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专业考试复习题2014版

更新时间:2024-01-21 05:0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交通工程专业基础与实务 考试复习题汇总 2011版

一、判断题

1.动视力与汽车行车速度有关,随着车速的提高,视力明显提高。 (×) 2.一年中8760小时,交通量按从大到小的次序排列,第30个小时的交通量称为第30小时交通量,可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参考使用。 (√)

3.OD调查中的小区中心是代表同一小区内所有出行端点的某一集中点,是该小 区的形心及几何面积的重心。 (×)

4.若某道路上通行的车辆数小于其通行能力,则其交通状态应是通畅的。 (√) 5.在正态分布的情况下,50%位车速等于平均车速,但一般情况下两者不等。(√) 6.交通量预测中,出行生成,有人的出行与车的出行,两者要分别进行预测计算,不能通过相互换算取得。 (×) 7.会车视距是停车视距的2倍。 (√)

8.计算行车速度是指汽车在道路条件最有利条件下能安全行车的最大速度。(×) 9.设计车速就是计算行车速度,是道路几何设计所采用的车速。 (√) 10.由于驾驶员的特性与个人因素影响的差异性太大,在交通工程研究中,无法考虑驾驶员的交通性能。 (×)

11.环行交叉口的中心岛半径越大越好。 (×)

12.为了保证车辆运行和行人需要,在公路上一定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障碍物的空间限制,这个范围叫公路限界。 (×)

13.作为路基材料,砂质土最优、粘滞土次之、粉质土最差,特殊土类如黄土、膨胀土、腐殖土等均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 (×)

14.路基高度应满足最小填土高度的要求,沿河地区还应保证不受洪水的侵袭。 (√)

15.在平坡或下坡的长直线路段尽头应尽可能采用小半径的平曲线。 (×) 16.能使土体产生最大干密度时的含水量能得到最佳的压实效果,称为最佳含水量。 (√)

17.柔性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根据路面内荷载应力随深度递增的规律安排结构层次。 (×)

18.道路的等级越高,设计车速越大,对路面平整度、抗滑性的要求越高。 (√) 19.平、纵线形的组合基本原则是:平曲线比纵曲线短。 (×)

20.水泥砼路面的面层混合料必须具有较高的抗弯拉强度、良好的抗冻性、良好

1

的耐磨性以及良好的施工和易性。 (√)

21.平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米时,应在曲线内侧设置弯道加宽。 (√) 22.道路缓和曲线起到使汽车从一个曲线过渡到另一个曲线的离心加速度渐变作用,因此,道路平曲线设计中,直线和圆曲线连接中,必须设置缓和曲线。 (×) 23.超高就是把弯道内侧抬高,用以抵消弯道行驶产生的离心力。 (×) 24.平面交叉口应该用视距包络图检查视距条件。 (√) 25.合成纵坡不一定大于道路纵坡。 (√)

二、单选题

1.驾驶员的视野与行车速度有密切关系,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注视点前移,视野变窄。

2.在进行交通调查时,常用的概率抽样法有系统抽样法、分层抽样法、整群抽样法、多阶段抽样法和 A 。

A.简单随机抽样法 B.复杂随机抽样法 C.多重随机抽样法 D.母本随机抽样法 3.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城市道路网络布局进行系统评价时,下列指标中哪个不宜列入评价指标体系 D 。

A.道路网密度 B.道路网可达性 C.道路网连接度 D.道路网等级

4.重力模型法出行分布预测考虑了两个交通小区的吸引强度和它们之间的阻力,认为两个交通小区的出行吸引与两个交通小区的出行发生量与吸引量成 正比 ,与交通小区之间的交通阻抗成 反比 。(A)

A.正比、反比 B.正比、正比 C.反比、正比 D.反比、反比

5.设两点O与D之间有两条道路1和2,道路1短但容量小,道路2长但容量大,假设通过该两条道路车辆的运行时间与道路流量的关系分别为:t1=12+0.02q1,t2=27+0.01q2,从O到D的交通量为3000,当网络平衡时,道路1与2上的交通流量分别是: C 。

