对事实的感知。”例如:环境污染问题,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污染标准就有相异的看法。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普通民众感受突出的公共政策问题在统治集团那里可能根本就不被当回事;统治集团感受到的公共政策问题也不一定为普通民众所认同。

另外,不同国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历史文化等也可能造成国家间对问题的不同认识。例如,关于核能政策问题,不同国家的社会和政治的先入之见往往会影响到该领域政策问题的不同建构。在讨论核能政策问题时,美围政治家关注价格控制、市场机制以及核电厂的所有权问题;而法国政治家则关心私人收益、工人的健康以及国家能力的执行;瑞典的政治领袖则讨论应该建设12个还是13个反应堆的问题。瑞典人很少提出所有权和国家能力的问题,美国人几乎不考虑国家能力或反应堆的精确数量问题,法国人从不质疑市场中的政府干涉问题。

(3)历史性与动态性

所谓历史性,是指公共政策问题从它的成因来看都不是突发的,而是要经过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才会达到普遍化和严重化的程度,尤其新的公共政策问题很可能是已有政策遗留、衍生的,也可能是环境与事态的新变化所致。这些都说明公共政策问题常常具有历史性。

从公共政策问题的历史性中我们又可获知政策问题还具有动态性。所谓动态性是指一定的政策问题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是随着成因的变化而变化的。当然,政策问题的动态性不但可以从纵向历史发展方面去看,而且可以从横向状态上来观察。

31.结合实际,分析公共政策渐进调整的主要原因。9-412 答:

(1)利益刚性的限制 一项政策一旦付诸实施,就会因为它对利益的调节而形成一定的利益结构。重大的政策调整实际上就是对既得利益的再分配,必然在一定时期对特定阶层的已建构的利益造成某种

程度的损害。所以,重大的政策变动和作出引起极大损益的政策决定,往往容易导致严重的社会紧张状态,并在统治阶级内部引起分裂乃至造成冲突。而那些只是部分增减政策资源,或修正现行政策部分条款的项目,则容易在决策层达成协议。

(2)现行政策的制约

现行政策本身是政策决策的环境条件,是未来政策必须适应的重要环境或背景,政策决策很难不受到它的限制和约束。通常情况下,政策决策和制定是以现行政策为先决条件,在现行政策所允许的空间内自由选择;而且许多公共政策本身可能就是产生问题的根源,新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是现行政策所衍生出来的,或者是由多个现行政策交互作用所引超的非预期结果、,可以说,没有一个决策者是在一种没有任何先决条件的原初状态下工作的,从本质上来看,任何政策包括重大创新政策都是对现行政策的某种形式的延续。

(3)公共意志的趋中

一般说来,民意也是一种正态分布,总是中间大、两头小。中间的主体部分也就是所谓的公共利益,它的变化通常不会太大。因此,在一个稳定有序运转的政治系统内,轮流执政的政党和政治领袖对于许多政策尤其是基本国策看法的差异程度是很小的。当他们在竞选中争取选票以及在其他情况下争取公民支持的时候,往往仅对政策提出渐进的、部分的修改。这也是政策制定民主化的一种表现。 (4)变革成本的约束

现行政策可能已投入巨额的资源,重大政策变动所引起的资源重新配置,往往需要付出极高的成本。因此,实际的决策并非审慎地考虑全部的政策方案,而只检讨不致造成自然、经济、组织与行政失调的方案。所以,现行政策越完善、调节能力越强的国家,政策创新的难度越大,对各种新的历史机遇的敏感性就可能越差,反应越迟钝。 (5)人类理性的局限

全面的政策变革是对决策的理性能力的严峻挑战,决策者并没有时间、资金和智慧,用以调整所有的政策方案。虽然科学技术充分发展,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运动规律仍未具有充分的预测能力,以了解每一项政策方案的将来的后果。尤其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经常处于多种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价值交互作用的情境下,实在难以预估每一项政策方案的成本与收益。

