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美版高中《绘画》教案全套

更新时间:2024-04-12 00:0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美版高中《绘画》教案全套

民族文化,国之瑰宝 ——第一课 中国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2、过程与方法:以提问的方式使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教师堂上示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三、教学难点 :

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创造,既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

四、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常规) 二.引入新课:

本课内容为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通过对典型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名作的赏析,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

1.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绘画习惯按传统分成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画科。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青绿山水——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用这种颜料作为主色的

山水画称作“青绿山水”。其中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勒、皴笔少,着色浓重,如《千里江山图》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略施青绿两色,如《游春图》。

浅绛山水——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 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

北宋的山水画,虽然在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中包含着画家对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还是以客观地描写自然物为主。代表人物是范宽、郭熙和王希孟。

范 宽《溪山行旅图》 绢本水墨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画面约三分之二,耸立在中的主峰,右侧有深谷瀑布,另一边矮小的侧峰。中景与主山间,被云气阻绝,烘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气势。这幅画构图并不复杂,细部的描写却很仔细,显 示出画家有高度观察能力和写实的工夫。描写的手法也极其生动自然,而且合乎自然的规律。 范宽运用深黑的墨色,和扭曲颤动的笔触,画山石的轮廓和皴纹,分出岩石的块面,然後用浓淡层不同,雨点般的短线,顺著石块组织的方向,逆笔皴擦,产生明暗深浅的立体感,而且加强了由皴纹引导的山石的动势,赋予山石强韧的生命力。

《 溪山行旅图 》中,山的地位远远超过人物,它显示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大自然生生不息,恒古不灭,人类则如同山中行旅,只是一介短暂停留的过客。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南宋的山水画与北宋的山水画有明显的不同,突出表现在追求诗的意境。许多南宋山水画的标题就很富有诗意,如寒江独钓、风雨归舟等。著名的山水画家有马远、夏圭等。

从以上作品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画家善于运用空白的艺术手法,称之为“以白当黑”。南宋的山水画尽管题材、场景、画面小得多了,但由于极力追求诗的意境,善于进行大胆的艺术概括,运用以少胜多 的艺术手法,作品的意境更为浓厚、鲜明,显示了中华民族美学传统的重要特色。

元代的山水画在意境的创造上更强调主观抒发与个人风格的创造。代表画家有倪赞、王蒙等。

2、 其次,中国古代山水画在空间的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 就是把山水画家自己看作是一个巨人,面对自然,就象人观盆景状。这样,千里江山也可尽收眼底,或用长卷的形式表现,如《千里江山图》,长达11米。或以中国画特有的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法,画十分繁复的山岭,如《溪山行旅图》、《早春图》、《青卞隐居图》等,其空间处理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构图方法。中国古代山水画创造的这种独特的处理空间关系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自然的方法,同时也蕴含着中国民族的审美胸襟,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

3、此外,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

如表现各种山石就有各种皴法,什么披麻皴、雨点皴、荷叶皴等。在这些表现程式的应用上,主张灵活运用,不断有所发展。在山水画的笔墨技法上,也更为丰富多变,如笔法中包含上述的山石的多种皴法和点苔法等;墨法中湿者为“染”,干者为“擦”,还有“破墨”、“积墨”等等。可见,中国古代山水画也同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传统和体系。

三.小结

课 题 民族文化,国之瑰宝 ——第一课 中国画 课 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对中国画特有的绘画工具“文房四宝”以及专门的中国画颜料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有一初浅认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中范画赏析探寻中国画丰富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中国画形成正确的概念,并通过这种理解和认识提高对祖国优秀传统绘画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画特有的绘画工具“文房四宝”以及专门的中国画颜料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难点:课文中范画赏析探寻中国画丰富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教法:比较分析法,引导探究法,运用投影仪辅助教学。 学法:描述,理解,感受与评价。 教学准备 制作PPT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经过上个学期美术鉴赏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在这新的学期,我们将过度到绘画这一模块,但绘画也不是单纯的绘画,因为在我们的艺术学习领域里,培养与提高鉴赏能力是离不开每个模块的。学习各种绘画技法之前,我们先来感受一下祖国传

统文化之博大精深,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

(课件出示几幅优秀国画作品)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绘画大师毕加索会见中国画大师张大千时曾说: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我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是日本的艺术。当然,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你们中国的;第三非洲的黑人有艺术。

提问: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历史悠久与灿烂文化等

教师小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她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并使其持久地发展着。中国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为炎黄子孙,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探究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画。(板书:民族文化 国之瑰宝—— 中国画)

三、新课学习

(一)民族文化的瑰宝(板书)

提问:为什么说中国画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画在哪些方面具有独特之处呢?(课件出示:两张西方油画与两张国画对比)

学生讨论回答:(学生可能会先从色调和画得像与不像等方面回答,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表现形式上回答,让学生注意国画的诗、书、印)

教师小结:中国画的独特之处是将中国文化中诗、书、画、印融会在一处,彰显浓厚的文化底蕴。

(二)了解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板书)

问:用什么工具创造出这些作品的呢?(多媒体展示作品) 学生回答:“文房四宝”或“笔、墨、纸、砚”

教师提问:文房四宝对我们炎黄子孙来说,就很简单了, 但你们知道那里的是最好的吗?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的同时课件出示相对应的中国画工具材料,最后由学生总结。 教师小结:中国画所用的“文房四宝”原指湖笔、宣纸、徽黑、端砚。湖笔产地浙江湖州;宣纸产地安徽泾县;徽黑产地安徽歙(shè)县;端砚产地广东高要端溪。(板书:湖笔、宣纸、徽黑、端砚)继而延伸到中国毛笔的种类、宣纸的种类和生产,书画用墨的种类,中国四大名砚。

(三)中国画有哪些独特的表现手段?(板书)

课件出示宋代梁楷的“泼黑仙图人图”和 张大千的《一水菰蒲绿半天云雨清》) 学生欣赏中提问:从这两幅画中我可以看出笔墨怎样呢? 学生回答:(略)(引导学生从表现形式上理解)

教师小结:丰富多变的笔法和墨法。 问:这是因为什么呢?