A.2000,1000 B.1000,2000 C.1500,1500 D.1800,1200 解法: t1=t2 ,q1+q2=3000,解方程组。

6.根据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58-1999规定,道路交通标线按功能可分为指示标线、禁止标线和 C 。

A.导向标线 B.停车标线 C.警告标线 D.人行标线

7.交通信息对于交通管理部门和交通参与者都非常重要,通过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和发布,可有效减少高峰时期的拥堵量,如果信息管理系统普及率为20%,

2

高峰拥堵大约可减少 B 。 A.5% B.10% C.15% D.20%

8.交通流的定性和定量特征称为交通流特征,由于在交通过程中人、车、路、环境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作用,交通流具有两重性、时空性和 C 。 A.随意性 B.均衡性 C.局限性 D.永久性 9.高速公路的交通组成是: A

A.专供汽车行驶 B.专供小汽车行驶 C.混合交通 D.允许货车行驶

10.根据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规定,道路交通标志主要有: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路标志和 指示 标志。

11.道路交通是人类为满足人们出行和 货物 运输的需要,由人、车、路和 环境 等交通要素构成的复杂交通系统。

12. 砂质土即含有一定数量的粗颗粒,具有足够的_内摩擦力_又含有一定数量的细颗粒,具有一定的_粘聚力_,其强度和稳定性能满足要求,是修筑道路路基的理想材料。

A 摩擦力 内摩擦力 B 内摩擦力 粘聚力 C 粘聚力 摩擦力 D 摩擦力 附着力

13.工程可行性研究的投资估算与初步设计概算之差应控制在上下浮动 10% 之内。

14.道路沥青的路用性能要求必须保证其粘度、延性、温度稳定性、均匀性、施工安全性和 B 。

A.抗压强度 B.抗老化性 C.抗扭强度 D.抗水性

15.车辆的特性和性能是进行道路设计的依据,特性包括:设计车辆的尺寸、车辆动力性能和 制动性 ,动力性能包括: 最大爬坡能力 、加速度。 16.道路在纵坡段设计时需要满足最大、最小纵坡要求,但不需要满足 超高坡度 的要求。

需满足:合成坡度、排水、平均坡度 17.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的确定中,要考虑以下因素:离心加速度变化率不过大、控制超高附加纵坡不过陡、控制行驶时间不过短。

18.一般最小半径对按计算行车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其 安全性 和舒适性,它是通常情况下推荐采用的最小半径,介于极限最小半径和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之间。

3

A 安全性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B 稳定性 设超高推荐半径 C 稳定性 临界曲线半径 D 安全性 设超高推荐半径

19.最大超高坡度的限制与气候条件和 地形 、地区、汽车以低速行驶的频率、地面施工的难易程度等因素有关,从保证汽车转弯时有较高的速度和乘客舒适性来看,要求超高横坡应尽量 大 一点。

A 地势 小 B 地形 大 C 地形 小 D 地势 大

20.立交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功能性原则、 经济性 原则、适应性原则和艺术性原则。

A 控制出入 B 引导方向 C 经济性 D因地制宜 21.根据交通事故的原因可分为机械事故、责任事故和 道路 事故。 A 轻度 B一般 C 特大 D 道路 22.超高是把弯道路面 外侧抬高 。

A 加高 B 内侧抬高 C 外侧抬高 D 外侧降低

三、多选题

1.为研究某一地区的交通,首先应掌握地区交通特性及其发展趋势,包括人(驾驶员和行人)、车以及下列哪些相关因素: A D 。

A.道路特性 B.车辆运行特性 C.交通流特性 D.交通环境特性

2.居民OD调查主要包含城市居民和城市流动人口的出行调查,调查重点是居民出行的起讫点分布、出行目的、出行时间、出行次数及 B D 。 A.出行人数 B.出行方式 C.出行路线 D.出行距离

