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大全

更新时间:2023-05-12 04:1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很全很强大的资料

一.殷商时代城市有哪些?

1 .河南淮阳平粮台古城遗址(4千年前的夏代) 2 .洛阳洛河边的“二里头”遗址

3 .都城偃师尸沟乡遗址---早期---推测为汤都西毫(与二里头遗址相差6km) 4 .郑州商城---中期 5 .湖北盘龙城---中期(商代方国都邑,可能仅为宫城) 6 .河南安阳殷墟---晚期(安阳小屯)--庞大的开敞式城市

二.周代的城市

1.国都--周原的凤雏与召陈的宫殿(宗祠)建筑群—西周早期都城 2.丰,镐二京

3.成周--王城(洛邑,东周都城) 4.诸侯国都--曲阜

5.名词辨析(殷周时代的邑、都、市、城、廓、国) 邑与都—邑不是指城市,而是泛指所有的居民点 邑与市—中等的邑有时设市

城与廓—“三里之城,七里之廓”“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廓比城大,或城在廓内 城与国

城、市、城市—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 三.考工记的内容与释义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评价:

●礼制营国制度-----理想城市图示,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红线”。两大规划体系之一 ●与米利都方格网城市异曲同工。早于希波丹姆斯的方格网城市。 ●布局结构

四.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特点(具体看书17~23页) 1.城市职能增加 2.规模扩大

3.城市用地结构变化,增加文化区 4.城市形态因地制宜与自由设置

5.城市以宫为中心,中轴线,前朝后市等。 6..城市防御不断加强

(1)燕下都(BC4---BC3 ,今河北易县东南)城分内城外城两部分,内城分布三十多处夯土台

(2)赵邯郸(BC4---BC3 ,今河北易县东南)---晋邯郸大夫采邑城改造扩建,由三个小城组成,平面似“品”字形

(3)齐国临淄(bc4,今邯郸)由大小两城构成,小城嵌在大城西南角 (4)曲阜鲁国故城

皆有弧度的,周围有城壕。公11座城门,东,西,北面各三门,南面两门

(5)郑韩故城(bc4—bc3,郑国、韩国都城,今河南新郑县城附近)

城分主城及外城廓两部分。城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中部有一道南北向的夯土墙将其分为东城和西城两部分。主城内室宫殿区和贵族居住区;外廓城内主要是手工业,商业和一般市民居住区

(6)淹城(西周时代淹国都城,今江苏常州市南,离市约7公里)

三重城墙:王城,内城,外城

王城呈方形,内城,外城均为不规则圆形。三道城墙外都有护城河

(7)楚都郢(今湖北荆州境内的长江北岸,纪山之南,又称纪南城) 五.西汉长安 城市道路系统:

●8条主要城市干道系统,都与城门相通,直线正交。 ●干道“一道三涂”的断面设计 ●城西道路网密度大

●城市次干道和巷道---按照经纬设计 商业区(市)与手工业主要分布在城西北

宫殿区 未央宫、长乐宫、明光宫、桂宫、北宫,未央宫是主要宫殿,位于龙首原。 汉长安规划特点

1..城市用地结构以宫殿为主。其占有大量面积。还有九府、三庙、九市和160闾里。

2.城市功能分区不够清晰。宫廷与居民混杂 3.城市建筑群的奠定,像礼制建筑群,轴线。

4.充分利用地形规划设计。利用龙首山高大地形建设宫殿

5.区域规划的观念 六.东汉洛阳

(1)城市形态与规模:

略呈长方形,城东垣4200米,西垣3700米,南垣2460米,北垣2700米。总面积9.5平方公里。 (2)商业区(三市) 金市---城西

马市(牛马市)----中东门外 南市---南郊礼制建筑西侧

粟市--<晋书。食货志>,明帝永平五年作常满仓,立粟市于城东。

城郊定期的集中市场

(3)一般居民闾里部分在城内,大部分在城外 (4)皇家园苑区

城西郊沿洛水---上林苑、鸿德苑、显阳苑及平乐观。有生产活动、有阅兵政治活动等。

很全很强大的资料

洛水南---南园

(5)城市道路规划:

驼铃街是城市结构主轴线“一道三涂”

(6)城郊墓葬区:南郊、北郊、东郊、西郊等。 东汉都城洛阳规划特点

1.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宫廷区占城面积1/3),奠定了礼制基调。

2.南北轴线的出现。与西汉长安布局不同,宫在轴线两侧布置

3.“择中立宫”“左祖右社”沿袭营国制度 4.旧城改建类型。

七.曹魏邺城(会画图)

城市形态与规模:长方形,3000米x2160米,规模次于当时帝都洛阳。 城市布局:东西大道分为南北两部分。宫城(分三部分,一正殿(文昌殿)祖社小区,二中朝(听政殿)寝宫小区,按照“前朝后寝”,三铜雀园及宫廷园苑小区),又分大朝与常朝。其西苑囿,再西储藏区。其东贵族居住区,及其行政官署。南半部分,行政官署与居民区。功能分区明确

城市防御:南面3门,北面2门,东西各1门。 城市路网:传统的经纬涂制。四条主要干道,东西1条,南北3条。其中,最主要的南北道路730米长,17米宽。宫门前有封闭型广场。

城市景观:宫殿区为主的南北轴线布局, 城市宫殿建筑群:宫门—封闭广场—端门—庭院、正殿、钟鼓楼等

邺城的规划特点及布局图

1.功能分区更为明确,用地比例更为合理。

2.综合运用城廓分工规划概念,形成市南宫北的总体规划格局。

3.以宫为中心,遵循礼制规划秩序设计。

4.中轴对称的布局手法----南北轴线与东西轴线。轴线上有开阖有序的空间秩序。 5.布局着眼军事因素。 八.北魏洛阳 规划布局

城市形态:内城为“九六城”形制,外廓南北短,东西长,洛南南北长、东西短。整个外形“T”

城市规模:东西20里,南北15里(洛北)。南北5里、东西4里(洛南)。

城市防御:宫城、都城2重城墙。南西3门,东3门,北2门。

小城---金镛城

城市中心----宫城:宫城中央偏北,南北1398米,东西660米,“前朝后寝”

-------北宫及帝王专用园林

寺院(永宁寺)。/太庙和太社。/灵台、明堂和太学 城市居住区:坊里320个,实为220里,里的规模是1里见方(25公顷)。

分片而居:西面郭内多贵族宅邸,“侍者近宫”

洛阳大市—手工业者和商人。“工商近市”

城市商业中心:(市与里结合的“大市”制度) 大市、小市、四通市(还有汉已存在的马市、) “肆”、店、舍,

城市手工业区:官营与民营,一般在外廓,均分布在各市附近,尤以西廓“大市”外围多。 仓廪区:太仓、常满仓(租场)

城市道路:不规则方格网,以通城门道路为骨架,以铜驼街为骨架。宽约40米。

城市绿化:“宫阙壮丽,列树成行”