(学生与教师共同回答)因调水的多少,可有深浅变化:因笔中含水的多少有干湿变化,由于在笔的不同部位蘸墨蘸水,又可产生一笔下去,自然分出深浅的效果。利用宣纸渗水的性质,可在墨上冲水,水上冲墨或色墨结合,幻化出水墨淋漓,色墨相融。挥挥洒洒、气象万千的奇妙效果,亦即墨法中最负盛名的水破墨、墨破水、色破墨等等。

课件出示几张西方油画和几张国画:让学生从表现形式上谈谈有什么区别?从中总结出,中国画中的诗书画印是区别以西方油画的最基本的特点。

提问:大家谈谈您对国画中的诗、书、画、印的认识?

教师小结: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美妙的诗文吟诵生活,历史上许多画家即是书法家又是诗人,往往以诗文隐寓自己的理想、抱负以及人格追求。如(苏轼曾盛赞现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问:如何理解中国画独特的创作理念和美学追求?

课件出示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国画,提问:在观察过程中,注意思考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国画,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先分小组讨论,最后选代表回答,然后老师总结,如:国画创作最初是追求形式,晋人陆机论。“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到了东严明顾恺之提出:“迁想妙得”。到清代,这种看法就更有发展,石涛认为必须“深入物理”,才能“曲尽物态”,以求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到了现在齐白石说绘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由于不同时期的美学追求不同,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也有出出了写实、写意等画法。

(四)作品分析 ①富春出居图卷·黄公望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平江常熟人。这是一轴纸本水墨长卷画,纵33厘米,横639.9厘米,前半段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段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作品描绘富春江一带初秋景色,画风平淡天真,笔墨富于变化。此图发挥了中国山水画“散点透视”的特点,完全不同于西洋绘画的“定点透视”。长卷可以“景随人迁,人随景移”,作者和观者如在景中游,边走边看。这幅画靠的是艺术修养和笔墨功夫。画家79岁始创作此画,终日对真山真水潜心琢磨,用简练的线条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感受“三四载未得完备”。书中选的是其中一段。

③看泉听风图轴·唐寅(明)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子畏,号六如居士等,苏州人。工诗文书画,高远构图。

景物占了左边大部,右上角留出较大天空,用诗文书法题款与左下角繁多的景物遥相呼应。

四、 学生练习

根据以前美术鉴赏的学习和新课的学习,谈谈你对中国画的认识和感受。 五、拓展与自我评价

举二三例,谈谈你对中国画关于“不似之似”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所学知识点。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民族文化,国之瑰宝 ——中国画

一、民族文化的瑰宝

二、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三、中国画独特的表现手段:1、丰富多变的笔法和墨法

2、诗书画印

3、独特的创作理念和美学追求

教学反思

课 题 天人合一,情景交融 ——第二课 中国山水画 课 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悟中国哲学思想,理解画家的创作心境。

过程与方法:赏析山水画的构图、笔墨、造型、意境及创作理念;掌握山水画的创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从自然风景中体会山川的美好和抒发个人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中国山水画创作理念,学习山水画技法。 难点:借助笔墨技巧,创造山水画的意境。 教学方法:

教法:比较分析法,引导探究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探究法,尝试法。

教学准备 教师:课本、备课本、电脑课件、水墨工具材料。

学生:课本,毛笔、墨汁、瓷碟(或调色盘)、清水、宣纸、报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出示图片:风景照片、西方油画作品、中国山水画作品,提问:这种以独特的笔、墨、纸描绘大自然景色的绘画叫什么画?西方风景油画作品和中国山水画作品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板书:中国画的三大画科——人物、山水、花鸟)

三、新课学习

(一)为什么说山水画是“天人合一,情景交融”?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山水画是“天人合一,情景交融”?让我们先来欣赏几幅优秀的山水画作品,从中体味画家的创作心路。

作品一:北宋画家范宽的《雪景寒林图》以雄劲的笔法描写了北方高峻的大山,山间的积雪和重林掩映的建筑,使人观之如身临其境。画家终日游居山林,喜欢华山一带的景色,常在山中就坐,对景研究画山的方法,认为“以其师人,不如师造化”,以大自然为师,因此能够画出如此传神之作。

作品二:元代倪瓒所画《六君子图》是一幅典型的以画抒情的作品。作品画了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以表达自己做人的志趣,画面萧疏的气氛、寥落的用笔都体现了画家内心的情感,无语地传达了画家的心声。画家黄公望在题画诗中进一步揭示出本画的主题:“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将画家见景生情、借景生情、以景寓情的心思表达得含蓄隽永,也将中国画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审美特点诠释得十分清楚了。

《六君子图》(让学生根据教科书提供的材料结合自己搜索到的相关画理资料展开讨论,生生、师生交流互动。)“古画画意不画形”、“树石不取似,意到便已”、“以笔墨之自然,合乎天地之自然”。

师评述:在古人看来,把大自然融入笔墨之中,这是山水画所表达的天人合一的精神;而把自然界的物象和人融合到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达到情与景的交融。这就是历代中国画家所追求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审美原则。

(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有什么区别?