3.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有交通特性、个人属性、家庭属性、地区属性和时间属性等,其中交通特性的影响主要指是在一次出行中的固有特性中对交通方式进行选择的部分,影响因素主要有费用、安全性、准时性、换乘次数、候车时间和 A B C 。

A.出行目的 B.运行时间和出行距离 C.舒适性 D.出行者的年龄

4.行车视距按行车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可有:停车视距、 A C D 、避让障碍物视距等。

A会车视距 B可见视距 C 错车视距 D 超车视距 5.汽车在道路上行驶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A 、C )

A.驱动力必须大于各项阻力 B.路面必须光滑平整 C.汽车必须有足够的加速能力 D.驱动力不能大于轮胎与地面间的附着力。

4

6.路面设计必须满足几个基本要求,其中包括足够的强度、刚度、抗滑性、不透水性、 A B C D ,具有低噪声、低扬尘性。

A.足够的厚度 B.足够的稳定性 C.平整度 D.密实度

7.一条道路设计车速的选用应根据公路的功能和下述哪些因素 A D 、并结合沿线地形起伏状况、地物、地质。

A.等级 B.交通组成 C.设计车辆 D.交通量

8.道路勘测新技术包括航空摄影测量、全站测量、和以下 A B 几项新技术。 A.GPS全球定位 B.DTM数字地面模型 C.CAD计算机辅助设计 D.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9.与水泥砼路面相比,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和 A C D 特点,适宜于路面分期修建,是我国路面结构主要形式之一。 A.震动小 B.强度大 C.养护简便 D.温度敏感性高 10.排除地表水可以采用 A B D 。 A.边沟 B.截水沟 C.渗沟 D.排水沟

11.公路横断面设计的目的是保证路基具有足够的 A B C ,使之经济、合理,同时为路基土石方工程量计算、公路的施工、养护提供依据。 A.断面尺寸 B.强度 C.稳定性 D.抗冻性

12.道路在纵坡设计时,需要满足最小、最大坡度还需要 ______坡度(A C D) A 合成 B 超高

C 平均 D 排水

13.缓和曲线的作用有: A B C D

A 线性曲率渐变 B 行车舒缓离心力渐变 C 与地形地物环境相适应 D 超高和加宽的缓和过渡

14.影响地面摩阻系数的主要因素有: 路面潮湿或积水 、汽车行驶速度、气候因素和 足够的平整度 。

A 足够的路面厚度 B路面潮湿或积水 C足够的平整度 D路面的面层结构 15.车辆噪声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A B C D A 动力噪声 B 震动噪声 C轮胎噪声 D路面噪声

5

四、简答题

1.当道路上交通量的密度相当大时,车辆间距较小,处于非自由运行状态时,车队的行驶特性。

答:1)车流总体上符合二项分布;

2)在微观层上,车流中的跟驰车辆具有制约性、延迟性和传递性等行驶特性,在跟驰过程中,后车的运行状态取决于前车的速度、加速度、后车的速度、两车的间距等。

2.简单绘图并介绍交通流量、速度和密度三者间关系。 答:

1)交通量=车速*密度; 2)车速与密度呈线性关系; 3)交通量与密度呈二次抛物线关系;

4)交通量与速度也呈二次抛物线关系。

3.简单介绍交通规划的四阶段法和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

答:包括交通的发生与吸引、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量分配。 (1)交通的发生与吸引是预测对象区域总的生成交通量和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2)交通分别预测是把各小区预测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转化为各小区的空间分布量及OD矩阵;

(3)交通方式划分是预测各种出行方式的比例和大小,及把总的OD拆成各种方式的OD;

(4)交通量分配是把某一种方式的OD量按一定的规则,符合实际的分配到这种方式的交通网络上去,并获得断面交通量。 4.交通工程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特点。

答:交通工程是交通工程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理论,它把道路、车辆和人以及与此三者有关的环境综合在统一的体系中一起进行研究,以寻求路网合理,供需平衡、通行能力高,交通事故少,与环境协调、能耗低的科学方法和措施,达到