城市水系:谷水—华林园、铜驼街—阳渠、鸿池陂 陵墓区:瀍水两侧的北邙山地带 城防区:阅兵场、金镛城

城郊:西阳门外洛阳大市。北,北魏贵族居住,南与东,市与商人等居住地。 北魏洛阳的规划特点

1.旧城改造利用,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南宫改为中央官署区。

2.南北轴线的加强 3.营国制度与井田方法

九.了解南京城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

南京城先后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朝的都城

(1)孙吴建业

地形特点:山环水抱

城市形态与规模:城周20里19步,近正方形,南门宣阳门

宫殿区:布置不很规整

太初宫,宫后有苑城、仓城,太初宫东有昭明宫。 驰道----布列官署及屯营

商业区:重要的“市”在秦淮河北,大市、东市、北市、“会市”(城郊交通要道) 居住区:贵族的“里”在秦淮河 (2)东晋、宋齐梁陈

形态:多城鼎立(宫城、东府城、西州城、五城) 宫城:------位置调整,规模加大。 ------分区调整,如宗庙外搬 外廓:御道东为政治活动区,御道西为经济活动区。 城市规模:梁武帝时,人口约28户,100万人,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很全很强大的资料

商业区:秦淮河与雨花台之间,除三个之外,增加斗场市。城郊多处草市。河道纵横,从传统的集中市向商业网络转化

手工业区:官办,8处大冶炼所 城市绿化:玄武湖周围的园林 佛寺:

建康规划特点

1.内城性质,外廓在南、东、西

2.以城为中心,外围利用山丘等险要形式建成城堡,形成一个军事防务圈 3.以宫为中心,

4.三重城环套格局,以篱栅为城,以自然地形围廓。 5.充分利用地形,自由为主,严整与自由并存

6.商业城市职能增强。城市规模大。随着中原人口的南迁,城市人口俱增,商业与居住繁荣 7.文化宗教之城 8.大面积园林

9.滨水商业区的兴盛

十.隋唐长安城市的特点(会画图):

城市规模:规模宏大,当时世界最大城市之一。人口一百万以上。

①城市政治中心:宫城、皇城(军政机构与宗庙所在)居中居北,

②城市道路系统:棋盘式。划分为108个里坊。 分系统 主干道 次干道 支路 夹道—夹城 ③城市里坊:(应为城市规划单位,而非传统的居住里坊,一个坊像一个小城)

规模:大小坊 有108坊。520米x510—560米,或600x1100米,面积超过汉魏。

分左街、右街,分由长安县和万年县统管

④城市市场:东、西市场。面积约1.1平方公里,四周墙垣。

西市较东市繁荣。

西市规模 --占二坊,集中市制 道路:“井”字状,街宽16米。石子铺砌,石砌明沟,宽约30cm。1m宽人行道。

店铺最长10米,短的4米,进深3米多。 ⑤城市水运系统---水路系统服务全城。 隋代---龙首渠、永安渠、清明渠 唐代---黄渠、漕渠 ⑥城市绿地: 芙蓉园、曲江池 城北御苑

大宅第和寺庙绿化

道路绿化,槐树多,宫城皇城多梧桐树。 禁苑区(宫廷防卫区)---园林、防务。 苑共置十门,苑四面设监。园中宫亭24所。 建设史复习

园中驻禁卫军,即左右羽林、神策、龙武六军 规划思想与布局分析:

规划思想受北魏洛阳、东魏和北齐邺城影响。宇文恺曾考察之。

2城市规模宏大、

3规划严整,中轴对称格局基本形成

4分区明确,把宫城、皇城与居民区、市区分开 5城市布局的数字概念

6城廓分工制度,“城”的内涵调整,将皇城设为集中官署区。

7晚期城市里坊制的松动, 8充分利用地形

十一.宋城市总体特点:

1.“草市”、“墟”、“场”等定期集市,并逐渐发展成为市镇

2.商业大发展,城市商业区范围在不断扩大。传统里坊制瓦解,向街巷制转变。 3.城市防御技术革新

4.全国性的大城市规模大于欧洲城市 5.宗教建筑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6.运河城市的衰落

7.城市商业、手工业职能加强

十二.北宋东京(开封)的改建与变化(会画图) 城市总体布局

城址:黄河中游的大平原,运河与黄河中枢 城市组成:

宫城(大 内,紫禁城)城周9里18步。四面开门。---唐节度使的卫城扩建

里城:城周20里50步,南3门,北三门,东2,西2。城门名称代表所联系的地区。区域交通、经济密切---多次扩建 外城(罗城):南3门,另水门2,东北各4门,西5门。---后周罗城

城市道路与河道系统:以宫城为中心,正对各城门,形成方格网。斜街存在(逐渐扩建的原因)

分系统, 普遍比长安、洛阳都窄。一般宽度50步或30步。非主干道15米—20米。 四条主要交通主干道---御路,4条。文献记载,宽度200步。40米宽

次干道---南北、东西贯通的街道,宽度25米。 一般大街--- 小街小巷---

断面设计:专用御路(两侧朱漆杈子、水沟)、人行道、水沟、绿化带。 道路密度加大。

城内有四条河道,河网发达,桥梁很多成为一景。 交通工具:驴或牛拉的大车 市肆街道面貌

很全很强大的资料

(1)商业与文化娱乐类型

行业街市、综合性中心商业区、基层网点、夜市、晓市等

●行业街市

●以酒楼、茶坊为中心的街市的形成(综合性中心商业区),饮食建筑增多,

●因众多居民日常生活需要而形成的街市(基层网点) ●民间文娱活动的开展和以“勾栏”为中心的“瓦子”的形成

(2)《清明上河图》的城市商业街面貌:

内容---东水门外虹桥以东的田园景色、虹桥一带、城门口街市、十字街头街市等,还有汴河的航运。

城市商业街与市的风貌—商业街、桥市、城门市等 商业店铺林立,店面装饰多样(挂名贵字画、建欢楼、各类招牌),饮食建筑多。 城市航运繁忙,商业发达 城市建筑密度高

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建筑技术大发展----虹桥的结构,出现规模大的多层建筑,城外草屋与城内木屋 城楼形态与技术 有一定绿化

(3)码头区与仓库区—汴河、蔡河、五丈河沿岸 宋仓库又称堆垛场或榻房,有官营与民营。 城市手工作坊:散布在临近闹市地带。 居住区与居民生活

城市人口规模:110—130万,禁军14万。 城市里坊的管理: 80余坊,设8个厢。 城市绿化与公共设施

城市绿化设施:街道绿化,园林---皇家园林—内城的艮岳、延福宫,廓外有4座御苑。南-玉津园,北-瑞圣园,东—宜春苑,西—琼林苑及金明池

----私家园林 -----寺院园林 城郊风景旅游点的发展,与公众化,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这是宋以前没有的。 艮岳

城市防灾:

防火制度。安地段建立消防瞭望的望火楼。防洪。城外汴河有堤。

地势低,有完善的下水系统 城市防御 城市防御:三重城墙,之外都有壕沟,城墙百步(155米)设有“马面”。城门有瓮城。

城墙修筑非常坚固。墙宽10—20m。 外廓12城门,6水门。

南熏门、封丘门、新宋门、新郑门----直门,两重。 其他门---瓮城三重,屈曲开门。 建设史复习

城市营房区

北廓新封丘门大街,有禁军营房区。 特点与评价

三套城、宫城居中、中轴线、井字形道路系统对以后城市规划影响较大。

1城市商业网络建立与商业内容增多 2城市行政机构布在很集中 3城市街道景观改变 4规模减小,用地节约 5.城市防御功能强 6城市防灾意识强 十三.南宋临安的特点 (1)城市布局