教师提出问题: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有什么区别?(学生阅读课文,同桌讨论比较山水画与风景画的区别。)

(1)工具材料的不同。西画多用平头笔,如油画笔、水彩笔、水粉笔等,调和颜料作画,画出的作品一般都叫“风景画”。而用毛笔和水墨颜料,画在宣纸和绢上的中国风景画,都叫“山水画”。

(2)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的不同。西画画风景要支起画架子,大都以焦点透视的方法对照景物如实描绘,包括光影、体积等。如荷兰画家霍贝玛的《林荫道》。中国画则讲究“搜尽奇峰打抄稿”,把要画的东西目识心记,古人称为“腹稿”。在构图时,可以散点透视的方法,一段段记录不同景色,形成独幅或长卷,可以从山前记到山后,可将不同季节的景色描绘在同一画卷之中,表现起来能够收放自如,随心所欲。常以三种构图(高远法、平远法、深远法)创设画面。如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元代倪瓒所画《六君子图》,唐寅《山路松声图》。

(3)山水画对笔墨意境的追求。国画的表现方法是通过笔墨来“造境”。西画多表物,国画多抒情。表物主要是客观地反映现实,抒情是主观地表情达意。

(学生以“画当为山水传神”为话题,围绕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不同特点展开讨论,发表个人观点。)

师述评:古代画家追求“外师造化”即以大自然为师,潜心观察事物变化以及其中人物的神情动态;“中得新源”即将画家心之所感,意之所得融会于画中。又强调“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是说画家作画,拿起笔来,一挥而就,就是头脑中已酝酿成熟了,才能达到如此传神境界。

(三)示范方法,艺术实践

教师通过实物展台示范画山水画的步骤。从作画的起稿、勾线、皴擦、点染、上色等表现技法,以及笔墨变化,空间创设,意境传达等画面的处理方式逐一讲解演示。教师着重介绍画山水画从临摹入手的方法、步骤,以及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四、 学生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艺术实践。学生根据教科书提供的临画步骤图进行山水画技法的练习。按临画步骤实际操作,掌握山水画的表现方法和体验山水画意境的创设过程。体会画家将时代精神融于笔墨之中,表达情感的创作方法。

五、拓展与自我评价

学生展示作品,畅谈创作理念。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所学知识点。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天人合一,情景交融 ——中国山水画

一、中国画的三大画科——人物、山水、花鸟

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1、工具材料的不同

2、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的不同 3、山水画对笔墨意境的追求

教学反思

课 题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第三课 中国花鸟画 课 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工笔花鸟画的赏析,了解工笔花鸟画创作的基本技法,感悟中国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民族传统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介绍古今工笔花鸟画作品,使学生了解传统与现代工笔花鸟画不同的艺术风格,以及现代花鸟画的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运用花鸟画的基本技法临摹工笔花鸟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中国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民族传统观念。 难点:掌握勾线技巧,能够自觉运用线表现形体的结构。 教学方法:

教法:比较分析法,引导探究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描述,理解,感受与评价。 教学准备 制作PPT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师:课件展示六幅中国画作品

生:辨别哪些是花鸟画。观察作品表现技法,说出这些花鸟画是属于工笔花鸟画。 师:揭题《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中国古代花鸟画》之工笔花鸟画。 三、新课学习

(一)传统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师:中国花鸟画具有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优良传统,借物抒情原来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性能和特点。例如我国大诗人杜甫,在他处于家破人亡之时,写出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名句,这就是借物抒情。(课件展示《出水芙蓉图》)

生:观察画面内容思考:荷花有什么寓意?——高洁清廉的品德

师:当然中国花鸟画的借物抒情并不是硬加到作品上的,而是要善于抓住动植物与人的某种思想情感的联系,再加以艺术的夸张强调。宋代是中国古代花鸟画的高峰期。(课件展示《寒雀图》) 生:观察画面所绘内容 师:课件放大局部“麻雀”

生:对比欣赏写意麻雀与作品中工笔麻雀相比,哪一技法表现更细致? 师:传统工笔花鸟画以写生为基础,造型工整、描绘细腻。(课件展示《出水芙蓉图》)

生:对比欣赏《出水芙蓉图》《寒雀图》局部(麻雀),两幅作品中的色彩运用有何区别? 师: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设色精致典雅,造型工整、描绘细腻。(课件展示《寒雀图》)在这一作品中画家借这些助自然物象,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生:画面描绘了干枯无叶的老树和隆冬的麻雀,一动一静反衬出小鸟活泼欢快的生命活力。表达画家对生命力的赞颂。

师: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是中国工笔花鸟画的优良传统,现代工笔花鸟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注重创新。(课件展示《筛月》)

生:对比欣赏《出水芙蓉图》局部(荷叶)筛月中的荷叶,观察两幅作品中的荷叶有何不同?(色彩、造型上的区别)

师:传统工笔花鸟注重写生,现代工笔花鸟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注重创新,《筛月》的创作在颜料的选择上融入了水粉颜料,使画面色彩更加艳丽,荷叶的造型虽然与传统工笔中的荷叶造型有区别,但仍然描绘得工整细腻,营造出月夜清冷的意境。现代工笔花鸟画除了在色彩上有所创新外,在造型上也有创新之处。(课件展示 邹传安《花鸟》)

生:与《寒雀图》中的麻雀对比欣赏,两幅作品中麻雀造型有何不同?(《花鸟》中的麻雀立体感更强)

师:现代工笔花鸟画还将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段融入其中,塑造的形象更加立体。无论是传统工笔花鸟画还是现代工笔花鸟画,创作技法无外乎两种“没骨法”“勾填法”(课件展示两幅工笔荷花)