6

行车安全、迅速、经济、便利、舒适和低公害的目的。

1)主要内容包括:交通流理论、交通调查、交通规划、交通法规、交通管理与控制、道路通行能力、交通环境保护、交通事故、停车场站和新的交通体系等。 2)特点:不像一般的工程学科,它结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工程规划设计和工程管理、生理、心理及社会、历史、法规、教育等多学科知识,它所处理的问题不仅与车、路、设施、环境等物理因素有关,而且还常常与驾驶人员和行人的精神因素有关。

5.简述交通延误的定义;由于形成原因不同,交通延误分为哪几种延误,并说明影响延误产生的因素有哪些?

答:交通延误指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因交通管制和交通妨碍所引起的损失时间总称。

交通延误分为固定延误、停车延误、减速延误、排队延误等。

固定延误是由于交通信号引起的延误;停车延误时由于车辆发现情况而停车造成的延误;减速延误是由于其他车辆的干扰造成的延误;排队延误是由于在交叉口引道上排队而造成的延误。

6.试简述交通总量控制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交通总量控制包括家庭办公、网上购物等方式减少的产生量;通过错时上下班等方式减少出行高峰的分布量;通过选择地铁、公交出行等方式减少私人小汽车的使用量以及通过智能交通信号控制、诱导、平衡道路网的车流量,使车辆与道路总体达到供需平衡。

7.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答:交通特性、出行特性、家庭属性、地区属性、运行时间特性等。 8.简述OD调查的调查内容。 答:(1)居民OD调查

居民OD调查主要包含城市居民和城市流动人口的出行调查,调查重点是居民出行的起讫点分布、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时间、出行距离、出行次数等,是世界各国开展调查最常见的形式。 (2)车辆OD调查

车辆出行主要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出行,主要调查车型、出行目的、起讫点、货物种类、平均吨(座)位和实载率等。 (3)货流OD调查

7

货流调查的重点是调查货源点和吸引点的分布,货流分类数量和比重,货运方式分配等。

9.公路路肩包括哪些部分,各部分的主要作用。

答:从构造上可分为硬路肩和土路肩。硬路肩是指进行了铺装的路肩,他可以承受汽车荷载的作用力,在混合交通的公路上便于非机动车、行人通行。在填方路段,为使路肩能汇集路面积水,在路肩边缘应设置缘石。土路肩是指不加铺装的土质路肩,它起保护路面和路基的作用,并提供侧向余宽。 路肩的作用:

1)由于路肩紧靠在路面的两侧,具有保护及支撑路面结构的作用;

2)供发生故障的车辆临时停放之用,有利于防止交通事故和避免交通紊乱; 3)作为侧向余宽的一部分,能增进驾驶的安全和舒适感,这对保证设计车速是必要的,尤其在挖方路段,还可以增加弯道视距,减小行车事故;

4)提供道路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的场地。对未设人行道的道路,可供行人及非机动车等使用;

5)精心养护的路肩,能增加公路的美观; 6)汇集路面排水。

10.画出路基受力分析时应力分布图,并简述路基土受力分析过程。

答:路基承受着路基自重和汽车轮重这两种荷载。在两种荷载共同作用之下,在一定深度范围内,路基土处于受力状态。

路基土在车轮荷载作用下所引起的垂直应力σ

z

可以用近似公式

σz=p/[1+2.5(Z/D)2]计算。注:p—车轮荷载换算的均布荷载,kN/m2

D—圆形均布荷载作用面积的直径,m Z—圆形均布荷载中心下应力作用点的深度,m 计算时,假定车轮荷载为一圆形均布垂直荷载,路基为一弹性均质半空间体。

路基土本身自重在路基内深度为Z处所引起的垂直压应力σB按式σB=γZ计算。注:γ—土的容重,kN/m3;Z—应力作用点的深度,m

路基内任一点处的垂直应力包括由车轮荷载引起的σz和由土基自重引起的σB,两者共同作用,如图所示。

8

11.交通事故通常由哪些因素引起,试简单介绍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三个要素。 答:通常情况下交通事故主要是由人、车、路三种因素引起的。在以往的交通事故统计中,70%以上是由人的因素造成,20%以上是由车辆的因素引起,由道路条件不良为直接原因而引起的在很大程度上不超过10%。

