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检测:21 新闻访谈]

更新时间:2024-06-18 18: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题检测(二十一)

新闻访谈

(时间:45分钟 满分: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辽宁舰”上最后的八天七夜

——追记航空工业英模罗阳

辛阳 何勇 白天亮

这是罗阳最后的八天七夜。

11月25日,沈阳。天色阴沉,寒风凛冽。在外奔波17天。罗阳回家了。傍晚时分,汽车缓缓开进了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家属区。

车窗外,有他熟悉的温暖的家。可他,永远回不去了。

“辽宁舰”上的八天七夜,是他和同事们,和他心爱的战机共同度过的最后一段时光。让我们走进罗阳最后的八天七夜,细说这位“航空英雄”和他执着的航空信念??

11月18日 晴 初登“辽宁舰”

带着旅途奔波的疲惫,11月18日早晨7时,罗阳乘坐直升机登上“辽宁舰”,开始执行歼-15起降飞行训练任务。

罗阳匆匆把行李放下,没有做任何整理。巨大的压力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扼住了他。

他很着急。上舰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急着询问此次海试飞机每天怎么训练,今后8天里的日程安排。

褚晓文比罗阳早登上“辽宁舰”几日,情况要比罗阳熟悉一些。他曾嘱咐罗阳,上了“辽宁舰”,最好先认认门,这里太大了。

13时30分,上午海试飞行结束。罗阳并没有按照褚晓文交代的来熟悉“辽宁舰”上的生活,而是到各个仓位,到飞机塔台,到方舱??他想要尽快地熟悉这里的工作环境。“我来得晚,第一次上船,我对船不了解”,罗阳这样对褚晓文说。褚晓文回忆说:“他很心急,希望能一下子进入到工作状态。”

11月19日至21日 晴 基建日

浩瀚的大海,一望无边。

此后的几天,舰载机——歼-15海试飞行后要接受例行检查,同时飞行人员也要进行基础的流程演练,“辽宁舰”也要进行适时的“体检”。

“辽宁舰”少了些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安静了许多。

罗阳依旧停不下来。他想知道每一个细节。他向海军询问下一步海试飞行的工作要求,向空军询问今后对飞机制造的要求,向总设计师孙聪询问飞机试飞时还需要做哪些改进,向司令员和参谋长询问舰载机能否满足中国海军的需求。他在为下次随船海试做着准备工作。

每天晚上6时,航空例会和晚餐后,罗阳和褚晓文都要在甲板上走走。褚晓文说,罗阳能走上10到12圈,“他在思考,思考着歼-15以及沈飞和中国航空的未来”。

11月23日、24日 晴 海试日

轰鸣。震得人心中翻腾。

歼-15起落时巨大的轰鸣声牵动着“辽宁舰”上的每一个人。

罗阳看待歼-15,如同看待自己的孩子一般。每次歼-15起降,罗阳总是在距离它最近的位臵。

罗阳是接替谢根华上舰的。谢根华告诉罗阳,飞机起降时产生的巨大轰鸣,可以通过张大嘴巴大声呼喊来抵消对人体的影响。

然而,每次起飞降落,罗阳都要拿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下些什么,似乎忘记了谢根华和他所说的这些要点。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孟军说,他是在记录飞机起降时的位臵。

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

舰载机——歼-15,中国国防的期盼,全世界在瞩目。歼-15海试,不能失误,更不能失败。

从飞机立项到设计、制造、飞行,罗阳都参与其中。看着自己亲自研发制造的飞机就要首飞,他充满了热爱、期待,但又充满了无限担心,压力之大、责任之重,难以想象。

“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验罗阳的巨大压力,”孟军说,“作为歼-15的研发制造者,在一旁观看、记录着舰情况可以说是提心吊胆。而歼-15起飞时巨大的轰鸣声,更是震得人心脏难以承受,但罗阳却坚持记录了任何一批次

飞机的触舰、复飞等动作,他的观看点离飞机最近距离不超过20米。”

兴奋。激动得忘了病痛。

11月24日,“辽宁舰”首批舰载机全部完成航母起降飞行训练。 “任务完成了,我很欣慰。”由于保密要求,这是罗阳上舰后打给妻子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电话。

11月25日 阴霾 返航日

成功,离舰,鲜花。

人们在拥抱,在欢呼,在庆祝。

罗阳显得有些疲惫,他没有和身边的人拥抱,没有像他们那样激动;他只有淡淡的微笑,略带疲惫的微笑。

欢迎的人群中,谢根华在,褚晓文也在。可是他们在甲板上没有看到老罗,再往甲板下面看,看到了孟军、孙聪。褚晓文说,罗阳是最后才下来的。

褚晓文对迟迟下来的罗阳说:“辛苦了。”