生:对比两幅作品,发现不同之处

师:介绍没骨法(没骨的“没”字,即淹没而含蓄之意,其精要在于将运笔和设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不用勾轮廓,不要打底稿,更不能放底样拓描。)学习工笔花鸟画的基础画法是“勾填法”(课件展示作画步骤:白描、渲染,展示白描作品)

生:仔细观察白描中的线条

师:线条是构建中国画形式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在工笔画里,线条的位置就更加重要。 1、线要表现形体结构。 2、线要表现质感。 3、线要表现颜色。

生:观察白描中的线如何表现“形体结构”“质感”“颜色”。

师:师范握笔、示范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要求“起笔藏锋、运笔中锋、收笔回锋”以及中锋用线要求。

生:尝试线条练习 四、 学生练习 生:临摹白描作品

要求:仔细观察临摹作品,运用线条表现形体结构,表现质感,表现颜色,线条要圆润、浑厚、匀整、有弹性。师:指导学生临摹作品。

五、拓展与自我评价

生:展示作品,在临摹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师: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示范。 师:课件展示现代工笔花鸟画 生:欣赏作品

课堂小结 画好工笔花鸟除了要认真学习基本技法外,还要求我们平时注意观察,才能真实、生动、准确地表现美好的大千世界,捕捉花鸟虫草的千姿百态,感受鲜活生命给人带来的心灵触动。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中国花鸟画

教学反思

中国工笔花鸟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从总体上对中国工笔花鸟画有一个概况的认识,树立一些基本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以提问的方式使学生着重理解工笔花鸟画独特的艺术传统,教师堂上示范及讲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风格、规律、美学思想等,树立一些基本观念。同时对于中国丰富的文化底蕴及内涵,在认识上有一定的提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使其绘画思想深深扎入这片土壤,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绘画作品。

二、重点难点:

重点:1从临摹传统工笔重彩画,掌握其勾线、设色等技法; 2、体会线与形、线对比、线节奏,虚实等关系; 3、研究中国传统工笔画的造型、构图,意境等特点。

难点 1、如何将西方的明暗素描的造型转到东方以线造型方面来; 2、色彩观念的转变;

3、体会勾线中什么是见笔及用笔的起收、承转; 4、体会中国画的学养、意境、气韵、笔墨、风格。

教学过程: 一 概 述

中国花鸟画从总体上讲可分为工笔、意笔两种风格流派,其中工笔花鸟画的产生、发展较意笔花鸟画要早得多。

与写意花鸟画相比,工笔花鸟画从表现形式上追求精细,对形象的塑造力求精微,表现手法上力求完美无缺,生动自然。对格调的追求上与写意相同,力求清新典雅,古朴凝练。技法上虽上但求其写,以下其形而达到传其神的目的。

工笔花鸟画的雏形可上溯到战国时期。稍晚些时代的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帛画,便是一幅较有代表性的早期工笔重彩画,其中便有鸟兽的形象,造型十分生动。晋代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有游龙、飞鸟的形象,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有荷花、牡丹、人、

鹤的形象,但这些花鸟的形象都是作为人物的背景出现的,然而这一切都为花鸟画的产生奠定了一个人文基础。

二 唐、五代、两宋的工笔花鸟画

唐、五代、两宋是工笔花鸟画的确立、形成、发展、成熟时期。特别是五代、两宋是上笔花鸟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时期。

唐代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个繁荣时期,在这一时期里出现了许多文化艺术的高峰。如:诗歌,书法等等。工笔花鸟画也是在这个时期逐步确立形成起来的,与山水画一起从单纯的人物画配景中脱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画科。唐代的工笔花鸟画最初从形式技法上看以工笔青绿重彩为主,风格朴素、单纯,为工笔花鸟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代时期是工笔花鸟画的形成、发展时期。两宋是工笔花鸟画的成熟时期,在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史上地位显赫,可以说两宋是工笔花鸟画的最高峰,这一时期,佳作频频,高手如云。南宋迁都杭州、钱塘一带,水土丰足,形成一股很强的绘画氛围。在这种条件下,工笔花鸟画更趋于成熟、完善,涌现出一批批成就不俗的工笔花鸟画家。

总之,工笔花鸟画在两宋时期,无论从技法到风格样式,都已达到了鼎盛的阶段,为花鸟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随着文人画的不断兴起,元、明、清的花鸟画是基于两宋工笔花鸟画之上的一个历史的延伸。

三 元、明、清的工笔花鸟画

元、明、清的工笔花鸟画基本上处于平和、稳定发展的状态。 元代的工笔花鸟画继续沿习宋代的花鸟画风。但表现手法相对要自由一些,格调也大多偏于野逸一路,表现题材也有所拓展。以梅、兰、菊、竹为主题的作品大量涌现。 明代可以说是花鸟画的分支确立时期,在这一时期,基本上形成并确立了工笔、写意、没骨三大花鸟画风格流派,并且各自都有较杰出的代表人物。 清代是花鸟画的成熟时期。

四 近、现代及当代的工笔花鸟画

当代的花鸟画可谓百花齐放。工笔花鸟画也如雨后春笋,焕发出勃勃生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外来文化的养分,无论在技法上、造型上、用色上、构图章法上都有所突破与创新,表现手法和题材较前代更为丰富。

提问:1、唐、五代、两宋时期花鸟画的典型代表及典型作品? 2、分析徐熙、黄筌两者不同画风?