交通事故赔偿一般应当具备以下要素,即:在道路上已经发生了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已造成他人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交通事故的行为与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交通事故的受害人没有免除致害人责任的法定事由。 12.简述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缝的开裂机理。

答: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有横向裂缝、纵向裂缝、龟裂和网裂几种。

1) 沥青路面纵向裂缝产生的原因,一种是因填土压实,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陷或冻胀作用引起的;另一种是沥青混合料摊铺时间过长,或接缝处理不当,接缝处压实未达到要求,行车作用下形成裂缝。

2) 冬季气温下降,沥青路面或基层收缩形成的裂缝,一般为横缝,土基干缩或冻缩产生的裂缝,以横缝居多。

3) 路面整体强度不足,沥青面层老化,往往形成闭合图形的龟裂、网裂。 13.试画出道路在平曲线路段,纵向有纵坡、横向有超高时最大坡度在哪个方向,并简单分析为何要对这个坡度加以控制。 答:最大坡度是两者合成的流水线方向。

将合成坡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目的是尽可能的避免急弯和陡坡的不利组合,防止因合成坡度过大而引起的横向滑移和行车危险,保证车辆在弯道上安全而顺适地运行,行驶稳定。

14.路面设计参数有哪些,各起什么作用。(应分开参数与指标的概念) 答:标准轴载和轴载换算,累计当量轴次,路面的设计弯沉,容许拉应力,容许剪应力。

标准轴载:当以设计弯沉为指标以及沥青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凡轴载大于25KN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换算成标准轴载的当量作用次数

轴载换算:进行半刚性基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时,凡是轴载大于50KN的各级荷载作用次数要换算成标准轴载的当量作用次数

路面的设计弯沉Ld: 根据设计年限内每个车道通过的累积当量轴次、公路等级、路面结构层的类型等确定的,相当于路面竣工后第一年不利季节,路面在标准轴载100KN的作用下,测得的最大回弹弯沉。路面的设计弯沉是表征路面整

9

体刚度大小的指标,是路面厚度计算的主要依据

容许拉应力:为防止沥青混合料面层和整体性材料基层出现疲劳开裂。 容许剪应力:为防止高温季节在道路交叉口等地方出现推挤和拥包等破坏现象。

15.简述低噪声路面的工作机理。

答: (1)大的空隙率具有通过吸收、不断反射而达到衰减噪声的目的。 (2)具有大空隙率的路面,轮胎与路面的接触面减小,有助于附着噪声的降低,且轮胎与路面接触时表面花纹槽中的空气可通过连通孔隙向四周溢出,减小空气压缩爆破的噪声。

(3)材料的高弹性和大阻尼,能使路面具有吸收、衰减轮胎振动和冲击的效果而降低振动噪声。

(4)良好的表面纹理也能吸收和反射噪声,而达到降噪的目的。 (5)良好的平整度有利于降低冲击噪声。

16.公路平曲线设计时,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计算公式,确定平曲线最小半径应该考虑哪些方面因素。

答:1.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公式为: R一般= V2 127(u+ih) U:横向力系数,指单位车重的横向力。

ih:超高横坡度,为抵消车辆行驶时的离心力。根据公路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超高横坡度不大于10%,其他各级公路不大于8%,在冰冻和积雪地区,超高横坡度不宜大于6%。

2. 确定平曲线最小半径应该考虑的因素:

(1)要考虑汽车在这种半径的曲线上以设计速度或接近设计速度行驶时,旅客有充分的舒适感;