城市形态:南北狭长,,布局不规整,二层城墙,局部3层。

城市中心:宫城在南侧,利用原来的州府的子城。宫殿规模小,周9里。

宫城内建筑利用地形布置,正殿2个,轮流使用。“前朝后寝”

行政区:最高机关三省六部在宫北,其他比较分散。 (2)城市商业与手工业区:

中心综合商业区---区位,商业品种多,档次高,有街市型、单店型等,官营与民营兼有

官府商业区—官府经营德尔专卖机构及“宫市”(“杂买务”),即各种场、务,概设于此。 各种专业性商业区---

行业街市分2种:1同业商人交易、批发性质的。2是零售的。批发性的街市分布要便利营销,像码头、河道沿岸、城门等交通要道处。

商业与交通结合---像瓦子多建在交通要冲。

官营手工业----宫廷供应的在禁城,一般官营在各处。 (3)城市仓库区

官府粮盐仓----城西北

出租的“榻房”---水上货栈 石建邸舍---

城市防御:城墙随地形自由形。 (4)城市道路与水系

不规整的经纬涂制,多与河道相关。 南北干道---御街及其余4条 东西干道---4条。

城市水系:南—钱塘江,北—大运河。中间城内、城外小河道密布。 城内4条河:

(5)城市绿化与景观

园林---西湖、吴山(今城隍山),河道纵横 私家园林 规划特点

1.废除集中市制,建立3级商业网络

很全很强大的资料

2.里坊开放 3用地结构变化 4水乡城市特点明显 5卫星城

6轴线功能变化 十四.平江图 价值 平江府—苏州

《平江图》—平江府当时的城市平面图 价值

南宋绍定2年(1229年),郡守李寿朋刻成的石碑,是我国最早、最准确的城市平面图,在世界上也是较早的作品。

(1)传统的古代地图方法绘制,反应当时较高的测绘水平。 (2)正确反映了当时城市面貌,为研究古代社会、政治、文化以及城市建设与建筑提供珍贵资料 十五元大都,金中都的规划特点 元大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城市布局与规模:三套城。外城、皇城、宫城。

外城:城墙---角楼、瓮城、马面、护城河,城墙夯土,基部宽达24米。 皇城:周20里

宫城:“前朝后寝”,以大明殿、延春殿为主的两组建筑群,除宫室外,有各种库房、小型作坊、生活设施(酒房、凌室、内庖),外围配置卫士值舍。

城市行政机构---不很集中,分布在皇城附近。 城市道路与水系 棋盘式,整齐。

分系统,干道与胡同。

通向各城门的街道为主干道,中轴线大街最宽28米,其他干道25米,胡同5—6米。 城市水系:引水工程巨大。

2个水系---高梁河、海子、通惠河之漕运水系系 ----金水河(引玉泉山水)、太液池、通惠河之宫苑用水系统。

城市居住区:50坊,规模:迁都初期,元世祖曾诏八亩为一分宅地。 城市商业与仓库:

●3个主要的市---斜街市(城北)、羊角市(城西)、枢密院市(城东)

●行业街市---依附商业区 单独成区 散处城外,就地建置

●基层网点

城市仓库区:积水潭、城东

城市给、排水工程好:石砌明沟、城墙中的排水涵洞。 元大都建设特点与成就

1继承与发展了唐宋以来优秀的规划设计手法 2城市景观:规整宫殿与不规则苑囿有机结合 建设史复习

3完善的上下水道 4良好的城市建设时序 5较好地处理新旧关系

金中都的规划特点(112页)

时间:1153年迁都,改称中都,进行大规模改建 设计:张浩、孔彦舟等

学习:测绘汴州的都城与建筑,并将一些建筑材料、园林太湖石搬来

城市形态与规模: 城为两套方城,城内中部偏西为皇城 历代都城中轴线的布置,到了金中都有了新的发展 十六.明北京(会画变迁图)

城市布局与规模:三套城。外城、皇城、宫城。宫城居中,轴线

城市道路:棋盘式。分系统,干道、胡同、小巷。 皇城对城市东西交通不利

胡同多东西方向,间距70米左右 城市居住区:5城37坊 城市人口:近100万

城市给、排水工程好:多为井水、沿用元代,砖砌下水道

城市居住区:街坊、胡同划分长条地块,四合院

城市商业:元大都在北侧鼓楼一带,明还在东四牌楼、正阳门(前门)、白塔寺吉隆福寺等庙宇集会。 压缩城北,发展城南

专业性分区---“行业街市”类型增多,综合性商业区规模日大,基层商业网点行业增多,分布密度增大。 建设水平的提高 建筑层数增加

建筑施工技术,千斤顶、刨子、手摇卷扬机等 建筑规范化:

建筑材料:砖的普及 十七.明清北京特点

1恢复宗法礼制,集成了历代规划传统。

2“择中立宫”,三重城墙、“左祖右社”,“前朝后寝”“三宫并列”,

3轴线长而艺术价值高。中轴线的艺术化处理达顶峰。 4城市政治职能与商业职能并重,商业中心分布更为广泛与数量多。

5城市结构主次分明,结构严谨,井然有序。 6旧城利用与成功改造 十八.明清南京的评价 明清时期的南京城 建设内容(了解)

(1)利用旧城设施与适应地形的不规则城市典范 (2)发展营国制度传统,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北京城范本。 (3)商业与文化功能加强

(4)加强防御建设,城墙不规整,坚固。 规划分析:

很全很强大的资料

1 城市形态:不规则形,包括外城、应天府城、皇城、宫城三重

2城市功能分区 3 宫城与皇城

(1) 与旧城的布局关系

●偏于东侧,与山体组成南北轴线 ●南北轴线与旧城轴线基本平行

●东西轴线(东华门—西华门---大城朝阳门),贯通两城区

●加强北部防务区、南部商业区与皇城的道路联系(两条斜街的出现)

●以外城来看,皇城居全城中心

(2)宫城布局(北京的范本---进深增加200米) 轴线:正阳门---洪武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宫南门)--九龙桥—奉天门—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乾清宫—省躬殿---坤宁宫—北安门 “左祖右社” 禁军区所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在大城北部,自成一区。

祭祀 正阳门外有祭祀天地的大祀殿和山川坛、先农坛等礼制建筑 4 应天府

城墙,顺应地形,弯曲修建,呈不规则形。

以巨石条为基,大块砖砌成,上筑夯土,外包巨砖。共有13个城门。皇城的东、北城墙为全砖砌筑。用砖量大,沿长江118个县烧制。

外城,主要是防御要求,利用天然土坡筑城,周长180里,多为土筑,仅在城门附近以砖石加固。16个城门。 5 城防区

城西北,滨江、山势密集。设置各卫营房、驻军仓库、教场,设置各项军事设施。 6城市人口:

多次迁入人口,主要是富室、匠户。城市人口增加。明中叶,人口达100万。 7城市手工业

(1)发达,以丝织业及纺织业等最盛,明后期成为著名的锦缎产地。清代,专门设有江宁制造府。 (2)全国的主要印刷业中心之一。 (3)造船厂等 8城市商业

(1)市数量多。繁荣,13个市。

(2)商业区繁荣。商业与娱乐区在秦淮河两岸及其附近 建有大量廊房(铺面)、塌房(货仓)、16座“楼”(娱乐场所)。

9城市文化设施(文教区) (1)全国文化中心, 建有国子监、鸡笼山钦天监测候台、聚宝山回回测候台。 建有国子监及司天台,在全城中心的鼓楼附近。

建设史复习

(2)城市宗教建筑多 评价

●利用旧城设施与适应地形的不规则城市典范 ●发展营国制度传统,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北京城范本。 ●商业与文化功能加强

●加强防御建设,城墙不规整,坚固。 十九,中国古代城市道路系统特点 城市道路系统

1 道路等级:全市性的城市主干道、一般的划分里坊的城市干道、坊内道路系统 2 城市轴线道路往往是最宽的 3城市干道往往是通向城门的道路

4 城市道路系统及道路分级与城市性质规模有关系,也与城门数量有关系 城市道路断面

1一道三涂:皇帝专用“御路” 2 专用道路

3 城市道路有排水沟、植树。泥面,或石板面。 4 水乡道路网与水网

5 城市道路宽度由小到大,再由大变小 二十. 中国古代都城选址特点 1.政治军事因素

2注重经济与交通(重要因素)农业发达与水运交通 3.统治势力根据地,势力范围 二十一.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区特点 1.建设目的演变

闾里(封闭)----街坊(开敞):便于城市管理与统治者控制---方便居民生活----繁荣城市商业 2.形状与规模、区位

(1).形制:方形、横长方形、竖长方形

(2).建筑组织形式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而异。---三合院、四合院等

(3).建筑质量按照阶级划分不同 (4).与工作地点靠近 3.绿化

庭院绿化,总的绿化覆盖率较大 二十二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 艺术手段 轴线 对称

多样统一与对比---院落与尺度变化 对景---城门楼、钟鼓楼、塔、 城市色彩

沿河流景观的建设 地标

与自然环境结合----建重要建筑,建设园囿绿化等 思想特点

很全很强大的资料

建设史复习

营国制度、封建等级规制、儒家思想、天人合一---天地日月春夏秋冬、风水、阴阳、数字运用与内蕴 二十三中国古代城市与河流关系特点

奴隶社会及早期封建社会的城市大多在当时农业较发达的黄河中下游一带。

秦后—同航河道的交汇处与重要渡口,形成商业都会。 隋唐—北宋—运河、汴河、黄河一带城市带。 唐末及宋元—沿海城市未成为经济中心。 元明清—长江、运河城市发达地段 城市形态

沿河带型、果仁型、沿河两侧发展的带型、沿河三面发展的分散型

很全很强大的资料

外国部分:

一、古埃及城市总体成就及代表城市(4—9页) 古埃及城市代表 1孟菲斯古城 2卡洪城 3第比斯城

4阿马纳城(了解) 古埃及城市总体成就

1.用地选择注意因地制宜。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 3.最卑应用棋盘式路网。

4.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地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 二、波斯和两河流域的城市(10-15页) 乌尔城

城市格局与用地规模:卵形,面积88公顷,人口34000人。

有城墙和城壕

城市用地结构:居住用地,间杂耕地

城市中心:山岳台,布置宫殿、神堂、衙署、商业、作坊、仓库等,形成城市综合体。

城市分区:西北高地为厚墙围抱的宫殿庙宇和贵族僧侣府第,墙外是平民与奴隶的居住地 特征:

●城市中心区三位一体的综合体 ●宫殿与贵族僧侣区与居民居住区 巴比伦城与新巴比伦城(重点) 城市自然环境:横跨幼发拉迪河

城市格局与用地规模:大体矩形,内城面积350公顷,人口10万人。

城市职能:工商业活跃,西亚贸易与文化的中心 城市用地结构:

城市交通路网:除了几条主要道路,城内小巷曲折而狭窄,有的宽度约1.5—2米。

城市中心:普罗采西大道,宽7.5米,沿河与大道布置宫殿、山岳台与神庙

城市主要建筑: 伊什达门、空中花园、山岳台、马尔都克神庙。 城市防御

设施:双重城墙,两重城墙间隔12米,墙厚6米,9座城门。城外壕沟。城东加筑外城。 古巴比伦的总体特点和成就 1.跨河发展

2.城市中心突出。

3.偏向西北,与气候有关。 4.防御设施完备 5.形态较为规整 尼尼微城 建设史复习

科萨巴德城 爱克巴塔纳 塞波里斯

三、希腊雅典的城市总体布局特点 古典时期的雅典与雅典卫城 城市建设状况 城市规模小

由于水源和食物供应困难,古希腊城市很少有超过1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人口则通常在5000---7000人。 城市防御设施:希波战争前,无城墙。之后修筑雅典至海滨的完整防御体系。

城市布局:背山面海,布局不规则,无轴线关系。 城市道路结构:道路曲折狭窄,结合地形自发形成。道路无系统,无方向。有的小巷道路宽度仅供一人同行,道路无铺装,尘土,缺水。

城市设施与卫生状况:卫生条件差

城市居住区:以方格网划分街坊,居住街坊面积小,贫富混居,仅面积与质量有差别。

城市中心----城邦精神的化身--卫城与圣地

中心卫城,卫城西北角城市广场,卫城山脚下为城市居民点。

城市重要空间---商业与生活---广场(Agora)

市场---聚会---节庆、体育、----司法、行政、贸易、手工业、宗教、市民生活。

广场无定形,建筑排列无定制。周围有敞廊。

广场有司法、行政、商业、工业、宗教、文娱交往等功能,上有庙宇、喷泉、作坊或临时的商贩摊棚,布置侧面或其中。

城市公共建筑类型多,有元老议事厅、剧场、俱乐部、画廊、旅馆、商场、作坊、船埠、体育场等。 雅典卫城 建设状况

塔里克里斯(Pericles),说服议会每年为这项工程提供资金,始建于BC447年,5年时间完成。 建造时间:bc448年---bc406年 职能:宗教的圣地和公共活动的场所

自然环境:高于平地70—80米的山顶,四周砌挡土墙,山势险要,只有一个上下通道。山城。 规模:东西约280米,南北最宽处130米。

组成:山门、胜利神庙、帕提农神庙、伊瑞克先神庙、雅典娜雕像

布局:山上祭祀神庙,南坡平民活动中心,有露天剧场与露天竞技场。

特色:布局自由,但照顾视线,流线,结合地形,建筑艺术价值。

城市总体布局的混乱与空间规划设计的高超艺术的原因 军事防御

自由的性情与空间构图

很全很强大的资料

村庄化的城市建设 卫城是雅典的象征 外部公共空间特点 宗教与世俗生活的统一 布局自由,

围绕神庙,周围为敞廊 L形空间 特征

城市规模小

城市总体布局的混乱、自由。

城市建筑群与空间规划设计的高超艺术 城市中心的演变,城市公共空间的兴盛, 城市物质生活的贫穷与精神生活的富有 四、希波丹姆斯体系定义及代表城市

bc5世纪,规划师希波丹姆斯(Hippodamus,城市规划之父)于希波战争后,从事大规模城市建设活动中,采用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形式。