工笔花鸟画的线描教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线是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通过勾线临摹的手段,学习 前人勾线技巧,掌握其方法。

2、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从临摹古代工笔花鸟画入手,逐步解决花鸟画中的造型,构图等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丰富的文化底蕴及内涵,使学生认识上有一定的提高,使其绘画思想深深扎入这片土壤,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绘画作品。

二、重点难点:

(1)勾线中见笔及用笔的起收。 (2) 线与形、线对比、线节奏。 三、教学过程: 一 工 具 介 绍

笔:勾线笔,(叶筋,大红毛,点梅,衣纹,小狼毫) 染色笔,(大、中、小的云羊毫,兼毫,白鹭)。 墨:墨色要亮、润、匀、重、清(一得阁,中华)。 纸:画工笔要用熟纸,熟绢,以不漏矾为宜。

砚:砚中不可有陈墨、残渣,砚面要平,质地要青亮、光泽。(端砚,歙砚) 色:宜用块状中国画颜色,高级中国画颜色。

其他工具有:画毡,白瓷盘,明矾,笔架,纸巾、枕尺,笔洗(两个),小水勺,回形针。 二 如何学习工笔花鸟画

学习工笔花鸟画首先要在“法”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宏观的角度说就是学习的方法、过程、步骤,以及在不同阶段的侧重点;从微观的角度说就是学习工笔花鸟画所涉及到的章法、线条、晕染、造型体的问题。另外,学习工笔花鸟画也不能忽视对“理”的探究,因为“理”直接影响到“法”的进一步提学习工笔花鸟画从总体上讲要经历四个环节,即:临摹、写生、习作、创作。这四个环节是一个相互递进的过程,但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相互交替进行,这主要看学习者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总之,法是在绘画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变化的,法的主体是人,不能被动而法,绘

画艺术追求的,是自然的流露。法不是用来表露的,而是含在作品里面的,一张作品中所包含的法的高下直接影响到这幅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学习学的是方法,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体会、研究、深入,

使法与法之间,相互统一,相互递进。 三、 中 国 画 线 条

中国画是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线是中国画的命脉,中国画用线不是简单的自然模仿而是画家经过提炼概况归纳或是主观塑造来再现物象,这个过程体现出画家的才学个性及审美观。画家的学养、境遇及性格的不同其展现的线的样式也不会相同,线型的不同传达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如:高古游丝描,给人以宁静、平和、平淡无奇的自然美;而柳叶描或行云流水描则变化较多,有很强的动感,给人以活泼率真之美。行笔过程的快慢、轻重呈现出的线条具有不同的美感。用笔轻则快,则给人以活泼、流畅、飘逸,洒脱之美。用笔慢而有力,则有凝重、朴实之感。

线条除具有约形传神的意义外,还具有丰富的内涵及高度的形式美,有它自身的审美价值,线条或凝重端庄、或轻盈婀娜、或洒脱飘逸、或恬淡平和。不同形式显出不同的艺术境界,线条的审美应具备圆润富有弹性及张力的特性,应具有很强的生命活力,要内在含蓄,不可使蛮力,要藏而不露,畅而不滑。再就是线条要有气势,气脉相连,笔笔相生,一气呵成。线条要有变化,有动感,有节奏,有韵律。

四、基 本 勾 线 技 法 1、临本的选择

2、临摹方法:工笔临摹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对临,要求与对象的构图、造型、晕染、用笔都十分相似,另一种是变临,要求用同样的手法来人现相同题材或类似题材,但构图不同。后一种难一些,但可以从临摹中体会到更多的东西。

3、工笔花卉的基本表现手法

A、.游丝描:也有称为游丝描的,线条纤细而均匀,有如发丝。待染好色后,线条与色彩融为一体,分素雅空灵。

B、丁头鼠尾描:线条提按明显,富有变化,显得生动自然。 C、铁线描:线条均匀凝重,古朴稚拙,富有韧性。

D、折带描:线条挺拔有力,捻转明快,干净利落,富有神采。 4、 工笔枝干的基本表现手法

A、先勾后点:先勾出枝干的外形,再以集点的排笔手法画出树干的表皮。这种手法可使对象显得丰富自然。

学的较高级阶段。

二、教学重点:对人物头部结构及人物神态的刻划。 三、教学难点:对人物头部解剖结构的表现。 四、教学过程:

一、人物头像素描的意义

1、人物是素描研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很多专业画家研究的对象。我们可以从很多大师那里找到他们画的人像素描,并可见其所具有的艺术质量,那些充满魅力的人像素描大多是创作画中的设计稿,但是却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2、研究素描头像的作画技法应对有关艺术问题进行广泛的思考和研究,使之在提高技法的同时对艺术的思维、观点进行培养和锤炼。这样有利于在绘画成长的过程中发育健全。研究人像素描应该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练习程序。 二、人物头像写生

1、深入研究素描头像的一般规律

深入研究素描头像的一般规律,从头骨研究开始并借助头骨及肌肉解剖知识以及面部细节的帮助,大致掌握不同角度俯仰透视时头部的关系和表现方法。

2、掌握构图的基本原理

在画头像时要掌握基本的构图规律、原则,要看好纸的大小,而后开始定位、高低左右、中心线等辅助线的勾画,再确定头部的尺寸及比例和它的运动趋势,然后轻轻的定位描画。

3、头像的画法步骤

掌握画素描头像的方法和步骤,始终进行认真的观察、细致的比较,坚持从全局出发,从大处入手刻画,注意结构和比例关系。小的细节如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只用长短不一的直线表示则可。

确定脸部的大轮廓、体积特征和比例之后,标出明暗交界线的位置,要考虑面部的高点和低点,细部的加工要仔细研究形体。从各方面多角度观察模特。找到对象的面部特征和心理表情,在逐渐加重暗部颜色的同时,更加清楚地画出明暗面、中间色,并使色调从属于整体并去掉那些不必要的细节。