(2)要注意到在地形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不会过多地增加工程量。

(3)同时考虑公路的等级、地形与地物条件、施工的工程量、工程造价等因素。 17.简述驾驶疲劳的含义和导致疲劳驾驶的因素。

答:驾驶员在复杂混合交通环境中工作,在大噪声、高温循环往复、单调重复操作作用下长时间连续用脑接受信息判断和处理各种交通情况,脑部因供氧不足时,感觉器官及神经系统由于高度紧张集中便会产生疲劳。 原因:1、生活原因:如睡眠不足、家庭居住条件、

10

2、驾驶因素:运行条件(距离长、时间长);车外环境(周围景观单调,交通条件复杂);时间(凌晨、深夜);车内环境(温度、座椅舒适度) 3、驾驶员条件:如新手、性别、年龄、经验、个性、体力等 18.汽车在路面会受到哪些阻力,是怎样产生的?

答:(1)空气阻力:汽车在行驶中,由于迎面空气的压力、车后的真空吸力及空气与车身表面的摩擦力阻碍汽车前进,总称为空气阻力。

(2)滚动阻力:滚动阻力与轮胎承受的力成正比车轮在路面上滚动所产生的阻力,是由轮胎与路面变形引起的。

(3)坡度阻力:汽车在坡道上行驶时,汽车重量在平行于路面方向有分力,上坡时分力与汽车前进方向相反,阻碍汽车行驶;而下坡时分力与前进方向相同,推动汽车行驶。

(4)惯性阻力:汽车变速行驶时,需要克服其质量变速运动时产生的惯性和惯性力矩称为惯性阻力。

五、计算及案例分析题

1.已知某微丘区三级公路JD6,偏角为左偏28°30’51”、桩号为K9+643.38、圆曲线半径R=400m、缓和曲线长度Ls=80m;该弯道附近的纵坡设计分别为(设计高程/桩号)17.95m/K9+220、13.00m/K9+550和22.50m/K9+930,K9+550处竖曲线半径为R=6000m。路基宽度为8.5m,路面横坡iG=2%,路肩横坡iJ=4%。设计高程以路基边缘为基准。试计算:

(1)该弯道的平曲线参数及主点桩号;(15分)

LSL3S??39.987m 解:q?2240R24L2LSp?S??0.667m 324R2384R

?0?28.6479LS?5.730? R 总切线长:T??R?p?tg?2?q?141.796m

曲线总长:L????2?0??180R?2LS?279.059m

超距(校正值):D?2Th?Lh?7.21m

11

ZH= K9+643.38-141.796= K9+501.584 HY= K9+501.584+80=K9+581.584

QZ= K9+501.584+80=K9+581.584+59.530= K9+641.114 YH= K9+581.584+119.059= K9+700.643 HZ= K9+700.643+80= K9+780.643

(2)竖曲线范围内的设计高程(按间距60m);(10分)

17.95?13??0.015550?220 2分

22.50?13i2??0.025930?550i1??L?R??6000?0.04?240T?120 2分

E?T?120*0.04??1.2 44起点桩号=K9+430 终点桩号= K9+670 H(K9+430)=14.8

H(K9+490)=13+0.015*60+(60*60)/(2*6000)=13.9+0.3=14.2m 3分 H(K9+550)=13+1.2=14.2m

H(K9+610)=13+0.025*60+(60*60)/(2*6000)=14.5+0.3=14.8m 3分 H(K9+670)= 16m

(3)若在该弯道设置ih=6%的超高(按绕路面内边缘旋转法),求K9+610处左右侧路基边缘的设计高程;(7分)

该点在圆曲线范围内,计算超高公式为:

h外?ai2?(b?a)ib?0.75?0.04?(7?0.75)?0.06?0.495m 2分

b7h中?ai2?ib?0.75?0.04??0.06?0.24m

22h内?ai2?(a?bj)ib?0.75?0.04?(0.75?0)?0.06??0.015m 2分

H(K9+600)=13+0.025*50+(70*70)/(2*6000)=14.658m 左侧路基边缘的设计高程=14.658+0.495=15.153 1.5分 左右侧路基边缘的设计高程=14.658-0.015=14.643 1.5分 (4)评价该弯道的平、纵线形配合,分析平纵配合的优劣。(5分)