(6)社会稳定的需要

社会的结构是多元的,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目标和政策要求。重大政策创新打破了现存的利益格局,必然遭遇既得利益者的反抗和他们对新政策的冷漠,并迅速激发起各种相互冲突的、强烈的、新的社会需求,这将极大地加剧决策体制的负重程度,并在它难以承受的时候,出现制度疲劳,形成整体的制度性危机。囚此,政府为维护社会稳定,获取社会支持,通常希望保持现行的计划,而不愿意从事全面性的政策变革。而不断的渐进调整式的政策变动,相对于激进式的革命,应该是人类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寻求社会合作和社会完善的更加成熟的理性表现。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2. 州领导三次批示难阻项目开工

水泥业作为高污染、高耗能、产能过剩的行业,一直是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而记者近日在采访时发现,一个按国家规定不得开工建设,且被Y州州委州政府数次批示叫停的水泥项目,却正在大张旗鼓地抢建。有关专家称这是一个典型的“产能过剩行业调控失灵范本”。 2010年2月24日,Y州工信局《关于Y州水泥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称:该水泥项目,州委州政府明确要求缓建,但项目所在地、该州所属的T市一直在推进,建议按州委州政府意见办事。2月25日,州领导在这份材料上批示:“赞成工信局意见,关于T市的水泥项目,

应采取措施予以缓建,T市应从大局出发配合工作。”

但是作为Y州管辖的T市并未听从州领导的意见。不久,T市水利部门批准了该项目的用水审批文件。此后不到两个月,该项目土建工程强行开工。5月28日,在Y州工信局《关于T公司项目进展情况汇报》上,州领导再次批示“州委州政府是一直不赞成此项目的,要想尽办法缓建。”

与此同时,该项目开始挖地基,进行更大规模的施工建设。2010年8月19日,T市市委书记、市长带领市四大班子成员及各委、办、局负责人共100余人赴承建该项目的公司视察工作。该公司负责人向市领导表示:克难攻坚,抓紧施工,争取早投产、早见效。10月28日,州领导第三次在一份材料上批示“这个项目以缓建为好。”在这次批示后,T市和承建该项目的公司反而加快了建设步伐。11月中旬,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战胜困难抢工期”的红色条幅在猎猎寒风中飘舞。 请回答:

(1)公共政策失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7-350 答:

(1)执行机制与执行者素质的缺陷,这是导致政策失灵的重要原因。 (2)利益群体或压力集团的影响。 (3)政策执行原则把握不好。 (4)政策执行环境的影响。 (5)目标群体的不配合或抵触。

(2)从政策失灵的角度分析本案例中州领导三次批示难阻项目开工的原因。7-350 答: 本案例中州领导三次批示难阻项目开工的原因,从政策失灵的角度看,是由于目标群体的不配合或抵触导致的。

目标群体是政策执行的对象,也是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公共政策执行是社会公共利益的整合,是将社会利益在目标群体中进行分配和调整。目标群体对公共政策的认同和接受程度是影响公共政策执行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如果社会公众对公共政策了解、认识不够,不能感受到政策执行对他们带来的好处,或者是某一政策执行时社会公众的利益受损,社会公众便会不予配舍,甚至采取抵制和反抗的行为。没有目标群体配合的政策执行就可能导致执行无效。

33. 《社会救助法草案》被高层否决

近期以来,中国部分地区物价上涨,影响了一些低收入家庭。然而,中国当前的社会救助基本原则不明确,有些地方的社会救助资金保障不足,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专项救助和自然灾害救助制度缺乏法律及法规的依据,申请人骗取社会救助待遇的现象时有发生。在20l0年3月举行的全国人大十一届三次会议上,96名代表提出三件议案,要求制定《社会救助法》。会后有关部门拟制了《社会救助法草案》,并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该项立法被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和2010年立法工作计划。

近日,《法制晚报》记者获悉:《社会救助法草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被否决,可能和刚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有关。社会救助法草案在内容方面处理得不是很好,与《社会保险法》的一些条款打架。被否决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这部法律牵扯问题比较大,要考虑国家财力是否能承受。另据接近政府的人士透露,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社会救助法草案尚不成熟,有待进一步修改完善。 请回答:

(1) 政策审议阶段的可行性评估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6-313

答:

学者们对政策方案可行性分析的对象尽管有一些不同看法,但基本上还是比较一致的,在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能性、政治可行性和行政可操作性等方面都有更大的认同。