画素描的过程中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比例关系、构图和模特的特征上,训练学习习惯,从不同角度观察模特儿,在任何时候都清楚头部各个面在空间中的状态,头部骨骼和肌肉、在脸部不同表情状态下其结构在细节上的相互联系,明暗和色调以及对细部造型研究,所以这些都必须统一于一个整体,做到画面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完整性。

三、头部造型结构 1、头骨的结构:

2、简化头部的形体的观察方法: 3、头部的动势和透视:

四、头部的标准比例和五官的位置

1、标准比例:发际到眉毛为上停,眉毛到鼻底为中停,鼻底到下巴为下停。 2、三停五眼:正面看脸部最宽处为五个眼睛的距离。 3、不同角度的透视变化。 五、脸部的表情

1、重视五官的造型特征和神态:

要熟悉他们的形体结构,理解五官由于脸部表情的变化而形成的变化。 2、眉、眼、鼻、嘴、耳:

深入观察掌握结构,各角度的透视变化。 3、肌肉对表情所起的作用:

头部骨骼决定头的形状,脸部肌肉决定脸部的表情,学好解剖知识掌握脸部肌肉收缩对表情的影响。

六、素描头像的技法及工具 1、结构素描和全因素素描:

结构素描主要指以线为主的素描。全因素素描是包含光影反映真实的素描,三大面、五大调子。

2、工具:铅笔、碳笔、木炭条,

专业的素描纸、绘图纸、宣纸、新闻纸等,画板、画架、橡皮、定画液等。

人物头像素描写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掌握构图的基本原理及头像的画法步骤。 2、过程与方法:讲授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直观与讨论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头像的训练,对事物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也是素描教

学的较高级阶段。

二、教学重点:对人物头部结构及人物神态的刻划。 三、教学难点:对人物头部解剖结构的表现。 四、教学过程: 素描头像的三个阶段 1、大体阶段。,

先观察,首先看对象的特征,主要任务是整体入手,安排构图、定位置、确定结构轮廓用长短不一的直线,要求动势、头、颈比例和基本型正确,画出大的明暗交界线及投影位置。 2、 深入刻画阶段

深入刻画,是进一步地刻画对象,根据作业要求、时间长短来确定,刻画的细致程度,以长期作业为例,要更加细致地调整外轮廓线和内部结构线,达到造型精确,更加仔细地观察并牢记第一印象,理性的分析加上感性认识,表现对象的精神面貌及心理活动,做到画面人物形象生动,但深入刻划阶段要求从整体出发,分清主次,着重刻划和神态有关的部分(五官),所以,深入刻划阶段主要是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的过程。 3、调整完成阶段

调整阶段,主要任务是上大色调和整体到局部,局部到整体的这样过程,要多动脑,少动手,对画面进行全面检查,对画面黑、白、灰的调整统一的过程,不要进行大的修改,以观察概括和加强减弱等方法,突出主要五官刻划,屏弃琐碎的不必要的非本质的东西的描写,努力做到使形象准确、鲜明、生动、做到画面的完整和谐统一。

完成阶段,画到什么程度是一张素描头像的完成呢?一张完整的作品,要求画面色调统一,黑、白、灰安排合理,线条排列及轮廓线处理有虚实软硬的变化,并尽力做到自己极限,错的地方要及时修改,按步骤制作,要求到任何阶段画面需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一张完成的作品,跟人的个方面素质、修养密切相关,在一定时间里要多读、多看大师的作品,从中吸收精华。

课 题 五光十色,绚丽多彩 ——第五课 绘画的色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色彩的相关概念、原理、规律、观察与表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激励自主探索。创建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自主总结规律,体验领悟新知。 解决生活问题,深化所学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在生活中发现、欣赏、运用色彩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对人物头部结构及人物神态的刻划。 三、教学难点:对人物头部解剖结构的表现。 四、教学过程: 一·光与色彩

1、自然界中物体色彩形成的原理

教师播放幻灯片,夜幕降临后,大地隐入黑暗中。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美丽的色彩从何而来? 生:思考哪种光源对我们的视觉经验影响最大?

师:可以说“光创造了色彩的世界,没有光便没有色” 。正如画室中拉着窗帘看不到物体色彩一样,拉开后颜色便清晰可见了。谁能解释我穿的衣服呈现红色?

生:参考知识窗。因为它反射红色光而吸收其他光线。

师:物体本身无色。色光有很多颜色。34页牛顿实验。白色光通过三棱镜被分离出赤橙黄绿青蓝紫,这是可见光谱。物体反射和吸收不同色光,这才形成了自然界五彩斑斓的色彩。

2.光与色彩三原色的区别

(1)光的三原色实验分析:(课件演示) 生:观察太阳白光是怎样形成的?

(2)颜色的三原色实验分析(学生动手实验) 3。颜色的三要素 色相——颜色的名字 明度——颜色的明暗程度,

纯度——颜色的鲜明程度,彩度或饱和度。

三原色的纯度最高,间色的纯度较高。复色的纯度较低。 一.固有色和影响物体颜色变化的因素

师:我们认识了颜色的几个概念,学生做填空题:一个( )色的立方体。以立方体为主角,分小组摆出电影的虚拟场景。

各小组学生观察并记录主角立方体的色彩变化。

师:同样的立方体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物体的色彩变化? 生:讨论并回答。影响物体色彩变化的因素