12

竖曲线起点放到了直线段上,终点在圆曲线上,没有形成平包纵,存在不足,应该放在缓和曲线段上。

2.某两地之间拟修建一条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一级公路,双向四车道,基层采用柔性基层。如果路面竣工后第一年双向日平均标准轴次为800次,(以BZZ—100为标准轴载,将大于25KN的各级轴载进行换算),车道系数取0.40,交通量年均增长率为10%,设计年限为15年,计算设计弯沉。(本题满分8分)

Ne?[(1??)t?1]?365??N1??1?0.10?????1?365(4分) ?800?0.4?3711025(天/次)0.1015?2ld?600Ne?0.2AcAsAb?600?3711025?0。?1.0?1.0?1.6?46.599?10?2mm(4分)

3.某交通量观测站2005年各月交通量及全年累计交通量观测结果如下:试求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 和月变系数(K月)。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交通量总和 1977586 2040310 1945707 1937625 2056342 1646892 1346185 2270326 2045448 1903463 2102551 1716443 月平均日交通量 64864 62504 66333 68182 61473 52480 73236 61821 66586 65816 70318 48104 K月 =62983/64864=0.97 =62983/62504=1.01 =62983/66333=0.95 =62983/68182=0.92 =62983/61473=1.02 =62983/52480=1.20 =62983/73236=0.86 =62983/61821=1.02 =62983/66586=0.95 =62983/65816=0.96 =62983/70318=0.90 =62983/48104=1.31 解:AADT=∑月交通量总和/365=62983

13

4.某公路交通量调查结果如下:已知高峰小时为7:30~8:30,高峰小时交通量为每小时2504辆,求5分钟、15分钟高峰小时系数? 时间 7:30~7:35 7:35~7:40 7:40~7:45 7:45~7:50 7:50~7:55 7:55~8:00 8:00~8:05 8:05~8:10 8:10~8:15 8:15~8:20 8:20~8:25 8:25~8:30 合计 南——北 92 115 93 86 110 107 125 136 128 93 91 96 1272 北——南 88 105 110 90 95 109 110 120 113 107 90 95 1232 双向合计 180 220 203 176 205 216 235 256 241 200 181 191 2504 解:5分钟高峰小时系数:2504/256/12=0.82

15分钟高峰小时系数:2504/(235+256+241)/4=0.86

5.设某小区共有800户家庭,其中300户每户拥有1辆小汽车,另外500户没有小汽车,有汽车家庭每户出行6次/天,无汽车家庭为2.5次/天。假设未来所有家庭都有1辆小汽车,家庭收入和人口数不变,用增长率法求出规划年的发生量。

解:现状发生量:300*6+500*2.5=3050

增长率:800/300=8/3

规划年的发生量:3050*8/3=8133.3

6.某区域现在常住人口为52万,发生交通量为132万次/日,吸引交通量为105万次/日;10年后常住人口变为65万,试用原单位法预测10年后的发生交通量和吸引交通量。(保留一位小数) 解:发生原单位为:132/52

吸引原单位为:105/52

10年后发生交通量为:65*132/52=165.0万次/日

14

10年后吸引交通量为:65*105/52=131.3万次/日

7. 已知地点车速分布表如下图,试计算并填写累计观测车辆数及累计频率。分别找出最多速度,85%位速,50%位速,15%位速,并绘制累计频率曲线,计算平均行车速度。 速度范围 km/h 50-54 54-58 58-62 62-66 66-70 70-74 74-78 78-82 82-86 86-90 合计 中位速度 V1 52 56 60 64 68 72 76 80 84 88 观测车辆数及频率 次数fi 1 8 16 43 50 42 20 12 6 2 200 频率 0.5 4 8 21.5 25 21 10 6 3 1 100 累计观测车辆数及累计频率 次数 频率 1 9 25 68 118 160 180 192 198 200 0.5 4.5 12.5 34 59 80 90 96 99 100 解:最多速度为:68km/h