城市典型平面为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街坊。城市被分为3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

评价:不充分考虑地形。民统治可以随处使用。盘路有助于划分邻里单位。序理性美的开始,也意味着单调。 米利都城

三面环海,四周筑城墙,棋盘路网,两条垂直大道通过中心,中心“ L”型,有多个广场,有市场,邻三港湾,将城市分为南北两部分。

街坊面积小,最大的仅30X52米。 城市中心分为4个功能分区,宗教区、北与南为商业区、东南主要为公共建筑区,利于商业与港口运输。 五、了解罗马的城市建设 伊达拉里亚时期的城市建设

特点:在城市建设上有两点较为明显:1早期伊达拉里亚城市均建在山岩或高地之上2以宗教思想为指导,城市地区划分极为明显

城市奠基仪式规定的建设阶段

①选址②划分地区,地区再分地块③确定街道走向④城市奠基仪式

罗马共和时期的城市建设 罗马营寨城 布局特点 1 方正的城墙

2 城市平面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

3 中间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南西北4门。 4 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 实例提姆加德(Timgad) 规划特点 建设史复习

提姆加德、兰培西斯和阿奥斯达 建设时间都很短

城市规模不大,提姆加德平面正方形,350X350米,东西有12排街坊,南北11排街坊,每个街坊25米见方 城市布局规整,十字大道 ,交叉点为城市广场,在此阅兵,

城市道路系统与街景。方格网,道路起点与交叉点常有凯旋门,凯旋门之间有列柱街 城市建筑:浴场、剧场等

共和时期的古罗马城与罗马共和广场 ●城市防御设施:BC4世纪前筑起城墙

城市用地:大量空地,供战争时,粮食储藏用。 ●城市布局:局部秩序与整体杂乱 ●城市中心

共和时期广场建设成就与空间构图手法:

1共和时期广场群,是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的中心。 2公众活动性较强,是公共活动场所,周围有巴西里卡、庙宇和经济活动的房屋。

3规模较大,凯撒广场160 X75米,

4材料华丽,罗努目广场全部由大理石造成 5空间较为开敞、较自由。

6有敞廊,有一定主次,出现轴线对称。 7形态渐趋规整,整体性加强 8广场边缘设置雕像 庞贝城

建设时间:BC4世纪,属罗马共和时期古城

城市职能:原为规整的营寨城市,后为重要的商港和休养城市

城市地形:维苏威火山脚下 城市规模:人口2万人

城市布局:自发形成,没有统一规划。原为营寨城市,后扩展。平面不规整,略似椭圆形,东西1200米,南北宽700米。主要街道、公建,有对着火山构图的特点 城市道路系统:通过广场的十字形中心道路宽约6—7米,次要道路2.4米—4.5米,道路坚固。通往广场的街道用块石整砌,一般道路用乱石,有转弯半径。 城市中心---2个广场形成中心

大广场(Forum):城西南,面积117X33米,有守护神神庙、法庭、交易所、市场、公称公尺陈列室、行政机关、会议厅等。后建一两层柱廊。

小广场:有神庙,其北有大小2个剧院,各容5000人和1500人。

大斗兽场:可容20000人。

城市防御设施:城墙高7—8米,8个城门

城市用地地块:房子1—2层,围绕天井。潘萨府第97米X38米

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建设 古罗马城和罗马帝国广场

很全很强大的资料

1城市规模:至2世纪,突破13.86平方公里的城墙,向外发展。城郊发展迅速。至3世纪,人口超过100万人。 2城市供水与供粮设施:

●建设输水道解决城市用水问题 ●港口运输解决城市粮食供应问题

粮食供应---卫星城俄斯提亚城市,人口5万,距罗马18公里。港湾图拉真港和克劳梯斯港。城与港均建有城墙 3城市公共建筑

规模宏大,以休闲娱乐为主,剧场(1万—2.5万人),跑马场(25万),斗兽场(5万),浴场(2000—3000人)。万神庙直径46米,是圣彼得大教堂出现与之媲美。 4城市居住建设

基本没有对日益增长的居住人口进行有效的控制。 住宅类型多样化

住宅有两种主要类型:宅院(domus),一组阁绕着庭院的房间;公寓楼(insula),即公寓建筑。 5 城市道路

路网自由式,多顺应地形 普遍较窄, 最宽6.5米,一般大街4.8米,规定最窄不低于2.9米。 6 城市布局

整体混乱,局部有序。 城市中心突出

围绕山丘的放射布局

7 帝国广场 (奥古斯都广场Forum、图拉真广场) 帝国时期广场群性质改变,成为皇帝个人的纪念碑。 共和广场中段向西北延伸300米的山间空地 创造了规模宏大,整体性强,构图丰富的建筑群 构图特点

1空间设置视觉中心

2皇帝雕像在广场重要位置。

3开敞转为封闭,自由转为严整,古斯杜广场,120X83米,周围高达36米围墙,厚1.8米,全用花岗石砌筑。图拉真广场。

4主次分明---以巨大庙宇为主体,围合华丽的柱廊 5轴线对称

6空间序列鲜明---低潮到高潮

7空间变化---纵横、大小、开间的对比与变化 8建筑围合与从属于广场空间 9运动中的视觉感受,四维

8 罗马共和与帝国时期城市问题 整体布局较为混乱

城市仅成为消费性城市。娱乐、体育、商业等设施市建设重点,

道路无系统分级,道路宽度过窄,无法满足特大城市的要求。

城市基础设施无法全面满足巨大的城市要求,如供水、垃圾处理等 建设史复习

城市建筑密度太高

古罗马城市建设的特点 1建设时间都很短 2城市规模不大

3城市布局规整,十字大道 ,交叉点为城市广场,在此阅兵,

4城市道路系统与街景。方格网,道路起点与交叉点常有凯旋门,凯旋门之间有列柱街 5城市建筑:浴场、剧场等 六、中世纪城市的布局特点 1.城市风貌特色突出 2街道景观富于变化 3城市景观整体性好 4尺度亲切宜人 5城市易识别

6城市外部空间—广场建设成功 7道路狭窄,多转折等 8道路无系统分级 9市政设施差

1城市发展的基础的类型

自发成长的三种发展类型:1要塞型2城堡型3交通型 2城市规划建设特征

①城市选址靠山或邻水。水源丰沛,粮食充足,易守难攻,地形高爽的地区。四周城墙。随着城市扩展,城墙外成为手工业者的市街地。

②城市规模很小,人口少则几千人,多则几万人。 ③城市产业 ④城市人口分布 3城市布局特征 ①平面类型

●方格网城市。●环状加放射状,以广场为中心,放射出去,形成蛛网状的放射环状道路系统。●环状。 ②城市中心 教堂和广场

教堂广场,或市政厅广场或市场广场

教堂广场---城市主中心,是市民集会、狂欢和从事各种文娱活动的中心场所

市场广场----从事商业贸易与市民活动,与Agora和Forum相似

广场---形态不规则,封闭构图。道路网常以广场为中心放射出去。 ③城市教区

教区内分布着小教堂、水井与喷泉。井台附近有公共空间。居住与家庭和手工作坊等结合。底层店铺和作坊。房屋上层逐层挑出,以形态多变的山墙朝街。 ④城市道路 狭窄 ⑤城市景观风貌