光源色——自然界中不同光源发出的光是不一样的,他们照在物体上引起的色彩感觉也会不同,这便是光源色。如晨光偏淡蓝紫色,晚霞偏黄红色光。

环境色——自然界中的物体都处于特定的空间环境中,因为光反射的缘故,周围环境的色彩必然会影响到物体,这为环境色。

二.分析实际作品

师:出示苹果图例,生观察绘画中环境色光源色的影响。

生:都是黄苹果,但用的色彩不是固有色。红布和蓝布分别给了它不同的环境色。 师:画家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变的色彩世界。在光色的研究中,印象主义画派的贡献很大。印象主义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印象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根据画家自己的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从印象主义开始,欧洲的画家们更多的注意绘画语言本身。

克劳德 莫奈——1840——1926法国印象主义画派创始人之一,莫奈最关心的是如何忠实的在画布上记录下自然界那瞬息万变、丰富的光色变化。为了研究自然界中物体的色彩变化规律,莫奈有意识地以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的相同景象为题材作画,如1892-1894年创作\鲁昂大教堂组画\时,莫奈租下了教堂对面的一间房子,从天明开始动笔,根据日光的变化,每隔两个小时改画一幅。一天下来,作品竟有20件,在捕捉瞬间的光色效果方面,莫奈取得了惊人的成功。

《干草垛》系列中,大自然的光影无时无刻不在闪耀,同一物体,在每一个特定的时辰都呈现出自己独特的风采。莫奈所言:“面对稍纵即逝的效果,而将我的印象描绘。”这也正是当年印象主义名字的来源。

学生们感受画家笔下的丰富的色彩世界。 (四)解决生活问题,深化所学新知

绘画中的色彩是变化万千的,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没有莫奈眼中的多姿多彩,但只要我们运用本课知识,多家留意光色的微妙变化,相信大家会更多的体会到物体的色彩之美。

课后请观察教学楼前的花坛。观察早晨、中午、傍晚、阴天、晴天是的色彩变化。

水彩静物画技法的教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水彩画的方法步骤和基本技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范画、讲解,使学生了解、掌握水彩画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造型、色彩及审美能力的。 二、教学重点:传授干湿并用法,以求收效快、效果好。 三、教学难点:掌握水彩画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有效地利用干湿并用法,胸有整体,局部画起。

所谓胸有整体,是指学生除了要有必备的素描色彩基础外,还要有对画面的整体构想:色彩基调,远、中、近、大层次关系等。局部画起,是指把画面分成若干部分逐个完成。这种方法可使学生精力集中,绘画范围缩小,水分和时间容易控制,干湿画法并用得当,从而避免顾此失彼的现象。水彩静物写生是室内水彩画基础训练的最好方法之一。在静物写生之前,可先指导学生做几次静物范画临摹,意在使学生熟悉工具,认识各种画法,体会水彩画的特点。写生要注意指导学生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起笔要细,形体准确,高光、反光、明暗交界线、投影等都应尽量交待清楚,暗部和投影要少量涂点铅笔线条以示位置,上色时心中有数才能涂色不乱。

2.画前先在纸上刷一遍水,目的是让纸吃水饱和,必要时可以刷两遍,这样纸不易干燥,干湿画法便于施展。

3.先画背景(一般指衬布),优点是不乱、不花,整体效果好。背景争取一气呵成,整个画面的基调便得以确立。

4.画物体时要一个一个完成,这时采用湿画法比较得心应手。例如画一只梨,从亮部开始,留出高光后涂淡黄色;未干时迅速涂中间调子土黄色,使之与淡黄色相接自然晕合;趁其未干再涂褐色与土黄色相接,晕合后未干时再涂灰绿色于反光处,或者再涂衬布色于反光部分作为环境色的影响。这样,此梨的画面便基本完成了。

5.整理画面尤为重要。局部画法往往容易使画面出现“碎”的现象及层次上产生误差感。所以应要求学生充分重视整理,学会调整画面。前景物体当实,可以用线条来提形(在物体的关键部位狠提轮廓线);后边物体当虚,尽量在形体和色彩上减弱,以获得层次分明的效果。画面单调的,可适当增加环境色,以增强色彩的丰富感;画面色彩花而乱的,需要在基调的范围内整理,使画面更加和谐。

水彩风景画技法的教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水彩风景画的方法步骤和基本技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范画、讲解,使学生了解、掌握水彩风景画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同时也是进一步掌握水彩画技法的极好机会。

二、教学重点:传授干湿并用法,以求收效快、效果好。 三、教学难点:掌握水彩风景画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授并示范:

构图、起稿、刷水同静物画法一样,但风景画作画顺序的特殊性是由上往下、从远至近、从左向右进行。在写生之前也应指导学生先临摹几张范画,这有助于学生领悟概括自然的三个层次(远、中、近),并能熟悉自然界中各种物体的画法。写生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着重指导:

1.写生开始要先画天空,力争一气呵成,这样整体基调和气氛便已确定,其它景物的色彩应向基调靠近,以促成色彩协调之美。

2.待天空色未干时迅速画出远山或远树,使之与天际相接的部分自然晕合。这样既可使远处朦胧、深沉,又符合近实远虚的规律。

3.从左到右,每画一个物体前再刷一次水,以防户外气候干燥、湿画法难以进行。例如,水中倒影里的房屋、树木都要趁湿把各种颜色接涂,自然晕合渗化,使倒影里面的形朦朦胧胧。等到全部干了的时候,用干画法轻轻画上几道水的波纹,此时倒影就显得真实生动了。至于岸上的房屋、建筑等宜用干画法描绘,使之坚实、挺拔,并和水中倒影形成鲜明对比。

4.主体部分应重点刻画,以使画面具有凝聚力,从构图的位置、色彩明快的程度、形体刻画的入微等方面增强其感染力。在让学生知道自然界分成远、中、近三个层次之外,还应让他们懂得艺术有主次之分。即学生在掌握水彩画技法的同时还要学会艺术处理画面的空间。