舰载机——歼-15成功起飞,而罗阳却倒下了,不再起来。 送别罗阳的人说,他的遗容很安详。

(选自2012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11月25日,在外奔波17天的罗阳最后一次乘车回到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家属区,不久他就牺牲了。

B.罗阳是11月18日登上“辽宁舰”并开始执行歼-15起降飞行训练任务的,上舰后,他第一件事就是急着将今后8天的日程做安排。

C.在歼-15海试飞行后要接受例行检查和“辽宁舰”进行“体检”的几天里,罗阳依然闲不下来,他一直在为下次随船海试做着准备工作,并思考着中国航空的未来。

D.11月23日、24日是海试日,看着自己亲自研发制造的飞机就要首飞,罗阳既兴奋又感到压力巨大。

E.本文撷取罗阳生命中最后的八天七夜的生活片断,描写他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关爱亲人的事迹,表现了一位杰出“航空英雄”的伟大人格。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品内容、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A项,11月25日在车上的是罗阳的遗体。B项,“他第一件事就是急着将今后8天的日程

做安排”分析不当,应是“急着询问此次海试飞机每天怎么训练,今后8天里的日程安排”。E项,“关爱亲人”在文中无体现。

答案:CD

2.简要分析这篇文章语言的主要特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语言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分析文章语言的特点,首先要从整体上看文章语言的句式特点,描写手法的运用及是否使用修辞手法等,然后找出典型的例子进行分析。注意分析时语言简洁、条理清晰。

答案:①运用短句,简洁有力。如“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突出强调了人物所面临的压力之巨大。(分析“轰鸣。震得人心中翻腾”“成功,离舰,鲜花”等亦可)②运用整句,句式整齐,语言贯通。如“他向海军询问??向空军询问??向总设计师孙聪询问??向司令员和参谋长询问??”,使用排比句式,表现了罗阳工作的紧张繁忙,体现他强烈的责任心。(分析“而是到各个仓位,到飞机塔台,到方舱”“人们在拥抱,在欢呼,在庆祝”等亦可)③形象生动。如“巨大的压力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扼住了他”,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压力之巨大。(分析“罗阳看待歼-15,如同看待自己的孩子一般”等亦可)(答出其中两条即可)

3.这篇新闻报道,采用了日记的形式,这样写作有什么好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文体基本特征的能力。日记体一般有以下几个好处:日记按时间顺序展开,这样事情的发展脉络比较清楚;日记的表达方式很随意,可以记叙,可以描写,可以议论,可以抒情,可以说明,能更真实地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篇幅上,可以写片断,也可以写篇章;组合形式上,一般是开篇要有日期、星期、天气(前两个因素也可以只取其一),文中的日期可以间接地渲染环境,天气还可以映衬心情。

答案:①以日记的形式,便于展开叙述,使文章条理清晰。②突出时间的紧迫性,渲染强调人物工作的紧张和面临的压力之巨大。③回忆这一段时间中人物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便于更全面地表现罗阳,表达对他的追忆与缅怀。(意思

对即可)

4.罗阳为国家航空事业献身的事迹感人,但他英年早逝又给我们留下了遗憾。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事业和生命的关系?请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只要考生结合文本,立足原文,思考罗阳之死光辉的一面和给人留下缺憾的一面,就不难作答此题。光辉的一面是,为祖国航天事业献身,死得其所,千秋留名;遗憾的一面是,不爱惜身体,本可以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却英年早逝。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首先,一个人要有热爱事业的精神。罗阳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夜以继日地工作,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说明,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投身于事业,才能有所成就。其次,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如果为了事业而不珍惜生命,只知工作不知休息,一旦失去了健康,只会使事业半途而废。所以,要在爱惜身体的前提下投身事业,做到两者兼顾。(言之成理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5分)

我很犀利,我很善良 ——专访李承鹏

作家李承鹏,“前身”是位足球记者。

曾是八千“足记”大军中一员的李承鹏,至今不能忘记1996年自己第一次被封杀的经历,是年9月1日,如今的中超当时还叫甲A,山东主场对阵四川全兴。当值主裁判一次有争议的判罚,导致四川全兴被攻入一球。

“隔了五六米远,裁判居然能吹越位,大家都很愤怒,说:‘小李,你文笔好,我们明天都写。’”

第二天,《斩断黑手》和《改革改到哪里去》两篇文章登载在《四川体育报·足球风》头版上。报纸刚上市便在成都街头销售一空。这两篇文章的作者,当然是李承鹏。此外,再无其他批判“黑哨”的文章。

惩罚他的是箴言式的十六个字:停职反省,深刻检查,回家待命,以观后效。不仅如此,当初的那些“共谋者”也反戈一击,对他群起而攻之。

此后多年,他又被封杀了18次。但他想说的话,坚决要说,像决堤的洪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kq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