七、中世纪城市代表城市及特点

很全很强大的资料

佛罗伦萨

1跨河建设,自由布局 2不断扩展,双重城墙

3以市政广场为中心发展,广场是景观与视觉中心。 4城市道路系统为放射状与方格网。 威尼斯

1滨海跨河的水上城市 2平面自由

3河网纵横,水上交通发达,重要建筑沿河布置 4道路自由

5圣马可广场是最美丽的城市客厅,也是完美建筑群 锡耶纳

1城市中心坎波广场,为不规则形,既是地理中心,也是城市客厅。

2市政厅与高塔既是景观控制点,也形成多处城市道路对景

3城市道路系统为自由式 巴黎

1以城岛为中心,跨河发展。 3方格网与放射路网。 3道路狭窄拥挤 卡卡松 1踞山而建 2平面椭圆形,

3城市分区—领主宫堡、领主堡垒和街区 4城市中心—宫垒、教堂

5路网为蛛网状的放射环形系统。体现防御性与自发性。 圣密启尔山城 1踞山而建

2以教堂为中心,与山势呼应

3城市轮廓以山体为中心,高地错落

八、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代表城市及特点 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城市 阿尔伯蒂的理想城市方案 费拉锐特的理想城市方案 斯卡莫齐的帕尔玛—诺伐城

斯卡莫齐的理想城市方案(法国萨尔路易)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城市改建 巴洛克的城市设计 强调运动感与景深 建立道路轴线

建设视觉统领的公共建筑 什么是理想城市

阿尔伯蒂的理想城市方案典型模式是,街道从城市中心向外辐射,形成有利于防御的多边形星形平面,中心通常设教党、宫殿或城堡。整个城市由各种几何形体进行组合。

费拉锐特的理想城市方案●几何形城堡

建设史复习

斯卡莫齐的理想城市方案(法国萨尔路易)

斯卡莫齐还有个理想城市方案。城市中心建有宫殿和市民集会广场,两侧为两个正方形的商业广场。南北分别为交易所及市场广场。主要广场的南侧运河横穿 方格路网

中心广场与4处广场

商业大街、4个城门、运河河道 带棱堡的城墙

斯卡莫齐的帕尔玛—诺伐城 佛洛伦萨

1.加强整体性,打通几条街道. 2.整治沿街建筑,完善空间系统。 3.佛洛伦萨大教堂对天际线的统领 4.多角度的城市景观建设原则 罗马

1.重建圣彼得大教堂及其广场 2.整治与构建城市空间系统。

3.修直与加宽几条路,建造了几个广场,和25座以上的喷泉。

4.轴线构图的使用。

九、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特点

主要是城市形象改造---放射道路、纪念性广场、中心主体建筑、轴线 巴黎

巴黎城市改建 1、2个主要阶段

●17世纪亨利4世,道路桥梁供水等市政设施,建设法兰西广场和皇家广场,将许多广场或大街旁的破烂房屋,改成砖石连排。

●路易十四改造罗佛宫,建路易十四广场(旺道姆广场)和胜利广场,建造一批古典主义大型建筑物。 2、2个重要成果

轴线的建立---爱丽舍田园大道:罗佛宫---丢勒花园---协和广场---小圆形广场--星形广场-3公里。 住宅的建设---大批府第,砖石联排公寓 凡尔赛的建设 1 规模宏大 2 中轴对称

3 高度人工化与几何化的规整园林

4、3条笔直的放射性大道。城市轴线的延伸 主轴、次轴、对景等 法国广场建设 1 广场建设特点

●广场系统:一条轴线上的广场系列 ●纪念性广场有很大发展。

●注意协调广场各要素的关系。广场空间与建筑的关系,广场中构件与建筑的关系。

很全很强大的资料

●形态规整对称,正方形,封闭、周围一色。中心有雕塑。

2旺道姆广场: 3协和广场: 4南锡广场

十、近代伦敦大火后建设与规划特点 1克里斯托弗.仑提出伦敦重建规划

城市结构未发生根本的变化,用古典主义的构图手法,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2 改建

(1)道路方面,放宽道路,且根据街道宽度限定房屋层高。 (2)建筑用耐火材料。

(3)居住街区的建设。此后数十年主要在西郊,建造了新型的居住建筑群

(4)城市绿地建设,封建主的私家花园改为公共绿地 (5)街道的改造。交叉口设计广场。两侧布置住宅、商店、银行等 3评价

(1)沿街建筑整齐划一

(2)因地制宜,有机组织空间,在交叉口设广场。并非古典的拓直与拓宽街道的做法。 十一.巴斯城建设特点

巴斯的建设:疗养城市,以温泉著称。

1764年john wood the younger 设计circus,92米直径的圆形广场,周围建筑整齐环列

1769年royal crescent 183米的月牙形居住群,30多座多层建筑在同一屋檐下。

1794年 landsdowne crescent 顺应地形的蛇形住宅 评价:1.空间处理开敞、动态、自由的手法,不同于古典手法。 2顺应地形

十二.巴黎改建内容意义 1 绝对君权时期巴黎改建

(1)巴黎城市改建:a轴线的建立b 住宅的建设

(2)凡尔赛的建设:a规模宏大b中轴对称c 高度人工化与几何化的规整园林d 3条笔直的放射性大道。e 城市轴线的延伸

(3)法国广场建设: 广场建设特点 a广场系统:一条轴线上的广场系列 b纪念性广场有很大发展。 c注意协调广场各要素的关系。 d形态规整对称,正方形,封闭、周围一色。中心有雕塑。 2 雅戈宾专政时期的巴黎改造 1794――1794年 (了解)

3.拿破仑时期的巴黎改建 (1)在城西改建贵族区。

(2)市中心以纪念碑、纪念柱和纪念性建筑群点缀街道与广场。 建设史复习

(3)轴线的改增建 (4)广场雕像的更换

4.拿破仑第三时期的巴黎改建 (了解)

●城市道路结构与道路建设:完成巴黎的“大十字”干道和环行路(内外环)17年间,开辟了95公里顺直宽阔的道路,拆毁49公里,在外围开拓了70公里。 ●城市景观的建设:将道路、广场、绿地、水面、林荫道和大型纪念性建筑物组成一个整体。对道路两侧建筑高度与形态控制。

●城市绿化:重视绿地。通过田园大道,将西郊的布伦公园和东郊的维星斯公园引进市中心。建设2种新的绿地:1是塞纳河沿岸绿地。2是宽阔的花园式林荫道。 ●城市布局结构:将市中心分散为几个区中心。

●城市市政设施;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改善了供水,1855年开办了出租马车的城市公交。街道照明汽灯。 城市人口:120万增加到200万 5.总评价

1城市美化。确定了巴黎的空间与景观骨架。 2城市道路与交通的改善,

3未解决一些根本性问题,像贫民窟问题,对外交通与原来城市布局的矛盾

十三.田园城市理论的主要内容意义 内容

1城市区域布局—联盟城市:多中心的复杂的城镇集聚区,若干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用铁路和道路联系,构成一个城镇群(称为“社会城市”)。 2 3.2万人的城市布局