5.风景画的整理仍是重要的一环。局部画法有利于水分的发挥,湿画法得以充分的利用,但副作用是易“碎”,使整体画面受到影响,故需要从层次和色彩关系上调整一下,画面就基本完成了。

二、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操作的几个重要环节

1.学生欣赏范画,教师要逐张讲解其画法及色彩的运用,使学生了解水彩画的样式、特点,并告诉学生为了保持水彩画的透明、明快,调色时不宜过多,涂色时尽量一次完成,最多也不能超过三次,否则画面就会脏乱。临摹时首先要让学生熟悉工具的使用,以及调色和控制笔中水分的方法。

2.带领学生到室外写生时,教师可以先示范一部分景物,边画边讲:应该怎样画,容易出现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直观的感受,同时也明确了写生的步骤,掌握各种景物的表现技法。

3.给学生改画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学生某一部分不会画或画得不成功时,教师廖廖几笔,即令学生茅塞顿开,帮助很大。一个班级那么多学生,教师重点应给哪些人改画呢?我认为改两头带中间为宜,画得较好的学生的画只要“点”上几笔便会大增其色,给大家提供了样板,给中间水平的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另一方面帮助画得较差的学生改上一两个物体,如一个苹果一个梨,然后鼓励他们按此方法大胆画其他物体,不怕画坏坚持画完,长此下去必能有所进步。

4.将绘水彩画的一般规律编成浅白易懂的口诀,有助于学生尽快掌握和记忆水彩画技法。如画蓝天白云:“水彩水彩一遍水,涂蓝留白免后悔,画上暗部为白云,这样画天才最美。”画近树:“近树先画干,树冠几大片,干湿画远处,深浅画明暗。”画草地:“草地一片绿,冷暖要注意,天地不接实,近处盖几笔。”画小房:“水彩画小房,先涂一遍黄,深色分大面,影子不能忘。

课 题 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 ——第十课 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领会各民族绘画形式的差异;能够比较、分析外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绘画的主要特点有基本的了解,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 使学生开阔艺术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 ;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多彩是世界多元文化的生动体现

二、重点

通过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的分析、比较,使学生加深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了解,认识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理由: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其画面特点、工具材料、绘画技法和表现题材等都会友很大的差别,)

三、难点

领会古代不同民族绘画形式上的差异及其与现实生活、宗教,审美观念的联系。 (理由:把绘画与现实生活、政治、宗教以及审美观念进行联系,是美术鉴赏的主动行为,学生必须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地进行思考和记忆。)

四、教学过程

(由于本课所涉及的内容太多,所以我在设计这一课的时候,按两课时的进度设计。第一节课先讲到欧洲十七、十八世纪的绘画。)

(一)导入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留下了大量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当我们徜徉在艺术长河中的时候,常常会被他们所倾倒。这些艺术珍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见证,它们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操,直到今天,仍然继续带给我们无比的享受。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部分外国古代绘画精品。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三乐女》《草地上的圣母》《拉斐尔自画像》等,并作引导语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听讲,欣赏外国古代绘画作品,感受艺术之美,产生认识和欣赏的强烈动机,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

(二)人类早期的绘画

人类绘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19世纪在欧洲南部发现的原始洞窟壁画,是人类早期绘画的杰出代表。大约产生于一万五千年至两万年前的原始洞窟壁画主要描绘的是野牛、野马、长毛象、驯鹿等形体巨大且行动迅速的动物,形象写实、生动概括、特征突出,体现了原始狩猎时代人类对动物的细致观察和准确地表现。

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与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突出表现了人类早期的绘画水平。 教师活动:展示洞窟壁画,

提出问题:A、请同学们欣赏并辨认出画面中是哪种动物?B、它们在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从画中辨认动物形象,欣赏古人的绘画特点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总结出:人类早期绘画产生的年代,代表作品 (三)古代埃及绘画

古埃及绘画以附着于墓室墙体的壁画代表,与浮雕具有相同的艺术特征,表现内容主要为尘世生活和冥间“乐土”。追求来世和永生。绘画中的人物形象遵循古老而奇特的法则:人物的脸部为正侧面,眼睛为正面,胸部为正面,下肢为正侧面,画面中人物比例大小与其身份地位高低成正比。

古埃及绘画表现的是古埃及人观念中的事物形态,而不是视觉中物象的真实面貌。 同时古代各民族在艺术上的交流与融合,学生也应当有所认识。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个乐女》,提示学生观察欣赏讨论与发现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并总结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

师生共同总结出: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代表形式。从而得出古埃及绘画所表现的是意中之象,而非视中之象。而这种古老的法则的数千年的沿用,最终形成了独特而永恒的魅力。

(四)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欧洲绘画

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绘画已经到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只是传世的较少。欧洲中世纪绘画主要是为基督教服务。

文艺复兴时期各类艺术空前发展奉希腊古典主义艺术为典范,崇尚科学、努力探索自然与生命的奥秘,将透视学解剖学等原理应用于绘画。当时,涌现出一大批卓有建树的绘画大师。

达芬奇《岩间圣母》《自画像》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自画像》米开朗基罗《创世纪》

17世纪佛兰德斯、荷兰、西班牙绘画成就卓著。这一时期的宗教画、历史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代表:鲁本斯、哈尔斯、伦勃朗、委拉斯凯兹

教师活动:1、展示图片,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以及欧洲17世纪绘画。 2、讲解知识点

3、展示讲解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A、分析比较不同作品中圣母像的异同。B、欧洲绘画的主要门类有哪些?他们与中国画相比有何不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l9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