(1)所谓技术可行性,主要衡量政策的具体产出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它会直接针对方案是否会正常运行,如桥梁建设能否改善交通状况。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效力。效力标准集中关注政策是否会达到它的预期效果,这种效果是长期还是短期的、可量化还是不可量化的、充分的还是不充分的。

(2)所谓经济可能性,主要关心政策实施的成本大小、产出的收益多少。这是经济学分析工具在政策方案评估方面的具体运用。涉及的基本经济学概念有成本、收益、利润率、成本效力等。 (3)所谓政治可行性,主要考量政策规划对相关权力或利益集团的影响来衡量政策的成效。涉及的政治学概念有可接受性、适当性、回应性、法定性、公正性。

(4)所谓行政可操作性,主要关注在特定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行政环境中实施某项政策的可能性,如人员配备是否到位等。这里的主要概念涉及:权威性、制度化的责任约定、能力、组织支持。

(2)从政策审议阶段的可行性评估角度,分析《社会救助法草案》被否决的理由。6-313 答:

从政策审议阶段的可行性评估角度来分析: 政治可行性:《社会救助法草案》在内容方面处理得不是很好,与《社会保险法》的一些条款打架。

经济可能性:这部法律牵扯问题比较大,要考虑国家财力是否能承受。 行政可操作性:社会救助法草案尚不成熟,有待进一步修改完善。

全国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被称为( C ) P69 A.具体的个别的政策 B.政策群 C.政策链 D.政策一般

2.由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一些专家学者或利益相关者,从各个角度共同讨论有关的公共问题,并因而激发大量新构想的一种分析过程和方法是( A ) P264 A.头脑风暴法 B.类别分析 C.层次分析 D.假设分析

3.被人们公认为是公共政策学诞生标志的著作是( B ) P97 A.《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使用》

B.《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C.《政策方向》

D.《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4.将公共政策界定为“对一个社会进行的权威性价值分配”的学者是( D ) A.戴伊

B.拉斯韦尔 C.克鲁斯克 D.伊斯顿

5.在政策的类型中,被认为是“政策的政策”的是( A ) P123 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部门政策 D.一般政策

6.社会保障政策属于( B ) P127 A.政治政策 B.社会政策 C.经济政策

D.教育、科技、文化政策

7.以政策主体在制定一项政策时有无现成的规范和原则可遵循的标准来划分,可将公共政策划分为( C ) P128 A.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B.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C.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D.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8.政策主体要制约、禁止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或者说要使政策对象不发生政策主体不愿见的行为,就须使政策对政策对象的行为具有( D ) P152 A.引导功能

B.调控功能 C.分配功能 D.管制功能

9.在公共决策权的配置类型中,最高决策权为某人所独掌,并由其承担全部决策责任的组织体制是( B ) P204 A.集权制 B.首长制 C.委员会制 D.分权制

10.从国家最高决策权来说,美国的公共决策体制属于( A ) P207 A.总统制 B.议会制 C.委员会制 D.双首长制

11.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D ) P235 A.埃奇奥尼

B.诺伯特·维纳 C.爱恩斯坦 D.贝塔朗菲

12.从政治学的集团理论这一视角去分析政府在政策形成中的作用,并提出了政策分析的集团模型的学者是( C ) P237 A.帕累托

B.戴维·杜鲁门 C.莱瑟姆 D.米歇尔斯

13.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些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问题称为( B ) P249 A.个人问题 B.政策问题 C.组织问题 D.群体问题

14.通常由与某一政策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相关机构及其代表人士构成,它会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但它本身又常常不是固化的利益集团,这一类型的政策网络被称为( A )P259 A.利益型政策网络 B.意见型政策网络 C.议题网络

D.混合型政策网络

15.其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技术、政策制定、过程以及政策工具等,这种政策学习的类型被称为( C ) P299 A.问题学习 B.概念学习 C.工具学习 D.社会学习

16.决策者择定的政策在内容上不能与既定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必须合乎有关法律的原则甚至具体规定,这是指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中的( A ) P314 A.政策内容的合法化 B.决策过程的合法化 C.决策程序的合法化 D.政策的法治化

17.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为过程称为( D ) P321 A.公共政策规划 B.公共政策抉择

C.公共政策评估与监控 D.公共政策执行

18.政策执行研究经历了三代发展路径。其中第一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被称为(A) P322 A.向前推进策略 B.向后推进策略 C.整合策略