(1)城市核心―――圆形中心花园,周围有市政厅、音乐厅、剧院、图书馆、医院等

(2)城市绿地――58公顷的公园,玻璃水晶宫,作为商业、展览和冬季花园之用。

(3)城市居住区――5条环路,中间宽130米的林荫大道,内有学校、教堂。 (4)城市工业、仓储等――各类工业、仓库、市场、煤场、木材场与奶场。

(5)城市对外交通――铁路线 3.城乡磁体

城市---获得职业岗位和享受各种设施。环境恶化

乡村—自然环境好,但生活单调,没有就业机会与物质设施

城乡磁体(Town-Country Magnet)的规划思想认为,理想城市应兼具优点,这种城乡结合体称为田园城市 4.意义

(1)提出了一种先驱性的城市模式(城市与区域,城市与乡村),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启蒙作用

(2)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从形态到实施),对以后的有机疏散理论、卫星城理论有很大影响 (3)理想化的城市形态的探讨

很全很强大的资料

十四.工业城市,带型城市特点意义 1.工业城市

功能分区:中心区、居住区、工业区、对外交通、绿化隔离带

城市交通:先进,快速干道,铁路在城区段设在地下 城市居住区与建筑:住宅街坊配有绿化、小学和服务设施等。采用钢筋混凝土技术。 价值与意义

强化城市功能分区概念,尤其对工业区与居住等关系 采用当时先进设施的使用,交通、建筑,注重实际功效。 2.带形城市

城市应该以一条宽阔的道路作为城市的脊椎,可以无限延长、沿着这条道路可布置一条或多条电气铁路运输线,铺设供水、供电等管线,道路两侧每隔300m开辟横向道路。

十五.盖迪斯对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学科的贡献 1、科学客观的规划基础。

2、首创了区域规划的综合研究,是西方城市规划科学走向综合的奠基人。

十六、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

将“灵活”“保护”概念引入。和生命有机体的内部秩序一样,不能让城市过分集中,合理分散疏解。重工业疏解出去,开辟绿地。“日常活动”可集中布置,“偶然活动”分散布置。

城市分散主义。对其后发展新城,改建旧城,大城市向城郊疏散扩展有重要影响。

十七.勒.柯布西耶的“明日的城市”—城市集中主义 传统城市功能性老化与交通负担大,需要改善,需要疏解。

建设高层,提高容积率,降低建筑密度,提高绿地率。 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降低市中心的建筑密度与就业密度,以减弱中心商业区的压力和使人流合理地分布于整个城市

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立交。

案例:明日的城市、伏埃森规划、光明城 十八.卫星城市理论

“卫星城”模式是霍华德当年的两位助手恩温和帕克(B.Parker,1867—1947)对田园城是防止大城市规模过大和不断蔓延的一个重要方法,从此,“卫星城”便成为一个国际上通用的概念。 十九.邻里单位

1929年,美国建筑师佩利提出 按照一个小学所服务的面积来组成

从任何方向的距离不超过0.8—1.2公里, 大约1000户,5000居民

设置日常生活必需的商业服务设施 住宅充分的日照通风 评价: 建设史复习

社会工程(social engineering)---帮助居民对所在社区和地方产生一种乡土观念。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关系。对居住环境有归属感。 被广泛采用 二十.划区 1942年,苏格兰交通警察助理总监屈普(H.Alker Tripp)《城市规划与交通》,在交通方面发展了上述观点。 道路分级,主次干道。高容量、快速度的主干道决定了城市大街坊的形式

避免沿街建设建筑,在街坊内设置商业及其他地方服务设施

二十一、《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了解)139 二十二.广亩城市

1932年《正在消失的城市》《宽阔的田野》提出,分散主义,否定城市,建立新的、半农田式社团—广亩城市。 随着汽车和电力的发展,分散的、低密度的城市,每户1英亩(4047平方米),居住区之间以超级公路相连,沿公路设置公共设施、加油站等。

1960年代,美国城市郊区化的趋势在相当程度上是广亩城市的体现

二十五.阿伯克隆比的大伦敦规划及其影响 内容

1区域规划的思想 2功能与人口的疏散 3“分区管制”的思想 4政策与法规等的支持

评价:大伦敦规划总体上是很成功的,在与相关法规的共同作用下,它有效地控制了无序蔓延的势头。成功舒缓现代城市压力的最典型案例之一。 二十三.英国新城运动 哈罗新城:第一代

坎伯诺尔德(Cumbernauld)--第二代的第一个新城 朗科恩——第二代(见后)

米尔顿凯恩斯——第三代(见后)

大伦敦规划的内容、意义及问题(148页) 1内容

区域规划的思想

勾勒出一幅半径50公里左右,覆盖一千多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地区发展图景将伦敦城市周围较大的地域作为整体规划考虑的范围。 功能与人口的疏散 “分区管制”的思想

通过规划在距伦敦中心城区48公里的半径范围内划分四个圈层并配合放射状的道路系统、对每个圈层实现不同的空间管制政策.特别是控制并降低中心内圈层的密度,通过绿地图实行强制隔离以阻止建成区连片蔓延局面。 政策与法规等的支持 2意义

很全很强大的资料

大伦敦规划总体上是很成功的,在与相关法规的共同作用下,它有效地控制了无序蔓延的势头。成功舒缓现代城市压力的最典型案例之一。 3存在的问题

(1)人口疏散效果不明显,市中心人口非但未降,反而增加。

(2)由于三产的发展,居民每天走5、6十公里去市中心上班,通勤距离过大。 (3)外围卫星城镇功能欠缺而缺乏引力、配套不足环路、新城投资巨大、 (4)工业迁出后,没能有效改造,旧城区矛盾依然严重。 (5)交通负荷过大。距市中心3至10公里的环形地区内,交通增加。

(6)伸向郊区的地铁和快速交通,周围建起房子,无需发展。 4解决途径

1960年代编制的大伦敦发展规划对阿伯克隆比的方案进行了改进,试图通过强化三条对外疏散的长廊地带以及在长廊的顶端建立“反磁力”中心,以期望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疏解伦敦的压力及实现其周围地区经济、人口和城市的合理均衡发展问题。 英国三代卫星城的特点

第一代新城:哈罗城(150页) 规划特点:

(1)自然环境优美,并且巧妙利用之。

(2)以城市中心为中心,围绕4个居住区,居住区之间以绿地分割,工业安排在城区外围。 (3)交通井然有序,系统分明。Y字形主干道穿行其中,对外交通接近中心而在其外围。自行车、步行道、机动车道,各自成系统。

(4)设立步行商业街与广场,周围被车路和停车场所包围的市中心。

(5)良好的绿化与城市景观。 第二代新城:朗科恩(207页) 规划特点:

(1)以8000人组成一个邻里单位,中心设置公交与公共设施。公共交通干道串联各中心。

(2)城市布局与交通结构结合,8字形道路骨架组织公交是经济的

(3)工业围绕居住区,缩短上下班距离。

(4)注重自然环境,绿化完善。保护与延续人文环境。 第三代新城:密尔顿.凯恩斯(208页) 规划特点:

(1)城市无严格功能分区,与交通统筹考虑。 (2)活动中心在环境区边缘,与以往集中式不同。 (3)交通系统的高效性和经济性。 (4)城市中心,景观美好。

二十四.常迪加尔和巴西利亚的规划内容与评价。

建设史复习

1.印度昌迪加尔城(柯布西耶) 城市形态—仿生城市形态

城市功能分区明确,布局整严有序

城市中心的处理,行政中心,尺度、水倒影。

商业中心,东方古老街道,从横向穿过每个邻里单位。 城市交通:方格路网,横向街道微弧形,三中心相交的为城市主干道。所有道路节点设环岛式交叉口。与绿地结合,贯穿全城的城市人行系统。从纵向穿过每个邻里单位。

城市居住:横向商业街,纵向绿化带。 问题:

功能分区,导致社会分化。邻里面积、设施相近,但密度不同。

脱离国情,西方文化强加于此

为新首府树立纪念碑,规模宏大,但构思布局过于生硬机械,建筑之间距离过大,空间显空旷。 2.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科斯塔) 城市形态:模拟飞机形象。

机头---三权广场、,政府各部大楼

机身—约8公里长,,交通主轴。其前部为宽250米的纪念大道,两旁高楼。

机翼—约13公里长弓形,沿湖展开,商业区、住宅区、使馆区

机尾--文化区和体育区,末端为首都服务的工业区和印刷出版区

城市交通:现代化。为货运交通设置了专用线,为步行设置地下通道和步行街,主干道交叉处设置大型立交。 城市绿化:连片的草地、森林和人工湖。城市空间与景观:东西主干道的空间布局与序列、公园湖泊等、建筑群。有著名建筑群。

城市居住:由集体住宅组成。 问题:

与昌迪加尔类似。

机械,生搬硬套造成的纪念碑,对经济社会考虑少。城市缺乏生气、活力。

二十五.中心地学说与增长极理论

1中心地理论——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1933年,《南部德国的中心地》

理论要点:从行政管理,市场经济,交通运输等三个方面对城市的分布,等级和规模进行研究,提出了理想的正六边形城市体系模式.

基本内容是关于一定区域内城市和城市职能、规模及空间结构的学说,克里斯塔勒形象地概括为区域内城市等级及规模关系的六边形模型:人类社会聚落具有六边形结构单元特征,中心地位于六边形的中央。

区域内城市等级及规模关系的六边形模型:人类社会聚落具有六边形结构单元特征,中心地位于六边形的中央。

很全很强大的资料

2 增长极理论(发展极理论)——法国经济学家佩鲁,1980

经济空间并不是均衡的,而是存在于极化过程之中。 首先积极发展中心城市,然后通过中心城市的增长极作用而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 二十六.荷兰兰斯塔德规划特点 空间结构

·马蹄形的环状城镇群(环形城市带与绿心大都市) ·城镇间保留缓冲地带,

·大小城市体系与“多中心”模式 意义和作用

·兰斯塔德的主要特点是把一个大城市所具有的功能,分散到大、中、小城市,形成既分开又联系的有机结构, ·对控制大城市规模,防止恶性膨胀,解决城市扩建和人口聚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什么是簇群城市?

是以线型中心为骨干而多触角地蔓延扩展。它们把线型的中心称为“干茎”(Stem)。 干茎既为居民提供联系的通道,也包括为居民服务的各种设施,如文化、教育、商业、娱乐以及步行道、车行道、公用管线等。干茎的使用周期较住宅长,但它也随时间的发展和活动的改变而不断更新。

二十七.巴黎地区总体规划内容 1.城市发展方针:

摒弃修建单一的大中心的传统观念,代之以一个新的多中心布局的区域。

2提出3项战略性措施:

(1)沿塞纳河下游形成几个城市群,安排工业与人口。 (2)城市结构:沿塞纳河的带形城市结构,平行塞纳河、平行城市轴线,在城市南北20公里范围内,规划2条城市走廊。

(3)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城市群结构:除5个新城,还有9个副中心,其均匀分布在中心区周围。 3.1977年的巴黎市区整顿和建设方针 将巴黎分为3部分: 第一部分是历史中心区

第二部分19世纪形成的旧区 第三部分是周边地区 莫斯科城市总体规划特点 1特点

·城市规划结构从单中心演化为多中心。

即划分8个规划片。克林姆林宫、红场所在为核心片,其余7片环绕四周。各片有市级中心,连同中间的“都市中心’,形成星光放射状的市级多中心体系。

功能不同,东南片工厂集中,工业生产职能强。西南片环境好,重点布置科研、高校和设计机构。北片文化体育功能。

·城市绿地:核心区的绿色环在内的2条绿环和6片契形绿地。且与郊区森林公园连接。

·城市交通:十几条主要放射路和6条环路组成。穿越市中心的地铁网。

·地区和郊区:控制市区及其附近的工业,市区及市界50—60公里的郊区控制,鼓励在市界100—200公里范围发展工业。在两地区间设置首都森林保护带

外围城市群为沿环形公路、大环形铁路及12条放射状铁路干线周围,形成“星座”城市群。 2效果:

较好,环境改善,新城起到截流作用。但城市规模控制难。八片求得生活、工作、游憩的平衡很难。 二十八.英国新城建设——朗科恩特点 第二代新城代表

1以8000人组成一个邻里单位,中心设置公交与公共设施。公共交通干道串联各中心。

2城市布局与交通结构结合,8字形道路骨架组织公交是经济的

3工业围绕居住区,缩短上下班距离。

4注重自然环境,绿化完善。保护与延续人文环境。 二十九.英国新城建设——密尔顿.凯恩斯特点 第三代新城的代表

1城市无严格功能分区,与交通统筹考虑。 2活动中心在环境区边缘,与以往集中式不同。 3交通系统的高效性和经济性。 4城市中心,景观美好。 三十.内城渗漏概念

由于内城衰退,人口不断外迁和城郊的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日益蔓延的现象

三十一.巴黎德芳斯规划特点及评价

A区—贸易为主的贸易、办公、居住的综合区。30多栋30—50层的高层办公楼。B区,范围大,大片公园规划松散,由行政、文教和居住等。 1功能为以贸易为主的综合区 2 混合性的布局。

3老城轴线的延伸,巨大的步行广场。 4交通立体化,交通方式多样化 5 建筑形态的呼应与城市化 评价

运用了现代化的交通设计理念与功能布局,与旧城很好地呼应与延续,是城市集中主义的体现,整体是新颖完美的,成为巴黎新象征。

三十二.60年代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环境——行为研究(了解)

一.社会使用方法 1.研究人的认知

2.对人的行为观察研究

3.人的活动与场所情感对应的图示研究

很全很强大的资料

4.满足人的行为要求的研究 5.认得情感与场所关系的研究 二.场所

1.人对场所情感要求的研究 (1)领域和私密

(2)交往与半办公环境 (3)场所的意义

2.人对场所活动的研究 (1)活动渗和 (2)活动的过渡 (3)活动的呼应

(4)人对场所决策的参与要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k8e.html

Top