85%位车速=(72+76)/2=74 km/h

50%位车速=(68-64)/(59-34)*(50-34)+64=66.56 km/h 15%位车速=(64-60)/(34-12.5)*(15-12.5)+60=60.47 km/h V=∑Vi·fi/∑fi=(52*1+56*8+60*16+···+88*2)/200=68.98 km/h 8.绘制视距三角形

15

9.已知某弯道JD=K192+531.41,转角为26度52分,曲中范围内有一建筑物外距不大于8.5M,设计圆曲线半径,进行要素计算,并推算曲线特征点桩号。 解:要素:E=R[sec(α/2)-1)]≤8.5 R≤302.2m 取整R=300m T=R*tg (α/2)=300*0.24=71.65

L=α*3.14*R/180=26.867*3.1416*300/180=140.67 D=2T-L=2*71.65-140.67=2.63 ZY=JD-T=K192+459.76 YZ=ZY+L=K192+600.43 QZ=YZ-L/2=K192+530.095

10.已知某二级公路变坡点桩号为K10+100,变坡点高程为80.28米,i1=4%,i2=-2%,试设计竖曲线计算要素,并计算K10+120点的设计高程,竖曲线半径R=4500米,最小竖曲线长70米。

解:要素:W=I1-I2=4%-(-2%)=6% L=W*R=6%*4500=270>70M T=L/2=270/2=135M

E=T2/(2R)=135*135/2/4500=2.025 K10+120高程:80.28-2%*20-1152/(2R)=78.41

11.已知某弯道交点桩号K42+550.56,曲线半径R=300米,缓和曲线长Ls=60米,转角35°,计算曲线要素,特征点桩号。

LsL2s解:q??=29.9998 22240RL2L4ssp??=0.4998

24R2384R3?0?28.6479Ls=5.7296 RTh?(R?p)tgLh?(??2?0)?2?q=124.747 R?2Ls=243.259

?180D=2Th-Lh=6.235

16

ZH=JD- Th=K42+537.81 HY=ZH+Ls= K42+597.81 HZ=HY+ Lh-Ls= K42+781.07 YH=HZ- Ls= K42+721.07

QZ=YH-(Lh-2Ls)/2= K42+659.44 12.按要求画出下列平、纵组合示意图。

(1)平曲线包含竖曲线,且大于均衡,相互对应。

(2)凹形竖曲线底部不恰当设反向曲线拐点。

(3)凸形竖曲线顶点不恰当设反向平曲线的拐点。

(4)凸形竖曲线顶点不恰当地同平曲线起点对应,不利于行车安全。

13.已知十字形交叉口,有两条道路相交,东西向两条纵坡分别为2%和-2%,宽度为10米,横坡为1%,南北向为单向,坡度为3%,宽度为15米,横坡为1.5%,简单绘制其纵向等高线图,雨水口位置。P9

17

14.纵坡设计线ABCD,其中B、C为变坡点,D、A为前后相邻坡段两个中桩,纵曲线半径RB=1400米,RC=1000米,A点桩号为K10+450,设计高程为540.50米,AB段长200米,坡度2%,BC段位300米,坡度为-3%,CD长150米,坡度为1.5%。试确定:(1)B、C两变坡点处竖曲线要素; (2)B、C、D点桩号及其设计高程。 解:(1)B点:ω=-3%-2%=-5% L=Rω=1400*5%=70 m T=L/2=70/2=35 m E=T2/2R=0.4375 C点:ω=1.5%+3%=4.5% L=Rω=1000*4.5%=45 m T=L/2=45/2=22.5 m E=T2/2R=0.2531

(2)桩号:B点:K10+650 C点:K10+950 D点:K11+100 高程:B点:540.5+200*2%=544.5 C点:544.5-300*3%=535.5 D点:535.5+150*1.5%=537.75

注:楷体字部分为2011年辅导班所讲题目(道路部分只含计算题) 其他为往年考题或复习题,供参考

预祝各位顺利通过考试!

1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l8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