D.上下来去路径

19.评估政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属于公共政策评估内容中的( D ) P365 A.政策影响评估 B.政策效益评估 C.政策价值评估 D.政策成本评估

20.不属于政策评估价值标准的内容的是( C ) P371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社会公正 C.政策效率

D.社会可持续发展

21.从外部动力来看,政策创新的直接动力是( A ) P405 A.经济制度和体制的变革 B.民众诉求

C.政策主体变革的愿望 D.政策本身的要求

22.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在遵循政策目标的前提下突破原有的政策框架,或者撤旧换新,或者从无到有,对现行政策的局部内容进行调整的公共政策调整形式是( C ) P410 A.政策的增删 B.政策修正 C.政策的更新 D.政策的接续

23.在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中,终止由政策执行而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称为(A)P419 A.功能的终结 B.组织的终结 C.政策的终结 D.计划的终结

24.知识不同于其他物品,它可以重复使用且不会因为使用者多少或使用频率高低而出

现任何销蚀与损耗。这说明知识具有( D ) P429 A.不可逆性

B.交换的不对称性 C.共享性 D.非磨损性

25.在进行政策分析时,根据政策大系统总任务、总目标的要求,使各子系统相互协同配合,并以各个子系统局部最优化为基础,通过调节控制,实现大系统的最优化。这属于政策分析原则中的( B ) P435 A.系统性原则 B.协调性原则 C.分解原则 D.整合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26.社会政策的核心价值包括( ABCD )P127 A.社会正义 B.社会公正 C.社会协调 D.社会稳定 E.社会民主

27.政策执行机关的特性有( ABCE )P331-332 A.执行性 B.服务性 C.权威性 D.强制性 E.法制性

28.常见的公共政策执行工具有( ABCDE )P335 A.行政工具 B.法律工具 C.经济工具

D.思想政治工具 E.技术工具

29.政策调整的特点有( ACD )P406-407 A.渐进性 B.激进性 C.动态性 D.局部性 E.全面性

30.作为一种创造和应用知识的过程,政策分析的程序包括(ABCDE A.定义 B.预测 C.规定 D.描述 E.评估

P436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一手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 P77 32.简述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 P120 33.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 P250 34.简述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 P373 35.简述公共政策终结的方式。 P420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试述政策系统运行的主要步骤。 P194

37.试分析导致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主客观原因。 P345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5分) 38.案例:

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早就引起了中央政府的关注。1998年,国家教委和公安部提出“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具体承担流出地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管理职责”。但由于我国义务教育的人头经费按户籍划拨,外来工所在的城市财政体制在义务教育支出中没有包含外来务工者子女的教育经费,所以××市这些流动学龄儿童就学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绝大部分外来务工者子女只能到打工者自己创办的打工子弟学校就读。 这一问题得到了媒体的关注。不少记者深入到××市外来人口聚居地采访,向社会反映打工子弟学校普遍存在着办学条件简陋、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和未通过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等具体问题。不少专家学者也纷纷指出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并提出政策建议。 这些具体问题进而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02年4月3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该市教委《关于对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暂行办法》,为解决上述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中的诸多具体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 根据本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公共问题? P249

(2)提出公共问题的主体有哪些?本案例中涉及到哪些主体?P256

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答案见一考通)

课程代码:00318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公共政策学发端于1951年拉斯韦尔和勒纳两位美国政治学家合编的 A.《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 B.《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适用》 C.《政策科学构想》

D.《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2.我国最早的史书,也是周天子一系列重要决策记录的著作是 A.《诗经》 B.《礼记》 C.《尚书·周书》 D.《春秋》

3.1918年在洛杉矶成立、现今仍有较大影响力的美国智库(思想库)是 A.福特基金会 B.兰德公司 C.胡佛研究所 D.美国企业研究所 4.属于政策支持系统的子系统是 A.信息传播 B.政策问题 C.目标人群 D.政策环境

