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更新时间:2024-03-14 22: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天津市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的精神,落实国家课程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强化学校特色;特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办法。 二、总体目标

1、进一步实践和验证校本课程的合理性、科学性和适应性,努力构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强化办学特色。 2、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发挥教师在教科研及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增强教师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育意识,培养一批具有课程意识与课程能力的科研型教师。

3、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规划的能力。

4、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 三、本专业校本课程总体框架

依据我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资源状况、教师特长和学生需要,机械加工技术课程设臵具体如下:

机械加工技术系列:现正着手编写两本校本教材,《线切割应用技术》、《埋弧自动焊焊接技术》。计划到2014年,本专业至少编写四本使用校本教材。在五年内,开发四门专业核心课程《车工技能训练》、《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训练》、《焊工技术》、《钳工技术》 “理实一体”校本教材。 四、开发原则

1、互补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当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强调对具有共同性和一致性的国家和地方课程的补充与拓展,开发符合本校学生和学校发展需要的课程方案。

2、针对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当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宗旨与培养目标,针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需求,在学校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校企合作资源有较强支撑的条件下,合理、科学、有效地进行。

3、必要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当建立在本校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建立在本校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的基础上,更应当考虑学校发展需要、学校特色形成的需要。

4、多样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需要;教学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相结合,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从学校整个校本整个领域来说,多样性体现在目标的多

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等方面。 5、可行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当考虑和预估课程本身的价值和可操作性,包括课程开发的难度、学校支撑的力度、教学内容的价值、学生的接受度、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合理性和易控性、教学评价的真实性等。

五、开发与实施程序

1、编制方案: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在学年结束时,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对下一学年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调查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家长的期望、社区的要求;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行业专家意见,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及时编制校本课程年度方案或开发指南,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培训师资:学校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对教师进行各种模式的培训,从而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教师专业知识培训等。培训方式可以采取“讲座”模式、“研修班”模式、“课题研究模式”等。

3、组织开发: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负责行政指引和政策导向,教学科和教务科负责规划和组织,教研组负责专业指导。教师在教务科和教研组的统一组织下,依据学校的校本课程年度方案或开发指南组建课程开发小组,选择课题,撰写课程纲要;在取得学校的资源、资金、时间等方面的支持,组织本小组教师分工合作,完成本课程的内容设计与媒质(教材、教案、活动设计、学案)开发;然后填写课程

实施申报表,交教研组或教务科评估。

4、评估审核:课程开发小组在课程开发之后向教研组或教务科申请开设该课程,由教研组或教务科做出需求评估和价值评估,然后由教学处根据学校课程结构和教学资源状况做出开设该课程的可行性分析,然后报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审核是否实施,最后由校本课程领导小组通知教学处和年级组安排该课程的实施。

5、实施评价:由教务处公布同意开设的课程和学生选课说明、组织学生选课,及时统一安排课时、教学人员、场地、设备,并合理估算该课程的工作量,督导教学过程,做好课务评价、课程评价、成果评价,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和学分认定;课程领导小组负责教师专业评价、课程价值评价、学校发展评价,参与听课、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任课教师应当保障该课程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并实事求是地根据学校综合评价的数据、学生反馈的意见、自我评价后的反思对课程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

6、改进重构: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依据各方面的评价数据和反馈信息,对所有开设的校本课程提出改进要求和建议;根据学校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和校本课程的准入退出制度调整下一轮次的校本课程的结构和门类,重新建构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 六、课程管理 1、校本课程的申报

教师在规定时间向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提交《校本课程开设申报

表》和《课程纲要(简式)》。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审核并确定准予开设的课程。

2、校本课程的开设

课程开发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一教研组至少上报两门课程。鼓励教师个人独立开发课程。力争每一教研组开设一年开发两门校本课程。

3、课程运作管理

校本课程的运作管理由学校教务处负责落实。教务处制定校本课程选修指引供学生选课参考,将学校同意开设的校本课程列表公布供学生选择,统计公布各课程选修名单,安排授课时间、教学人员、场地设备等,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并根据相关规定计算授课教师工作量补助;课程结束时组织教师对选修学生进行学业成绩评定和学分认定。 4、课程教学管理

校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应视同国家课程的教学,并纳入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之中。任课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需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 中取得的成绩资料。教务处、科研处将组织有关人员随堂听课、评课,每学期将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l4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