5.强调权威的多元化、权力的分散化以及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双向互动的理论是 A.新公共管理理论 B.科学管理理论 C.治理理论 D.精英理论 6.在决策中,能使决策结果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决策规则是 A.简单多数规则 B.全体一致规则 C.绝对多数规则 D.需求显示法则 7.政策问题认定之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就是 A.政策移植 B.政策论证 C.政策方案评估 D.确定政策目标 8.从时间进程上来看,政策规划主要存在于 A.政策执行与政策评估之间 B.政策方案确定之后 C.政策目标的确定与政策抉择之间 D.政策执行的主体确定之后 9.参与行政决策规划的主体可以是多元的,但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政府 B.司法机关

C.立法机关 D.公众 10.政策抉择的第一个环节包括政策论证、政策探究以及 A.政策审议 B.政策评估 C.政策对话 D.政策采纳 11.决策者择定的政策在内容上不能与既定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必须合乎有关法律的原则甚至具体规定。这一程序指的是政策制定过程中的 A.决策程序的合法化 B.政策主体的合法化 C.政策形式的合法化 D.政策内容的合法化 12.将公共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 A.政策制定 B.政策执行 C.政策监控 D.政策评估 13.公共政策变动的政策学习模型的提出者是 A.埃德文·阿曼达等人 B.萨巴迪尔等人 C.亚瑟·施莱辛格 D.查尔斯·琼斯

14.公共政策变动的政策学习模型强调理解和预测政策变动的关键所在是 A.信念和政策学习的动态变化 B.亚系统外部的变化和政策学习 C.政策倡议联盟间的互动和政策学习 D.稳定的系统因素的影响和政策学习 15.公共政策调整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是 A.渐进调适原则 B.追踪反馈原则 C.实事求是原则 D.及时评估原则 16.公共政策终结的一种最直接、最彻底的方式是 A.政策合并 B.政策缩减 C.政策替代 D.政策废止 17.政策学知识应用的主要形式是 A.理论创新 B.政策研究 C.政策分析 D.概念界定

18.与学术性政策研究组织比较,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主要特征是 A.以积累学理性政策知识为导向 B.以政策学知识解决政策问题为导向 C.以学习政策知识为导向 D.以构建政策过程模型为导向 19.政策分析师的角色应当是

A.与公共决策者形成共生的合作关系 B.与公共决策者形成寄生的依赖关系 C.作为公共决策者全知全能的指导者 D.作为公共决策者的驯服工具 20.公共政策接续主要探讨的是这样一种关系 A.政策调整与政策创新的关系 B.政策稳定与政策断裂的关系 C.政策变动与政策终结的关系 D.新政策与原政策的延续性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公共政策个案研究的步骤一般包括 A.明确个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B.制定研究计划 C.整理分析材料,形成结论 D.申请研究经费 E.起草研究报告

2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主要包括 A.政策评估系统 B.行政机关

25.政策学知识应用的主要形式是(C)P430 A.理论创新 B.政策研究 C.政策分析 D.概念界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6.美国司法决策的形式主要有(ABC)P141 A.司法审查 B.推翻先前的裁决 C.司法命令 D.立法 E.立法否决

27.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包括(ABCE)P407 A.政策目标B.政策方案 C.政策措施 D.政策环境 E.政策主体和客体

28.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ABCD)P350 A.忠实原则 B.民主原则 C.法治原则D.创新原则 E.实事求是原则

29.公共政策的基本内涵包括(ABCDE)P250 A.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B.问题的察觉

C.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 D.团体或组织活动 E.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30.政策分析的职业伦理的基本内容包括(ABD)P448 A.道德品质要求 B.行为规范要求

C.职业道德D.价值判断要求 E.法律规范要求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中取得的显著成就。1- P100 答: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中取得的显著成就有: (1) 方法论的多样化; (2) 对政策研究重点的转变;

(3) 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 (4) 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 32.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2-P152 答: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如下: (1) 管制功能 (2) 引导功能 (3) 调控功能 (4) 分配功能

33.简述常见的公共问题提出主体。5-P255 答:常见的公共问题提出主体有: (1) 政府部门 (2) 政治人物 (3) 政党组织 (4) 利益集团

(5) 大众传媒

(6) 专家人士及咨询机构 (7) 公民和社会团体 (8) 政策网络

34.简述公共政策监控的基本内容。8- P381 答:公共政策监控的基本内容是: (1) 政策主体的监控; (2) 政策监控的对象; (3) 政策监控的目的; (4) 政策监控的过程。

35.简述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9- P400 答: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有: (1) 决策者的变动; (2) 政策环境的变化; (3) 政策资源的限制; (4) 政策的失效或低效; (5) 政策的合法性收到质疑。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试述大众传播与政策制定的关系。3-P220 答:大众传播与政策制定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1) 提出公共问题并推动问题认定

①监测环境变化,及时发现和提出公共问题; ②促进信息交流,释放社会多元诉求; ③制造“焦点效应”,催生热点公共问题;

(2) 有效影响政策议程的设置 ①推动公共议程尽快转化为政策议程; ②价值取向和利益导向的引领者; ③构建“第二现实”; (3) 影响公共政策的抉择

37.试述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应采取的综合治理的系统方法。7-P347 答: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对策如下:

(1) 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成本—收益分析 (2) 加强公共政策的认知力度 (3) 努力提高公共政策执行者的素质 (4) 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控制与监督 (5) 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制度创新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5分)

38.案例:为了改革和加强车辆管理工作,同时充分体现机动车所有人选择号牌的个性意愿,依据《公安部关于开展启用“二00二”式机动车号牌试点工作的通知》(公安管【2002】85号),北京、天津、杭州、深圳作为首批四个试点城市,于2002年8月12日率先启用这种新式机动车号牌。车主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编排车号。个性化车牌一经推出就受到有车族的欢迎,投放头一周就发出了7000多份新车牌。但由于《通知》基本上没有对车牌的编码做出限制,于是像“CHN-001”、“USA-911”、“IBM-001”等被认为颇具“创意”的号码纷纷出炉,这引起了社会上的一片争议。8月22日,北京2002式机动车号牌突然暂停发放。8月23日,其他三个城市也因“系统技术故障”暂停发放新式车牌。个性化车牌在试行十天后匆匆收场。 请回答:(1)什么是政策终结?(P419)

(2)结合本案例,分析政策终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P422)

答:(1)所谓公共政策终结就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政策功能、政策计划或政策组织的一种行为。

(2)一般来说,导致政策终结的原因有两个:①经过评估认为政策的目标已经实现,政策问题已得到解决,政策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应该予以终止;②经过

评估发现政策存在的失误或局限使其无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如果继续执行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会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必须予以终止。本案例属于上述原因中的第二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公共决策者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是( B )1-69

A.政策群 B.政策链 C.政策一般 D.个别政策 2.提出政策执行博弈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D )7-328 A.西蒙 B.德洛尔 C.泰勒 D.尤金·巴达克

3.以同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的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 C )2-122 A.战略、战术、策略

C.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

B.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 D.单目标政策和多目标政策

4.当代中国不具有政策制定一般功能的一级政府是( B )2-144 A.省政府 B.乡政府 C.市政府 D.县政府

5.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 B )2-129 A.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C.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B.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D.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6.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景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景况存在显著差距,由此形成的问题属于( A )5-249

A.公共问题 B.社会实践问题 C.公共政策问题 D.私人问题

7.一定的政策问题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是随着成因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特性指的是政策问题基本属性中的( D )5-253

A.客观性 B.主观性 C.历史性 D.动态性

8.以特定的行业或职业的代表为特征,影响政府各机关制定和执行有利于自身的公共政策的群体是( B )5-257

A.政党组织 B.利益集团 C.政府部门 D.政治人物

9.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将某种公共问题细分成许多次类的方法是( B )5-263 A.边界分析 B.类别分析 C.层次分析 D.假设分析

10.政府直接创始政策问题并将该问题扩散到政策议程的过程是( C )5-273 A.外在创始模型 B.内在创始模型 C.动员模型 D.三源流模型 11.美国学者雷恩和拉宾诺维茨提出的政策执行理论模型是( C )7-327 A.过程模型 B.互适模型 C.循环模型 D.博弈模型

12.记者采访中居民对某项政策发表评论,这种形式的政策评估属于( D )8-360-361 A.内部评估 B.委托评估 C.正式评估 D.非正式评估 13.埃德文·阿曼达等人提出的公共政策变动模式是( D )9-402 A.周期型 B.学习型 C.阶梯型 D.Z字型

14.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最主要和直接的作用是( A )10-443

A.为公共决策者服务 B.为政策教育与宣传服务 C.充当政策执行的马前卒 D.为政策

目标的达成配置资源

15.质化政策评估建立在( C )8-380

A.理想主义的基础之上 B.实证主义的基础之上 C.建构主义的基础之上 D.逻辑主义的基础之上

16.在使用实验法进行政策评估时,接受政策实验处理的一组被称为( C )8-378 A.对照组 B.评估组 C.实验组 D.备选组

17.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经验、直观为主的政策评估方法逐渐演进的方向是( A )8-375

A.以技术计量和价值选择为主 C.以制度分析和哲学思辨为主

B.以哲学思辨和价值选择为主 D.以实验研究和理性选择为主

18.在规划阶段,对政策方案进行的一种带有预测性质的评估被称作( B )8-363 A.非正式评估 B.预评 估 C.正式评估 D.结果评估

19.通过某种方式对政策在价值上所具有的意义进行的评估被称作( D )8-366 A.政策效益评估 B.政策成本评估 C.政策影响评估 D.政策价值评估 20.政策的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被称作( C )8-369 A.政策效益 B.政策效果 C.政策效率 D.政策价值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基于西方经验、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有( CDE )4-236-237

A.规范最适模型 B.渐进主义模型 C.精英模型 D.集团模型 E.机构—制度模型 22.法与政策都是调整人的行为亦即调整社会关系的准则、标准。其规范作用可包括( ABCDE )2-148

A.指引 B.评价 C.教育 D.预测 E.强制 23.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包括( ACE )8-365

A.政策成本评估 B.单一政策评估 C.政策需求评估 D.复合政策评估 E.政策效益评估

24.政策分析包含如下程序( ABCDE )10-436 A.定义 B.预测 C.规定 D.描述 E.评估 25.公共政策创新的内部动力主要有( AE )9-405

A.政策主体的变革愿望 B.经济制度和体制的变革 C.民众的诉求 D.参与世界竞争的需要 E.政策本身的要求

非选择题部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6.简述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类型。1-72

答:(1)线性结构(2)职能结构(3)线性—参谋结构(4)矩阵结构

27.简述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变成国家意志的法定程序。2-142-143 答:(1)中共中央与国家机构联名发布政策。

(2)中共中央提出政策创议,国家机构据此制定具体的政策方案,并按照法定程序通过。 (3)政府决策以党提出的政策原则为依据。 28.简述政策过程的精英模型。4-238-239

答:精英决策模型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政策过程模型。它揭示了现代民主国家的根本理念“主权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与实际的政治过程和政策过程中总是由直接掌管政权的少数人来主导这一难以克服的悖论。

(1)社会分为有权的少数和无权的多数。负责社会收益分配的只是少数人;国家政策不是由民众决定的。

(2)统治人的少数不代表被统治者的多数。精英大多出自社会经济的上等阶层。 (3)为了保持稳定避免发生革命,非精英上升到精英地位的过程必须缓慢而又不间断。非精英只有接受精英的基本观点,才能进入统治集团。

(4)精英们在社会制度的基本准则和保持现代社会制度不变等方面意见一致,只是在很少一些问题上有分歧。

(5)国家政策并不反映民众的要求,而只反映盛行于精英中的价值观。国家政策的改变是缓慢的,而不是革命性的。

(6)相对说来,行动积极的精英受态度冷漠的民众的直接影响很少。精英对民众的影响多于民众对精英的影响。

由这样一组命题形成的一个理论框架,在用于公共政策分析时就被称做决策的精英模型。

29.简述公共政策监控的主要功能。8-383-384

答:政策监控作为完整的政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贯穿在政策运行的全过程。

(1)通过政策监控活动,使政策制定过程合法化、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充分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拓宽人们参与的渠道,遵循科学决策程序,使政策内容最大限度地体现人们的各种利益要求。

(2)通过政策监控活动,排除主客观因素的干扰,整合政策运行活动的各种力量,充分发挥政策资源的潜能,提高政府效率,确保政策执行过程的有效性。

(3)通过政策监控活动,在保证政策评估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实现政策评估的公正性,最大限度地反映政策运行过程的客观现实,体现政策评估活动的价值取向。

(4) 通过政策监控活动,反映政策运行过程的实际情况,比较利弊得失,为政策调整活动确立一个基本的衡量标准,明确政策调整活动的方向。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0.试论政策学习的含义及类型。6-298-299 答:一、政策学习的含义:

现实中的政策变迁或者政策创新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政策学习。从纵向来看,需要思考以往是如何解决这种问题的,或者现在政策对于该问题是否有效;从横向来看,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其他国家、地区、省份或者其他城市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制定者能够从传统政策、现行政策或者其他地方政府的政策中获得可以利用的各种知识,包括政策理念、政策内容、政策工具等。同时,政策学习也可能获得新的价值、目标以及对于问题的建构等方面的知识。

二、从学习的内容以及程度上,一般认为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政策学习。 1、工具学习

是指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技术、政策制定、过程以及政策工具等。政策水平和质量与政策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政策过程以及工具等有关。 2、概念学习或者问题学习

是指在政策制定中从一个不同的评价角度来看待事物。如果以既定的角度来看待政策问题,那么解决办法也常常是传统办法,而如果以一种新观念看待问题,将会产生全新的解决办法。 3、社会学习

是指决策者学习有关政策价值以及规范、目标、责任等其他深层次的特质。社会学习能够使决策者反思政策制定所依据的根本价值、原则和过程,从而导致决策理论上的重大变迁。

31.试述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及其特点。7-320-321 答:一、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

所谓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公共政策执行的本质是遵循政策指令所进行的变革,是将一种政策付诸实施的所有行动的总和。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特点

1、目标的导向性2、内容的务实性3、行为的能动性4、手段的权威性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2.人社部表示现行法定退休年龄不会立刻调整

随着一批发达国家人口结构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这些国家的政府都正在或已经出台关于劳动力延迟退休的政策方案。一些媒体近期报道,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在对延迟职工退休年龄问题展开研究,我国职工的退休年龄可能会延迟。针对这种报道,人社部负责人表示:进行政策研究并不意味着现行退休年龄的规定即将更改。

人社部认为,从国际上看,一些国家已经延长了退休年龄,主要是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和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我国目前既面临着老龄化加快的挑战,又面临着就业压力巨大的挑战,因此对现行法定退休年龄的调整问题必须非常慎重。

虽然我国不少地方近年出现“用工荒”,但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劳动力大国,劳动力资源总量高达10亿多,就业形势在今后一段时期仍将十分严峻,而不是像欧洲一些延迟退休年龄的国家那样已面临劳动力短缺。所以,一些媒体说的“我国退休年龄要提高至65岁甚至更晚”,不会在近期立刻实施。远期的调整要考虑未来经济社会的总体变化。 (1)简述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3-191

答:公共政策是环境的产物。对于具体的政策主体系统来说,存在两种不同的政策环境:一种是政策系统所处的一般环境,一种是政策系统运行的具体环境。在政策系统所处的一般环境里,经济环境对于公共政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政策目标、政策行动等都要受到经济环境的制约。社会文化环境也将对政策系统的生存、发展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2)试从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关系的角度,分析人社部关于“现行法定退休年龄不会立刻调整”的表态。3-191教材上没有标准答案 答:

人社部关于“现行法定退休年龄不会立刻调整”的表态,主要是考虑到职工延迟退休年龄这一政策要受到我国政策环境中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我国经济与社会环境目前面临的基本问题是老龄化加快与就业压力巨大并存,延迟退休是为了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而我国目前不存在这一问题,延迟退休势必导致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33.美国众议院正式就排华历史致歉

美国国会华裔议员赵美心向众议院提出了683号议案。该议案旨在表达对《排华法案》等联邦法律给在美华人带来负面影响的歉意,再次承认美国的建国原则之一是所有人生而平等。美国东部时间2012年6月18日下午,众议院通过了该议案,对1882年国会通过的《排华法案》正式致歉。这一致歉是美国国会在《排华法案》废除之后首次承认这一歧视性法律的不公正性。

1850年以前,华人移民美国者寥寥无几,自美国西部掀起“淘金热”后,进入美国的华人增加。此后,由于美国修建太平洋铁路的需求,入美的华工人数每年都在万人以上。1873年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使就业形势恶化,此时华人移民也达到了19世纪以来的最高潮。愈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lv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